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大同天下户型:念经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26:51
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
一端身正坐如对尊颜。则身业净也。
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
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
内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理。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法双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报佛恩
 
“当我们真正有了好乐心,读诵经论的时候,一本经、一本论,真正能够懂得一句,并照着它去实践,终生奉持,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假定能够这样去做,必然能引发更多的善法。希望大家万缘放下,尽量不要打妄想和走神,专心读诵,则经论上的一个个道理和意思,自然能够在内心中真真切切地呈现出来。” 
隋开皇初年间,杨州有一僧,一生别无他事,以专诵《涅槃经》为恒课。人皆称他:‘涅槃僧。’因逐日持诵,久之则经文烂熟,句义亦能肤解,自以为无师自通,乃诵经工夫所致,于是我慢自矜,讥嫌他人。

未久,耳闻歧州东山下某寺中有一沙弥,以常诵《观世音经》为密行。心想彼虽沙弥,诵观音经,堪称志同道合,暇时定当走访,试彼工夫如何。不料事出奇特,二人竟于同日暴毙。由是,二人俱同至阎罗王所,王设金色高座,严净非常,请沙弥坐之,恭敬供养。次敷银座,与涅槃僧坐,恭敬供养,均较沙弥逊色。事后王即一一勘问,二人俱余寿未尽,遂即立刻放还。涅槃僧还后,回忆被阎罗王漠视之情况,心犹忿恨不平,自恃诵经功深,及卷之多,较彼沙弥所诵薄薄一卷观世音经,有不可同日而语,而王不询原由,竟作厚彼薄此之分,今既生还,定寻沙弥理论。

翌日,涅槃僧自南来至歧州,访得沙弥所居之地,方入门时,便受沙弥礼遇。涅槃僧遂将来意具问,沙弥言:‘我诵观世音经时,别室别衣,烧香咒愿,然后乃诵,始终不怠,更无他术。’涅槃僧于言下肃然起敬曰:‘汝真精进虔诚,而我罪业深矣!每诵涅槃,威仪不整,衣室不净,既不焚香,亦无咒愿。’古德云:‘多恶不如少善。’于今取验,遂即颓悔而返。

按:修学佛法者,凡读诵一切经典,务必要净地、净案、净衣、净身、净心、而后焚香一炷,敬念殷诵。所谓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如是,则福增无量,罪灭河沙 
 诵经的时候,要把“观”加进去,效果就大,那样才能断烦恼.有的道友们曾经这样问过我说:“诵《普贤行愿品》,已经诵了几千部,每天诵一部的话,我诵了十几年,但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我说:“你是怎么诵的?” 他说:“拿着经本念就是了。”对不对呢? 对。我说:“你所说的效果是要求什么效果呢? 你最初发的是什么愿?” 在习诵的时候,你得发愿,你读哪一部经,或者读《地藏经》,或者读《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那就随顺地藏菩萨发愿读《地藏经》,你读《普门品》,就随着观世音菩萨发愿,读《普贤行愿品》要随着普贤菩萨发愿。
 
念经时读诵,你的心跟经结成一体,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结成一体,你读哪一部经,就跟哪一位菩萨结为一体,那就叫入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你读经的一个方式。
 
诸位道友,我们今天漫谈了这麽一段时间之后,不论你吸收了多少,都要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像《净行品》当中,文殊菩萨跟智首菩萨说“善用其心”之后,文殊菩萨又说了一百四十种的例子,包括你上洗手间的时候都要念个偈子,但是够不够呢?不够的,说的不完全,你遇到的事情太多了,你可以自己编。不论你遇到甚麽可以自己编,例如:“当愿众生,如何如何。。。。。。”,你发甚麽愿就编甚麽偈子,都可以,这就叫做“善用其心”。反正就是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这样你就念念住在佛、法、僧三宝上。 
怎么诵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诵第五十九卷至第六十三卷。《华严经》讲的是佛菩萨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能体会其中妙意。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诵下来。记得师父有说过:“诵经,就如同佛陀直接在向我们宣讲。我们在读诵的时候,应当要观想是佛菩萨亲自在对我们说法。如果能够连续地专注在经文上,到了一定功夫,自然能够体会法义。”

  前不久师父在新浪微博上有一条关于诵经的开示: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  
古人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细读深思理自知。”(旧书若能耐心读上百遍,细细地读,深深地思惟,书中的道理自然会明白。阅读属于闻慧,读时思惟属于思慧。)听闻、讲解、思惟都是如此。任何法门只要反复讲、反复看、反复思惟,以串习力终有透彻的一天。

由思惟决定好之后,就要及时串习。比如,对暇满的含义,很多人五年前就理解了,但是并没有在心上串习,所以五年后仍在虚耗时间,根本不见有进步,这就是不串习的过患。所以,懂了一点之后,要立即串习。比如,对“暇满难得”不断观察修,才能远离过失、引生功德,也才能日日有进步(上等修行人日日有进步,中等修行人月月有进步,下等修行人年年有进步)。如果不仅没进步,还不断退步,那就不是修行人,因为只是学知识,根本就不修,没有改变自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