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球杀蓝号口诀:《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01:57
清华校长送给毕业生的五句话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比文凭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成功励志系列20部》在线阅读



















《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
这是一部得到无数网友推崇的书。
这本书在正式出版以前,它已经成为国内网络和不少教育报刊关注的焦点、热点。
这是一部汇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洋溢着真情的书。
它收录了600多条精美的教育小语,这600多条教育小语是400多位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的思考,精美文采的展示,博大深远的教育情怀的体现。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童话是儿童的家园,单纯是儿童世界的基调,自由的想象是儿童赖以生存的空间,梦想是儿童生命始终奏响的旋律。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真实需要着手,从儿童的情感体验出发,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理解并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廖文胜《儿童教育需要儿童思维》
“有教育思想的教师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思想的高度上,可以睥睨今古,才能‘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有思想自能超越尘俗,自开天地;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境界自明。是思想为我们领跑,思想携我们飞翔,是思想为我们赋形并立神……”——林高明《让思想为我们领跑》
这些教育小语就像来自大海深处的一粒粒珍珠,又如浩渺天空闪烁的繁星,给人智慧的启迪,人格的陶冶,美的享受。
这是一部“青春老人”张万祥老师“煮海为盐”的书。
本书的编著者张万祥老师,“是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是一个把教育当作自己的宗教,一个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老师”(朱永新语),这部书的问世可以说经历了漫长的“十月怀胎”。他这样叙说这本书的编撰过程:“每每读到好文章,就怦然心动,喜上眉梢。后来,在扶助青年教师、特别是辅导自己的徒弟时,每每痛心疾首于有的文章有内容却缺乏文采,有的文章文采斐然却空洞苍白,有的文章有文采有内容却观念陈旧,缺乏时代感……于是在读书,特别是读教育报刊时就多了道工序,把自认为有内容有思想有文采有睿智有内涵有时代精神的好语句摘抄下来,以期贡献给青年才俊。在摘抄过程中,我是一次次精选又精选,又请一些青年朋友们精选再精选。本来这些教育小语就十分精妙,经过若干次地精选,就更加精妙了。实际上讲,我做的是煮海为盐的工作,从浩瀚的大海里提炼出600余则小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奉献给我的同行。”
用任何精美的语言来评论这本书都显得苍白和无力,用任何的溢美之词来评论这本书都显得虚假与空洞,只有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午后,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沉入书中,细细品咂其文字时,我才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充实而欢愉。我的心仿佛在渐渐地飞升,我的灵魂仿佛在慢慢地被净化,我对教育的思考与爱在逐渐加重,教育的触角伸向远方……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1、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
2、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
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 。 ......
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
4、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
5、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
6、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
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屈》)
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9、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 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该融进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
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
11、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禁公布的。
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
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12、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13、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14、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
16 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一份温馨的感动。(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
17、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
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
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
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
20、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
21、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
22、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
23、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 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
24、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坚持"这个哲理。
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
25、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26、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
28、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书籍给了我们......
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扬。(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啊》)
3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
32、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
33、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一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三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51、目中无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45)
53、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我担心,过于鼓吹个性的张扬,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粗俗,演变成傲气,演变成华而不实的个人作风。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唯我独尊,他们不是个性张扬得不够,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礼之态,儒雅谦让之风。我们一再地暗示我们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聪明""我一定比别人强"等等,目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孩子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时候,我们把什么来安慰孩子?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败,这样的安慰不是过于苍白无力吗?事实上,引导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承认自身的不足,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华而不实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摘自2004/2《师道》P44闫学《我读论语》)
54、赏识,别过了头
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赏识,来点理性吧,千万别过了头。(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报》姜秀琴等)
55、学生减负难
几年前,只有"高三学生"是同情的对象,现在初中生、小学生也开始"拼搏"。其间,各学生减负的声音也从未间断,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升学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熟"地说:"不考高分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别想进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想读好大学就门都没有,更别说找好工作。"(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报》)
56、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57、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
58、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59、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不要把爱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请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华《感受阳光》
60、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
61、班主任修养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水善于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班主任也应像水能容善洗浊一样善于改正、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但正如只有净水才能洗涤一样,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应该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才能照见并洗掉学生心灵上的污迹。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环《上善若水》)
62、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
从漠视"丑小鸭"的存在到关爱"丑小鸭",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性转变,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实质性飞跃,是教师生存境界的提升。"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的职业价值就闪耀出生命的辉煌,教师的心灵境界也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母亲"。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愿所有的"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50)
63、要重视并感激对手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能够最早发现你的过时;同时也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才使你强大起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64、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65、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摘自2004/3《班主任》)
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词曲)
是你给了我一切/让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给我碧绿给我蔚蓝/给我灿烂美丽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给我欢笑给我向往给我温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爱/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怀/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愿!(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学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限制在书本,限制在课堂,限制在学校,这种封闭狭小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隐退,直至消亡。......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得不到需要的"阳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空气"。所以,少年学生的自杀其实是对生命的抗争,是他们生命冲动的最后表现,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自由选择。(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
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69、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李镇西)
70、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
71、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为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欢呼,我们欣赏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它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呵护,我们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提升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奉献自己。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爱生命》)
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
7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74、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5、劳凯声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8、师德教育应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教育必须表现生活的特性:其一,师德教育应成为教师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其二,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教师生活,成为教师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资源。师德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现实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三,师德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师德培训应贴近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幸福人生,并教给教师看待生活的洞察力,获得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要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
79、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讯谈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捉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对人的修养,对净化人的灵魂都有价值。
81、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再认识
有一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间,她没有耽搁一点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其实中国的宣传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个材料为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献的爱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别世界的时候,只沉溺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她的实际需要,让她尽一点人之常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20)
82、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你脸上宁静的光就可以照耀别人",书就是这样给我们启示和安慰,让我们开始变得平静而且幸福,让我们开始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幸福,关注这个极易破碎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柔软的心去安慰无家可归的狗、饥饿的麻雀、受到各种惊吓和伤害的生灵;去拥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和人群里瑟缩的灵魂。当我们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见阳光慢慢铺过来,照在我们的手臂上,照在我们的脸上,微笑像硕大的玫瑰花慢慢开放。每个人都是一团阳光,一种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温暖与喜悦涌上心头,枯萎的心灵长出圆润的叶子,我们像蒲公英的黄色花朵在阳光下轻轻舞蹈。(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张树伟《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83、足与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
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会静下心来,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84、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李镇西
8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86、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朱永新
87、不要叹息
一个人拥有什么,抑或失去什么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求补偿。拥有了,可以总结经验去争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训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叹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运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8、朴实与高贵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一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地流露,这个人就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9、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别人,就说明你无能。(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是因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备,太在意家人一时的赌气。其实,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取,必定不堪重负!看开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1、教师的职责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张胜珍《初为人师》)
92、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93、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个人的命运遭遇到什么,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改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爱它。"而在你爱它,珍惜它,改造它时,劣境也可能创造出奇迹,不幸也会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营造中,便可感觉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静和充实。(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庆《营造生活的情趣》)
94、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让我们小而为之:捡起一片落叶,收获季节变幻的快乐;扶正一株小苗,收获一点蓬勃的绿意;予人一个微笑,收获一份恬适的心情;批好一次作业,收获一个孩子的进步;引导一个顽童,收获一个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储备和积淀。
