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怎么预约时间:经理人竞相传阅的管理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59:12

经理人竞相传阅的管理秘诀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0362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管理宝典》

 

前言 

    管理一个部门完整,人员齐备的企业,领导的作用不可忽视。面对你的下属,他们性格各异,独自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都具备一定的执行经验。要想让他们服服帖帖地钟情于你,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会给你省去很多走弯路的时间,不必自己去胡乱碰壁了,减少了失败的几率。

    谁都想当领导,但一旦坐在了这个位子,你就会发现“高处不胜寒”的境况是何种滋味!管家不好当,下属的一切情况你都要关心,下属的困惑和疑问你要去解决,下属的情感你要去呵护……,问题积少成多的时候,你还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微笑吗?看看这些问题:

    下属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下属不知道怎么做;

    下属不明白让他们做什么;

    下属认为你的方法无效;

    下属认为他们的方法更好;

    下属认为其它的事更重要;

    下属认为做了此事没有正面结果;

    下属认为他们正在按你的指令做事;

    下属无功却受禄;

    下属按指令做事反而有负面效果;

    下属担心做此事给自己带来负面效果;

    对下属来说做得不好没有实质的负面结果;

    下属遇到了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障碍;

    下属因私人问题影响了工作

    下属认为你的指令过于苛刻不去实现;

    ……

    作为领导,你的领导力从何而来,如何说服员工按着你的指令去执行,如何让他们信服于你。一个职场的成功人士多数是找到了好的参考方法,才使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属间关系得以稳固。

    用结构构筑方法,用科学可靠的模式为你的管理提供参照,本书是行之有效的顾问级管理系统,为你提供最直接最实际的诀窍。

    执行此管理模式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领导者,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当作老板,高高在上地对下属发号施令。这样的人物是没有拥护者的,只会让你逐渐丧失你在下属中的威信。实践此管理模式,你就找到了你自己。与其盲目的寻找顾问,不如自己做自己的顾问!


不要给下属寻找借口的机会 

(一)想要领导下属,首先要认清你和下属各自在工作中的作用

      [关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问题,是每个职场人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怎么样处理好作为领导者的你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个永久性的话题,能和下属建立彼此互通合作的关系是每个领导者都在苦苦追求的事情。那么,若要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首先就要认清你和下属各自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作为上司,要深知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的工作井井有条,这样就避免了下属涣散的工作情绪,也没有了不努力工作的理由。简单的说,上司与下属间就是管理与执行的关系,但是二者有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达到企业的理想目标。上司制定工作方案,总体统筹,下属们执行计划,在上司带领下开展工作。领导好你的下属,将他们的个性都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呈现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上司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制定规划的蓝图

    让下属们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共识,让他们团结协作,这将使下属们更加团结。树立一个清晰直观的发展规划和前景,便会激发下属们的信心、热情和积极性,会使全体成员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一个鼓舞人心的发展蓝图,就是茫茫夜空中的那颗北斗星,可以让下属们在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愿意追随一个可以让他们信赖的领导,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不会有任何退缩的想法。  

    二、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进行改革

    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再沿用一成不变的计划,显然就不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作为上司,也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趋势,不断改变发展目标和策略,以变应变,不断调整管理方式,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在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又要不断实施变革,勇于冒险,直面挑战,敢于吃螃蟹,有了符合现实情况的计划和策略,下属们也会随之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适应你的改革措施。

    三、以身作则为企业创造价值。  

    对于上司,今后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就是带领手下的下属们,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是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能人,不仅自己能做事,而且能够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这样的上司,下属们才会心服口服,愿意追随效力,而不会有跳槽的危险,或者也不会有跳槽的想法。要做到这一点,上司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并在下属们中间率先示范,在工作中自己首先做到为公司创造价值,并进而指导和带领所有员工,共同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四、塑造公司文化

    作为领导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公司文化,成为广大员工团结合作的基础,使整个公司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仅如此,还应当使优秀的公司文化渗透进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动。让这种文化的氛围深入人心,真正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和你站在一条战线上。

 五、传授管理理念,培养和锻炼下属们

    管理一个团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要统一下属的前进目标,要寻找一个全体人员都信服并追求的方向才能聚合所有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上司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组建团队和带领队伍,规范他们的行为,这要依靠全体的共同努力来达到目标。一个合格的领导,不仅要保持团队的稳定性,而且应该让每个下属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尽可能调动每个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和依靠团队全体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战略目标。通过简单而粗暴的威胁和命令,虽然也可以让下属服从,但是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使他们失去信心,对你的领导力也失去信任,从而有放弃和你共同追求的理想,寻找各种借口和机会与你对立。所以,要经常与你的下属沟通,了解下属内心所想,并对症下药,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心甘情愿地效力和奉献。通过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使团队每个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使整个团体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果。  

       以上这些是作为领导所应具备的任务和能力,体现了以上的作用,领导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位置,只有真正做到以上这几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组织、创新和领导能力的优秀领导,也才能为所在公司乃至全社会创造出最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下属自然找不到借口离开你,也不会轻易找到离开的机会。

    (二)尊重下属,会赢得他们的拥戴

    [尊重下属们,获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同样,尊重他们,你会赢得更多的下属]

       1949年,37岁的大卫帕卡德参加了一次美国商界领袖们的聚会。与会者就如何追逐公司利润侃侃而谈,但帕卡德不以为然,他在发言中说:“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帕卡德在造就硅谷精神方面的贡献,恐怕超过了任何CEO。就像希腊的民主遗产一样,他的尊重并欣赏每一个人的态度,对周围人和企业的影响至深至远。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尊重别人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

    我们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总是叹息人才的流失,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否我们自身存在某种缺陷呢?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收人才的素质,创建使他们满意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要从“尊重”开始,对人才做到尊重、尊重、再尊重。

    “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是由里而外透射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需要修炼积累的,这也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别人交往和追随的人。“尊重”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员工消极对待工作,寻找借口不工作,其实并非因为其他过多的原因,很重要一点是工作氛围,特别是对于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创造一种相互理解、轻松和谐的气氛,而管理者就是这个气氛的缔造者。只有这样,下属们才会乖乖的在你的领导下进行分工合作,你才会带领出一支优秀的团队。

    (三)尊重下属要从哪些方面做起

    下属们会很轻易的失去对你的信任和敬佩,如果你不注意,一旦让他们占了上风,你就会变的非常被动。一旦让他们找好了借口,你就会失去一个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核心力量-人力。

 我在与许多管理者的接触中了解到,大家都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管理人的技巧,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这会使员工感到你过于有手段。从实质上分析,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较之管理技能更为重要,这里更多涉及的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具备一个正确并客观的待人方法,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尊重人才也是塑造管理者人格魅力的有效手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下属们是你的合作者。我觉得企业是由大家组合而成,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与员工,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在工作上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离开谁都难以成事,因此,下属们—我们的工作伙伴,我们应以“同事”来称呼他们,这不仅仅是称谓的问题,更重要是尊重的问题。

    二、 随时肯定下属们的成绩。下属在工作中,偶尔会出一些小问题,如果采取严厉责备的态度,就会造成双方的对立,员工从心里上受了委屈,对立的情绪很难消除,在今后的工作中心理上就有了排斥情绪。对下属没有了起码的尊重,你和他们的关系就只有命令和无奈的接受,充满火药味的工作关系迟早会爆发危机。

    三、 给下属们自己的时间。我注意到在许多公司里,大家下班后都不愿很快离开,有些人即使下班后没有事做也要在办公室里多留一会。我认为当自己一天的工作没有完成是应该留下来做完,但没有事情也留在办公室里,表现出一种以公司为家的样子,是和老板的喜好有关。其实,不要一味地要求员工有着同等的工作热情,老板总是希望员工们加班(因为老板就是这样),希望员工晚上带工作回家做(因为老板就是这样),还希望员工可以为了工作牺牲家庭(因为老板就是这样),甚至希望员工能将工作视为生命的重心(因为老板都是这样)。是的,身为管理者当然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但是不要忘了,以身作则并不代表要以此暗示员工,要求他们做到你所“示范”的每一项事务。大部分员工都希望享受工作,有高度的工作效率及贡献,能力受到肯定,得到应得的薪水;而下班之后他们也可以暂时忘掉工作,享受家庭的温馨,与三五好友聊天,参与某些活动,他们不希望一天24小时时时挂念着工作。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员工这个人性的需求,在下班后要求员工工作上的事项尽可能避免。员工自然不会找借口拖延时间,也同样在你为他们创造的宽松的环境中尽快完成工作,相反会提高效率。

    四、 尊重和包含差异。在我们的工作场所,总是充满形形色色的人,即有各种背景的人、有各种性格的人、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人,我们要尊重个别的差异和不同并要找出共同点。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能包含不同个性,塑造共同价值观的。人人生而不同,但对我们工作都会有独特的贡献,切不可只用一种人,用一种方法来做事,身为管理者的你要学习用不同的方式管理不同的人。要承认人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克服自己的偏见,这样才能使公司更和谐,也更具效率。

 五、 尊重下属的不同意见。管理者不愿听取下属的意见,大致原因是认为下属能力不足,意见不具备参考价值,这实际上是个误区。下属能力较你弱或许是事实,但并非他们的每个意见都不高明,有些意见可能对方案有补充作用,或者可以通过这些意见本身了解下级在执行中会有什么心态及要求。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有必要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因为一个人考虑问题不可能十全十美,况且,就怎样做成一件事来说也很少有标准答案,我们要的是结果,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这不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吗?

    六、 尊重下属的选择。员工有选择工作的自由,不可将员工的辞职视为背叛于你,气愤过后千万不能在你的心中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这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你的下属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员工辞职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也许是你的企业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想悖,也许是员工个人价值趋向的改变,你都不能过多的去强求他们和戴上有色眼镜。员工选择了来公司工作,那么帮助他们个人成长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切不可把员工的成长当成我们给予他们机会的某种结果,并要求员工不断地给予回报,这会让你在人格上不尊重他们,认为他们应该为你工作,或者他们应该全部听从于你。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接受员工的选择,对员工的离职完全可以做到“人走茶不凉”。下属的辞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为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提供了借鉴,你可以因此而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而管理者是否有雅量可以从对待离职员工的态度中去发现。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到了何种水平,下属们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和尊重,就会塌实工作,不会找借口和理由逃脱工作和责任。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本着爱心去经营企业,以积极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关爱的语言与员工交流,创造优良的企业氛围,而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对人才“尊重、尊重、再尊重”。

    另外,尊重下属们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对待下属就象对待自己一样。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下属的过失耿耿于怀呢?以前总是认为员工太懒惰,太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其实,借口是员工自己找到的,但是我们是否给了他们找到借口的机会呢?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下属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 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下属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 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下属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下属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下属那里得到一份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 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你的情绪。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上司和周围的人,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执行工作的下属们。

    因此,做上司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下属们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这样会赢得更多下属的拥护和支持,自然就不会发生辞职的可能了。

(四)主动权在下属手中掌握

     [合理调配下属的工作量,使他们有事可做。事事过问,往往让下属认为上司太不相信自己。给下属一些“自留地”,让他们能够在权限之中有相对自由。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去探寻更广阔的工作空间,就不会对工作有过多的不满,自然找不到借口推脱。当然,风筝线在你手里。]

    现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管理者越来越忙,往往从早忙到晚,节假日也不休息。而员工的责任心好象越来越差,缺乏工作激情,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日渐低下。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下属们各个人心涣散,都想再次寻找新的机会。这种现象发生后,领导们有没有考虑过,当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是不是做了许多下属该做的事情。主管不是千里马,而是千里马的教练,应该给下属发展的空间,让其纵横驰骋。

    诺基亚现任CEO、创造了企业连续十年高速增长的奥利拉先生2002年在CCTV《对话》节目中,很自信地述说了自己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则,其中第一个就是给员工以最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员工得以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空间,是独立负责完成某件事的空间,是自我想像并得以实现结果的空间。无独有偶,美国通用前CEO韦尔奇谈到他的领导方法时也说:“我的工作是为最优秀的职员提供最广阔的机会,同时将资金作最合理的分配,投入到最合适的地方去。这就是全部——传达思想,分配资源,然后让开道路。”

    58岁的洛根则把时代公司打造成一家出版业巨头,在他的领导下,该部门一直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表现最出色的子公司之一。曾与洛根共事的人称,他喜欢给下属充分自由的空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工作和管理。他们会认为你信任他们,并相信他们可以承担你布置的任务。

    阿伯拉肖夫在《这是你的船》中说"所谓放权,就是先给组织成员们确定一定的规范,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放权给下属,是他已经在这个士兵团体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信用额度,无论是阿伯拉肖夫与下属,还是下属与下属之间,都获得了一种信用默契,阿伯拉肖夫的做法是:"当一项决策可能会伤害甚至杀害一个人、浪费纳税人的钱或是对军舰造成损害的时候,我就必须亲自过问。除此之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之内,水兵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做出决策。即使他们的决策是错误的,我也会支持他们-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后来的结果证明,被赋予的责任越多,他们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相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阶层能像阿伯拉肖夫这样敢于放权的不多,毕竟企业的领导权是掌握在少数管理者手中,多数管理者的做法是下达一项决策,员工只需去做去执行,而不必过问政策决策制定得是否真的完全适合,很少去了解员工对此的想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工作的机动性。相比较,阿伯拉肖夫在行使自己的管理职权的同时,懂得把一部分空间留给下属,听取下属的意见,以弥补自己管理上一些兼顾不到的地方。

(五)科学地给下属们自由的空间

    [给下属们自由的空间,也是一个“度”的问题。给予他们自由的权利,会使他们发挥自由的天性,而不会在你的管制下有任何“造反”的可能。这同样是如何进行有效授权的问题,也是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一个突出的难题。 ]

    给下属们自由的权限多少为科学呢?

    给予他们80%的权利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盘点,我们可以发现,80%的工作都是可以授权的。下属们只需做事关企业命运和前途的20%的工作即可。具体包括:企业战略决策、重要目标下达等。其他可以授权的80%的工作主要有:日常事务性工作、具体业务工作、专业技术性工作等等。因此,作为上司,必须对自己的职位职责有一个明确,按照责任大小把工作分类排队,自己只做最重要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给下属们,让他们自由支配时间。不过,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无论自由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东西你是无法下放的,那就是责任。如果管理者把责任都下放的话,那只能说他是退位而不是放权。领导者在此常犯的错误就是:他以为责任同权利一起交给下属了,一旦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便落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根据下属的能力适当放权

    根据下属的个性进行放权,是得以成功的关键。对待下属,以功授权,以资历授权则会贻误大事。企业可以通过素质测评、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下属能力进行排序。比如,不定时交给下属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给他们相当的工作支持,上司这是希望每个下属都能发挥他们的个性。不过让其自由发挥,上司此时还需握住缰绳,别让其跑偏轨道。  

    (六)发挥下属们的天性,让他们行动起来

    坦诚地说,我所看到的许多年轻人,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涵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并成天想着找任何借口逃避工作。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愿望,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个借口,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成功取决于态度,成功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是一夜成名的。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

    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既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这时,借口就会变的多么苍白无力,而没有任何的市场。  
认识自我,这是合作的第一素质 

一)投入到下属中去—和你的员工沟通

    领导着你的性格各异的下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管理好下属,就要了解他们,及时和他们沟通,即及时和你的下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及问题。不给下属找借口的机会,同时,找好你的机会和借口,说服下属服从于你。

    沟通同样存在着困难,如何和下属沟通,及时掌握情况便成为了领导者首要了解的东西。据统计,一个大公司的经理每天都将70%—80%的时间花在沟通上,尤其在企业发生重大情况时,例如当企业实施重大举措时;当员工士气低弱时;当企业内部发生重大冲击时;当部属对主管有重大误解时,当员工总是以种种借口推脱工作时,等等,有效的管理沟通将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 建立与员工沟通的渠道

       郭士纳进入IBM后,意识到自己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性。他说:“很有必要为我们公司的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打开明确的连续的渠道。”当然,对于IBM这样的大公司,要与每一名员工坐下来面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实现互动的交流,郭士纳正是利用IBM的电子邮件与员工们实现有效沟通的。

      郭士纳上任后6天,就给IBM的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他在信的最后还讲到:“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我打算走访尽可能多的公司营业部门和办公室,而且,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和你们会晤,以共同商讨如何巩固和加强公司的力量。”

      郭士纳在邮件中对员工讲述他的计划并传递信心,而IBM的员工,或者支持,或者反对,都坦率地表达,甚至不惜讽刺。正是在这样的坦诚的互动交流中,郭士纳更加深了对企业以及员工的了解。

      因此,建立良好的顺利的沟通渠道是良好沟通得以进行的保证,领导者要利用简单安全的沟通渠道,尽量采取现代化手段。

    2、 积极倾听员工的发言

    “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倾听能力更为重要。一位擅长倾听的领导者通过倾听,可以从下属那里获得信息并对此进行思考。下属的意见是你决策的首要考虑信息,收集这些信息可以使你觉察下属的心理和想法,同样给你一个适当的时间为你的借口做准备。有效准确的倾听信息,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并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沟通是双向的行为,要是沟通有效,双方都应当积极投入交流。但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听,而没有主动的对信息进行搜索和理解。积极的倾听要求管理者把自己置于员工的角色上,要想象他的思路,体认他的世界,以便与正确理解他们的意图,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避免进入“和自己说话”的陷阱。企业管理者以尽量给员工多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交谈,并且在倾听的过程用动作语言表现你对员工谈话的浓厚兴趣。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诚心诚意的倾听自己的见解,这样员工会毫无保留地把真实想法说出来。你的决策也会顺利的进入下属的心里。

    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应尽量减少沟通的级别,越是高级的领导者越注意与员工直接沟通。总而言之,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的双向沟通,其关键在于管理者

另外,沟通如此重要,以致各公司为了沟通耗用了大量的人力,但是为什么不是都卓有成效呢?是不是通过沟通做到了资料齐全,上下通气,行动协调,人际关系融洽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一个有效的沟通必须包括诸多要素和步骤,在每一个要素和步骤中都可能存在各种障碍,他们直接影响沟通效能的发挥。为提高沟通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入手:

    1. 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管理者在沟通前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制定符合实际的信息沟通计划;还应该认清这次沟通对象的意义何在,比如通过这次沟通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的意见,每次沟通解决什么问题,到达什么目的,不仅沟通者清楚,还要尽量使被沟通者也清楚。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的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 沟通要有诚意,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与被沟通者建立感情

      既然要与员工沟通,就要与员工进行信息上的交流,让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应给员工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员工觉得这是上司在征询我的意见,邀我参与,这是他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当然,下属也未必比你差,有时做的会很出色。在交谈时,尽量给员工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的发挥。相信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提高双方的信任度,使管理者可以接纳下属内心各种真实的想法,让员工感到什么话都敢跟你说,一旦员工对管理者在某一方面的不信任可能会波及到其他方面的不信任,因而管理者尽量在各方面得到员工的信任,是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的。

       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基本途径,领导者应通过运用领导艺术,采取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每个员工都有受人尊重、社交和爱的需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是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使人们彼此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和误会,消除和解决矛盾与纠纷,从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所以,要时时与员工沟通,为找好你自己的借口做充足的准备。

    (二)如何让对方说出真心话

    鼓励每个人说真心话,应当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司应设身处地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把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想听到下属们的真心话,最好的方法是,熟悉与你谈话的下属们,就你本身一些谈话的立场,由此去配合你的谈话对象,互相配合,对情况也要随机应变。相信很多人常会叹息说听不到对方的真心话,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呢?

