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蛇咬后伤口图片:也谈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02:24
也谈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及对策朱效蕴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1998年09期
【原文出处】《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8年03期第120~122页
【内容提要】 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转变,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努力只是局限在作文指导、写作方法的圈子里,而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社会环境、写作氛围、素质教育等课堂以外的地方。要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扭转重理轻文的被动局面;同时,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关 键 词】中学生/作文/写作氛围/社会环境


    现阶段,中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作文教学少慢差费,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摆脱困境,怎样走出低谷?长期以来,许多人上下求索,百般探寻,为此付出了不尽的心血和汗水。然而,时至目前,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水平低下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重要原因之一,我个人以为,这些艰辛的劳动只是局限在作文指导,写作方法的圈子之内,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课堂以外的地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反而被忽略了。
      一
    实际上,中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现状,远不是“学校、课堂”的问题,它既有社会根源,又有人为因素;既有学生素质问题,又有教师指导思想上的误区。而这些根本性的原因,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文科地位低下,写作氛围不佳。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表现在学校教育上,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学科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错位等,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重理轻文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作为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的作文教学又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像其它学科吹糠可见米,搭锯就有沫,立竿就能见影。它的效果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这样一来,它也就极不情愿地成了中学诸学科中的长线专业。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不是朝夕功夫,而教师要显示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如果再加上学校协调不当,各科教师之间抢时间,争地盘,作文教学的地位,写作氛围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生生活枯燥,缺乏人生感受。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教师显示教学成效的迫切愿望,对中学生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身披分数的枷锁被捆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其生活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生活的范围除了家庭封闭型的鸽子笼,就是学校这块小天地;活动的路线只能是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生活的内容也不外乎课堂听讲和课后做作业。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奶辈又几乎包揽了他们生活的一切,恨不得把他们含在嘴里,拴在心上。在这样机械、被动、近乎封闭的生活环境里,正值花季的萌动着青春气息的孩子们,鲜活蓬勃的思想被压抑禁锢起来了,他们完全成了学习的机器,在题山文海中超负荷地运转着。阅读课外书籍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而对中学生来说,简直是梦想,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调适、休息、启迪思想的机会,对他们都是绝缘的。至于月光星辰、山野村庄及社会人生,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更是不可问津的奢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千百年来写作上的一个常识,然而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却硬要犯这常识性的大忌,逼学生去做那“无米之炊”。无怪乎中学生作文题材依然离不开“学雷锋”、“扫大街”、“扶老婆婆过马路”,要么是科学家的汗水,残疾人的奋起或马克思在图书馆座位下的脚印。除此之外,只能是假话、假说,假感想或无病呻吟。
    (三)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很大程度上是上述问题的延伸和后果。我们曾在初、高中生中作过关于作文课的调查,感到“没什么可写”者,初中生占59%,高中生占48%;而“不怕作文、喜欢作文”的比例,初高中分别是5%和11%,学生思想上最大的困惑是生活、源泉的干涸,作文题材的严重匮乏;他们最感困难的是具体的命题作文,让他们写自己不熟悉,没有真情实感的东西。
    作文本身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好的文章从字词句段到修辞逻辑,再到布局谋篇,都要显示出一定的水平和功夫。而个人的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这些写作中的基本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反差,必然要形成甚至加重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厌烦心绪。
    (四)教师在写作指导上的困难和失误。我们正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的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幻多姿的社会、人生,给教师的写作指导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他们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适机能,对纷繁多变的社会要有客观的理解,正确的认识,能够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阐释。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合情合理,教师自己的思想认识与写作要求相脱节,两张皮,要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岂不是自欺欺人吗?其次,面对纷繁复杂的作文环节和参差不齐的学生程度,教师在写作指导上时常表现出茫然无措无处下手。不是缺乏系统性,就是没有针对性,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而某些指导教师在写作环节上的偏颇失误,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人为地使写作复杂化,加重了写作的难度。有人对写作教学的特殊性视而不见,又不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往往在命题作文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而缺乏计划有序性;写作安排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盘儿里喝水一漫滩,无重点,无突破,妄想通过一次作文课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写作技巧。又表现出盲目急躁情绪。而在批改、讲评中,或者笼统简单,缺乏针对性,或者对优胜者一味拔高,对失败者则作为笑柄而讽刺挖苦,其结果是胜者骄,败者馁,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有甚者,有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让学生在批改中“增长知识”为名,放任自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自己指导自己”。诸如此类的偏颇失误甚或失职行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也是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