......当我们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认为最平凡的事情中,会惊喜地发现,有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现象那样索然无味,甚至别有情趣。做好了它们,你依然会有成就感,会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师道》蒋静雅《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95、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
鲜花虽然美丽,但它过于短暂;绿叶虽然平凡,可它有幸经历了四季。美丽,往往是个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中可以没有鲜花,却不能缺少绿叶。没有鲜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绿叶,生命就会枯萎。
绿叶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枯萎了,也要回报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不羡浮云之高远,不慕百花之富贵,终身恪守谦恭的信条。(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96、我们需要行动
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种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97、要时时身行好事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8、应该是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索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牵,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9、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00、需要执著地追求
在回答"你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钱梦龙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摘自2002/2《教师博览》《钱梦龙话成才》)
101、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102、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摘自2004/2《师道》马国福《一张纸片的命运》)
103、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
避免空洞的、伪化、神话的说教,将德育踏踏实实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不随意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摘自2004/2《师道》闫学《我读论语》)
104、班主任要能海纳百川
班主任要勇于、乐于、善于做一只"废纸篓",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去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摘自2004/3/8《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105、何必悲观失望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识,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无论悲观还是失望,时间都会流逝。何必悲观失望,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构筑明天的欢乐,何乐而不为呢?(摘自2004/3/24《教育文摘周报》)
106、拯救灵魂需要什么
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摘自2004/4/5《德育报》湖北省竹山县一中朱士泉)
107、少烦恼多豁达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弹性应对,坦然处之,把自己豁达地送入快乐的殿堂。(摘自2004/3/29《德育报》张远桃)
108、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时吝于付出,斤斤计较,存折上的积蓄当然少得可怜;有的人舍得付出,乐于助人。他不经意间的善意之举,使存折上的数目越来越大:别人陷入困境时你慷慨相助,使他度过难关;朋友遇到困难你给予建议,使他豁然开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倾听,使他郁积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这些都如同搬动一张椅子、递上一杯饮料一样简单,但正是这些,却自动在你心的存折上转入一笔笔"存款",日积月累,让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实。当有一天,你面临困难、陷入窘境时,存折上的那一笔笔存款会帮你度过难关——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鼓励过的人,会一如当初你的热情,真诚地向你伸出友善之手。这时你会觉得,你不再孤立无援,你无比"富有"。(摘自2004/3/29《德育报》茅娟美《心是一本存折》)
109、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
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摘自2004/4/12《德育报》保定清苑县第三小学 申杏莉)
110、做人的能与不能
当今社会,处处有考场,天天有考试,时时做答卷。社会开放了,做人的原则不能开放;经济搞活了,做人的灵魂不能搞活;禁锢冲破了,做人的底线不能冲破。(摘自2004/6《人民教育》程翔《人到中年的思考》)
111、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跨自己,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摘自2004/5/24《德育报》张时胜《三英里处是海岸》)
112、教师是仁者
教师是仁者。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爱世界。他会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一切。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像对待鲜花上的露珠一般呵护,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像对待自己的错误一般宽容。仁者无私,让一位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是仁者教师的追求。(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3、教师的笑脸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4、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唯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阳光。
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临危难,从容不迫;做人做事从容自若。凡事往宽处想,越想越宽广;凡事往明处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
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面对伤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练;面对欺骗,感激它是智慧的增进;面对拌倒,感激它是双腿的强化......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智者凡事奉献。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奉献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真正的快乐,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奉献的生命是不朽的,即使肉体的生命消失了,奉献精神依然长存,这是真正的智者。智者与积极的心态为友,智者把苦难当成人生的经验积累,智者殚精竭虑地奉献有价值的人生。智者常乐。(摘自2004/6/25《今晚报》袁中栋)
115、走自己的路
嘴巴是人家的,人生却是自己的。虽然我们不必做个真正的聋子,但却要永远充满希望、乐观和积极,不要只听那些消极、悲观的话。别人的嘴巴,永远不能帮你走过人生的路,无论是康庄坦途,还是崎岖小道,都只能自己走。在那当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你就要永远感恩在心,并同样帮助别人;若听到的是批评和闲语,你也不要太难过,不断地奋勇直前,走好自己人生的大道。(摘自2004/6/28《德育报》农先安《别人的嘴,你的路》)
116、你的花园能否绚烂多彩的关键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很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一项只要在人们的身上滋生蔓延开来,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智和良知,有爱和向往,有意志力和判断力,它们又如养料一样滋养着人、激励着人。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花园里是否能四季如春、绚烂多彩,关键是看你对待杂草的态度。(摘自2004/6/28《德育报》葛国英《杂草会毁掉美丽的花园》)
117、放弃是一种美丽
对于曾经追求不到的东西,该放弃时,就要主动地放弃。否则,只能让自己在泥潭中苦苦挣扎,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而伤心至极。所以,放弃不一定是懦夫的行为。放弃工友之间的争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弃不必要的烦劳;放弃,就要让自己放眼在大路上看一看,还有许多人还在大道上徘徊;放弃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放弃能给自己带来放松心情,放弃能使自己压抑的心情高飞;放弃,可以摆脱烦恼和忧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从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在小成功中不断获得激励,要辩正分析和对待受挫,倘若不切实际,那么就要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因为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走向生活的另一个起点。(摘自2004/6/30《教育文摘周报》周运华)
118、成功决定于是否懂得寻找途径
有一些人盲目地识别错了目标,结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错了劲,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成功决定于你是否懂得寻找途径。要成为顶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的人强,只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者同行就行了,这样就足以使你显得出类拔萃。(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6页)
119、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
许多人的一生就是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没完没了,可到头来没有一样真正属于自己,因为他太贪婪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灿烂,反而更加沉重,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9页)
120、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在你少年时,行囊是空的,因为轻松,所以快乐。但之后的岁月,你一路拣拾,因为沉重,快乐也就消失了。你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你在斤斤计较中无法快乐。对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买一座金山和买一包话梅的钱没什么区别,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0页)
121、不要背负太多的负担
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背负了太多的负担,这也是由于你的欲望所致,试着放下一些超重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1页)
122、感谢敌人和对手吧
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却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遇而庆幸,因为这真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感谢敌人和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3页)
123、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危害别人时,你自己的心理会受到来自于心灵的折磨,另外,你的行动也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4页)
124、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许多人也许认为,拥有大量得财富和无限得权利才会幸福,为此他们拼命奋斗,永无止境,他们来不及享受拥有得一切,他们也看不见已经拥有得一切。然而,事实是,我们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26页)
125 、"万事如意" 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
"万事如意"是人们真诚的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真正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觉得你烦人
126、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时机的到来
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时机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今后,机会常常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完全可以把握住机会,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软弱和犹豫不决的人总是找借口说没有机会,他们总是喊:机会!请给我机会!其实,一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一次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每一次都是展示你的优雅与礼貌、果断和勇气的机会,更是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87页)
127、把敬业变成习惯之后
把敬业变成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把不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他的成就相当有限,因为他的散漫、马虎和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他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他都会有随便做一做的直接反应,结果可想而知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就会很容易蹉跎一生!(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224页)
128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给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艰辛、困苦,不但不影响生命的"生长",反而会使生命"拼命向下扎根",从而使生命之树"枝叶繁茂"。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给予学生一些爱与关怀时,我们就要想到,是否为他们遮挡了太多的风雨霜雪。要想使你的学生长成参天大树,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份和肥料,要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摘自2004/2/16《德育报》林华《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129、心怀感激
假如,你不小心冒犯了别人,而对方一笑了之,那么,感激就会像幽幽的花香在你的四周弥漫。假如,人在旅途,遇到突然袭来的风雨,有人将雨伞移至你的头顶,你脸上绽出感激的微笑,那么,你和对方都会感到人间的温暖。假如,你深夜埋头读书,妻子悄悄走来为你披上一件衣服,送上一杯热茶,你回眸报以微笑,那么,感激就会像一缕柔风,轻轻地吹过你和爱人的心湖。假如你能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梯曾给过你帮助、给过你抚慰的人,抱以真诚的感激之情,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简直是上帝的宠儿。
感激是一杯清醇的酒,使人生更美好;感激是一首浪漫的诗,使人生充满快乐。(摘自2004/4/26《德育报》阎保承《心怀感激》)
130、感悟平凡
习习晚风中,平凡的人面对满天星星,可以任思绪飘飞,感受生命的无拘无束;柔和的灯光下,平凡的人可以随心任性地将思绪付诸笔端,安享生命的宁静怡然;街头小摊旁,平凡的人把一碗馄饨吃得有滋有味。平凡的人无须设防,坦诚为人,自会有很多平凡的朋友,得意时随意小聚,饮酒啸歌,悠然自得,失意时便漫步野外,看小草献花,小河弹琴,海阔天空。我们在平凡中诞生、成长,在没有浮躁和喧哗的地方一天天老去,选择平凡也许是一种理智的无奈。但生活的大海无边无际,只要用心领略,认真抓住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不起眼的收获,实实在在做事,勤勤恳恳做人,这样的平凡,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把自己当作珍珠,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别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活得怎样,而在于他怎样活。平凡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知道在平凡中尽力去追求,去创造——做一粒泥土,就去培育希望;做一滴雨露,就去滋养幸福;做一株小草,就去慰藉大地......平凡如此,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摘自《班主任之友》2004/5夏俊《感悟平凡》)
131、教师的幸福
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长大成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他的学生走向四面八方时,他体验到播种者的幸福;教师在为人类传递和开创文明,当他的学生以出色的表现回报社会时,他体验着奉献者的幸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摘自2004、8/25《教育文摘周报》曹开华)
132、为他人喝彩
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美德-你付出的赞美,非但不会贬损你的体面与尊严,相反还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友谊与合作;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修养-赏识他人的过程本身就矫正着你的狭隘、克服着你的自私。因而为他人喝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培养和张扬大家风范的过程。  (摘自2004/9/3《今晚报》维光)
133、教师要做快乐的人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启迪;当学生自卑自弃时,你能给他们自信......你能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从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发现的惊喜......这种种的快乐和幸福皆非语言所能表达。不快乐的老师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教师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做快乐的、热爱生活的教师,让思想轻盈地飞翔,让心中洒满灿烂的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134、甘于失败不可取
有些教师,优质课比赛不敢参加,教学论文不敢写,各种带有竞争性的活动都不敢参与,还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惧怕失败。因为惧怕失败,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总是瞻前顾后、止步不前。为了逃避失败,他们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不做事,不参加任何带有竞争性的比赛,不会成功,但也少了失败的机会。惧怕失败的心理重负钳制了他们本该自由飞翔的双翼。他们就在既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的生活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完庸庸碌碌的教学生涯。(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35、不应嘲笑失败者
成功者不一定是强者,失败者不一定是懦夫――交付人生的满分答卷应是竭尽全力。一个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的人,生活会有意义吗?我们不应嘲笑失败者,却应嘲笑旁观者。即使失败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还有成功的可能,而旁观者却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36、哪怕仅是一点微光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摘自2004/11/16《今晚报》北原)
137、减少欲望你就快乐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来是到山顶看风景的,可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欲望的包袱,欲望越多越爬不上去,别说险峰上的无限风光无缘尽览,就连欣赏沿途景色的快乐心情也荡然无存。一位哲人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在现实中,我们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东西,往往竭尽全力去追寻得不到的东西,好像那里有幸福和快乐等着我们,而恰恰在力不从心的追寻过程中忽视了眼下的快乐。(摘自2004/11/5《今晚报》秦立明)
138、生活感悟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但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就永远无法弥补。比如说"孝"吧,就是无法重复稍纵即逝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追悔,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139、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镣铐舞
