中国好声音鼓手赵牧阳: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16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0:36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1 16:50  
  (使命的召唤-49)
  
  孙可望在治理云南上显露出惊人的才华,这里实际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同时孙可望也开始雄心勃勃,他开始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
  虽然孙可望表面上是这个政权的盟主,但是他并不能压服李定国,李定国强悍骁勇,经常顶撞孙可望,而且手握重兵,孙可望并没法制服他,所以孙可望打算利用永历政权来压制李定国。
  1649年时,孙可望派使者前往肇庆,与永历政权取得联系,并要求永历帝封他为“秦王”。
  孙可望的目的在于以封王一举奠定自己比李定国、刘文秀更高的王位。
  永历小朝廷虽然是半死不活的一个政权,但这面子也拉不下来,第一,“秦王”是一字王,也就是亲王,在明代没有异姓封为亲王的先例;第二,“秦王”是诸亲王之首;所以永历小朝廷为这个名号争吵不休,结果这件事,拖延了一年多,还是没有结果。
  现在永历帝已经成为落水狗了,广州、桂林先后失守,部将要么被战死,要么降清,他现在差不多成为孤家寡人了。
  在这个时候,永历帝才破格将封孙可望为亲王,但并不是孙可望希望的“秦王”,而是“冀王”,希望得到孙可望的大西军的保护。
  
  郑成功决心南下勤王,可能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抢在孙可望之前,迎回永历帝。
  此时永历政权下的旧明军事势力,已经基本上已经土崩瓦解。此后,南明只是一个象征,就象永历帝是一个象征一样,来自明朝政府系统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清军摧毁殆尽了,剩下来坚持抗战的,都是边缘化、体制外的军事武装,孙可望、李定国的武装来自张献忠的反政府叛军,而郑成功则是继承了郑芝龙半海盗性质的私人武装。
  永历帝现在只剩下三个选择:第一,被清军杀死;第二,投奔西南的孙可望、李定国的前大西军;第三,投奔东南的郑成功。
  永历帝被清军打得向西逃跑,当然不可能跑到东南,再说,虽然郑成功吞并了郑彩、郑联的军队后,实力一下子膨胀起来,但比起西南孙可望、李定国的实力仍然还显得过于弱小,地盘也过于狭小。所以郑成功南下勤王,大约有迎接永历帝的想法,只要永历帝在郑成功的掌握中,那么东南将成为全国抗清的无可争议的中心,并且可以让郑成功按自己的想法去构想反清的宏伟蓝图。
  在郑成功准备南下勤王时,他最担忧的是厦门岛的安全,因为厦门岛的防卫力量只有三个镇的兵力,显得太单薄。所以他希望郑鸿逵的军队能协防厦门岛,一旦弃守粤东,厦门岛将成为郑氏抗清活动的最重要的堡垒,不可丢失。
  郑鸿逵也意识到揭阳一地,难以长期据守,便答应郑成功,退往厦门岛。
  潮阳一带确实危机四伏,曾经归附郑成功并提出占据潮阳的当地土豪黄海如,见清军节节胜利,便秘密与清军平南王尚可喜联系,准备降清,结果东窗事发,事情败露,被郑成功赐死。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1 22:35
  (使命的召唤-50)
  
  1651年(永历五年)正月,郑成功先在南澳岛与郑鸿逵的海军会合。驻守在南澳岛的陈豹认为南下勤王,风险莫测,而厦门岛是郑军抗清根本,也不可丢失,所以请求郑成功返回镇守厦门岛,由他率军南下勤王。郑成功慨然道:“我家世受先帝厚恩,捐躯难报,今有旨调师,虽越山逾海,义当趋赴,岂暇谋及身家?”
  身为左先锋的施郎对郑成功说:“勤王臣子职分,但郎昨夜一梦,似大不利,乞藩王思之。”看来施郎对勤王这件事非常不看好,他以做梦不利为借口,反对郑成功挥师南下。郑施郎这个人,有计谋,也有胆略,但是桀骜难驯,郑成功对他颇有意见,关于施郎与郑成功矛盾之处,留待后文再言。
  郑成功心里明白施郎这个人并不想南下参加勤王作战,由于施郎多谋,也不好跟他撕破脸皮,索性就答应让施郎以休假的名义,追随郑鸿逵的舟师返回厦门,让他把军队(左先锋镇)交给副将苏茂。
  郑鸿逵把部将萧拱宸、沈奇两队人马留给郑成功,随军南下勤王。正月底,郑成功的勤王军在南澳岛扬帆启航,而郑鸿逵则率舰队北上返航厦门,施郎也在北上舰队中。
  
