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跳广场舞:说说新疆地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33:35

说说新疆地名   

    

    “十·一”长假到了,有很多朋友会去新疆旅游,小事不糊涂不会摄影、不会作诗、也不会唱歌,就说说新疆的地名给大家听听,以稍解旅途中的寂寞吧。由于南疆是维吾尔习俗保留最完整、民族风情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喀什,更是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心、维吾尔的圣地,所以侧重说说喀什的地名。

 

 

                   新疆简图(地图来源于“91地图论坛”)

      

      乌鲁木齐(Urumchi)----准格尔蒙古语“美丽的牧场”之意;

      喀什(Kashgar)----全称喀什噶尔,维吾尔语“宝玉石集中的地方”;喀什地区最有名的莫过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和“喀什大巴扎”了,还有公元十一世纪伟大的维吾尔族语言学家、《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和伟大的维吾尔族诗人、《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有千年佛教遗址——莫尔佛塔,有古代“喝盘陀”国的都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等;喀什还是中国著名的“歌舞之乡”,也是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心;喀什市距乌鲁木齐约1500公里;

       
    “圣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

    

    疏附(喀什辖县)-----维吾尔语称“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意思是喀什噶尔老城,又名托克扎克,《西域图志》作托克库尔萨克,《西域同文志》释为“托克,饱也;库尔萨克,大腹也;地丰,于稼人能饱食,故名。”(小事不糊涂认为,《西域同文志》作者显然对突厥语一知半解,翻译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突厥语中“饱食、饱肚子”是“托合胡尔萨克”,不是“托克库尔萨克”,托克扎克应该解释为“九块领地”,托克,突厥语“九”之意,扎克,可以解释为“领地”);距乌鲁木齐1482公里;

    疏勒(喀什辖县)-----维吾尔语称疏勒为“英纳协海尔”,意为“新城”,疏勒地名来源于突厥语“苏瓦勒”,即“有水”之意,因此地水草丰美,故得此名;也有人认为疏勒是古匈奴语“黄色”之意,因喀什周围土壤呈黄色而得名;小事不糊涂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靠谱,第二种似乎有些牵强,虽然“黄色”在匈奴语和突厥语中确为“撒热勒”,但天下的土地有哪块不是黄色的呢?(南疆的地名有很多与“水”有关,即突厥语“苏”,如阿克苏(白水)等)疏勒距乌鲁木齐1484公里;

    英吉沙(Yengisar,喀什辖县)-----维吾尔语亦为“新城”之意,这个小地方比较著名,是有“冰山玉珠”美誉的“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一个小县能享有三项“全国之冠”,还是比较牛滴;距乌鲁木齐1541公里;

    泽普(喀什辖县)-----泽普是“泽普勒善”的简称,因泽普河得名,泽普勒善,塔吉克语,意为“黄金之河”,河有沙金,故名(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小事不糊涂就不明白是神马意思了);泽普又名波斯喀木,是维吾尔语“波斯提坎”的另一种说法,意为“富饶的土地”;距乌鲁木齐1692公里;

    莎车(喀什辖县)-----维吾尔语称作“叶尔羌”,得名于著名的叶尔羌河,“叶尔”是突厥语“土地”、“羌”是宽广、广阔之意,叶尔羌就是广阔的土地;叶尔羌是新疆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总人口近70万;莎车是明朝时著名的维吾尔族政权---“叶尔羌汗国”的都城所在地;距乌鲁木齐1666公里;
    叶城(喀什辖县)-----叶城是“叶尔羌”的简称,和莎车一样得名于叶尔羌河,维吾尔语称喀格勒克,《西域图志》作哈尔噶里克,《新疆识略》作哈尔哈里克,其它还有哈拉噶里克、哈哈里克等名称;《西域同文志》释:“回语,地多林木,群鸦巢焉,即所以名其地。”(“喀格勒克”,是不是群鸦之巢?小事不糊涂参考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土耳其语、撒拉语都没能找出一致答案,只有土库曼语和撒拉语称呼乌鸦为“喀格勒”);叶城这个小地方也比较牛,是“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这个地方的石榴、核桃那不是一般的好吃;距乌鲁木齐1513公里;

   买盖提(喀什辖县)-----买盖提地名来源及含义均不详,据说是一支古代突厥人部落的首领的名字,素有“多浪舞之乡”,“农民画之乡”、“多浪羊之乡”、“棉花之乡”、“瓜果之乡”美称,著名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莎汗便出生在买盖提;买盖提境内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塔吉克语“雄伟、高大”之意),和海拔7546米的世界“冰山之父”---慕什塔格峰(突厥语“慕什”是“冰”,“塔格”是“山”的意思);距乌鲁木齐1410公里;

   岳普湖(喀什辖县)-----地名来源于突厥语“亚巴库”,亚巴库是古突厥人的一个部落;主要有原始胡杨林景区、达斯坦古城、“戈壁死海”圣湖景区;岳普湖是“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中国毛驴之乡”、“中国优质甜瓜之乡”、“中国小尾寒羊之乡”、“中国高产棉之乡”,这么多“中国之乡”,还是比较牛的;距乌鲁木齐1560公里;

   伽师(喀什辖县)-----得名于伽师河,“伽师”,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小事不糊涂认为,“伽师”估计是突厥语“喀什”的别音,即“玉石”的意思;是“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伽师杏子之乡”、“中国酸梅之乡”,大美女音乐家阿曼尼莎汗的陵墓就在此地;距乌鲁木齐1338公里;