我们的很多教师的确在生存状上无法完全由自己主宰,但精神状态是完全可以由自己主宰的。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有人说,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戴着镣铐跳舞,我经常说,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镣铐舞,我们很多人却是躺倒不干了。在相同的生存状态下,可以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与不同的教育生活。这个时候的教育理想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坐标。(摘自朱永新教育小语114)
140、落叶的价值
落叶何其微小,然而。正是它们的存在,为大树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养分。世间,本无大小,高山与溪流,同样是生命的孕育地。(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141、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
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没有恶性的竞争与压力,没有埋怨与悲叹,没有陈腐的观念束缚,没有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有的是梦想与憧憬、创造与灵感。在这样的教育世界里,快乐与激情共舞,理想与事业并存。(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142、把残缺当作美丽和富有
维纳斯如果街上残缺的手臂,也许就会失去她独特的美丽;地球如果是圆的,也许不会存在人类;如果比萨斜塔一点也不歪斜,那就失去专程到意大利罗马一睹它的风采的必要了。当我们残缺时,就把这种残缺当作特点,当作美丽和富有。(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28)
143、不能与可以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扩展它的宽度;你不可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别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144、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长短处,一个人如果只盯住自己的长处,他很容易骄傲;如果只盯住自己的短处,就可能更危险,因为他会丧失所有的信心,爬不起来。......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上,在家庭中,还是在班级里,我们都像在进行一场漫长的体育比赛。但是要记住,其实没有一个人是落在后面的。谁都可以有长项可以利用——除非他自己放弃赛跑的权利。(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145、怎样对待痛苦
每个生命的诞生、成熟都离不开亲身经历的痛苦、曲折。挫折能培育人性格的完善;坎坷能锤炼人品德的升华。莫里哀说:"痛苦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做人。"当我们珍惜痛苦的时候,痛苦带给我们的就必将是奋斗中的幸福和人生境界的升华!(摘自〈班主任之友〉P36 周月好〈心灵细语:怎样对待痛苦〉)
146、台湾作家刘墉名言一则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拼了命,也不要抱怨环境对你的要求过苛。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对手是否更拼命,别人的环境会不会更严苛。(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47、微笑是什么
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那么它会吹散郁积在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那么它能温暖受伤苦闷的心;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那么它能让学生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老师灿烂的笑容,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而且时常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给学生留下持久的影响。(摘自2004年第一期《班主任》周春燕《微笑的魅力》)
148、香港作家张小娴说自己的做人哲学
把一撮盐放在一杯水里,那杯水会变得很咸,可是把一撮盐撒在湖里,湖水却不会变咸。现在每当我想发怒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是一片湖。"对别人和对自己开放心胸,便不会那么易生气。(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49、美国王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温弗瑞说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不可以没有理想,只要理想存在一天,他都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50、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
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可是眼下,人们都想十个指头按跳蚤。当上小官又想当大官,一边读学位,一边又考着职称,舍不得名声,又放不下金钱;红苹果啃,青苹果又不扔;看着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试;听说人家抄股发财,也要去买。其实现在许多人都是"名片"上的能人,"证书"上的成就,真正有抱负、成事业者寥寥无几。欲望太多,必心急浮躁,埋头做学问的少了,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蹴而就,一伸手,就按住十个跳蚤。踢球不踢中场,一脚就传到禁区,再一脚就射门,连为欲望付出的汗水都想回收、出售;连送给女友的鲜花,都想约会后再卖了它。当今之人,太缺乏古人的那种专一、执著的精神了,李白、杜甫一生就写诗,陶潜说放弃,就不再为官,诸葛亮辅主,就绝无二心,徐霞客一生就是行路,曹雪芹一生就想写好一部书,梅兰芳就唱一个"角",盖叫天就演武生戏,哪像现在的人,"两栖"发展到"三维立体","三维立体"又演变为"多媒体"啦。当今的博士虽多而没多少是真正的"专家"。
十个指头都用上,跳蚤反而跑了。(2004年第二期《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阮直)
151、博爱可以让地狱成为天堂
财富的意义并不是自己完全占有,你应该明白,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得更好更幸福,那么就必须求助于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博爱。博爱可以让地狱成为天堂,我们都在渴望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丽,如果大家都用爱心去浇灌这个世界,那么,地球就是一个天堂。博爱实际上不仅是一种社会伦理,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让你的人生更快乐的法则。只有博爱的人,才能胸襟开阔,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热情、友善、乐于助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6页)
152、真正的聪明人
真正的聪明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让别人感激他。因为别人有求于你,便能铭记不忘,而感激之辞转眼就会忘记了。与其让别人对你彬彬有礼,不如让别人对你有依赖之心。一旦别人对你不再有依赖心,也就不会对你必恭必敬了。(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32页)
153、讨厌的人和烦恼的事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也许事后你才会意识到,那些烦恼困扰你的事情、那些看似不幸的事情实际上是使你能得到幸福的幸事。那么,当你能看出,那些讨厌的人和烦恼的事其实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的时候,你的生活不就会快乐得多吗?(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96页)
154、追求者的副产品
世间的任何事务,只要你执著地追求,你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副产品。你追求爱情,爱情没得到,结果你成了诗人,诗成了隐藏在爱情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幸福,幸福没得到,结果你成了智者,智慧成了幸福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事业的辉煌,事业还没有达到顶峰,你就成了名人,名气成了事业的副产品。
在这个世界上,对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者的。他们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他们梦想的价值。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正在为梦想奋斗着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也许明天就会降临。(摘自2004/9/3《今晚报》刘燕敏)
155、让失败改道
失败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动态过程,假如我们在失败刚刚发生或者还不至于酿成终结性灾难的时候,审时度势,转变思路,让失败改道而行,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败所造成的各种后果,形成转败为胜的崭新局面。(摘自2004/9/3《今晚报》胡建新)
156、生命感悟
不知道并不可怕;不知道以为知道,有点可怕;不知道假装知道,是真的可怕。
生活中与人相处需多点和气,事业上与人竞争少点霸气。对待原则问题不能没有点"虎"气,处理非原则问题尚需多点"猴"气。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
大贪的人心里发虚,大吼的人底气不足。
人生是长与短、进与退、荣与辱的对接与组合,人生是盈与亏、黑与白、阴与阳的碰撞与交融。(摘自2004/9、27《德育报》第三版安生川《生命的白与黑》)
157、失误孕育着成功
失误是一种教育,是宝贵的经验,是成功的向导。失误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些失误的结果,往往成为你成功的信号灯。
人的一生充满着失误,失误并不可怕,只要你时时保持发现的目光,你将会从失误中发现真理,从失误中走向成功。(摘自2004/9、27《德育报》第三版徐永明)
158、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也就是给自己多一次成功的机遇。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遥,逃避失败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渴望成功却惧怕失败是人的本性,放弃参与很容易,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战胜自身的弱点。让永不逃避失败、永不惧怕失败的激情飞扬起来,用钢铁般的骨骼和精神支撑起强者无畏的天空。(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59、心中有阳光,人生才透亮
我们可以仰仗大树,我们可以享受阴凉,但是在心中一定要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驱逐懒散和消沉,激发斗志和信心。心中有阳光,人生才透亮。(摘自2004/11/29《德育报》周哲)
160、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辜负生命。其实,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旁人不会理会你是否愉快,开心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呢?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生活开心一些呢?(摘自2004/11/29《德育报》李忠东)
161、阅读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62、阅读的实质
阅读是让读者进入读物,获得情感纯化,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变化、同悲同喜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智慧启迪,增长知识,扩大阅历,丰富人生体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越来越趋近于理性与正确的过程;使读者在心灵深处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代表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的理想和追求实现认同、积淀的过程。(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唐建新《迷失在功利中的阅读教学》)
163、读书是拥抱理想的一条捷径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64、余秋雨谈书籍的功劳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7)
165、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66、蒋子龙谈读书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67、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人文学科的价值是不可能过时的,不会被取代的。《论语》里也有新课程理念,教学相长即师生共同成长等。那些高深莫测的读不懂的书籍,是伪专家写的,看不懂就不看。(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李镇西《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168、让阅读成为冲击
如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是一次冲击,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让僵化的、落后的东西受到一次次刷洗,让思维总处于年轻态。这样的阅读,真可以使你一日千里,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摘自2003年12月18日《读书月刊》卜之《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冲击》)
169、读书在现代的作用
读书在现代既具有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回归自我心灵世界的非功利性。(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天津教育》汤正康《与校长、教师谈读书》
170、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法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王云洁《智慧带来尊严》)
171、关于读书的比喻
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2、应试教育挤兑了阅读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读其他书。长此以往,这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3、读书有甜
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然,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4、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5、要带领孩子们阅读
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3)
176、读书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中印,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5)
177、读书要耐得寂寞
读书,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伏案读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8、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9、读书让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80、拒绝读书的危害
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尽管各种书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尽管图书的消费成为一笔庞大支出,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到底蕴上相应的提升。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选择;紧促的时间让我们不能选择;粗制滥造的拼凑让我们不屑选择。(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1、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指情绪色调的积极意义上的,但它的表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有好奇、如饥似渴,有兴奋、一见如故的感觉,有心领神会的会心的愉悦、亲切可人的温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专注的意志(其实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脑需要努力地、活跃地工作着),有释疑解惑有如走进愈渐宽广、敞亮的大道,当然有时也相当沉重,甚或是悲凉、无奈......林林总总,但这却都是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2、保持读书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着每每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3、读书不是装点门面
读书不光是为装点门面,在年轻人崇尚文化快餐、读图时尚的今天,为人师者用读书填补心灵的饥渴,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84、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85、读书永远不能等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谈永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86、读书就是看风景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处看风景。
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像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摘自2004、12、15《教育文摘周报》  原载2004年第十期《教育参考》翟礼湘文)
187、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赋予时代魅力的行为表现。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188、托起学生的自尊心
把学生沉沦的自尊心托起来,这是生命发展的希望。(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35)
189、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付出的是有限的劳动,得到的是无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动一生。因此,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47)
190、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与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191、读书的快感
在经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丝纶一寸钩"的闲适。你可以点燃《第一炉香》和钱钟书先生进行《神·鬼·人》的对话;你可以来到希腊城邦和亚里士多德探讨《诗学》;你可以冥想孤独的斯宾诺莎是怎样用永不屈服的心灵写下了几乎不行于世的《伦理学》;你可以梦忆红楼"万艳同悲"的苍凉;你可以与荷马同历《伊利亚特》,与雪莱共鉴西风云雀;访田园五柳豁达千古尘嚣,到盛世诗唐品啜韵美律香。(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2、妙不可言的读书境界
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有了经典的沉韵,在我们的教育中亦可以见山如画,视水如诗了。何妨把围壁做东篱,视高楼为南山;讲台可为苍穹,浩淼深邃,纵横捭阖;教室可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学生一起阅读就仿佛某个慵懒的午后,静待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几许,和友人轻松地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或回顾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倾听夏日的传说;或讨论云生雾起的由来,或考证神秘玛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诗,数理亦是精致的韵律诗。真是不亦快哉!(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3、读书与关注前沿
关注前沿是为了自身的新鲜活跃,原来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广阔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将自己摈弃于时代之外,不可将自己轻易划入老年一派;关注前沿更是为了教育的新鲜活跃,了解孩子们的心态,才能与他们探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4、与阅读为友
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5、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96、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李镇西
197、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李镇西
198、美丽的眼睛看学生
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学生会表现得更精彩!(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顾立军《美丽得眼睛看学生》)
199、于永正老师谈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
200、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78)
教育智慧(41)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
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讲,赵海吉注)。"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
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
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
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
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
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摘自2004/1/5《德育报》)
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__135)
233 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
