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or code阅读理解:训练观察力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8:11:32

“三调”带领你进入成功态

三调:

(一)、调身:

①身体坐在椅子的前半部。

②双脚平放于地,分开与肩等宽,小腿自然垂直。

③腰挺直,脊柱相对放松。

④头放正。

⑤看书时,双手拿书,双眼距离书本30——40厘米。

(二)、调息:腹式呼吸—— 4:4:7或4:7

 与胸式呼吸相比,腹式呼吸的优点是从外界吸入到身体内的氧气多,并且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要点:轻轻地闭上眼睛,感觉你的面前有一朵色彩鲜艳,香味扑鼻的鲜花,然后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把花的香气吸入体内,把双手放在肚子上,感觉你的肚子是鼓起来的,接着憋气,再慢慢地把气体从鼻子中呼出,肚子回原。

好处: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训练中去。

(三)调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读物上。。

看书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排除分散注意的一切外来干扰,这是所有有助于记忆的方法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理由是人们在记忆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记忆的信息就不能输入大脑。大量观察表明,阅读者速度慢的原因往往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多数读者的读书速度大大低于他们思想集中时可能达到的程度。读书速度慢的人,拿起书马上又想到别的事,思想一不集中,读书兴趣也就下降。因此,虽然看起来读了一大片,实际上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得到理解。

经过三调,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成功态”

成功态:是指大脑细胞活动处于高度有序化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容易   吸收信息。科学家、艺术家的灵感的闪现,以及运动员打破世界记录,都是在这一状态下实现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成功态”,老师就是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带你走进成功态,使你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记忆分为三个步骤:识记、保持和提取

    识记阶段又称为编码阶段,是指个体在信息处理时,通过心理动作,将外在的刺激的物理性特征(如声音、形状、颜色等),转换成另一种抽象的形式,以便在记忆中储存并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比如,用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代表具体事物。

     如果把记忆的全过程比作渔夫撒网打渔,这一步,好比渔夫从海水中收回渔网,网里有各种各样活蹦乱跳的鱼儿,也有海草、沙石等其他东西。这完成了第一步。

     保持阶段又称储存阶段,是指被大脑初步接收的信息通过强化,其中被大脑确定为有用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目前的研究认为,学习后信息的储存与中枢神经有关,而不同性质的信息(比如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信息),又与大脑皮层的各部分功能有关。保持阶段的过程就好像渔夫整理自己的渔网,其中的海草、沙石等没用的东西被抛掉,而有用的鱼儿则被按照种类一样一样放进不同的鱼缸里。

     提取阶段又称检索阶段,是指在某种需要下,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被唤起的过程。这个过程好比渔夫卖鱼:顾客要买带鱼,他就从盛带鱼的鱼缸里把带鱼捞出来给他顾客买黄花鱼,他就从盛黄花鱼的鱼缸里捞出黄花鱼给他。

快速记忆的诀窍

提高记忆力的几个要诀是:

1、决心。

想记住才能记住,记忆时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记忆便会迟钝。因此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自信,这是首要条件。

2、兴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

我们可能走了十几年楼梯都不知道它有多少层,而一首好听的歌曲可能一次就记住演唱者,这是兴趣。对于一些事物要感兴趣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你就如第一条所说,尽量去找它的吸引人之处,在此过程中尼或许已记住了许多。

3、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没有经过仔细观察的记忆,事后只能想出一个大概而已,至于主要内容就想不出来了。我们自己可以做观察练习。

选一个目标像电话、收音机等简单机械,仔细看几分钟。大约一小时后,不看原物画一张图,把你的图与原物进行比较,注意画错了的地方,再画一张,把错的地方改过来。

4、集中注意力。

可以做这样的练习:现在躺在床上,尽量放松,选择你熟悉的一个简单物品(钢笔、铅笔、书等)。选定之后,闭上眼睛,尽量想象出这个东西的样子,如果其他形象溜进你的脑子里,说明你的注意力没集中,那么重新开始。

5、想象

练习:读一本你感兴趣的小说,读过若干节之后,把书放下,自己想一下下面的情节或者复述出来,不仅仅是想出结尾,还要尽量想象一些生动的场面,就如你所见的真实场面一样。

以上的几点体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继续下去,要留意去做,你的各个方面会变得更加理想。 注意力高度集中,能使人在相同条件、相同时间内,记住更多的信息。例如,中学生在听课时,只要注意不分散,高度集中注意力,当堂课就可以依靠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去记住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事例,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比较,在课后复习时就可以节省成倍的时间,达到课堂记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容易遗忘,并非脑袋的缺陷

    经常见到很多学生会慨叹地说:“怎么也记不住啊!”“即使背了很多次,也立即忘记了!”其实,即使记忆方法的培训老师,我的记忆力也不是十分好。如果我不是刻意努力地记下跟朋友谈话的内容、小说电影的情节、初遇朋友的姓名和面孔等,也会经常立刻忘记这、忘记那。

    大家学习英语时,如果遇到陌生的单词,相信也会翻查字典吧!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也会尽量立即翻查字典。但有一次,我突然感到一种微妙的感觉。

    “咦?这个单词以前好像翻查过似地……”

    平时我是不会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的,但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这种感觉?自此以后,凡是翻查过的单词,我都会标上一个印记。

    不到数月的某一天,真相大白了!那一天,我正要翻查一个自以为是首次遇见的单词,但赫然发觉那个单词早已标有红色的印记。跟之前想象那样,我只是没有记忆下来,重复地翻查以前见过的单词而已。

    如果这种翻查工作持续数年,我相信,同一个单词最多可以翻查10次以上。遗忘频率之高,真叫人不得不服气。“为什么不能记忆下来呢?”“我一定没有天分了!”“难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严重的缺陷?”……

    其实,遗忘并非脑袋的缺陷。不过,为什么脑袋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把事物忘掉呢?

    我们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吧!

哎呀!脑袋的细胞竟有1000亿个!

相信大家都知道,脑袋是通过神经细胞运作的。换言之,翻查英语词典,默记英文单词,把它们忘掉,甚至慨叹记忆力不强等等,人类所有这些行为,全都是通过神经细胞的机能来推动的。

有一种说法,人的脑袋是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集结而成,是1000亿个!大家能够想象这个数字有多大吗?譬如说,一份报纸的字数一般只不过40万个左右,如果想储存1000亿个字,即使每天都把报纸逐一储存下来,大概也要25万天,即700年的报纸。这个数字很令人惊讶吧!这么多神经细胞,就只在一个人的脑袋中活动!

 脑袋,擅长遗忘多于记忆

    相信大家一般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每分每秒都有大量信息进入我们的脑袋内。

    请大家现在离开本文章一会儿,看看四周,你会觉察到哪里有电灯、窗户、墙壁、装饰物、椅子、书本、笔记文具和电视机等。大家的脑袋,现在正把看见和认识了的东西进行确认,只消一会儿,就能够把那大量信息放进脑袋之中。

    当然,不仅是看得见的东西,就连你周围的人声、空调的声音、漂白水的气味、衣服触及肌肤的感觉、书的重量、脚部和臀部所感觉到的体重……这一切一切,脑袋都把它们视为一种信息,在同时间内一一收集起来。信息之多,其实已经超乎大家的想象。

    据说如果要毫无遗漏地把所有信息全部记下,5分钟内,脑袋就会达到极限。即使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脑袋的容量也仅此而已。当脑袋的容量达到一定极限,便会失去作用,那么便糟糕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进入脑袋的信息大都在没有被记忆下来的情况下便被删去,脑袋正是不停地进行“左耳入,右耳出”的操作。因此,尽管大家慨叹“完全记不下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没法子的。为什么呢?因为脑袋的遗忘功能,远比其记忆功能优胜。

                 “精神负担”是记忆力的大敌

    遗忘,在科学上是极为自然的。“怎样也记不下来”是极其理所当然的,用不着发愁,因为不仅是自己的脑袋特别容易把事情忘掉,任何其他人都是一样。

    没有必要因此而烦恼。忘记了的事情,如有需要,再记忆一次便可。即使记下了又忘掉,也不必气馁,再次把它记下来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脑袋就会把那些知识留在记忆内。万一经过无数次努力,好不容易记忆下来的东西却又再次忘掉了。……答案也还是一样,再把它记忆下来便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为人的脑袋被设计成尽快把更多东西忘掉。

    最重要的,是切勿时常为“为什么记不下来”而发愁。要断然地想,“脑袋的性质就是这样,没法子的了”!不要因记不下来而积压烦恼,因为精神负担是记忆力的大敌。这是由于精神负担会令身体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的恶性荷尔蒙,使记忆力减低。” 以科学根据去提高记忆力

    既然脑袋拥有这种容易遗忘的性质,那么,遇上必须准确无误地记下来的资料或事情时,该怎么办?从科学角度分析,脑袋能够记忆的东西一般分为两种:“与情感有关的事情”和“本人有意识地想记下来的事情”。这两种东西可以积存在脑袋内,是因为脑袋判断了这些记忆对生存来说是必要的。

    脑袋要长期地保存记忆,需要能量;没有必要的东西留存在脑袋内,只会虚耗能量。即使不储存任何资料,脑袋一般也在使用大量能量。虽然脑袋的重量只不过大约是体重的2%,但它消耗了身体能量的25%。

    因此,脑袋会尽量减少虚耗能量,不必要的信息便不记忆。从节约能源的角度看,这是合乎逻辑的。不过,如果完全不做记忆,从动物的生存问题来看反而是不利的。因此,脑袋被设计成只选择对生命有必要信息来记忆。判断哪些信息必需放进脑袋内的原则,正是刚才提及的两个条件:“情感”和“意识”。

    假如大家能够好好地运用这两个条件,脑袋应该可以顺畅地进行记忆。

    ◆  欺骗脑袋去进行记忆

    试想想,历史的年号、微积分方程式的解法等,对维持人类的生命并非必要的东西。事实上我踏入“社会大学”之后,用上这些知识的需要一次也没有。这些知识,只在学校测验时需要,跟脑袋本来为生存所需记忆的信息似乎截然不同。

    尽管如此,大家都必须记下类似的知识。这种行为,当然是违反脑袋的自然机能,所以,大家为掌握学校的知识,就必须利用脑袋记忆的两个条件——“情感”和“意识”,使脑袋误认那些东西如同生命般重要。这正是欺骗脑袋去进行记忆的意思了。

    ◆  从脑袋的最尖端科学看记忆的窍门

    每个人的学业成绩也有差别,可以说是因为有些人能够巧妙地“欺骗”脑袋,有些人不能够而已!与其说聪明和笨拙,倒不如说这只不过的让脑袋高明地进行记忆而已。很多人会用“懂得记忆窍门”等笼统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在学生时代,我也用过这种含糊的说法,例如说“他的学习乖巧得法”、“他的学习方法笨拙”等等。

    但如果我们尝试着从脑科学的角度看记忆这个问题,便会懂得如何更科学地区表达我们的看法。只要我们理解记忆的原理,便能够科学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可清楚知道有说服力的科学记忆方法。假如利用这种科学记忆法,大家的记忆力便能够自自然然地提高了。

    大家从科学之窗看“记忆”真相,假如用科学阐明了脑袋的力量,便可以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了。

 “经验记忆”与“知识记忆”的差异

   家对记忆这种东西有什么印象呢?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就让我们为大家恢复一下“过去的记忆”吧!什么也可以,请具体想想、好了,想到什么?

    昨天晚饭的食谱?

    学校测验的惨败成绩?

    跟朋友无忧无虑地聊天?

    大家想出来的内容各有不同,但这些记忆都有着某种共同点,你能觉察到吗?对了!所有这些记忆,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那么,大家只有这些记忆吗?在大家的脑袋里,譬如应该还装有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英语语法,以及文学家的姓名等各式各样的记忆吧!这些就是所谓的“知识”或是“信息”,都是大家过去储存下来的宝贵记忆。但虽如此,刚才要求大家不管什么也好,尽管回想出来的记忆中,该没有类似的知识性例子吧!至少,恐怕没有人会想起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吧!

