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transfur龙: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修检修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02:00

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修检修管理

1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的意义

  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与养护的管理是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的一个重要保障,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1.2 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的医疗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50%以上,经济效益约占门诊和住院病人资金收入的60%以上,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提高设备使用率,发挥效益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消耗费用,减少支出。这一增一减,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1.3 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设备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效果就越好,这要求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在用设备台台完好,在修设备台台修好,改变重修轻养的管理观点,做到养修并重。

1.4 可以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设备配件的供应问题,可提高维修与养护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医疗设备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2 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制度 

  建立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和维修养护中心,完善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方法,制定维修的主要技术指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持设备性能应有的精确度、灵敏度,零件耐用,安全可靠,保证设备使用的正常进行。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定期保养维修制

  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2.2 建立维修人员准入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作为通过医护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工具,具体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必须明确人员准入条件,只有合格人员方可从事其维修工作。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必须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机构。

2.3 制订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或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则很难实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也难以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大中型医疗设备,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维修经费保障等。

2.4 健全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2.5 建立巡回检查制度,杜绝设备的带病运行

  对医疗设备分类进行重点检查和维修,实行修养岗位责任制,按照设备分类责任到科到人,修护做到日查、日护、随时修。加强设备使用环境的检查,保证设备使用的正常进行。

2.6 建立维修配件库

通过建立维修配件库,以保证常用维修配件的供给。

3 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特征

3.1 维修与养护的预见性

  医疗设备从医院采购、使用、维护到报废的过程即设备在医院的寿命过程,各环节是紧密相联的,但属不同部门的职能,一般使用不注意养护维修,养护维修不注意方法,必然会降低设备的效能。维修与养护要有预见性,预测到某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或使用一定时间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后果,提前采取对策,作出养护维修行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 维修与养护的科学性

  医疗设备一般可分为三大类:诊断设备类、治疗设备类、辅助设备类。在维修与养护中,根据各类的不同要求制定修养计划。常规设备是保证医院正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高精尖设备则代表医院设备的技术档次,日常基础性修养要面面俱到,有效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安全性,保证诊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因仪器设备故障影响诊治工作,带来医疗事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3.3 维修与养护的社会性

3.3.1 医疗设备维修养护管理应逐步社会化。由于医疗设备种类日益繁多,技术日益复杂,各医院仅靠本单位的维修力量已难以胜任,因此医院之间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服务。

3.3.2 建立多元化的医疗设备维修保障体系,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生产厂家及公司的售后服务,其中,原厂售后服务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原厂不仅技术实力强、维修备件库完善,并在技术升级、咨询与零部件更换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随叫随到、手到病除”的紧急故障维修服务响应,具备例行巡检维护和业务培训能力。但原厂保修的价格高,是决定其市场占有度的最关键的因素。

3.3.3 第三方维修服务商占领市场有价格优势,但应设置严格的资格准入门槛,并对资格认证和服务质量监督,对其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 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的措施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精密和复杂,如何有效地在常态下做好保养工作,减少故障发生率。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不能相互代替,修理主要是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损坏的零件,使医疗设备的功能得以恢复。养护的目的是使医疗设备的功能保持完好性。

4.1 建立维修养护中心

  医疗设备由于长期使用的磨损或因元件质量较差,在使用中会经常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工作,应根据医院规模,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机械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储备各种维修材料,并与外界力量联手,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

4.2 提高维修养护人员技术水平

  在新购设备到货时,组织维修和使用人员到生产厂家或已使用该设备的单位进行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知识,做到设备到货后就能正确使用和修护,以免造成设备养护不及时,修理技术跟不上。可经常组织维修养护人员进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培训,了解国内外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保养以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运用新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4.3 建立日常维修保养制度

  任何设备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做好静态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即可及时发现故障,又可减少故障发生。机械类设备主要是处理脏、松、润、缺等问题;电子类设备、仪器仪表类设备主要是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定期检验。

4.4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医院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一般应为三级保养制:

4.4.1 日常保养: 由仪器保养人负责,进行机器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日常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4.4.2 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

4.4.3 二级保养:是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确度,必要时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易损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提前更换。

4.4.4 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

4.4.4.1 防静电:目前的医疗仪器设备多数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一旦受到静电的冲击就很容易烧坏,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止静电对元器件的冲击。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4.4.4.1.1 杜绝仪器接地不良,磨擦等造成静电过高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4.4.4.1.2 对贵重设备应使用一些防静电的产品进行防护处理,维修设备时应配戴防静电手套,电烙铁外壳要接地,以防止因静电冲击而扩大故障范围;

4.4.4.1.3 选用质量好的防静电产品。

4.4.4.2 防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中,仪器存放时间较长时,一旦接上电源就很容易烧坏,这往往是因仪器受潮发生短路所引起的,要保证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5%,并做到设备定期通电加热,避免潮湿空气在设备内腔凝结。确保仪器设备不因潮湿而导置绝缘短路现象的发生。

4.4.4.3 防灰尘:仪器仪表因为吸附灰尘之后会同时吸附水份和有害腐蚀气体,造成并加速仪器仪表的生锈腐蚀,散热性能降低,并且有可能因绝缘强度降低而发生短路漏电现象,因此应搞好放置仪器的环境卫生,定期清除设备内部附着尘埃,特别是有些高压电路部位,因静电的产生而更容易吸附灰尘,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空气过滤元件。对于精密度要求高的仪器应采用整体防尘、门窗密封、空气过滤的办法,并且进入机房要更换鞋,确保空气的净化程度。

