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舵:2011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14:27
2011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考纲考点】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备考策略】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全方位把握本专题的观点和知识;同时重点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和意义、正确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主要内容和目标等常考点,尤其要重点把握2008版教材新增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知识点。
2.注重把握本专题与上一专题知识间的联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考查,而是与上一专题的知识相联系,全方位、多角度考查,选择题是如此,非选择题更是如此。因此复习备考中应注重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全书的知识网络和体系,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3.注意筛选和归类文化热点。
【构建主干体系】

【核心要点突破】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主干知识】

【典题训练】
(2010·福建文综T31)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命题立意】本题以惠安女服饰之特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析】选D。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强调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女服饰的个别特色;B项答非所问;D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体现了这一点。
【要点提示】
1.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主要变现。
提示:(1)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怎样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
【主干知识】

【典题训练】
(2010·江苏单科T23)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考查。
【规范解答】选B。①指出了爱国主义的重要地位,②指出了爱国主义的作用,均与题意相符。诚实守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④观点错误,可排除。
【要点提示】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创痛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声声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3)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
(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考察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上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有人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又要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
(2)我国通过振兴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吸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西方国家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发展的更快,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诬蔑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只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考点三   走进文化生活
【主干知识】

【要点提示】
1.应当如何看待今天我国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
提示:(1)在今天我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往往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健康向上的文化与消极腐朽的文化杂陈。
(2)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消极、落后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多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3)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否定文化生活中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应该提倡和发展。二是过分夸大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对整个文化生活做出悲观的判断。
(4)在当代文化生活中,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我们要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新近文化的前进方向。
2.有人说,“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大众传媒热的祸”。你如何看待?
提示:应全面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是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的发展进行管理,绝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
3.怎样看待网络文化的作用?
提示: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化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如各种有意无意的网上谩骂、人身攻击、个人隐私、电脑病毒等广泛传播,对社会具有潜在或现实威胁的反动、邪教、色情、暴力、恐怖信息等不同程度的泛滥,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
4.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



类型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指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残余精神文化,这类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表现

危害
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应对
措施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相同点
①都是文化中的糟粕 ②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
5.有人说,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1)所谓传统习俗,是指适代相传的社会风俗习惯,是过去若干风俗习惯的积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
(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和看风水等,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3)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我们应当保留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改造其中的落后部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4)将传统习俗等同与落后文化的观点,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
考点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主干知识】

【要点提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此相适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提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一元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2.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注意把握哪几个方面?
提示:(1)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地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什么关系?
提示: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者具有一致性,都是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考点五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主干知识】

【要点提示】
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提示:(1)必要性:道德本身具有时代性特征,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今天,要实现培育“四有”公民这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他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3)必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把握正确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人才保证。
2.有人说: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动,对此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1)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讲诚信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是利人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人总会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会得到尊重,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会和谐,诚信不仅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有利于自己。
(3)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题中观点是不确切的。
3.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应注意把握哪几个方面?
提示:(1)地位: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
(3)意义: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近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社会热点透析】
热点一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2010年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
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
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
的共同追求。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
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
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

1.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政府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应如何做?
分析: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文化生活角度
问题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的现实意义。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深刻影响。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我们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风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并促进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问题二: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过程,也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劳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问题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分析:(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5)要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3.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从哲学角度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分析: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发展的,是辩证否定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不断继承、完善、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又不保守,不拒绝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2010年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据此回答1~2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及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⑤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新时期需要弘扬劳模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①劳模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劳模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民族精神不具有民族性,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0年高考安徽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B解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内容,④观点错误,用排除法可以选出B项。
2.B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①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故应选B项。
3.解析:首先应该抓住中华文化的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将甲同学的材料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分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源远流长的特征,安徽馆的民间艺术展示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热点二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
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
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
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
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
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
教育。
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
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对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会议强调,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教育?
分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
2.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要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请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分析:(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利。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3)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党和政府重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文化生活角度
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请说明文化生活依据。
分析:(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功,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变革,教育和科技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一: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我国的实际问题,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等,这体现了立足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政策,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以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和改革政策的协调性。这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基本的要求是先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矛盾的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是先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过程,经过动态调整全面实施是由矛盾的普遍性指导特殊性的过程。