    最好的方法是,本着你自身的谈话原则来进行,以下列举了一些原则性的条目:

    让你的下属们说出心里话,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

    1.树立你在下属之间的形象。

    2.对于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情,首先自己应该对此事有个了解。

    3.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让下属们知道你是想听他们说的

    5.放下你的架子,向下属们学习

    6.努力而耐心的聆听

    7.在聆听中建立你的威信

    8、如果是你不喜欢听的话或者是不能接受的话,你就要反省自己

 将此八项基本原则放在脑中,时时提醒着自己要谦虚,然后,以这几项原则为踏板,还可更

    进一步故意带出对方所讨厌的话题,或激怒对方,这有时也是必要的。简言之,就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配合对象、情况做临机应变的改动。

    对于对方的真心话,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回应呢?不妨参照以下的借鉴:

    1.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可以领导并指导对方的人。

    2.赞美对方的优点。

    3.事先收集有关想听到的知识。

    4.让对方觉得自己调查得很仔细。

    5.尝试说出自己的意见与感想。

    6.将感情融入对方。

    7.表现出真的想听的热切期盼。

    8.谦虚的回应。

    9.谈谈自己的缺点、失败经验。

    10.努力耐心听出真心话。

    11.从平常就努力建立信用。

    12.有时要直接切入问题核心。

    13.有时要尝试突出对方的意见。

    14.尝试故意说出反对的意见。

    15.故意带出对方讨厌的话题。

    16.注意说话的场所,尽量配合谈话的内容做场所的选择。

    借鉴上面的这些规则,会很容易听出对方的真心话,只是,不要采取过于激进的态度,这样会使矛盾激化,你自身也寻找不到好的理由说服他们,所以,和下属们要保持友好宽容的关系才有利于他们说出更多的真心话。

    (三)不要向你的下属们表露太多感情

    [作为领导者,自然要一视同仁,这是和下属配合工作的基础。双方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上下级的工作配合,更使双方在人格上获得了尊重。平等对待你的下属,把个人的喜好抛开,是理智和正确的领导方式。]

     平等对待你的下属们

    领导者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员工,这说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却又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所以即使提醒自己要表现的平等,也会不由得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下属温柔亲切,而对不喜欢的下属很严格。或者容易对奉承自己的下属很宽松,对无视于自己存在,反抗自己的部下严格以对。这样做后果是很危险的。非但不会使你的策略实施,反而造成你和下属间的隔膜越来越加重,你没有找到借口去支配他们,他们会先一步找好借口离开你,或者对你进行抗议并采取行动。

 领导自身做到公平对待员工,这也是在许多企业文化纲领中反复强调的,但要落实并不容易。这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比如说,在企业的活动中通过活动让员工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活动;通过和员工的交流拉近领导与普通员工的距离。在西方为什么再大的老板对员工都没有架子,除了尊重外,还有一种强烈的公平意识在里面。因为你不仅是下属,还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当你犯错误时,他会给你一个公平的选择,根据公司的条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会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在里面。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人情意识,但在企业管理中,尤其是身为领导者尤其不能讲情面,工作时严格要求、工作后关心员工,形成融洽的工作气氛。

    西方的企业界人士,都把如何平等对待部下作为课题来研究。领导者要想做到知人善任,就必须摆脱个人好恶,大胆起用与自己不同的人,这样的人也许正是公司所需要的。时装大王迪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时装业的佼佼者迪奥创办和经营其个人品牌服装公司已经几十年了,其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声明远扬。在他选择接任自己的首席设计师时,年轻人加里亚诺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个人有满脑子的奇异想法,追求新潮,个性十足。如果采用了他,正好可以给迪奥这个老品牌注入新鲜的活力,可以再在时装界掀起一股老坛新酒的风潮!可是加里亚诺是个典型的脾气乖张,不愿受束缚的人,恃才傲气,脾气暴躁,按理不应该是迪奥喜欢的人,但是迪奥并没有罢休,因为他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人,他知道加里亚诺很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生,因此不计较个人好恶,大胆重用,表现了领导者的大度胸怀和睿智。

    找好借口不能一意孤行,要不下属就要“造反”

      虽然事情的决定权在领导者身上,但如果一个人独自做决定的话,会很主观,得不到下属的拥护。“下属”自然会有“造反”的可能!即使领导者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意见,也应该与下属商量好了再做决定,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有一个下属这样说自己的经理:他从来不直接以命令的口气来指挥别人。每次,他总是先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对方听,然后问道:“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当他在做一个决定时,经常会在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以后,询问在座的部门负责人:“你们认为这样决定如何?”如果他觉得助手起草的文件中需要改动时,便会用一种征询、商量的口气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改成这样,会比较好一点。”他总是给人参与的机会,总是和大家一起商量并做出决策。这样的态度,使员工们不由自主的服从于这个领导,就算有时领导的意见是难以实现的,员工也会满口答应下来,这就是最好的利用借口的方法。所以,指令和粗暴地命令是不成熟的领导者的标志,员工除了不情愿的屈从外再也得不到什么。这样按照领导者一个人的决定执行任务,会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满。每个上司都需要员工们接受自己的决策,而不是违心的服从。因此,领导者应努力在员工间创造合作、尊重并共同决策的气氛。

    说出自己的决定和方针,并为这些方针的实施寻找最佳理由

      在面对并进行决策的时候,领导者要让下属知道自己的意图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领导者的行为成了企业行为和决策的参照,于是领导的决策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人的决策。

      上司要向下属说明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如果你管理的下属们不知道你会为什么而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会在执行任务中不愿意顺从你。而完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的下属,与经过你的充分说明,了解一切的下属相比较,看待上司的眼光都是不同的。接受了你的借口,就会找机会去执行借口。  

      所以,如果你想营建一种坦白的对话气氛,如果你想顺利执行一项任务,你就必须自己先做到开诚布公,说真话,要深入基层,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欢迎下属提出新点子,并尽可能付诸实行

      对于下属的建议和点子,一开始就表示反对或者表示否定的领导其实不少。也许,有的上司会认为:反正也不是什么伟大的想法,真是白费工夫!但是这样的想法恰恰极大的削弱了下属的干劲,使他们失去了对上级甚至对企业的信任感,身为领导者,千万不能忽视下属的建议。

      当然,可能有很多的点子也许确实无法采用和实行,但是至少应该在接到点子时,要向下属表现你的欢迎和接受。因为,提出建议的下属,心里本身就很担心上司的反应和评价,所以只要看到上司很高兴地接受接受自己的建议,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喜悦和满足感。即使之后知道自己的建议没有机会被采纳,也会一直对愿意采纳自己的建议的上司抱有好感,如果得以实施和采纳,则就会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信任感,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后,才会产生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企业能有这样的忠心的员工是太难得的了!

    要赶得上下属的步伐

      下属也许是追得上潮流的活跃分子,也许是在某种领域的专家,要他们完全忠心于你是不太可能的。动作快捷的下属做任何事都会快人一步,不甘落后。作为领导者,在这样的下属面前寻找借口是困难比较大的。所以,要能随机应变,适应时代潮流和下属们思想的变化。

      有些人不喜欢变化,觉得变化就是风险。但时代的变化是不能够阻挡的,并且随时代变化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作为领导者,也应该多采纳对时代潮流敏感的年轻下属们的新提议,新点子,甚至进行改革。

      其实,改变并不会失去下属的信赖,反而会获得下属更进一步的信任。接受这些满脑子新鲜事物的下属们的想法,可以驱使他们更多的行动,并获得对他们的信赖。

    (四)重视下属的感受才能促使他们接受你的领导

       作为上司,总会让人觉得难以亲近,要是在摆出一副架子的话,就更高高在上了。指令和粗暴的命令是不成熟的领导的标志,员工除了不情愿的屈从外再也得不到什么,只会满腔抱怨。

       “每天每天,老被命令做这个、做那个的,真的是很讨厌。虽然因为对方是上司没有办法,但……”;

    “真是讨厌,偶尔开口称赞一下又不会怎样……,这样的话我一定会尊敬他,但却……”;

    这是上班族下班回家途中,或与同事吃饭时,常聊到的话题。虽然说上司的坏话是工作之余经常聊到的话题,不过每天被命令,确实会逐渐对上司产生厌恶的感觉。

    人总是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决定来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工作中的上班族被上司命令的情形很多,每被命令一次,自尊心就会受损一次。而且,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上司不指示、不下达命令的话,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属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造成只有上司明确指示工作,部下确实进行工作,才是真正良好的工作团队。因此,上司需要的是,在下达命令的同时,建立与部下之间的人际关系。尽最大的努力不要伤害下属的自尊心,如果不小心伤害了,应立即做出弥补。不这样做的话,下属的心就会远离上司。下属离心离德的组织,会漏洞百出,变成脆弱的团队,不久也会对工作造成影响,无法接受你的任何说教和借口。唯有上司与部下的心相互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才能称得上是有力的团队。

  在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下“美国企业领指者研究所” 研究出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具体行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就是帮助直接你寻找到你的借口,并可以此作为领导者的借鉴。

       1.为下属施以个人的善意与帮助。

    上司为了工作而下命令的同时,也要显示出亲切的协助态度,这种善意的温暖是很重要的。因为,上司再怎么下达命令,在组织上都是由上对下命令的立场,所以部下无法说“不”。

    但如果仗着自己的权力,不断下命令的话,部下的心只会越来越远离,只会累积反抗、憎恶

    的情感。因此,上司必须要察觉部下情绪中所看不到的部分。

       2.做出让部下觉得当你的部下很幸福的事。

    虽然不需要很夸张,但并非只是形式上的上下关系的小惠,而应是真正的温暖和关怀。

    这样,部下会不只是将你视为上司,也会感受到你亲切的心,这种感受是使集团一体化的

    重要情感。接受了你的关心,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你的全部。

       3.平易近人的态度。

    上司对任何下属来说,都是使人感到不自在的人物,如果摆出架子的话,更会让人很难亲近。任何借口都不会有机会实施。所以,应该要放松自己,不要太拘泥於形式较好。虽然难以接近的态度会使人畏惧,但还是明朗、亲切的感觉,会受部下好评。

       4.制造听取部下想法的机会。

    请回想一下部门开会的情形,虽然大家努力提出意见,进行讨论,但话最多的还是上司。正因为通常上司与部下在一起时,上司的发言会较多,所以,上司在与部下说话时,要用心注意让部下说话,听取部下的意见,这样才是适当的。因为,在年轻部下们的意见、工作现场的意见中,都是最直接的,因为下属是工作情况的最了解者,这样可以获得第一手情报。

    再者,听部下说话,是肯定部下的表现,部下也会因为上司愿意听自己说话,而在心理上获

    得满足。对部下来说,上司耐心听自己说话,是上司肯定自己的证明,于是会更相信上司、更尊敬上司。听部下说话,在整合组织上是重要的行动。

    5.一起为下属个人的幸福高兴。

  从结婚、生产,到下属个人生活上的喜悦,一起祝福、一起感受,还有也一起悲伤,这样可以与部下在心理上产生一体感,部下也会超越上司、超越公司,感觉上司就像是自己人生中的好朋友一样。

    (五)诚恳,可以感动人心

       [作为上司,心态很重要。管理者应怀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来面对下属。身为领导,你的言行和你对待生活的看法就决定了你的管理方法。这可以让我们领会到“真诚”在企业管理中的力量。管理者的真诚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惟有这样,我们那些堆积如山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一切的管理理论和模式都必须以“真诚”根本前提。]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管理者都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下属和同事,将心比心的多帮下属想一想,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下属的立场多想一想。惟有真诚,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惟有真诚,合作关系才可能持久;惟有真诚,企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和凝聚力。相反,一切的欺骗和谎言则最终都会被揭穿,并被这个世界无情的抛弃。

    “小型企业靠人治,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管理。”这句话被很多企业奉为“经典”,用来鼓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实际上,只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才能长久支撑一个大型企业。并且,所有的健康文化都必须以“真诚”为基础,决策者或管理者缺乏“真诚”的企业,其文化一定会深受其害,形成一种病态文化,而病态文化一定是支撑不起“大企业”的。换句话说,“真诚”与否也是影响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有这样一个故事。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真诚的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就这么一句简单的真诚赞美,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以身相许”。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经理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能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

    

   由此,良好真诚的关系产生亲切感,有了亲切感,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就大,领导的魅力也就大,如果领导与下属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就会造成双方心理距离,从而产生排斥力、对抗力。

        真诚对待企业里的每一个人,不论他的职位和地位有什么不同和高低之分,以真诚对待别人,用情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另外,如果你是一个对待生活真诚的人,你同样对待你的工作同事,你的下属也是真诚的,同样,你会获得对方的真诚。

       (六) “责任我来扛!”

    [没有责任感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下属的顽皮捣蛋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下属们都是头脑灵活,富有想法的集体,领导者有了承担责任的意识,以身作则,会使下属们随之树立责任感,也会乖乖的执行任务,把工作做好。]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利越大,你肩负的责任就越重。责任是简单而无价的。领导者在工作上,应该明示“万一发生什么事的时候,由我负全责”。“责任由我扛下,所以照我说的去做”,这样明确指示部下的话,如果没有特别的反对理由,部下都会按照上司的指示行动。因为自己行动的责任在上司身上,部下会像组织的一员,或像齿轮一样,基于自己的职责,付诸行动。据说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问题到此为止)。他桌子上是否有这样一个牌子,我不能去求证,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责任。如果在工作中,对待下属,对待每一件事都是“book of stop here”,我敢说,这样的企业将让所有人为之震惊,这样的领导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对于这样的领导者,巴顿将军的名言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一文不值。遇到这样的军官,我会马上调换他的职务。每个人都必须心甘情愿为完成任务而献身。”巴顿强调的是,在作战中每个人不论军官还是士兵,尤其是军官都应付出,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而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领导者更应以身作则,肩负最重大的责任。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功绩或手中的权利来掩饰错误,从而忘却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詹姆斯·麦迪逊独具慧眼,在美国的《联邦主义者文集》第63节中给“责任”作了明确的界定:责任必须限定在责任承担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须与这种能力的有效运用程度相关。由此,成熟的人完全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工作中,会有领导习惯用“发生了错误”这种被动的语态来逃避谴责和责任。对于责任,领导者并没有主动去承担,而对于能够获得巨大利益的好事,邀功领赏着不乏其人,这时领导也会表现成领头羊。以上的种种行为归根到底,我们要为塑造自我而负责。

         每个国家,每个人的能力与其他国家的个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企业可以急速发展,有的却表现得萎靡不振,关键主要来自于组织力量。所谓组织力,在心理学上,是来自对组织的集结力与自我齿轮化。不管怎样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如果各自为政的话,组织的力量就会减半。

    组织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成员齿轮化的程度,成员头脑切换顺畅的企业,自然有组织力。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在工作上,应该明示“万一发生什么事的时候,由我负全责”。只是,当部下都变成齿轮时,万一领导者的方向错误,那事情就会变得不可收拾,这一点必须要多加注意。还有,重要的是,即使是身为部下,有时也要睁开眼睛,以自己的基准检查确认集团方向。虽然彻底齿轮化的组织会很有力量,也很有心拼命努力为公司工作,但有时也会发生大家一起摔落的不可收拾情形。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负责任的领导是勇于承担的领导,他们把握自己的行为,做自我的主宰。同时也主宰了这些活泼的下属们。

    (七)知己知彼的前提是先了解自己

       要感谢下属补足了自己的缺点。与和自己不同典型的下属交流,可以增加思考的多样性,丰富自己的创造力。自己的缺点是通过了解得来的,首先要了解自己。

    领导者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个性品质,了解他们自身,这种观念似乎正在企业中广泛流传。其倡导者之一卡文柯什曼先生乃是“Leadersource”的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同时他还是《领导能力来自自身内部》的作者。柯什曼先生认为,领导能力源自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学识就能获得的。能够正视自身优点和缺点的人拥有被柯什曼称作“真诚”的品质,“而这正是一个好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他说到。 他认为敢于自我剖析,从而完善自我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领导只有认识到自身在某些领域存在的不足,才会“不耻下问”。“只有那些不拘泥于自己套路的人才能管理好一个公司。”他说。

    前任“常规电力”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士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导。“如果看看他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所作所为,你会发现他犯过上千个错误。”梅伯瑞先生说,“但他从不会犯两个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他的财富!每当他谈到自己时,他会说自己并不是天才。可他能在和人们的不断接触、和下属聊天、和加油站的工人闲谈中知道一切。”

    对于认识自己的不足,也和领导者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同样适用在商业场合和在办公室处理人际关系。在性格上,个性相合、有默契,或对彼此有好感的,大多是性格相似的人,如果在性格上不相似的话,常会有交往不顺的情形。例如,一方是个性内向的,另一方则是外向好动的,或者一方是神经质的,另一方是迟钝的时候,即使勉为其难一起工作,彼此也会感到情绪不佳,很难产生好感。但也有正因为彼此性格不同,反而相处得很好的例子。例如,一方个性活泼,不断向前冲刺,发动攻击的人,另一方是个性认真,可以担任补给、稳住防线的人。或者是,一方是天马行空的点子王,另一方是稳健踏实的执行者。个性不同的双方,因为互补彼此之间的缺陷,所以可以彼此契合。只是,要与个性不同的人心灵沟通,是件很难的事。要与这样互补关系的人维持善意关系,如果不相互尊重对方的个性与特质的话,关系就无法维持长久。正因为如此,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应该要感谢部属的性格补足了自己的缺点。与和自己不同典型的下属交流,可以增加思考的多样性,丰富自己的创造力。所以,必须要有接受的宽容态度与宽阔的心胸。

    另外,自己的不足有些是个人的小毛病,现在就举个小例子来说明。

    比如口头禅,身处职场,你肯定会从同事口中听到些反感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可能影响到你的心情,干扰你客观的判断,甚至会阻碍你实施理智的对策,所以你必须简单、果断地处理好,不要为此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她的口头禅不理睬、不应答,她得不到你的任何回应后,自然就会闭上嘴巴。对付那些爱靠口头禅来套近乎的同事,你要意志坚定、保持冷静,千万别让他牵着你的鼻子走。如果感觉他想从你身上获得利益,定要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不要让他得逞。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口头禅的含义,这有利于帮助你了解你的下属的性格。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说这种口头禅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这种人自信心极强,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但当“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说明他有动摇心理。“听说”“据说”“听人讲”——用这些口头禅,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啊”“呀”“这个”“嗯”——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会在说话时利用他们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怕说错话,需要点间歇来思考。

      这样,从自身就刻意的注意一下,就会避免一些问题,同样的,作为上司,还要注意其他自身的一些特有的小毛病,才可能更多的得到下属的拥护。

    (八)时常盘点工作的效率

    作为上司,要时常盘店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是令自己保持敏锐和高效的有效反省。一般,会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几个表现通常是:

    1、 缺乏工作热情。缺乏工作热情主要是因为一般管理者都在一个岗位上呆了很长时间,已经失去了工作新鲜感,每天只是重复以前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处理,基本可以应付,如果没有前瞻意识,没有人推动的话,是无须多动脑筋的,因此缺乏工作动力,缺乏热情。

    2、 工作态度有所转变。在当上管理者之前,为了获得公司领导的赏识,获得职位的提升,他们一般都工作努力,态度认真。当真的坐上那个位子之后,他们的工作态度开始慢慢转变,因为职位来之不易,因为曾经努力付出过,所以一般都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慢慢从前台转到了幕后,相应地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3、 管理层的责任感减弱。由于工作态度的转变,一般管理者的责任感就显得弱了一点,一般都会把责任化于无形或直接推给他人,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出现责任问题的时候惟恐避之不及,因怕担责任,有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一般不做,可以协助解决的事情故意找借口推脱,对这些方面你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啊?我们在工作当中都曾或多或少地碰到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事情。这些工作表现直接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工作热情的降低,谁会愿意为不负责任的领导卖命?谁会愿意在一片混乱纠缠不清的工作环境中努力工作?这种状况只能制造怨言和混乱。

    4、 观念跟不上。在这个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时代,还有一些管理者在等着别人分配任务,没有任务,没有安排,宁可等待也不愿意多做一点工作,我想,这恐怕是管理层绩效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没有很好地理解市场的概念,没有充分估计到市场竞争的残酷,缺乏市场意识。没有超越市场,主动出击,而是被动接收,被动应付。

