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对应守护神:明清女画家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5:38
明清女画家作品欣赏 转自博友 wenhuashoucang 

 

明清女画家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名家辈出,唯女性画家极少立足画坛。尤其是在明代以前,无论从画史记载还是从作品流传来看,女性画家实属凤毛麟角。据《画史会要》记载,绘画的始祖本是上古时代的一位女性,然而在传统的封建文化中,女性始终是一个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受到严格限制的弱势群体,周代的文化制度中即已确立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思想,经过历代不断的演变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女性言行、品性、衣饰、身份地位等各个方面的制度。长久以来,女性一直生活在这套规范的禁锢之中,她们才智的发挥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许多在绘画上原本才华横溢的女性,也可能因为无法参与绘画艺术活动而湮没无闻。入明以后,这种局面有了改变的迹象,女性画家逐渐多了起来。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传统的封建思想领域出现裂痕,从而导致人们妇女观念的改变,女性的才华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和赞许。反映在绘画领域,女性画家不但作画,甚至还可以课徒授艺、卖画自给,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这就使得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后期至清代这一时段内,女性画家留下了许多精工秀丽的传世之作,向我们展示了闺阁翰墨的奇异光彩,堪称我国绘画史上宝贵的财富。吉林省博物院收藏有一些出自明清女性画家之手的绘画作品,这些画作或工或写,内容涉及花鸟、仕女、山水等,从风格上看,或清疏儒雅,或精巧艳丽,或飘逸多姿,或沉稳凝重,无不映射着女性特有的温雅和细腻。现从中择出数件作品介绍给大家,以期共赏。



明仇珠《白描罗汉图卷》(图1)纸本,墨笔,纵29.8厘米、横673厘米。在长达数米的画卷上,以白描手法描绘了水中及岸上、空中的神仙罗汉人物40余人,有罗汉相者,也有作世人装扮者,最后一段为白衣大士。水波、人物线条细若游丝,轻柔秀逸;岩石皴法细密清润,层次丰富,人物靴帽、衣带、手中所执旗幡等处染以淡墨。署款 “杜陵内史沐手敬写”,钤印 “杜陵内史”。杜陵内史名珠,为仇英之女,其画卓有父风。尤善大士像及群仙图,笔意不凡。明清许多女性擅画大士像,如邢侗之妹邢慈静,除白描外,发绣大士极精;方以智姑母姚维仪,精通禅藻,白描大士尤工;范景姒绘大士像有李龙眠笔意;徐粲晚年专写水墨观音,曾手写大士像5000余幅以祈母寿。仇珠的这幅白描图卷,描绘了众多神仙人物,大士一段尤为精彩,慈容端穆,清肃妍雅,甚为可观。



明李因《梅花双禽图》(图2) 绫本墨笔,纵142厘米、横47厘米。画面左下方绘一斜出湖石,用湿笔淡墨稍加勾勒、擦染,浓墨点苔,笔致苍润。石上以没骨法写出两枝梅干,其势一上一下,清劲疏简,朵朵梅花信笔随意勾点其间,秀雅冷逸。两禽分立上下二枝,一仰一俯,生动传神。署款 “癸卯冬日海昌女史李因画”,钤印 “李因之印” “今生氏”。李因(1616~1685年),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崇祯元年进士葛徵奇之妾。画法陈淳,多用水墨,苍老无闺阁气,这在女性画家中尤为难得。其夫葛徵奇善写山水,二人互以图绘为娱。葛徵奇对李因的花鸟颇多嘉许,曾说 “花卉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 李因的这幅小写意花鸟,梅花枝干和二鸟的画法都不勾勒轮廓,用浓墨或淡墨直接写出,点染生动。山石画得尤为苍润,体现了李因擅用水墨的特点,虽闺阁而得士气。葛徵奇去世时,李因仅30岁,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李因挟画技以笔墨自给,年七十而卒,是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女画家。



