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联系老头:三生花草梦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2:25

 

  风月一丘壑,今古几楼台。从新城区徒步进入老城区,蓦然觉得眼前这座“人家尽枕河”的苏州古城,宛若上了岁数的女人,雍容华贵,沧桑而淡定。 

  此行,乃我一生中第四十七次游历苏州。 

  我到过许多历史名城,惊叹于各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唯有苏州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古老的苏州是历代中国文士心灵的故乡,苏州的灵魂在千古不绝的文脉里博动,无数英杰在此咏下感人的诗篇。 

  倾心于苏州那些悠远的诗句,或写在纸间,或镌入楹联,或刻于碑上,一咏三叹,不能忘怀;更钟情于苏州评话与弹词,以及三弦和琵琶间轻拢慢捻的手指。一曲《枫桥夜泊》,伴随着吴侬软语,会瞬间涤尽我内心的杂念。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如此脱俗的神韵,怎不令人思绪纷飞? 

  一千多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是谁在古寺的钟钹声里独对羁旅,满含热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冷阑干,夜凉如水,阗寂的枫桥下,渔火掩映着无尽的乡愁,鸟的叫声加深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座梁代的古寺,因高僧寒山入住而得其名。按照唐时佛门仪规,寺僧夜半敲钟,为的是按抚孤魂野鬼,谓之“无常钟”。而客船里那个来自湖北襄樊的旅人,侧耳倾听,为突如其来的钟声所感动。 

  一座古城,一条客船,一首绝唱,一个叫张继的诗人,每每牵动我的神经,让我的魂魄寝馈其中,欲罢不能。于我而言,苏州评弹不啻老家的陈年佳酿,每聆一遍,都会心澄意清,魂醉神迷。多少次,我远道而来,不为他事,只为听一曲评弹《枫桥夜泊》。 

  苏州摄人心魄的东西,实在太多。独特的园林建筑、丰厚的民俗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为苏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也是让世人为之倾倒的魅力所在。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近一千三百年间,苏州辖区共出状元五十一名、进士数以千计,至于功臣贤士、能工巧匠、文化名流更是多不胜数。几经兴废的苏州名贤祠,连同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苏州昔日的辉煌与荣耀,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与今天。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二百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历史遗存,是苏州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灵魂,折射出一方水土的灵性与风采。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为之刮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苏州的昆曲、虞山派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宋锦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等六个项目入选其中,名列全国第一。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州的文化遗产,体现着苏州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苏州文化灵魂的根基。如今,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大拆大建,无所顾忌,“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或多或少地伤害着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相比之下,有远见的苏州人似乎并不急于启动老城改造工程,他们把老城中的代表性历史遗存,原封不动地置于一边,看管好,保护好,使之不失昔日的个性与品位,以便让更多的游人来此托物寄情,咏物寄意,凭物寄史。 

  “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公元一八三九年的春天,一位叫龚定庵的清代诗人,在辞官浪游的日子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行诗意悠远的句子,常常在我心头翻滚。 (江苏省文化厅 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