    至此大家该明白了。一言以蔽之,“记忆”分为自在地回想起来的记忆,以及非自在地回想起来的记忆。自在地回想起来的记忆,也就是跟自己过去的经验有联系的记忆,称为“经验记忆”。而没有任何契机便较难回想起来,类似知识性的记忆,称为“知识记忆”

    ◆  “经验记忆”都是好东西

     大家曾经有过一时之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某些事物的情景吗?例如“啊!那叫什么?唔……话到嘴边也说不出来……”当中,大多是一些人或对象的名称,那就是知识记忆。因为是知识,所以难以回忆起来。学校的测验,大部分都是知识记忆。没有充分的契机,知识记忆是难以被回想起来的。所以,测验时就冒冷汗了。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测验时该如何准备了。对!便是不要把测验当做知识记忆,而是当成经验记忆记下来。我们不单可以自由自在地把经验记忆回想起来,而且这种记忆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同时是难以被忘掉的。经验记忆尽是一些好东西。

变成“细致化”,则容易留下记忆

    反复学习同一本参考书的人,测验时可以想起“啊!这在第三章第5页的图作了解释”之类的记忆。有时候,脑袋会想起一些跟参考书完全没有关系,但在日常习惯中出现的事物,例如一面学习、一面喝咖啡时杯子上的图案。其实,这就是利用经验记忆的一种方法。

即使是纯粹的知识记忆,只要跟经验记忆拉上关系,便接近经验记忆了。这种把事物联系起来,使之更丰富多彩的做法,脑科学家称之为“细致化”通过细致化来了解和联系事物,便可使记忆容易回想起来,变成有用的记忆。因此,即使只是要记下单一的事物,也要尽量将之与更多东西联系起来。联系越多,越容易回想起来。

    ◆  谐音在脑科学上也有很大效用

        谐音也常被用作记忆细致化。有时候,有些人喜欢以谐音来开玩笑。谐音似乎给人一种“呕心”、“邪门”、“滑稽”等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在脑科学上谐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对脑袋构成很少负担,且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大家毋须避而不用。必要时,不妨堂堂正正地使用谐音来背诵所学的知识吧!

    利用谐音记忆时,不仅要重视声音的节奏,“想象”某个词汇所指的内容也同样重要,因为这样可把记忆变得更细致化。因此,即使要花点时间也好,最好也要自己创作一些谐音,并尽量把谐音的意思情境化、具体化。想象越多,记忆越深刻。

当然,即使利用谐音,也可尽量多运用些想象力。这样,不仅停留在知识或信息等之间的联系,大家还可以尽量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识变得更丰富、更有联系。可以的话,如果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作为记忆,会更有效。为什么?因为如果将自己的体验跟记忆联系起来,便可将之完全变为经验记忆了。

 跟别人讲解自己希望记下来的东西

    有一种“制造”经验的简单方法,那便是把希望记下来的东西跟朋友或家人讲解一遍。这样做,你便会有“那时候我教过他们的”、“这件事曾经一面思考,一面加以说明”之类的经验,因此便成为经验记忆了。由于有了这个契机,事物便可容易回想起来。

    当然,跟别人讲解的好处不仅如此。另一个好处是如果自己对内容也理解得不透彻,是没有可能跟别人说明的。通过对别人解说,可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因此,选择父母、弟妹、后辈等不甚了解相关内容的人作为听众,效果更佳。

    但要注意的是,经验记忆是可以渐渐被知识记忆取代的。如果被投闲散置,好不容易得来的经验记忆,早晚也会因为相关经验体验变得越来越薄弱,而在不知不觉间沦为知识记忆。任何知识,最初也是在某些经验下积累而成的,但随着时间流逝,经验记忆只留下精华,变成知识记忆。这样,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在测验时被忘掉的可能性仍然是相当高。

    诚然,在测验的时候,刚才所提及是那种记忆其实仍然是存在脑袋内的,但由于是知识记忆,所以,如果没有充分的“契机”是想不起来的。想不起来的记忆便成为没有用的东西,那跟记不下来的结果相同,就是好的东西被白白糟蹋了。因此,对于必须记下来的知识,务必要透过跟别人讲解等方法,努力地把它作为经验记忆,永远保存下来。

耳朵的记忆比眼睛的记忆深刻

    跟别人进行解说的第三个好处,是在解说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其实,使用耳朵学习,比只用眼睛学习的效率更高。试回想一下,当你被人说中要害,那些话不是永久、深刻地留在你的脑海内吗?由此可见,耳朵记忆是多么牢固。

    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将老鼠和狗作一比较便知道。在动物的进化史里,视觉发达是较为近期的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眼睛比较,动物更能活用它们的耳朵。至于脑袋,并非只是为了人类而出现的产物,而是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因此,虽然现在人类的脑袋已经充分利用了视觉这一功能,但它仍充满着浓厚的动物脑袋特性的色彩,长久的进化过程使耳朵的记忆比眼睛的记忆更为牢固地印在脑海中。

◆  充分利用五官

    大家上音乐课时会记下很多歌词吧!如果只依赖视觉,用眼睛把歌词记下来,相信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跟旋律一起唱起来,歌词便可更容易记下来,甚至会永不忘掉。

学习时,不要只靠眼睛作记忆。当然,也可用谐音念出来帮助记忆。尽量利用五官来记忆是学习的快捷方式。“方法记忆”是难以遗忘和根深蒂固的

    之前已说过何谓“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但在大家的脑袋内,原来尚有一种重要的记忆,你知道是什么吗?

    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一般都被视为“用头部来记下的记忆”。与此相反,还有一种是以“身体来记下的记忆”,例如抛球的方法、拿筷子的方法便是。如果可以用“What  is”来说明的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那么,这种记忆方法可说是以“How  to”来记忆的。换言之,这是一种记下事物做法的记忆,所以这种记忆被称为“方法记忆”。

    方法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无意识的记忆。例如抛球的方法,只要经过数次练习后便会自然地学懂,所以它被认为用身体去记忆。第二,这种记忆是难以遗忘和根深蒂固的。以骑自行车为例,即使很久没有骑了,必要时我们也可自然地想起如何骑车。不过,正由于这种记忆非常牢固,所以有时反而会引起不便。在运动方面,如果学了一些非正规的姿势,之后要把这种习惯动作纠正过来,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用适合自己年龄的记忆方法来学习

    知识记忆、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三者互相构成了不同的阶层 

    下层是“方法记忆”,中间是“知识记忆”,上层是“经验记忆”,从而组成“记忆金字塔”。

越是下层便越是原始,也就是对维持生命相当重要的记忆;越是上层,便是越拥有高水平内容的记忆。

这个金字塔充分表示里能动物进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越初期的动物,它的最下层记忆方法越发达。相反,越高等的动物,其上层记忆越发达。不用说,比较其他动物,人类经验记忆能力(即金字塔顶部的能力)是最高的。

    ◆  “全背诵”只适合用至初中程度

    这个金字塔也适用于人类成长。从小孩成长至大人的过程中,最早发达的是方法记忆,其次是知识记忆,最迟发达的是经验记忆。相信大家都有一种体验,就是没有留下出生至三四岁前的记忆。这是由于所谓的“幼儿期健忘”现象,其中原因就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经验记忆尚未发达。至初中阶段为止,知识记忆是十分发达的。之后,便轮到经验记忆占优了。

    小学生在10岁之前便学习乘数表,是由于他们正处于知识记忆发达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学童,他们对没有意思的文字、图画和声音的惊异记忆力,远比逻辑方面的能力优胜。可是到了初中,经验记忆完成,逻辑性的记忆力开始发达。所以,年龄越大,越觉得背诵乘数表困难。

    有些人上了年纪,记忆力开始衰退,最后甚至变成健忘症,是由于金字塔的上层记忆开始消失。经验记忆的能力衰退,“遗忘”的事情便接连发生。情况严重时,就连“今早吃了早餐”等也会忘掉,这是头脑痴呆的初期症状之一。情况更甚者,就连知识记忆也消失,无法记起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等亲人。不过,最下层的方法记忆却依然根深蒂固地保留下来,穿衣方法、走路方法等的记忆,怎样也不会消失。

    由此可知,不同的年龄层,其擅长的记忆种类亦有所不同。譬如知识记忆能力非常高的初中学生,他们甚至可以把测验内容全盘死记硬背。这种权宜之计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应付过来,但过了这个年龄后,经验记忆逐渐占优,死记硬背的作战的方式便变得无效了。

    如果不认识这个事实,永远都重复同样的学习方法,便会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到了极限,到时便会感慨地说:“记忆力不及以前那样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逐渐下降。其实,那并非记忆力下降,只不过是转换成另一种擅长的记忆种类而异。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记忆种类,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

    ◆    成为高中生后要转换学习方法

    与全盘死记硬背相比,高中生在逻辑性的经验记忆较为发达。这是一种先理解事物的根本,然后记下其理论的能力。因此,学习的方法也就必须改变成以此为方针,否则便不可能再期待学习会有什么效率。结果可能是追不上老师教授的内容,甚至成绩一落千丈。不少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时成绩优异,但一升到高中成绩便急剧下降,当中大多似乎是因为他们不能顺应自己的记忆力的变化。

    死记硬背所得到的知识,只能在那个知识的范围之内起作用,但如果能记下其中的逻辑理论,就能活用到以那个逻辑为基础的一切事务上。换言之,即使是记忆量相同,逻辑性的记忆会有更大发挥。经验记忆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记忆方法,因此,大家应尽快把依赖知识记忆的学习方法扔掉。如果永远老是抱着过去的光辉,就只好等着惨淡的收场。

“方法记忆”等于“魔法记忆”

    方法记忆又称“魔法记忆”,是一种十分深奥的东西。如果用得恰当,方法记忆便可成为大家学习的强力伙伴。

    让我们先再次说明一下“学习转移”吧!它是一种如果能够在某个学习领域达到顶峰,其他学习领域都变得简单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利用方法记忆的相互作用的效果。简言之,如果记下了某个学习领域的“理解方法(How to =方法记忆)”,便能够利用这种方法记忆来加深对其他学习领域的理解。例如学会了打棒球的人,已懂得如何运用棒球的打法(方法记忆),所以学习垒球时变得容易多了。

方法记忆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东西记下来或回想起来。知识或信息等都是在有意识的情况被记下来,但事物的“理解方法”却是无意识地被记下来的。方法记忆与意识全无关系,它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活动的,所以,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时候iuffa记忆会显现出强力的效果。

    ◆  棋艺高手记得整个棋盘的原因

    象棋或围棋高手,可以在对局后完整无缺地把对战时的棋局回想起来,对门外汉来说,他们简直是记忆天才。其实,无论是如何非凡的高手,也无法单凭经验记忆来记下每一只棋子在什么时候如何移动的。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超人的记忆力。

其实,棋艺高手是同时使用了两种记忆,它们分别是:在某种局面里自己应该如何思考和攻击等的经验记忆,以及对局时有可能出现的某个棋局类型等的方法记忆。换句话说,他们无意识地把棋局分类,捕捉了棋局的“法则性”。

    相反,对于在一般对局时不可能出现的胡乱棋局,再高超的棋手也记不下来。由此看来,非凡的记忆力跟门外汉记忆力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所谓“天才”能力,归根结底是方法记忆而已。天才的出现,其实方法记忆,这正是它又称为“魔法记忆”的道理。

 利用方法记忆可牢记重点

    坦白说,即使我是这本有关记忆书籍的作者(日本:池谷裕二),也不能记下整个乘数表。我记得的大概只有“二二得四”、“二四得八”这些而已。至于没有背诵乘数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小时候非常讨厌学习,而成绩也当然相当差劲。

    不过现在的我,即使没有记下乘数表,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事实上,在高中时代,我连补习社等也没有去,全靠自己学习而考上东京大学的理学部。进入东大后,又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考入药学部,而研究院的入学考试成绩也很优秀。毕业至今留在东大,从事全球最先进的脑科学研究。为什么像我这样一个连乘数表也不会背诵的人,竟然比能够完全背诵的人成绩还要好呢?