明顾眉《墨兰图轴》(图3) 绫本,墨笔,纵90.7厘米、横40.5厘米。丛石以淡墨勾轮廓,石间以浓淡相间的笔墨写兰,兰叶偏向一方,似乎正在风中飘曳;淡雅的兰花以浓墨点蕊,愈显俊逸多姿。山石、兰叶用笔多变幻,顿挫回旋,墨色的浓淡变化,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阴粝虮持 趾褪实钡牟愦巍S疑咸?“丁亥季夏属闺人写似愚公年社翁正,弟鼎孳识于旧雨斋”。左下署款“顾氏横波写”,钤印 “秣陵眉” “顾氏”。顾眉(1619~1664年),字眉生,号横波,明末秦淮名妓,善音律,工诗画,山水秀绝,尤善兰。后嫁与龚鼎孳为妾。龚对其十分宠爱,以为亚妻,入清后更封为夫人。这幅墨兰是龚鼎孳让顾眉为他人所作的。此图笔致灵动,布局疏密得当,风格妩媚隽雅,为顾眉兰中佳品。明朝末年,像顾眉这样有才华的名妓还有很多,如马守贞、孙瑶华、林天素、柳如是等,特殊的身份,让她们有着比良家妇女更为广泛的交游范围。一些士人对妓女尤其是名妓的看法与以往不同,如傅山认为 “名妓失路,与名士落魄,赍(jh)志没齿无异也。” 将名妓与名士相提并论。名妓的才艺博得了士人的尊重,许多名士如钱谦益、冒辟疆、侯方域、杨文骢等都与名妓成为知己,他们在绘画领域大都有着相当的水准和造诣,名妓与之相交,对于提高自身的绘画技巧和格调韵致十分有利。因此在中国古代女性画家中,名妓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清戴佩荃《雪景山水图》(图4)纸本,墨笔,纵83.3厘米、横39.5厘米。这是一幅全景山水,画面上山峦层叠,山势突兀奇峭,雄浑壮丽。近景为水面和平坦的坡坨,上置茅亭屋舍,一桥横架水面之上,行人或骑驴马、或乘车轿、或徒步策杖、或挑担而行,往来其间。右下层岩上生长着几株树木,两棵高松身姿挺拔俊美,树干直指山腰,在布局上起到破除板滞的效果。画面中部是山峦的主体,山脚处绘一瀑布,水流下泻,与近景融合;向上层层叠叠的山岩营造出愈行愈险的山势,主峰折而向左,高耸入云;右侧山势较缓,有宽坦的山路蜿蜒伸展,沿途屋宇数座,有二人边行边语,神态生动。远景雪峰尖峭,仅具轮廓。皑皑群山之间,以连绵不断的树林作点缀,虽是严冬季节,枝干上落满白雪,但仍给整个画面带来缕缕生机。此图为雪景图,画家采用留白的手法,在树木和每一层岩石的边缘留出空隙,岩石的其他部位则用细密的牛毛皴加以皴染,以取得白雪覆于其上的效果。天空、水面以淡墨烘染,映衬出雪峰的洁白。题款 “风雪萧萧竹木寒,何人高阁闲云端。分明写出龙山影,便作连城赵壁看。o南女士戴佩荃临傅道坤真本”。钤印 “o” “南”。傅道坤也是一位女画家,专擅山水。此图笔法细致绵密,构图严谨,笔墨清润。戴佩荃,字o南,号春v,画史记其画有管仲姬笔意,画人物秘不示人,卒年仅23岁。可以设想,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她应该能够在绘画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



