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五百万:作文讲座:个性化写作的八大技巧(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53:35
作文讲座:个性化写作的八大技巧(续)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语言

诠释

什么是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们说,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从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具体表现为——

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陈词滥调。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故作深沉。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完全失去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

空洞无物。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认识语言的个性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语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不同,语言表达也就不同。所以,我们能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领悟到东北的语言风味,从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感受到北京的话语风格,还有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李杭育笔下的“葛川江”,其语言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语言。性格不同,语言殊异。同是火爆脾气,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语言。农民语言的朴拙,工人语言的直率,军人语言的坦诚,商人语言的圆通,知识分子语言的雅致,无不打上了职业的烙印。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语言。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这些都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语言。同是一怀愁绪,有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人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有人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语言的个性,也正是这些个性使得我们的语言世界绚烂多姿、异彩纷呈。我们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语言的“个性”,才会付诸笔墨,从而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

二、感受语言的个性

感受语言,重点是对语言的领悟与鉴赏,从中感受到个性化语言的无穷魅力。下面我们列举几段文字,重点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个性——

(1)杜甫,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代诗骄,他那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形象屹立在我面前:他在马上吟雨,在床前听雨,在山陵苦雨,在田间祈雨,在槛内思雨,在草堂唱雨,在江畔对雨,在战场悲雨,在驿路卧雨,在舟中忧雨……(《散文选刊》)

这一段文字的最大个性是“吟”、“听”、“苦”“祈”、“思”、“唱”、“对”、“悲”、“卧”、“忧”这一组动词的巧妙运用。作者通过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杜甫诗中的“雨”,“雨”中的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腾格里,只有黄色。腾格里的地,是黄色的:黄色的沙海、黄色的沙浪、黄色的沙丘、黄色的沙粒。腾格里的植物,是黄色的:黄色的沙棘、黄色的沙枣、黄色的梭梭、黄色的小草。腾格里的动物,是黄色的:黄色的骆驼、黄色的沙狼、黄色的沙兔、黄色的沙雀。连天也是黄色的——黄色的太阳、黄色的月亮、黄色的星星、黄色的云朵……腾格里,黄色的一统天下!(海飞《腾格里世界色》)

本段文字的最大个性是高频率地使用“黄色”这一个词,作者连续用了22次“黄色”,将腾格里的“黄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3)见问题闭眼;见困难斜眼;见表扬瞪眼;见钞票红眼;见礼物花眼;见同志翻眼;见群众白眼;见选举傻眼。(《特别关注》)

这一段文字的个性是运用了“同字”的手法,通过各种各样的“眼”,形象地概括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既精练又传神。

(4)水是慷慨的天使。雨霏霏可以滋田,雪皑皑可以沃野,江滔滔可以扬帆,湖泱泱可以荡舟,河清清可以爽心,泉汨汨可以悦耳,茶津津可以润喉,酒醇醇可以助兴……(李存葆《沂蒙九章》)

一段文字中用一两个叠词我们往往不会在意,但本段文字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叠词,鲜明的个性便扑面而来了。

(5)环形的岸线。椰子林。潜水艇。海风吹到海边的浪沫。白色的浪沫。海鸥伏在天空中。岁月的岩石上长着毛绒绒的苔藓。清润得无处落脚的岩石。潜水艇游进海深处。鲜嫩的海底生长着粉红色的洁净。那些柔软的海底上盘吸着的触角轻轻捺动潜游者的躯体。(秦旭《墙外花香》)

这段文字无论写景、叙事还是写人,一句话一幅画面,语言干净利索,且每句话都用句号,形式新颖,个性突出。

(6)(在语文中)思壮阔,你则有金戈铁马,大河澎湃;想清新,你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品幽远,你则有秦时明月,汉时雄关;诉悲凉,你则有骨横朔野,魂逐风蓬;说凄婉,你则有泪洒斑竹,情寄潇湘;论哲思,你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我心中的语文》)

这是一段写得很美的文字,其个性主要是化用古人的诗文名句,从而表现了语文的博大与丰厚之美。

(7)张平不“平”,“西泠”不泠,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高招,“西泠集团”始终是杭城人的“热门话题”……“别具只眼”的张平在杭城这块“别有天地”中,靠着聪明才智,仗着胆略与魄力,“别出心裁”地营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崭新局面。(《西泠魂》)

本段文字的个性特色是在叙述中,将“别具只眼”、“别有天地”、“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四个带“别”字的成语,巧妙地连缀在一起,读起来真是别有韵味。

(8)《水浒传》讲述了人与国家的关系,讲述了国家与“革命”的主题,军队教练林冲,县政府干部宋江,村干部晁盖,县政府工作人员武松,政法干部雷横、朱仝、鲁智深,民办教师吴用,土地集中经营者卢俊义,待业青年史进,这些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在怎样的条件下竟成了“匪”。(《文汇报》)

此段文字因称谓的“时空错位”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作者将一些极具现代意识的词语“嫁接”到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身上,使得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9)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妻子外出买东西,从未管过孩子的统计学家,勉强答应照管一下四个年幼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她一张字条,上边写着:“擦眼泪8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马路26次;我还想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一个统计学家的故事》)

这一段文字实在是精妙之至,统计学家的性格在作者极具个性的叙述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笔者选取这么多例子,就是想让同学们从成人的语言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个性。

三、张扬 语言的个性

仅有对语言个性化的认识和感受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只有在运用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语言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词句的新鲜。

这就是说,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有时候,一个词语能救活一个句子,一句妙语能激活一段文字。请看下面的例子:

(1)路窄得已容不下我瘦瘦的身影。(将”窄“换成”瘦“)

(2)寒冬的数声鸡鸣啼亮了又一个早晨。(将”声“换成”句“)

(3)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留在弯弯的小路上。(将”留“换成”板书“)

(4)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讲述人生的意义。(加点部分换成”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5)阳光照进香樟林,满园都是清脆悦耳的鸟声。(加点部分换成”平平仄仄的鸟语“)

以上五例,有的只改动了一个词,有的只变动了一个短句,但语言的味道却大不相同。由此可见,词句的新鲜太重要了!

2、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角度的巧妙。

所谓角度巧妙,指的是句子的切入角度突破常规,从人们意想不到的切入视角中,写出语言的个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1)小姗姗把爸爸丢了,急得哇哇直哭。

(2)小舢板摇动了大海。

(3)大柳树搅动满天风雨。

(4)蓝天上飘浮着满河星星。

(5)爸爸的爸爸又不见了,这个疯老头哪儿去了呢?

以上五个句子,在叙述角度上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若写成”爸爸丢了小姗姗“、”大海摇动小舢板“、”满天风雨搅动大柳树“、”河面上飘浮着星星“、”爷爷又不见了“,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3、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形式的别致。

这种别致的形式大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组合样式,它在句子的组装、句式的变换、词语的搭配等等方面都突破了惯用模式,往往有一种新奇之美。请看下面的例子:

(1)母亲那只高高挥动的手,散发着默默的叮咛。

(2)一茬茬老去的心愿,在秋风里摇曳成一片苍凉。

(3)三个小姑娘,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

(4)男生是一个很男生的男生,女生是一个很女生的女生。这很男生的男生和很女生的女生凑成了同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5)这就是题海——永远做不完的基础题巩固题补充题综合题提高题边缘题压轴题,令你头皮发麻眼睛发花心口发慌手脚发抖。

(1)(2)运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3)运用了”同字“的手法,(4)的叙述形式别具一格,(5)故意省略标点,让人们在没有标点的长句中感受题海的压抑和郁闷。正是因为形式别致,语言才充满了个性。

4、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文笔的活泼。

语言要有个性,肯定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文笔,这就需要作者纵横捭阖,让自己的文笔飞起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老师呵,您不是说要过文言文背诵关吗?那我就背给您听吧——”‘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几句吐字要清清楚楚,以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太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这几句运用快节奏,滚瓜烂熟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声音)“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咕咕哝哝,哼哼叽叽,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在背书还是在念经)“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这段文字写“背书”的经过,生动,活泼,风趣,主要得益于作者灵动的文笔。

5、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意蕴的丰厚。

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几例:

(1)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2)村歌——鞭花上脆生生颤了几个音节,便被黑骏马驮进草原。

(3)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4)奶奶的童话,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

(5)河中间,几只携侣夜游的小舟,载着月光划出一两声浅浅的欸乃与呢喃。

以上五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典范

心灵的变奏

武汉考生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唱着韩磊 的歌,我感到“逃亡”不是悲壮而是浪漫。

我爱好音乐,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能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滋味。音乐融进了我的血液,我的体内流淌的就是音乐。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长大的我也长大了父母对我的期望。当16岁的我感到承载的希望已成为难言的痛苦时,我选择了流浪——以逃避希望。我终于可以摆脱那不堪重负的期望,而能轻松、快活度日了。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流浪的我却无法找到工作。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住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

我很无奈。走在异地的大街上,我觉得我是一匹年轻而老迈的狼,无力地走在刚刚开始的人生路上。我迷茫地抬头看天,看见大片乌云低低地压在头顶上。雨,快要来了。

“别让我在这寒冷的星空,独自地走在这生命的荒原里,别让我带着凄凉的背影,独自地走在这无尽的期待里。”

默唱着《独行》,我感到了孤独。

酝酿已久的雨说下就下,肆无忌惮,酣畅淋漓。也好,雨正好掩盖了我决堤的眼泪。成为雨中风景的我忽地想起了秦腔,那来自厚重的黄土地,在沟沟峁峁吼出来的声音,不正是对生命痛苦的宣泄么?此时,我听见秦腔撞击我身体发出的金属声。就在雨中的大街上,我用秦腔吼出了痛苦的成长体验,没有人能听懂我奇怪的声音,更没有人听懂我来自心里的声音。

“我背负着幸福,却追寻着痛苦;回家,也许是你唯一的去路。”“随身听 ”里齐豫唱道。

夜晚,我躺在地下室里,让自己死去,让音乐醒着。

许久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血液加速了流动,我听到美妙的音乐由外而内响起。那音乐撞击着我的身体,流入我的血液,钻进我的灵魂。那就是从头顶上传来的萨克斯乐《回家》,我甚至能听出那就是凯丽金炉火纯青的演奏。我被音乐带到美丽的原野上。我看得见凯丽金手持萨克斯,金色的瀑布流泻进我的眼里。音乐在原野中升起,随着金色的风在蓝天白云间流荡。它轻柔——如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它缥缈——如母亲飘动的长发;它曲折——如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它悠长——如他们永不流逝的爱。我自然地想起了父亲、母亲。接着是一段音乐,如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我。我放眼四望,鸟巢在夕阳中闪着金光,牛舍披着晚霞静卧在原野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哞哞声,叫声里洋溢着找到母牛的喜悦。家有多好啊!我酸酸地想。突然,音乐流动缓慢了,那低沉的萨克斯像在哭泣。我猛然听到母亲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那声音里分明带着哭腔,它在旷野中急躁地跳动,惊飞了小鸟,惊吓了牛犊。那喊声撞破了我的血管,撞疼了我的心脏。回家啊!那是母亲的声音,也是我心底的声音。

一夜无眠,醒着《回家》。

第二天早上,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是音乐结束了我的流浪。

“握在手心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觉就在不远的前方。”

点评:这是难得一见的中考满分作文,富有个性的语言功底让人啧啧称奇。文中叙写的是音乐改变“我”流浪行程的独特经历,语言具有音乐之美。一是诗意之美。文中的叙述、描写语言诗情浓郁,精美,凝练。二是节奏之美。文中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相得益彰,语句灵动,辞格丰富,读来琅琅上口。三是创新之美。很多语句新颖别致,如“我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滋味”,“让自己死去,让音乐醒着”,“我听见秦腔撞击我身体发出的金属声”等句子,造语奇特,让人过目不忘。此外,众多的歌词贯穿首尾,既美化了语言,又诗化了意境。