    5、 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充分享受职权、职位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愿意付出,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一点敬业精神,缺乏奉献意识,更多是关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没有考虑过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给企业员工带来的影响,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搞利益集团、政治斗争。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竞争合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6、管理层没有共同目标。企业的高层没有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明确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只是跟着走,所以无法形成核心动力,大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到底怎么做才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层能力的发挥,没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就谈不上凝聚力和向心力,力量只能在内耗中慢慢弱化。

    7、 能力问题。由于观念和学习跟不上,一些管理者的工作技能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下迅速递减,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落后于公司的成长速度,甚至被自己的员工超过。管理者技能低下就无法指导帮助自己的员工进步,也不能很好地做好授权沟通,这也造成了员工工作绩效下降。

    鉴于以上几点,作为领导者,要认真仔细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九)自信是领导下属们的最佳心境

    如果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和状态,无法管理人员复杂的下属,作为领导者的心理就会呈现矛盾状态,导致员工内部关系不顺,因此更加深忧郁的情绪。充满自信的态度、意见会动摇人心,让人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让人会以他的言行举止作为判断的基准,加以采用。不论什么样的借口都可以被接受。缺乏自信的人,不知到底要以什么为基准才好,完全没有自信,所以心理的标准容易被动摇。这时,如果出现充满自信的声明时,就会认为“这么有自信,一定不会错”,而相信他人的言行举止。虽然自信与正确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别人丧失自信之时,自信往往就会等同于正确答案。充满自信的借口就如同是准则而得以实施。

         所谓领袖型人物,就是充满自信的人。因此,就一般人看来,会觉得他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时代剧烈变化、动摇不安时,一般人会不知如何因应而感到不安,丧失自信。这时,领袖型的领导人会利用其“先见自信”,强烈的打动人心。想驱使下属行动时,首先要确信自己的信念与先见之明,即使有所不安,也要充满自信的主张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自己的意见就会变成正确的主张,驱使人行动。而真的能够驱使人行动的话,也就有机会使自己的主张正确性成真。

    许多领导者缺乏自信,以致犯错也不肯承认;有的则是明知自己错了,依然我行我素。最糟的是,有的员工因为害怕受到处罚,不肯或不敢指出领导者的错误。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迅速认错并且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只看到别人的错误,他们知道反省错误发生的原因,比一味责怪他人重要多了。

    (十)脚踏实地,激发你的潜能

    [注重现实,大脑的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在东方禅学的世界里,有所谓“现在、当下”的词汇。所谓“现在、当下”是指活在“现在”的时间、“此刻”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全身心投入每一个时刻,诚心诚意对待在那每一时刻所见到、接触到的人。珍惜“此时、当下”的人,会感谢上天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界、会热爱自己的人生,绝对不会否定人生,并且是真诚看待人生,积极向前。他们是叫人感觉不到寒冷,像春风一样温暖环抱他人的人。这种人会很努力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且不失探究的心,对人的态度也是诚心诚意的,所以,使才能的提升、人格的提升成为可能。

    

 接下来,针对这一点再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我们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那就可以集中精神,“融入”其中。这种状态,就好像禅学境界中,随着湍急的水流往下流的船夫与小舟。孤单的船夫一人操着小船顺着吞噬岩石的激流直下。操纵小舟的只有一根竹竿,一竿撑错,船夫与小舟都会化为微尘,为激流所吞噬。船夫处于集中全部精神控制小舟的状态,船夫、天、水、河岸,所有一切都变成一体奔流而去。如何呢?这真是个表现“此时、当下”的最佳比喻。就像这个比喻,当融入对象中,在“此时”、当下”所必须用到的大脑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大脑会指示身体做最佳的动作。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另外,如果能够对人心存尊敬,诚实地接触每一个人,就可以与对方融为一体。能够融为一体,就能凝聚人际关系,并清楚洞悉到对方心理的活动,进而明白要如何与对方应对相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也可以启发自我。所以,开发能力就是活用“此时、当下”。

    (十一)相信自己就能开发能力

    “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正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不能领导好你手下的下属,一味希望外在环境改变来达成个人的愿望,无异于任凭别人摆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并带领你的下属们共同创业。

    [失败是成功之母]——犯了错却不肯承认,等于错上加错,自欺欺人。为自己造成的错误编织各种理由加以辩解,则形同掩耳盗铃,反而愈描愈黑,受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对我们伤害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自身的错误,而在于不能正视这些错误。那将会更可怕。

    [作出承诺,信守诺言]——对自己对别人有所承诺,并且从不食言,是积极主动精神最崇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真义。我们可以检讨自己,同样会给你身边的下属们一个榜样的力量。许诺与立志可以使我们掌握成功。有勇气许下诺言,即使是小事一桩,也能激发自尊。因为这表示我们有自制力,并有足够的勇气与实力来承担更多责任。

    [积极主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已足以使我们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来应付工作中无比庞大的压力,以及随时会让下属爬到背上的危险。不论是面对交通阻塞,还是工作中的困难,都需要这种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对待手下的下属们,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

    [立即行动]——以一整天时间,倾听自己以及四周人们的用语,注意是否常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现。二、依据过去经验,设想近期内是否会遭遇一些令人退缩逃避的情况?这种情况你应该如何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加以应对?三、从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令你备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间接或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的第一步骤,并付诸行动。

 
领导下属,要懂得恩威并施 

 (一)不要被下属们讨厌,对立情绪要不得

      [想去驱使这些行动活泼的下属们,要防止被下属们孤立和反感。如果让他们从心里厌烦你,抗拒你,工作也会敷衍了事的。不能在企业间造成对立情绪,正是许多大企业正在倡导的企业文化]

      东方的企业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曾说:“组织以和为贵”。他所谓的和,就是上司与下属彼此有着好感。以好感为基础,领导和下属才能顺畅的工作或配合工作,如果上司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工作是无法顺利进行的。在这层意义上,好感是企业内人际关系活泼化的基础。正面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活动,让任务顺利进行,而负面的人际关系会使活动停滞。

      在心理学理论中,对于厌烦、厌恶等心理有专门的案例。比如,人对讨厌的人所说的话,首先会表现出拒绝或抗拒反感的反应,而不会主动积极做出任何行动。如果是上司的命令,即使很讨厌该上司,表面上也会表示遵从,但内心却是一动也不动。所以,领导者一旦被讨厌的话,驱使下属就变得很困难,没有途径寻找借口。

      那么,要怎样才不会被讨厌呢?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厌恶对方。绝大多数的人都想让人喜欢,也努力这么做,但往往不会想到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首先不能对别人有成见。人际关系是互动而且相对的。例如,你会喜欢讨厌你的人吗?应该是不会的,相反的,你会讨厌这种人。这是很重要的互动,如果我们讨厌对方的话,对方也不会喜欢我们,只会讨厌我们。所以,一旦我们喜欢对方,对方也就会喜欢我们;我们讨厌对方,对方也会讨厌我们。为了不要产生这样的人际关系,除了不让对方讨厌之外,重要的是,不要讨厌对方。

    可是,我们对“不要讨厌对方”这点,却意外的疏忽,丝毫不注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心理上,人都有所谓“自己是好人”的观点,亦即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不可能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我们会想起各种理由告诉自己,讨厌对方是不得已的,是因为对方不好所造成的,并不是自己不好。这种“自己没有不好”的观点,反而更加强化对对方的厌恶感。如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话,当与对方感情不和、不顺利的时候,就会认为全都是他人的错。总之,就是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我们很少反省自己,总是一味责怪别人。有关这一点,身为领导者应该要多加注意。为什么自己会讨厌部属,部属又为什么讨厌自己,请重新再思考一遍。你就会发现,也许是自己先犯了错误,没有先反省自己的看法。

      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老板是靠不住的!”这种说法也许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板和员工从本质上就是对立的。对立与否,即取决于员工的心态,也取决于老板的做法。聪明的上司会给员工公平的待遇,而员工也会以自己的忠诚予以回报。作为上司的你,一定会希望下属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

    (二)如何让你的下属对你有好感

    [上一节介绍了领导者要反省自己的心理,不能让下属讨厌,以免产生对立。这一节,就推荐给领导者一些如何树立好感的原则。]

    我们讨厌看轻自己的人,因为自尊心会遭受伤害,所以,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讨厌的行为,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方。对人的喜欢和厌恶,虽然会因为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共同的法则存在。

    “只听到那人的名字就觉得厌恶。”

    “那个人,总之就是很讨厌。”

“那个人,虽然没有和他说过话,但就是很喜欢他的。”

    “虽然大家都讨厌那个人,但我却喜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说明对人的喜恶判断是没有理由的,总是凭直觉决定,对人的评

    价会因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人,有人觉得“喜欢”,也会有人觉得“很讨厌”。因为每个人喜欢和接受的类型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也有相同的部分,例如大家都喜欢“好的表情与态度”,讨厌“坏的表情与态度”。那么,怎样的表情与态度会带给人好感呢?以下有四个原则:

    1.总是面带笑容。

    2.保持尊重对方的态度。

    3.不做出无视对方存在的言行举止。

    4.经常思考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作为领导者,你的表情与态度符合了这四项原则了吗?

    给人好感的表情与态度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给人好感的聆听方式,应该记住的重点如下:

    1.对于对方的态度与言词。不能以轻蔑和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下属。

    2.考虑“对方的立场”,理解他所说的话。

    一般说来,大家都会先考虑自己的事,都希望对方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一下。如果只思考自己的事,而不管别人的立场如何,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任性,因此,尊重对方的立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3.不让人感到讽刺的回应。

    不要“嗯”或“啊”的只是鼻子、嘴巴做做回应而已,一定要做出打从心理感到共

    鸣的回应,这也是给你的下属一种肯定的态度。

      4.一边做笔记一边聆听,可以带给对方好感。

    聆听的人如果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说话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提供了对方有价值的情报。感

    觉到自己的存在,心情会觉得特别好,会对让自己心情愉快的听众抱持好感。

    5.不要“质问”,而是要“询问”。

    基本上,询问是确认对方所说的话,希望对方在所知的范围内,告诉自己想知道却不明白的地方,所以询问本身并不会带给对方嫌恶感。可是,责备对方的质问,就是让对方不悦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的不是质问,而是询问。

      6.先说“赞美的话”让对方心情愉快。

    和别人说话会感到气氛很好,常常是对方对自己的优点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引述的时候,这等同于赞美。相对的,不要吝于赞美对方,想到时,就要立刻说出口。

   7.引用对方所说的话做回应。

    好的听众会以“之前你也说过同样的话”、“就像你刚刚听说的”等,迅速回应对方。

    8.营造缓和舒适的气氛。

    与人说话时,没有比无法静下来说话更令人讨厌。因为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没有完全被听进去的话,说话者会认为,这简直就是聆听者无视自己存在的证明,当然也无法对对方抱有好感。

      9.不要说让对方失望的话。

    比如,听到否定的话、表明没有认真在听的言词、怀疑的话语、催促说话的言词等,这些词汇都要避免。

    (三)建立自己的威望和魅力

       [领导者要想让下属服从管理并接受你的管理措施,就必须要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权利所赋予的;二是以自身能力、品质争取的。威信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基础。没有威信的领导者是无法行使权利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全力冲刺?为什么有许多人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辛勤加班?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毫不保留地奉献他所有的才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服从你的管理?答案只有一个:是威信在发挥神奇的作用。

      会管理人的领导者,个人威信远远超过权利行使。领导者是把威信发挥到及至,影响他人,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人。曾有一位员工这样推崇他的上司:“和他在一起呆上一分钟,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是因为他的威信深深吸引我。”我们不得不承认,威信远远胜过权利。做一位实权在手的领导者,不如做一位威信服人的领导者。

      一个成功的经理人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经理人,每一位都具有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威信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员工们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他们浑身都散发出非凡的魅力。尤其重要的是,他能够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骄人的辉煌成就。领导者运用强制力来管理员工也许有效,但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信,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影响和争取员工的心。如果谁能够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经理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来说,个人的威信或影响力,比职位高低和提供优越的薪资、福利重要许多。它才是真正促使员工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目标的魔杖。领导者需要更多的是令人慑服的威信,而并非仅仅是权力。拥有威信与否,正是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另外,领导者在员工之间树立威信,其自身的魅力是格外重要的。试想,一个毫无魅力的领导又怎能博得下属的忠诚呢?领导者要想拥有魅力,就必须从自我修炼开始。让自己去做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些自己过去做不到的事、有困难的事,要不断地时刻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领导者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衣着的好坏对于仪表是十分重要的。这时的仪表已不是个人的“装饰”问题,而是管理的需要了,仪表能反映出领导者的文化素质和追求目标。在有些情况下,领导者的仪表可能决定了员工的判断,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

    

  领导者对什么活动感兴趣,把个人精力投入于何种事情,如何组织自己的心理能量,以及对待成就与失败、权力、人际关系的方式等,都能反映他的个性。个性是每个人独特的行为风格、思维方式和处世习惯,这是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之一。每个人都有若干种个性特征。有魅力的领导者都是个性十足的,他们的个性力量在他们的成功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领导者就是知道如何运用不同的人来达到目标的专家。更确切的说,就是有能力引导下属“快快乐乐”地去做他“应该”做的事,甚至是他不“喜欢”做的事。领导者的艺术就是保持“驱使”与“引导”之间的微妙平衡。他通过问题协调、个别督导、建议共识、激励士气、组织运作及气氛营造来产生影响力,使每个不同的“专家”能在愉悦的环境中,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倾其所能,贡献一己之长。当一位领导者能够让不断抗拒、充满敌意的员工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积极参与团队所分配的职责时,这位领导者就充分发挥了其魅力。

    领导者如果能够给员工起到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感召员工,就可以在企业里形成非常好的工作氛围。领导者的魅力形象能产生一种形象效应,给员工以信心、勇气和力量,吸引他们勇往直前。领导者具有的顽强意志等人格魅力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方向,每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会使员工受到感染,达到好好工作的目的。

    对领导者而言,能够成为员工的榜样,自然魅力大增。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要得益于自己平时的人格魅力。为什么有的人一开口就具有无比的影响力?其实观察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的话里带有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称之为信念,通过这个信念的实现,就会产生影响力,让员工觉得领导者就是那种可以完成并实现信念的人。

    有魅力的领导者一定会在工作中让员工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便有着非凡的魅力。

    (四)抓住表达善意的机会

      在工作中,上司是经常不断地向下属下达命令和要求的,下属则要一味尊从上司的指示做事。如果下属不买上司的帐,那工作就无法进行!其实,大多数的上司下达命令,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命令、喜欢支配他们,而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合理的说法是,上司没有下达命令的话,下属就无法顺利进行工作。

    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板叫你干一件事,你马上应承下来,即使这件事不该你做,或超过了你的负荷。也许是慑于老板的压力,也许是出于其他的某种考虑,你往往不会去拒绝。但这却给你造成了很多的麻烦。

    话虽如此,但命令就是命令,指示就是指示。如果下命令的人是很个人主义性格的人,会认为部下就是应该服从命令,但如果是个性较为敏感的人,不断命令某人之后,便会觉得“不好意思”,心里会感到不忍。这样的人会认为“自己虽然在工作场所上不断下命令,但实际上却不是一个喜欢下命令的人,是一个亲切、体贴的人”,会想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显示出自己真正的样子。

    面对员工拒绝时

    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学会拒绝。当上司把大量工作交给你,使你不胜负荷时——你可以请求上司帮你定出先后次序:“我有3个大型计划,10个小项目,我应先处理什么呢?”只要上司懂得体会你的认真谨慎,自然会把一些细枝末节的工作交给别人处理;当上司器重你并将你连升两级,但那职务并不是你想从事的工作时——你可以表示要考虑几天,然后慢慢解释你为何不适合这工作,再给他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我很感激你的器重,但我正全心全意发展营销工作,我想为公司付出我的最佳潜能和技巧,集中建立顾客网络。”正面地说出你的难处,可以让领导知道你是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当你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应付额外工作时——告诉上司你的实际情况,然后保证会尽力把正常的事务处理好,但超额的工作则不能应付了。上班时你要全力以赴,表现极高的工作效率,假如你在家庭出现危机时仍能完成工作,上司会觉得你很敬业,仍会把你收归旗下;当老板定下“疯狂”的工作期限时——你只需解说这项工作内容的繁重,并举例同样的工作量将需要老板规定的限期的几倍,给老板一定的考虑和决断的时间后,再要求延期。假若限期真的铁定不改,那就请求聘请临时员工。上司可能欣赏你的坦率,你可能被认为既对完成计划有实际的考虑,又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少上司都表示会晋升那些可以准确估计完成工作时间的员工。当然倒霉的时候也有,那就是被视为低效率。不过这样的老板早晚也会让你失望的,因为他心中没数儿。

    所以,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微妙关系是要仔细体会的,人性本善,我们都要善待对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平等的共识。

    (五)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下属

      [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恩不仅是美德,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感谢你的下属、同事和公司。]

      成功守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说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考虑雇员的利益,对他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这种善意就会影响你周围的人,最终这种善意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下属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其实,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作为领导者,要知道下属的心理,要好好对待你的下属。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互相着想,怀抱一刻感恩的心,就能赢得下属的信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激这些帮助过你的人。

    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经营者必须兼任端菜的工作。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让经营者要亲自去端菜,而是应该随时怀抱此种谦逊的态度,对努力尽责的员工,要满怀感激之情。只要心怀感激,在行动之中便会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么一来,当然会使员工振奋精神,因而更加努力去工作以作为回报。松下先生说,当他的员工在一百人时,他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以命令的口气,指挥部属工作;当他的员工增加到一千人时,他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诚恳地请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他的员工达一万人时,他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就可以了;当他的员工达五万或十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松下的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柔性管理”的精髓。

  在我国古代的伦理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孔子就曾说: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用当今管理学来解释就是:孔子进一步讲述说:昔日的明哲圣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时,会爱敬他人。即便是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更何况自己的直属大臣呢?因此诸侯不敢失礼,小国都欣然服从,远近朝贡。在企业中,如果老板能真心感谢所有员工,对供应商、对客户、对消费者、对下属都充满了爱敬,那一定可以换会大家对老板的尊敬和效忠,公司也可以得到发展。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请假意。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报的。“谢谢你”这样的话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六)领导下属,要懂得恩威并施

    非凡的领导者应该“善于挑选那些赞成、支持、笃信他们所确定的方向而又能发挥作

    用的伙伴”,相信那些接受你的借口的下属。一个人所能行使的权力是有限度的,除非你能想方设法使人们甘愿作出最大限度的贡献,否则便算不上什么领导艺术。事实上,像盖茨、葛洛夫和威尔奇这样的总经理,其对下属的要求或许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也是另一个微妙的所在——他们会驱使下属取得成果,但是,他们更善于用一些远景规划,诸如公司应当发展成什么样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成那样等等,来达到团结下属的目的。他们是不倦的演说家,会利用一切方式,如演讲、闲谈、聊天来宣传他们的观点(在美国、巴菲特、威尔奇和葛洛夫都是出色的商业作家)。惠普公司总裁刘易斯·普拉特不喜欢高谈阔论,但他总能以特有的温文尔雅的语调来阐述正在谈论的问题,使其下属不仅理解他的想法,并且接受他的观点”。

      人有很强烈的被承认、肯定的欲望需求,所以获得他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都会成为很大的报酬。当一个领导者想要贯彻自己的领导力时,到底要进行的具体行动是什么?要怎样做才可以驱使人行动?在这里我们一条一条分析介绍具体的行动。

    1.如果下属不服从工作,可以预示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警惕.下达命令或指示部属行动时,预先告知如果不遵从指示时,将行使一定惩罚的方式,让下属遵从指示行动。人因为害怕被处罚、不想被处罚,所以会遵从指示。处罚一般分有明示的处罚和暗示的处罚两种,但是因为处罚的行使必然会遭致反感,所以,领导者应尽可能注意,以暗示的处罚方式来驱使下属行动。

    2.要给下属们留有面子。人有被承认、肯定的欲望需求。所以,被人拒绝、责难、忽视,就会变成很没有面子和自尊的事情。因此,警告说:“如果做这样的事,会被大家笑话哦!”或“如果不做好这件事的话,谁都不会再信任你”的话,可以使下属认识到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多加警惕。

    3.要有同情心。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谁的情绪不好都会影响其他的人。在工作中,更不希望看到下属中有任何悲伤的情绪。但是,悲伤的感情会引起同情的共鸣,动摇对方的心。同时,发怒也是这种比较负面的情感的一种。虽然一直生气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但是有时大声一喝或突然大声拍桌子等的表现,却可以刺激人心。下属看到上司发脾气,就会很紧张,同时这样的工作氛围也不好。这样的话,工作就会很小心而做好工作。所以,有时利用表现负面情感的方法,可以鞭策下属怠惰的心,驱使他们积极行动。

    由此我们明白,愤怒和怨恨是我们梦想的敌人。只要我们责怪别人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或者责怪自己让别人带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我们将会非常不幸。如果我们痛骂自己太软弱、太懒惰、太胆怯、太不称职—无论我们用什么来鞭笞自己—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我们做得足够好了。对于过去曾经伤害到我们的人,我们也要记住,那个时候他也已经竭尽全力,即便看起来似乎还能做得更好。

    同时,在惩罚或预示惩罚的做法的反面,就是用激励的方式驱使下属,这同样要掌握尺度。

        薪资、赠品、奖金……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小时或是一天为单位,对工作的量明示所得,约定在工作结束后支付报酬,驱使人行动的方法。这里不只是按照时间,也包括以成功报酬的方式,在完成某工作之后再支付报酬为条件,来驱使人行动。人为了获得上述报酬,会按照指示行动。

        还可以事先支付报酬,让对方相对的按照指示行动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个缺点,那就是因为已经先支付报酬了,不用担心没有按照指示做的话,会得不到报酬,所以,驱使对方行动的力量就会变弱。但当事后支付无法取信于对方时,如果不用这个方法,就无法驱使人行动,所以,有时还是必须采用这个方法。还有,也可以借由先支付报酬的方式,使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信赖关系变好。

      (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领导风格

       [要带动你领导的下属们的积极性,应该将所处的情况列入考虑,有意识地看时机成为明确型人物,或成为稳重温和型人物。]

    在公司中,有不管怎么样也无法喜欢的人吗?或是每次一起工作,就觉得无法配合,无法顺利工作的人吗?请回想出一个在公司里一起工作时,最难相处共事的人。这样的人对领导者来说,是意味着最不喜欢的协助者(Least Prefered Co-worker)。这种自己最不善于应付的人,办公室里应该有这样的人吧,想必客户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吧,很是头疼!

