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客厅装修效果图:陈逸飞生命中的三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9:11

 

陈逸飞

         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是我国著名画家、导演,因胃出血于2005年4月10日去世。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二十世纪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占领总统府》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件大事,邓小平先生亲自邀请著名企业家哈默博士来华访问并投资。哈默博士到达后,送给邓小平先生一件见面礼,居然是陈逸飞先生的那幅描绘江苏周庄双桥的油画。

 

《晨曦》

《故乡的回忆》(双桥)

       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黄金岁月》
  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屡屡在国际拍卖场上创出佳绩,显示海外画坛对他的浓郁的东方韵味的认同。而1997年初火爆京城的“陈逸飞个人画展”,则证实了国人对他绘画成就的欣赏和对其海外传奇的强烈兴趣。近年来,陈逸飞的画在纽约、香港、北京的拍卖会上屡创纪录,声望日高。他在上海注册了一家公司,经常往来于上海、纽约、香港之间,这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城市,留下了他从奋斗到成功的足迹。

                                                                                               《长笛手》
  上海:梦魂萦绕的故乡情结
  1 9 4 6 年,陈逸飞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一个书香之家,其父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曾为修女的母亲范雅芳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同年举家迁往上海。在陈逸飞的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和弟妹到教堂去作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重奏》
  故乡在陈逸飞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这在他日后创作的水乡石桥、江南遗韵中得到充分体现。陈逸飞说,他对上海情有独钟。著名作家余秋雨撰文指出:“上海使陈逸飞具有一种学院派的端庄,又在端庄里兼容着灵敏和鲜活。”这种内在素质,在美国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陈逸飞在美国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几乎没有与上海有直接关系,但这中间可以看到他的一种文化态度,而这种文化态度与上海有关。上海讲宽容,上海讲怀旧,上海讲唯美,上海讲平静,上海讲那种既高贵又平民的精神风味,上海讲那种来自历史又不执著于历史的放松姿态……中国的历史图象和地理图象,陈逸飞经过上海式的中转、改造,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意绪,就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感受。

《西厢待月》

  纽约:十年磨砺炉火纯青
  1 9 8 0 年,陈逸飞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9 月1 日抵达纽约,进入纽约大学学习。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
  1 9 8 2 年夏天,陈逸飞乘火车开始近两个月的欧洲之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了大量欧洲名画原作,了却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当年年底,纽约哈默画廊慧眼识才,与之签约,并收购其1 2 幅作品。

                                                                                            《丽人行》
  1 9 8 3 年,陈逸飞在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 2 幅作品全部售出。
  1 9 8 5 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演出前》


  陈逸飞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成为一种楷模。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琦说:“陈逸飞是以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的艺术面貌进入国际艺坛的,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接轨。”在海外的华人画家中,陈逸飞无疑是最有成就、最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物之一。

《夜宴》  香港:成就辉煌创佳绩
  1 9 9 1 年,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以1 3 7万港元打破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 9 8 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再创卖价新纪录;1 9 9 4 年,他的《山地风》在北京以18 6 万元人民币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收藏。

 

 

 

                                                                                            《浔阳遗韵》
  陈逸飞自认是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桥的人,他的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巧归功于他对画面锲而不舍的钻研,画家的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中国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

                                                                                           《多梦时节》
  这位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比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近乎炉火纯青的技巧并非目的的东西,相反它有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属个人的视觉情感。
  上海有其传统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新兴城市,有新文化,新老交替,这种微妙的感觉,单凭油画笔是很难表达的。于是他又开始尝试拍电影。

                                                                                                《霞飞路上》
  1 9 9 2 年,陈逸飞拍摄了电影《海上旧梦》,从此开始涉足电影界。他以画家的眼光描述世界,其人物形象和色调处理沿袭了他一贯的浪漫写实风格,成为中国诗化电影的一个典范。

 

                                                                                                《土地风》
  两年之后,陈逸飞又导演了故事片《人约黄昏》,该片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台湾金马奖电影节上获奖。后来,他拍摄大型艺术纪录片《逃上海》,这是一部描写犹太人在二次大战中从欧洲逃往上海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