    ◆  没有必要背诵乘数表

    这是“方法记忆”的恩赐。取代背诵乘数表,我学懂了计算乘数表的方法,譬如“7X8”,我立即会把“70—14”得出56的答案,或者“40+16”也可。无论如何,我也可以跟使用乘数表的人以相同速度说出正确的答案来。

    ◆ 死记公式的人不擅于应用

    知识记忆只适用于背诵,但借着方法记忆,便可应用其逻辑背后所有根底性的东西。方法记忆是一种膨胀的记忆,所以它只需很少的记忆量便可,而且是一种较难忘掉的牢固性记忆,不好好利用它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大部分数学或理科公式我都没有记下来。公式经常主导着测验考试,一看到便可能令人感到烦躁。如果有时间背公式的话,我宁愿花心思在其他事情上。事实上,与其花时间在公式上,倒不如记下引证公式的方法(方法记忆),因这可大大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换言之,我们必须理解公式的“原理”。一般来说,越不思考和死记公式的人,越不擅于利用公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便白白糟蹋了努力记下来的知识。

    总括而言,我们该如何活用记下来的知识呢?记忆相关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纵然知识量多,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如果那样就自我满足的话,倒不如使用记忆量较少、但学习效果较大的方法会更加明智。

    刚才提及“天才懂得利用方法记忆”,其实,即使天才也不算是什么,他们只是利用反方式记忆把重点好好记下来罢了。任何人脑袋内的每一个神经细胞的性能都是完全没有差别的,问题只在于脑袋的使用方法(方法记忆)而已。如果大家有时间浪费在知识记忆上倒不如尝试把这些精力分配在方法记忆上吧!学习效果于3个月后呈现

    关于魔法的“记忆方法”,我可以再略加详细说明一下。

    假如大家把A事物记下来,同时也无意识地通过方法记忆把A的“理解方法”保存在脑袋内。正因为这样,接下来要记忆B事物时,A的方法记忆便自然而然地帮助了大家对B的理解,这样便能够较容易地记下   B事物了。这个时候,B的方法记忆也同时自动地被记忆下来。整个过程被称为“学习转移”。

    其实,这时脑袋里还出现了其他现象。借着B的新方法记忆,大家会对之前已经记下来的A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时,脑袋里记下了A和B两件事物,便会出现“A”、“B”、“从A看B”及“从B看A”那样的“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换言之,记忆内容出现了2X2的4倍效果。一般来说,学习的转移作用是有“累成效果”的。由此可见,学习量和成绩的关系并非单纯的比例关系,而是可以画成一条等比级数上升的曲线关系,成绩可以以1、2、4、816……的倍速上升继续努力,成绩突飞猛进

    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持之以恒,继续反复地学习,成绩必定会上升到64、128、256、512。来到这里,终于能够看到学习的成效,这就是学习和成绩的关系本质:学习成果是姗姗来迟的。

  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有:

1、对于所做的事没有兴趣,感觉不到愉悦。

2、总担心“会不会失败”,对于所做的事感到忧虑和不安。

3、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勉强为之。

4、体力不支,不能完成既定目标。


、“反正我不行”——没有自信心很难集中注意力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另外一个原因——没有自信。

    首先要指出,这是一种低估自己能力的想法。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勤恳认真的人也有这种倾向,或许是上进心使然。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会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由于陷入了对自己评价过低的误区,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觉得有缺憾,故而很难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掌握一定的方法,适当提高对自己的评价,这会增强你的自信心,让你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还有人有很强烈的自卑感,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能力难以施展,不全都是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有可能是你的 家庭、朋友、学校等环境因素造成的。

注意力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执著者成大器

     俱乐部正在进行围棋比赛。一位教练被观众中的一个儿童吸引:这个小孩在棋盘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看来,孩子是入迷了。

    第二天,这个小孩又来了,又专心致志地看了 一上午,一个孩子有这样好的注意品质,确实难能可贵,一个好苗子被教练发现了,6岁的上海儿童常昊就这样被吸收进了 围棋队。3年后,常昊获得全国“棋童杯”赛冠军,还曾在被让四子的情况下,战胜过日本棋圣。常昊所以又这样快的进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长时间稳定。

    注意力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保证,良好的注意力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人较为理想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提高记忆力方法
  学当小老师

通过教别人,不仅让自己又学习和记忆了一遍,而且能够把自己记忆的东西系统化,形成一定的逻辑,提高记忆效果。所以你可以找个人或者干脆想象一个假人,将你要记忆的东西讲给他听,并从讲的过程中发现你还有哪些记忆得不够准确并加以复习。

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而增强

                         根据我的经验,练习增进记忆力的,不管老少都如此。

                                                            ——美国记忆专家鲍威森

  “为什么我老也记不住东西,比如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历史事件,虽然我很用心地记,但常常是记住没多久就忘了,可我的同学记忆力就很好,学习效率也比我高。记忆力是不是天生的?”有这样疑问的人很多,为揭开记忆力好坏是否是天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伦敦大学麦克夸尔博士对8位获得过“世界记忆冠军”者的大脑进行了研究。从对这些世界冠军的心理测试中,麦克夸尔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于是麦克夸尔又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以考察其生理构造是否与常人有所不同。结果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为此她认为,人类记忆力的好坏并非由大脑结构等先天因素决定。他们之间之所以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记忆要领及进行过刻苦练习。

  下面我们以张杰和王茂华为例说明

  2003年10月15日,张杰、王茂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13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张杰这分钟之内可以记忆150个数字,并且100%到背如流,而王茂华能在3天内记忆《孙子兵法》。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他们应该是不折不扣的记忆天才,一定是从小就有着超出常人的记忆力。

  而事实恰好相反,张杰从小就自认为记忆力不好,参加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考上大学。王茂华则由于考不上大学而报考了中专。他们都曾经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苦恼过。

  事实上,他们最终可以记忆力超群,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记忆力进行了系统的有效训练。张杰和王茂华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力之所以无法提高,就在于他们没有经过记忆力训练;正如人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一样,人的记忆力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记忆力训练呢?在进行训练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我们得记住以下两点:

  一是这个世界上任何能马上使用的记忆方法,都不可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是只有经过有效地训练,我们的记忆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只有系统的记忆力训练方法,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

  知道了记忆力方法,但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掌握这套记忆动作,当面对记忆材料的时候,大脑仍然无法自如地用这套记忆动作来进行记忆,就会习惯性地回到原来的死记硬背方式中去。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我们的大脑完全熟悉并掌握了这套记忆动作,当面对记忆材料的时候,大脑才会条件反射般地自然用出这套记忆动作。

  因此,记忆力训练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的大脑熟练掌握正确的记忆动作,让我们能够习惯性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正确的记忆方法。




记忆的时间不要持续太久

    一个人当遇到得尽快把某些东西记住的紧急情况时,就会忽然涌出无限精力,一口气就记下了大量的东西,但是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这是因为,连续记忆类似的内容过久,回使记忆力锐降。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都会焦急地想:“为什么会记不住呢?”殊不知这种焦急的心理会使记忆的效率更降低。

    法国的记忆研究专家佛哥特曾请一位有名的记忆术专家研究记忆量和记忆时间彼此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记忆量增至原来的2倍,则记忆所需要的时间是原来的4倍;如果记忆量增至原来的3倍,时间就要增至原来的9倍。换句话说,就是记忆的时间和记忆量成平方比关系。当然,这些专家们或许有其独特的计算方法,不可以这个实验论断一切,但一般说来,如果记忆量增至原来的2——3倍时,所耗费的时间至少增至原来的4——5倍。

    如果你花了半个小时,背下了50个英文单词,就很自信地说:“以这种速度,记两三百个单词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吧!”这就错了。因为接下来的50个单词,也许要花一个小时以上才能记住。

    如果能了解记忆所需时间等于记忆量的平方的原则,就不会再过于要求去持续地背东西了。另外,记英文单词和背化学方程式在内容上均不相同,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停背英文单词,改背化学方程式,不但能调节大脑的活动,也能减少记忆迟钝的现象。如果在考试之前,拿出时间表研究一下,安排适当的记忆顺序,然后再开始用功,保证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更少的学习量取得最大的效果
 譬如在今天的英语课上,老师说:“大家要记下100个单词,明天小测”。这时候,与其绞尽脑汁地默背那100个单词,倒不如务实一点,记忆50个罢了,因这会得到较好的结果。只记忆一半的方法,有可能被认为取巧,不过,通宵达旦以求把全部单词塞进脑子里的强记方式,是不能苟同的。务实地记忆50个单词的方法,不单只对成绩,就连对于时间、精神和体力来说,也是一种合理的作战方式。尽可能减少精神负担,在可能范围内作合理的记忆,也是一种适合记忆性质的科学方法。

    到这里为止,相信大家都已明白,我们既有适合脑袋的学习方法,也有不适合脑袋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学习,取得佳绩,必须先清除了脑袋的结构和性质等。违反脑袋的性质,毫无计划的不合理学习方法,不但费时失时,还会造成反效果。

 

 



培养兴趣是提升记忆的基石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德国文学家歌德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是很有道理的。兴趣使人的大脑皮质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能几如记忆最佳状态,调动大脑两个半球所有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记忆的潜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暂时抛开身边一切,忘情投入;兴趣能激发你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经过积极思考的东西能在大脑中留下思考的痕迹,容易记住;兴趣也能使你情绪高涨,可以激发脑肽释放,而生理学家则认为,脑肽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天生就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了兴趣。他博闻强识,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有一次,一个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当替补,莎士比亚一听,乐坏了,他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那个演员还好。

    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他17岁那年,曾经去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等音乐会结束,回到家以后,他立刻写出了全曲的乐谱,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音乐界。虽然我们现在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早已耳熟能详,可在当时,首次聆听之后,就能记忆全曲的乐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门德尔松为什么这么神奇?原因就在于他对音乐的深深热爱。

    兴趣促进了记忆的成功,记忆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便是良性循环;反之,对某个学科厌烦,记忆必定失败,记忆的失败又加重了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陪眼个自己学习兴趣的人。

合理利用大脑的记忆高峰期

人的大脑每天有4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整理前一天输入的信息。因此早晨醒来后,大脑没有受到新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印象会更加清新。

  第二个高峰期是上午8点——10点,这时人的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信息的效率会提高,记忆的容量会增大。

  第三个高峰期是下午6点——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的最佳时期。

  第四个高峰期是临睡前1小时左右,由于这时人记忆完就会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信息不会彼此干扰,记忆会更准确。

  研究者还发现,上午8点大脑的思考能力最严谨;下午2点大脑的思考能力最敏捷,而大脑的推理能力会在白天12小时内递减。根据这些规则,我们最好在早晨安排些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则用来记忆。

  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中顺应大脑的这些“脾气”和“秉性”,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大脑就会更好、更愉快地为我们工作。

养成使用记忆方法的好习惯     一位朋友向我诉苦说:“记忆法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坚持使用。”可能其他的朋友也有同感,那么,我们如何坚持进行记忆训练呢?    记忆法是一种学习、工作的方法,它就像计算器、录音笔一样。计算器可以帮你把计算速度提高数十倍,录音笔可以帮你记录下现场的每字每句,但如果你在拥有它们之后,还是按以前的习惯,用笔算,用脑子记,那工具再好也没有用。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记忆法用起来很麻烦,记忆速度比较慢。比如一个英语单词,只要多写几次也能记住,如果用记忆方法来记,说不定还要多花几分钟。可是你要知道,使用记忆方法的话,一方面不容易遗忘,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练习,会让你记得越来越快,进而养成随看随记的习惯,养成使用右脑的习惯。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老的谚语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很多坚持使用记忆方法的人在学习、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就是很好的例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教给大家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法,但同时也需要大家的自律与坚持,将使用方法发展为习惯,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是什么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背一千个单词,能不能背下来?能!但是,不能背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1、信心

2、方法

3、毅力

4、兴趣

5、注意力是否能集中

6、压力

7、动力

8、任务

9、逼迫

心态:情绪

用功程度:全力以赴了吗?

遇到困难:其他作业多,

时间:

遇到阻力:有人说学习这个没有用,你怎么办? 

10、其他的诱惑(游戏、娱乐、休闲或仅仅是宁愿闲呆着,也不愿背)

有了其他学习内容,比如:不想学英语,想学日语,想学德语等

 

一辆汽车,有发动机,有汽油

什么阻挡了速度?