    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呢?请思考一下这个人的性格。

    是冷酷无比,让人感到冷漠的人吗?还是并非如此?

    是做什么事都很卑鄙,不值得信赖的人吗?还是并非如此?

    是总是与自己争吵、敌对的人吗?还是并非如此?

    是骄傲自大,只会逞威风、摆架子的人吗?还是并非如此?

    是没有协助精神、没有亲切感的人吗?还是并非如此?

   一般而言,对于自己最不善于应付的人,印象应该不是很好。但即使如此,当中也有不是那么不可接触的人。那么,作为领导者就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自始至终地运用管理能力牢牢控制住下属,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个人风格上看,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强硬,有的温和,有的进行实质性控制,有的只作象征性控制,有的采取直截了当的做法,有的喜欢迂回曲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领导者们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团体成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勒温等研究者力图科学地识别出最有效的领导行为,他们认为,领导风格有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专制型仅仅关心工作的任务和工作的效率,但对团队成员不够关心,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大,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缺乏敏感性,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存有戒心和敌意,容易使群体成员产生挫折感和机械化的行为倾向;民主型关心并满足团体成员的需要,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近。在此风格下,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工作动机,责任心也较强,工作效率比较高;放任型领导者采取的是无政府主义的领导方式,对工作和团体成员的需要都不重视,无规章、无要求、无评估,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淡薄。

      了解自己领导风格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自己知道领导风格是什么,并让这种领导风格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上述方法的具体综合运用情况不尽相同,因而最佳的领导者风格也会因人而异。如果大多数人不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即他们只善于运用与自己的个性相吻合的某些方法,而不能综合运用所有方法—这将对他们的管理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八)对下属保持警戒心,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领导者,对员工的警戒心是要保持的,但同时对待事情也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能盲目怀疑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从管理一个人到管理GE近20年来,作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杰克·韦尔奇通过600多次收购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公司的总收入屡创新高。但韦尔奇认为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励员工及对他们工作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估,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

    韦尔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管理的真谛:“你要勤于给花草施肥浇水,如果他们茁壮成长,你会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他们不成材,就把他们剪掉,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 目前,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作为领导者,对员工的警戒心是要保持的,但同时对待事情也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能盲目怀疑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囫囵吞枣轻易相信他人所说的话,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看透事物的真相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我们多半会不由自主的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从中选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勉强将它套在某一个范畴里来加以揣摩。对于自己初次经验的事,或是未知的事更是如此,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中,被先入为主的想法所束缚,或是被表面上看得到的东西所影响,而疏于判断其内容的真伪。唯有让自己看事情的目光更加犀利,才能培养正确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指能够抓住他人容易忽视的复杂问题和事物,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利用智慧和经验进行决策前,能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地研究和分析。能够对传统假设和做法提出疑问,并能提出自己的原始想法和改革措施。

    其实仍有不少人单纯基于习惯行事,即使时代不断在变化,却继续因袭着相同做法。当负责人换人,接替其工作时,新的负责人即使听了前任负责人的说明,也不可以完全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必须要用眼睛亲自去观察才行。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变成像小孩玩“传声筒”的游戏一样。也就是说,最初的负责人在交接承担工作时,虽然会告诉下一位负责人做法,但下一位负责人还是会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或多或少做些修正。就这样,工作反复交接数次之后,会和最初目的与工作方法,变得不一样。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加入必要的修正,但不符合目的的要素也同时大量被概括进去。所以交接的时刻,正是重新检察工作的时机。

      近年来因为资讯发达,知识和信息的取得变的容易,加上自认经验丰富的人很多,因而很难分辨什么是重要或不重要的事物。所以,在商业社会里,一个优秀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进而培养自己正确的判断能力。 塑造领导力 

(一)定出期限,才能掌握时间

    工作是个流程性的事物,领导部署、监督并指导、验收工作,下属执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整体工作的流程,就像血管中产生了血块,稍有疏忽就会失去性命。尤其是接近组织核心的工作,如果有所停滞,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不可以让它有瞬间的停滞,有堵塞应该最优先排除,加以解决处理。

    有些领导人一点也不在意自己桌上堆满各种资料文件,不急着赶快过目做裁决,或归档,或传交到下一个负责的人,尽早做处理。堆积的文件资料不但影响办公室的美观,也是在堆积工作。习惯积压工作的领导者总是说,其他必须要做的工作堆积如山,忙得不得了,所以没时间处理积压的工作。但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想要休假之前,一定会以极快的速度处理手边所有的工作。由此可见,只要有心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好。这种人对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实际上速度是很快的。

    另外,不论你所从事的是重复性的或是项目性的工作,若想成功地达成目标与标准,具有计划与安排工作的能力非常重要。很多管理者都忽略这一点,他们所持的理由不外乎:为什么要事先计划?事情绝对不可能和计划的一样!计划只会浪费时间。如果我将时间拿来做计划,那就永远没时间把事情做完了。我可以一边做一边计划,我是很有组织能力的人。计划只不过是在猜测未知数,一点用处也没有。虽然上述的理由都有几分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除非你拟定一份计划并排出预计达成的时间,否则目标将永远只是一个希望。

    因此,定出期限,做好计划,才能掌握时间。在组织中,当资料文件转到自己手边时,必须要有工作处理的截止日期,这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有的认知。当然,这当中也有需要花时间深思熟虑的事情,所以并不是随便迅速处理就是好的。虽然这时一定要从各种角度进行检讨、听听他人的意见,然后再下最后决断,但仍要订出处理的期限,做出结论,否则可能过了几个星期,事情仍是积放在办公桌上。委托部属工作时,如果时间很急,最好是明确指定期限“到某日某时为止”,而不要说:“希望尽可能快一点”。因为“尽可能快一点”与“不急,什么时候都可以”是没什么两样的。希望尽可能快一点完成的工作,除非对方觉得自己可以,否则是不会做的。现在的人不仅仅在工作上,家庭活动、与朋友交往等方面,都有忙碌的行程计划。所以,在委托和安排别人进行工作时,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也许不到期限对方是不会提前完成的。被委托的人也是如此,当对方没有指定完成日期时,自然会将工作挪到后面做。即使对方指定了完成期限,也常有太晚开始处理,以致结果来不及的情形。这是因为太过放松自己的关系,往往要到有了情绪才做,想去做才去做。如此一来就已经浪费太多的时间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这样是无法与自己所期待的完成日期一致。所以,指定特定的日期时间,彼此之间比较不会产生误解,在进度掌控上也比较安全。

 在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被工作量的庞大而伤脑筋,从而下不了马上投入工作中的决心,甚至造成无法如期完成的后果。所以,一旦接下工作,就应该立即着手去实施,不着手的话,什么都无法完成。此时,根据指定的期限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是多么的重要。有了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会在心里有时间的督促意识,这是工作能预期完成的保证。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工作的“心”。有了心,工作已经完成一半了。在内心上有主动想做完美的愿望,才可能成功。在工作上,自己本身可以有积极情绪的人工作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相反懒惰的人就必须有强制性的截止完成日期,并说明若不这样做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同时也要明确若完成的话,会获得什么样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事情迫在眉睫仍提不起精神努力工作的人,是天生的懒惰者,任何借口都成为了给自己的懒惰找机会的可能,这样是无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的。

    (二)对下属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下属们性情各异,领导他们要熟悉他们的性格,在工作中依照性格的不同进行搭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去,接触过很多老板,看过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老板周围都有几个得力干将,无论是助理还是别的头衔。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成功的老板必是对员工进行了科学的搭配。

    看看大的企业便是如此,海尔有了张瑞敏和杨绵绵,才平衡,一个做战略,一个做执行。海信有了周厚健在掌舵,于淑敏才能冲在前面。联想的柳传智充满了智慧,才有了杨元庆和郭为的发挥余地。互相搭配才能互补,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较高境界。

    那么如何搭配才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呢?尤其是当代的职业白领们。其实很大一部份是根据性格的相近而进行搭配的。人,都是觉得自己厉害,尤其是老板层面的人物更是如此,老板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充满自信。他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自己的性格是最适合企业的。所以在用人时,难免看好和自己类似的人,性格类似,做事方式类似。这样老板感觉更安全。用和自己风格不同的人是危险的,他的想法不同于自己,整天要说服他,给他洗脑,多累呀,虽然很多时候,他是对的,但也让某些老板不爽。甚至有些老板把意见不同,上升到忠诚的高度上来,这样就显得愚蠢了。

         但如果老板希望做大事业,就要突破自己,用和自己互补的人作为搭档。和自己一样的下属,他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有两个脑袋?这样才真正是做事业的心态。事业就成功了一半。虽然在工作上两个人经常有摩擦,经常有不同思维的撞击,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摩擦和撞击,才有了更新、更好的火花,对企业的成长也更有利。《论语》说“君子和而不同”,同时,性格和能力的互补,也能够使彼此互相容忍,和睦相处。

         一般来说,众多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管理比较简单,老板要用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加强执行力,快速成长,这是可以理解的,是合理的。而如果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就要用和自己互补的人,找到“魏征”型的人物,经常给自己劝谏,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老板在做事时,因为和下属们有的好配合,老板才有余地,才好“唱戏”,才便于管理。

    商业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个感性的老板在煽动,一个理性的总经理在执行。一个外向的老板在激励,一个内向的总经理在操作。一个董事长在思考,一个总经理在实践。这才是完美的配合,才是成长的必备。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实管理的道也是如此。最怕的,是两个强人都走在一起,企业里就会内讧不断,最终元气大伤。

    (三)如何对下属们进行工作搭配

    [如何搭配,也就是如何发挥不同类型的下属的优点。对待不同类型的下属,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可以使他们克服短处,各有特长,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毫无疑问,最糟糕的企业领导就是漠视下属们的短处,随意任用,结果就会使他们不能克服短处而恣意妄为。也就是说,一位不能够明白下属短处的领导,也就不能够明白下属的长处,对他们毫无了解,自然就无法真正达到工作中的科学分工。

       如果说,只看到下属的短处而将他抛弃的领导好比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只使用下属的短处的领导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对于上司来说,用人所短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遭殃,或破产,或倒闭。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领导,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猴”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各有特长,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1、 知识高深的下属,懂得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2、 文化低浅的下属,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3、 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4、 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5、 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6、 性格沉默的下属,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五里雾中;

    7、 头脑顽固的下属,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位企业领导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问题,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的。但作为领导人却能够"抢夺天工"地运用他,不让他的才能埋没。以下便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

    1、 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下属,不能深入细微的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2、 性格倔强的下属,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委托其立规章;

    3、 性格坚定又有韧劲儿的下属,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设计到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他具体办点事;

    4、 能言善辩的下属,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到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做谋略之事;

    5、 随波逐流的下属不善于深思,当地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人可让他做小部门主管;

  6、见解浅薄的下属,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忧郁没有把握。这种人不可大用。

    7、 宽宏大量的下属思维不敏捷,谈论精神道德时,他的知识广薄,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他就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跟不上。这种人可用他去带动下属的行为举止;

    8、 温柔和顺的下属缺乏强盛的气势,他去体会和研究道理就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他就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净利索。这种人可委托他执行上级意图办事;

    9、 喜欢标新立异的下属萧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制定锦囊妙计时,他卓越中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清静无为,却会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这种人可从事开创性工作;

    10、 性格正真的下属缺点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人缺点在于过分严厉;性格温和的人缺点在于过分软弱;性格耿直的人缺点在于拘谨。这三种人的性格特点都要主动加以克服。所以可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长补短。

     看来,如何做到先知人后用人,是考虑现代企业领导是否合适的重要环节。当然,真正有头脑、有眼光、有胆识的现代企业领导力戒用人混乱,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有秩序的进行。这样的合理搭配,把下属的短处转化成了长处,就不会再让你头疼他们会为非作歹了。

    (四)注重品质,就不会“工作中毒”

       品质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特别关心工作的数量,而不去在意工作的质量,那么只能是无用功。所谓“工作狂”有时也是指的这样的状态:一心工作到着魔的程度,一旦不工作就会感到焦躁不安,所以逐渐增加工作的量,变得不工作就活不下去的状态。但是往往这样的工作还是低效率的。人之所以会酒精中毒,正是因为个人经常沉迷于饮酒的量,而不注重喝酒品质所致,忽略了最基本的准则:酒应该是选择适当时间与场合,安静坐下来轻松饮用的东西。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家都会希望时间充裕一点,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如此。我们每人都有这样的情况:效率被忽视。

    其实,想让工作的质量均衡,是可以办得到的。如果你对自己提高工作质量有自信,自然而然就不会要求量一定要多。提升工作品质才是出发点,工作有品质的话,时间就会有余裕,时间充裕的话,工作品质就会更向上提升,呈现出良性循环。不管做任何事情,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是必要的。就像急急忙忙赶到会场,会议时间已到,根本没有时间做准备,当然也就无法保持心情的平静了。而且,如果是中级管理者的话,也容易因为迟到而心情上感到内疚,导致对所有的事情都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这一层意义来看,那些总是赶不上开始时间,或总是时间刚好才行进来的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因为如果能够早一点来的话,不但可以好好的做心理准备,在精神上也应该会很轻松愉快。有的人总是会为一些小事寻找借口,比如迟到的理由就是没有赶上早班车而已等之类的话,但是这并不是能够让人宽恕的最好的理由,这就是你的借口。一旦被领导批评或者进行了惩罚,必将会得到改善。

   对于领导者来说,忙碌的领导人总会尽可能避免出差,因为单单移动场所和距离,就要浪费很多的时间,要是万一到海外出差,那就更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但是,亲自到当地观察确认、与客户面对面交谈,也是生意往来上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忙碌的行程中,还必须排出时间来出差,行程也就变得极为紧凑。例如,到海外出差时,可能抵达当地当天就已经有预定的会议要开。于是一下飞机就得赶往开会地点,即使先到饭店,也只能略作休息,稍后就得立刻赶往对方的公司。忙碌飞奔在世界各地的“Business Man”,工作行程正是如此。虽然看起来是令人称羡的工作,但实际效率如何,则令人怀疑。海外出差如果是往欧洲、亚洲的长距离飞行,一般或多或少都会有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差效应。往往在会议进行中、工作途中为时差所苦,思考能力也因此变得迟纯,脑筋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运转。如果是在表示敬意的场合、加深友好关系的宴会上,或许只要张开嘴巴微笑就足够了,但如果是和重要的客户进行交涉、磋商时,头脑无法正常运转,就很伤脑筋了。因此,出差之时一定要努力让身心尽可能保持在良好的状况下。如果可能的话,至少在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抵达当地,做少许的休息,即使是已经非常熟悉当地的情况,也要努力让自己更习惯。

    越是忙碌越需要安静,因为不得不特别出差一趟的工作,一定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应该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虽然被忙碌的工作行程追赶,但当工作一件件解决,会让自己有满足感。不过,在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适度地给自己一个安静反省的时间,思考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将重点放在解决工作的量上,反而忽略了质的问题。身为一个领导者,即使没有人对自己的工作有意见、不满,又或许自己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感到怀疑,然而工作的品质胜于工作的数量,所以你仍要认真思考是否真的没有问题。

    由此可见,能不能避免工作中的低效率,完全在于自己是否用心注意。

    (五)领导力的塑造

    [领导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可以看到一些聪明和有才干的人,但因为缺乏领导力,使得他们的成就大大受限。塑造领导力是每一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领导者就像船长一样带领着下属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要想领导这样一群活泼好动的下属,就要有你的领导力。那么,如何才可以历练领导力呢?其实,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工作中,要向你周围的下属们多多学习。

    塑造影响力的方法:

    1、 要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你和下属们是互相影响的,如果你认为一旦下属们都蔫了,那么最好先检查自己。热忱是会传染的,在一个积极有劲的人面前,别人很难保持冷漠的态度。当你的活泼向外散发到整个组织时,你在下属们之间的影响力便不断地上升。

    2、 勇敢打破不合理的状况。杰出的领导者是规范的破坏者。改变现状一定会让一些人不开心,所以惹火别人是领导的工作之一。如果领导者试着不去得罪人或讨好每个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平庸,举棋不定,无法奖罚分明。管理好猴群更是如此,也要看下属的个性而随之改变管理的策略。

    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谋略。领导者当然要有战略家的眼光、气派和谋略,但小事也同样不能忽略。由于企业的制度是面向企业所有员工的,所以当重大决策做出后,必须要落实在细节上,只有兢兢业业做好、做细一切工作,才能充分处理好和下属的关系,没有后顾之忧。

    

  4、要言而有信。信赖是成功领导者的宝贵资产。领导者必须重视长期培养自己的个人信用,比如说什么时候加薪,说了之后一定得兑现。失信于下属是对下属的最大伤害。说到做到,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对下属负责。

    5、 事情越简单越好。有效率的领导能将复杂的东西变得易懂而直截了当。精明的领导者善于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

    6、 随时要谨慎你的策略,顽皮的下属会随时爬到你的肩膀上来。谨慎是一种责任,居安思危。谨慎也是一种品格,身心平衡的领导者知道何时应该冲锋陷阵,何时按兵不动,何时重新调整。

    7、 落实在行动上。下属会通常不是听领导说什么而是看领导做什么。如果组织里的其他人没有看到领导者全力以赴,他们也不会努力工作。深谋远虑的领导者不流于空谈,一旦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就会专心追求。

    (六)为了你的策略得以实行,要适当的掌握和使用权力

    [适当的掌握权力,会对下属们造成威慑力。权力要适当的利用,既不能太放权,也不能过于专制]

    虽然说,权力是企业领导表现自己管理手段的体现,但无数事实证明,过分保护和夸大这种权力欲望就会滥用无度。对待下属要张弛有度.