氧气的自述

李德坤

我就是妇孺皆知的氧气。我由两个同胞兄弟——氧原子构成,体重(分子量)为32。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是空气这个“文明古国”中的成员。

我们家族一直与人类朝夕相处,可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被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且给我取名为“养气”。后来,人们取其谐音“氧”,才将我更名为“氧气”。在空气这个自由王国中,除我们家族外,还有德高望重的氮老先生,性情孤僻的惰性世家,轻快活泼的氢姑娘……此外,还有我的许多亲属,如沉稳老练的臭氧大哥,心直口快的二氧化碳堂兄,幽默风趣的水蒸气表兄和性急毛躁的一氧化碳表弟等。由于我性格活泼,人缘好,所以在空气王国中竟占了超过1?蛐5的席位,其威望仅次于氮老先生。

我乐于与邻居和睦相处,就连向来不苟言笑的氮氏家族,在我们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下,也同我们家族联上了姻缘,组成了二氧化氮、氧化亚氮等一个个美满的家庭。

我除了处理好国内关系外,还担任空气王国的“外交大臣”之职,经常代表空气王国去参加化学世界的各种活动、会议。当炭在空气中点燃时,我舍命前往;当铁块放置在潮湿空气中,我热心去寒暄;我还参观访问过金属王国的铁、铜、铝、镁等家族,非金属王国中的硫、磷、硅等成员。

在化学世界里,处处可以见到我的踪影,觅到我的足迹。我总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奔波劳碌,操劳效力于化学世界里,时时刻刻为人类造福。

点评:这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其语言个性主要是:①通篇运用拟人手法。以氧气自述的方式生动地说明了氧气的构成、产生、性质等方面的特点。②表达灵活多样。文中或叙述,或说明,或描摹,或铺陈,语言摇曳多姿。③语言幽默风趣。文中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用语机智活泼,生动形象。

刘易斯

这是一个神话,一个关于梯的神话。

很久很久以前。

天神为了加强天庭和人间的来往,便在高耸入云的昆仑山 巅,造了一座长长的天梯。

神召集齐了世上所有的鹰,说:“你们飞吧,飞吧,飞到人间的每一个部落,让人类挑选出他们最强的勇士,聚集在昆仑山下,让他们去攀登天梯,登上天庭。”

鹰飞走了。

勇士们集合在昆仑山脚下。

天神说:“勇士们,你们谁第一个登上天梯,到达天庭,我就实现他一个愿望。”

于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勇士们,穿起了铠甲,拿起了石斧。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降龙伏虎。饥采野果,渴掬山泉,困枕石床,累倚树干……

终于,有一位勇士最先到达天庭。

他的脚底已有厚茧,他的兽皮衣已经磨破,他的手指仍在流血,他的伤口还未结痂……

他走到天神面前:“我成功了,您实现我的愿望吧!”

“说吧,我会答应你。”

“好。我要从今天起,不用去狩猎就可分得最好的肉,穿最好的皮衣,住最好的山洞。”

“好吧。你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你回去吧!不过五年后你若再来,我会为你实现新的愿望。”

五年过去了。

当勇士们再一次聚在昆仑山下时,第一位登上天庭的勇士没能来。因为他早已不是勇士了。

新一轮角逐开始了。

又一位勇士登上了天庭。

新的愿望被实现了。

勇士们的愿望越来越多,越来越贪婪。

有一天,当一位勇士就要爬上天庭时,最后面的勇士取出了火把。

“你疯了吗?这样我们都会没命的!”最上边的勇士吼起来。

“没命又怎样?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哈哈哈哈……大火燃烧起来,在天梯上蔓延。

勇士们在火海中挣扎……

人间,从此多了战争和贪婪。

但愿这只是一个神话。

点评:这是一篇写出了寓言味道的妙文。作者独运匠心,虚构了一个神话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其语言的个性特色主要表现为用语简洁。作者采用“小段连缀”的方式展开笔墨,段落小巧、秀美,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语言极为精练。正是这种简洁之美形成了全文的语言风格,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家有独生子

胡为

爷爷

俺家小孙子杨阳今年七岁啦,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俺杨家三代单传,就靠小杨阳来延续香火。他在我们家,可是“一级保护”对象哩!

只是我这乖孙子要上小学了。俺每天早晨送,晚上接,看着他舒服呗!千万不能让他在路上出什么差错。孩子读书辛苦呀!下雨,我得为他撑伞;下雪,我得背他上学。在家里,我可不能让他干半点家务。孩子细皮嫩肉的,可不能累着。一切我都会为他准备好——帮他擦鞋呀,穿衣呀,擦脸呀,洗脚呀,削铅笔呀,连开电视机也是我代劳的……

最可怕的是学校的什么清洁大扫除。那些当老师的就是不心疼孩子,让娃娃们扫地、擦玻璃窗,多累呀,咋不请大人做?明天又是周末了,这回我一定得去帮我孙子扫地!我才不管他老师说三道四咧!

爸爸

杨阳,我的乖儿子,你明天要上初中了。有些话,爸爸要好好跟你交待交待。

每天上学你还是让爷爷陪你去,不要以为你大了就烦爷爷。路上人多车多,我不放心。晚上放学后,即使爷爷还没到,你也要在那儿待着,千万不要自己回家。现在社会复杂,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学校有许多公益劳动,轮到你也不好推脱。你如果能做,就象征性地做一点,不要去争什么积极。太累的活嘛,我给你出个主意:出点钱,请乡下的同学去做,咱家可不缺那十块八块的。

我知道你读书很累,给你买了各种营养品,你要坚持服用,身体是本钱,千万要爱惜,咱杨家就你一棵独苗!

妈妈

杨阳要上高中了,高中在县城,离咱们镇一百多里。怎样照顾好他,我们今天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大家伙好好合计合计。

老杨你说请人去照顾他?我不放心。人家哪知道我儿子吃啥穿啥?儿子一旦头痛脑热人家能照顾周到?不行不行,这主意不行!

爸,您说您去照顾他?这……我想想。也不成!您送他上学放学、拿个鞋袜还称职,这陪他读书怕是有问题。您年纪大了,有时自己还要人照顾,哪能照顾杨阳?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别争了,还是我去陪读放心。这上班嘛,我到单位请个病假,或者干脆办个停薪留职,照顾儿子是大事。咱家也不缺我那点工资,就这样,杨阳,妈妈明天陪你上学,一直陪你读完三年高中。

点评:这是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佳作,作者未从正面切入话题,而是匠心独运,从“溺爱”的角度切入。从语言方面来看,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作者巧构了爷爷、爸爸、妈妈三个人的语言片断,勾画了各自的心理轨迹,写活了三个人对独生子的娇宠。三个人的写法各不相同,爷爷是自我叙述,爸爸是“谆谆告诫”,妈妈是家庭会上的“语录”。三个人的语言各具特色,切合人物身份。文中的语言平中蕴奇,耐人咀嚼。

牛奶不加糖

袁子微

夜。

房门被轻轻地推开。门缝中挤进老妈那双毫无色彩的眼睛,还有一只端着一杯牛奶的手。

“都十一点了。喝杯牛奶,赶快睡觉。”

声音充满了命令,一如往日的冰凉。但我仍然惊诧得如同外星人降临到我的房间。老妈哟,你今日对女儿……

房门合上了。我喝了一口牛奶,怎么,没加糖?一点甜味也没有!嗨,可敬的老妈,你难得的一回情感施舍也是这般残缺不全呵!

记忆的小舟开始在岁月的河面上穿行。

四岁时的我便独卧一室,自己穿衣穿鞋,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梳头洗脸……再大一点,自己上学回家,自己钉钮扣,自己洗衣服……更大一点,妈站在窗口观风景,我在灶台前乱纷纷……似乎没有人家母女俩共撑一把花伞徜徉于雨中的亲昵,没有人家母女俩手拉手散步于月下的温馨,多的是“学会生存”的唠叨,多的是“自立自强”的训诫。好多时候,我真想问她:“我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可她,那个有着“人民教师”光环的她,对同事是那么慈祥,对学生是那么慈爱,唯独对女儿不发慈悲!

哼,我的老妈,你不爱我总有人爱我。奶奶常常夸我的衣服洗得最干净,阿姨总是夸我设计的发型最新颖,爸爸更是夸我做的饭菜比你做的好吃,逢年过节都不让你掌勺,气死你!

还有呢,在学校,我是大家公认的“小能人”。床铺卫生名冠女生宿舍,手工制作风靡整个校园,体操表演技压群芳,绘画大赛声誉鹊起……老妈,比起你,我可是青春多啦!哪像你,柔柔弱弱窈窕女,病病怏怏林黛玉!

哎,都怪这鬼初三,叫我诅咒老妈的工夫都没有啦!

说也奇怪,从那晚开始,老妈每天晚上都会送上一杯不加糖的牛奶。哼,到了中考的关键时刻,你想贿赂我?

这一晚,一道物理题折腾了我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法突破。我不耐烦了,“啪啦——”书被重重地摔到地板上。

门无声地开了。老妈悄悄走了进来,手中端着的依然是一杯牛奶。“喝杯牛奶,也许就有办法了!”

“准又没加糖,无滋无味,不喝!”

“据说,牛奶加糖喝了对身体有害呢,不加糖的牛奶更有味呀!”老妈望着我,意味深长。

我品咂着老妈这句话,似乎感受到了我以前一直渴盼着的东西。我一仰脖子,喝干了满满一杯牛奶。咦,今天这不加糖的牛奶味道咋这么香醇呢?

点评:这是一篇颂扬母爱的佳作,作者描述的是那种“牛奶不加糖”般的母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语言表达来看,个性相当突出。文中写母爱,赞美之词绝少,而贬抑之语颇多,语言表现出“正话反说”的特点。在明贬实褒之中,写出了母爱的独特之处。此外,“牛奶不加糖”这一标题虽仅五个字,但形象鲜明,言简意丰,也表现出作者运用语言的鲜明个性。

体验

以“让我再看你一眼”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生活中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太多了!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生活的美,有时候稍纵即逝,你也许练就了一双慧眼,曾经一次次捕捉过这瞬间的美丽。请以“瞬间的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明明:妈妈,我想去老家玩。

妈妈:不行,老家山上有狼,狼会吃人的。

明明:妈妈,我想去公园玩。

妈妈:不行,公园里有骗子,骗走明明怎么办?

明明:妈妈,我想去河里捉鱼玩。

妈妈:不行,河里有玻璃块,会割破脚的。

明明:妈妈,我想去楼下玩。

妈妈:不行,楼下孩子很调皮,会打你的……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布局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谋篇布局具有个性特征呢?

