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姥姥无删减种子:三生花草梦苏州 :拙政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35:43
我是乘船到苏州的。

  台湾诗人郑愁予曾写到:“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然而我想,诗人在写这首诗时一定还没有来过苏州,因为到苏州来是不能够用马蹄嗒嗒的,苏州的梦如此轻脆、如此缠绵,你怎忍心给她这样的敲打?所以我选择了乘船,柔柔的漂进苏州的梦里。

  在杭州武林门码头上船,沿着运河故道,一夜的航行,将我从一个天堂送到了另一个天堂。苏州,当我的口中轻轻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早已经变得苏苏软软了。苏州实在承载了太多人恬淡生活的梦想,这些人或许由于官场的争斗而感到疲累,或许由于人际的险恶而感到灰心,或许只是有钱有闲,而又想过一段单纯适意的闲散日子,于是他们来到苏州这“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红楼梦》),穿池运石,叠山理水,终将他们出儒入道、师法自然的理想家园变成了现实。

  这就是无可替代的苏州。

  更何况,一代一代造园的文人与匠人的完美配合,非但使得这些古典园林满足了人们尘世中有桃花源的需求,而且已将造园艺术提升到我们不得不为之惊叹与感动的地步。大到山石、建筑、花木的构建,小至楹联、窗纹、家具的配合,更不用说还有隔景、借景、框景、对景等等手法的运用,都已然是炉火纯青、精妙绝伦,远远超出一般观者所能想象的范围——苏州,她不仅让你的梦想能够实现,而且还实现的如此华丽,如此圆满。

  所以苏州虽是天下无双的绝世经典,却不见有丝毫的霸气,相反,她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能让在人世间活累了的人得到休憩的地方,宛若自家的后花园。人们想起苏州,想起那一座座精巧的园林,想起吴侬软语,想起评弹、昆曲,甚至想起虎丘和剑池,都如同想起了美人西施手中浣洗的轻纱一样,熨熨贴贴,舒舒坦坦。

  如果说杭州是一只晶莹温润的琉璃盏,绍兴是一坛饱经酝酿的陈年黄酒,那么苏州便该是一幅价值连城的传世名画了。由于年代的久远,画轴已被摩挲把玩的光滑褪色,画卷也已泛了黄,也许你刚刚拿到她时并没有多么的惊喜和在意,但当这幅绝世佳作展现在你面前时,你就会陡然被她所吸引,凝目聚神、屏息半晌,然后不由叹出:惊为天人!因为铺展在你手际的,原本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积淀与传承了多少世代的梦想。

  三生花草梦苏州,实在没有办法抗拒苏州的魅力,客船就在我的无限憧憬中,柔柔的漂进了盘门。晨雾缓缓飘荡在护城河上,经典名画在我眼前,轻轻展开了她绝世的容颜……

拙政园(上)

  从小就知道,能够出现在邮票上的东西,一定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东西。我对拙政园的第一印象,就来源于一枚小小的邮票。那时我还小,对“拙政”这个名字感到十分费解,单凭票面上小小一幅线描的图案,也很难看出这园子的美。后来得知拙政园乃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心中便有颇多怀疑。因此当我一踏进苏州城,第一个要去的就是拙政园,以解心头十几年的困惑:拙政园到底有什么好?

  可是我到的实在是太早了,客船清早七点到达苏州南门码头,四十分钟后我就到达了拙政园。园门还没有开,连街上的店铺也都还在打烊,我于是顺脚就坐在了路边的石桥栏杆上,静静的看太阳从曲折斑驳的水巷那一端慢慢升起。人说刚刚睡醒的美人才是真美人,因为来不及梳洗打扮,姿容都是天然。可以想知,我此时的所见,便是真的苏州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竟然果真如此。

  忽一阵花香袭来,引得我转回头看个究竟,原是有个卖花的老太太从我身边走过,臂上挎着一只湿毛巾盖着的篮子,毛巾下是一对对用铁丝穿好了的白玉兰。真好,真好,我买了一对,雀跃着挂在背包肩带上,淡淡的花香就这样一路伴着我走进了拙政园。


(玉兰)

  其时仍然尚早,园门虽开了,但还没到售票时间。我却恰好因拿着导游证而无需买票,十分顺利的被放进了园中。瞬时狂喜!——据说周总理曾带外宾参观过苏州园林,但参观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去了,因为苏州园林都小而清静,一大群外宾再加上一大群陪同人员全塞进小小的园子里,自然是意境全无,所以后来总理改成去西湖了。但现在这些园林都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每日都有大量游人川流不息,而我何其有幸,竟得享如许福气——只有我一个人的拙政园!