    一只羊站在高高的屋顶上,看见一只狼从屋旁走过,于是骂道:"你这只笨狼,你这只傻狼……。" 狼向上望了望,对羊说道:"你之所以能骂我,只不过是因为你站的位置比我高罢了。"

    权力该怎么来理解、怎么来运用呢?首先我们要认清楚权力的三个特性:

    1、 权力具有强制性。 "小李,下午两点钟把这个报告交给我!"这就是强制性的。这种强制性就在于,企业给了每个层级上的领导一些资源,他们再通过这些资源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这种强制性的好处在于效率高。但它也有个缺点,就是容易造成下属对权力的抗拒。因为人的本性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没人甘愿自己被呼来喝去,即使他拿着你的薪水。

    2、 权力具有潜在性。用权力给员工施加压力,靠下命令来布置工作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只有使群猴引起不满。权力只有潜藏在那里不用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就跟核武器一样,核武器在什么时候最有效?不用的时候最有效,这叫核威慑。所以大家对权力是敬畏的,平时不用,关键时刻,它的效用就非常的高。但现在的很多经理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用权力,造成下属对权力的抗药性。有的经理反映说,给下属布置了工作,他就不知道做,或者当面答应了,事后问他做了没有,他就是没做,要是不批评不指责,下属还能听你的啊?员工有没有问题?可能有问题,但经理自身也有问题。从本性上讲,人对权力是抗拒的,你一次用,他可能尊重你,把事情办完了,两次用的时候,他就跟你推了:我手头还有别的事,我这忙着呢,你看能不能让别人去做……说不定时间长了,就不会再帮助你了。权力在该用的时刻不用,这样的人其实在下属面前是没有威信的。真正会做领导的人常常是不怒而威。别看他平时笑眯眯的,关键时刻让下属爬到了肩膀上,还是要小心会掉下来!

  4、要言而有信。信赖是成功领导者的宝贵资产。领导者必须重视长期培养自己的个人信用,比如说什么时候加薪,说了之后一定得兑现。失信于下属是对下属的最大伤害。说到做到,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对下属负责。

    5、 事情越简单越好。有效率的领导能将复杂的东西变得易懂而直截了当。精明的领导者善于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

    6、 随时要谨慎你的策略,顽皮的下属会随时爬到你的肩膀上来。谨慎是一种责任,居安思危。谨慎也是一种品格,身心平衡的领导者知道何时应该冲锋陷阵,何时按兵不动,何时重新调整。

    7、 落实在行动上。下属会通常不是听领导说什么而是看领导做什么。如果组织里的其他人没有看到领导者全力以赴,他们也不会努力工作。深谋远虑的领导者不流于空谈,一旦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就会专心追求。

    (六)为了你的策略得以实行,要适当的掌握和使用权力

    [适当的掌握权力,会对下属们造成威慑力。权力要适当的利用,既不能太放权,也不能过于专制]

    虽然说,权力是企业领导表现自己管理手段的体现,但无数事实证明,过分保护和夸大这种权力欲望就会滥用无度。对待下属要张弛有度.

    一只羊站在高高的屋顶上,看见一只狼从屋旁走过,于是骂道:"你这只笨狼,你这只傻狼……。" 狼向上望了望,对羊说道:"你之所以能骂我,只不过是因为你站的位置比我高罢了。"

    权力该怎么来理解、怎么来运用呢?首先我们要认清楚权力的三个特性:

    1、 权力具有强制性。 "小李,下午两点钟把这个报告交给我!"这就是强制性的。这种强制性就在于,企业给了每个层级上的领导一些资源,他们再通过这些资源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这种强制性的好处在于效率高。但它也有个缺点,就是容易造成下属对权力的抗拒。因为人的本性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没人甘愿自己被呼来喝去,即使他拿着你的薪水。

    2、 权力具有潜在性。用权力给员工施加压力,靠下命令来布置工作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只有使群猴引起不满。权力只有潜藏在那里不用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就跟核武器一样,核武器在什么时候最有效?不用的时候最有效,这叫核威慑。所以大家对权力是敬畏的,平时不用,关键时刻,它的效用就非常的高。但现在的很多经理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用权力,造成下属对权力的抗药性。有的经理反映说,给下属布置了工作,他就不知道做,或者当面答应了,事后问他做了没有,他就是没做,要是不批评不指责,下属还能听你的啊?员工有没有问题?可能有问题,但经理自身也有问题。从本性上讲,人对权力是抗拒的,你一次用,他可能尊重你,把事情办完了,两次用的时候,他就跟你推了:我手头还有别的事,我这忙着呢,你看能不能让别人去做……说不定时间长了,就不会再帮助你了。权力在该用的时刻不用,这样的人其实在下属面前是没有威信的。真正会做领导的人常常是不怒而威。别看他平时笑眯眯的,关键时刻让下属爬到了肩膀上,还是要小心会掉下来!

  另外,你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当你是一个领导者的时候,不光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责任(和职务相关的责任)。职责不光是指你"管"的范围。举个例子,营销总监的职责不光是对全公司的营销进行管理,更多的是承担培养的责任,发展的责任,激励的责任。

    (七)专注力训练

    [专注力必须借助紧张与放松交互的过程,才可能被有效激发出来,逐渐累积,就可以培养出相当的专注力。]

    不管做任何事情,想要有好的成果,专注力是不可或缺的要件,这一点适用在商业生意、艺术、运动等任何事情上。当然倾听别人说话时也是如此,专注力非常重要。

    如果因其他事情分心,无法集中精神的话,我们就很难专心倾听别人讲话,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过相同的经验。所以,为了确实听懂、理解对方所说的话,一定要经常敏锐锻炼头脑的机能。

    那么,要如何才能提高专注力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努力地生活,并努力从事目前的工作,然后,每天在竭尽全力工作之后,要完全忘记这些,彻底放松自己。因为,专注力必须借助紧张与放松交互的过程,才可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如此一点一滴逐渐累积,就可以培养出相当的专注力。但在提高聆听时的专注力方面,光努力地生活还是不够的。最好还能再配合做以下的训练,将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1.外语的听力练习。

    学习听不习惯、或难以理解的外国话,可以锻炼我们聆听时的专注力。在聆听外国话时,必然要有相当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就无法瞬间进入我们的脑海中记住。只要持续学习,自然就可以锻炼、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2.掌握电视、广播的新闻要旨。

    这就是利用每天看到、听到的电视、广播新闻,来锻炼自己专注力的方法。具体来说, 是在电视、广播新闻节目结束之后,要求自己尝试写下该新闻的要旨。这是一件需要相当专注力来聆听,才能达成的工作,或许一开始可能会很困难,但只要持续不断做练习,相信一定可以做到。进行这项训练时,寻找不长的电视、广播新闻会比较适当。

    3.记录会议内容。

    许多人喜欢开会,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找人开会,所以,许多人在开会时,往往养成随便聆听的习惯,但这实在是很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行为。其实,可以在会议中做提高自己专注力的训练,即使内容很无聊,不管是谁说的话,都将结果、结论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将本来无聊的时间,变成很有功用的时间。

  (八)加强宣导才不会走错方向

    正确的引导原则,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正确的引导原则,尽管也能调动积极性,但容易偏离方向。因此,要在正确的引导原则下进行工作和领导。

    规则也不能太繁太多,一过甚,就会失衡,变成负面的东西。

    当然,法规就是法规,百分之百遵守的原则不变,但法规也是一种基准,如果能视实际情况需要做少许的违反,有时反而会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利益。在紧急、特殊的状况下,有时适当地改一下规则会更好。领导应从大处、远处思考事物、常识丰富、才能正确判断和领导下属灵活运用规则,如果不这样,任凭任性思考与行动,结果只会使事物变得无法收拾,变得无法无天。

    虽然商业社会的法规数量很多,但被确实遵守的却很少。此时,领导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是让大家彻底知道之前不知道或完全忘记的规则。引导除了明示事情原来该有的原貌之外,还可以防止员工们不断地往错误的方向前进。有关公司内部规则也是如此,尤其对大家倾向于不太遵守的规定,可以尝试做类似的引导。例如,严格遵守上班时间、禁止上班时打私人电话、应有礼貌的接听电话、整理桌面、励行早上的打招呼、节约经费、迅速解决处理未决定事项、正确且迅速传达情报、员工之间的良性交流……等等,这些项目多到数也数不清。领导者可以从中一个个做筛选,再进行合理的引导。

    规则的完善,就意味着竞争的透明。没有规则的游戏,谁也不愿意参与。但是,有了游戏规则,重在遵循。有的人想参加游戏,可害怕游戏规则,只得折身而退;有的人想参加游戏,也愿遵循游戏规则,可由于自身底气不足,也只有打退堂鼓。看来,为了在残酷的职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一方面有必要加强自身基本的人品修养,学会“作人”,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有必要从小事作起,不断提高自己对规则的理解水平、执行水平和改进水平,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在对员工进行规则制度上的引导时,也应注意态度和方法的运用。比如说在员工管理的模式上,就经常会面临几种选择及其他们特有的矛盾:宽容和温和,可以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可以增强归属感,但易导致管制不力,造成纪律松弛、秩序错乱,甚至效率低下;严厉或把所有的细节都置于制度和标准的控制之下,可以保证品质,促进效率,但易造成压抑,造成机械性的行为惯性,使人失去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严重时,会造成优秀人员的流失;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以激励规则和机制为主导,同时将尊重、宽容、理解与制度管制结合起来,激励和引导员工实现进步———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它的问题,因为“激励”并不是某种完全格式化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组织的高层领导者、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其他职能经理的素养和判断,会直接影响一件事、几件事、一个子系统乃至整个系统。

    因为是规则,所以从上而下、强迫底下的人遵守的方式,一般是不太有效果的,一定要采用让部属或职工养成自动遵守规则的方式才可以。

 
开发你的能量 寻找更多机会 

(一)有效阅读才能吸收知识

    无论什么样的信息,一旦进入脑海,就一定会对思考方式和行动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自己要对每天吸收的各种信息做筛选再进入我们的大脑中储存起来!一位年长的朋友结束六年多的海外派驻生活回到纽约,当时他才三十多岁。回美之后,有数年间除了报纸之外,集中全力阅读商业相关书籍。他从不看小说、散文等感性书籍,只是不断买进经营管理、市场行销的专门书籍,单单商业杂志就订阅了五、六本之多。在某种意义上,他因为怕自己已经对美国的商业模式陌生,所以对其他书籍完全没有兴趣。身为经济强权的美国,讲究的是效率与利益。在纽约,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全都是一种商业性的学习。商场的往来、交易方式极为有效率、丝毫不浪费,相对的,娱乐世界也非常的豪华,越是努力工作的人越是尽情玩乐,大家都试图过着工作与娱乐均衡的生活。不想忘记美国式商业生意的看法、商业往来交易的方法,且想更进一步磨练自己,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头脑吸收更多。这个方法相当有效果,因为保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现况。

    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有惊人的大量情报如潮水般涌向个人,如果自己没有判断的标准的话,就无法进行整理和思考。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在处理上,一定是要自己能力所及的数量才行。至少对自己想积极收集的信息,必须事先建立正确稳固的方针,然后再按照类别限定信息的来源。虽然有人不管信息涌进多少,都能够做适当的筛选取舍,但信息一旦进入脑海,就一定会对思考方式和行动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所以,还是在信息进入脑海之前做筛选会比较安全。

    前述那位朋友现在对书籍,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但所阅读的还是以商业出版品为主。虽然一般认为美国的商业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但在商业方法论上,仍是居于领先的地位。因为深具传统,所以值得仔细思索的理论、想法很多,不应该等闲视之。朋友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商业杂志,在等巴士、地铁时阅读。在空闲时候,或是与人相约而等待对方的时间里,有一本杂志在手的话,就可以不浪费时间。虽然在车上也可以阅读相关的工作文件,但因为很多是公司机密文件,所以如果是在巴士、地铁上就不太适宜。这时不看杂志的话,不妨看看车厢内的广告。其实,广告值得参考的地方很多,仔细观察广告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掌握这个社会的脉动。还有,即使不再买杂志阅读,光看报纸和张贴在车厢内的广告,几乎就可以推测出大部分的内容。实际上,购买阅读了周刊,我们也会发现其内容并没有超出所写的标题。阅读内容深奥的文章,在快速的长途列车上是最有效率的。只要四周没有大声说话的人,是最适合读书的。在车厢内阅读工作文件,会有无意中泄漏机密的可能性,所以最好不要,最有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是看书或是补充睡眠。还有出差在饭店住宿时,也是绝佳的阅读机会。与家人一起旅行时,通常无法随自己高兴做事,但出差时,做什么都可以。这时,不要看电视,应该舒舒服服的享受文字世界的乐趣。

    现代社会虽然影像文化很盛行,但被动参与的感觉却很强,打开电视之后,即使有点心不在焉,也可以参与。但对于文字,如果没有积极参与,就无法达到效果。人唯有在文字文化中努力,才能产生伟大的“见解”。

 (二)注重细节—工作环境的改善是创造好心情的动力。

    人造环境,环境育人。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就无法造就人才,更无法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行环境的改善进而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缔造一流的企业。

    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最近几年里,办公室的环境改变非常大,也明显改善很多。随着现代化办公场所的增多,以及办公室管理理念的发达,建立舒适职场的工作正不断地进行着。

    办公室虽然是工作的场所,但对上班族来说,是一天度过大半时间,或是几乎所有时间的生活空间,当然希望环境是舒适的。因为温度、湿度、适中的空调运转着,所以一年四季不分冬夏都可以集中精神工作。这一点,想必曾经体验办公室空调因故障停止的人,一定深有同感才对。想像一下盛夏暑热的天气,工作完成日期临近,空调停止时的情形。即使只是想像,估计也会让人感到汗流浃背吧!在这样酷热、情绪不愉快的时候,不愉快的气氛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际关系,这时,建议最好不要与工作伙伴或客户见面较好。因为情绪也与人际关系的好恶一样,是属于感情的领域,情绪不愉快的话,也就容易对对方产生负面的情感或嫌恶的感觉。就心理学来说,这就是所谓“连结法则”活动的结果。即不愉快的情绪与对当时所见到的人的感情相互结合、连结的意思。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连结的产生。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利用人的照片,调查人们对照片中人物的印象、对该人的好恶感觉。心理学家事先准备二个房间,一个是有空调、舒适干净的房间,一个是故意设定为高温闷湿,条件极差的房间。照片中拍摄了各种不同人物的影像,所以印象也各有不同,而且因为个人的感觉、喜恶也各有不同,结果当然也就各有不同。可是,在归纳整理结果时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喜恶各有不同,但是平均来说,在有空调、舒适干净房间的人们,比在高温闷湿、条件极差房间的人们,在整理上对照片中人物的评价较为正面。这个实验说明,高温闷湿的恶劣条件,让人情绪不佳,所以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对人的评价和对人的好感。

    改善工作环境就能改变工作心情,因此,奉劝企业领导者努力保持工作场所的舒适。提高办公室一些便利的设备,不单单可以让情绪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说来,硬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加深员工对文化的理解,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优越的环境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硬环境,应从下列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重工作环境的色彩调节,总体设计上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保持工作环境新鲜;办公家具应符合美的要求;工作环境的音乐调节。另一方面是配备充足的硬件资源。如果员工没有必备的工作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工作效率会打折扣。同时,好的情绪也可以让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这也是令工作事半功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相信自己,开发你的能力!

    相信自己就能开发能力—能力开发是精神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输给自己,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高度怀抱问题意识,才能有所谓的能力开发。谁都希望自己活得更好,能更直接表达自己,而且更受欢迎,有人选择去上相关的课程或去请教、参考他人。当我们对某事物感到兴趣,无论如何都想学会时,对有关该事物的情报触角就会变得很敏感,不想让情报漏失。在这之前,即使接触到相同的事情,也会视而不见,现在则会牢牢盯住这个让我们重新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不断思考这些事情。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有关问题意识,虽然研究学者做过很多讨论,但在这里,我想以开发能力的观点来思考。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看透事态、事物的问题核心,并积极追究的想法。至于“看透问题的核心”、“积极的追究”,可以理解为对我们能力的开发问题。想要看透问题核心,就得要收集各种的情报,因为情报越多,就越接近真正的价值,然后越积极追究,就会思考的越多。但这并不是单单只怀抱问题意识就可以的,如果没有高度热忱的话,是很难有所谓的开发能力的。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拥有高度的问题意识呢?必须注意以下发点:

    1。确认自己的目的、目标。拥有明确的目标、目的,就可以让自己所拥有的能力集中,发挥到积极限度。

    很多人虽然拥有优秀的能力,却无法做有效的活学活用,因为他的能力是分散而没有集中的。目标与目的就象凸透镜一样,可以聚集人的能力。太阳光直接照射是无法燃烧纸张的,但如果使用凸透镜凝聚焦点,就可以使纸张瞬间燃烧。我们个人的能力也是如此,唯有集中才能发挥到极限,而主要担任这个凸透镜功能的就是目的、目标。

    2.将问题意识输入自己的“潜在意识”。

    不断思考保持问题意识,且片刻不忘,甚至思考到连做梦都会梦到,更有甚者,是思考到不能再思考的程度。如果思考到这种程度,问题意识就会固定在自己的潜在意识里。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让心里集中为一。

    任何人对于未来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尤其对于看不见的或是无法描绘出输廓形象的事物,更因为不明其究竟,而感到更加不安。在思考开发能力时,这一点就成为极大的问题。因为,当要开始从事某事的时候,心理就会为了自己是否能做好而感到不安。例如,学习说话技巧的时候,很多人会去请教专家的种种说话技巧,但即使是说同样的事情,彼此能力也没有太大的落差,也仍会产生说得很好的人与说得很差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呢?说得很好的人,大部分都拥有近似于“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说得很好的自信”。即使心中一时浮现也许会说得不好的念头,也会立刻将该念头打消,立刻转变情绪,告诉自己一定可以。相反的,说得不好的人,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会担心说得不好,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不断感到不安,而妨碍了自己的学习与能力的发挥。

    在能力开发上,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心理是很重要的。这种心理可以让人不会想太多,而能够集中思绪,将能力发挥到极限。但在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道理我当然懂,但就是因为做不到,所以感到很困扰。”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心理”呢?其方法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倾全力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2.明白负面的思考是开发能力的敌人。

    3.如果心中浮现自己做不到的念头,要立刻打消。

    4.告诉自己“自己一定可以的”。

    5.不断持续描绘成功的轮廓印象。

    6.只要比现状进步,即使一点点也值得奖励。

   因此,能力开发是精神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输给自己,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

    (四)吸引对方的窍门

    [即使说出有点刺耳的话,只要让对方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感到很高兴的。接受你是说出你的借口的前提]

    交谈的时候,如果光是一直称赞的话,对方是会逐渐感到无聊的。这时,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询问。

    一位朋友因为职业的关系,与企业董事长见面的机会很多。交谈时,他心理最注意的是如何让董事长愉快,或是让他有满足的感觉。例如,有次他为了听闻经营战略而前往企业拜访。“大家早安!”他大声打招呼地进入办公室。结果员工们也充满朝气活力的回应说:“早安!”朋友在这个时候感觉到该企业的业绩应该是不错的,然后与董事长见面之后说:“董事长,我感受到贵公司非常有朝气,所有员工都很有礼貌的和我打招呼。这应该归功于董事长您领导有方。我参观拜访过很多家企业,但能够这样确实做到打招呼的公司,并不多见。当然,想必贵公司的业绩也一定很好吧!“真的吗?我想并不是我教导有方,是从业人员们自己率先做起的。至于业绩方面,我想并没有什么,只是其他公司没有成长,而我们公司似乎有成长而已。”这位董事长虽然努力地想隐藏心中的喜悦,但仍是喜形于色。情绪变得很愉快的董事长,不待朋友提出问题,就主动说了很多话,甚至其他约会的时间到了,秘书进来提醒他,他都出乎朋友意外地回答说:“将接下来的约会时间延后,告诉对方详细情形会在电话中做说明。你时间还可以吧,我想再跟你聊一下。”朋友意外地听到董事长这样对自己说,既是讶异又是欣喜,心中的感受简直是受宠若惊。这说明了,如果询问的方式能让地方感到愉快、有益的话,就可能会发生上述这样的事。

     那么,什么才是让对方感到愉快的询问方式呢?其重点如下:

    1.首先,感动且同时称赞具体的事情。

    2.其次,称赞让该事情发生的人的人格、人品、想法。

    3.组合第一点与第二点,再称赞其他的事情,对方就会心情愉快的开始说很多事情。然后,

    还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很高兴与他说话。

    4.趁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提出各种询问。当然,接着也要一边回应一边提出询问。

    5.听对方说完话之后,接下来要针对对方的课题、今后的做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 。

    因为对方只是一直说话、一直被称赞的话,会逐渐感到无聊,这时,对方会希望交谈对象有所回应。所以,即使说出有点刺耳的话,只要让对方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感到很高兴时。要引导出对方的优点,就要以这样的方式询问。

  (五)麻烦别人是正面的逆向思考

    “要怎样才能受他人欢迎?”