笔者认为,可从板块结构、文题效应和内容整合三个方面入手。

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是中学生作文中的写作通病。事无巨细,平铺直叙,不厌其烦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这就是所谓的文章线型结构方式。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笔者认为,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这里所说的“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由此可见,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又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技巧有三。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2.巧妙设置场面。

一篇文章重点写好几个场面就行,但是这几个场面如何剪辑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构思设计。场面如能设在关键处,或动情处,就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场面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形象描述材料。

写景状物,论述观点,求其穷形尽相;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神情毕肖;描述故事,阐发感悟,求其引人入胜。这景物、人物、故事、事实、名言,便构成了形象生动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绘背景材料可从多角度入笔:或视觉,或嗅觉,或触觉,或听觉,或味觉,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二、变俗套题文为文题效应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文”与“题”保持高度统一,题文十分老套。其实,个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给人一种新颖、悬念的感觉,产生文题个性效应。

1.“大题”要小作。

现在作文中常见一些诸如“习惯”、“心愿”、“生活”等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的“大题目”,学生看后无从下笔。那么,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呢?“大题小作”的创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对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词,缩小题目的选材、谋篇范围。假如有个题目为《变了》,对于这个“大题”,“小作”的办法就是在审题时加上限制词“谁的什么”变了。于是可以写成“我的家乡变了”,“我班面貌变了”,“?菖?菖的思想变了”等等。

2.题面要突破。

一般的文章审题,首先要看清题目字面限定的“框框”,这样行文才不至于跑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弄清题目字面隐含的信息,进而突破题面含义,打开思路,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突破题面主要有两种方法:①赋予题目新的含义。例如《母爱》,题面本义就是母亲的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关怀备至,也是一种“母亲般的爱”,那么,“母爱”也便富有新的含义了,所写的范围比一般学生宽泛,其内容也就令人耳目一新了。②反向思维审题。例如“人一走,茶就凉”,是对人情冷暖和关系淡漠的感叹,如用反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文题效果。

3.“稳”中要求新。

我们在写作实际中常会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写这类题目总是容易沿用旧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观点以求“稳”。其实太“稳”就很容易出现老面孔、老调调,让人生厌,这是个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进入“个性发展”的层次,就要力求“稳”中出新。

“稳”中求新须做到“三要”:①思想要敏锐。思想陈旧难以跳出旧框框,也就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笔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则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②思维要多向。面对一道作文题,要多角度地考虑立意,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力避众说,“喜新厌旧”,新意自出。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摄取新颖的观点或主题。③挖掘要深入。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要向纵深处多角度挖掘。这样,即使是陈题也会出新意。

例如《“滥竽充数”浅议》,可从四个角度(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吹竽伙伴),两个方面(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8个观点:①齐宣王“合奏”政策具有值得歌颂的集体主义精神;②齐宣王“合奏”便是“大锅饭”的作法,也是南郭处士悲剧的滋生地;③齐缗王“独奏”便是“改革精神”的体现,决不“法先王 ”的作法值得大力提倡;④齐缗王听“独奏”,赶走南郭处士不应该,而应挽留南郭处士加以培训,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⑤南郭处士能够“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比起我们现在少数干部赖位不下岗强得多;⑥南郭处士不学无术,落得可悲下场,活该;⑦吹竽伙伴同情心强,竟让南郭处士“合奏”多年;⑧吹竽伙伴缺少批评、监督、帮助的精神,竟让南郭处士蒙混度日。

4.对比要鲜明。

对比要鲜明,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对照、比较,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般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①不同的人、物相比。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态度的比较;《爱莲说》中的莲花与菊花、牡丹的比较。②相同的人、物相比。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的比较;《卖蟹》中卖蟹姑娘对待“过滤嘴”、“旱烟袋”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总之,要做到“对比鲜明”,必须注意寻找共同的可比点,寻找出尖锐的矛盾性。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作文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法可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都行。

5.“琵琶”要反弹。

当我们看到一个很平常的写作题目或材料时,立意构思可从其逆向的角度去思考,这种写作思维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 ”。

“反弹琵琶”运用得法,另辟蹊径,确能收到醒人耳目的良好效果。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并没有从正面入笔叙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而是着力于描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侧面——背影,在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抒发独特的父子情感。

“琵琶反弹”大致有三种情况:①逆向立意。向旧的传统观念挑战,大胆设想,从原观点的相反方向思索,从而提出有独到见解的新观点。②旧意翻新。从原意中翻出与原意不同的观点。这种翻新的观点,不一定与原观点对立,可以是原观点的深化,可以是原观点的另一角度的阐述。③一事多解。此法也称为多角度思维法。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立意,选出一个与大众观点不同的角度去写,形成“琵琶反弹”的个性效果。

6.点面要结合。

点面要结合,就是要把概括叙说与具体叙说结合起来写。概括叙说可以简笔勾勒出人和事物的全貌或简明地提出论说的观点,具体叙说可以重点突出地叙述典型事实和阐述多种论据。粗与细相间,点与面照应,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既有全面的深刻认识,又有具体的细致感受。

例如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先概括介绍令人难忘的蔡老师的基本情况,然后具体叙述了七件小事。通过典型事例的回忆,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之情。全文点面结合,粗细精当,使读者产生了巨大感染力。《向沙漠进军》等课文也是运用点面结合的技法来构思全文的。

运用点面结合法,一要从整体出发,概括事例的共同点;二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进行具体叙述;三要做到“点”(具体事例)与“面”(概括要点)紧密相连,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三、变思维无序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那么,究竟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从总体上说,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布局。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值得注意的是,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这几个片断应该反映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断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它们本身应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先有后。

2.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一时思路受阻,作者应该广泛联想,搜寻记忆中的信息。比如,身在教室,神游课本,小学六年,初中几年,你学习了多少名篇佳作,看了多少辅助读物,它们给记忆仓库增添了多少瑰宝!这时你可以借用一下,岂不妙哉!又如,身在考场,心连社会,我们记忆仓库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少来自新闻媒体、影视作品、自身经历、亲友生活……大千世界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深或浅地在我们脑壁上刻下痕迹。你应该让你的心神,回到广阔社会,捕捉生活中的片风丝雨,然后顺理循情引入作文。

3.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从某一事物(此)出发,按照审题立意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彼),让它们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是“由此及彼”的构思法。由此及彼的构思,可以使文章开合自如,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物联想到人,由某一景联想到某一种思想、情操等等。这种由此及彼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构思。当然,这里说的“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4.角度选择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主题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称角度等等。在作文有限的时空里,能否快速选好角度,关系着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该是,你选定的角度,有利于你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法,写出新颖切题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写人物时,可写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纵比),也可写两个人的优劣(横比)。写景物时,可写城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纵比),也可写南方、北方景物的不同(横比)。还可以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从对比中产生某一生活哲理,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在落寞的心理。

6.“框架镶嵌”法。

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副精美的框架,镶嵌上一幅精美的图画,使画在框架中显得更为精美。“框架镶嵌”的构思,就是将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特定环境,或为自然景物,或为社会背景,使所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框架外,议论也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框架,通过文章首尾的议论的框架,使记叙部分的主题突出。还有以记叙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

7.求异出新法。

求异出新,就是要跳出定势思维的圈子,独辟蹊径。“蹊径”怎样“辟”?新从何处来?一是选题求新。就是说要敢于挑选偏题、新题作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取材求新。就是说文中使用的是别人未曾用过的材料。三是立意求新。就是在通常立意的情况下,换个角度立意。四是表达求新。即句式、段落整齐而富有节奏韵律,词语凝炼而形象,对偶、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动用,甚至标点也应显示出特有的匠心。求异思维,方法颇多。如,比较式求异、递进式求异等。

8.情感激射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的端点和射线而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文章构思方法。也就是作者对某一事一物一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从而让自己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纵深推进,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荡。这种构思,可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情的感染,适合于抒情性的记叙文。用这种方法构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全篇。这种情感,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志趣、爱好的不同而异,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这种构思,可以形成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样一个材料,同样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情。值得提醒的是,作这类文章,应是“情动而辞发”,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方能“激射”。“情感激射”仅是构思,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如果不塑造具体形象,只为写情而写情,文章必然“空”,也就无法达到感人的效果;以情构思,往往选取的是某些片断,或一串“特写镜头”作文章的材料。因此,在构思时,要注意情感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

9.辐射归向法。

采取辐射思维,浮想联翩是考生开启自己尘封的材料仓库的主要方法。“浮想”时,可以向四面八方发散,可以逆向反溯,可以纵横驰骋,可以交叉搜索,让辐射的电流,把过去、现在、理想、现实、神奇、平凡、咫尺、天涯、真实、虚幻、天上、人间……统统接通,形成立体网络思维,材料的“热核反应”自然接踵而至。此时,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又不知从何处落笔,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回顾文题,反复审读,真正弄清写作要求和应确立的主题,把四射的火花归向一点:归向文题,归向中心,归向重点,归向写作要求。归向的方法是删、削、增、补;与写作要求不符的,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再好的东西也要忍痛割舍,一点不留;基本符合写作要求,但不是表现中心的重点,要削减到最低限度;选取的当是最切题意、最能表现中心的良材,对于这样“以一当十”的精品,没有的要增,不足的要补。

10.半拟试进法。

有时作文情绪不很稳定,思路不很清晰,处于混沌状态。此时可以采用半拟试进法。所谓“半拟试进”,就是在草稿上划划点点,抓住一些思维的线索,想到一点,拟写一点。边勾划,边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临阵不乱,摸索试进,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连接点。这样,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奇迹,茅塞顿开,思路从无到有,从暗到明,从乱到顺。在实际写作中,其实还有许多个性构思技法,比如“寄寓想象法”、“思维聚散法”、“信息交合法 ”、“供料析题法”等等。在运用中,往往不是单一使用,而是多种个性技法的组合运用。

典范

亲爱的小孩

佚名

儿时的我是多泪的小孩。

当漂亮的衣衫染上污渍,晶莹的眼泪会立时浸透红色的花边。我喜欢独自无声地哭,小朋友们诧异地看我,又走开。我知道,没有人知道衣裙里有我小时的梦。那时,耳边会传来那一句温柔的低语:“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少女的我是多泪的小孩。

白色的圣诞节,精致的礼物,流行的音乐,香喷喷的蛋糕,我会在派对上又跳又唱像个疯丫头。然而,待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消失在夜色中,面对一屋狼藉,听着录音机还在无声地哼着“青苹果 ”,怅惘的眼泪又会滴进水晶的玻璃杯,我知道,没有人能赶走这遗留的孤独。多么渴望那句问候:“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今天的我是多泪的小孩。

日日面对成堆书本,夜夜啃着天文数字。当拿到一张漂亮的试卷,我会抬头望着窗外蓝蓝的天,心里向往自由的云,心中竟然空洞洞的,有的只是那种想哭的冲动。唉,仍是希望那一句低问:“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就像那些被宠爱又被误解的孩子,说不出心中缺少的是什么,于是,眼泪成了唯一的表达。就这般岁岁年年,我在风雨中依旧探索着前面的夜路,成功失败开心伤心,也只有自己能懂得。听过长辈的激励,听过同学的赞美,听过老师的批评,听过对手的讽刺,却为何再也听不到那句最真的话语:“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难道爱的蜡烛已被扑灭?难道真是只有我独自在风中游荡。心中真想再得到母亲的抚爱,再听一遍柔声的问候:“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只愿不久又会在天空中寻到一颗指路的星,不再在黑暗中挣扎踌躇。

点评:本文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审题及快速构思的范例。文章采用“横向构思法”,并列写了三段:“儿时的我是多泪的小孩”、“少女的我是多泪的小孩”、“今天的我是多泪的小孩”,紧扣“多泪”这一中心事件来写,反映出“我”是“亲爱的小孩”这一主题。不仅如此,作者还由“今天的我”横向联想:由学业而思想,而感情,增写两段使内容更充实。

佚名

桥,就卧在城的东头,远远看去,脊梁骨似的,真有一种坚韧而悲壮的美。

我是从桥的那一端走到这座城里来的。在这里,我念完高中,又过了桥,到更远的地方去读师院,四年后又从桥上走回母校当了老师。

那一年我教高三。高三是不轻松的,学生不轻松,老师也不轻松。当教室东南角的那个座位空了两天后,我意识到那个叫何力的沉默的男生可能遭遇了变故。我决定去找他,又踏上了城东的那座桥。桥在我的注视下坚定而沉默,桥下流水汩汩不息地唱着一首古老的歌,像多年以前,我抱着双膝坐在石桥上。这时,微有些凉意的晓风拂过我的面颊,翻开了我心底沉淀已久的往事。

那一年我也读高三。读高三的我一切平淡得令我恼火,功课自然也如此。但我不甘心如此平淡下去,于是无数次地做着这样的一个梦:有一天,我能高高地举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城东那座桥的青石板上雀跃地奔过去。爹和娘就站在桥的另一端。爹问:“娃,考上了?”我狠狠点一下头,娘就一把一把地抹泪。但这梦没做多久。那个低云的下午,叔到学校来了。一见我就说:“娃,回去吧,你爹他……”我一愣,泪汹涌而出,转身就朝家里跑去,班主任于老师就在后面追赶,大声喊:“成子,路上当心!当心!”

