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可以吃蛋黄吗:读《我们怎样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8:58:07

读《我们怎样思维》

督学室 马久郁

2009.5.6

我汇报的题目是《读<我们怎样思维>》。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们怎样思维》是约翰·杜威1909年的作品,这本教育专著距今整整100年。本书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而作,书中的很多分析和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杜威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他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简单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什么是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句话含义相同,互为表里,这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自由的人。他引用柏拉图的话说 “实施别人目的的人是奴隶。”

他强调培养理智的自由,而坚决反对盲从。如果一个人的行动不受认真考虑过的结论的指导,那么,他们就要被粗心的冲动、不稳定的欲望、反复无常的人性和一时的情境所左右。培养不受阻挠的、粗心大意的表面化的活动能力,就是鼓励奴隶般的盲从。

关于“儿童中心”论。杜威明确提出, 儿童经验是教学的起点和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说, 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场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和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如何看待教师?杜威是很看重教师的作用的,认为教师是社会团体明智的领导者,他们最懂得团体中各个成员的需要和可能。他做了一个明确的比喻说:“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我们怎样思维》就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本代表著作。

任何人也不能够准确地向别人说明应当怎样去思维,这正如他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应当怎样呼吸以及自己的血液循环的情景一样。可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哪些是相对较好的思维方式,哪些是不好的思维方式。

本书所论及的思维的较好方式叫做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  杜威从观察、概念、判断、推理、观念与意义等心理学和逻辑学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仅选取与现今教学直接相关的有启发性的观点介绍给大家。

二、培养反省思维(需要说明,这一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是从原文引用)

1、什么是反省思维?

这种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反省思维是连续性的。反省思维由一系列被思考的事情组成,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正当的结果。各个连续的部分相因而生,相辅而成。

反省思维旨在求得结论。即通常所说的“把它思索出个头绪来”,通过专心思考把一团乱麻似的思绪弄得顺理成章,把含混不清的思绪弄得一清二楚。要持续地思考着,直到得到能够确信或不能相信的证据为止。

在整个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居于持续的和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惑的需要。

    2 、训练思维的必要性

思维系统的训练之所以必要,不仅在于担心思维有缺乏发展的危险,更重要的是担心思维的错误发展。

思维需要从儿童早期得到发展。在任何情况下,确定的习惯总会自然地形成:如果不是形成细心考察事物的习惯,不是形成使观念前后相继发生的连贯性的习惯,就是形成偶然的像蝗虫乱蹦乱跳似的胡猜乱想的习惯;如果不是经过检查证据、检查推论而后再下判断的习惯,就是忽而轻信、忽而轻疑的习惯。要想获得细心、周到、彻底和连续的品质,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小训练这些品质。

3、从培养态度入手训练思维

培养反省思维需要从端正态度开始。人们都有一种相信同其愿望相协调的事物的倾向。我们喜欢它是真实的,我们便认为它是真实的,同我们的希望和愿望相反的观念,是很难取得立足之地的。

第一种态度:虚心open-mindedness

它包含一种愿望,去倾听多方面的意见,不偏听一面之词;它留意来自各种渠道的事实;它充分注意到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它使我们承认甚至在我们最喜爱的观念中,也存在错误的可能性。

培养灵敏的好奇精神和自动的追求意识,是虚心的基本要点。

第二种态度:专心whole-heartedness

我们称之为“专心致志”。当一个人被课业所吸引时,这门课业就会引导他前进。真诚热情的态度乃是一种理智的力量。一位教师若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就能取得成功,任何公式化的方法,不论它们如何正确,都不能奏效。

第三种态度:责任心responsibility

所谓理智的责任心,是考虑到按预想的步骤行事所招致的后果;它意味着愿意承受这些合乎情理、随之而来的后果。

当学生学习那些远离他们经验的课业时,便不能激发他们主动的好奇心,他们在理智上变得不负责任,他们不去寻味他们所学习的东西具有什么意义,不去寻味他们所学习的课业同他们的信念和他们的行动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三种态度组成了对其经验范围内的事物愿意作出认真周密的思考的意愿。这种关于态度的观点,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训练而言的。这种意愿与逻辑方法并不对立,把二者编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是我们需要的。

4 语言与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杜威在论述中明确指出了学校实际工作中,妨碍语言的连贯性因而极有害地干扰系统思考的几种情况。也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问题。