  我想,也许只有几百年前,拙政园的主人才有机会能够独享整个拙政园吧!公元1513年,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回苏州,打算用大宏寺的部分地基建造庭院,于是他邀请了自己的好友、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以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拙政园。

  拙政园建成之后,文征明非常喜爱,常去饮宴赏游,乐而忘返,还亲在园中栽下一棵紫藤,这棵紫藤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成活至今。岂料王献臣死后,他儿子很不成器,竟在赌桌上输掉了此园,此后拙政园屡被分割,划为东、西、中三部分,分别几易其主,先后曾住过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等,毁坏严重,面目已非。直到建国后,才将三部分合为一体而休整开放,便是今日我之所见的拙政园。


拙政园(中)

  大门开在园东部,明末曾名归田园居,早年这一部分的毁坏最为严重,后来又长期处于废置状态,现在的样子虽经恢复,却也大抵只与一个小公园相当。我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充溢着,屏息蹑步而行。四下极是静谧,只有风、鸟、虫的天籁之声。

  绕过兰雪堂,看到著名的太湖石缀云峰,峰后便有一池荷塘横在眼前,塘边的芙蓉榭正是赏荷佳处。沿水岸更向前行,过了天泉亭便是秫香馆,却无甚可观,我径向西侧腰门走去,进了中园——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

  一出倚虹亭,眼前豁然开朗,自池边水亭梧竹幽居畔西望,但见接天莲叶无穷碧,绿水映天波光涟,沿着拂风弱柳下的荷塘直望过去,便是通往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亭上更有一塔,仿似就在园中,而实际上此塔距拙政园足有3里之遥,这就是古典园林中绝妙的“借景”之法,将非我园中之物纳入游园之景中,从而将园景扩展到无限远处。


(拙政园)

  脚下倚虹桥,据说是所存不多的明代遗物,小巧古朴,极是可人。过桥进得一座小园,绕了半天,不得头绪,但这里的景物我又似乎非常熟悉,直到看见一小厅中高悬的“玉壶冰”匾额时我才恍然,这就是我十分喜欢的玲珑馆、海棠春坞和听雨轩!这三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连为一体又各自独立。玲珑馆居中,就是我最先看到“玉壶冰”的那座小室。厅内厅外饰以冰裂纹,遍植翠竹,清幽雅洁。馆后有廊,一边通向海棠春坞,一边通向听雨轩。海棠春坞自然以海棠为主,不仅种有几株海棠,连地砖也铺成了海棠纹,想见春光大好时,此处该是何等灿烂。听雨轩内却无甚繁花,一池荷、一丛竹、几枝芭蕉叶。莫嫌单调,待到落雨时你再来,清幽的视野之外,更有雨打荷叶、竹叶、芭蕉叶的交相混响,宛若天籁,不胜淅沥。

  出得玲珑馆南的枇杷园,才看到有一位老人悠闲的背着手,踱步向远香堂那边去了。我也跟随而去,刚到近前,就被堂前的几缸莲花吸引了——竟是蓝色的!伸手摸摸,竟然是真的!原来真的有蓝色的莲花!惊叹,惊叹,举相机狂拍一通。


(蓝莲花)

  端坐远香堂中,甚觉疏朗,因此堂四面皆是落地长窗,北侧的田田荷叶和碧波中的三座小屿皆是历历在望。三小屿上各有亭台假山,自西向东一座高似一座。最西的小亭名为荷风四面,因我极爱荷花,因此也早闻此亭之大名,此时见她果然亭如其名,因此非常喜欢。中岛山势平缓,上有方亭一座,名雪香云蔚,顾名思义,其周必是植有梅花。东岛山颠有待霜亭,我本以为东山上定有枫树,走去看时才知那里种的不是枫树,而是橘树。此橘原产太湖洞庭东西二山,霜降时变红,因此名为“洞庭红”,更加不落俗套。

  一路走来,由低到高,视野渐为开阔。回望来路,春时可在海棠春坞赏海棠,夏时可在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赏荷,秋时可在待霜亭赏橘,冬时又有雪香云蔚亭赏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竟有如许赏不尽的美景,小小一园,蔚为大观!