  勤王之路不仅遥远,而有充满凶险。舰队航行在茫茫的海上,海上行军不同于陆上行军,不仅在舰队补给上要求很高,而且还会遇上狂风、暴雨的天气、原来平静的海面会突然间变成狰狞恐怖,海洋如同吞噬一切生灵的恶魔,露出其邪恶的天性,将船只与船员一同吞入庞大无的腹中。
  郑成功的海军在经过一段平静的航行后,在二月二十五日傍晚,舰队从白沙湖启航后。此时,大海开始显出其变幻莫测的一面,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狂风席卷着豆大的雨滴,横扫过无边的海域,海面上惊涛骇浪,重重地敲击着船舷上的木板,甲板上许多屯放的物品都被巨浪所卷走,船队在风浪中颠簸难行,船体左右摇晃。风雨越来越烈,波浪越来越汹涌,在这种风浪下,强行行驶将导致船毁人亡。郑成功马上下令,全体舰队就近转移到并停泊在盐州港。
  舰队中的船只都纷纷驶离危险区,躲入港湾内。但郑成功的座船可能因为体积大,受风浪的影响大的原因,没法驶入海湾,只好顺着风浪漂流而去。在暴风雨的袭击下,在海浪猛烈地冲打下,整艘船摇摇欲倾,随时都有沉船的可能。郑成功仍然体现出其一如既往的镇定与从容,他的神情自若大大鼓舞舵手面对风浪时沉着冷静,尽量顺风而驶,以减缓巨大的冲击力。但是船上的桅杆在狂风的猛烈袭击下,随时都是折断的可能,海浪一阵阵地冲击在甲板上,船仓内的大门都几乎快散架了。
  在此危急时刻,郑成功的部将蔡进福、施举各率一艘船前来营救。暴风雨使得营救十分困难,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名为菜屿的小岛,船终于有了一个可停靠的地方,郑成功的座船已经损坏严重,他转移到了损坏不算严重的蔡进福的船上,有惊无险。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2 11:19  
  (使命的召唤-51)
  
  另一艘由施举指挥的船在暴风雨中无法停靠,又被卷入到风浪之中,当时风浪极大,而且天色渐暗,施举根本无法找到可停靠的岛屿,只好将船驶向外洋,漫无目的地在海上漂浮,有几次险些被巨浪所吞没,船上的各种物品都被风浪卷扫到大海上了。
  到了清晨,暴风雨过去了,海洋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郑成功很担心施举的船出现意外,因为船中有钱粮册籍,而郑成功的船也因为各种锅灶毁于暴风雨,储备淡水的水柜也被巨浪冲走,在茫茫大海上,根本没办法升火做饭,郑成功与其他将士忍饥挨饿,直到下午,终于找到了其他船只,而施举凭借他多年航船的经验,也脱险归队。
  郑成功戎马一生,多次遇险,这些险情有来自自然界的威胁,有刺客的刺杀,更多则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郑成功从小时侯始,他就学会坚强地面对险境,他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能忍受一切痛苦,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这些出生入死的经历使得他更加坚强,坚忍不拔不仅是一种意志,也是一种领导力。
  
  经过暴风雨洗礼的舰队,又开始踏上新的征途。
  三月十日,舰队抵达大星所,大星所在现在大亚湾附近,距离香港不远的地方。此时港口内停泊有数十只乌尾船,郑成功命令士兵登陆,上岸砍伐些树木,搬到船上,但是这时清军与当地居地一拥而上,要把这些士兵赶下大海。
  郑成功大怒,传令舰队靠岸,在海岸边安营扎寨,夺取停泊在岸边的数十只乌尾船,并且对大星所城发起进攻。
  驻守大星所的清军赶紧关闭城门,负隅顽抗,并派人前往惠州求援。
  郑成功派部将万礼率三百名士兵在惠州通往大星所的道路险要处埋伏,准备伏击来自惠州的增援清军。万礼原本是诏安一支抗清义军的头目,善于打游击战,独立作战能力强,这个人有心机,有谋略,他派人找来几个当地人,经过盘问,得知在惠州与大星所之间,最险要的一段是经过龙盘岭的路,称为龙盘径,这个地方距离大星所比较远。万礼心里盘算,如果在龙盘径设伏,那么清军援兵一定会没有戒备,这样伏击战才能有奇袭的效果,所以他当机立断,下令即刻赶往龙盘岭,布置伏击阵地。
  果不其然,清军援军在行经龙盘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有郑军的伏兵,大摇大摆地前进,等到援军过了一半后,万礼发出进攻信号,埋伏的郑军一并杀出,将清军截为两段,并占据有利地形发起猛攻。经过一番激战,清军增援大星所的部队全军覆没。
  当胜利的捷报传来时,郑成功大喜,马上下令对大星所城发起总攻,大星所的城防并不坚固,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很快城墙便被轰塌,然后郑军一拥而上,迅速占领城池,全歼城内的清军。
  