回家后,爹已下葬。我在他的灵前木头似的长跪不起,直到一双大而有力的手把我拽起来。我模糊的眼里印出了于老师那长瘦而慈爱的脸,他望着我,只说了一句话:“哭吧,孩子。哭够了跟我回去,你爹还盼你上大学呢!”那一回,我抱着他的胳膊,孩子似的泣不成声……

回校的路上,我一直沉默着。走上那座桥,于老师猛地抓住我的手,说:“成子,你看。无数的风雨,桥都用它不屈的脊梁顶着!它比什么都平凡,却比什么都坚强!”我点点头,泪如雨下。

这以后,于老师对我分外关爱。他给我补课,我也开始玩命地学习。偶尔有心情沉重的时候,我总会到那座桥上走走,摸一摸它的脊梁,想一想于老师的那句话……

那年高考后,我拿到了师院的录取通知书。于老师含着笑,我再次紧紧抱住他的胳膊泪流满面。当异乡的校园里飘下第一瓣雪花的时候,我开始忙着做起第一张新年贺卡来。卡做得很粗陋也很精细,卡上有我画的一张脸,一座桥。卡上有我写的祝福,还有谢意:“您看着桥,桥看着您。我看着您和桥,直到把桥看成您,把您看成桥!谢谢您,老师。”小心地套入信封,我把它寄给了于老师,寄给了我心中的那座永恒的“桥”。

于老师的回信很快来了,信写得简单而温暖:“看着你们一个个成长起来,桥很满足,也很幸福。你将来也会是座了不起的桥!”……

是啊,我也该做一座了不起的桥。又一阵晚风拂过,我径直朝何力家走去……

点评:这是一篇饱含深情、催人泪下的板块式散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呢?显然是从生动的场面、形象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全文精心刻画了四个场面:一是桥头沉思。“我”抱膝坐在桥栏上,桥下的流水唱着一支古老的歌,晓风拂过,翻起“我”心中沉淀已久的往事。几句话,便勾画出一个宁静而有诗意的场面,将读者一起带入了生活回忆之中。二是桥头梦想。“我”高高举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桥上的青石板上奔过去向爹娘报喜。写得简洁而生动,与第三个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在父亲的灵前长跪不起。一双有力的手,一张慈爱的脸,是班主任于老师的肖像。

人物刻画采用镜头转换的方式,明快却极富感染力。第四个场面是富有诗情的。当异乡的校园飘下第一瓣雪花,“我”精心制作第一张新年贺卡。卡片上是一张脸、一座桥、一句祝辞。“我看着您和桥,直到把桥看成您,把您看成桥!”这诗化的语言,赋予桥一种象征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以上四个场面,都用“桥”这一线索贯串起来,显得紧凑而和谐。开篇第一句就是“桥,就卧在城的东头”,一下笔就提起了线索的首端,以下行文就如彩线穿珠了。在四个场面的描写和转换中,这根彩线时隐时现,贯穿其中。最富创意的是文末,实物的“桥”,由实而虚,赋予哲理,既升华了散文境界,又给了读者一种隽永的美感享受。

父爱绵绵

佚名

很早以前,我为老妈写过一篇文字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老妈得意洋洋地拿给老爸看。他瞥了一眼,极不屑地扭过头说:“有什么了不起。”我知道他是妒忌,笑嘻嘻地哄他:“别生气,老爸。等你生日,也给你歌功颂德,只要你听党和妈的话。”“去去,没大没小。我不是你妈,不吃这套!”老爸摘下我放在他头发上乱抓的手,一脸挑剔地说:“又留指甲了,像只猫,哪里像乖乖的小女孩。”“那么,我要一个可爱的指甲钳。”我趁机勒索。老爸一口拒绝。可到了晚上,却一定能瞧见一个印有红花绿叶的指甲钳躺在我床头:实在不可爱的指甲钳和实在没品味的老爸。

老爸一直是我屹立不倒的敲诈对象。小时候“赚钱”的方式似古时落魄书生。画一幅画,写一段文章,临摹几张毛笔字,然后卖给老爸。偶尔让他看上眼了,一幅可以卖到五角钱的高价,抵得上帮老妈擦五次自行车轮子。后来渐渐长大,拓展了“经营范围”,增加了打赌一项。打赌的名目非常宽泛随意。从明天下雨还是晴天,到我能不能生吃一只辣椒,无所不包。赌注高低起伏,极度没有规律。唯一的规律是,老爸面临的选择永远只有一个:掏腰包。他输了,自然掏钱;他赢了,则会听到一篇“亲情比金钱可贵”的经典演说,如果还未动心,只要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88!”我便摇身一变成了赢家。“我怎么养了个能敲会诈的女儿?”老爸总是一边掏钱,一边抱怨。可到下次依旧心甘情愿地上当。因为那个小小的“无赖赌徒”有个最大的筹码,那就是父亲对她的爱。这也是父亲怎么也赢不了女儿的真正原因。

似水流年,老爸在一点点变老。虽然他还是每天洗冷水澡,站在逆风的位置陪我打羽毛球;虽然他还是中气十足地说话,挺直腰板骑车,并且异想天开地要背我到五楼:可我还是看到他鬓角的白发日渐增长,似一排雪白的牙不紧不慢地吞噬老爸的年华。

初一放寒假回家,远远看见在车站前等我的老爸,蓦然发现,他已有很多白发,我以为是沾染的灰尘,不由自主伸手去拂,才发现,那是岁月燃烧后留下的余烬。他厚实的手接过我手中的袋子时,我的眼眶红了,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父亲在变老。提起笔来,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掠过。骑车和父亲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穿行;和父亲写字弹琴;遇到困难,父亲帮我分析解决……一行行小字在洁白的纸面上飞舞,一颗颗泪珠从红红的眼眶里滑出,四个大字刻上心间:父爱绵绵。

点评:文章很有生活气息。开篇叙写“老爸妒忌老妈”,但是仍然给我买了一只小“指甲剪”。接着详写“敲诈”的故事:卖字和打赌。生动而具体地展示了父女俩情深似海。文字表面轻松而愉快,实际上字里行间浸透着真挚的父爱。最后细腻地描写了父亲的白发,笔调沉重,情真词切,感人至深。本文起笔定下了欢愉的感情基调,然而处处流淌着父爱之泉。“极不屑”、“屹立不倒”、“老爸”、“88”等语言,生动成趣。其实偶尔运用一点网络化、生活化的语言充实一下文章内容,也能让读者耳目一新。

狐狸真的做错了吗?

佚名

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中,“狐”常被用来比喻为仗势欺人的小人。实际上,仔细分析这个故事,会发现狐狸算不上坏。

先看故事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这句话,可见当时狐狸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中,想要扭转局面只有三种途径:1.临阵逃脱。2.打败对方。3.智稳对方。显然,对于既凶猛又善于奔跑的“百兽之王 ”——老虎而言,前两种途径根本行不通。这时,只要狐狸够聪明,它就会用第三种方法。而故事中,狐狸不就是靠着它的智慧,凭借“激励”老虎的手段逃脱的吗?不可否认,“狐狸”的行为是有点仗势欺人,但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狐狸这样做的目的绝不仅是炫耀自己,更多的是想怎样稳住“敌人”,安全撤离。也许有人会说狐狸没勇气,太胆小。对于这个观点,一句广告词可轻而易举地将之推翻:“进,固然需要能力和动力;退,则更需要冷静和智慧。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如果没有“能力”和“动力”,狐狸单凭勇气和老虎单挑,则必败无疑。

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番五次想要羞辱他,他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楚国反受侮辱,后来人们都赞许晏子的聪明。仔细分析,其实晏子和狐狸的做法如出一辙,但为什么他受到了赞扬,而狐狸却受到责骂呢?这显然有失公平。

其实,很多地方都需要“狐狸”这种智慧。关羽和曹操路逢华容道,衣甲不齐,军容不整的曹军完全不堪一击。这时,关羽号令一发,曹操就得束手就擒。而曹操之所以可以活着逃到许昌,就是因为他有着“狐狸”般的机智,这种机智不需要费多大气力,但竟然还可以使立了军令状的关羽放其逃走,更显出这一机智的实用性。

以前是这样,现在不也是如此吗?北京市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不是就把“敢于跟坏人作斗争”改成“善于跟坏人作斗争”了吗?可见,以智制敌才是上策。所以,按故事分析来说,狐狸的做法只是为了化险为夷以求自保。人们对狐狸的评价也不该是“仗势欺人”,而应为“随机应变”。

点评:文章一反过去“狐假虎威”喻仗势欺人的观点,立意十分新颖,而且作者还能自圆其说,有条不紊地去分析、去论述,实在让人折服!全文称颂狐狸的机智、狐狸的能力,由“假虎”脱身到反败为胜,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当写到狐狸弃勇而斗智时,便笔锋一转,列举“晏子使楚”、“关羽、曹操路逢华容道”等故事,论证“机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联系生活实际,逐层深入地分析观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描写

一、个性化描写的含义及要求

描写,就是运用艺术的语言,把所选择的人物、事件、景象具体地、形象地、生动地描绘、刻画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更深刻的感染。其作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是景物的再现;二是人物形象以及心理的突现;三是人物环境的渲染。

个性化描写,是描写的最高境界。主要表现为:

1.描写的对象具有个性,有鲜明特点。

这是就描写的内容来讲的。对象本身个性鲜明,只要能做到对称性描写(把对象特点写具体,符合对象特点)就可以了。比如春风的和煦、猴子的灵敏等等,本身特点如此,只要用词准确,切合实际,就是成功的描写。

2.描写的对象本身没有什么个性特点,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涂抹上去,使无个性事物有了个性,充满灵性。

这种描写,要靠作者的“融情”与“寓意”。比如,平静的河水,你心情好的时候写它,会把河水写活,那是多情的充满生机的河水;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写它,会把河水写死,那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沉寂的死水。河水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完全是你的心境使然。这样写出来的自然,有人称之为“人化的自然”。

3.描写的语言别出心裁,富有特色。

这主要取决于作者的语言功力。同样写一种事物,人们常用的词是准确的,但就是回避不用,而用一新词来刻画,这叫咬文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闹”、“绿”就是典范。用现代汉语写作也有这样的例子,如“他气呼呼地走了”,是常见的描写,一位同学偏不这样写,而是说:“他硬硬地走了。”“硬硬”人们看起来有些不妥当,但与人物联系起来又觉得很传神,这个词把人物生气时的整个状态都概括了。

以上三条是分而言之,其实很难截然分开来。描写的要求,笼统地说就是三个词:具体、生动、形象。很多情况下,要相机行事、相宜适当。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甚为不易。而作为一个成功的描写者,又必须突破这一难点。

