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和小李子:黄瓜病害的防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6:37
黄瓜病害的防治 更新时间: 2010-10-11 一、黄瓜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基部,很少危害果实。被害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病斑扩大连成片,使叶面布满白粉,随后叶面枯黄,发脆,但不脱落。此病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湿度大而又没有大量白粉菌时,白粉病就会流行。通风排水不良、潮湿地块发病较重。光线不足,闷热或温度忽高忽低,病势发展快。 二、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发生规律: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病。病菌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靠风雨、田间操作传播蔓延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用碧生(噻唑锌)100-125克/亩均匀喷雾,隔7-10天再用药一次。 三、黄瓜疫病           症状:幼苗受害,由子叶和真叶边缘开始,向里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重者茎端部位和各侧芽(包括花)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叶片枯死。植株甩蔓以后发病,叶片由叶缘开始里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大病斑,扩展迅速。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展也很快,常引起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间淡褐色,常干枯脆裂。           发生规律:播种带菌的种子,可引起田间发病。雨季早,天气忽晴、忽阴,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浇水偏多地块和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用75%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浇灌根区;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上述药可交替使用或二者混用,用药量递减。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 四、黄瓜霜霉病        症状:期发病叶片逐渐退绿发黄,最后枯死。成株发病,先在叶脉间出现水浸状失绿小斑点,逐渐变黄色,病斑直径扩大至5-16毫米时,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灰绿色霉层,后期变成紫黑色,病斑干枯易破。病情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卷缩,整株叶枯死,菜田一片枯黄。           发生规律:年生产黄瓜地区,病菌从温室传播到大棚再感染到露地。夜温由20℃降到12℃时,叶面维持水滴6小时,或液温由20℃降到10℃,叶面维持水滴12小时,病菌都能萌发和侵入。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7号、津杂1号等。55℃水高温浸种,0℃和25℃间隔变温催牙,大温差培育无病秧苗。轮作调茬,减少病源。(2)生态防治。主要用于棚室生产中。加强通风排湿。(3)化学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碧生(噻唑锌)悬浮剂500倍可有效提高黄瓜抗逆和抗病防病能力 。 五、黄瓜猝倒病            种子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产生水渍状圆形暗绿色斑,绕茎扩展后,病部缢缩变细,腰折倒伏、枯死。地面潮湿时,病部可密生白色绵状霉。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苗床低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育苗期遇雨连续几日不能揭帘时造成低温高湿环境,病害易严重发生蔓延。苗期使用碧生(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喷雾可有效提高黄瓜抗逆和抗病防病能力 。 六、黄瓜黑星病        症状:幼苗子叶受害,上生黄色圆形斑点,以后子叶烂掉。成株期叶片受害产生湿润状污点,后呈褐色、淡黑色斑点,最后脱落形成穿孔。茎蔓上发病初为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变褐色,凹陷,后期龟裂,呈疮痂状,大时烂成孔洞。           发生规律:田间病害扩展,主要借水、气流和田间操作管理传播。一般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病害流行。低温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传播快,发病重。           防治方法:病初可选用50%苯来特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 七、黄瓜炭疽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八、黄瓜立枯病            症状: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主要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根部染病多在地表根茎处,皮层变褐色或腐烂,在苗床内,开始时仅个别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不易区别。            发生规律:幼苗生长衰弱、徒长或受伤,易受病菌侵染。当床温在20℃-25℃时,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造成床内闷湿,不利幼苗生长,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喷淋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每平方米2-3升。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有十分显著的增效作用。 九、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病叶上初生针尖大小水渍浅状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肪限制而成多角形,显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茎和果实上发病,初期亦为水渍状圆形斑,上有白色粘液,后为灰白色,病瓜在病斑外形成溃疡和裂口,并溢出菌液。             发生规律:一般病达始见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病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适宜流行发病温度22℃-24℃,相对湿度70%以上,因此温暖、多雨、低洼潮湿以及连作地,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于发病初期用碧生(噻唑锌)100-125克/亩均匀喷雾,发生严重时隔7-10天再用药一次。如发病严重,则要加大用药量再防治1—2次。
十、黄瓜黑斑病             症状: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扩展,重病株除心叶外,均可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黄褐色。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病斑呈水渍状,四周明显,且出现褪绿的晕圈,病斑大多出现在叶脉之间,很少生于叶脉之间,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结。             发生规律: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黄瓜生育期温湿度关系密切。坐瓜后遇高温、高湿,该病易流行,特别浇水或风雨过后病情扩展迅速,土壤肥沃,植株健状发病轻。             防治方法: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①粉尘法。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667平方米每次1千克。②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667平方米每次200-250克,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露地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大富丹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药掌握在发病前。病情严重时,雨后喷药可减轻危害。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 十一、黄瓜枯萎病            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以结瓜期为盛。未出苗前造成烂秧;出土后子叶、幼叶呈现失水状萎蔫,茎基部变褐收缩呈猝倒,成株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缢缩,为褐色,后发生纵裂,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潮湿时病部长出粉红色霉,干缩后呈麻状。            发生规律:当土温在24℃-32℃时,连阴雨后转 晴或久旱后下大雨,湿度在90%以上时,病害发展快。同一地区黄瓜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固定温室和塑料大棚黄瓜,连作比露地发病重。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冷湿及土层脊薄,耕作粗放,整地不平等易发病。土壤缺乏有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病残瓜秧沤制的基肥或过多偏施速效氨肥发现重。土壤PH值4.5-6发病最多。             防治方法:苗床土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8克处理畦面,定植地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4千克混入细干土,拌匀后施入定植穴内。发病前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根围土壤,每株约250克,每7-10天1次,连灌2-3次。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    十二、黄瓜蔓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瓜蔓,叶果也能受害。病蔓开始在近节部呈褪色油浸状斑,稍凹陷,并分泌黄白色流胶,干燥后呈红褐色,病部干枯,表面散生黑色小点。            发生规律:病菌借风、雨进行再侵染。可直接侵入子叶。发育要求较高温度,适温在20℃-24℃。高温高湿、天气闷热时发病快。            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克菌灵500倍液,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以上各药要交替使用,每5-7天喷1次。此外,病初还可和多菌灵500倍液灌根。 十三、黄瓜灰霉病            症状:花瓣受害易枯萎脱落。多在花期开始发病,主要侵染幼瓜,也可侵染叶、茎,病菌一般由雌花侵入,导致花瓣水渍状霉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进而侵害幼瓜。幼瓜受害,花蒂部呈水渍状软化,表面密生灰色雾,以后病反呈黄褐色并萎缩。            发生规律:早春侵害黄瓜幼果并蔓延。相对湿度达90%以上,气温为22℃左右时,病活动旺盛,危害快,危害重;但在温度超过32℃时,危害较轻。在有风时,病情发展快。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锌8000-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7-10天喷药1次。 十四、黄瓜菌核病            症状:叶上发病产生大型污斑,并引起花、叶腐烂。        发生规律:高湿低温有利于发病。相对湿度低于85%时,对菌丝生长不利,发病轻。        防治方法:病初可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将碧生(噻唑锌)作为基础药剂与上述真菌性主防药剂混用,一般碧生(噻唑锌)推荐使用浓度为600—8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