首先,教师有垄断连贯叙述的习惯。如果把教师们一天说话的时间统计起来,同学生们说话的时间加以对比,那么许多老师会感到震惊。学生们的谈话也常常限于简短的词语或单一的不连贯的句子来回答问题。详述和解释,都由教师包办,只要学生的回答中有那么一点线索,教师便常常给予肯定,然后加以引申,详细讲述他认为学生应当表达的意思。这样,零星的、不连续的叙述的习惯,就必然助长了瓦解理智的影响。

其次,讲课时琐细的“分析性的” 提问, 常常把教材细分为若干小段,打乱了教材所包含的意义的完整性,破坏了教材的适当的比例,结果就贬低了完整的论题。虽然教师的头脑里装载着完整的意义,而学生得到的却是孤立的残渣碎片。

最后,强调避免错误,而不注重获得能力,这种倾向也阻碍了连贯的叙述和连贯的思维。儿童带着求知的渴望,开始叙述,有时担心出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小错误,便把应当用于积极思维的经历,用到避免错误上去了;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竟消极地以沉默作为减少错误的最好的方法。这种趋向在作文、小品文、论文等有关写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甚至,老师郑重地劝说,儿童要时常写些琐细的题目,并且用简短的句子,因为这样做就会少犯错误。学生的兴趣已经不在于怎样系统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在于怎样才能不出错。

此外, 杜威指出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活动是孤立的),而做不到这一点,良好的反省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5、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提问的艺术”、“让学生说明自己意见的合理性”、“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有余力来观察儿童心智的反应和活动”。我觉得很有价值,也一并介绍给大家。

1)、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完全是一种指导学习的艺术。

第一,提问应当依据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材料,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去解决新的问题,而不是逐字逐句、直接地复述已学过的材料。

第二,提问要使学生注意教材内容,而不是注意教师的目的。如果重点主要放在得到正确答案上,就违背了这个原则。那么,上课也就变成了追求教师真正答案的猜谜游艺会了。

第三,提问要使问题能持续发展下去。提问应当成为继续讨论的原动力。

2)、让学生说明自己意见的合理性。

让学生透彻说明他的意见的合理性,培养学习责任心。如果学生对其所提出的推测的合理性没有负责的态度,那么,这种讲课对于推理能力的训练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一位聪明的老师清除学生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而选择和强调与其所期望的结果相一致的意见,从而获得巨大的技巧。杜威说,这种“暗示性”解除了学生理智的责任感。学生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有轻巧灵活的适应力而已。

3)、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有余力来观察儿童心智的反应和活动。

学生的问题在教材中,而教师的问题却在学生对待教材的心理活动内容。如果教师预先不掌握教材,如果不精通教材,如果做不到不需思考而运用教材,那么 ,他就不能自由地用全部的时间和注意力去观察和解释学生的智力的反映。教师不仅要感受到儿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义,而且要注意到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理智状况,像迷惑、厌倦以及学生理解程度等。

上述做法是在充分备课基础上实现的,依靠教师的专业性知识,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觉察不出来。离开了充分备课,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

 

时隔整整100年,我们会将100年前的美国教育不自觉地同我国教育现状做对比。不断地有人会谈起中国人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奖之类的问题,从《我们怎样思维》这本书中或许让我们找到部分答案。

 

读了两遍之后,虽然还是感觉有些囫囵吞枣,但觉得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方面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应该怎样思维等方面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只能结合自己的工作阅历,说说粗浅的体会。

行为是选择的结果。而选择就是思维。反思自己在很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没想明白”。

1、学生的成长需要反省思维,学校教育应该有所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思维品质的培养。从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得不够。很多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要引导教师把培养学生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从培养虚心、专心、有责任心的态度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理智思维。要让学生会学习,“让”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培养也应该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2、教师的发展需要反省思维。教师要善于思考。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能忽视——启发教师主动的思考。让教师思想深沉,善于探求本源,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触及表面现象。要让教师真正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学校引导教师主动深入思考,增加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思维含量。

3、学校管理确实要“思索出个头绪来”。学校管理是纷繁复杂的,要能抓住主要问题,准确地找到各方面因素联系和关系,理出头绪,即问题是什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到底为什么、应该怎么办,以及对解决办法的检验和评价,构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流程。

不但要寻根,而且要追问。

想明白了,自然就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