怎样突破呢?下面将分项提出建议。

二、个性化描写要领引路

描写是有方法的。课本上介绍的诸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是从描写的内容划分来确定方法的,其实,严格地说,这些还不是方法,只是描写的种类而已。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是方法吗?也不是,只是描写所涉及的对象。但是,这里边又包含方法,如,不管是写人写物写场景,都得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概括描写、具体描写等,这些就是描写的方法,它们可以用到对多种类型内容的描写中去。有同学要问:我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描写方法,就可以使描写有个性了吗?不行,同样进行正面描写,有的同学写得有个性,有的同学可能就写不出个性。为什么呢?因为个性体现在运用方法的能力上。因此,关键的是要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描写的技能。技能强了,方法就用活了。

描写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围绕“中心情绪”,用描写多方面展现情景。

什么叫“中心情绪”?就是指你想表达的主要情绪,这个情绪始终在文中起支配作用。选词用句也好,选择描写对象也好,具体描写或是简略描写也好,都受这个情绪的直接影响。比如“快乐”,是一种情绪,如果你写文章表达,就要从头到尾,时时描写它,反之,开头描写了“快乐”的情绪,中间却描写了不怎么快乐的内容,这样前后不一致,全文中的描写就没有发挥协同作用,描写的效果就大为减弱了。为了明白这一道理,我们来看一篇例文的修改情况:

江边晚趣(初稿)

孟凡

江边,一溜光滑的青色大石板半浸在水中。这里,是大人洗衣服的地方。村西的张大婶正和几个人在捶衣。

堤上,又来了一位大妈,是村东头玲子的妈。她手里挎着装满衣服的竹篮子。张大婶跟她打着招呼:“玲子她妈,也来洗衣服啊?”“是啊。”玲子妈搭着腔,走到江边,带着几分羡慕的口气悄悄问:“他大婶,听说你家新近也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吗?”“嗯,那东西可也真奇,山南海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真长见识;看电影也不要出门了。”张大婶拧着一件花小褂,笑着说:“你家宝生秋后要娶媳妇了吧,房子盖得真气派!我专等着喝喜酒呢!”玲子妈笑呵呵地说:“哟,到时候还怕请不动你的大驾呢!”两人一同笑起来,笑得那么舒心,那么欢畅!

忽然,从堤坝上传来了一阵拖拉机的“嘟嘟”声。不用说,是“烟头大叔 ”开车从城里回来了。他这个人哪,干什么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唯独对香烟毫不含糊,抽起烟来连烟头都不放过。你看,他已经下坝了。一到江边,大嗓门就嚷嚷起来:“嗬嗬,这么多人啊,王二嫂在洗衣服呢,怎不叫你男人来代劳呀!”那个叫王二嫂的笑着骂了一句:“贫嘴!哪一天不割了你那舌头才怪呢!”“嗳,烟头,今天的西瓜卖得怎么样?”梁叔叔站在青石板上问。“烟头大叔”嘴一咧:“那还用说!我老赵的瓜哪一次不卖得净净光?赶明儿我请你吃一个,不甜掉你舌头,我这赵字就倒过来写!”说完,他甩掉拖鞋,哗啦哗啦下了水。“哎哟,真凉快嘞!”他大惊小怪地嚷起来。

“七五子,来划水!”是梁叔叔在喊他的宝贝儿子呢。“哎!”胖墩墩的七五子连蹦带跳跑到他爸身边。梁叔叔塞给他一条毛巾,嘱咐他:“就呆在浅水里,不要动啊!”他自个儿向深处去了。“烟头大叔”呵呵笑出声来:“七五子,没了你,你妈可不会再生一个你呀!”人们哄地一声全笑开了。

啊,傍晚的青弋江,多美呵!

发表于江苏《少年文艺》的修改稿是这样的——

江边晚趣

孟凡

夏日的太阳总是落得特别迟。这不,都七点钟光景了,它才恋恋不舍地沉进了青弋江的碧波里。火红的晚霞映照着江面,水变得亮堂堂,红闪闪的,像一幅锦缎。

江岸上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浓密的绿荫遮住了天光,盖住一小片江水。这是我们临河庄的天然游泳池。我和小伙伴们在江水里嬉戏着,扑腾着,溅起雪白的浪花。欢快的笑声,一直飞上了那高高的槐树梢。

江边,一溜光滑的青色大石板半浸在水中,这里,是大人洗衣服的地方。村西的张大婶正和几个人在捶衣。手起槌落,溅起一片片水花,噗噗的捶衣声,又沉又厚,给这傍晚的青弋江,增添了几分神秘。

堤上,又来了一位大妈,是村东头玲子妈。她手里挎着个装满衣服的竹篮子。张大婶跟她打着招呼:“玲子她妈,也来洗衣服啊?”“是啊。”玲子妈搭着腔,走到江边,带着几分羡慕的口气悄悄问:“他大婶,听说你家新近也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吗?”“嗯。那东西可也真奇,山南地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真长见识;看电影也不要出门了。”张大婶拧着一件花小褂,笑着说:“你家宝生秋后要娶媳妇了吧,房子盖得真气派!我专等着喝喜酒呢!”玲子妈笑呵呵地说:“哟,到时候还怕请不动你的大驾呢!”两人一同笑起来,笑得那么舒心,那么欢畅!

忽然,从堤坝上传来了一阵拖拉机的“嘟嘟”声。不用说,是“烟头大叔”开车从城里回来了。他这个人哪,干什么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唯独对香烟毫不含糊,抽起烟来连烟头都不放过,也不怕灼着手,一丁点儿烟屁股还要狠狠地吸上几口,才舍得扔掉,因此得了个“烟头大叔”的雅号。

你看,他已经下了坝了,还是那副啥也不在乎的模样,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嘴里叼一根香烟,摇摇晃晃,悠哉游哉地走来了。他一到江边,大嗓门就嚷嚷起来:“嗬嗬,这么多人啊,王二嫂在洗衣服呢,怎不叫你男人来代劳呀!”那个叫王二嫂的,脸刷地红了个透,转过身来笑着骂了一句:“贫嘴!哪一天不割了你那长舌头才怪呢!”“嗳,烟头,今天的西瓜卖得怎么样?”梁叔叔站在青石板上问。“烟头大叔”嘴一咧:“那还用说!我老赵的瓜哪一次不卖得净净光?赶明儿我请你吃一个,不甜掉你的舌头,我这赵字就倒过来写!”说完,“烟头大叔”甩掉拖鞋,哗啦哗啦下了水。“哎哟,真凉快嘞!”他大惊小怪地嚷起来。说着说着,便向深水游去。香烟的火光一闪一闪的。我们见了齐声高喊:“喂,烟头大叔,烟湿了可不好吸烟头啦!”“你们这帮鬼伢子,敢叫我的外号,看我不打你们。咱大叔现在兜里有钱了,还在乎这一根半根香烟。”他自己乐了,吐掉烟头,大声嚷嚷着。

“七五子,来划水!”是梁叔叔在喊他的宝贝儿子呢。“哎!”胖墩墩的七五子连蹦带跳跑到他爸身边。梁叔叔塞给他一条毛巾,嘱咐他:“就呆在浅水里,不要动啊!”说完他自个儿向深处去了。游了好远,回转头来对七五子喊了一声:“七五子哎,不要动啊!”“是喽,爸。”七五子张开小嘴嫩声嫩气应了一声。梁叔叔藏住笑,又叫一声。七五子不耐烦了,小嘴一撅:“爸,你老吆喝干嘛呀,我这不呆在这儿没动窝嘛。”“烟头大叔”呵呵笑出声来:“七五子,没了你,你妈可不会再生一个你呀!”人们哄地一声全笑开了。这笑声在宽阔的江面上,回旋,荡漾,把个青弋江也搅得不安宁了,微微泛起了层层波纹,晚霞的红光铺在水面上,江水闪闪烁烁,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的脸膛。

啊,傍晚的青弋江,你流淌的不仅仅是这满江 的红波,还有这满江的欢乐,满江的笑声啊!

与原作相比,发表稿多了几种精彩的描写:其一,景物描写。“景与情偕”,写景是为了写人。进行适当的景物渲染不仅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能构成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发表稿的开头一、二、三节紧扣文题中的一个“晚”字,尽心描摹,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末的景物描写还具有揭示作品主题和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江水“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的脸膛”,江水醉了吗?与其说江水醉了,倒不如说人醉了!其二,对话描写。“言为心声”,要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可以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让读者通过这个人物的语言来判断他的性格与心理。本文的四、六、七节主要是进行对话描写:妇女们说话,爽朗而兴奋;“烟头大叔”语言的幽默以及他同妇女们之间逗趣的对话都生动而传神地表现出他爽朗、坦率、乐观的性格,也表现出他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愉悦心情。另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从人们的对话中得到了反映。其三,行动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如何,不仅需要作者的介绍,更要依靠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自我表现。这种通过人物自身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行动描写是不可忽视的。与原作相比,发表稿对人物行动的描写要细致得多。以“烟头大叔”的行动为例。“一丁点儿烟屁股还要狠狠地吸上几口”——这是“烟头大叔”雅号的由来,更是贫困岁月“烟头大叔”生活拮据的生动体现。“甩掉拖鞋”中的一个“甩”字不正体现了他“啥也不在乎”、“随随便便”的性格吗?如果换上一个“脱”字就显得一般化了。

正因为多了上述几种描写,发表稿的内容才更充实、具体,人物形象也变得栩栩如生。

从表面上看,多方面描写是十分重要的;从本质上看,多方面描写的同一性是更加重要的。写景也好,写对话也好;写行动也好,写其他方面也好,这都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把全文的“乐”字渲染出来,字里行间,处处见“乐”,这就是“中心情绪”的完整的、全面的表达。

2.善于“浓汝淡抹”,适度表现特征。

描写要恰到好处。“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是写景,或是写人,都得“相宜”。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有浓的情致,淡有淡的韵味,两者各有所长,各尽其妙。该浓妆,就不能淡抹。如:

雪(原稿)

彭湘

1月5日上午,天气变得冷起来,天上布满了铅云。到了下午,就下起小雨。下了一阵,雨就夹着雪花一同飘落下来。

渐渐地,雨停了,只有那雪花越下越大。开始,雪刚落下来,就化了,稀稀疏疏,几点雪花。雪越下越大,那鹅毛般的大雪飘得多厉害呵!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地换上了白色的装束,屋顶铺上了一层又厚又白、棉絮似的白雪,树枝上也如此。

孩子们在大院里玩着。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人们正满怀希望地迎接又一个新春的到来。

再看《雪》的发表稿:

彭湘

1月5日上午,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天上布满了铅云。到了下午,就下起小雨。下了一阵,雨就夹着雪花一同飘落下来。

渐渐地,雨停了,只有那雪花越下越大。开始,雪刚落下来,就化了,稀稀疏疏,几点雪花。雪越下越大,那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空中簌簌地飘下来。夜晚,漫天皆白,像有人把无数的素花从天上向下倾撒。屋顶上、窗檐上的雪花在不断增厚。这时,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那银色的小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发着刺眼的光,正如古人所说:“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地换上了白色的装束,屋顶铺上了一层又厚又白、棉絮似的白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开满了一朵朵银花。长青树的绿叶上也开了一层白花,白绿相配,更显得素雅。用手把树一摇,那银花便像屑末儿似地洒落下来。遍地皆白,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啊!