4.4.4.4 防霉变:潮湿和霉变是连在一起的,光学仪器一旦吸湿就很容易造成损坏,如果防潮工作做得好,同样防霉的目的也能达到。

5 医疗设备的巡修维修的措施

  医疗设备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有: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修、报废与更新。维修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设备巡修维修就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常与维护保养结合起来对在用设备进行检查,巡修和维修。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

5.1 管理目标

5.1.1 按故障发生规律编制维修规划,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并依据规划实施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

5.1.2 采用现代维修新技术,使电子类及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在85%以上,如心脑电图机、B超诊断仪、放射线设备等。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自维修率在95%以上,如分析天平、色谱分析仪、多参数生化分析仪等。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自维修率达到100%,如血压计、负压吸引设备、制冷设备、常规理疗设备、常规口腔设备等。

5.1.3 应详尽收集或记载医疗器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履历等,并科学分类,严格管理,确保维修方法恰当,更换部件准确。

5.2 设备的巡修检查方法: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或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目的的做好修理前的各项准备,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5.2.1 每日检查:一般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记录反馈。

5.2.2 定期检查: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全面检查,根据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

5.3 从检查的性能来区分,有两种性质的检查:一是功能检查,测定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二是精度检查,测定设备的精度,特别是计量仪器,如天平、比色剂等,还需定时地由国家计量部门来检查、鉴定。

5.4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是维修保障工作的关键。可根据所购设备具体情况,选择由厂家、维修站或院内维修人员承担此项工作。一般来说,医院内的维修人员能及时提供日常保养,具有最佳的时间,能迅速提供紧急服务,但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存有许多备件。另外,院内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局限性,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相当一部分医院维修人员力量薄弱,不能完成全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一些维修保养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备件来源困难的设备由厂家或维修站提供维修和零配件服务,并通过购置时签订的保修合同来降低费用。

5.5 设备的类型与修理方法:

5.5.1 修理类别:

5.5.1.1 小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小的局部修理。在设备所在地点更换和修复少量零件,或调整设备的结构,以保证设备能够使用到下一次修理。

5.5.1.2 中修理:是指更换与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或数量较多的其它损坏部件,或校正仪器,以恢复其精度,达到设备规定的技术参数。

5.5.1.3 大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有时需要将设备全部解体,更换和修复全部损坏的零件,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5.5.2 医疗仪器的种类繁多、构造不同,需要维修的时间、方法、技术各不相同,不同的医疗设备应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

5.5.2.1 强制维修:对大型仪器或精确度较高、结构复杂的仪器,根据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先行制订维修计划,不管仪器技术状况如何,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5.5.2.2 定期拆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制定设备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致修理工作量。其优点是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缩短理所占用的时间。

5.5.2.3 改善性维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制定设备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致修理工作量。其优点是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缩短修理所占用的时间。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元器件部位,应该及时将其替换。

5.5.2.4 预防维修: 相当于二级保养,对仪器异常进行发现和早期检修,对一些贵重的仪器设备,可在故障发生前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突出预防性维修,把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设备的无故障时间。技术条件要求高、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适应于此类维修,且该类设备一般都带有系统自检和故障诊断系统,要经常检测状态参数,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5.5.2.5 事后维修:即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维修,这种修理需停机进行,修理费用高,管理上被动,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疗设备维修属于此类。

5.5.2.6 快速维修:即在不影响设备正常情况下的修理。

5.5.2.7 改造维修:即对仪器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结构改造,可减少维修工作量,提高其效率,降低保养费用。通过改进设计,永久性地消除故障,适应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小型医疗设备。

5.5.2.8 跟踪性维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从计划购入时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多的争取技术文件特别是整机的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5.5.2.9 定时检查性维修: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维修计划,维修时间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20%左右,它把定期检查与维修结合起来,边检边修避免突发故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说明设备维修和管理方法得当。

5.6 设备维修登记制度:仪器设备在保养维修后必须进行登记,保存文字记录。维修登记内容包括:

5.6.1 精修:即填列单位、部门、设备名称、主诉故障等。

5.6.2 维修报告:写明故障情况、程度、原因。

5.6.3 停机时间。

5.6.4 工作时间:包括日期、开始时间、常规工作时数、加班时数、运送仪器所占用的时间等项目。

5.7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要把大型设备、影像设备、检验设备及急诊急救设备、手术麻醉设备作为重中之重。

5.8 注重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维修一方面是指医疗设备的安全,即维修人员在进行现场维修时应遵循科学的检测程序和处理措施,避免盲目维修而扩大故障范围或损坏机器;另一方面是指维修人员自身的安全,维修时无论强电还是弱电都应遵守《维修安全注意事项》,时刻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9 经常用到的工具有三用表和示波器:三用表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阻、电流、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绝缘阻抗以及集成块各脚间的阻值大小等,示波器可以测量到有关的波形、波幅、频率等判断出仪器故障所在。通过看、听、嗅既简单又直观。首先打开有关仪器设备机盖后看元器件是否有脱落、破损、变形、锈蚀、烧焦、打火等现象;仪器通电之后听是发出异样声音,嗅来判断仪器内部元器件是否有烧焦、烧毁现象。

5.10 设备维修的主要技术指标:完好率是衡量仪器设备技术状态的指标,一般医院或科室的仪器完好率应经常保持在80%以上或90%以上,完好率不高,仪器利用率也不会高。

6 小结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将不断进入医院,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良好的管理、保养和维修。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既可以确保设备使用时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但是日常的定期保养和维护也一样重要,作为使用和维修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维修养护经验外,还应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对仪器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这样才能减少仪器故障的产生和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