摩擦

风向

驾驶员的技术水平

车况

载重量

怎么克服?

1、  目标

2、  行动

掌握理解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知识的掌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运用记忆来掌握,另一种就是通过理解来掌握知识。记忆和理解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能够理解的未必能够记住;2能够记住的也未必能够理解;3有通过理解才能记住的知识;4也有通过记忆才能慢慢理解的知识。





有自信,才有提升记忆的可能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美国思想家:爱默生

    人通过行为可以改变环境,而获得能力可以改变行为模式,但如果没有一个信念,就不可能获得能力。记忆力是属于能力层的,如果要改变,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身份和信念。在这个层次塔中,上面的往往容易解决下面的问题,如果能力出现问题,从态度上改变,能力的改变就会持久。如果你不能从信念上根本改变,即使学会了记忆记忆方法,也会慢慢淡忘不用。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记忆都会相当自信,因此也充满了兴趣与热情,但当他们发现了事实并非如此之后,往往就泄气了,丧失了自信,也丧失了热情。人们往往在第一天将一篇资料完整、准确地记住了,但当第二天回忆时,能正确说出一半就很不错了。

这类事情很使人丧气,但它又常常发生,人们渐渐对此适应了,便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他们的自信受到了伤害。

    一名研究人类记忆力的教授曾就这个问题谈到:“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要记忆的东西,我自信能记住。然而不久我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我总是试图记住所有的资料,但从未如愿过,甚至能牢记不忘的部分也越来越少了。这时,我就不由得产生了怀疑:我的记忆力是不是不够好呢?我是不是只能记住一丁点儿的东西而不是全部呢?能力受到怀疑时,自信心自然也就受到创伤,态度便不再那么积极了。再次记忆的时候对记不记得住、能记得住多少,就没什么底了,抱着能记多少就记多少的态度,结果呢?记住的东西更少了,准确度也差了。而且见了稍多要记忆的东西就害怕,记忆的效果自然就越来越低。”

    “没了自信,就没了那一股气。兴趣没有了,斗志没有了,记忆时越来越没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记住,往往就注定了你记不住。”

    那么,这股自信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呢?它要怎样培养并保持下去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在记忆活动中用自信这股动力来加速记忆。

    某位心理学家说:“自信往往取决于记忆的状况,取决于东西记住了多少。如果每次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自信心就会受到鼓舞而得到增强,并在以后发挥积极作用;反之,自信心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最后信心全无。”

    因此,树立记忆自信的关键就在于:决心要记住它,并真正有效的记住它。





 睡眠中播放英语单词
有实验证明,睡眠中播放英语单词,让受试者听录音,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或是巩固已学的内容,都有明显的记忆效果。但如果长期在睡眠中听录音,则会引起心理变化,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记忆小实验
 有位老师曾经用听觉、视觉和听觉视觉并用三种方法让三组同学记住十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同学用听觉,老师只告诉说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他们看这些画。也就是说这组同学只是听,没有看。对第二组同学正好相反,用视觉,老师只给他们看这十张画,没有听。对第三组同学是又让听又让看,听觉视觉同时进行,老师不但告诉他们画的内容,而且在讲每张画的内容的同时,还给他们看那张画。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分别问这三组同学记住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多,记住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86%。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同学记得最少,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如果把所有的感觉器官一起调动起来,记忆效果就更好了。

记忆实验: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期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分为两组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记住某个相同的材料。一组要求它逐字逐句背出来,一组要求意义记忆,即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分析加工,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比较,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结果,在逐字逐句记忆方面,小学生领先(记住了72%),初二学生次之(记住了55%),高二学生最差(记住了17%),但是在意义识记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小学生记住了28%,初二学生记住45%,高二学生记住83%。就是说儿童机械识记比成认好,而成人意义识记比儿童强。机械识记主要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在全面性、速度、正确性个巩固性等方面,比机械识记好。
 记忆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力强的人,头脑中都会有一个知识的存储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节省了大量查找、复习、重新理解的时间,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个优秀生在阅读或写作时,很少翻查字典,做习题时,也很少翻书查找原理、定律、公式等,因为这些知识已牢牢地储存在他的大脑中了,而且可以随时取用。

    不少优秀生解题速度快的秘密在于,他们把常用的运算结果,常用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等已熟记在头脑中,因此,在解题时就不必在这些简单的运算上费时间了,从而可以把时间更多地用在思考问题上。由于记得牢固而准确,所以也就大大减少了临时运算造成的差错。

    许多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记忆缺乏造成的。有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差一些的青少年在记忆时会遇到两种问题:第一,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差的人在记忆任务上有困难。第二,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的记忆问题可能是由于不能恰当地使用记忆策略。

    尽管记忆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但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者所能掌握的。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重点、选择难点、选择关键点,然后根据记忆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一些记忆方法进行科学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好方法,运用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方法很重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伍德华司曾指出:只要学到正确的记忆方法,就能够提高记忆力。他曾以两组记忆力相仿的人进行实验,第一组只依赖简单的背诵方式,另一组则传授记忆的方法,结果掌握正确记忆方法的一组记忆的成果比另一组好得多。 
记忆是思考的前提
 面对问题,引起思考,力求加以解决,可是一旦离开了记忆,思考就无法进行,问题也自然解决不了。假如在做求证三角形全等的习题时,却把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公理或定理给忘了,那就无法进行解题的思考。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时思考不下去的原因是由于思考时把需要使用的概念和原理遗忘了。经过查找或请教又重新回忆起来之后,中断的思考过程就可以继续下去了。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不记则思不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感知过的事物不能在头脑中保存和再现,思维的“加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了。
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
学习知识总是有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说,在学习新知识前,应该先复习旧知识,就是因为只有新旧知识相联系,才能更有效地记住新知识。忘记了有关的“旧”知识,却想学好新知识,那就如同想在天空中建楼一样可笑。如果初中“电学”中的知识全都忘记了,那么高中的“电学”就很难学习下去。一位捷克教育家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根据先教的知识”可见,记住先教的知识对继续学习有多么重要。 
 记忆的排列位置
 美国心理学家荷蒲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十二个单词排成一行,让别人来记忆,看哪个词最容易忘记。实验结果表明,没有一个会记错第一、二个词,第二个词以后错误渐多,第七、八个词错误率最高,往后错误逐渐减少。第十二次情形和第一、二个词一样,错误极少。他把这整个错误起伏的情形称为“记忆的排列位置功效”。实验证明,排在前面的和结尾的记忆效果好。


让多重感官一齐上阵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慢朗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代学者朱熹

   古书《学记》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这说明远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有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文学家苏东坡,在多年的求知生涯中,养成了抄书的习惯。他的抄书,往往不是积累,而是为了加强对书的内容的记忆。他和朱熹的做法,也可能是建立在对多种感官齐用的良好效果有深刻体验基础上的。
记忆小贴士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女儿,她使女儿从小便受到注意力的训练。她常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之后,就问女儿该商店陈列橱窗内摆放的是哪些商品,让她数出留在记忆中的各式商品。能说出越多,就打分越高。这样训练很有结果:当女儿5岁时,在纽约州肖特卡大学的教授们面前,能把《共和国战》朗读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那么这个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没有别的,照着做试试!


集中注意力训练

   当你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倍感苦恼时,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矫正: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有的人因学习负担重,被迫熬夜,有的人甚至在宿舍打手电读书到深夜,有的人为了放松而与人夜谈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

    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效率必然低下。所以,如果你说“夜猫子”,奉劝你准时入睡并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

我们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又给我们的心理加上1个包袱,如果你对考试成绩看得很重,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时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然后命领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右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巧,需要再三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而平静的状态。

4、加强注意力训练

1)看的训练

在家里拿一个小物件,诸如圆珠笔、钥匙、小刀或水杯等仔细地看上30秒,然后闭上眼睛,试着把它的特征详细地说出来。如果第一次有些细节说不出来,那么再来一次,如此直到能够说得准确无误为止。在商场里的商品陈列台前,尽量排除干扰,集中地看60秒。看的内容可以是商品的种类,可以是商品的摆放形式,也可以是某个商品的外观、规格、商标样式等。然后转过身去,试着回忆一遍,一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2)听的训练

在家打开音响听音乐,要把声音调低,微弱的声音会促使你集中注意力,听上3分钟,然后把它的内容复述一遍。在喧嚣的街头,集中精神去听一种声音,如汽车的行驶声,行人的脚步声,远处传来的音乐声。进行这种训练,大脑会自动排除那些你不想听到的噪音,这是一种能使脑子冷静下来的训练。

3)想的训练

选择3个问题去思考,比如近期的学习计划该如何安排、一篇文章的标题如何定、本周末如何度过。每个问题考虑3分钟,且要依先后次序进行。



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女生因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导致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她在写给心理辅导老师的咨询信中说:

    “我原来在普通高中上学,高一第二学期转到重点高中。在读普高时,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谁知到了重点高中就差得远了,根本跟不上。后来拼命学,到升高二时,排列班级二十多名。高二分班时,我被分到B段班。我对这也没怎么在乎,学习好坏也不在于这些。可这一段时间是我最烦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上课听老师讲课时,总是走神,听着听着就忘了他在讲些什么内容;课下我也不想学习,即使坐在那里也是做别的事情。我曾试着找出我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但是怎么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于这位同学的烦恼?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有时侯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上课老是“愣神儿”,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些什么。长期以往,必然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不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就无法进入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而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会导致注意力涣散。



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

    在一张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到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作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会逐步提高!

 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方法1)

考试、做作业或者学习中要作出某项决策时,如果被外在的其他事物吸引,无法专注,注意力就无法集中。

美国有一所记忆术训练学校对此进行了转向研究,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先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笔、课本、玩具、零食等各类琐碎的事上。

第二阶段:再凝视某一物体,直达厌烦为止。

第三阶段:将眼睛闭起来,回忆刚才所见的食物,例如圆珠笔,将其颜色、形状、长短等外形特征在脑海中描绘出来。

第四阶段:将思维从圆珠笔上移开,然后睁开眼睛。

第五阶段:间隔30秒。

接着,再选择恰事物重新从第一阶段做起。

养成注意力集中习惯(方法2)
 当你无法集中精神时,又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的话,也可以采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自言自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边游戏,一边自言自语,自得其乐吗?这种用自我对话来刺激大脑功能的语言,被瑞士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对于难懂的逻辑问题,同样可以采取“自我中心语言”来打消念头或集中思想,不但易于记忆,而且能帮助理解问题加深印象。

    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一定要多培养注意力。有这么一个故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次请几位朋友在家里吃晚餐,由于他正在思考某一科学问题而问能一同进餐。等他完成了工作,不如餐厅,见到的是一幅杯盘狼藉的景象,他“恍然大悟”地自语道:“啊!原来我已经吃过晚餐了。”可见,牛顿对自己的工作地注意力集中到何等程度!