孩子们在大院里玩着,有的在打雪仗,一个个雪球飞来飞去,有的在雪地上叫人拉着滑雪。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人们正满怀希望地迎接又一个新春的到来。

发表稿作了细致的描绘,雪景显得更美更具有形象感了。

简笔勾勒,也能收到传神写照的效果。如:

一张熟悉的脸

李美

妈妈说我:“看你的牙齿多丑,还不去校正,……”我羞得满面通红。的确,我的牙齿长得参差不齐,但我怕去医院。经不住妈妈的一再催促,我终于同意了。

我心里忐忑不安地来到医院牙科。给我看牙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大大的眼睛,面容温和。我觉得面熟,可一时又记不起她是谁。

我坐在椅子上说明了情况,她戴上口罩,轻声地说:“张开嘴。”她仔细地看了看后,说:“要锉!”“锉?”我吃惊地看着她。“怎么?害怕了?不疼!”她一边笑着,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型圆锉,像五分钱硬币,上面带着齿轮。把它安在机器上,然后,用脚一踩椅子下面的开关,就听“吱”地一声,锉子“忽”地旋转起来,她把锉子按在我的牙上,酸溜溜的,我吓得两只手都捏出了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会儿,我闻到点焦味,这下可真忍不住了,赶紧拨开了她的手。她却笑着说:“不用怕,我给你轻轻挫,保你一点儿不疼。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锉好了。等我把你的牙校正好,你不就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了吗?”她的话像涓涓清泉流进我的心田,我平静下来了。

我仔细地望着她,好面熟,特别是帽子和口罩之间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哦,我想起来了。我想起了陆文婷在给病人做手术时的情景。她和陆文婷的语调、神态多么相似啊!这时,我放心了。不一会儿,她取出锉子说:“好了,你漱漱嘴。不疼吧?”我点了点头。她又说:“哦,别忘了,下个星期还要来检查!”她向我微笑着,我觉得她就是陆文婷。

我下了楼,走到宣传栏边。在一排先进工作者照片和名单中,我发现了一张熟悉的脸。对,就是她,陆文婷!不,是刚才给我校正牙齿的医生——她姓梁。嗨!她姓梁,还是姓陆,又有什么要紧!我深情地注视着她,她也正在向我微笑哩!

这篇短文对人物的肖像写得简略而又得当,作者仅仅从“笑”(共写了四次)着笔,这“微笑”如一道闪电,穿透了作者的心;如一丝春风,轻拂着作者不平静的心。人物那张微笑的脸在读者眼前始终浮现。这一次一次的微笑实在是“陆文婷”式的大夫美丽心灵的折射。

请你记住老舍先生精辟的经验之谈吧:

人物的职业阶级等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地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同一根鸡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的记忆中。反之,若拖泥带水地形容一大片,而所有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读者每因某项叙述而希冀一定的发展,设只贪形容得周到,而一切并无用处,便使读者失望。(《人物的描写》,《老牛破车》晨光出版公司1948年版105页)

老舍这里说的是写人物的外貌,正与鲁迅先生谈画人物眼睛的艺术手法一样,所谈的何止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呢?我们看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的一节描写,对老舍先生的话的理解可能会更深一些。

屯子里还有睡不着觉的老两口,就是老田头夫妇。他俩搬进韩家大院东下屋,又分了韩老六的一垧半黑地,地在北门外他们姑娘的坟茔的附近。插撅子的那天下晌,瞎老婆子定要看看自己的地去,老田头扶着她,走出北门,走到黄泥子河沿的他们的地里,老田头停住。“这就到了?”瞎老婆子问。“嗯哪。”老田头回答她。她蹲下来,用手去摸摸垅台,又摸摸苞米稞子,抓一把有沙的黑土,在手里搓着,搓得松松散散的,又慢慢地让土从手指缝里落下。她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他们的地了,这是祖祖辈辈没有的事情,早能这样,她的裙子也不会死了。

这一段描述中,人物对话极少,虽只一问一答,也透露了人物内心的喜悦。“这就到了?”是瞎老婆子弄不清地点的询问,也是多年的希望终于变成现实的欢欣。接着写她搓黑土、摸苞米稞子,这一系列动作,更把人物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充分揭示了出来。这一节描写的确做到了“以少胜多”。

3.巧用“烘云托月”,用衬托、对比手法凸现个性。

初学写作者在描写时,难免落入别人的窠臼,比如写人物肖像吧,总是正面入笔,直接地写人物的眼睛、面庞等。老是这样写就成了“外貌八股”。其实,精湛的描写总是创新的,高明的作者最善于“避正”,总想着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所谓“避正”,就是对人物不作直接的描摹,而是通过和这一人物有关的人或景从侧面烘托、刻画。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的时候好看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吃饭的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

作者对小芹并没有作正面的直接描写,而是写青年小伙子对小芹的好感,愿意和她接触,间接地表现了小芹的相貌出众,惹人喜爱。用墨虽少,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作家们能做到的,初学写作者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请读《一朵晶莹美丽的浪花》的原稿和发表稿。

原稿——

一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李克斌

初夏,青弋江水静静地向长江奔去,一只渡船在江上往来穿行。船尾坐着一位老船工,脸膛黑里透红,白须飘飘。船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头上梳着两只羊角辫,她身姿矫健,熟练地划着桨,船行如飞,轻快平稳。

在渡口的上游,有一个毛竹和木板搭成的跳板,浮在水面上,沿河的居民们常挤在跳板上洗衣淘米。劈劈拍拍的捶衣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江面上飘荡。蓦地,一只货船,鸣着汽笛,飞快地向东驰去。沉重的船身激起了一阵阵波浪,冲击着河岸。跳板在水面上晃荡着,人们急忙护好自己手中的衣物。

在岸边玩耍的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突然惊叫了一声:“妈妈,衣服掉进水里啦!”一个中年妇女转身一看,只见堆满衣服的篮子倒在跳板上,掉进河里的衣服正在渐渐下沉。她望着深深的江水直发愣,旁边一个大妈忙说:“哎,还不快想办法捞呀!”那个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唉,怎么捞呢?”

摆渡的老爷爷早就注意到这边的喧闹了,等船靠稳,他一面招呼乘客下船,一面朝小姑娘呶呶嘴,小姑娘会意地点点头便一步跳到跳板上对那妇女说:“大妈,别急!我来帮你捞!”说着,便纵身跃入江中,水面上激起了一阵清亮晶莹的浪花。

跳板上和渡口边立刻寂静下来,人们都带着赞赏的神情注视着水中,只见小姑娘一会儿露出头来,一会儿又潜入水中,犹如一条蛟龙在水里钻来钻去。一会儿,小姑娘在几丈远的水中冒上来了,她一手抹着脸上的水,一手拿着一件崭新的褂子。“好!”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跳板上,渡口边飞起了一阵笑声。笑声中,小姑娘飞身跳上渡船,渡船轻轻晃动在奔腾的江水中,激起了一朵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发表稿——

一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李克斌

初夏,青弋江水静静地向长江奔去,一只渡船在江上往来穿行。船尾坐着一位老船工,脸膛黑里透红,白须飘飘。船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头上梳着两只羊角辫,她身姿矫健,熟练地划着桨,船行如飞,轻快平稳。

在渡口的上游,有一个毛竹和木板搭成的跳板,浮在水面上,沿河的居民们常挤在跳板上洗衣淘米。劈劈拍拍的捶衣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江面上飘荡。蓦地,一只货船,鸣着汽笛,飞快地向东驰去。沉重的船身激起了一阵阵波浪,冲击着河岸。跳板在水面上晃荡着,人们急忙护好自己手中的衣物。

在岸边玩耍的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突然惊叫了一声:“妈妈,衣服掉进水里啦!”一个中年妇女转身一看,只见堆满衣服的篮子倒在跳板上,掉进河里的衣服正在渐渐下沉。她望着深深的江水直发愣,旁边一个大妈忙说:“哎,还不快想办法捞呀!”那个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唉,怎么捞呢?”

“好捞”,一个等渡的小青年搭上了腔,“不过有一个小小的条件,你得给我两块钱。”那个妇女摸摸口袋,似乎没带钱,为难地望望他。小青年见她犹豫不决,便怪声怪气地说:“哼,一件衣服少说也值十块八块,真是大账不算,算小账。”跳板上的人听了都不满地瞪了他一眼。一位大妈愤愤地说:“小青年,做点好事还要钱,真没见过!”小青年却像没听见似的,敞着衬衫,叼起香烟,慢慢地吐着烟圈,半眯的眼睛里射出贪婪的光,等待着。

这时,渡船渐渐地靠岸了。那小青年做出要上船的样子,转身说:“一块五吧,愿不愿,随你便。再等一会儿,恐怕你想出五块钱也捞不着喽!”

摆渡的老爷爷早就注意到这边的喧闹了,等船靠稳,他一面招呼乘客下船,一面朝小姑娘呶呶嘴,小姑娘会意地点点头。正在那个妇女要答应小青年的条件时,小姑娘一步跳到跳板上,轻蔑地瞥了那小青年一眼,对那妇女说:“大妈,别急!我来帮你捞!”说着,便纵身跃入江中,水面上激起了一阵清亮晶莹的浪花。

跳板上和渡口边立刻寂静下来,人们都带着赞赏的神情注视着水中,只见小姑娘一会儿露出头来,一会儿又潜入水中,犹如一条蛟龙在水里钻来钻去。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过去了,衣服还没有捞到。真的,在这深深的江水中,要捞一件衣服谈何容易啊!小姑娘沉着地深深吸了口气,顺着水流,潜水向下游摸去。十几双眼睛焦急地注视着那水面上涌起的朵朵浪花。摆渡老人望望江水,却悠然地摸出烟袋,吸起烟来。站在岸边的小青年见此情景,得意洋洋,又点了一支烟,唱起洋腔:“有本事的怎么还没捞上来?刚学会个狗爬式就来逞能了,哼!”十几双眼睛又愤怒地瞪了那小青年一眼。

一个穿着满身油腻工作服的青年工人走过来,脱下工装准备下水。突然,小姑娘在几丈远的水中冒上来了,她一手抹着脸上的水,一手拿着一件崭新的褂子。“好!”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那位妇女激动地连声喊:“谢谢,小妹妹,谢谢你!”刚才还神气活现的小青年,像泄了气的皮球,蔫着脑袋,也不上船,灰溜溜地返身消失在人们鄙视的目光中。

这时,那个小男孩跑到上了岸的小姑娘跟前问:“大姐姐,你要几块钱啊?”小姑娘的脸刷地红了:“谁要你钱呀?”小男孩又说:“那个大哥哥不是非要钱吗?”小男孩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跳板上,渡口边飞起了一阵笑声。笑声中,小姑娘飞身跳上渡船,渡船轻轻晃动在奔腾的江水中,激起了一朵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原稿仅仅叙述了一件感人的事迹,按一般要求,似乎还应该写一点抒情或议论的文字,以突出人物,深化文章的主题——“小姑娘”的心灵美。纵使这样写,也让人觉得有落入陈套之嫌。人们都习惯于这样写:先叙事,后议论。发表稿新增的内容则出乎读者的意料。作者打破了陈套,运用了“衬托”的方法,叙述了“小青年”的言行,用“小青年”的低劣浅薄思想、行为来衬托“小姑娘”的高尚美好的思想、行为,不仅使原文的内容更充实,而且主题也深化了,艺术效果也更强烈了。

典范

刘名萍

雨忽急,忽缓,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停住了,雨后初晴,仰望如洗的天空,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既而想一睹美景为快,便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气息,混着草味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枝头、草叶上,闪闪烁烁。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小鸟,“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拂不开,扯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然乘云欲仙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少女。渐渐地,这个娇美的彝家少女,揭开层层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木里,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颂,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怎能破坏这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甜美的空气就足够了,只能在心底大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点评:短短五百余字,就勾勒出了迷人的山林晨光,让你驻足在不知名的小山脚下作一次深呼吸,这是为什么?因为文章的细节描写有几分姿色。你看晨露“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枝头、草叶上,闪闪烁烁”,多形象,小鸟“‘的’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多传神;那晨雾笼着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拂不开,扯不断”,多有魅力!难怪文学大师们都说,离开了细节,艺术就失去了生命。