   巴楚(喀什辖县)-----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西域图志》作巴尔楚克,《西陲要略》作巴里楚克,《西域同文志》释:“巴尔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丰,故名。”(《西域同文志》作者似乎又对突厥语有所了解了,这个翻译还是比较靠谱的,在古突厥语和被称为“古突厥语活化石”的撒拉语中,“巴尔”为“丰饶、富有”,“楚克”为“草、牧草”之意),维吾尔语称作玛热勒巴什,旧有玛喇巴什、毛拉巴什等不同译名,《西域通考》:“意为鹿首”;小事不糊涂纠正一点,突厥语“玛热勒”为“牲畜”、泛指“鹿”在内的所有牲畜,“巴什”为“头”之意,所以“玛热勒巴什”不是“鹿首”,而是“畜首”之意,这说明了巴楚极有可能是古代突厥某支游牧部落的“牙帐”、“斡耳朵”的所在地;巴楚有“中国刀郎舞之乡”的美称,有唐代尉头州城遗址“托库孜色来”唐代谒者馆遗址“琼梯木”、唐代峰火台遗址“泽梯木”、“阔什梯木”、“尤木拉梯木”、清末恰尔巴格麻扎、夏河姑娘坟等旅游景点;距乌鲁木齐1255公里;

   塔什库尔干(Taxkorgan、喀什辖下塔吉克族自治县)-----突厥语“石头城”之意,居住在这个雄奇的“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人被称做“彩云上的人家”,著名的红其拉甫就在这里,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说的就是塔什库尔干的故事;距乌鲁木齐1765公里;

   就说这么多,新疆太大了,一时半会那么多地名也说不完。“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之美”,小事不糊涂建议,去新疆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到喀什去瞧瞧,虽然路途遥远,但一定会不虚此行。

   顺便说一下,新疆各突厥语民族的名称含义,呵呵。

   维吾尔族(Uyghur)-----“联合、团结”之意,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明,维吾尔族的传世名著《突厥语大词典》为保存传承整个突厥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义和智慧的化身-----维吾尔族智者阿凡提(1208--1284,全名纳斯尔丁·霍加,“阿凡提”是突厥语“老师、导师”之意),在土耳其、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突厥语国家均被视为其本民族与国家的骄傲和象征;维吾尔族人民勇敢、豪爽、善良、正直;是新疆世居的主体民族,人口近千万;

   哈萨克族(Kazak、Qazaq、?????)-----哈萨克族史称“阖萨”、“曷萨”、“阿萨”、“可萨”等,“哈萨克”意为“游牧不定”,也解释为“胜利者”或“白天鹅”,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的乌孙、匈奴等部逐渐融合而成的,两千多年前,汉朝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与古代哈萨克首领乌孙王莫昆和君须靡联姻,写下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哈萨克族素以彪悍、善战著称;

   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Khalkhas、Kirghizia、??????)-----中国叫“柯尔克孜”,中亚叫“吉尔吉斯”,其实就是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意思比较有趣,突厥语“柯尔”是“四十”、“克孜”是“姑娘、女孩”,“柯尔克孜”就是四十个姑娘的意思;《史记》中最早记录了柯尔克孜人,称之为“鬲昆”,两汉时称“坚昆”,魏晋南北朝至隋朝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唐朝时根据汉语的音译通称为“黠戛斯”,宋、辽、金时称“纥里迄斯”,元朝时称“吉利吉斯”,这些名称其实都是各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的音译,这种音译是中国独有的对周边少数民族基于“华夷有别”思维的含有贬义的称呼(元朝的“吉利吉斯”除外);

   撒拉族(Salar)-----撒拉尔,本民族自称Salar,土库曼语为Salyr,土耳其语为Salur,古代突厥语为Salur,突厥语Salur为:把他们撒出去或让他们去战斗,《史集》解释为:拿着刀箭和矛锤无处不在的征服者;《突厥世系》解释为:用刀箭和矛锤武装者;撒拉族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突厥人最伟大的领袖----乌古斯可汗的24个孙子之一的撒拉尔汗,撒拉族于13世纪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迁居中国,土库曼人称撒拉族为“中国土库曼人”;中国历史上曾译作“撒喇回”、“撒喇缠回”、“撒喇尔”等;新疆的撒拉族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19世纪中后期撒拉族反清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为避祸陆续来至伊犁定居;撒拉族对伊斯兰教信仰异常笃诚,有“舍命不舍教”一说,素以勇敢彪悍著称;

   
土库曼斯坦货币---玛纳特。这是面值100元的玛纳特,正面人物肖像即是乌古斯可汗 

  

   塔塔尔族(Tatar)-----在历史上曾有“达怛”、“鞑靼”等不同译名,中国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另外一些人散居在阿勒泰、奇台、吉木萨尔及南疆的各主要城市;塔塔尔族主要是由伏尔加河畔的土著部落、操突厥语保加尔人钦察人以及跟随成吉思汗之孙拨都西征的蒙古-鞑靼人逐渐融合形成的,新疆的塔塔尔族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从沙俄统治下的喀山、乌法、图曼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地迁来的;

   乌孜别克族(Uzbek)-----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时的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首领”;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乌鲁木齐、伊宁、木垒、奇台、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和田、莎车、叶城等地,其中以伊宁居多;中国的乌孜别克族普遍说维吾尔语,使用维吾尔文。

   另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译作“恰克拉玛罕”,突厥语是“出不来”的意思,没有专业装备和队伍,还是不要去沙漠深处探险,呵呵。

   最后祝所有朋友假期愉快,旅途一帆风顺! 

 【注:新疆部分有争议的地名含义,取自土耳其语(Turkish)、土库曼语(Turkmen)、撒拉语(Salar,撒拉语被称为古代突厥语“活化石”)释义,上述三种突厥语与维吾尔语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也不甚掌握维吾尔语,所以希望维族朋友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