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
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241、心态决定成败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鸿友)
242、要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记住,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杨协亮《人生就像打牌》)
243、"人"是逼出来的
逼是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逼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炮弹出膛呼啸云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铁锤,把人生的钢坯锻打得更加密实坚强;逼是一块砥石,把才干的剑刃磨砺得更加光亮锋利......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只是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不应该害怕逼。在某种外界因素逼迫着你的时候,没有必要痛苦和烦恼,也不必想方设法逃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兴许还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战,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祥虎《人是"逼"出来的》)
244、要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比我们美丽;我们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漂亮的衣服和车子......因为我们只看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见生活的美丽,经常感到失落,让朋友和家人生厌;至于所谓的成功,当然也与我们无缘。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没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理由,那么不妨也记住这句话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东《我只看我所有的》)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人,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单,但在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劳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
247、绿色人文精神
绿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绿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讲六无":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己;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世界。(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朱国忠《绿色人文孵化个性作文》)
248、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
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爱生活、爱他人的温度是高是低,全在于自己的调控。同是挫折,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东山再起;同是伤害,有人铭记在心,有人付诸一笑;同是艰难,有人想到的是绝路,有人挖掘的是机遇......说到底,无非是前者不自觉地被外界操纵,而后者则主动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249、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为他们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它对于要成为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摘自2004、12、27《德育报》董长茂《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命离不开水,欲望也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渴月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总是咸水,是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的。(摘自2004、12、31《今晚报》陈文杰《"财主数羊"心态》)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抵达心灵中的目标,更是一种成功。(摘自2004、12、31《今晚报》义明《抵达目标》)
252、让学生感到幸福
我(黄静华)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和"假如我不是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摘自200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田泓《黄静华:让学生感到幸福》
25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恶作剧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54、埋葬"我不能"
唐娜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纳宣布这一步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这个"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手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的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的一则别开生面的游戏。它寓意深刻,对孩子们的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游戏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摘自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1、8版报缝)
255、快乐地掌握控制当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你,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摘自2004年第六期《师道》吴小莉《生命是有弹性的》)
256、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众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痛苦的记忆。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7、简单的哲理
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快乐。简单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简。"智者的简单是繁华过后的大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8、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0、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教育管理,应给一些阳光让其灿烂,给一些雨露让其滋润。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样、万人一模了。
261、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62、德育闪烁着精彩
德育因爱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奋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读书而精彩,
德育因艺术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学习而精彩(学习他人经验、报刊书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质而精彩,
德育因奉献而精彩,德育因观念而精彩,
德育因诗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难而精彩,德育因后进生而精彩,
德育因进取而精彩,德育因创新而精彩,
德育因网络而精彩(张万祥)
263、什么是师能
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能;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师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能操作微机、会电教、善科研,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4、什么是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练意、以行导行。(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是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摘自2004/1/12《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摘自2004/2/24《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276、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277、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关于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我想概括起来有怎么三句话: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摘自2004/3《班主任》)
27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279、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280、良言一句贵如金啊。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拯救他们背后的一个大世界。(摘自2004/4/26《德育报》佚名《一花一世界,一语一乾坤》)
281、让目标成为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目标,要果断决策,不优柔寡断;定下了目标,要迅速实施,不瞻前顾后;追求目标,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实现了眼前的目标,还要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唯此,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建宏《让目标成为动力》)
282、班级能成为沃土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研究课题,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班级就能成为产生艺术家的肥沃土壤。
283、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这种注意是老师对学生充满温情的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可是有些老师的言行却使他们失望了。学生的生命从此改变前行的轨迹,生命的天空从此雾蒙蒙、雨蒙蒙。他们的生命之根再也吸收不到养料,他们的生命之叶再也享受不到阳光,他们的生命之树逐步地走向衰亡。这是时代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学生生命的不幸,同时也是教师的不幸、教师生命的不幸。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284、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285、成功的人是什么人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蒋光宇《盘点心灵》)
286、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好食物,给穷人以好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人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给无爪牙者以翅膀,给不能飞翔者以爪牙......上帝是公平的。他不让任何东西完美,于是,人类才有了对完美的渴望。(摘自2004/1《师道》吴稼祥《哲思片羽》)
28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88、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289、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
290、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296、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97、德育应该提出超越现实的目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德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提出一个适当超越学生现有道德水平、超越社会现实平均水平的价值目标。如果教育没有这样一个对现实的超越性,那么,对学生的尊重、对现实的适应实际上都是虚幻的。(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8、德育教育要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想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的成长,老师们在选择德育话题、编排的与课程、开展德育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在的道德认知水平,又要高于他的认知水平。(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9、评价斯霞老师
斯霞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但无论风云变幻、是非曲折,她选择小学教师的纯朴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永不动摇。这崇高而坚定的信念,使她的人生旅途始终能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前行。
可以说,斯霞的一生都真实地活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而且是很快乐地活着。她平生无所求,只想把孩子教好。虽然小学教师待遇低、生活俭朴,但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能让她倾注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小学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伟大、非常崇高、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业。
尽管斯霞的一生受过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她始终以苦为乐,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那种喜悦会冲淡生活中的磨难和艰苦,苦也成了乐。她在小学教育这块纯净的乐土上,总能寻找到无尽的乐趣,因为她的心永远是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的。
斯霞的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无法用世俗的价值来度量。她很少考虑个人得失,心里想着的总是如何给予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人。这种无私而可贵的精神就像火种一样传播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一代。(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0—62任小艾《斯霞长子的回忆:慈母和恩师》)
300、师生应该达成的共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校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十年寒窗,青灯黄卷,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对学习内容有兴趣的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更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摘自2004/2/4《中国教师报》高东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就不好吗?》)
301、期待的价值
作为老师,当我们把期待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田,并以爱的阳光和雨露去照耀和滋润,那么,我们的期待该是怎样的灿烂与辉煌啊!实际上,期待是一种美德。而善于期待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无论你是期待别人,还是被别人期待,你都是幸福的。(2004年二期《师道》晨星《期待的价值》)
302、哈佛大学第22人校长洛厄尔的名言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2004年二期《师道》《并非戏言》)
303、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爱,而是对爱的感受能力。培养孩子对爱的感受力,比爱孩子更重要。(2004年3月8日《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304、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还认为:从事教育是要满怀激情的,没有激情,这份关爱就不会燃烧,只有燃烧起这份爱,师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2004年3月8日《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305、溺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温和的管教,胜过怒斥。(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06、教育后进生要求长效
同后进生交朋友是有难度的,有时免不了碰钉子。但一块吸铁石,倘若不首先靠近铁块,那也无法把它吸过来,何况后进生是已被氧化锈蚀了的铁块呢!一见后进生故技重犯,就声色俱厉,只给“冬天”而不给“春天”,这种教育似乎也能使后进生“好”一阵儿,不过这种成效,往往都是低效、“速效”。而决不会是长效,就像在水里用石头压皮球一样撒不得手,一撒手,石头就会掉进水里,皮球还会浮起来。(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07、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308、教育学生学会“爱”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留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吃饭的时候给长辈夹夹菜,晚上帮长辈洗一次脚……事后老师总结道:它让我们懂得了人情、亲情,懂得了爱应该怎样付出。人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和感谢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叹息,不如处处留心,有意识布置这样特殊的作业,直至成为他们的习惯。也许,只要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得低一点,近一点,有人情味一点,将会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就在柴米油盐中。(原载于2003年十二期《广东教育》许丽 后载于2004年二月25日《教育文摘周报》)
309、后进生转化会有反复
思想反复,时起时落,这正体现了人的思想的可塑性,事物发展直线递进的极为少见,而螺旋上升却是普遍规律。科学家搞科研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教育后进生也要经得起十次百次的实验。(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0、独具慧眼看后进生
思想反复,不一定属于屡教不改;屡犯错误,也不能判断为不堪造就。教育者应慧眼独具,看到后进生经帮助前进了一百,虽然经过反复又后退了八十,这二十既是可喜的量的积累,又包含着部分深刻的质的变化。(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1、不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思想教育就会失去生命,而成为“机械的刻板印刷”。(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2、今天灌输的真理,若不能成为明天建筑精神文明大厦的砖石,便是一场空忙;明天高耸的精神文明大厦若不在今天打好基石,终将倾斜倒塌。(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3、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学生思考的风帆,用理论的乳汁去润滑青年人思考的机器。(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4、无论是谈心或演讲,都要善于留下“窗口”,让人们窥视究竟,在“发现”的欢乐中接受道理。不敲击学生的心灵窗子,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处于“半休眠”状态下“灌输”,效果可想而知。(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5、思想教育者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促膝谈心,都不是一般的讲话,而应显示一种艺术。它需要传出一种意境和气韵,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它需要饱含一种意蕴和哲理,以引起听者的思索,启迪听者的聪慧。(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6、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的“对手”
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是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7、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的缺陷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运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为了改变上述状态,我认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8、课堂教学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摘自《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9、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
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实现上述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0、课堂教学的情境不是固定不变的(叶澜教授的十二问)