细节描写不但对人物塑造至关重要,对于绘景记胜也自有其妙。因为写景要形象真切鲜明,真切鲜明离不开细节;写景要寓情其中,触景生情少不了细节。于是,细节之贵,确乎无可置疑了。

老山 爷

俞静静

放暑假了,妈妈让我进山去探望我们的老邻居,鄂族的老山爷,一位永不退休的护林员。下车后,我背着小旅行袋在崎岖的小山路上像小鸟似的飞奔着。山路两旁郁郁葱葱,小草绿,山花红,就连喘口气都让你感到那么甜美,香气儿那么浓。

这时,我突然听到了那亲切而粗犷的鄂族老人的歌声从密林深处传来。我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跳起来大声喊道:“老——山——爷——”那熟悉的歌声越来越近,终于让我听清了。“哪,哪,小山鹰飞走又飞回咧!……”

我悄悄地躲在白桦树林里,等待着那幸福的时刻的到来。歌声越来越近了,这时从密林中闪出一个人来。只见他头戴鹿皮帽,肩挎新猎(语文潮)枪,身后牵着一匹不高的小蒙古马,边走边唱,在那又圆又红润的脸上眯缝着的双眼里露出幸福和喜悦,就连那长长的大白胡子都好像在熠熠生辉。我实在忍不住了,便轻轻地钻出白桦林,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然后一下子猛地跳起来,抱住了我日思夜想的老山爷。

老山爷开始是一愣,可看着我的手,马上他就认出了。兴奋地把上身一甩,用双手从下边一抱,我就成了他怀中的宝贝啦。他一边亲我一边说:“看我扎你不?看我扎你不?”我也伸着脖子仰着脸逗爷爷:“你扎吧,你扎吧!”其实我早就知道爷爷早就留起了长长的胡子,再也没有那又短又硬的胡茬子扎我了。

这时,突然听到林中有砍树的声音。老山爷慈祥、亲切的面容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他低声说:“又是有人来偷砍木耳段啦。快上马!”一会儿就到了。那两个偷砍树的中年人,扔下斧子撒腿就跑。这时只听我老山爷大喊一声:“我老山神来啦!往哪儿跑?”铜钟般的声音在林中回荡。那两人腿一软,瘫在了那里。我们这儿是山区,方圆几千里,谁人不知鄂族的老山神?人说他年轻时枪马娴熟,百米内可掐香火头,而今虽是七旬老人,可爸爸夸他耳不聋,眼不花,枪准马快,别说打猎,就是抓个人,也是手到擒来。

老山爷从兜里拿出手机报告了检查站。把他俩送到路边时,他亲切地微笑着说:“爷们儿,你们可知道,《森林法》有规定啦,这么干,哪行?”说着从内兜里掏出一张名片:“给!进城找她爸去。人家整木耳不用柞树了,装袋锯沫子就行!”那两人接过去看:“哦!”笑一笑。接着又点头如捣蒜,口里直说:“谢谢山神爷,谢谢山神爷!”等检查站来人把他们带走时,我拉着老山爷的手摇着说:“爷爷你也鸟枪换炮啦?又有手机,又有新猎(语文潮)枪,真先进。”爷爷胡子一抖说:“更现代化的还有呢!走!上马!”

老远就看见了一幢小楼在绿色海洋中像一座安全岛似的镶嵌在那里,推门一看,我简直惊呆了:坐在屋里就可以从荧屏上看到各个区域的情况,再不用爬上三十多米高的望火楼子上当观察哨了,仅电话就有三部。我再仔细一看,冰箱、彩电、空调、电脑,全都有了。

晚饭很丰盛,我又吃上了手扒狍肉,狍肉干,清炖野肉,当然最好吃的要数火烤的细鳞鱼。爷爷嘟咕嘟咕喝着我带来的小烧,喝得满脸都是双眼皮儿。

夜深人静,我伴着老山爷亲切的震天响的呼噜声,躺在那柔软的狍皮褥子上时,心想:上初中,我才走一年,变化就这么大。这要是上大学回来时,老山爷是不是该扔掉小蒙古马,驾上直升飞机啦?

点评:本文塑造了一位开朗能干的守山老人。老人被称为“老山爷”,其中包含着对他守林护林成绩的肯定,包含着乡里人对他的尊敬,以“老山爷”为题,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对老山爷形象的塑造,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中突出穿戴的佩饰,“头戴鹿皮帽,肩挎新猎(语文潮)枪,身后牵着一匹不高的小蒙古马”,语言描写中突出他的唱和吼,唱,是对新生活的喜;吼,是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人的怒,一喜一怒,情怀朗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的清新活泼的遣词功夫,如“喝得满脸都是双眼皮儿”、“我才走一年,变化就这么大,这要是上大学回来时,老山爷是不是该扔掉小蒙古马,驾上直升飞机啦?”等为成功的描写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体验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位同学根据这首诗,写了一篇短文,虽有个性,但也有不足,请加以修改,特别是要在描写方面多花功夫,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扩写成两百字的文段——

早发白帝城

武希文

在白帝城悲伤的日子中,突然我接到了唐玄宗的赦免命令,欢快的心情涌入心田里,早已覆盖了心底那无尽的悲痛!

我立刻决定乘坐一条小船。但由于我不会划船,就雇佣了一位船夫帮我划船。由于我的心情犹如那奔跑的浪涛连绵不绝地持续快乐,我给了他很多银子,因此他也很乐意地替我划船,这样不是两全其美了吗?

小小的波浪推着我的小舟行驶在三峡中,两旁的崇山峻岭向我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船夫也在卖力地给我划船……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我心意。天上的朝霞有点紫,有点蓝,更有点儿白,预示着白天的来临。两岸的群山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好似动物的脊梁,又像包围着我的围墙。我从随身带的酒壶里倒出一杯酒,喝了一口,顿时心旷神怡,无比惬意。仔细听一下,两岸还隐隐约约地传来几声猿猴啼叫的声音呢!那声音抑扬顿挫,此起彼伏,犹如一首连绵不断的歌曲。我慢慢地享受……

眨眼间,我的小船已经过了好多座山了,快要到江陵了。咦?那船夫怎么不卖力了,再定睛一看,他竟然使用的是新型马达!我惊呆了……随之,一切都变得扭曲了,都是那么怪怪的。突然,一下子变得好亮呀!什么都看不见了……“谁扔的闪光弹啊!”只听一个女声叫着:“做什么梦呀!打CS疯了是不是?”我睁眼一看,老妈?此时我还在被窝里呢!我惊呆了,差点晕过去……原来是一场梦啊……

你喜欢周杰伦,或者别的歌星、球星吗?请从网上下载他(她)的故事和照片,以“那行泪水”或“那份微笑”为题,写一篇以描写为主的短文,注意刻画神态、心理、动作等。

从网上下载描写冬天的风的文字和描写春天的风的文字,然后发挥想象,用对比手法,以“风的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古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如何解释?请根据“闹”的特点,扩展开来,写一则文字(300字上下)。

以“班级人物素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取3-5人,写他们的不同特点。②要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三种修辞手法。③注意有的用浓墨详写,有的用淡墨略写。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说理

一、什么是个性化的说理

要作文,先做人;同样,要说理个性化,先做有个性的人。

有个性的人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等特征;同样,个性化的说理,就必须具备自主、真诚、独创等元素。也就是说,个性化说理,就是要自由地运用理性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真诚思考,创新思考,并且在作文中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说理

1、自主地说理

要做到自主说理,最要紧的是要做主人,不仅做自己的主人,更要做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主人。只有具备主人翁意识的人,才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说之理,才能充溢浩然正气,才能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才能涌动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关爱情怀。

要做到自主说理,还要有主见,就是对问题、对现象,要有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绝不人云亦云。只有有主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才能拨开蔽日浮云,不为表象所迷惑,不为纷纭众说所动摇。所说之理,方能成一家之言。

2、真诚地说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地说理,就是说实话,说真话。要做到真诚说理,就要做到真诚做人。正所谓文如其人。有真诚的生活态度,才能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真谛,才能在文章中传递有益的启迪;有真诚的生活态度,才会有负责的写作态度,才会有朴实的文风,才会有中肯的语言,说理才能言情坦荡,爱憎才能泾渭分明。真诚,实际上是一种可贵的力量,是用你的火焰去点燃别人内心的火种,能感染你的读者,唤醒你的读者,才能鞭策那些浑浑噩噩的人奋发努力地生活。

3、创新地说理

创新是个性的核心品质,创新说理是个性化说理的最高要求。

要做到创新说理,先要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创新的思想酵母和温床,是打开未知领域大门的思想钥匙,是保持思想内在活力的催化剂。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质疑的迷阵,才有解疑的可能。

要做到创新说理,更要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创新的桥梁和先导,批判精神是现代社会健康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一个人创新精神的缺乏,往往是由于批判精神的缺乏。创新精神,需要一种人格的自信,不敢创新就不会有任何创新。其实,创新是每一个人通过努力——专注、勤奋和正确的方法——都可以做到的事。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曾采用过一些自己既没有学过、也没有用过的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在本质上,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突破和创新,这就是每个人所蕴藏的创新潜能。如果每个人都把这种潜能变成创新的自信,变成一种自觉的创新意识,一个人就有了最丰富的创新资源,就会大大提高作文说理的创新概率。我们常常企盼着作文中灵感的光顾,其实,灵感绝不会光顾思想的懒汉,对某个问题经常性地、独立地思考,才是创新灵感的发源地。

三、作文中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说理

方法一:美目盼兮——题目一语中的,抓读者的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是展示作者才华、张扬 个性的舞台,是展示文章说理水平的一道风景线。

“题好一半文”,议论文个性化说理,首先题目要一语中的,要运用多种手段,形象地、凝练地、个性地揭示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

引用诗词、名句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实践的重要性)

借用修辞手法的:谐音——《德与得》(谈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反语——《年轻的“罪过”》(谈社会对年轻人的偏见);对比——《欲得先舍》(谈得失观)

套用公式的:《1+1>2》(谈合作的重要性)

化用、反用俗语的:《药良未必苦》(谈新型的育人观)

巧用标点符号的:《生活——???》(谈关注生活)

方法二:翻新成句,提出全新见解。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成语、名言的否定来表达对生活的新见解,增添议论的哲理味。比如:“老马识途”“老马未必识途”,“敝帚自珍”“敝帚不必自珍”,“崇洋媚外”“崇洋而不媚外”,“轻车熟路”“轻车而不熟路”等等。我们同学写议论文时喜欢用成语名言,但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有时我们对成语名言巧加变化组合,就能表现新的内容、新的见解,从而使议论更有哲理味。上面的例子中,前两个是通过否定词来表现新的见解,而后两个则是把原来成语名言中的一致关系变成对立关系,以此来表现对生活的新理解。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肯定否定的变化组合来概括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据说,当年曾国藩曾把他的幕僚门客分为四类:第一种人,是有本事而没脾气;第二种人,是有本事而又有脾气;第三种人,是没本事也没脾气;第四种人,则是没本事而又有脾气。通过“有”、“没”的变化组合,把手下幕僚门客分为四类,表现了他独特的知人之识。无独有偶,当代台湾作家余光中也曾把朋友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结交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高级而无趣,因为这类朋友品学固然优秀,但缺少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觉得很累;第三种低级而有趣,这种人活泼乐人,能侃能闹,走到哪里,哪里一片笑声;第四种低级而无趣,既无品位又无趣味,人皆避之。

