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蔓莉莎什么项目最贵:“两 主 动” 教 学 体 验 探 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30:46

  怎样才能利用课堂45分钟的有限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要强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最重要的环节,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成为连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桥梁。因此,在教学高中文言文时要唱好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三步曲

  下面以《赤壁赋》为例谈谈这三步曲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课前预习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预习习惯的形成是通向自学的必由之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培养预习习惯开始。特别是高中年级的古文教学,预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引导学生课外做好了预习,既能消除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目的。

  《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文学即人学,对该文的教学欣赏必须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创作时具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因此,作者被贬黄州前后的经历学生在预习时要予以掌握。

  所以,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题是:

  1、熟读《赤壁赋》。

  2、查找资料,了解苏轼被贬黄州前后的经历。

  3、了解苏轼在黄州写的两首词,《卜算子》和《定风波》。

  学生在课前了解了苏轼被贬经历和他大致的心路历程,就为以后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课堂互动

  对于此文而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1080年初贬黄州到秋游赤壁创作此赋期间情感思想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把课文当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点来理解。这样学生不但直接参与了教学的全部过程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同时强调:任何一个学生在展示资料时,其余学生必须认真听取,并对照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资料的添加和必要的补充。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又带着一种补充的愿望进行听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接着,教师将有关作者要点方面的知识进行板书,既强调了重点又给没有搜集到这部分内容的学生以正确的补充。

  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其内容,划出写景的句子,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小 组进行讨论下列几个问题,最后在班上交流:

  1、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2、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3、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

  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学生读《卜算子》和《定风波》,大家了解到第一首词作于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到黄州的第三年,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这样,在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课堂气氛既活跃又轻松;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逐渐形成了。

  第三步:课后巩固

  文言文要注意常规作业和特色作业的布置。

  一、常规作业可以设计为:

  1、积累文言实词:找出文中一词多义词语、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

  2、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特色作业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作业:本课可以设计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在300字以上的文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有把作业设计真正融入教学中,多方设想合宜的课内外的作业,指导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唱好预习-课堂-作业三步曲,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