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她)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真做?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1、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2、教师的职责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可以成为教育观点的发现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2004年2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直面教师职业困惑》张民选之言)
323、教师职业最大的魅力
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是教师职业最大的魅力所在。(2004年2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直面教师职业困惑》张民选之言)
324、章立早对人生的看法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壮年是一部小说,老年是一部哲学。(2004年3月24日《教育文摘周报》)
325、双腿瘫痪的美国青年基根•赖力说:如果有梦想……
如果你有梦想,没有理由不去大胆一试。这话不仅适用于有残疾的人……也适用于所有有梦想而只需要一点勇气的人。
(双腿瘫痪的美国青年基根•赖力在经过4天的努力后,他成为世界第一位凭借双手的力量登上富士山顶峰的人。(2004年3月24日《教育文摘周报》)
326、深刻的教育
深刻的教育是种唤醒,一种激励,一种提升。教育本身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深刻的教育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发现和感悟,源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2004年4月5日《德育报》吴久宏)
327、教学重在反思
教学重在反思,要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只知重复,一味照搬,按以往的曲子跳舞,教学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哪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呢?因此反思这一步很重要,思广则能活,思或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要有“绝知此事需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如若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接轨。(2004年4月7日《教育文摘周报》孙惠芳、吴香芬《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328、甜水里泡着的孩子需要救助
希望工程正在年复一年地救助那些无学可上的孩子,其实这些在甜水里泡着的孩子同样需要精神“希望工程”的救助,唯此,孩子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 (2004年5月10日《德育报》周玉奇《你最敬佩谁?》)
329、经历塑造一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教育成就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330、教育需要为她的事业摇旗呐喊的勇士,更需要为她的大厦默默添砖加瓦的志士。前者的伟大在于坚定,后者的伟大在于坚韧。(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331、教师的素质也是资源
教师自身的素质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甚至震撼的资源,是可以激发出学生潜在能量的再造资源。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好好看看自身,利用自身的现有长处为教学所用,或围绕某些课程的内容,着意去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出我们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具备一些具有“杀伤力”的“绝活”,让孩子们入迷,甚至痴迷,这样,我们的教师将能成为新课标中的活的、可升值的真正资源。(2004年三期《师道》汪强《教师的“绝活”也是一种资源》)
332、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
我们可以为生活的不幸而悲叹,我们可以为命运的不公而消沉,但我们绝不能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失去理想,更不能在孩子的心里播种失望的种子,让他在生活的面前失去信心。
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把阳光种进孩子的心田,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
教育是一项浪漫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而执著的生活的强者。(2004年三期《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333、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2004年三期《班主任》)
334、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著和投入,而不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2004年五期《人民教育》肖川《教育与信念》)
335、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细节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掘,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亮丽、更迷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得教育细节,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得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200年五期《人民教育》孙宁《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336、课堂教学
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7、教师的“功”
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半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8、教师的形象
教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9、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无疑是正确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应该把学生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2004年6月16日《教育文摘周报》郭永福《处理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340、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好玩,才会快乐。一个永远不吃亏、不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一种遗憾。(2004年4月26日《德育报》刘畅《跷跷板互惠原则》)
341、教师的眼睛
教师的眼光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眼神体现着教师的工作艺术水平。倘我们的眼睛里能多流露出点爱,学生就会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倘我们的眼神里能多点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进一步发掘;倘我们的眼光能放远一点,我们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2004年8月2日《德育报》林宝铁《教师的眼睛》)
342、如何看待教育名言
教育名言作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名言成为真正的智慧,需要我们理性的、批判的、辩正的态度,需要当今的教育实践去丰富它、发展它。而决不可把它当作教条来对待。智慧的真谛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004年8月4日《教育文摘周报》莫津成)
343、教育教学格言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新课程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全《教育教学格言》)
344、教师的作用
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
345、一个教师为什么会深刻
如果一堂课可以用一条河流来作比喻的话,那么,它的无限风光,不在笔直的河床平静流淌,而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堂课只有那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思想波澜,才让我们欣赏到教学的魅力。吴老师(吴正宪,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全国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就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到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反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进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深刻,就在于他善于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2004年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6、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
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温暖,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宽容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他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7、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
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教学执着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自己的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2004年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8、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学校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这一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珍惜自己,看重自己,尊重自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人世间所有物质产品都应该优质优良,随人所愿,但是,一旦出了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封存、销毁,,可以 再加工、再生产;学校出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封存,更不能销毁,再培养、再教育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社会上所有精神产品也应该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但是,一旦出现低级糜烂的产品,可以“扫黄打非”,坚决取缔;学校出了不合格的产品,扫不了,打不得,更不可能取缔,不合格的产品进入社会,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所有,教师的职业真真切切地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命运。(2004年9月6日《德育报》陈茂林《教师劳动特点与职业道德》)
349、新课程重在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新课程重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你若把自己羁留在应试的圈子里,即使满山春色过眼,你依然感觉冰霜袭身(2004年9月13日《德育报》陈虎《感悟新课程》)
350、于永正谈要自信
任何大树,都是由稚嫩的树苗长成的,任何人都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年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稚”和“无知”。我从不因为自己这棵树上有几片黄叶子,就认为自己不好而自卑自弃;也不因为自己长得不如别的树粗壮,就觉得自己不是栋梁之材而妄自菲薄,丧失进取心。发现有了黄叶,就把它抖落掉;发现自己长得不如别的树茁壮,就努力去吸收水分和养料,而水分和养料谁的身上都有。当然,也从不为自己的枝叶有时长得茁壮、茂密一些而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2004年10月18日《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
351、教师应该重视师德的力量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激情唤醒理想。师德应充满人文关怀。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自然流露,它能震撼学生的灵魂,点燃理想的圣火。教育,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二是用欣赏培养自信。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教师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生。三是用行动彰显人格。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留下难忘的烙印。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读。加强师德修养,就要从小事做起。(摘自2005年第五期《人民教育》周友富《师德的力量》)
352、储藏童年
童年像只彩色气球,但很多孩子的童年还没有撑开,还没有显示出绚烂多彩的空间,就空瘪着被略过了,结束了。
像许多人一样,我看到老年爱因斯坦伸出舌头做鬼脸的样子非常感动。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都保持着一份童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只是把童年时的问题和兴趣一直保持下来。这就是童心的力量。
童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童心可以让一个人生命力旺盛,让人生龙活虎、魅力四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育几乎都是从童心好奇开始;拥有童心的人,能够真切感到新鲜生命的脉动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想想看吧,一个人过早地结束了童年时代,过早堵塞了童心,该有多么悲哀。这意味着麻木侵入了心灵,程式化的生活霸占了生命,再走得远一点,就奔着阴暗和仄闭而去,离物质和精神的监狱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必须把童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财富,小心储存起来,这会让你感到一生都很“富有”,有信心;让童心随着人生一直跳动下去。张圣华文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9日第5版
361、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朱永新
362、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中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2005年2月4日《今晚报》佚名《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363、优质学校的体现
学校必须要扩大学生的生存半径,要让他们今后生存能力更强、本事更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这是学校一项很重要的职责。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精彩的世界不能回避、要主动去参与。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要用互联网提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这才是优质学校的体现。(2005年2月9日《教育文摘周报》《北京二中:让学生用互联网搞研究》)
364、要教会孩子从容面对灾难
我们遭受的灾难并不少,但我们接受的关于灾难的教育却少之又少!所以不光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从容面对灾难,全社会都应该接受关于灾难的教育。(2005年1月7日《人民日报》文慧《“海滩天使”的启示》)
365、美德在你心中
美德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棵坚韧的小草,它勇敢地栖身绝地给人以希望;美德是农场上的一只蜣螂,默默地还农场以清洁而不为人知;美德是云中的一粒水珠,在电闪雷鸣中悄悄渗入土地,滋养生命,奉献自己。
美德不一定要做到惊天动地,美德不一定要使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美德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眼里。(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韩卿《美德如耳鸣》
366、人要负重前行
那些心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脚步,从风雨中坚定地走了过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则正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木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就把他们吞噬了。(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钱超《负重前行的货轮》)
367、教育不能失去爱和公平
老师的善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把学生推向深渊。教育失去了爱和公平,就会失去一切。(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唐虞《踩伤心灵的一脚》)
368、把细节做亮
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突出你内在的素质。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让我们不吝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2004年11月5日《今晚报》章睿齐)
369、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
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在身心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能够自舐伤口,自我疗伤,努力让这些苦难化成美丽的坚不可摧的伤疤。伤疤不但是尊贵的苦难标记,更是崭新的坚固堡垒,伤过以后,它也许就再不会受伤了,成了身心里最坚硬的部分,让我们可以更顽强地面对人生,迎接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2004年11月29日《德育报》苗壮)
370、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过去的师德建设常常等同于“劳模化“的事迹教育,教师们常常看到劳模们抛妻别子、丢家舍业的事迹,但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师德观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要求教师忍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忍耐没有限度;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向的付出没有尽头。要取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让我们的师德经久绵长,我们就必须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2004年11月15日《德育报》赵翠娟)
371、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程的时候,理想便是一面旗;
走累的时候,毅力便是一面旗;迷惘的时候,信仰便是一面旗;
失败的时候,勇气便是一面旗;一旦成功了,冷静便是一面旗……朋友啊!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还怕什么暴风骤雨坎坷荆棘!(2004年11月1日《德育报》王清让《旗》)
372、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
宽容不是别的,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它是老师知识和能力的结晶。宽容的背后是老师融融的爱心,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及正确的 教育思想。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重负在宽容中释放,让心灵在宽容中净化,让生命在宽容中升华。(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赵尚斌)
373、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
一个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就不会有“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巅峰时刻。因此,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王波)
374、人工作的境界
人与本职工作有着五种境界:1、无心无意;2、三心二意;3、半心半意;4、一心一意;5、舍身忘我。人在无心无意、三心二意的境界中干工作,即使做了大官……也还是不满足、不幸福、不光荣,也还是要争名于朝、争利于夕,也还是会信念流浪、灵魂漂泊、思想浮躁、远离精神家园。人在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境界中工作,即使种地、做工,即使做普通的农村教师……也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灵魂安定,思想深沉……他们有着坚固温馨、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和那些无心无意工作的人比,他们充满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2004年十一期《教师博览》魏书生《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乐园》)
375、真正的德育
真正的德育应该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应该指向人的生成。……可以说,目前德育实效低下的症结之一,就是过于注重“成事”而漠视“成人”,关注行为的改变而忽略情感的升华。(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6、德育是追求“养成”,还是“速成”?