  郑成功南下勤王的第一仗打得漂亮。
  当所有将士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却传来了厦门岛被清军攻破的噩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所有的人惊呆了。郑成功更是说不出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2 18:41  
  (使命的召唤-52)
  
  五、中左所之劫难
  
  原来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在侦知郑成功南下广东勤王后,就调遣驻守泉州的中路总兵马得功乘机袭取厦门岛。
  清军虽然在陆上力量上占据有绝对优势,但要对厦门岛发动进攻,则必须有一支海上力量,清军的船只严重不足。当时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居安平,在张学圣的威胁下,郑芝豹向清方提供了八艘船只,清军总计拼凑起七十艘船。
  三月初,七十艘满载步兵与骑兵的清军船只在马得功的率领下,向厦门岛进发。
  这次进击引起岛上的守备军队的恐慌,首先是海军将领阮引不战而逃,使得清军很轻易在岛岸登陆,紧接着,原先信誓旦旦声称可以守卫岛屿安全的郑芝莞,并没有体现他的勇气,他惟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席卷珍宝,弃城上了一艘船,驶离厦门岛。
  郑芝莞不战而弃厦门,海军将领阮引也不战而逃,郑成功最重要的这个后方基地,就这样落入清军之手。
  郑成功的妻子董夫人幸而逃险,她抱着儿子郑经逃到海边,搭上一艘船,她问船夫郑芝莞的船是哪一艘,并且要船夫将她送往郑芝莞的船上。郑芝莞因为船上载满珍宝,生怕董夫人发现,便以兵船不便居住为由,要董夫人转移到其他船上。
  董夫人心里知道郑芝莞暗藏珍宝,所以坚持不下船,郑芝莞也没有她办法。
  
  由于郑军在厦门岛内缺少骑兵部队,马得功携往岛上的五百名清军骑兵得到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曾经在隆武朝中担任大学士的曾樱在得知清军破城后,在家中自杀身亡。
  三月十二日,福建巡抚张学圣、兴泉道黄澍等人率军进入厦门,这两个人到厦门的目的,是贪较郑氏集团的庞大财产。
  厦门(中左所)历经郑芝龙、郑彩等人的经营,在岛中贮存大量的物质、军饷以及私人财产,张学圣、黄澍等人在岛内短暂停留,因为清军的海军实力不济,只要郑军的强大海军包围厦门岛,那么清军便面临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所以张学圣利用郑军主力尚未返航之际,将岛内大量的物质、军饷、财物一并运往大陆。
  郑芝龙、郑彩在厦门岛上数十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被清军掠走的黄金达九十余万两,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还有大量郑军将士的私人财产以及百姓的财物粮米。
  郑成功长期以来之所以在抗清事业上没什么起色,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一个稳固可靠的基地,二是缺乏粮饷。在计取郑联,夺得厦门岛后,凭借郑彩多年积累下的雄厚资本,在粮饷上终于有了坚实的储备,然而这次由于郑芝莞玩忽职守,不战而弃守厦门,致使这些雄厚的物质储备,损失殆尽,这是郑成功抗清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挫折。
  张学圣、黄澍等人在搬运走这些财物后离开厦门岛,只留下马得功的军队驻守。
  此时从南澳启程北上珊珊来迟的郑鸿逵舰队终于抵达厦门。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2 23:26  
  也谢谢xjgoing兄弟贴了两段史料.
  郑成功的史料很多,矛盾之处比比皆是,详细的考证辨异,笔者是做不来的,再说,我想写的是普及意义上的通俗史,所以只能做到,其一,史料皆有出处,其二,有矛盾之处,前人有辨析解疑的,从之.没有辨析或没有见到的,以自己的判断为准.
  比如以上所述的台湾外纪中的盘陀岭之战,是发生在郑成功围潮州之战,而<从征实录>中,则是发生在郑成功围诏安,正是盘陀岭失守,才进潮州.这里显然从征实录的记录才是准确的.
  但作为第一手资料回忆录性质的<从征实录>,在郑成功夺厦门岛时几乎略过,而<台湾外纪>则记载颇详.
  郑成功夺厦门后,<台湾外纪>所写的郑彩索性将军队交给郑成功,既有悖常理,又与其他史料想违,所以也不采此说.
  
  近来翻阅南明史料,发现很多地方,大师们的说法也往往是非常不一致.正好翻看到1654年上海受攻击的史料,顾诚的<南明史>写是张名振海军发起的进攻;而魏斐德的<洪业>则写是复明分子的起义军,未知孰是孰非.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