    在活动中,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
养成注意力集中习惯(方法3)(思维越活跃,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许多科学家在工作中忘我思考,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时超水准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已经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一个人注意力集中地习惯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

注意的习惯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事情开始时要能立即集中注意于活动对象;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尽可能减少分散力;遇到困难时,则能动员自己的意志力,迫使自己思想集中;结束时仍能使注意力保持紧张状态,有始有终,不虎头蛇尾。

    一旦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调控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经常提醒自己集中注意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而不旁听,力求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能提高自己调控注意力的能力。

    如何利用注意力长久地保持我们的记忆力呢?有一个例子可以参考,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信息上,那么信息就会存到短时记忆里。如果我们已经养成长久注意的习惯,继续注意,那么它就会变成长时记忆。

养成注意力集中习惯(方法4) 训练方法: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将沿途看到的各种路牌记在脑子里。然后在休息时回忆一下所看到的路牌上的内容和标志,在哪儿可以加油,哪儿可以打电话等。当我们下次再经过这里时,继续注意观察加油站,直到我们牢牢记住高速公路上可以加油、可以打电话的地方为止。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冥想之中时,必要将目光穿过窗户向无言上方看去,然后注视着风车尖端的一点,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著作。这种方法的道理很简单:当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狭小,这样,从视野外闯进来分散思绪的东西就会消失,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得狭窄了,人的心境便会宁静,精神就会集中。

    将此法运用于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当我们坐在书桌前准备学习时,可以选择一点作为注意对象,比如选择手指、闹钟的指针、桌上的墨水瓶或笔尖,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就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家里用,也可以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时使用,比如可以注视工作台上某个小点,成立习惯后,只要一开始工作,看到这个小点,就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怎么进行有意记忆

     进行有意记忆,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任务明确,就能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才能全力以赴地进行记忆。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例如,英语单词不好记,但又必须记住,因此,你可以把生词写在小卡片上,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记住20个生词,并及时进行复习与检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就会大增。

    再如,一个小学生要学习英语,倘若笼统地确立一个任务:将来出国深造,他就会感到前途渺茫;如果确定不同的近期任务,先完成容易的部分,如每天学习10个名词,进而掌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他就会感到信心十足,感到学习语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每一次克服了困难每一次获得了成功,自信心便会随之增长,而自信心同时又鼓舞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其次,要认清记忆的对象。打个比方,如果你想记忆本年度的前十家公司,以及它们上一年度的总销售额或想记忆今年新加入的全部新生的面孔。

前者,必须从相关资料中查出各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额,列成一览表。

后者,则须收集新加入的所有学生照片,制成一张表,在照片下面写上他们的姓名、年龄,利用空闲时间,仔细看清每位学生的面孔,并与姓名及其他资料对应起来。

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地、清楚地记忆时,能将要记忆的对象,具体归纳整理,并和其他不准备记忆的事物做一个明显的划分。

假如预备记忆的事物,模糊不清,如坠入迷雾中,连方向都搞不清,就想把这些模糊不清的事物记忆起来,那不知要消耗多少体力、能量,花费多少精神才办得到,有时甚至于仍然记不下来;或者虽然记住了,却仍模糊一片,效果不佳。即使记住了,也没什么用处。

因此,预备记忆的内容,一定要十分明确清楚,才容易记忆,以后再确认时,也才能迅速无误地想起,并做出明确的判断。

再次,有意记忆要有一直努力地参与,也就是我们常说“专心致志”。要下决心记住一段材料,就要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头悬梁,锥刺股”的境界。如果面对着要记的东西,连连叫苦不迭,或漫不经心,或知难而退,都不会去的好效果






有心栽花大于无心插柳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一直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成为无意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根据研究显示,两个原本只能正确记忆7个数字的大学生经过两年的持续训练,竟然可以一下子将82个数字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宋朝有个读书人教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经历,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云烟,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个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其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试,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连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期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很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了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效果。

    有的同学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提问和作业、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他掌握的只是就不可能牢固。这些同学,虽然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功课,可是考试一完,他们就认为大功告成了,把功课全丢到脑后,结果,学过的内容很快就忘记了。

    再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企图记忆的意图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特别提示教课书上的某个地方跟这次的测验有关,那么,就连平时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不务正业”的学生也都会格外注意。由于仔细听、仔细看的意识会产生相当有效地注意力,所以多半会产生很好的记忆效果。

    专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事先言明“待会儿将请各位做简单的计算,请将写在图形中的数字全部加起来作答。让各位观看的时间常短,所以请大家要注意看”。然后把图拿给大家看两三秒之后随即盖起来。结果很明显,就连小学生也能够作答,因为企图记忆的意识已经启动了。

    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目的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的目的越明确,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弗洛伊德认为:“意图是所有记忆与忘却的基础。人们所记忆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所记忘却的事物,也是自己想要忘记的事物。”这说明只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才会有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就容易忘却。





 注意力的分配与集中

    希腊文学家艾斯·强森说过:“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当中了解到许多道理。

看电影时聚精会神,课堂上侧耳倾听……这些都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所从事的活动上,是记忆力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反之,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见异思迁的人,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其智商水准欠佳。

    德国著名哲学家瓦格纳说:“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把它学好。”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它能根据我们的需要而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我们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注意力是有目的地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能力,它是智商重要的构成部分。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好的注意力,对人生和事业更专注、更执着。

    良好的注意力首先表现注意力的范围上,即注意力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抓住的对象和数量,也就是在同一时间里能同时注意到多少问题。比如说看电影时,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很多事物和人所吸引,并且不断地从一个事物转向另一个事物,很难确定注意力的范围。

    在心理学上,有专门的器具来测定注意范围的大小。测定的结果表明,成人一般能同时注意到4—6个彼此独立的事物。如果事物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时,注意力的范围还会扩大。因此,扩大注意范围的最好方法,一是培养人们以整体的观念来把握孤立事物的能力,二是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在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就是一种注意力分配方式。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既矛盾有统一,要注意力集中,就一心不可二用,但要分配注意力,一心必须二用(甚至三用、四用)。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却又是可以统一的。保持同一的条件,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聆听音乐可增强记忆力

    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音乐训练除了可陶冶性情外,还可增强对语言的记忆力。在接受测试的中文大学60位女生中,小时候曾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比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女生能多记忆17%文字资料。负责这项研究的中文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陈瑞燕介绍说,以往脑智能学的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左脑比一般人大,他们的左脑可能较一般人发达,而左脑也是主要负责语言记忆的。因此,接受正规音乐训练很可能令人们的左脑发展较佳,连带左脑所控制的语言记忆力都一起提升了。

    一位音乐家的儿子做数学作业总是碰到问题。于是他试着把贝多芬的一些曲子放进儿子的个人音响,想试一试它的效果,结果儿子飞快地完成了作业。

    这项研究对一些语言能力受到影响的失忆症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喜讯。由于学习音乐毋需语言技能,如果病人有机会学习及享受音乐,他们的记忆力也可能逐渐得到改善。

    的确,有的声音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振奋;有的声音则会削弱我们的力量,让我们颓废。贝多芬乐曲的目的是使人们从繁杂的日常事物中得到解脱,那是因为乐曲本身平衡、对称而和谐。当我们在家里读书或做作业时,当我们勤勉地在计算机前工作时,都可以播放一些心



消除紧张的十项运动

    长时间进行连续记忆,大脑就会产生精神紧张感。处于这种状态时,肌肉也会紧张起来,肌肉紧张又会导致精神紧张。由此可见,肌肉的紧张,是精神集中所必然的,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精神压力,从而形成各种干扰,造成脑子记忆功能下降。下面介绍有助于消除紧张的10项运动。

    1、我们坐在书桌前学习时,如果把腿缩起来,或把腿伸出去,此时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下肢肌肉已形成紧张状态。如果把脚稍向前伸,脚底正好接触地面双腿之间也稍有距离,这样取得的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肌肉的紧张感就会消失。这就是先紧张再放松的做法。

    2、在学习的空隙做这样的练习,选择最舒适的姿态仰天躺下,然后两眼紧闭,牙关咬紧,缩回下巴,握紧拳头,腹部收回,双脚挺直,尽量使全身的肌肉紧张。经过数秒之后立即放松,持续保持松弛状态10秒钟,这样反复几次。

3、美国凯斯·门罗在《只有六秒钟的健身法》一书中说:“在一天中,任何人随时都会有6秒钟的空闲时间。利用短短的6秒钟,收缩腹肌、收拢下颚、扭动身躯、打哈欠、伸懒腰,你可以在工作间或走到院子里完成着一连串的动作,长此以往一定有好处。总之,要把它当成每日必做之科目。”

门罗先生还说,即使是站着和别人谈话,一面握紧拳头一面交谈也大有益处。

4、美斯坦因博士推荐在浴池调整肌肉的方法。在浴池中,用毛巾从脖子后伸过去,然后收拢下颚,再用双手把毛巾两端往前拽,持续6秒钟后,脖子使劲往前仰。做一次之后,以同样的方法,在腰部做一次。然后,再把毛巾分别在左右脚趾下面,用力往上拽毛巾两端,同时脚用力往下踩。进行这样的运动,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5、日本多多良纯先生的“催眠体操”。首先,双手伸直向前方,五指用力分开伸直,使劲用力,在手上就会出现颤抖的情况,在此同时,将双手用力向外扭动手腕,直到掌心完全向上为止。

6、腹式呼吸发。把嘴张大,发出“哈”音,并有意识地从口腔吐出气流,与此同时,双腿伸直,脚脖子要配合好双手的动作,朝自己身体内侧用力弯曲。这些动作与发出“哈”音同时进行,因此就会使全身稍有震动。这样反复进行三次。做完之后会感到全身无力,双肩也有摇晃的感觉,但全身的疲劳却一下子消失。最后,再进行五次腹式呼吸。

以上体操在头脑、记忆力迟钝时做一做,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7、深呼吸法。首先,双目紧闭,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进行深呼吸,吸气要慢,不要急促,待吸足气后,停止呼吸数秒。然后再慢慢吐气。这样反复几次,身心就会感到轻松舒服。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吸足气后要稍停一下(停止呼吸),这是气功呼吸法中运用的技巧。另一点是吐气时要比吸气时慢,将气流缓缓吐出。深呼吸法大致可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胸式呼吸即我们平时所进行的使肋骨扩张的呼吸,腹式呼吸是运动腹部进行的一种呼吸。无论哪种方法都能使头脑清醒,增强记忆力。如果两者一定要做个比较,腹式呼吸难些,也更有效。以坐禅、气功为代表的各种呼吸法,都以腹式呼吸为基础。

8、美国心理学家马科思维尔·马儿茨所著《心理学综合理论》,建议做这样的形象练习。首先心情平静地坐下来,闭上双眼,心中浮现那些存在于记忆中的最愉快的事情。如曾经游览过的秀丽山湖;和心爱的朋友一叶小舟荡漾在碧波上;也可以想象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自己却悠闲自得地坐暖炉前似睡非睡的情景;到了海滨,海风轻轻地吹,海鸥在天空翱翔……养成联想愉快事物的习惯,使你心灵充满快意,精神安定,心情舒畅,还能解除干扰记忆的压力。

9、勒波奕呼吸法。

勒波奕经多年研究和学习瑜伽,设计了健康呼吸法。坐在一张椅子背垂直的椅子上,右手心放在胃腹上,左手紧贴背下部。呼气时,让腹部吸入的空气将右手推前,然后慢慢呼出空气,并感觉双手逐渐贴近。休息数秒后再次呼吸,重复做20次。

10、按摩健脑操。

手法:以大拇指用适当的力量压迫穴位或痛点,称按压法。以双手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穴位,同时向左右旋转揉动,称点揉法。以双手大拇指按压的同时分向两侧,称指分法。用双手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的同时上下梳理,称梳理法。

操作:坐端正,双目微闭,头稍向前低,做深呼吸5次,使全身肌肉放松。


]




 讨论要记忆的内容可增强记忆

    如果和同学谈话时,若能交换知识的内容,会使得“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经交谈而变成确实的记忆固定在脑海里。

    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记忆的作业,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且所得到的知识,很少有机会由自己的口中说出来。这些知识就像栽培在温室里的幼苗,一经编成试卷这样复杂的处理,就会萎缩或干枯。

    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和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交流最近所记下的知识,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论是稍微模糊的记忆,或是自信正确无误的记忆,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讨论双方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讨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通过讨论,错误的暴露出来,得以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化。

因此,借着这种讨论,可以弥补彼此缺失的部分,而对于需要了解的事情,如果能够透过交谈,发出声音来,将会发现,记忆并不需要特别去加以整理。

    记忆越使用越明确。若能牢记这个大原则,把握和朋友交谈的机会,则对你的记忆大有帮助。所以,一个学生拥有几位合得来的喜欢学习的学友是相当好的。



怎样才能培养对识记材料的兴趣呢?

