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突变体哪里买:用文化点燃精神爝火(旅人心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37:02
艾斐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21日   16 版)
徜徉在俄罗斯大地,时时有一种情感的燃烧和心灵的悸动。不论走到哪里,总能从睹物、忆事、怀人的绵绵情愫中引发出对峥嵘岁月的回望,唤起对崇高精神的依恋,感悟着民族魂魄的升腾。
2008年的秋天,当我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达哈巴罗夫斯克,一路上的景象令人震撼。在这些城市大街的交汇处或广场的中央,常可见到巍然矗立的普希金、高尔基、列宁等人的塑像,还有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纪念墙与纪念碑。更令我心旌摇动的是纪念墙前小广场上,那一对对新婚青年在此拍下圣洁的影像,这是俄罗斯人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粹质的深层次积淀。
起初,我以为只是俄罗斯的东隅特色,是哈巴罗夫斯克一带个性化世俗民情的体现,但当我自东向西走过俄罗斯许多地方之后,才惊奇地发现,它覆盖着整个俄罗斯大地。在伊尔库茨克,在新西伯利亚,在喀山,在基洛夫,特别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伟人名人雕像及纪念馆等随处可见。一些思想家和作家的富于哲理的言论与作品,不仅被广泛地传诵,而且深入人心,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爝火和处世哲理的圭臬。
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彼得大帝时起,就已形成了独具风韵的文化传统。俄罗斯历代统治者都对文化建设情有独钟。从18至19世纪开始,俄罗斯出现了一系列思想革命运动,特别是在以十二月党人革命和以普加乔夫起义为代表的思想革命运动中,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作家和诗人,他们不仅丰富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不断提升着本民族的文化素养,为文化注入更多的哲理与诗意。这不仅成为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和民族骄傲,也深深地沁入了俄罗斯人的血肉与灵魂之中,并成为他们的生命依凭与生活追求。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在众多城市矗立的思想家、理论家、作家和诗人雕像,其实就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期盼。即使是在今天,对于《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罗亭》、《上尉的女儿》、《怎么办?》、《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一些年代已较为久远的文学作品,读者的阅读兴致依然不减。这些诞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不仅仍为畅销书,而且已融入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此因何在?俄罗斯人回答:“这些作品是俄罗斯语言、文化、历史、哲学、风范、信仰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命文本与精神魂魄,怎能不读?怎可不读?”我相信,凡是到访过俄罗斯,感触过那片土地文化律动的人,对这样的回答都会认同。
当你伫立于红场侧畔那终年燃烧着烈焰的无名烈士墓前时,当你置身于胜利广场那好似血与火汇聚的生命喷泉时,当你从停靠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眺望兔子岛要塞和金碧辉煌的冬宫时,当你从彼得大帝跃马飞奔的雕像前走过、一路仰望纷然而至的文化名人的神采英姿时,当你漫步街巷听到妇孺娴熟背诵普希金诗句时,你会否想到,由文化基因所培植和淬炼而成的内在潜质,因文化底蕴而激扬振奋的民族精神,终将汇成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成为绘制俄罗斯美好前景的如椽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