1.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强调教育和人才是因为(  )
A.教育和人才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B.教育和人才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C.教育和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D.教育和人才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2.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教育和人才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C入选;ABD三项错误。
2.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要从教育对社会经济、对人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等几个方面所起作用分析。
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殊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热点三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0年1月30日通过中国文明网等网站给全国道德模范拜年,并寄送亲笔签名的贺卡、贺信。在致全国道德模范的新春贺信中,李长春说:“你们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开展的两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经过一亿多群众的投票光荣当选,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杰出代表,成为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你们以无私奉献谱写人间大爱,以无畏义举彰显社会正气,以无限真情传播文明风尚。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全国道德模范的崇高荣誉,你们当之无愧。”
李长春强调,当前,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道德模范们进一步发挥榜样作用,用模范言行感染群众、影响群众,激励人们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希望道德模范们珍惜荣誉,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如既往地践行道德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始终走在全社会前列,以自己的善行义举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精神文明,带动道德先进人物大批涌现,使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道德情操更加纯朴高尚,共同塑造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1.文化生活角度
问题一:为什么要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
(2)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发挥了先进人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宣传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紧紧抓住了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5)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普及道德规范,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6)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道德模范具体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问题二: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道德启示?
分析:(1)青少年在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一: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崇尚道德模范有什么哲学意义?
分析:(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
(2)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发挥道德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普遍性对矛盾特殊性具有指导意义。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社会全体成员都有借鉴意义。
问题二:青少年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
分析: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1.(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人民群众踊跃参与评选活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明星”。这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③认识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④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B解析: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①③分别论证了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入选。②中“决定”夸大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④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
2.D解析:人民群众踊跃参与评选活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明星”,这体现了①②;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③错;④未体现。
【高考真题探究】
1、(2010·广东文综T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2010·江苏单科T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②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3、(2010·江苏单科T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2009·广东单科·多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
A.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5.(2009·山东文综)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09·安徽文综)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8.(2009·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09·福建文综)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有权威文化评论家痛斥,当下国内不少文学作品跟用激素、化肥、杀虫剂弄出来的农产品一样,是“问题食品”,是不顾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文化垃圾。在网络文学中,“黄色浊流”让新兴的文学样式蒙上了一层低俗的污垢。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原因是(   )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11.有人认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这种观点(   )
①承认了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②把思想道德修养等同于科学文化修养,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③认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同步的
④正确回答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009·天津文综)《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据此回答12、13题:
12.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
A.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保障       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支持
13.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09·江苏单科)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 500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15.(2009·江苏单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09·海南单科)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 500多个行政村放映了16 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7.(2009·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2)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8、(2010·安徽文综.T38)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体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9、(2010·山东文综T40)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0、(2010·山东文综T29)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参考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以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的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广东特色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规范解答】选A。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类题拓展】区分选择题题肢:做选择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肢,题肢有四种情况:(1)本身错误不合题意;(2)本身正确符合题意;(3)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4)本身错误符合题意。做选择题要认真分析题肢,然后对照关键语要求作答。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正确认识各民族文化现中华文化宝库的贡献是正确理解民族平等、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
【规范解答】选C。本题为“四选三”式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③与事实不符,容易排除。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与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①入选;中华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因而博大精深,②入选;这些优秀文化成果一直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入选。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传统文化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和时代性,材料中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体现了传统文化因时而变,在今天的大众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A项符合题意。B项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不选;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也不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B表达片面;C、D与题目无关。
4.【解析】选A、C。本题借用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有的人》来说明雷锋精神的深入人心,说明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鼓舞人心的作用,故A、C两项应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B项不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项不选。
5.【解析】选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错误。①分析了文化典籍的重要性,③分析了整理文化典籍的意义,④说明了阅读文化典籍的意义,均符合题意,应选。
6.【解析】选B。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①主要强调了自强不息,③说明了“疑”的重要性,都与两个修养无关。②中的德才关系,④中的德能关系,是对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延伸理解,均应入选。
7.【解析】选D。青花瓷穿越千年历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A。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地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正确。③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与题意不符。
9.【解析】选B。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质上是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响时代的主旋律,故②③说法正确。表彰劳动模范重要在于发扬他们的精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故①说法错误。表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说法错误。
10.【解析】选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产生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11.【解析】选A。题目观点认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就相应地提高,看到了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的促进作用,故①当选;但它却抹杀了二者的区别,误认为二者的提高是同步的,故②③也符合题意;④认为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符合题意。
12.【解析】9选D. 题干设问的是党和政府的做法,因此题肢只能指向材料中的抢救整理并出版《格萨尔王传》,故只有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谈党自身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故A项不选。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13.【解析】10选D。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承接上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已流传近千年,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现。①应选,而各民族文化又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党和政府的抢救和整理,是保护中华文化瑰宝的表现,④应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14.【解析】选D。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措施,考核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文化产品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是文化创新博采众长的表现,也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
16.【解析】选B。电影下乡活动是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有助于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电影下乡活动的作用,是错误的。
17.【解析】本题以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其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第(1)问审题时应注意,“如何发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实际上是要求说明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因此从横向来说要求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从纵向来说要求继承传统文化,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应顺应时代要求,努力创新传统文化。第(2)问,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其理由的共同之处是必须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不同之处则在于第一种观点的大公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第二种观点的先公后私是一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答案:(1)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2)参考答案一:赞同第一种观点。大公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应该作为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去。