第一,利用自我暗示法,“满怀信心去学习”。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进行自己厌烦的工作时,要有意表现出一系列高兴的形体动作和精神的兴奋。比如:高兴地搓搓手,预先体会学习或工作的快乐,然后微笑着对书本说:“我喜欢你!我将高兴地去读书里所写的一切,我将高兴地去学习!”实践证明实验获得了成功。建议你不妨一试。

第二、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在现实中,常常会有我们不感兴趣的学科,偏偏有我们不喜欢的工作,而我们又不能回避。我们要明确目的、发现意义或赋予意义,通过意志努力培养兴趣。例如,同样是餐馆服务工作,有人总认为是低人一等,大材小用,毫无乐趣,整天闷闷不乐,度日如年,更谈不上微笑服务;有的人却认为,有了这份工作,就可以拿到工资养家糊口,得到社会承认,是一种自我实现,也就有了工作的热情。两者仅一念之差,前者如同生活在地域里,后者如同生活在天堂里,其结果当然不一样。学习也是如此,记忆更是如此。

第三、开动脑筋,使枯燥的记忆材料变得生动有趣。

第四、培养广泛兴趣和培养中心兴趣相结合。广泛的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中心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兴趣从低级的兴趣、乐趣,向高级的志趣升华。

总之,兴趣对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不能只凭一时的兴趣去学习和记忆。应在认真学习、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和培养兴趣,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兴趣促进记忆的原因何在?

    第一,兴趣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这样,不但不会认为记忆是什么负担,反而会处于一种陶醉或享乐之中。

    第二,兴趣会使人集中注意力,对识记材料保持注意时间大大延长。同时,兴趣还能引起我们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问几个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

    第三,人们在兴趣盎然时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情绪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科学家认为,脑肽是记忆活动的关键性动力。



兴趣可促进记忆

    因为有兴趣的东西比没兴趣或兴趣不大的事物更容易记忆。也就是说,兴趣是记忆的润滑剂。有了兴趣的引导,便可以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密切相关。人饿了,就会对食物感兴趣;人困了,就会对睡眠感兴趣;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爱打球的小伙子感兴趣……这是所共知的。正是因为有兴趣,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才能整夜整夜地数星星,然后绘成星图;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才在骄阳下连续几小时观察昆虫……由此可见,兴趣可以引导人们不断进取,还能够帮助人们加强记忆。


介绍几种情绪的调节方法(
 情绪对记忆力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如何来调节情绪呢?下面就介绍几种情绪的调节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1、心理调节法
    情绪往往与每个人的性格习惯、思想修养、道德情操、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而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重大的使命等会有效地控制情绪。当你的不良情绪萌发时,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远大理想、近期目标,然后再想到引发不良情绪的事物,你会发现:这实在不值得(忧虑、暴怒、懊悔、骄傲)。这是一种自我说服、自我暗示法。心理调节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设法转移注意力。因为情绪常伴随感觉发生,而注意力是良好感知的重要因素。苦闷时、发怒时大脑中都有相应强烈的兴奋灶,这时需要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如有意识地听段音乐,看一场电影,或者找朋友谈谈话、玩一玩,都有利于情绪的稳定。
2、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人的情绪体验的重要工具,人的一切概念、感受和状况都可用词语来表示,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调节和控制情绪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林则徐的卧室墙上挂着写有“制怒”二字的条幅,就是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3、环境调节法
    客观环境的好坏对调节人的情绪非常重要。在幽静的公园里,人们会感到心境恬淡;在阴森的胡同里,可能产生恐怖的情绪。环境调节法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改善环境法,




情绪对记忆力的影响

    学生在考场上过分紧张就不能正常发挥,运动员在比赛时过度紧张就可能丢掉拿冠军的机会。可见,情绪对记忆力和临场发挥有很大影像。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十分密切,情绪事影像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情绪对记忆效果起很大的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时,人们的情绪能帮助自己记忆。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其著作《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用夹叙夹议的笔触写到了情绪提高查理的记忆力的情节:“在一生的重要关头,凡是悲欢离合之事发生的场所,曾跟我们的心牢牢地粘在一起。所以查理特别注意到小园中的黄桃树、枯萎的落叶、剥落的围墙、奇形怪状的果树,以及一切别有风光的细节,这些都将成为他不可磨灭的回忆,而且和这个重大的事件永远分不开。因为激烈的情绪有一种特别的记忆力。”

    有时,情绪又能削弱记忆能力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祥林嫂,再嫁没几年,丈夫病死,孩子被狼叼走了,她只好重返鲁四老爷老爷家当女工,心里充满悲哀、痛苦和孤独的情感。鲁迅写到:“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的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




思维对记忆的向导作用
思维对记忆的向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概念与记忆。概念事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概念事用词来标志的。人的词语记忆就是以概念为主的记忆,学习就要掌握科学的概念。概念具有代表性,这样就使人的记忆可以有系统性。如“花”的概念包括了各种花,我们再记忆菊花、茶花、牡丹花等的材料时,就可以归入花的要领中一并记住。从这个角度讲,概念可以使人举一反三,灵活记忆。
    二是理解与记忆。理解属于思维活动的范围,它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方位,又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同时,理解还是有效记忆的方法。理解了的事物会扎扎实实地记在大脑里。
    三是思维方法与记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都与记忆有关,有些本身就是记忆的方法。思维的逻辑方法有科学抽象、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及数学方法等;思维的非逻辑方法有潜意识、直觉、灵感、想象和形式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容易记住大量的信息并获得系统的知识。


 思维是记忆的向导
    记忆活动与思维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思维积极、灵活、正确,记忆的效果就好;同时,记忆的信息又为思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实践证明,对那些进行过积极思维的事物,即使没去有意记它,其基本内容也会自然而然地铭刻在你的大脑中
    在识记的时候,思维会帮助所记忆的信息快速地安顿在“记忆仓库”中的相应位置,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回忆的时候,思维又会帮助我们从“记忆仓库”中查找,以尽快回想起来。



训练观察力的方法
   训练观察力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力随时都能得到训练。下面提供一些训练观察力的方法。

    第一、人不在房间内,事先也不做任何准备,拿出一张纸,把房间里的东西都列出来,如床、橱柜、灯、闹钟等等,之后走回房间,将没有列入的东西加进去,再把这些东西在脑子里记住。

    第二、想象一条你最熟悉的街道,将街上的商店按顺序写出来,回到街上核对你的答案,如果写的不完整,回家重新列出。

    第三、如果你会画图,试着画出你好友的样子,注意把他(她)们以前的特征画出来,下次见到时再检查一下,特别注意一些你以前从未留心过的地方。

    这些只是一些简便的观察力训练方法,不妨一试。总之要养成用心听、用心看和用心记的好习惯。要记住:记忆力的艺术就是用心的艺术。  良好的观察需要具备以下十个方面的条件。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培养浓厚的兴趣;

(3)奠定知识的基础;

(4)选择不同的角度;

(5)掌握观察的顺序;

(6)注意细节的观察;

(7)提出探索的问题;

(8)摆脱主观的框框;

(9)留心意外的现象;

(10)做好观察的总结。

    人们常对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惊叹不已,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使自己的观察力更敏锐些 观察的作用:

    观察和记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必要的观察就谈不上确切的记忆,而没有牢固的记忆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观察。观察事为乐保证信息的有效输入,记忆事观察结果的储存和检验。观察力很差的人,记忆力也绝不会好。观察对记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作用

    观察事记忆的前提,记忆是观察的结晶。

2、加速作用

    良好的观察能够很快掌握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可以说事记忆的加速剂。

3、可靠作用

    认真细致的观察事记忆准确性的可靠保证。可以运用具体观察、对比观察和系统观察等方法,来提高记忆信息的可靠度。

4、牢固作用

    凡是经过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首次观察,长期观察,以及在观察中加以认真的思考,达到理解程度的观察,往往能达到长期不忘的程度。
 观察可以增强记忆力
        1900年初,再柏林的一间教室里出现过如下的情景:犯罪学专家冯·里斯堤教授正在讲一本书,突然一个学生嚷道:“我想从基督教道德的角度论述这个问题。”“那可不行!”另一个学生反对说。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紧握拳头怒喝:“你敢侮辱我!”“侮辱了你什么?”第一个学生从衣袋里掏出手枪,后一个学生一下向他扑了过去。教授一看事态严重,便插入乐两人之间,按住持枪者的手腕。这时,枪声响了,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教授站出来道明真相,原来这是一次现场观察实验。教授要求学生把当时看到的情景准确无误地写出来。从这一实验中发现,对同一事件的记述因人而异,差别很大,许多细节在目击者的报告中遗漏了。
    由此看来,要观察猝然发生的事是十分不荣易的,而观察不好,就谈不上记忆了,或者只能是一个“失真”的记忆。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许多学生在考试前,由于觉得时间相当宝贵,因此睡觉都不敢多睡,怕浪费时间。由于睡眠不足,大脑昏昏沉沉,因而睡眼惺忪地去阅读、去记忆。其效果则非常差,反而记不住所读内容。

    熬夜是最损害记忆的。拥有充足的睡眠,维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聪明的做法。睡眠专家认为,想保持头脑清醒、心情愉快、思想敏锐、活力充沛,就至少得把三分之一的人生花在睡眠上,最重要的是避免失眠。

    睡眠与记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睡眠为记忆提供物质能量,是记忆的“加油站”

    大脑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在工作的时侯需要某种含氧化合物,而这种含氧化合物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睡眠时才能大量制造,这就为觉醒时的思维与记忆做好了物质准备。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大脑皮层会形成保护性抑制,从而需要睡眠,否则就会出现疲劳、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等现象。通过书面对大脑的“充电”可以解除疲劳,使大脑重新兴奋起来,从而为高效学习和记忆做好了准备。

2、睡眠对记忆有巩固作用

    有关实验指出,在睡眠中记忆过程并没有停止,大脑会对刚接收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还有实验表明,睡眠中也可以进行记忆。例如,在睡眠中听录音有明显的记忆效果。但跟踪观察得知,被试者长期在睡眠中听录音,会引起心里变化,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3、失眠和睡眠过度都会影响记忆

    失眠会影响记忆事显然的。而睡眠过度往往是由于疾病或懒惰造成的,当然也就会影响记忆。

记忆力是可以训练提高

1、人脑仍在快速进化,现代人的大脑没有“定型”

    美国科学家指出,知道现在为止人类的大脑一直再快速进化过程中,而且这种进化与人类文明的兴起有密切关系。

    由芝加哥大学科学家蓝田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人类体内管理脑容量大小的两个基因的演变进行分析。他们共收集了世界各地59个民族、1000多人的基因样本,并发现这两个基因都正在进化中,现代人的大脑没有“定型”。

    蓝田解释说,这种进化并不是同时发生再整个种群中,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过程。极少数个体率先发生基因变异,出现新的单模态,而基因的新单模态使这些个体获得生存和繁衍的优势,然后在整个种群中传播。

    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基因再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化。70﹪的现代人小脑症状基因的单模态,是距今3.7万年前首次出现的;而30﹪现代人异常纺锤型小脑畸形症相关基因的单模态,事再5800年前首次出现。两种形式的出现都大大晚于20万年前出现的现代人类。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近出现的基因变异,在时间上与人类文明的兴起有密切联系。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复杂工具制造、一书、音乐等事再5万年前,而人类最古老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再公元前7000年兴起。

他们猜测,文明的出现是人类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也加快乐选择的过程,因此优势的基因单模态能很快传播。

    蓝田说,人类大脑的容量和复杂度仍然再快速进化中,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变化更快,也需要更复杂的技能,而人脑将继续通过适应性选择来进化,跟上变化的环境。

2、“大脑越用越灵”有科学根据

    日本东京大学的久恒辰博和研究生户塚有介在美国《神经元》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在记忆某些东西时产生的“西塔波”会传递到大脑海马区,刺激这一部位的神经祖细胞。因为神经祖细胞会发育为新的脑神经细胞,这种刺激最终将使脑神经细胞增殖。

研究人员再试验中用电极刺激实验鼠的脑切片,并使认为刺激程度与“西塔波”产生的刺激程度相同。他们发现,位于鼠脑海马区的神经祖细胞变得兴奋,以这种兴奋为诱因,神经祖细胞发育成乐脑神经细胞。

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说明了学习可使大脑更聪明。

    大脑越用越聪明,记忆力也一样,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这就是说,记忆力就像身体愈锻炼愈健康、手愈用愈灵巧一样,事可以通过训练而增强的。

