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高中诗歌复习总结专题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08:17

高中诗歌复习总结专题教案

形象

1.概说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类比抒情等。

*意象,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意境:“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诗的形象与意境的关系: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

【示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

意境特点:清新、宁静、纯洁、美好。

思想感情:追求安静纯朴生活,反衬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

2、抓意境特点。

常见意境特点: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特征:

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示例】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别。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咏蝉》)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人元稹《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⑧松——坚贞高洁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⑨莲——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⑩梧桐

1、高洁品格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大雅•卷阿》)

2、忠贞爱情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

3、孤独忧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4、离情别绪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宋人贺铸《忆秦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等等。

【示例】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析】

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解析】

骆宾王的《咏蝉》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解析】

李商隐借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暗表自己的身世遭际。

六、理解诗歌形象的途径

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二、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三、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

四、串连意象,发挥联想想象,整体感知,重视对抒情主体自身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