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换言之,人的德行的生成是靠“养成”的,而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速成”的,甚至要用人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探索和追求。德育作为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的教育,无疑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因此,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7、德育是追求“内化”,还是“外铄”?
德育的本质不是他律,而是自律。道德是发自个人良心的、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升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在灌输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主观方面理解、接纳和赞同某一道德规范,即使他能按照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去做,其行为也很难称得上是道德行为。因为此时的道德行为更多的是做给他人看的,而没有把此举融入个人的情感,内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不是基于一种道德自觉。因此,任何强制性的德育“外塑”,都难以培养起真正的道德人格,都会在道德人格生成的知、情、意、行诸环节,尤其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发生阻隔。(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8、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
当今知识爆炸、功名浮躁之时,我们更应提倡反思,在反思中去浮躁,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智慧。……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在教知识,还是在教人?是在展示自我,还是在发展学生?是在关注教案,还是在关注生成?反思自己的素养,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吗?自己的教育理念科学吗?自己的教育艺术高明吗?自己的教育智慧丰厚吗?(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孙双金《情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379、只要坚持不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时候不是因为知识的渊博,而在于意志的坚定。成功只给于那些持之以恒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也许你并不具备天生的聪慧,但如果你坚持不懈,黄土会变成金子,沙漠会变成绿洲。(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裘美芳《比尔。盖茨曾是小图书管理员》)
380、敲门的勇气
生活之门,在开启之前,成功与失败都无从判断,当它对你关闭着的时候,你寻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具备敲门的勇气。(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蒋忠平《敲门的勇气》)
381、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
教师首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学生看成是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理解为同时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与可以完成生命力保护的实体。教育不仅要有它的长度,即对人的一生关怀;还要有它的广度,即展示人全部生活的各种层面;教育更要有它的深度,即教育应该指向人生终极意义的体认与终极关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而,我们要把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用生命的标准来评价教育。(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罗秋明《教师要有生命教育观和生活教育观》)
382、德育也是服务
传统德育注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重视从社会发展需要去安排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但是,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和不合作。……其实,德育更应该具有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安排教内容、设计教育方法。这样,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了学生的参与和认可,德育的内容就会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王敬东、宋方清《德育也是服务》)
383、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
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对德育“一往情深”呢?具体来说,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德育充满人情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
384、德育在学生面前怎样体现出自己的魅力
德育要在学生面前体现出自己的魅力,就应该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紧密结合,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紧密结合,与医治学生的心理创伤紧密结合,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情感价值观紧密结合;就应该让德育抛弃冷漠,充满温暖,减少杀伤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就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少一些无病呻吟,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入心入脑,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深入细致,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入情入理,少一些强行灌输,多一些自省体验。唯有如此,德育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才能在德育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
385、“负担”的辩证法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6、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
在谈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时候,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做文章呢?譬如说,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等。如果我们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学生因兴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负担”,大概也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只有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教学改革或者说“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7、可怕的教学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进行“题海战术”时,教师也少不了同样艰辛的重复劳动。在学生负担沉重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并已失去自身宝贵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机会为代价。当教师也负担重重,没有时间学习新观念、新方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时候,教育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低劣的教育质量,将导致低劣的学生,而低劣的学生又将拉扯住低劣的教学水平。(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8、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
语文教学可以充满诗意: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带领学生开展富有活动的对话,让课堂充满了围炉般的氛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气氛。教师也要勤读书,多动脑,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教育理论等方面的著作都要广泛涉猎。在与书本、与大师对话的同时,更要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为友,使思想更加厚重与深刻,自觉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学的钟爱和睿智的思想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生命,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洋溢生命的律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拥有无穷的魅力。(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上海200名青年语文教师发出倡议-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原载2004、11、12《新闻晚报》)
389、学会取舍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有太多的欲望而满足不了就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就必然学会取与舍。……生活中,需要我们取舍的东西很多,无论大小,只要我们应该拥有的,都要学会取舍。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会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取舍,才会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但是,如何做到该取则取,该舍则舍?这里面大有学问。“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有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中度过。(2004年12月3日《今晚周刊》董玉国)
390、要做好“后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主要原因。(2004年第六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
391、老师的境界
肯定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就不会因为学生的插嘴而恼羞成怒,不会因为自己的浅薄而倒打一耙,不会因为学生的超越而燃起妒火。老师,要有奉献“肩膀”的精神,让学生“登高”望远;老师,要有容人之心的示范,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老师,要有顾全大局的胸怀,让学生游刃有余。(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
392、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
学生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乃至教育有深度的开发,有力度的挖掘,有精度的分流,有高度的提炼,就能成为学生和教师乃至社会的共同财富,这也正说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不是把学生“炼”成自己浇铸的模子里的“模样”,才是教育的全部;相反,把学生最大的潜能开发出来,甚至超越自己,这才是教育的优良质地的体现,是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
393、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应保持一颗纯朴、真诚、自然、率直的心。虽然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丑恶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品质,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从教师的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开始,教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敷衍塞责,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用正直来塑造。(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叶建寿《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共同成长》)
394、“错”里的契机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磕磕绊绊,“跌倒”在所难免。当自己“跌倒”时,不怨天尤人,能反躬自省;当别人“跌倒”时,不冷眼旁观,能热心相助……这样,既能求得自己心灵的平衡,也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冯春玲《“错”里的契机》)
395、用诗意的语言构建道德认知
这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班规:(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重量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呻吟,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2)一滴水就有一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这些条规不再露着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拐杖,而是在启发,在诱导,在吟着一段段诗句。她传递着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她带来的不再是拒绝和对抗。(2004年第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
396、这种情境是诗意的
有一种情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在这里创造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分享方式;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这种情境就是诗意的。(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
397、在起点上不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许多人往往津津乐道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在起点上就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甚至随意地下毁灭性的断语,如“木头”、“笨坯”等,就仿佛一个小偷窃走了孩子五彩斑斓的梦。(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
398、适时缺位,以免挡住了孩子的阳光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是被管理者,班主任如果搞包办代替,学生只会变得更为脆弱。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学生,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长大。有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开一点,别挡住了让孩子成长的阳光。(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
399、教育学生淡化功利观念
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导――让学生淡化功利观念,树立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看重“过程”的心态,正确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只要“过程”坚实了,成功定会不期而至。(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鲍培利《话说“华伦达心态”》)
400、感恩节的由来
美国的感恩节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激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并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于是,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面对着火鸡、南瓜派的丰盛大餐,进行餐前的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现在,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1、感恩氛围的作用
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将不再感到孤独……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质,感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2、“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是一盏对生活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导航灯,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感恩的心”是两只摆动的船桨,它将我们在汹涌的波浪中一次次争渡过来;“感恩的心”还是一把精神钥匙,它让我们在艰难过后开启生命真谛的大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无比珍贵,更能让你的精神变得无比崇高!(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3、只要心存感恩就够了
永远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日子,无论是风雨或是阳光,只要心存感恩就够了。岁月最大的赐予,便是使我们慢慢孕育出一颗珍珠般柔和和感恩的心。(2004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4、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之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2004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5、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
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6、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也不管是鼓励还是赏识,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7、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也许并不难,可是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是需要有多么无私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和仁爱的心灵呐。更何况还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守候它、去实践它?(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8、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冷漠就不再会自私贪婪地在阳光下潜行,关爱和感动就会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那些日渐干枯的心灵滋养得鲜活,充满灵性。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还会居高临下吗?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会另眼相待那些“不听话、分数不高”的学生吗?我们还会用我们冷漠的心无视那些无助的儿童吗?