    有人经常说:“最近记忆不好”,“从小时候起就不好”。与其下这样的断言,倒不如首先去努力训练。

    从没有练习过拳击的人,不可能突然成为一个好拳手。从没有跳过舞的人,不可能突然成为优秀的舞蹈家。从没有演奏过乐器的人,不可能突然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从没有摸过打字员的人,不可能突然成为一个娴熟的打字员。同样,从没有进行过记忆力训练的人,不可能突然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总而言之,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得从掌握方法做起,逐步掌握规律和摸到窍门。人们记忆能力差异之所以这样明显,主要事因为他们对记忆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罢了。
 了解自己的记忆类型

    在学习记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记忆类型,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大体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记忆类型,这些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等。

1、视觉型

    这是借助视觉来记忆事物的类型。在同样是视觉记忆中,有的人对形状的印象深,有的人对颜色的印象深。

在让人看许多红的正方形和蓝的圆形时,有人借助红和蓝的颜色来记,有人则通过正方形和圆形这类形状来记,方式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人的记忆以视觉型居多。人类的记忆信息中有70﹪——80﹪是视觉型的。尤其是画家、设计师和技术设计人员,他们的视觉记忆能力特别强。对于这一类型的人来说,使记忆信息视觉化,对他们最为合适。

    小学生大约再8岁以前听觉记忆为好,从9岁开始,视觉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2、听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能很好地记住耳朵听到的内容。有些人的音乐感非常强,对于那些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的内容很容易记住。例如,常有这样的人,英语很不好,却能附和爵士音乐的节奏,很容易地记住英语歌词。当然,盲人具有非常发达的听觉记忆能力。

    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喜欢音乐,因此这一类型的人在增多。

    听觉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产生。例如,电话接线员能分清很多不同人的声音,工厂的机械工人借助锤子敲打机器的声音,可以判断及其有无故障。这些能力都不是天生的。

3、运动型

    这是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的手很巧,做过的各种体育动作和艺术技巧都能马上记住。

运动型记忆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运动来记忆的,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像游泳、滑雪、骑自行车等动作,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

4、混合型

    混合型事指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这三种类型的混合体。

但是,这一类型事不平衡的,大都偏向于某一种类型。即使是视觉型强的人,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嘴读,用耳听,用手写,以构成立体的印象。

   为什么英语单词本身比它的意义容易忘记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学习单词时,大都只用一种感觉——视觉。如果能通过多种感觉来进行记忆,也许能记得更好。
遗忘的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信息互扰,存储混乱
我们把文件存入电脑,只要需要,任何时候都能立即打开使用。可是,当我们从自己的头脑中提取某些信息时,却会发生困难,“想不起来了!”为什么会忘记呢?你也许会说自己记性不好,但事实上人的大脑和电脑一样,任何存入的信息都不会丢失。经过催眠的人能够回忆起从出生直到现在所经历的任何事情,所以正确的说法是,信息尚在,但没有找到正确的提取线索,所以记不起来了。
2、提取线索单一
用电脑时,如果我们把一个文件存入几个目录下,或同时用几个名称存储,使用时会更方便。当然,这样做对电脑空间是一种浪费。但对人脑无需此担,因为人脑能够储存的信息几乎是无限的。但是,由于我们学习或经历过的事情常常只保留很少的线索,一旦这条线索受干扰,就容易记不起来。
3、注意力不专注、观察不细
当你坐在桌前,眼睛盯着书本时,你是在专心学习吗?当你正襟危坐,眼睛看着黑板前的老师,你是在认真听课吗?当你坐在办公室里思考时,你的思想专注吗?统计表明,当人们自认为专注时,往往有20%的时间和精力“溜号”和“走神”。学习或做事不认真、不专注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使得线索分辨度不高,容易和其他线索混淆,从而造成提取时的困难。
4、缺少情感灌注
那些使情感受到强烈震撼的事情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事实上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线索,我们容易记住那些感兴趣的事情而那些引起感情抵触的事情则不易记起来,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大脑的激活水平,从而有利于记忆;消极的情感会抑制大脑活动,从而使记忆变得困难。
大脑记忆的三个步骤
一般说来,大脑的记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1、获取信息
人的自然记忆是由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构成,它能够对事实、思想和身体运动等信息进行储存——所有这些信息都通过感觉作用获得,然后储存在大脑中,并毫无限制地混杂存放,以备后用。
2、保留信息
保留是一种“潜在的回忆”。你已经注意到外界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也完成了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旅程,并且和其他成千上万的记忆单位联结在一起。你已经将它们归档于心智的档案柜里,把书本排放在心智图书馆的书架上……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如何地安排这些记忆信息。现在,有趣的事情就要开始了。
3、提取信息
重新提取信息的途径有两种:回忆与再认。
在回忆的情况下,记忆回到了你的意识中,这个过程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不自主的。例如一幅美丽的图片,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或是诱人的美食,出现在你的意识中,供你随心所欲地使用。它们可能经由你的召唤而出现,或者只是不期然地浮现,无论如何它就在那里。
在再认的情况下,你并不需要尝试,甚至也不需要能够召唤那些记忆,只是当你再一次和你曾经回忆的信息相遇时——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做过的习题,数年前的邻居、上个星期买过的一件物品……你知道自己正再一次地体验它,也就是你认出了它。
记忆力好坏的衡量标准
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强弱之分。有的人过目不忘;而有的人却是看很长时间也记不住多少。
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爷爷抄完,他就能背出全文,足见其记忆速度之快。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凭记忆回想初多篇珍贵的古代文献
3)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如果记忆的差错太多,不仅记忆的东西失去价值,而且还会有坏处。日本的友寄哲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创造了准确背诵圆周率2万位的记录。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大脑好比是个“仓库”,记忆的准备性就是要求人们对“仓库”中储存的东西要提取自如。

记忆品质的这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忽视记忆品质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的片面的。记忆的敏捷性是提高记忆率的先决条件。只有记得快,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力良好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记得牢,才可能用得上。记忆的正确性是记忆的生命。只有记得准,记忆的信息才能有价值,否则记忆的其他指标也就相应地贬值。记忆的准备性也是很重要的,储备知识就是为了应用,有了记忆的准备性,才会有智慧的灵活性,才能有随机应变的本领。总之,检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的品质,而应从四个方面来全面衡量。

五大联想:

(五)奇特联想

 

奇特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非逻辑联想,它是以夸张、荒谬的形式,对知识与信息进行重组。通过离奇的、特别的联想并在头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来增强记忆的方法。(动态法、代用法、夸张法)

特点就是运用联想,奇特、荒谬。

这种联想的关键是突出“奇特”两字,联想一点是与日常所见所闻是不同的。

 

奇特联想属于非逻辑联想,是一种非常荒谬的联想。它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可以把有关事物、词语或知识联系到一起。

如:奇特荒谬:木质足球场

              常规性:绿草地足球场

       由于奇特联想可以把任何几乎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事物或词语联系起来,因此,它是实现快速记忆的核心。而且由此联想到的事物,会在我们大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进行奇特联想练习,是我们练习的重点。

五大联想

(四)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就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联想。

因果联想是一种辩证关系,因为某个原因得出某个结果。两者之间存在起因与结果的关系。可以反过来推论,这个结果是因为某个原因造成。

比如:下雪想到毛衣,自信心想到好成绩;阴天想到雨伞等

练习:沙漠

     笔记本

     眼镜

 

五大联想法:

对比联想

诗词中大量运用对比联想之处,莫过于五律、七律中的颈联和颔联了。如杜牧的诗

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

《河湟》意思是: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苦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而统治者又怎么样呢?

以外表和内心对比。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润州二首》意思是:先朝遗寺荒凉冷落,河边酒楼盛景繁荣。以一衰一盛对比。

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冷落,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旧,对仗十分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诗人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宜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归京》意思是:行者踌躇满志,乐观开朗;送行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以二者心境对比。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象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类诗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形式上一目了然,意思上深切感人,这是极有利于记忆的。

    上海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方能达可以说是利用对比联想的能手,为了学习法语,他找出法文版的原著和法文字典,然后用自己娴熟的英语与法语对照阅读,才五个月的时间,他便初步能看懂法文著作了。你看,他用已掌握的一种语言做工具攻克另一种语言,既学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事半功倍,多好啊!

联想能力的训练

五大联想法:

  (三)对比联想:就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是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着对立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

    如:沙漠——森林               光明——黑暗    

    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对比联想反映了识记对象之间的这种独立性,我们可以据此进行记忆。比如:由唯物论想到唯心论;由社会主义想到资本主义;由工人想到资本家;由出生想到死亡;由正确想到错误;由幸福想到痛苦;由胜利想到失败;由光荣想到可耻等等。利用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方面回忆起另一个方面。两个相反的对象,只要想到一个,便自然而然地想出相对的那个来。

我们在学习数、理、化知识时,可以把那些各自彼此对立的定理公式和规律归纳到一起,以便用对比联想帮助记忆。例如,在记忆圆锥曲线时,对于椭圆双曲线的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焦点、顶点、对称轴、离心率等性质,可以用对比联想去记忆。再如,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乘方和开方等等概念都是对立的,运用对比联想法会收到良好效果。

    香港出版的《八用中文成语词典》一书收编了反义成语,为学习和记忆成语的人提供了方便条件。诸如:

    一目了然——管中窥豹  安如泰山——危如累卵

    同室操戈——共御外侮  百折不挠——知难而退

    目瞪口呆——神色自若  半途而废——持之以恒

    身无长物——富可敌国  兵不厌诈——知己知彼

    刻画入微——粗枝大叶  病入膏肓——妙手回春 

    两两相对,正反吻合,一经对比,色彩鲜明,印象当然深刻了。

 

 

联想能力的训练

五大联想法:

 

(二)相似联想:

          就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相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联想。比如想到太阳自然会想到月亮;想到圆,自然会想到各种球形。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很好利用相似联想,我们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练习:

    竹子

    勇敢

    海洋

    高速公路
 

联想能力的训练

五大联想法:

(一)接近联想: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把记忆材料按客观事物在时间、空间、环境相近或相似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

如:   由河联想到船,    由天空联想到白云等。

铁轨----火车           杭州----西湖 

秦始皇----陈胜、吴广    

朝鲜战争----黄、罗、邱---------

练习:

学校

电脑

思维

图画

雨伞

成功的两个条件

教育专家说: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不是很难,只要把握两点就行:

一是方法

二是坚持

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向大家推荐一副对联: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紧张性抑制:

  学生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参加考试前有些答案是记熟的,走进考场后,一紧张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交卷出了考场却都回忆出来,这又是一种抑制,这种抑制是紧张情绪状态给回忆带来的抑制简称“紧张性抑制”紧张性抑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如在会议上做口头发言之前,想了许多问题,可当他开始发言时常常遗忘一两个问题。

  解决方法:多练。

如我们的考大学模拟考试就是克服紧张性抑制的最好方法。 

记忆抑制:

又叫记忆的干扰。关于遗忘的理论认为,人们在识记材料后产生遗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和紧张性抑制的干扰。

1、前摄抑制:先学习或先识记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或后识记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前摄抑制(或称前摄干扰)

2、后摄抑制:与前摄抑制相反,它是指后学习或后识记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或先识记的材料的干扰。这种干扰就称为后摄抑制(或后摄干扰)

    遇到上述两种情况,就把记忆材料的顺序改变,从中间往前或后复习。
循环记忆,切不可貌似神离的运用.

       对于每一个单词,虽然每次只读一、二遍,但是这里一定要有一个“读、看、想”的过程,对单词展开尽可能多的各种特点的联想或联系。这个过程是很短暂的,在取得了单词的印象之后,立即抛开,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

       在循环记忆中,总会遇到一些容易记的单词和一些难记的单词,易记词往往读一二次就记住了,而难记词学习完了仍然记不住,这时如果仍然进行全体循环记忆,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效率。这就需要把易记词和难记词都挑出来或做上记号,易记词不必再循环了,余下的重新分组循环,难记词进行单独循环记忆,予以各个击破。

       循环记忆时间间隔因人而异。

及时复习

 

大家知道,若要记得牢,识记后必须及时复习,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去记。”

那么该怎样复习呢?如果能手不释卷、日日刷新当然是最好的了,可是谁都知道,随着学习知识量的增加,这样做不仅时间利用率低,而且几乎是办不到的。循环记忆法则规定了科学的复习时间,其“火候”的掌握就在似忘没忘之时,当记忆信息刚刚蒙上一层灰尘时即行刷新。

单词为什么记不住?