    “我不善于交际,总是没有自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呢?”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质疑。其实,答案很简单,想要被人喜欢,自己要先尝试着喜欢他人。这样的话,他人也会变得喜欢自己。这样的答案,大部分出该问题的人都会感到很讶异。

    或许,提出此一问题的人所期待听到的,可能是如何建立让他人喜欢的语言用词、礼貌举止

    、服装仪容、表情……等方法。确实,一个一个学会个别的具体方法,也是一种让人喜欢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与其这样,“喜欢对方”会是让对方喜欢自己的更佳捷径。虽然有人说学问没有技巧与捷径,但在让人喜欢自己的方法上,却有这样“善意互惠性”的捷径。

      所谓善意互惠性,是指“人会喜爱喜欢自己的人”的法则。我们当然喜欢自己喜欢的人,但也喜爱喜欢自己、对自己怀有善意的人,所以想让对方喜欢自己,只要让自己喜欢对方即可。顺着该法则,只要设法将善意传达给对方,对方就会喜欢对他怀有善意的我们。正因为人很容易顺从自己喜欢的人所说的话,所以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借此驱使对方。男女之间的恋爱也适用该互惠法则。例如,成为男女朋友的理由大多是“因为他(她)向我告白”,就是该互惠法则活动的证据。虽然在恋爱上,也有像演艺明星那样绯闻不断的人,但大部分的男女朋友心中都只爱一个对象。

    然而,同性间的关系、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却不限于一个对象。因为朋友、知己是越多越好的。所以善意的互惠法则,在工作场所上、在朋友之间,是更为适用的。或许有人会反对说:“但实际上,不是说喜欢就能够喜欢的。”如果,自己无法尝试去喜欢对方,自然就不会喜欢对方。总之,如果想驱使一个人朝自己的意志,就请对该人抱持善意,或是让自己喜欢对方,尝试表现出善意来。接受到诚意的对方一定会相对还以善意的,这样一来,自己就更可以真心的表示善意了。

    此外,麻烦—被麻烦的关系,可以说是工作场所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它超越了组织里指示工作、遵从指示行动的正式关系。麻烦别人是件花时间的事,对个人来说是件讨厌的事。另一方面,麻烦别人的人心中即使对援助感到非常感谢,但在心里会觉得欠对方人情,所以也并不愉快。麻烦—被麻烦的关系对双方个人来说,都是不愉快的经验。但就如前述,这种关系在人际关系上,会产生强大而肯定的连结。就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每个人明知不愉快仍然去做,是因为持续该人际关系,远比双方的不愉快心情要来得重要。

    但是,事实上,麻烦的行为,反而会激起对对方怀抱更善意的心理。这不是“想让人喜欢,就不要去麻烦他人”,相反的是麻烦他人是一种正面的逆向思考。虽然拖别人下水的方式,会引起憎恶,但适当的麻烦—被麻烦的关系,却可以加深彼此的善意。这个“麻烦别人” 的理论告诉我们:善意可以驱使人行动,且善意是可以产生和培养的。

 (六)成功的会议可以凝聚向心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工作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结果,所以,当你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就不可以忽视那些鼓励自己、温暖体贴并支持自己的人。不管在工作或在生活上,人是无法忍受孤独的。虽然一个人生活可以很轻松,但还是需要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是会很寂寞的。在工作中,如何巧妙的驱动身边的这一群人,无疑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重点。不管是在商场上、工作中,或是其他关系的团体里,如何率领团队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团队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是全体参与,建立有效率的组织与决策机制,决定各个成员的工作分担。当组织逐渐扩大时,大家不知不觉中会过度热衷于自己所负责的部门,而忘记全体参与的原则。如果变成只由少数干部们来决定基本方针等的话,团队工作就会混乱起来,因此,应该尽可能从在设定目标、计划阶段时就让全体人员参与。在参与重要决策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以借此强化他们对团队的归属意识。如果部属们没有参加决策计划,一旦有情况发生时,就会对该计划说出不满或挑毛病,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他们自己从一开始就参与的话,即使执行起来的成效不如预期,也会因为是自己决定的事,而不好意思表达不满。

    全体参与决策,最常利用的手段就是会议。虽然管理学者对会议的好坏虽有正反不同的意见,但是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之时,会议就无可避免地成了必要的机制。一个领导者的优劣,关键就在于是否可以巧妙地利用会议,达到全员决策。

      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产物。会议总是在大于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另外,会议不只是为了做决策,更是传达、交换情报的场所,应该经常利用会议来检讨组织的流程是否顺畅,并进行意见的交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

  但会议的效率又是最重要的。很多公司往往由于以下原因,开会效率低下:公司的主管都不知道何时是开会的最好时机。许多重要的会都安排在周五下午开,或非要安排在事务繁忙的周一开。

    ◆许多主管对于何时开会几乎都不征询员工的意见。这使得员工疲于奔命,甚至得延后或放弃参加其他会议。

    ◆有些“必须到会”的员工,因为已经与重要客户或政府官员有约在先,根本不能出席,这使得会议讨论很难进行。而到场的人往往并非与议题关系最密切的人,所以准备不充分或者根本来不及准备。

    时下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最近比较烦”,对太多的职场人士来说,这句话可以改为“开会比较烦”。开会之所以烦,就是“会议常在毫无章法的状况下进行,甚至毫无意义地延长时间,即使有决议,质量也很低”,简而言之,会议效率不高。

    所以,科学的利用会议,要了解以上致使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才能有意避免以上情况出现。

    另外,会议不是形式上的敷衍。要利用会议加强大家的向心力。

    随同质性会议次数的增加,出席率就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行程计划要执行,再加上会议的内容流于惯性的关系。当情况变成与其出席会议,不如优先拜访重要客户、与业界开会或出差考察时,就是会议已经流于形式的证明。这时,必须重新检讨该会议的进行方式,并思考是否要停止会议。不管是会议,或只是单纯为了游玩的聚会,如果不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趣,出席率通常都会很差,如果不想出席,再多的理由都想得出来,所以一定要想出让大家都愿意出席的内容,且要运用会议来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有个文化研究团体,该团体的规则只有一项,那就是一定要出席定期的会议,因为他们认为,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参加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在定期的聚会当中,不同部门的人共同,在工作、娱乐、人生等各种话题上,交换意见,促进对彼此的了解。在集会上感情较好的伙伴,平日自然而然会聚在一起,形成几个小的次集团,但只要没有脱离主要团体,是不会变成负面因素的。相反的,如果巧妙活用小团的力量,整个团体也可以发挥巨大的团队工作力量。

    会议开展有效的沟通,其传达资讯、监督员工、协调矛盾、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开发创意、激励士气并巩固主管地位的目的就都能达到。


正确认识下属们 

  正确认识下属们,试着换位思考

    (一)多聆听下属,这是进行交涉的最高准则

    [在人际沟通上,听比说要求得更重要。如果能提升聆听的能力,就可以更增加个人的自我表现威力。专心聆听他人说话,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表现。]

    美国的“本福尔德号”在迈克尔.阿伯拉肖夫舰长的领导下发生了神奇的转变,成为太平洋舰队最优秀的舰艇。

    而舰长本人在回忆从前时说道:事实上,我学习领导技巧开始于在华盛顿的时候,是从观察威廉·佩里的一言一行中学来的。他是一位很受欢迎的人,各国元首、外交官、国防部长、还有美国军队和兄弟盟军的人都很喜欢他。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注重聆听的技巧。无论谈话对象是谁,他都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绝不会左顾右盼。由于他非常注重尊重别人,所以人们都喜欢跟他在一起,这使我意识到:我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来影响别人。就这样,佩里成了我的榜样。但是真正彻底地改变了我的领导风格的,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这是一次让人感到痛苦的经历,可对我却非常关键,它使我真正意识到了聆听别人的重要性。佩里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聆听方面做得并不够。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当一位下属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我是否真正地给予了对方应有的重视?"我只是在等待着对方讲完,然后发布命令-事实上,可能我并没有真正地听到他到底在讲些什么。

    慢慢地,我开始为自己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在接管"本福尔德号"之后不久,我暗暗发誓:要把自己与船上每个人的每次碰面当做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来处理。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而且我做得也并不是很好,可水兵们的热情还是促使我坚持了下来。之后,我们才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功。

    我每次思考沟通的问题时,总会想到棒球。棒球是以反复交叉守备与攻击来决胜负的运动胜败取决于包括投手能力与守备能力。有防守能力的话,就可以将对方的得分降到最低。在这之间,如果能掌握一点点的机会,比对方多获得一分的话,就可以获得胜利。至于防守能力是可以借由练习来提高。所以,相信大家都了解,提高防守能力有多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样。聆听能力就是防守能力,说话能力就是攻击能力。有了防守和攻击,任何借口都可以说出来而不用怕别人不接受。

    我们都想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但却很少思考培养聆听能力。但实际上,聆听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且只要我们多用心一点,每天不断在生活中训练,就可以提高聆听能力。我认为对很多人来说,与其将目标设为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不如将目标设为一个很会聆听的人,人生会变得更丰富。因为不管是工作或是人际关系上,其根本基础是人际沟通,而沟通是借由所谓聆听的行为而成立的。通常,我们在所谓“说”、“听”、“读”、“写”的语言行动中,“说”、“听”所占的比例超过七成,其中“听”的比例又超过四成。提高聆听能力,沟通能力可以变好,必然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好,当然工作也会做得很好。自我表现是传达自己,其基本是说话,说话是属于“攻击性的自我表现”,而人际沟通也是自我表现的一部分。在人际沟通上,听比说要求得更重要,是属于“防守性的自我表现”。

 所以,如果能提升聆听的能力,就可以更增加自己个人的自我表现威力。一味滔滔不绝的说话,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表现,专心聆听他人说话才是最好的自我表现。让说话者心情愉快的听话方式有哪几种呢?不管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则原理,能根据该原则原理行动的人才会是强人。能在该原则原理上,巧妙加上自己独立思考的人,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及成功。只要坚持该原则原理,就可以避免重大的错误,也可以专心磨练自己的才能。有关聆听方式也有其原理原则,只要遵守这些原理原则,就不用烦恼说不会交谈沟通。然后再思考自己的个性,制造属于自己的交谈沟通方式。

    另外,善于倾听在搞好人际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在无形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同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顺境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无往不胜;在逆境中,善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鼓起奋进的勇气,知难而进。所以,要学会倾听,不仅对他人而且对自己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 试着去做下属,尝试和下属职位互换

    [尝试交换上司与部下的职务会在已经老套的系统中增添新思维和独创性,让系统变得更有效率、更人性化。]

      和你的下属互换职位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可以将这个方法巧妙运用在商业社会和企业内的话,就可以谋求企业的活泼化。例如,尝试逆转政府机关和大企业做决策时的工作流程。亦即,高层管理人员在制作完成计划方案后,不是将方案往上呈报,而是往下传阅寻求认同。这样一来,他们一定可以发现自己先前完全没注意到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上司对部下、部下对上司的了解也会与日俱增,更会在已经老套的作业系统中增添新思维和独创性,让系统的运作模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人性化。

    尝试交换上司与部下的职务一天,相信也会是件很有趣的事。部下可以知道,上司的工作是经常必须在短时间件内决定风险很多的决策,其实并不轻松,上司也可以知道,部下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却比自己想像的要花时间。虽然在交换职务的一天里,工作的流程会很混乱,但如果把它想成是对系统的精密检查,那就是有价值的混乱。

    系统是否有效率的运转,必须要定期检查。系统与人的身体一样会生病,要治好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所以,在系统仍正常运作的时候,应该要定期花少许的时间与金钱,从各种角度进行检查。检查之前,要了解以下的问题:

    1、 谁将要做些什么?

    2、 谁将要向谁汇报工作?

    3、 如何使人们和各项活动联系起来?如何归类分组?

    4、 虽然在系统建立如何通过任务分配和职权委派来确定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正规的沟通和汇报关系)?

  熟知了以上原则,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要不同程度地实施组织的过程。当然,组织职责的范围将随着管理层次的不同而变化。虽然在系统建立之初,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因为周围的情况、现实环境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必须修正系统,让它符合社会潮流。一味怠惰于老旧的系统中,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此外,身为领导者,千万不可以忘记,所谓新系统在建立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是落后时代的过时法则。如果没时间做定期检查,而放任不管的话,那最后将会变成不可收拾的问题。

    采用新系统的时候,如果采用的理由是现在很流行,其他地方都在使用的话,那是很危险的。即使是相同规模的同行企业采用,也应该要充分调查这套运作系统是否适合自己的公司。如果不是适合自己企业独特背景、运作环境的系统,就算它再怎么好,也无法充分发挥功能所以,有时候长时间使用习惯的系统,虽然效率较差,但因为员工在使用上压力较小,反而会产生效果良好的结果。虽然导入新系统时的暂时压力,必须要努力克服,但也应该要排除给予员工慢性压力的系统。

    因此,在熟知工作系统中的人员分工及职责后,应多尝试试着和下属交换职务,这样和下属就做到了互相了解,知己知彼,试着去做下属,避免了因下属反对意见而出现的措手不及。

    (三) 升职意味着压力的增大

    最让在职场打拼的男女们兴奋和欣慰的事情,莫过于职位的升迁了,勤奋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如履薄冰的日子又多了一份保障,事业的发展有了奔头和方向。可是,就在你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际,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连数日前还得心应手的工作,现在也不那么好开展了。

         慧女士从升职到跳槽仅仅就是3个月的时间。是在一个服装销售公司的一次人才招聘上脱颖而出的,由于积累了很多销售方面的经验,并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所以很快就被任命为该服饰公司驻东北地区的市场总监。慧女士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高兴,踌躇满怀。但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慧感觉到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压抑着,新的公司、新的老板、新的同事、新的客户,都要从头去熟悉和适应。好强的她越是想在短时间里弄好这些,就越是弄不好,总是出岔。所以,她对下属抑制不住地大发雷霆,周围的人也不敢同她接近和沟通,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3个月以后,不得不选择了黯然离开。

    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不急不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接纳新的环境,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做领导的,迅速适应新角色才是当务之急。这时的你不要急功近利,要注意适时地请教同级,关心下属,不耻下问,没有谁会拒绝你的。你可以从容地理清工作的头绪,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部门的工作。

    每个人总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比较自己与周围的人。请不要忘记,职场压力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同是好朋友的晋升。当在公司获得升迁之时,不管是部门内或好朋友之间,都会举办升迁庆祝会以示庆祝。上班族自己在工作上位于组织的哪个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而在组织上爬升到高位,无疑是件值得祝福的事情。随着地位的上升,薪水也会水涨船高,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随着地位的上升,权限也会变大,在工作上更能按照自己的思考行事。

    总之,升职是一件让人觉得很激动又很有挑战的事,你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了,若想在公司有个很好的发展,不断得到提升,充满自信、不断努力工作是重要的,但是对重要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又能够在事情成为问题之前采取行动是必要的,在许多的管理培训里,经常会讲这方面的事情,目的也是帮助你学会在商业的环境中如何管人、如何成功。

  (四)如果下属变成了你

    [从“同事”变成“上下级”,困难的是双方角色的转化不容易适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完全可以成为你的优势:“因为你一直都属于这个团队,所以你完全熟悉这个公司、这个部门的运作方式和习惯,了解这个团队各个成员的具体实力和相互关系]

    “后来我才了解到,下属们觉得我被提拔后好像变了个人,太严肃,所以产生了隔膜。”这是一个刚升职不久的经理发出的感叹。

    新官上任要马上管理旧同事,不少人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同一个团队里工作的人,本来大家地位各方面都是平等的,突然其中的一个人被提升,团队本身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不管是新上司还是新下属,要适应角色都需要一段时间。

    如何对待以前的同事,现在的下属?让我们先来看看下属需要什么样的上司吧。

    1下属努力工作,上司要支持。成功的时候不要把成绩全部据为己有。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料的成果,领导应该找出解决的方法。不要一味的埋怨下属,把责任全推到下属身上。

    2下属希望有发挥的空间,要有一定的权限,不用事事请示。

    3领导一定要有威信,表率作用,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是领导威信所在。

    4善于与下属沟通,私下交流时,通情达理,实事求是。

    5每个员工都有目标要求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工作达到要求后,上司能够给予方便和兑现。

    以上这些“好上司”的特质,是下属普遍比较认同的,从同事转化成上级,开始大家会有一些尴尬,但经过磨合期,习惯了也就好了。所以说,从“同事”变成“上下级”,困难的是双方角色的转化不容易适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完全可以成为你的优势:“因为你一直都属于这个团队,所以你完全熟悉这个公司、这个部门的运作方式和习惯,了解这个团队各个成员的具体实力和相互关系。

    (五)升职后以什么样的行动管理下属?

    升职后,如何面对新的团队管理,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若干晋升之后应该感到高兴,更努力工作的人,却在晋升的同时显得落落寡欢,变得忧郁。对上班族来说,部门经理是一个向上晋升的起点,成为部门经理的喜悦虽然很大,但这个头衔却也是职务的转折点。在大部分的公司里,部门可以说是相当独立的组织,以部门为单位的任务与行动也很多,部门经理是实际执行部队的指挥官。所以,成为部门经理之后,就变成指示与命令部门内员工的领导,地位职责与原来便完全相反了。

    如果无法顺利更换职责的话,在自己的心理就会无法适当应对下属,部门内的运作会变得不顺,而加深自己的忧郁。之前第一重要的事是做好上司所交代的工作,但今后最重要的职责是自己布置工作和指示、命令部下,让部下工作。因此,升职之后,首先头脑必须做一百八十度的旋转。那么,成为领导者之后,要做出怎样的行动才好呢?