参考答案二:赞同第二种观点。先公后私是一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这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有助于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18.【命题立意】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背景材料,紧扣时政热点,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本题是一道综合探究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灵活性、综合性。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解答时只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即可;
【标准答案】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19.【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事例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弘扬民族精神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本题旨在对考查民族精神作用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材料列举的上述事例,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合材料,根据教材的表述,从团结人民的精神纽带、战胜灾难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等角度分析。
【标准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命题立意】本题以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材料,体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要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回答。审题过程中,一要注意把握准答题角度,二要注意提问是“为什么能永不泯灭?”而不是“为什么不能泯灭?”。所以,应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创新性、包容性等方面去思考和回答。
【参考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专题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1.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 外来文化是外国经济、政治的反映,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B. 文化差异、矛盾和竞争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C.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优越性
D.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2.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
① 团结统一 ② 爱好和平 ③ 勤劳勇敢 ④ 自强不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
A.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               B.尊重各民族文明成果
C.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D.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 6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下列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②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职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展各国特别是东道主国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展馆和展品为载体,展现本国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这次世博会的举行有利于:  ①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面对突然的灾难,藏族、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群众挺身而出,生死相依,互帮互助,迅速展开自救、互救。面对巨大灾难,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帮助玉树人民抗御地震天灾。全国各族人民患难与共抗击玉树地震的重要原因在于: ①中华民族有血脉相连的亲情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8.某电视台的节目《今日视线》以群众提供的线索作为新闻题材,节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进行文化创造要注重
A.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B.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D.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9.手机淫秽色情网站近来很猖獗,肆意传播淫秽色情文化,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A.青少年要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青少年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C.青少年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污染   D.青少年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10. 2010年3月19日,2010年广东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在云浮市举行。副省长雷于蓝在会上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出发,努力完成今年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推动这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跃上新台阶。重视农家书屋建设,能够: ①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某机构对我国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图6。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个人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12.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C.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D.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13.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深深打动了广大观众,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民族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这说明
A.我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B.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D.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A.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D.调动社会力量
15.近来网上相继爆出令人担忧的“××门”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主人公很多都是“90后”青少年。为此,青少年要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自觉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③杜绝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ks5uK]
16.客家人重视楹联,这些楹联作为客家土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意境悠远,韵味深长。其中永定土楼振成楼的“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德达材”表明
A. 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知识文化修养
B. 知识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C. 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知识为社会造福
17.(2010·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政治)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获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特别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群体的英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在科学文化的熏陶中升华思想道德修养   ②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④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近来网上相继爆出令人担忧的“××门”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主人公很多都是“90后”青少年。为此,青少年要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自觉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③杜绝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学院院士谷超豪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人用“加减乘除”来形容他的一生。即,加法:科学与革命都是做大事;减法:归零后向薄弱领域攻关;乘法:逻辑能力辅以浪漫情怀;除法: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谷超豪先生 “加减乘除” 的人生,说明
A.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中心环节
B.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灵魂
C.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同时提高
D.良好科学文化修养与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20.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
A.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C.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积极文化
22. 温州市乐清的“细纹刻纸”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典型代表,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四十根细纹线条,技艺高超的甚至能刻六七十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3.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C.具有求同存异和减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4. “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 :①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③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说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选择题答卡                         班级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
26.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结合材料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27.上海世博会各参展国与国际组织在展馆设计和建筑上,创意独特,并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尼泊尔馆则截取了其首都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非洲联合馆将带您进入充满神秘色彩的新奇而陌生的非洲大陆……这些展馆又不约而同地凸显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有人欣赏了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文化不愧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结合材料二,请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28.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
29.材料一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面展开。
材料二  山东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九【专题参考答案】
1—5    DCCAC                     6—10  AAACC                11—15CBDAC
16—20  DCCDD                     21—25 ACCDC
26.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大批有精神信仰的动画创作等人才。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精髓,将其灌注到动画等作品中,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力。
27.①上海世博会中国展馆的设计和建筑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确实应认同和尊重本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而自豪。②各国展馆的设计和建筑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还应该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题中观点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来源ksX.K]
28.(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9.【解析】本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山东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为背景,从文化和哲学两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1)问,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理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在于发挥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因此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可以联系的角度有: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等。第(2)问,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性规定。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因此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重视先进社会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省政府实施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精品题库】
一、选择题
1. 2009年10月7日~2010年1月1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其中包括了北京故宫借给台北故宫用于此次展览的37件套文物。此前,两岸故宫已交换图书77种280册,北京故宫提供《清康熙大藏经》的400个影像档案,台北故宫回赠两套《龙藏经》。这种两岸故宫的文化交流(   )
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 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       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增加,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让你写一篇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
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3.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的设计融入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亚运会会徽将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联欢晚会上,蒙古族的《赞歌》、维吾尔族的《新疆好》、藏族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朝鲜族的《桔梗谣》、回族的《花儿与少年》、壮族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台湾高山族的《阿里山姑娘》……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曲调和歌声,融汇在天安门广场上欢腾的人群中。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健康、有益、新颖的网络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发展网络文化,必须:①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据新华网报道,豪华墓地成了今年清明节的热门主题词。浙江省某地建设、购买豪华墓地成风,据说购买豪华墓地是当地的风俗。此行为(   )
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正确,因为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危害社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D.错误,这是腐朽文化的表现,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7.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文化绵延不接,主要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
A.竞争性   B.包容性   C.封闭性   D.灵活性
8.下面漫画《回报》启示我们应该(   )