1、孤立地死记硬背。他们照课本的单词表,一个个从头到尾平均念十遍八遍,有空就照本宣读。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劲头一来拼命记,情绪一过就扔下几天不管,一暴十寒,忽冷忽热。

3、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有的同学在记单词的时候精神不集中,也就是说没有专心去记,学学停停,口中念念有词,眼看别的东西。记忆是一种有目的的指向性的大脑活动,这种漫不经心的背单词,那是记不住的。

4、以眼代嘴,只看不念。这种记单词的方法实在不敢苟同。看在眼里是否就能记在心里?语言是有声的东西要想在大脑皮层形成清晰的条件反射,保持较长时间的联系,光靠看一看的视觉神经,而没有念出声来,没有通过听觉神经加强刺激,想在脑子里牢牢记住单词是

强调:

复习不是在单词忘了的时候,而是在遗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应当进行。一位教育家形象的比喻说:“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塌了的建筑物”。
复习只有遗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才有效难于成功的。

记25个单词,用37分钟,安排如下:

次数       时间       方式       用时

    早6:00       读       10 分钟

    早7:00       读        分钟

    午睡前      检查       分钟

    晚睡前      检查       分钟

    次晨        检查       分钟

    次晚        检查       分钟

 

复习的秘诀:

正确的分配复习时间

   这是复习取得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记忆的研究证明,当复习不是一次紧跟一次,而是划分为相当长的时间间隔,那么,记忆乃会实现的更快,更牢固。例如:记一首诗,如果一次紧跟一次记的话,需要念16次,才能背下来;但如果一天念两次,共念八次就记住。由此得出一条规律——分散时间复习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时间开始的时间要短,以后的时间间隔要长些

 

时间分配规律:

几秒—几分—一小时—两小时—24小时—两天—一周—半月—一个半月—记牢

 著名生理学家巴脯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大脑初步记入的信息,瞬间便消失了。如果在它消退前及时地加以重复强化,复习到一定程度,它可以保持更常时间,以至终生不忘。

要想使学过的单词持久而巩固的记牢,就必须反复的复习。复习要科学,符合大脑记忆规律。

循环记忆法(2)、

    40个单词,分8组,一组5个。 背一组和前一组小复习

    多次反复,每次反复,都把下一组当做第一组。

循环记忆法(1):

1、适用范围:1)、主要应用记忆英语单词

                        2)、重要的词语

                        3)、成组的数字

2、具体方法  例:50个英语单词,每组5个循环记忆。及时复习,查缺补漏。记忆力差,再复习一遍。

                  一组:认认真真背一遍,复习两遍。

                  二组:一二组做阶段性小复习

记住越来越多,忘的越来越少。然后,1、2、3、4组,再复习5、8组,以此类推。9、10再把前面复习一遍。

四种学习方法         一个单词分六个方面去记

  只读不写           1、拼写

  只写不读           2、音标

  又读又写           3、词性

  不读不写           4、词语

                     5、固定搭配词组

                     6、特殊语法    

    眼、脑、手、口综合运用效果好

与遗忘有关的几个因素:

1、时间。时间越长,遗忘越多。

2、记忆材料的性质。在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3、记忆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对材料过度学习之后,也就是在能够背诵之后继续学习能够加深记忆,不易遗忘。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会议识记的材料时,处于材料开始和末尾的部分最容易被回忆起来,称为近因效应或首尾效应。

5、态度也是影响记忆的一个因素。人们首先遗忘的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受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有压力,受关注,记得牢。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记忆,要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始时记忆。说明: 分散时间复习效率高 

如何科学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找50名大学生测试:100个无规律测试数字或符号,半小时记录下来,半小时后收上来,不让复习,一小时后,考一次,发现刚刚指完的100个数字符号,绝大部分忘了。忘60个只记40个。一天以后,再测试,发现仅能记住25个。一月后,再测试,发现仅能记住20个。记忆一小时后,忘的更快。

艾宾浩斯对这种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绘制出了人记忆的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条曲线,我们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记忆曲线。艾宾浩斯采用无意义音节做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也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代表意义),这样就排除了经验对人的记忆干扰。

这条曲线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横坐标代表时间,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就开始了,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发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观察这条曲线,就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之后,如不抓紧时间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有人据此还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进行多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比甲组高。

  关于联想与想象想多说几句:

    联想: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记忆方法,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他还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旧知识积累得越多,新知识涉猎得越广,就越容易产生联想,越容易理解和记住新知识。

    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

    但我们的想象力实在是太贫乏。有限的就那么几部科幻作品。

    卫斯理的作品挺受学生欢迎,但还没有写帝王的二月河发行量大。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在他翻译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中写到:“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幻小说始。”

    那么,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科幻的创作仍然是步履维艰。科幻整个产业仍然是处在一个凋零的状态。而国外的类似作品很多:哈利波特、星球大战、蝙蝠侠、蜘蛛侠、机器战警、变形金刚、未来世界、侏罗纪公园等等。我们仅有的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现在看来也过时了。

    其实这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作家石康说:中国人是有好奇心的,但好奇的范围是极狭小的,它的原因在我看,就是教育严重短缺,我们的教育并不能使我们有个性,有多种兴趣与爱好,更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并未使我们对生活与知识具有热情,却令我们千篇一律。

    中国人好奇心强是对人的隐私很热衷,对人际关系更重视,对自己赚多少钱很投入,对怎么能够再升一个官职很关注。青年人狂热地追星,平头百姓则更关注的是张家长李家短,明星的婚姻等。对探索科学、未来世界并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

    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改变他的思维方式,从向后看到向前看来说,科幻是一种最有力的形式。

所以我认为,应大力提倡科幻作品,拓展我们的想象力。

作为老师更应该启发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另外,电视节目的繁荣,是对孩子们想象力的扼杀。
  改善注意力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三想象与联想:

想像: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思的想出画面加深记忆。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例如,人们在听广播、看小说时,在头脑中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人物形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孩子根据日常的生活,描绘外星人的生活,所有的这些都是想像活动的结果。而想像力就是根据已有表像,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他还认为想像和幻想终不失为把人们引向未来、开拓未来的神通广大的仙杖。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这就是想像力的神奇作用。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问同学们是什么?

现实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车站接人——孙悟空——海底两万里形象化记忆法:观察一个物品,然后避开,在大脑中回想,图像越清晰越好

形象化记忆法:在脑海中呈现出影像的能力被称为形象化的能力,你能够观看到的影像越清晰——它的形状,颜色和形态——你的形象化能力就越好。这种技能涉及的是用图像而不是文字来进行理解的能力。想象力能够扩展形象化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同样能把声音、触觉,以及物体的味道形象化,比如,海风的声音和气味,早晨煮咖啡的香气。

形象化能够通过练习来提高。既然形象化在开发记忆技巧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每天练习形象化技巧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提升记忆力的做法。

练习:①准确描述一下你的手表,详细地从每个细节来描述它,最后画出手表准确的图形。    

 ②准确描述一下你的书桌和桌子上的所有物体,描述每个物体:订书机、钢笔、时钟、记事簿等

③准确描述一下你家里墙壁上悬挂的你喜欢的一幅图片以及它的结构,尽可能多地包括你所知道的全部细节。  

注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受个人兴趣的影响。哈佛大学的杰拉尔德教授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主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只要有兴趣,干什么都可以干好,甚至想起来会喜形于色,于是注意力就在兴趣的陪伴下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增强。

(2)、受活动目的的影响。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注意越容易保持。

(3)、受过去经验的影响。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有点知道但同时不是很熟悉的东西。注意

注意:(选择性集中):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们的认识活动指向某种事物,并集中精力去思考它,这就是注意。它能培养自己有意识注意力使学习能力提高。

为了提高你的记忆力,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集中注意力。当你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你也就是在决定哪些因素值得记下来,而哪些因素可以被遗忘甚至抛弃。这时如果某件事物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就会自动关注它;但是如果你觉得无趣,你将没有动力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不过,重要的是理解到这样一点;注意并不是一种反射行为,这不是那种会自动完成的任务。对某件事情进行注意需要你有意识的努力。

如果你想集中注意力,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放松。如果你很紧张或者压力很大,你是不可能关注一件事物的。花一点时间来深呼吸。

积极地思考:现在告诉自己会记住的。坚信自己会记住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在开始的时候告诉自己某件事情太难,办不到,那么你以后也很难记住它。如果你始终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是很差的,那么你就把你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记忆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态度。在你开始记一些信息之前,你有必要告诉自己你能够记下来。然后你必须全神贯注于这些信息,仔细观察,集中精力。只有你集中精力,才算是真正地观察。你要利用你所有的感官。

不要分散注意力,例如,一边读书一边听故事,那么,这两件事情都不会完成得很好。

改善记忆力是因素有三个方面:

1、注意:

2、是影像化:

3、是想象与联想: 改善记忆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你也许会认为,即使你记忆力较差,你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一事实。但实际上,记忆是一种习得的技巧,就像其他技巧一样它是可以不断进步和提高的。你记忆力的好坏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记忆的技巧——记忆力的好坏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你就可能记住很多你原来一贯忘掉的信息。另外,尽管有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忆是无法避免的,可这种想法并不正确。v无论你对哪类事物的记忆有困难,下面有三个基本的因素可以帮助你形成一个好的记忆力开发方法
1 、右脑活化操。v2、用音乐 古典音乐认识大脑

大脑的开发利用

人的大脑一生利用不足10%。大脑有150亿脑

    细胞,而利用不到15亿。就连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

    家利用率也不足20%。我们的脑矿未完全开发。

  《学习的革命》中说你的大脑就是一个沉睡的巨

   人。我们现在就要唤醒它。

如果大脑开发50%,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做好三件事

       1、读十二个博士学位(现在考一个大学都很累)

       2、学会四十国语言(现在一个英语都很费劲)

       3、轻轻松松大英百科全书倒背如流。

 

 大脑与人体对侧支配 左右不均衡发展。

v全脑学习,过去一个人干活,现在二人干。v“全脑学习法”是指在利用左脑的同时,注意开发右脑的一种学习方法。v        1981年,美国医学博士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用实践证明: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推翻了“右脑是优势脑,左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斯佩里博士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通过实验,人的两脑分工情景越来越清楚了。接着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又发现了人们的左右脑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倍甚至10倍。人们不难发现,现行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偏重于右脑的功能。这就是我们要建立“全脑学习”的缘由。v      全脑学习”的观点是:在学习中既开发左脑,又开发右脑,使之协调一致,彼此配合,以达到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1)大脑结构v      左大脑-----逻辑思维: 是理性的脑,知识“司令”。包括 说话、阅读、书写、分析、抽象理论、推理、判断、计算能力、语言记忆。v抽象思维 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v      右大脑-----创造思维: 是感性的脑,创造“司令”。包括 知觉、综合、图形、知觉思维、想像能力、艺术能力。v形象思维 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 记忆的四种效果4种效果

       记得快,忘得慢;——最理想

           记得快,忘得快;——加强复习

            记得慢,忘得慢;——加快速度 

                记得慢,忘得快。——极力避免
记忆的类型

     1)瞬时记忆:

  是一种识记过程,非常短暂的记忆,它对信息储存的时间在1秒种以下,而且是记忆本身意识不到的。例如放电影胶片,一秒钟24格,而我们看到的是连续运动的画面。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的识记储存比瞬时记忆要长,大约1分钟左右,但识记的信息如果不被及时处理进入长期记忆方法,也会快速消失。如打电话时看不常用的号码。

     3)长时记忆:

    是一种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它不存在广度问题,只要有足够的复习,它的容量相对来说可以是无限的。

 记忆的基础理论(1、概念:什么是记忆对经验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记忆的意义(个人记忆快慢长短各不同过去的经验在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记忆是人类认识客观的必需记忆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必需  2、过程v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四方面。v1).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间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v2).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v3).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v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