我们不会,因为爱已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它远离了自私,与名利无关。它像一泓清澈的水,荡漾在我们的心潭,只是为了浸润每一个春天。(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9、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一个人要想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需要放弃许多。甘守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尤其在今天这个繁华的世界,人很容易眼光缭乱,心灵往往会变得浮躁。有太多的公众明星最好变成了匆匆一现的“流星”,就是因为他们成名之后,既耐不住寂寞,又不再保持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最终吃光老本变得碌碌无为。保持起跳的姿势,就是要为自己设置一份压力,保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力。(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0、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的关键
一个人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理想、有作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跳跃,并不难,但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关键却在他起跳前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是,每当他们跳跃成功后,都会很快又弯下身子来,重新保持起跳的姿势,准备开始下一次的跳跃……(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06、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也不管是鼓励还是赏识,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7、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也许并不难,可是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是需要有多么无私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和仁爱的心灵呐。更何况还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守候它、去实践它?(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8、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冷漠就不再会自私贪婪地在阳光下潜行,关爱和感动就会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那些日渐干枯的心灵滋养得鲜活,充满灵性。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还会居高临下吗?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会另眼相待那些“不听话、分数不高”的学生吗?我们还会用我们冷漠的心无视那些无助的儿童吗?
我们不会,因为爱已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它远离了自私,与名利无关。它像一泓清澈的水,荡漾在我们的心潭,只是为了浸润每一个春天。(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9、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一个人要想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需要放弃许多。甘守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尤其在今天这个繁华的世界,人很容易眼光缭乱,心灵往往会变得浮躁。有太多的公众明星最好变成了匆匆一现的“流星”,就是因为他们成名之后,既耐不住寂寞,又不再保持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最终吃光老本变得碌碌无为。保持起跳的姿势,就是要为自己设置一份压力,保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力。(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0、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的关键
一个人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理想、有作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跳跃,并不难,但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关键却在他起跳前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是,每当他们跳跃成功后,都会很快又弯下身子来,重新保持起跳的姿势,准备开始下一次的跳跃……(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6、教育是一种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教育的理想就是引领孩子们一心一意、时时刻刻去追求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去成为他们本来就应该成为的人。教育之谜不在于他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他能成为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而我们正是他们的指路人,指引着他们走上幸福的学习之路,而不是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上烙刻痛苦的伤痕。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应有的发展空间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英才教育”扭转为“大众教育”,要聆听每一颗心灵发出的童音;所以,我们要带领孩子体验生活,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享受幸福的过程。(2004、12、22《教育文摘周报》管文锦《追寻教育的原点》)
417、卢志文选辑的人生慧语60条
1)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2)金钱是一个好人的仆人,但却是一个坏人的主人。
3)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7)遇顺境处之淡然,逢逆境处之泰然。
8)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转机的机会。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之余地。
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语要谨。
10)世上有一种永远亏本的事,那就是发脾气。
11)施比受更有福。
12)倚势而凌人,势败而人凌,恃财而侮人,财散而人悔。循环之路,我争者,人必争,虽力争之,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虽力让之,未必失。
13)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
14)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自己。
15)闻谤不怒,虽谗言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熄。闻谤而怒,虽巧辩,如蚕作茧,自取缠绵。
16)不临难,不见忠诚之心。不临财,不见志士之节。
17)为善,虽一个寒士,人服其德。为恶,虽位及人臣,人议其过。
18)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没有意见,要有主见。
19)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着岸边跑。
20)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21)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饰非则其恶日积.
22)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可长自己之恶。
23)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24)多一份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25)贫而好施,功倍于富。贵而好聚,恶倍于贫。
26)疲劳是最舒适的枕头,努力工作吧。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8)修身践言,慎终如始。
29)魔的定义,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
30)所谓禅,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境界所扰。
31)妄心是最难登的山,最难驾御的马,不试图征服、超越它的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生命。
32)幸运永远照顾着努力付出的人。
33)所有困难,都是为成功者而设定的。
34)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5)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
36)第一步看惯,心平气和;第二步看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气定神闲;第三步看破,心安理得。
38)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已表达了的思想。
39)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0)事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
41)死亡只是整个生命中的逗号,而不是句号。
42)知妄想为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为有,般若即是妄想。
43)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无我不信任之人,无不可原谅之人。如果我们能俱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人、爱人、信任人。
44)一个人没有那么坏,你一直毁谤他,他也不会下地狱。一个人没有那么好,你再赞叹他,他也不会成佛。
45)何以息谤,曰:无辨;何以息怨,曰:无争。
46)爱必须伴随着永远的宽恕。而喜欢常会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牺牲对方。两者大不相同。
47)信是立身之本,从不可无。恕是接物之要,终身奉行。
48)礼——存于中者为诚心,形于外者为敬意。
49)笑,世界就跟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
50)知善而守,锦上添花。知恶不为,转祸成福。
51)我们起初造成习惯,之后习惯驱使我们。
52)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拿自杀的勇气活下去。
53)谦让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57)自持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非当从厚,亦且解怨。
58)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
59)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60)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最有力的自我介绍。
418、保住本色的美丽
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孩童时代,不能单纯依靠自然年龄保持本色的美丽,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是不断地用潇洒、旷达、宽厚、高尚、无私的圣水洗涤自己,让我们的生命出世俗的污泥而不染。一个人保住了本色的美丽,也就保住了生命的品位,保住了走向远方的眼光和脚劲。(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419、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生命是崇高的,我们每一个拥有生命的人都有理由也有必要使我们的生命变得高尚,变得有价值,“不白活一回”。(2004年第十二期《师道》佚名《学校:请给学生留点阅读生命的时间》)
420、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气息
有一篇文章说:“良好的教育给于给受教育者带来的是精神的荡涤与洗礼,灵魂的震撼与超越,人性的唤醒与回归,情感的滤沥与纯化。”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塑造与构建,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为一个人认识其生命的崇高与独特价值而提供一种有效的刺激与辅助,进而使其达到自我顿悟,最终能够生命赋予他的使命而使使命变得充满意义。使命教育,就是教育的本,教育的根。如果教育缺少了生命气息,只剩下了干瘪单调的知识传授,只剩下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把整个教育简单化为单纯的知识灌输,使整个教育只剩下“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且学的还仅仅只是考试的“习”,那是何等的悲哀啊,那是对教育这个神圣名词的亵渎与玷污。(2004年第十二期《师道》佚名《学校:请给学生留点阅读生命的时间》)
421、学习对教师的意义
教师如何看待学习,平时如何实施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胸中沟壑万千;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口中旁征博引;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进而促成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甚至相伴一生的过程,生命不止,学习不息。(2004年十二期《师道》闻海鹰《教师为谁终身学习》)
422、老师若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不足,这本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我们的老师总是以一副先知先觉的圣人模样,在学生面前故作高深,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牢固地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似乎自己就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导致我们不敢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互助、学习。倘若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就觉得影响了老师的尊严,削弱了老师的威信。这样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危机,老师的人格也会受到怀疑,而且老师固守着自己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要成为落伍者。(2004年十二期《师道》梁增红《如果你不懂,就坦率承认吧》)
423、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而不是以我之昏昏使学生也昏昏;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激励学生向上的热情,而不是限制;教育的本质在于陶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不是讲大道理;教育的本质在于养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情感品质,而不是一味地提要求;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开发学生无尽的潜能,而不是泯灭学生的灵性、个性、天性。(2004年十二期《师道》梁增红《如果你不懂,就坦率承认吧》)
424、要张扬生命的主体意识
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当它的生命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己破壳而出,然后是奋力地挣扎站起来。企鹅妈妈教企鹅宝宝游泳的时候,是把它扔进大海里,任凭海浪的冲击,自己去体验游泳的技巧。海龟孵化出来,它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与磨难,然后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这说明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我们的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教学不会,那个不教也学不会,就像多嘴的老婆婆,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殊不知学生听腻了,早已反了胃口。(2004年十二期《师道》卢沃灵 叶兆源《树立生命意识   建构课堂教学》)
425、必须追求有深度的阅读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想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抽空了文化内核的时代,其发展也将失去方向。(2005年1月12日《教育文摘周报》郭之纯《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原载2004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426、要做好“后教育”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要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老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主要原因。(2004年四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