A.倡导勤俭自强的道德规范           B.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C.传承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D.坚持法治和德治相协调
9. “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10. “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温总理的这句话对企业家的启示是:①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④要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 外来文化是外国经济、政治的反映,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B. 文化差异、矛盾和竞争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C.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优越性
D.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12.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
① 团结统一 ② 爱好和平 ③ 勤劳勇敢 ④ 自强不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
A.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               B.尊重各民族文明成果
C.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D.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4. 6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下列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②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职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展各国特别是东道主国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展馆和展品为载体,展现本国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这次世博会的举行有利于:①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A市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事件。某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给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伤害。而通览该事件中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的约束。该事件的发生引发了A市群众对企业信用和企业经营者道德良知的大讨论。
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17.文化、教育问题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以下是两位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各自的发言。
文艺界代表:在深圳评出的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中,只有“吉祥三宝”一首是在2000年以后创作的。尽管近年来流行歌坛红红火火,每年新歌层出不穷,但也不乏品位低下的产品,真正的精品却廖廖无几,令音乐人忧心不已。
教育界代表:“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建议学校把“仁、义、礼、智、信”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从文艺界代表的发言中,你能领悟到什么道理?(6分)
(2)请对教育界代表的建议加以评析。
专九精品答案
1.【解析】选D。两岸故宫有关文物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人民文化的沟通,加深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应选D项。A、B、C三项材料不能表明。
2.【解析】选D。“汉语走向世界”的小论文应主要说明汉语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①强调了汉语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③说法正确。④说明了汉语走向世界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意义,均应入选。②错误。
3.【解析】选B。亚运会会徽的设计既融入了奥林匹克精神,又有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这是文化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的表现,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岭南文化元素既继承又创新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④材料不能表明。
4.【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和丰富多彩,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故②③正确。①④说法不确切。
5.【解析】选D。网络文化良莠杂陈,其中健康、有益、新颖的网络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发展网络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故①②④正确。外来文化也有两面性,全面抵制的说法是错误的,③不选。
6.【解析】选C。本题以购买豪华墓地为背景,考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传统习俗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购买豪华墓地是一种落后文化的表现,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据此排除A、B两项;D项认为这是腐朽文化的表现,因此也排除。
7.【解析】选B。题干材料引述的俗语,强调宽广博大胸怀的重要性,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引申为中华文化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C。《回报》中两幅漫画左边一幅说的是小时候爸爸给我洗脚,右边一幅是长大后我为爸爸洗脚,因此只有C项最符合漫画寓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9.【解析】选D。材料中的广告语意在说明培育文明风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0【解析】选B。温总理的话强调了企业家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方面说明企业家应注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干主旨。
11.【解析】选D
12.【解析】选C
13.【解析】选C
14.【解析】选A
15.【解析】选C
16.【解析】本题的材料告诉我们的是“某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给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伤害”、“A市群众对企业信用和企业经营者道德良知的大讨论”,故设问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就应该只是从企业的角度而不是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由此答案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对人(企业经营者)的影响等。
答案:(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17.【解析】本题以“两会”为大背景,选取两位代表的发言为素材,考查学生认识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的关键在于抓住文艺界代表的发言的核心点,当今歌坛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领悟”的道理自然应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决的措施等方面回答。第(2)问,教育界代表则强调把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纳入校本课程,对这一观点的评析应从意义和要求等方面去组织答案。
答案:(1)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在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②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越需要我们提高眼力,增强辨识能力。③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
(2)①“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代表的建议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②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并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