清左惜蕙《渔妇晓妆图》(图5) 金笺纸本,墨笔,纵16.7厘米、横52.7厘米。此为一页扇面,描绘柳岸边泊着一只小小篷船,一女子正坐在舟中梳妆。岸边的丛树用小写意笔法,树叶或勾勒,或点染,浓淡相宜,密而不乱;一株细柳横斜而出,枝干清疏,摇曳的枝条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半圆形空间,将梳妆的女子容纳其中。女子清秀纤美的面容、婀娜婉转的身姿与轻柔的柳枝相映,愈显妩媚。画面右半部分仅绘几丛水草,空白处题写 “渔妇晓妆波作镜丁卯冬日请葛民尊兄观察大人方家教政。弟凯元代署款,兰陵女史左惜蕙用白描法仿仇十洲本。” 钤印 “蕙印” “畹香”。左惜蕙,字畹香,善绘人物、花卉,超妙入神。其父为太常寺博士。左氏姊妹数人和姑母左次芬均善画,惜蕙尤工,相传曾与缪嘉蕙同为慈禧太后代笔。此图乃是惜蕙所画,其夫姚凯元题,送与官员绍(xiwn)(即葛民)的。虽是一幅小小扇面,但却笔精墨妙,布陈得法,不敷艳色,气韵清雅,称为超妙入神,当不为过誉之词。



清赵瑜《壮女图轴》(图6)绢本,工笔设色,纵100厘米、横56厘米。图中描绘一女子坐于桌案之侧,案上插放盛开的牡丹,并梳妆用具,身后一名青衣侍女正在向女主人发髻上簪插花翠。二人背后立着高大的梅花屏风,花几上为茂盛的兰草。左侧空白处题款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陈后主诗,用元人法写意。庚午嘉平月玉如女史赵瑜作于碧箫楼”。钤印 “赵瑜之印” “玉如诗画”。此图造型准确,人物的比例也比较适度,线条用笔柔和流畅,敷色明艳,座椅、桌案、花几、屏风一律着以赭色,以稳住画面;人物衣饰、花草、陈设物品则敷染浓重的色彩,于端庄素雅中流露出华美的气象。



清西泠女史《花卉图轴》(图7)绢本,设色,纵60.3厘米、横32.8厘米。图绘两株紫薇,翠叶舒展,花朵繁茂,秀美多姿。枝干与花朵采用没骨画法,花以粉、紫二色点染而成,柔和鲜艳,明净典雅。叶子以浓淡不同的绿色染出叶面,复用本色勾出筋脉,物形准确,风格细腻,生动传神。署款 “纶阁春晴拟南沙老人紫薇花状,西泠女史作于韵红楼”。钤印 “西泠女史” “程氏之印”。

以上是对明清几位女性画家传世作品的赏析。从中不难看出,这几位女画家多擅长描绘花鸟,以及人物画中的仕女和神佛之像(尤其是大士像)。其他女画家的情况也大多如此。正如本文开始时所说,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即使是在人们的妇女观有所改变的时期,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思维方式的钳制。女性不能像男性一样接受包括绘画技艺在内的文化教育,更不可能遍游名山大川以获得自然的滋养和熏陶,她们只能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而花鸟类绘画的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花卉的柔静美丽也与女子的性情相宜,因之女性善画花卉者多,取得的成就也比较显著。当时的女画家学习绘画的途径,部分是得于家传,如仇珠、马荃、文、恽冰、王采o等,出身于书画世家,熏养日久,得以在绘画领域施展才华;有从夫学画者如朱保,也有少数女性拜师学艺,成为女弟子,如任春琪为汤贻芬女弟子,朱慧珠为周璋女弟子。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是人们的思想处于深刻变化的时期,一方面,越礼逾制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封建意识仍然是思想的主流。因此这一时期,女性画家既可以授徒鬻画,迈出走向经济独立的一步,但同时大部分女性在思想上依然处于比较保守的状况,认为提笔作画不是妇人女子之事,仅偶尔为之聊以自娱,还经常是秘不示人,或干脆毁去,不使流传。更兼有所嫁非人抑郁早卒者;为相夫教子摈弃画业者;夫死后自杀殉夫者,诸如此类,致使女画家作品流传甚少,在质量上也难以取得更大突破。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画家是在一种极其不利的逆境中作画的。即便如此,她们仍能在画史上写下别致可爱的一笔,“不唯婉而惟,盖由静而专”,用手中彤管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