拙政园(下)

  出荷风四面亭向南,过了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走到有一处我似乎又很熟悉的地方——小飞虹。说熟悉,因为曾几次见过这里的照片和图画,说“似乎”熟悉,因为这里已与文征明所画拙政园图中的景象不甚相同。那时的小飞虹是一座三曲小桥,而眼前这小飞虹已是一座中部略高的廊桥了,而且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

  过小飞虹,到得真亭,隔水可望听松风处,忽念及园东的听雨轩,心中一动:风来此处听风,雨来彼处听雨,非但四季可赏,却连风雨也是可听之赏之的。沿廊更向北行,便到了玉兰堂。玉兰堂原是文征明的室名,这里用来想必应有纪念他的含义在,又恰好再次与园东互为呼应,彼处海棠春坞,花繁而无香,此处玉兰堂,色素而花香,同为春光,却是两种风景,不由人不赞叹不已。

  出玉兰堂,临水香洲,似石舫而非石舫,看上去更像是一带着敞亭的楼阁,但置身其中,又宛若登船,北望见山楼,东眺远香堂,所见皆水,只觉荷风扑面,水路迎舟,似乎船动欲行一般,实乃雅趣。

  转回身,别有洞天,进了西园。迎面就是一条曲折的空廊,左手侧假山叠叠,右手侧隔水望见一扇形小轩,又觉十分熟悉,但仍旧想不起是何所在。沿廊向西南蜿蜒而行,直达西园主厅“鸳鸯厅”。鸳鸯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后来我就将我小说中所写的文殊小筑设计成了鸳鸯厅,用以接待上宾,但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拙政园的这座鸳鸯厅,因为装饰上有些西化,诸如彩色玻璃的运用等,虽是革新,却失古趣。但我却又很喜欢这座鸳鸯厅南北两室的室名:南室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室卅六鸳鸯馆——数字花鸟,皆可为名,名至而实归,真乃古人神来之笔。

  十八曼陀罗花馆前果然植有曼陀罗也就是山茶花,卅六鸳鸯馆下自然也有鸳鸯优游。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鸳鸯,以前见的鸳鸯,图画里画的,刺绣里绣的,色彩皆是十分之鲜艳,我以为那是艺术的夸张,而今看到真的鸳鸯,竟然不由得开始怀疑它们身上的色彩也是假的!怎么会天生就如此明艳绚丽、多姿多彩?若不是隔着水,我差点就揪一只过来仔细瞧瞧看了。


(鸳鸯)

  出馆沿水径直向南,绕过塔影亭又回来,顺园西墙直达留听阁。看这名字,你一定已经想到,正是取了李义山那句著名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林妹妹就曾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可想见这意境是何等深入人心。更何况拙政园本就是以荷为主题,从进园起,自芙蓉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无不与荷有关。就算秋来荷老、花谢叶枯,竟还有这座留听阁,便是哪怕只剩残荷,也仍旧是这园中别有韵味的一景。

  造园至此,恐怕已远非技艺之术,更有诗情画意、甚至禅机佛理在其中了。

  自留听阁向东,有一小岛,岛上假山,山颠小亭浑似为官之人所带的帽子,故名笠亭。山下水边正是方进西园空廊时隔水望见的那座小轩,此轩的形体屋面、门窗桌凳皆是扇形,我一进来立时顿悟——与谁同坐轩!

  坐此轩中,临荷而憩,东北望见倒影楼,西南更见鸳鸯厅,轩后扇窗框景笠亭,轩前隔水别有洞天,前后左右各自成景,好个独坐之佳处!风来荷动,似有微吟: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