还有一位杂文家,针对官场上行贿受贿的腐败问题,把“笑纳”这个常用词分解成四种情况,首先是“笑而纳之”,其次是“笑而不纳”,再次是“不笑而纳”,最后是“不纳不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贪官的无耻行径和丑恶灵魂。上面的例子就是针对问题的两个方面,用肯定否定或反义词的方式,加以变化组合,“一”剖为“四”来推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也使语言表达更有哲理。

议论文写作中,这种用肯定否定或反义词变化“一拖四”,来翻新成句升华思考的方式很有用。有学生在作文中,抓住先天资质与后天努力的关系,颇为独到地提出了一个观点:聪明而又懒惰的,可以做领袖;聪明而又勤快的,可以当总理;愚蠢而又懒惰的,可以当牛做马;愚蠢而又勤快的,干得越多祸害越大。还有的学生抓住当今社会中人们对钱的不同心态,变化出四句话:一是能赚钱而不迷恋钱,二是不能赚钱亦不迷恋钱,三是又能赚钱又迷恋钱,四是不能赚钱但偏偏迷恋钱,并加以剖析,令人深思。

典范

我发现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两人对弈,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唯恐一招致败,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思后果,终因一叶蔽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尔后避人之长,攻人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之徒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等人心理虽胜人一筹,但并无真才实学,最终也难有胜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棋之静,如一池春水,波澜不兴;一旦化静为动,则狼烟四起,杀戮大开,双方死伤无数,这气势决不亚于硝烟滚滚的战场。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确认败局已定,胜利无望时,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措手不及,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只有在行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胜。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点评:棋品如人品,棋局似人生。作者对棋手下棋风格观察细腻,据此揣摩棋手的个性,并用个性化的语言传递了作者个性化的感悟。文章叙事充分,叙中带理,理中含情,由棋及人,由棋局及人生,自然得出“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只有在行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方能取胜”的结论,显得顺理成章。

守门偶得

孙向辉

一个月前,班里调座位,我被调到挨门的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守门小姐”,吃了不少苦头。

朋友们不知道,我们学校这座教学楼已经有些年纪了,年久失修,门窗都变形了。如果不刻意将门关一下,那门总会留下一道缝隙,隆冬天气寒风就会从那道缝隙里钻进来,冷煞人也。

尽管我借班干部嘴强调过多次,要随时关门,但我们班九十多人,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记得把门关好。于是我就常常被寒风侵袭。

时间一长,我竟养成习惯:每当有人出门进门时,我总忍不住去看,看谁关好了门,谁没有关好门。关门的人我报以微笑,关不好的我怒目而视。

久而久之,我竟从关门这件小事上悟出了一些人生小道理来。

第一种人最好。他们推门而进拉门而出后,都是轻轻地将门关好,静静离去。这一方面表现出耐心,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心里装着别人,能为他人着想。这种人能与人患难与共,值得交往。

第二种人是大摇大摆地晃过来,将门咣当一声推搡开,然后又大摇大摆地走过去,那门是否关上他们视若无睹,充分表现出马大哈性格。说重了,他们心里一般不装着别人,不能成为推心置腹的知己;说轻了,他们常会误事,不说别人,有时连自己的事也会忘掉。重要的事情托给他们一定要千叮咛万嘱咐,否则八成是办不成的。

还有第三种人,这种人走过门时,恰好门开着一道缝,可以容一人通过。于是他便轻轻从门缝挤过去,门纹丝未动。从门缝挤过去的人多属于默默无闻型,行的是中庸之道。这类人不出风头,也不掉队,甘居中游,不给人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人们不会因为其善良而接纳他们,亦不会因为其讨厌而远离他们。他们会成为你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普通朋友。这种人在你身边总会有很多。

还有第四种人。这种人一般是跑向门口,由于速度较快,门被猛地打开。原来破破烂烂的门不堪这一“击”,往往更加破损。门被打开后,这种人仍然一溜小跑,但跑出几步后往往能发觉门口处的人在怒目而视,于是停住脚步,伸伸舌头表示歉意,反身将门关好。这种人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思想单纯,脑筋转得快,同这种人相处,往往能使人身心愉快,笑口常开。

最后还有一种人,往往是同学们讨厌、老师头痛的那种同学。他们进出门时无一定规律,或大摇大摆,或如箭离弦,或轻手轻脚。他们关门时一般要视门旁就座的同学而定,关系好的,他们就关得严严实实,没有关系的,他们不理不睬,任由房门大开。这种人讲义气,但做事报复心太强,而且不计后果,不求上进。

没想到,饱受寒风之苦还带来了这样的机会,使我透过这个小窗口看到了大世界,这就叫做“祸兮福所倚”吧。朋友们,你们以为如何?

点评: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作者将“门”作为窥视人的多棱镜,对各类出门进门的人作了细致的观察、深刻的剖析。从容的叙述中有大度,朴素的言辞中蕴哲理,确实值得人一读、一品、一悟。

非凡的思想能引领一个人的灵魂走向,能拓展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能让人洞悉人事,体察世情,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思考。

本地人·外地人

陈硕

眼下,在北京城内放眼一望,到处都是外地人。开餐馆的,卖小吃的,做衣服的,打家具的……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为丰厚,足够那些只靠工资过日子的老北京眼红一阵子的。不过,眼红归眼红,若让他们也像外地人那样起早贪黑地大挣辛苦钱,我想多半他们是不愿去干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人的懒惰。

这种懒惰说穿了是一种当地人意识。不但是北京,任何地方住久了都会产生一种置身于家中的优越感。在家嘛,舒服、清闲、甚至懒惰都是很自然的。“外出千般好,不如赖家中”,就是这个道理。但若背井离乡,远赴异地,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先前那种优越感会被骤然袭来的孤独、陌生和无助打得无影无踪,一种孤帆涉海,形影相吊之感也会油然而生。自知若想生存下来,扎下根,只有豁出命大干一番。于是,就有了当地人生存方式上和外地人的差异。

懒惰的上海人到了日本,立刻变成了勤劳的中国人,勤劳到连背死尸也乐意去干的程度。在人人向往的美国就更是如此了。听说过这句话吗?“美国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美国的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可以说,若无外地人的汗水和智慧,那些五月花号的乘客及其子孙们永远到不了今天这个程度。闯美国的朝鲜人、中国人、越南人都认为美国人懒,也高兴他们懒,不然,国际流民的饭碗如何能保得住呢?

一般来说,当地人都懒,外地人都勤劳,当地人是这个世界稳定的因素,外地人是这个世界动荡与进步的因素,也许,这就是生存与发展的法则。

如果你厌倦了平淡无奇、庸庸碌碌的本地生活,想重新认识和塑造自我,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背上行囊,去做个外地人吧!

点评:本文用了层层剥笋法,从“外地人”勤和“本地人”懒的表象中去挖掘其各自的深层心理,勤源于生存危机,懒源于衣食无忧的优越条件。然后以例论证,正是外地人的拼搏和付出,才有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置于“异地”而后生,既是人性使然,也是生存的法则。做一个有勇气的“外地人”,也许能更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全文结构谨严,逻辑缜密,语言切中肯綮。

盛事危言

姜周平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口头禅由“天哪”变成了“我的上帝”或“MyGod”;与此同时,孩子口中的“妈妈”也正在向“妈咪”过渡,平添了几分做作扭捏的感觉,令人头皮发麻。

某日逛街看见一群女孩围在一起看各式各样的花纸,走近时听见一个女孩说:“这paper(纸)实在太漂亮了。”此言着实让人毛骨悚然,鸡皮疙瘩掉一地。看来我国的四大发明快要失去它原本的名称了。而这种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

如今报上有不少文章提及法国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这些法国人捍卫法语的决心和自觉性不得不让我们感动。如果在法国你向一位老人打听道路,最好不要用英语,那样的话他很可能瞪你一眼然后拂袖而去。而目前,国内的宾馆都让自己的同胞寒了心。你一个电话去宾馆,接线先生总先向你咕噜一句英语,后来才接着一句汉语,你在台前订房时告诉你的是XX美元?蛐天,而菜单上总是先写英语,而在后面的小括号内写上汉语。中国不愧是一个礼仪之邦,处处替别人着想,又处处给自己的同胞设置路障,难道这就叫面向世界?我很怀疑。

在法国请使用法语——这似乎成为法国人的信条;在中国,请使用外语——这似乎也正在慢慢成为某些中国人的追求与时尚。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自己的同胞面前硬要把汉语说得不流利,有些关键词必须借助其他语种的词汇才能使整个句子连贯起来。据说某地盛产雪梨膏,长久滞销,后来改了个洋名,竟被哄抢一空,难道这就是“洋”魅力?不错,文明不应该互相排斥——但是,当某种文明开始对其他文明进行颠覆和鄙夷时,我们就必须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权利:“捍卫自己的文明!”

据一家电台报道:某公司的外方经理在招聘中方工作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招聘条件是应聘者对中文的掌握情况。他说:“一个人不会运用或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国家的母语,甚至对其了解很少,怎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不能否认,在我们中国人之中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恨不得能换掉自己的血,恨不得从来就不懂汉语。他们也是种族主义的维护者,只不过他们歧视的正是他们自己,令人“同情”。试问一个人若是从本质上歧视自己,他还能有何作为?由此可见这位外方经理提出的招聘条件是棋高一着了。

鄙夷汉语这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危机,在这繁荣的社会中一定要意识到这种危机蔓延的可怕后果,它正慢慢侵蚀我们的听觉,磨钝我们的感官,进而磨损我们的心灵。直到某一天,我们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美的语言将在一片“妈咪”、“我的上帝”的惊呼中毁灭。

羡慕而不臣服;求佛而不跪拜;引进而不阉割。这是进步起码的要求。

请尊重我们的母语,请尊重我们自己,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耻辱已经太多了。

点评:本文题目一语双关,“危言”既指现在悄然流行的不中不外的“时髦语”,又是作者发出的“请尊重我们的母语”的呐喊之声。题目读来,已促人深思,催人警醒。

本文将身边人们不以为意的小事,信手拈来,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并且把它提升到捍卫祖国文化和尊严的高度。这看似随意,实则不易,因为笔墨中饱含作者的一片爱国心,也正因为此,文章才会有如此的高度和深度,才会有如此的震撼力。

体验

一张废纸随手扔掉,是生活中的常事,但怎样扔,却因人而异。你观察过身边人对一张废纸的处理方式吗?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你受到了怎样的教育?请以“一张废纸”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理作文,层层展开,写出事情蕴含的思想意义。

现在班级里几乎人人有绰号,大家见怪不怪。绰号来源各种各样,起绰号的方式各种各样,起绰号的人的心态各种各样,面对绰号的反应各种各样,对起绰号的看法也各种各样。请你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层层展开,以“起绰号之我见”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理文章。

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队又输给了韩国队。中学生球迷对此非常愤怒,可是中国足协却一贯号召人们要“理智对待输赢”。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理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很多同学都有坐在教室门边的经历,也许因此而产生过许多烦恼。譬如有的门年久失修,关不严,到了隆冬季节,你难免受寒风侵袭。教室人来人往,对门的处理,因人而异。你仔细观察过,分析过吗?请你以“从‘门缝里’看人”为题,模仿范文,写一篇600字左右说理文章,充分写出同学们对关门这件事的不同表现,据此剖析人的性格或品行,并自然得出人生感悟。

现在,城市有许多从农村来的打工者,他们承担着大部分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儿。同样,我们许多的城里人跑到了一些较发达的国家,他们也承担着外国人不愿干的活儿。放眼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外地人?你观察过他们的生活吗?你思考过他们的存在吗?请以“‘本地人’与‘外地人’”为话题,模仿范文,从生活现象中揭示内含的道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理文章,题目自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