    可见,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提高缓慢,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而且是全局性的综合问题。针对上述现实,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要遵循教学规律,正确认识写作教学的特殊性,扭转重理轻文的被动局面,摆正作文课的位置。在这里首要的工作是要转变观念,重视作文课的功能、目的和意义。在中学课程设置及具体教学工作中,给作文课以应有的地位。教育主管及管理部门要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注意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科学分配课时,纠正抢地盘挤占时间的不良现象,保证作文课有宽松的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写作教学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操之过急,不可目标过高,更不能以考试成绩相要挟,一次成败论英雄,人为地给师生制造思想压力,增加心理障碍。
    其次,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第一,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世界上没有不爱读书的作家、学问家。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学功底簿弱的现状,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配合语文教学,充分利用假期、星期天等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内容,甚至要列出具体的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出读书笔记,阅读提纲,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不应该把时间都泡在电视里面。当然,这种课外阅读,不是盲无目的随心所欲,特别是时下的图书,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教师、家长首先要有鉴别能力,给学生以认真的指导扶植。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精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语文教学,要配合以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诸如浏览性,理解性,鉴赏性,借鉴性,探究性等不同的阅读类型,都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忌图形式,走过程,一刀切。第二,让学生有一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感受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丰富题材,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写作情趣。写作文才不致于因才思枯竭而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做到了厚积薄发,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三,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变畏惧作文为喜欢作文。也就是说要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认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为解决学生“没啥可写”的普遍问题,我们在具体写作训练中,第一,要指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紧紧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以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以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为基本内容,来命题立意。形成一个熟悉、宽松能够激发情趣、引起联想的写作氛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和要求。第二,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实际上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劣到精严的发展过程。比如,在“命题作文”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具体、固定、一下子把题定死的做法。命题范围要宽泛,先是宏观把握。可以是某一类人,某一类事,某一类议论,某一类思想。题目松了绑,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一定的自主权。然后,让学生在老师指定的目标范围之内,结合自己熟悉的题材去具体命题、写作。这样做,缩小了老师具体命题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差距,缓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感觉到写作不是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够写作。再如,写作的初始阶段,对语言驾驭能力,遣词造句,推敲锤炼,也不可苛刻要求,赶鸭子上架,要循序渐进,逐步地加工提炼,精益求精,逐步地向高标准迈进。第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训练目标,方法要切合实际,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大而空、漫无边际的目标、方法,只会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把学生拒之门外。在这方面,实践证明,让学生从课文里边学作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是专家选编的名家作品,估且不论。作为教材,有老师讲解,有学生阅读,有思考、有作业,因此,从标题到立意,从语言到段落,它毕竟是学生最熟悉的作品。结合语文教学,我们在作文指导时,让学生从课文里边学标题,学开头结尾,学构思立意,学遣词造句,学细节描写。这样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看得见摸得着的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会产生相对轻松之感。不仅如此,语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紧密结合,相辅相承,学以致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是有力的促进。
    其四,教师要严把批改、讲评关。我们不否认让学生批改作文自我提高的意义,也不是无视课业繁重、老师无力顾及的现实,问题在于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往往流于形式。教师毕竟肩负着作文教学、训练、指导的重任,批改、讲评毕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双方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写作活动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生作文的成功与否,长处与缺陷何在,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大量的信息,都要通过这个环节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又可以通过批改讲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为下一步教学指导奠定基础。
    中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固然可以收到自己动手,自我提高的成效,但我们应该明白,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更无法替代教师归纳分析,统揽全局的指导作用。因此,一味地“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自我提高”,而教师袖手旁观的做法,不仅会使批改讲评的重要环节形同虚设而丧失意义,而且还会使作文教学的前期努力付诸东流。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后期环节,似乎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尾声,因此,往往被忽略或应付了事。鉴于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现实,作文批改不仅不能敷衍塞责,而且不可笼统抽象,千篇一律。无论是对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学生的作文,教师都应持一颗公正平常心,予以认真耐心地审阅批改。作文批语是教师写作能力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一篇文章的评语是否准确适当,是否热情关爱,常常可以影响学生的终生,为人师者岂可马虎儿戏,不谨不慎?
    作文讲评目的在于比较优劣,查找根源,指明方向。讲评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所在,那怕是一篇庸劣失败的文章,只要有一点闪光之处,讲评时就应该给以热情的关注,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高标准、严要求,严词厉语,固然出于关爱,而对许多人来说可以理解但不一定容易接受。何况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与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要彻底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较快地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远不是几篇文章,几场讨论就能凑效的。它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导向,又需要主管部门的贯彻落实;既需要学校的密切配合,又需要教师的勤奋工作……,但我们相信,只要能够正视现实,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不懈地关注它,研究它,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落后现状的彻底改观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