  在心理学上,领导者的行动有如下几项。不管是部长、部门经理或是团队的负责人等,成为领导者时,要将以下的行动放入自己的脑海,才能推进工作、应付下属。

    1.率先的行动:率先带头做。

    2.亲密化行动:与部下亲近。

    3.承担成败的行动:拥有责任感。

    4.掌握人心的行动:整合部下。

    5.组织化行动:明白确定各自的分担工作。

    6.支配的行动:明确的指示。

    7.传达情报的行动:正确的传达。

    8.赏罚的行动:彻底信赏必罚。

    9.奖励业绩的行动:建立目标,给予奖励。

    以上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付诸行动的九大项目。

    领导者的决策如果不清楚不明确,下属便没了行动的动力。如果表现得优柔寡断,会给部下没有领导者气质的印象。成为管理阶层,或是成为部门领导者,应该要改变先前的行动模式,积极采取如下所述的九项领导者行动准则,学会领导部属和与部属进行良性互动的技巧。下面,将对于以上提出的九个行动项目一一作出细致的说明,遵循这几个准则,会为决策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1.率先的行动。

    在当部下的时候,遵从上司的指示,付诸实行是最优先的事,但相反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提出新企划、新点子等创造性工作。总之,自己要设法主动成为佼佼者。晋升为领导者,情绪稳定下来之后,首先应该要以领导者的身份,向部下指示新的行动计划。如果你的企划方案获得好评,那部下就会将你视为真正的领导人物。

    2.亲密化行动。

    与部下积极接触,不只是所谓上司与部属的组织上关系,而是要建立与部下心连心的关系。如果没有心理上的沟通,就会显得非常脆弱。即使形式上是发号施令的人,但如果大家都没有打从心中承认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领导者。

    3.承担成败的行动。

    明确自己是部门的代表,亲身面对外来的责难、攻击,为团体的利益积极行动。先不论事情的对与错,即使被上面的人批评、指责,也要支持部下,为自己的部门负全责。因为自己是部门员工的代表,所以身为领导者,必须要有承担成败的行动。

    4.掌握人心的行动。

    为了让部门员工团结一条心,让气氛开朗愉快,要立即仲裁部门员工的对立事件,让整个部门顺利运作。如果部门无法整合,领导者的指示就无法有效的运作,好不容易推出的好计划,也会因为部门员工的对立而在执行上遭致失败。所以,建立部门员工团结一心是必要的。

   5.组织化行动。

    为了让工作流畅进行,部门内组织化是必要的。领导者必须思考工作上的职责分配,指示每一位部属在部门内应该尽到怎样的工作责任,还有明白界定每位部下之间的关系。

    6.支配的行动。

    领导者要毫不犹豫的明确做出指示,命令必要的事项,还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判断、意见、想法和决定。因为,下属大都在等待领导者的决策,领导者如果不明确的话,部下想动也动不起来。如果表现得优柔寡断,会给部下没有领导者气质的印象。

    7.传达情报的行动。

    部门领导者比部属占优势的地方是在公司会议时,获知上级信息,其他的员工则透过部门领导者,了解上级的决策、意见。因此,尽可能正确且迅速的向部门员工传达上级的情报,让部门员工可以借此知道公司的整体走向。如果领导者没有向部门员工传达高层的情报,员工就会变成活在情报孤岛上的人,如果领导者传达了错误的情报,那部下就会沉浮于公司之中,不只如何是好。在情报传达上,也有逆向传达的情形。高层的人很难知悉每一位一般员工的想法、意见,也无法直接听到工作现场的意见。这时,将下属信息传达给高层,就是部门领导者传达信息行动的另一个职责。

    8.赏罚的行动。

    领导者是站在评价部门员工的立场,因此必须要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信赏必罚的行动。

    部下获得适当的报酬、受到赞美的话,一定会感到很高兴,更加努力工作,也会肯定、尊敬领导者。另一方面,当部下有违反规则的情形时,就必须要适时适度加以处罚。如果不给予处罚,不只是部下的行为举止会更加离谱,领导者也容易被轻视。而且,不只是行为离谱的部下会如此,就连其他部下也会降低对领导者的评价,逐渐不承认领导者的权威。

    9.奖励业绩的行动。

    领导者为了提升部门的业绩,从平常就要不断督促部下,让部下努力工作,达成目标。

    以上是九个领导者所应该有的行动,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确认这九个项目,对部下做出适当的行动。只要加以留意,就可以以领导者的身份来掌握下属的心,驱使下属行动。

  (六)对待“个别下属”的办法——把他们的个性都发挥出来

    [他们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却不喜欢按照公司所希望的模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但是对于各家公司来说,为这些‘个别分子’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他们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是应当的,因为这些人有时能够为公司提供很多有益的想法和建议,为公司作出重大的贡献。]

    大多数部门当中都存在着至少一名“个别”的下属——这样个别的下属总是活泼过头,有时会给你造成很大的麻烦。这就使你对他们的管理工作成了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务。但是,如果管理方法得当的话,将有助于使这些下属身上的天分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好的领导者会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手下的员工,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找到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方法。但是,正如曾经为数家位于财富五百强之列的公司工作过的、自称为技术“个别分子”的IT咨询顾问Tom B所说,在遇到他这种类型的“个别分子”时,很多上司所采取的做法都是迅速的解雇他们,而解雇的原因就是出于错误的第一印象。TomB说:“我不喜欢‘个别分子’这个词,因为人们一提到‘个别分子’就会想到是异类的分子”。他把这种“个别”行为形容为:不喜欢和不信任所有级别的管理人员,与同僚不能很好的相处,不穿制服、不打领带、也不佩带公司的徽章(尽管公司要求这样做),拥有自己独立的时间。

    其实,用‘个别分子’一词来形容这种类型的员工非常合适。他们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管理人员总是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个别分子”,而这些个别分子又总是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这种现象在那些规章制度起着重要作用的公司里显得尤为突出。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些“个别分子”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他们却不喜欢按照公司所希望的模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不过,只要这些‘个别分子’还在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发挥着某项特殊的才能,对于他们的行为,人们通常还是能够容忍的。有些时候,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他们可能会由于自己的行为而遭到解雇。但是对于各家公司来说,为这些‘个别分子’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他们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是应当的,因为这些人有时能够为公司提供很多有益的想法和建议,为公司作出重大的贡献。”

    不过,各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与其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将‘个别分子’扫地出门,不如制定一个包含几个具体步骤的特殊的管理计划,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下面,笔者提供了几条管理方案:

    给“个别分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要给“个别分子”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对他们进行微观管理的话,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为“个别分子”提供明确的指导与反馈。要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会给自己的结果带来怎样的损害,告诉他们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是他们必须要克服的障碍——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话。

   为“个别分子”提供方向和保护。这样才能够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面前为他们提供保护。

    把握适当的尺度。 “员工戴着耳机工作真的是什么大问题吗?”“如果员工喜欢上班晚来晚走,喜欢熬夜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惊人的工作产出,那么他们的这种工作习惯是什么大问题吗?”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对待“个别分子”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另外,作为上司,要理解并能证明这些“个别分子”的作用。

    对于那些能够理解“个别分子”行为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他们想要让“个别分子”在未来免遭解雇、降级的厄运,他们就必须在公司政策框架的范围内为这些“个别分子”提供保护。

    对这一点,‘个别分子’自己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他们不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公司又为什么要容忍他们的‘个别’行为呢?管理那些愿意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员工不是要容易的多吗?

    不管对“个别分子”的管理多么有效,在处理“个别分子”同其他员工的关系时,困难总是会出现。事实上,很多“个别分子”所拥有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价值,而管理层对这一点也有所了解。所以他们会去适应这些“个别分子”,不管他们是好的、坏的还是平庸的。如果领导者能够在对“个别分子”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不管是“个别分子”本人还是整个公司都将从中受益。

    (七)如何管理和对待出类拔萃的下属

    [“明星下属”的出现,既是公司的需要,也是下属本身的需要。对待“明星员工”要让他们适应企业的情况,同时,作为领导者,也应对他们一视同仁。]

    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有一些“明星员工”。他(她)们可能是那些有希望进入管理层的年轻管理者,或者是那些优秀的业务能手。一般来说,他们是那些对业绩贡献最大的人,公司的未来也常常掌握在他们手中。

    “明星下属”的出现,既是公司的需要,也是下属本身的需要。在个人的社会,下属们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奖赏,对公司来说,以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如咨询公司为例,员工不论是在外部、内部管理或者业务方面的声誉都有助于提升业绩,那些声名远扬的咨询顾问能吸引客户,在内部有口碑的项目经理可以组建优秀的团队,而某个业务方面出众的员工自然对更好地完成项目有帮助。

    许多公司以错误的方式管理明星员工,要么完全忽视明星员工,要么过分看重第一种“超级明星员工”, 这都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

    对于有超级明星员工的组织,管理学能给它的建议相当有限。这个议题也不太重要,因为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面对这种管理困境。通常情形下,超级明星一般也已经是核心管理层的一员。我们可以认为,超级明星员工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力,也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超级明星员工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他也必然会对团队产生极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我们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

   管理这些超级明星员工,关键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团队环境,团队成功的价值远超过个人明星,并且不能让团队成员等待他有奇迹般的演出。以刚刚来过北京的“飞人”迈克尔·乔丹的经历为例,在1995年复出时,乔丹神话处在最顶峰,当时的论调是,他是最伟大的运动员,所以芝加哥公牛队自然可以赢得冠军。结果是怎样的情形?球员为他的球技所迷,打起球来反而像是看戏的观众。这是因为那些曾经和他熟识的队员大多不在,他复出后引起的骚动使他很少能和队员们在一起训练,并且时刻被大批保镖和私人随从环绕,这些都使得他和队员产生了疏离感。

    因此,管理超级明星员工,首先就是管理他的队友、“追随者”,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团队平等的一员,要调节好他们对超级明星的心理预期;其次是管理他的上司、领导者。正如一个球队的教练一样,领导者绝对不能期望在超级巨星离场后,会有新的巨星到来(这可能发生,但把全部希望寄托于这一可能),他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新的团队。

    如何管理这些“明星员工”

    实际上,管理“明星员工”,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那些年轻管理者和业务能手成长,或者说完成角色转变。以学术界为例,一个拿到博士学位、以博士后身份在顶级科研机构开始职业生涯的科研人员来说,能在最好的科研机构工作已说明他是业务能手,但现在他要面对一个角色转变:技能被认为理应具有的东西,仅仅像过去还是做研究生时做好常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文献变得相对次要,关键是知道自己要和什么人交谈;他需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譬如自信、锋芒毕露的交谈风格等等。

    过去,不论在学术界还是服务组织,奉行的大多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观念:那些有潜质的员工自会脱颖而出,那些成功的年轻管理者会成长为合伙人。他们可能会得到培训机会,会得到发挥才干的舞台,会获得职位提升等等,但他们通常不得不独自艰难地完成这种转变过程,而不能从那些对这一转变过程有着深刻理解的前辈那里得到指导。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更使得这些前辈们根本无暇去承担指导的任务变得难以完成。

    因此,对待“明星员工”要让他们适应企业的情况,同时,作为领导者,也应对他们一视同仁。


和你的下属们共同面对挑战 

 (一) 与下属们紧密相连,共同解决困难

    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合作团队-在这里简称为“团队”.的建立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挑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但大家一起忍耐过来的共同经验,反而让彼此互相产生亲近感,紧固了彼此之间的连系,就是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善意情感。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如果曾经一起体验痛苦的事或恐怖的事,彼此之间的好感就会提高,这是社会性的一般法则。这是因为痛苦或恐怖的事会提高每个人的害怕心理,害怕心理提高的话,人就会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希望借由与他人在一起,消除害怕的心理,求得内心的稳定与平静。

      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的一群人,这是最佳状态的团队,只有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有了共同的目标,面对挑战,会比你一个人孤身奋战强百倍,团队的利用是可以使下属们更加团结。

    在工作场所上,可能成为朋友的同事非常多,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体验,尤其是共同的痛苦经验的话,彼此之间是很难敞开心房的。陷入绝境时,求人的情绪会变强,真实的内心就会裸露出来,也因此,唯有在紧急的时候,同事之间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虽然陷入绝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是想要当一个值得信赖的上司,或是寻找可以依靠的部一,这无疑是大好的机会,好好奋战下去吧。

    (二) 让下属们动力十足!

    我手下有一名员工的工作表现不是很好。一直以来,我都想把这个问题搪塞过去,因为我想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能够自行得到解决的。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这样做是不行的,我手下其他的员工已经开始有愤慨和怨恨的情绪了。并且没有了工作动力是很可怕的。请问我该如何去做呢?

      关于这样的问题和抱怨,已经不是特殊现象了。缺少工作动力的员工的存在不仅仅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个问题,对所有的员工来说都是一个问题。不满的情绪会很快的蔓延开来,对整个工作环境产生影响。其他的员工也有可能会受到波及,甚至是那些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可能也难逃此劫。

   基于上述原因,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即采取建立工作动力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还是有一些最佳途径的。

       首先,你要确定具体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并且找到问题出现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先确定问题,而不是立即就开始进入对员工的解雇程序呢?这当然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个就是员工士气方面的考虑。你当然不希望让自己的员工觉得只要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就会遭到解雇。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拥有像上帝一样的权威可能会是你所向往的,并且凭借你手中所拥有的权力,树立这种权威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一定要让自己经受住这种权威的诱惑。不管你怎么想,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员工们在支持型的工作环境中的表现要比在胁迫型的工作环境中的表现好。此外,如果现在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能够回到“正轨”上来,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成为你所领导的部门中最宝贵的一笔资产。

      尽管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但是,在有些时候,员工的工作表现不佳可能意味着在部门当中还隐藏着更大、更普遍、更深入的问题。也许,员工工作表现不佳仅仅是因为他所做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给他换个工作岗位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先找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谈谈,然后问问你自己:造成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儿?是不是在部门本身?是不是不在员工个人的能力控制范围之内?员工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是否能够得到尊重?部门的规章制度是否同公司的总体政策相冲突?员工工作态度上的问题是否正是你本人的风格的反映?要知道,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时也会有疏忽和不足。

    然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从整体上看没有什么该受到指责的地方,问题仅仅是出在员工自己的身上。如果情况真的如此,你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了。要帮助员工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

    Mike Malesevich在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了“六步法”,帮助员工改进他们的工作表现。这“六步法”是: 1、向员工说明其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只谈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谈员工努力不够,向员工说明其工作表现不佳所造成的后果。2、向员工说明他现有的工作表现。一定要说的具体。不要仅仅告诉员工他现在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努力”,而是要通过他具体的工作表现来说明他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3、查找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员工是否缺乏培训,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是否有外部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说家庭或是经济上的问题。是否有员工自我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4、征求员工的意见 ,听听员工的想法,看看他自己打算如何改善现在的局面?5、同员工一起探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员工自己提出的方案在问题的解决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同员工一起探讨你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将各种方案综合到一起解决问题。6、就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达成一致,并且制定出行动的具体时间框架。另外安排一个具体的时间,就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追踪和讨论。

      Malesevich说,“应用上面所介绍的方法,我帮助很多员工解决了他们工作中曾经存在的问题,改进了他们的工作表现。建立了他们的工作动力。尽管这种方法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它可以让员工知道,其他人都在关心他们的工作,并且在努力帮助他们。要想解决员工工作表现不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处理问题,不要等问题进一步深入,发展到难以解决的地步。”

    有效的处理员工工作表现不佳的问题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但是,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了工作动力,就什么都好办了!

    (三)让下属们明了参与整个工作蓝图

    福特公司每年都要制订一个全年的“员工参与计划”,动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并向他们说明整体工作的计划和概况。此举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大大减少。管理者让员工了解并参与工作流程,组织可以得到很多好处,但在决定把参与作为管理策略之前,必须了解有效参与的心理条件和额外条件,有效参与的心理条件主要有:1.下属必须在心理上接受企业计划;2.下属必须赞成参与活动计划;3.下属必须看到即将参与的事件与其个人生活模式的相符之处;4.下属必须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已对即将参与的事件的满意程度。此外,必须满足下列“外部”条件,员工参与才是可行的:对决策时效性的要求不能很高;经济上要合理;在下属参与决策时,既让他们有安全感,又不破坏组织管理者的正式权威;提供参与机会时要避免参加特定决策过程的下属向竞争对手“泄漏”信息;为使参与有效,必须为员工提供有参与决策过程的渠道;进行参与教育。

    那么,在组织下属参与整个公司前景计划时,就要巧妙的对下属进行组织,既不能毫无保留地把公司的安排全部透露,又要适当让员工参与进来,所以就要合理的统合下属。巧妙统合部下,是领导者的手腕和力量的表现,倘使能够活用各自的长处,加以统合的话,应该可以成就想像以上的成果。身为领导者,在整合团队、指挥部下行动时,最重要两个基本原则是推动工作与建立人际关系。

      领导者在指挥部下时,明确指示应该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应该与部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是由人所构成的,如果让人际关系恶化的话,再怎样好的企划也无法顺利推动。因此,请牢记领导者的行动,首先是建立工作的行动。

    1.敞开心扉,把你的想法告诉下属

    如果不知道领导者的想法,部下是不会有所行动的,因而应该不断向所有部下明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期待与下属进行沟通和商量。

    2.新的计划是团结的结果

    与下属一同计划新的工作,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批评不好的工作。

    为了明确传达什么是好的工作、什么是坏的工作,对于不妥当的结果,要明确的加以指责。

    4.坚定自己的立场

    明确表示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话也要说明白,不能含糊其次。

  5.指示部下工作。

    部下一般都是等待领导者的指示,因此各个部下应该做什么,要明确指示工作内容、分担与

    职责,具体指派工作。

    6.明示工作的评价标准。

    部下有时会苦于不知以怎样的标准和方式来进行被指派的工作,是要慢慢花时间紧密的进行,还是多少有点粗糙,快一点完成较好?为了不让部下有这样的烦恼,上司在指派工作时,必须要指示工作的完成时间或者要求。这样清晰的要求会给双方都带来方便。

    7.明示工作的期限。

    布置工作时要让下属明白工作流程的期限,这样也有利于下属制订工作计划。

    8.明示部下的位置、职责。

    要仔细、清楚地向每一位部下说明自己的部门在整个组织里,是居于怎样的位置,他们又该

    扮演什么角色。还有,指示工作时,要说明该工作在整体计划上是居于怎样的位置。组织越是底下,工人越属于下属部分,越是不容易了解整体工作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整体工作的内容,就不会有想做的干劲。仅管实际上很单调的工作,如果明白它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的话,就会产生工作的干劲。

    9.让部下遵守工作的方法、规则。

    在集团中的工作是有必要加以统一的。如果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法、规则来做事的话,就无

    法加以统御。对个人来说是好的东西,不见得可以提升整体的成果,所以领导者必须让部下遵守工作的方法、规则,统御部下才行。

    10.帮助部下提升能力。

    集团的成果,是每一个部下个人能力的总合,所以,上司帮助每一个部下提升自己能力是很

    重要的。任何人都怀有上进的心,上司应该要让它萌芽成长。

    11.统合工作。

    如何巧妙统合部门成员之间的工作,决定全体集团的成果。巧妙统合部下,是领导者的手腕

    和力量的表现,倘使能够活用各自的长处,加以统合的话,应该可以成就想像以上的成果。

 
与你的下属们共同创造未来 

   (一) 从下属的眼中看未来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参观企业内部状况,观察员工工作的样子,就立刻可以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公司。只是分析财务报表、调查过去的信用状况和目前的业绩,很难准确预测该公司的发展性。该公司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不直接感受该公司的气氛,是无法判断的。例如,观察卫生是否做得很仔细、工作环境是否整洁干净、员工应对来客的态度是否有礼貌……等等,都可以看出公司的状况。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察公司主管、员工的眼神是否炯炯有神。从眼神就可以看出是积极工作、还是消极工作。即使被派以困难的工作、或工作过度睡眠不足,但只要公司所有员工看起来都很积极工作,眼睛炯炯有神,就可以感觉到这家公司运转状况良好,未来也很有发展。

    这就是关于“用精神统领下属”的问题。人总的有一点精神。人是为一种精神而活着。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自己都没有一种值得下属敬佩的精神,很难想象其下属的精神状态。一个单位的领导应成为本单位一架功力最大的发动机,是一个单位的精神支柱,要不断地去鼓舞下属的士气,自己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最为关键的时刻要有献身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圣杰认为,领导要善于为下属描绘本组织的愿景,提出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并指引下属去为之而努力。

    企业的情况好坏,员工的情绪上可以表现的非常清楚。这也是一种企业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内部的人员上。所以,作为领导者在管理企业时,细节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因为直接接触运作的员工们是企业情况最佳感受者。

    (二)把下属抓住

    虽然不能让下属们胡作非为,但是也不能让下属跑掉,因为你要和他们共同创造。现在的企业,跳槽、辞退(炒犹鱼)、高薪招聘、高待遇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的企业可能因为使用了好办法、恰当地使用了合适的人才,而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更多的企业却常常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工作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所以如何把优秀的员工留住,也是企业要注意的一方面。

    惠普康柏合并已超过一年,为使这项被称为全球最成功的合并案例发挥更大效益,惠普近期展开一项“留住优秀人才(TalentManage-ment System,简称TMS)”方案,希望透过这项有计划、量身打造的方案,留住优秀员工,“在全球化、资讯化的时代里,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使其发挥潜力与工作效率,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关键。

    许多企业都知道留住人才的重要性,但究竟谁是人才?人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可能并没有很清楚地去定义及了解。因此,常有企业口口声声想要留住人才,却发现人才仍不断流失,也未能有计划地去培养。此外,对企业而言,优秀员工泛称“人才”显得太笼统,因此,惠普特地把“人才”分成几类,只要符合这些特性的,都被视为是人才。这些分类包括:

    一、 专业人才。懂技术技术,如财务、研发,对专业领域很了解,所具备的职能集中于某一项专业领域,或对某一产业有很深入的了解;具有创新能力、乐意接受改变、开阔的思维及团队精神。

   二、管理人才。能为员工塑造愿景,有能力订未来的任务启发员工,协助员工完成工作目标,能够激发员工工作士气的人才。

    三、业务人才。能够为组织带进业务的人,能够了解复杂产品,懂得促销及销售技巧

    四、综合能力人才。即具备前述两项以上能力的人才

    如何抓住这些优秀的人才呢?就要了解他们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针对他们的需要,提出留才方案,才能真正留住优秀人才,并且使他们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 管理中的困惑

    有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上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去改变企业的文化、更加强调工作中“人”的作用、着重于工作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是:如今,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是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资源。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有同样的资源、技术以及信息,这就意味着“人”是造成差别的因素。然而,员工不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原因何在?部分原因是:管理者企图“一 夜之间”就改变现状,他们不明白如何让员工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不知不觉之中,管理者常常给下属传递矛盾的信息。

    例如,他们打算授予员工一定权力,想让整个机构的员工们做出更多决策。但他们忘记了员工们已经经受了多年的训练,习惯了遵守“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样的信念。因此,也难怪,如今许多员工不愿意接受管理者授予他们的权力,尤其是考虑到如今的就业市场。要么他们不知道如何作出更好的决策,因为他们在过去从未得到允许(因此他们没有经验);要么他们就是不想作出任何决策,因为他们认为风险太大。员工也感到困惑,管理者期望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多方面像管理者一样。管理者期望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而有些任务他们既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

    “我的工作是什么?”,“谁是我真正的老板?”,这是员工普遍提出的问题。

    要想创造一种授权工作文化、组建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则要求公司的员工在价值观和信仰上做出巨大的突破。如果过快地要求员工放弃长期信奉的价值观和信仰,其结果往往会造成他们抗拒改变,甚至更加坚持他们旧的信仰。如果管理者在改变的过程中给员工提供帮助,并且减少员工的恐惧、满足员工的愿望,那么公司里的许多恐惧和不满就可以完全消除。

    由此,提倡自我管理团队的概念大大改变了工作环境,这些概念还能为员工和机构提供许多潜在的东西,他们早就应该到来了。员工也感到困惑,管理者期望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多方面像管理者一样。管理者期望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而有些任务他们既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所以,我们要提倡下属自己管理自己的口号。

   (四)下属也要自己管理自己

    西门子公司有个口号叫做“自己培养自己”,反映出公司在员工管理上的深刻见解。和世界上所有的顶级公司一样,西门子公司把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列入了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并认真地加以实施。但他们所做的并不止于此,他们把相当的注意力放在了激发员工的学习愿望、营造环境让员工承担责任并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同时引导员工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以便能和公司共同成长。这种理念的前提就是,经过挑选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优秀的,而且,公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员工而获得业绩和其他利益的增长。

       员工自我管理虽然是可能的,也是一种积极的目标,但是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不仅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具备培训、帮助和引导的技巧,还需要极大的热情、耐心,以及正确的信仰。

    我们知道,IBM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体贴以及其终身培训制度一直为业界所称道,还知道从小沃尔森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鲜明的纪律文化。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IBM的员工不仅能坚定不移地信守和奉行公司的价值理念、遵守既定的规则,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员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

    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的戴明博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日本人受命去管理一家行将倒闭的合资美国工厂,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使工厂起死回生并且盈利。原因是什么?他解释说:“道理很简单,只要把美国人当作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他们也有正常人的需要和价值观,他们会自然地利用人性的态度付出回报。”虽然大多数管理者都知道,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有自我价值追求并且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人,但是能够引导员工有效实现自我管理,并且把这种管理演变成一种机制或技术的情况似乎并不多见。事实上,在比较多的情况下,管理者都因为一些顾虑而难以跨出实质性的步伐。戴明博士的启示在于,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只需紧紧抓住最关键的那个部分———而对于人的关怀就刚好是那个部分。

        所以,从人出发,是关心人、激励人,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开发员工的潜质和智慧,从而使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更进一步说,人本管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是崇高的信仰和情感。

    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呢?就是没有紧紧抓住最关键的那个部分———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许多人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我给了你培训、详细的工作分析、合适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有其他的种种有益的人文关怀,你就得照着我所说的去做,达到一定标准,否则就不行;而很少想过,制定这些标准和程式以及如何实现他们,可能员工的想法比管理者更为积极和更为有用。

      (五)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公司或组织发展的动力。那么,管理者应如何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呢?

    1、 据工作目标提出阶段性成果。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设定出一个时间表,提出阶段性的成果。这样能使组织务实而创新,并激发员工的潜力。

    2、 鼓励员工冒险。创新必定会有风险成本,管理者应该允许下属犯错误,使他们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来重新进行实验与革新。当然,不能盲目地冒险。在任何一个计划实施之前都要充分评估,准备多种替代方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创新达到预期的目的。

    3、 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实,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激发工员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在进入一个组织以后,承担的工作越富有挑战性,他们的工作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并且这种状况会持续存在下去。如英特尔公司,就会直接授予员工较高的位置,促使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并达到目标。

    4、 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创造一种相互信任与充满信心的气氛,让所有的建议或疑问,都能在真正开放环境里得到彻底讨论。另外还应以实际行动表明:上层管理部门重视员工提供的信息,并愿意据此采取行动。这样能使员工自觉地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自愿参与组织的计划,并积极提供富有建设性的设想。

    5、 强调良好的组织纪律。对富有创造性特点人才的缺点,要以民主的管理风格,积极引导他们。任何时候,良好的组织纪律都是发挥创造性才能的基础。

    (六) 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在表现上是“员工至上”。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服务的公司是IBM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客户,IBM第 一个负责中远的客户经理就是后来写了《逆风飞扬》一书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女士。她在 书中谈到IBM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为员工设立的一年只需要1美元的乡村俱乐部、IBM公司的家 属联谊活动以及“百分百活动”。

    IBM创始人老沃森“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旅行,一天工作16小时,几乎每个晚上都参加他数 不清的员工俱乐部举办的仪式和庆典。他乐于同员工交谈,当然不是以一个好奇的上司自居 ,更多的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出现”——这是他那个时代人写下的记录。但实际上今天 我们还可以听到关于沃森先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已经成为这个卓越企业的文化组成部分。如“不关门”制度、俱乐部、简单化、布道、狂欢以及培训等等。

    细细品味绵延近百年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人开始的。

  拥有120万名雇员的沃尔玛是全美第一大零售商,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是一家从家门口干 起 来的世界级的企业。沃尔玛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创始人沃尔顿先生始终保持对员工尊重和关心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沃尔顿先生的倡导下,沃尔玛几乎所有经理人员都佩戴着“我们 关 心我们的员工”的徽章。在沃尔玛,员工都被称做“伙伴”,而不是雇员。从沃尔顿开始,管理人员就经常倾听来自员工的声音。沃尔顿说:“关键一点就在于应该走进店里,去听 听你的伙伴们有什么要说的。所有人都应参与进来,这一点极其重要。我们的许多好主意正是来自于店员和仓库的搬运工。”在沃尔玛公司,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是个成功者。每周六早上7:30分都召开一 个管理例会。从 沃尔顿开始的传统,管理例会上总经理都会站起来高声问道:“谁是第一?”当然所有的人 都会高声回答:“沃尔玛!”1991年,被誉为20世纪第一CEO的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 专 门到沃尔玛参加例行晨会,被员工参与的热情所感染。他在现场动情地说:我知道为什么沃尔玛是个优秀的公司了。回到GE,他精心构建自己企业的“沃尔玛晨会”——这就是日后 成为通用成功经典的经验之一的“群策群力”。“群策群力”的核心是“全心全意地相信和 依靠员工”。

      杜邦是一家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企业。在杜邦,尊重个人有着更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从公司的核心价值到全球定位,从公司的企业文化到发展方向,无处不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平等和对人的信任。例如,杜邦对“安全环保”、“职业操守”和“尊重个人” 的倡导正是对人身、人格及人权全面的保护和重视。本着同样的信念,杜邦的使命中就包含 着对个人才干的充分施展,对事业的奉献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家人的承诺。杜邦员工手册中明确写道:“我们品格高尚、尊重自然与生命、安全工作、与人和睦 相处、精诚合作。每一天回家的时候,我们都将是神清气爽的。”

    所以,无论怎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他的上级不予以重视,没有适 当的指导、培养和监督的措施,那么他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而且,如果没有员工的倾情努力,也不可能有企业的成功。

    (七)创造企业文化

    [建立适应的企业文化,提高下属们的满意度,鼓舞下属们的士气,从文化氛围与制度上来保证目标实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力争在企业内部甚至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公司以精神奖励为主采取许多举措,比如:公司每期评出“优秀员工”并张榜公布,在内部流通刊物上宣传。在评比时,坚持多层次,高覆盖率的原则,以重视每位员工,让他们都有机会榜上有名,另外,着重多从定性的方面奖励那些表现出色,进步显著的员工更甚于绩效达成最好的,以此来鼓舞团队的士气。

    再者,为形成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每期末每个人投三票给对最热心帮助自己的三个人,然后按积分情况评出“最热心”员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活动本身旨在形成团队更强的凝聚力。

    公司这些举措制度化,增强了领导的权威性,还将员工的这些获表彰记录作为员工升迁的主要考核项目之一,以增强其文化力,形成对员工行为约束与引导的力量。

    最后,有必要进行硬性淘汰一些消极,能力差或不适合业务岗位的员工,采用末位淘汰制,必然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并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同时也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末位淘汰制是把双刃剑,太过激了,也会挫伤员工积极性,降低满意度。公司采取比如是连续两期团队内排名最差的一位强行撤离业务岗位,之后对他加强培训,帮助他早日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体现出公司“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八)增强下属们的荣誉感—这是企业的灵魂

    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西点的《荣誉准则》上记录着:“每个学员决不说谎、欺骗或者偷窃,也决不容许其他人这样做。”西点赋予士兵的荣誉意识,让士兵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大受欢迎。在西点的教育中,荣誉教育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西点将荣誉看得至高无上。在西点,要求每一位学员必须熟记所有的军阶、徽章、肩章、奖章的样式和区别,记住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和奖励,同时还必须记住皮革等军用物资的定义、西点会议厅有多少盏灯,甚至校园蓄水池的蓄水量有多少升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和要求,会在无形中培养学员的荣誉感。这值得企业所借鉴,因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能不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所效力的企业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的。

    如果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荣誉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公司引以为荣,他必定会焕发出无比的工作热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唤起对自己的岗位和公司的荣誉感。可以说,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如果一个员工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他可能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

    笔者曾在希尔顿饭店有过美好的经历。我早上起床,一打开门,走廊尽头站着的漂亮的服务员就走过来,说,早上好,先生。叫我早上好很正常,并且还知道我的名字。我马上问她,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先生,昨天晚上你们睡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每个房间客人的名字。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但我觉得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事,却体现出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那个服务员没有一种以希尔顿饭店为荣的荣誉感,她能表现得这样尽职尽责吗?成绩可以创造荣誉,荣誉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成绩。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能成为一个积极进取、自动自发的员工吗?如果不能认识到荣誉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荣誉对你自己、对你的工作、对你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又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员工去争取荣誉、创造荣誉呢?  

    (九)用纪律来管理你的下属

    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同样,一个积极主动、忠诚敬业的员工,也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可以说,纪律,永远是忠诚、敬业、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没有纪律,便没有了一切。

    

   西点军校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纪律锻炼。为保障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有一整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比如,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内的一个院子内正步绕圈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关于这方面的轶事,我们随处可见。纪律观念由此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同时,与之而来的,却是每个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是一些让人受益终身的精神和品质。

    在后来为企业服务的职业生涯中,我成功地把这种纪律观念灌输给我的每一个下属,它又帮助我获得了不凡的成功。我发现,纪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比人们通常所想像的还要大。     当你的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时,比如质量问题,比如对工作的态度等,你会猛然发现,工作因此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对企业和员工而言,敬业、服从、协作等精神永远都比任何东西重要。但我相信,这些品质不是员工与生俱来的,不会有谁是天生不找任何借口的好员工。所以,给他们进行培训和灌输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

    还是来看看巴顿将军的例子吧。乔治·福蒂在《乔治·巴顿的集团军》中写道:“1943年3月6日,巴顿临危受命为第二军军长。他带着严格的铁的纪律驱赶第二军就像‘摩西从阿拉特山上下来’一样。他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营区。每到一个部队都要  嗦嗦训话,诸如领带、护腿、钢盔和随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须之类的细则都要严格执行。巴顿由此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第二军发生了变化,它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一支顽强、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巴顿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四星上将,但他在纪律问题上,对上司的服从上,态度毫不含糊。他深知,军队的纪律比什么都重要,军人的服从是职业的客观要求。他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巴顿如此认识纪律,如此执行纪律,并要求部属也必须如此,这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如何进一步达到企业的目标

    [员工结合自己的目标,分析公司的下期工作方向与竞争策略,找出自己思路与公司经营思路的差异与分歧,并且分析其原因,毕竟每个区域有其独有的特点,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后,在工作中有正确和清晰的方向感,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保证公司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并据此重新拟订下期的工作计划。]

    比如,要想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每个员工可先将总目标分解到每个具体工作上,目标分解越精细,执行效率与效果往往会更好。然后就根据每个细节的重要性与紧急性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形诸文字和表格。最后就是工作计划确定的团队会议,每人就自己的计划与其他员工以及主管做研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再次修正计划,增加计划的可操作性与执行效率,也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进行监督与控制。通过加强沟通和反复论证,让员工既能站在战略的高度,预想公司的发展方向,又能深入到实践操作的每个细节上,目标的一致性与清晰性获得提高,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且游刃有余。

    

    目标实施阶段

    由于每一个人都有了具体的明确目标,所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因此,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上级只管下达任务、下级只管汇报完成情况,并由上级不断捡查、监督的传统管理办法。

    另外,为了进行对工作的有效控制,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控制。公司努力提高团队个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1、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它使得一位员工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并且将这样的管理步骤反馈到每个人,以激励优秀者,鞭策落后者。团队队员也会经常从自己的业绩上分析,检讨自己,找出自己工作的问题,以便及时自我调整或争取到公司的支持。上下级之间通过这种方式的双向互动,便会和谐的合作。

    2、监督与咨询

    在目标的实施阶段,上司的监督控制坚持“重结果更甚于手段”的原则,充分授权,并明确其责任,给下属更大的施展空间,以激发员工的热情。

    3、反馈与指导

    在实践工作中,一旦出现了紧急情况,员工在事件处理之后,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上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也能让主管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反馈和指导能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实践与研究表明,及时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往往是帮助员工达成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大部分的评价者或管理者曾经是这一行业最出色的人员,他们也是整个目标项目的规划者之一,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掌握得更为全面。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反馈,来帮助接受者了解什么是好的以及需要做出什么改进,而且,平等、开放、活跃的反馈性讨论也有助与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内在潜力和灵感。

  4、信息管理

    员工了解上司的态度和公司对他们的真实期望,知道实际目标与公司所要求的目标的符合程度,管理者与员工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容易达成共识,提高双方相互理解的层次等等都直接被信息管理的有效程度决定。加强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分析的水平也成为目标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另外,在监督这方面,仅靠上司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监督的规则来对工作进行引导、约束和激励。有的公司对业务的考核目标过于单一,导致个人目标与公司发展方向极不协调。公司采取多元的目标体系,让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公司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这样增加了对员工的约束力,还可以激励下属的积极性.

    (十一)培养优秀的下属,发挥他们的作用。

    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可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会倾向于把事情复杂化。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善于培养人才的人,他们应该能让别人中肯的认识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就会取得进步,而且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会得到提高。

    下属们好动不太老实,要想激发他们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做出新的贡献,必须首先让他们接受严格的训练,树立起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观。不仅如此,领导者还必须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而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领导者所得到的将是一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    企业界的竞争非常激烈,上司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和指导自己的下属,他们能做的就是把那些表现不佳的员工开除。每位领导者的权力都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他们不可能为自己的下属谋求太多的便利。不过,去了解下属、支持他们进步、发掘他们的天分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样,就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十二)和下属们愉快的工作!

    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 。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 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 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你在乐趣中工作,如愿以偿的时候,

    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 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辛劳。如果一个人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必遭失败。引导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对工作的鄙视与厌恶,而是真挚、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一个人总不能无 所事事地终老一生,应该试着将自己的爱好与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无论做什么,都要乐在其中,而且要真心热爱自己所做的事。

    成功者乐于工作,并且能将这份喜悦传递给他人,使大家不由自主地接近他们,乐于与 他们相处或共事。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和下属们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这个团队便是成功的基础。体验到集体工作的乐趣,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会因此不同。 后记 

      看着市场上堆积的各国各行业的管理秘诀,我实在是觉得有些欠妥,呼唤本土化一直是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提倡的观念。我们确实缺少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拿来主义”带来的也许就是格格不入。

    在商界打拼多年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内心就有一套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诀窍,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是无法体会和运用的。所以,面对更多的在职场拼搏或挣扎的战友,我迫切希望能够有这样一套基础性强,易于接受,其看似简单却条目详实的模式供商界朋友们参考。能为他们的事业起到点滴的帮助,也是我本人最大的欣慰。

      我认为,企业能否产生自成体系的管理体系,在于能否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寻求到一种能相互对话并产生互动的效果。

    成功者的企业获胜之道在于能否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结合企业文化形成特有但不个别的管理模式,从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够胜出,并不是仅仅去模仿国外所谓的"先进"的管理模式,而在于能否创新出属于"自己"式的管理模式。

    前一段时期,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模式”曾经吸引不少企业盲目跟风,但实际的效果却是企业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和作用,往日点子、咨询等生意,其热闹景象也已烟花云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诀窍其实有很大的漏洞。

     因此,管理方法要随着实际情况和人员变动做调整和更新,依靠模式是一种决策的手段,借鉴于模式实践,需要魄力,勇气,务实。带领你的员工,让他们跟随着你的脚步。

    本书所提供的管理秘诀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汇集并总结的方法,经过多数企业参照,均成为首要的参考标准。我想,所谓的不能让下属知道,是要求领导者要自己消化并熟知在心,做个心中有数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