427、教育引导生命进入新天地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一高度出发,教育就是要保护人的天赋,保护人的自主意识,保护人的创造个性,保护人的完整人格。就是说,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使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许序修《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428、建立新的教学思维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生活世界的发展,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上,建立如下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在统一中体现自由,在自由中体现统一;在追求共性中张扬个性,在张扬个性中追求共性;在多元中实现一体,在一体中体现多元;在平衡中倡导卓越,在卓越中追求扩大;在合作互动中力求自我优化,在自我优化中实现沟通共赢;在运用实践中追求理性建构,在理性建构中实现个体价值;在主体中体现客体,在客体中体现主体。真正把教育教学视为人的生命活动,使之产生一种引发兴趣、好奇,促进思考、探究的巨大的生活力量。
429、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使每个学生都确立为社会、为他人、为自我创造幸福的信念,获得为世界、为人类创造幸福的能力,而且还应使每个学生在学生时代享受生活的幸福,体验生活幸福,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关注时代、向往明天、奉献社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社会的灵感所在、创造的星火所在、幸福的价值所在、美好的标志所在。(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袁炳飞《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430、教育者自身的发展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觉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应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袁炳飞《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431、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优秀
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为算得上成功?哈佛大额名誉校长陆登庭教授认为,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美国高中生中的成功者》)
432、最后一课
一位师范毕业的老师,始终记得6月29日—自己离开师范学院的日子。
多年以前的这一天,他们刚开完毕业典礼后,班主任赵老师就嘱咐他们去收拾行李,告诉说自己要去市里开会,要他们收拾好行李后到教室等他,他要上最后一课。
那年赵老师已经64岁,过了今天,他就正式退休了。下午三点多,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这么长时间了,赵老师还不来。”有人问:“赵老师会不会不来了?”“不会的,赵老师给我们教了三年课,他可从未缺过课。”有人答。
“赵老师来了,赵老师来了!”看到赵老师慢悠悠地爬上了楼梯,我们立刻坐直了身子。满身泥水的赵老师走了进来,他踏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对不起,我迟到了!”接着,他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开讲:“同学们,这是你们师范三年中上的最后一课,也是我上的最后一课,因为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赵老师虽然微笑着,但我们分明看到他笑得很勉强。他用手使劲撑着讲台,显出了无法掩饰的痛苦的神情,而他又在极力掩饰这种痛苦。
接着,赵老师转过身 ,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老师的“四心”。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了,我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好老师,做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与事业心的好……“化为讲完,赵老师便从讲台上一头栽倒下来。顿时,鲜血混合着雨水从赵老师的额头上流下来。
很快,救护车就把赵老师拉走了。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校车。在学校门口,林副校长拦住了我们的车,把情况告诉了我们:“赵老师被学校派去参加市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在回来的路上,遭遇暴风雨。为了赶上给你们上最后一课,他骑着自行车冒雨往回赶。在快到学校门口的拐弯处,他被一辆出租车给撞倒了。他连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讲,就硬撑着爬了起来,扶起了被撞坏的车子,一瘸一拐地踏进了学校的大门。他那么大年纪,完全可以不上这最后一课,也完全可以等雨停了再赶回来。同学们,赵老师是在右小腿骨折和断了一根肋骨的情况下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啊!”说着说着,林副校长竟像孩子一样,扒在车门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赵老师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把最后一课的内容给你们讲完。同学们,记住你们的赵老师,记着赵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与事业心的好老师。”当时,全班同学个个泪流满面。(2004/1/19<德育报)王道明《最后一课》)
433、德育的悖论
小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大学生却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概念模糊,从小就接受了“最高目标”的教育,长大了却连一个公民的“最低要求”都不甚清楚,还何谈爱国?这是教育的悖论,然而又是不争的事实。(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4、孩子就是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得来的只言片语容易使他们迷信而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单纯、好奇、偏激,一旦认为教育者或者教科书展现给他们的不是一个全面真实的世界,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怀疑一切,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5、有梦就去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是起点,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36、德育的想法和做法幼稚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我们面对的是新生一代,可德育工作还在沿袭几十年一贯的方式。希冀搞两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就能使学生爱国,搞两次捐助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两次环保的征文就能使学生爱护环境,签两次名、宣两回誓“做文明人”就能使学生讲文明……我们的做法是否过于幼稚?(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7、教育意图要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
人的德性不是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可以一蹴而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让美与丑的概念逐渐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就会为假恶丑痛心,并把这些意识逐渐地、不自觉地变成自己的行动。打开水龙头,没水,顺手把水龙头关上;打开电灯开关,没点,顺手又把开关关上。这些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的、一气呵成的动作,只有把节水节电意识内化成习惯的人才能做到。(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8、爱心救助的真谛
爱心捐助,其目的一是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二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爱心,但这样的活动常常让我们搞变了味。关爱贫困孩子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他们的平等和自尊,纽约州立小学救济那些穷苦孩子的原则是:“不能让那些穷苦孩子感觉到他们在接受救济,因为救济的最高准则就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关爱是浓浓的,却又是悄然无声的。而我们是受助者感觉获得的不是帮助,二是施舍;不是温暖,二是寒冷;手里捧着钱物,心里却在流血。那捐助者呢?由于捐助的方式多是搞摊派,甚至利用儿童爱攀比的心理,对捐得多的孩子竭力表扬,因此表面看来是轰轰烈烈,实际上捐助者中隔岸观火无所谓着有之,囊中羞涩无奈者有之,居高临下施舍者有之。这样的捐助活动很难谈得上真正地付出爱心,因为只有没有劝利引诱的行善才是真心行善,只有自愿的付出才闪烁着爱心!(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9、使“知识”游弋在现实生活的河流中
如果教师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对知识斩头去尾,让“知识”变成风干的逻辑经络,必然会败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那些高明的、优秀的教师,总是设法使“知识”游弋在现实生活的河流中,让学生易于感受和领悟。这样的课堂教学如风行水上,使人流连忘返,学生在愉悦和谐的互动中,知识建构了,能力也生成了。(2004/2《教师博览》张峰《教育是流线型的》)
440、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实在的本领
教育工作其实是一种设计。要想设计精彩美观,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实在的本领。首先是一种雍容的心态。这种心态既赞赏优秀,更呵护弱者,又包容、感化学生的错误,同情并帮助学生的学习困难。其次是创造的机智。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需要不同的教育策略。孤立的学科知识,抽象的逻辑演绎,深奥的科学道理,需要巧妙的情景创设和动人的情感激励。三是渊博的学识。不但有本学科和相邻学科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对这些知识的明确见解和价值判断。(2004/2《教师博览》张峰《教育是流线型的》)
441、珍惜人生的“有效期限”
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脚步越是容易被心灵的框框束缚,拥有的世界就越小。(摘自2004/2《教师博览》游宇明《珍惜人生的“有效期限”》)
442、创造中国教育奇迹和辉煌的,只能是中国人。
办学理念:教育民族化。学校教育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走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之路。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培养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胸怀祖国的世界人。(赵公明讲学稿)
443、中国有五十几年没有战争,四十几年没有不可战胜的自然灾害,三十几年没有文化浩劫,有二十几年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但中国在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没有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领袖,中国的教育肯定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科研。(赵公明讲学稿)
44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适用,对教师也适用。对学生,鱼是知识,渔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对教师,鱼是职业需求的满足,渔是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职业需求是报酬与价值的体现,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赵公明讲学稿)
445、“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觉醒的世纪。我们所享受的物质生活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都宽裕,但更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内心却过得不快乐。收入越来越多,竞争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关系却变得紧张与冷漠;越来越多的安全防盗措施,大家却变得越来越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楼房越来越高,心灵和视野却越来越窄……”(赵公明讲学稿)
446、“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把自己引导到从事一些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7、“重复容易疲劳,被动产生痛苦,唯有创造,才能幸福并快乐着!”“
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这样才能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8、“痛,是生命的真实,是生命的本真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没有痛,那么我们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如果我们痛,但我们又不快乐,痛就失去了本真的价值;毫无疑问,一个命题正确性是不要证明的:痛,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快乐着!痛,就应该快乐着!这是智者自觉的选择。”(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9、“人类有了反省,就有新的哲学结论:过去我们曾以地位、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现在我们看重的则是是否快乐。是否能得到内心的平静。(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0、清心可以开朗,寡欲可以无忧,单纯可以喜乐,追求就能卓越……(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1、“面对21世纪,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人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抬起头,面对明天未知的黑暗,拥抱着太阳的照耀,这是创造性勇气的问题。如果我们蹲伏在一堆煤火前面,那是于事无补的,这是我们的后人不允许的。”(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2、“显然,一旦真正的新智慧从源泉中进入我们的精神,我们就会真正地高兴起来。那就没有人,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再度陷入痛苦。因为我们注定将获得新的满足,我们因为一种新的、刚刚出现的动态完善的智慧而变得更丰富。如今,我们常常无精打采地在门口徘徊,寻找能拼凑我们生命的材料...。其实,配额就在我们体内,我们早就可以开始了。智慧的玫瑰已经扎根在我们的心里,她最终将在绝对的天空中放射出奇异的光辉。只要她在我们体内孕育,一切艰辛都是快乐。如果我们不能等待智慧玫瑰在发芽,那么,阵痛、生育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那不过是阵阵新的、奇特的欢乐。”(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3、让你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尽情地发挥出来;让每个美丽的梦想得以成真;让优质的生活得以实现;让生命的阴霾成为过去;让自己活出创意的人生。(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4、“研究——让教师自己幸福着。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重复就会让教师觉得枯燥、单调乏味,就会失去教学兴趣,学生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5、传统教育遭遇尴尬
年龄稍长的人可能有这样的记忆:一个雷锋的故事能召唤孩子们追求高尚,一本《红岩》能激励孩子们景仰先烈,一个《收租院》能感动得孩子们泪流满面。多么单纯么孩子!多么质朴的年代!那时候追求真善美成为一种时尚,痛恨假丑恶成为一种风气。在那个年代里,教育就是神话,孩子们像一张白纸,给他们画上什么颜色就开什么样的花。
斗转星移,时光不在。你再动情地对孩子们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学生会笑你“傻帽”;你说江姐伟大,他们崇拜的却是影星。通常是台上慷慨激昂,台下无动于衷;台上庄严肃穆,台下嘻嘻哈哈。在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面前,我们的教育已不是神话,而变成了“笑话”。
传统教育遭遇尴尬!(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56、交友促进步
与高尚的人做朋友,你会收获高尚;与勤奋的人做朋友,你会奋起努力;与学识渊博的人做朋友,你会收获知识;与追求卓越的人做朋友,你会加快前进的脚步。(2004年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胡久红《多样生活,启迪人生》
457、生活是一杯美酒
生活是一杯美酒,香甜苦辣尽在其中。教师的教书生活日复一日,每天都在细细地品位这杯酒的滋味。(2004年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胡久红《多样生活,启迪人生》
458、唤醒教师的童心
童心,是对万事万物的敏感与惊奇,是对生活世界的天真与激情,是对人生生命的想像与梦想。反思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该有一些孩子的好奇心、惊诧感?而不是对什么都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问问我们的教师:今天是否还有对自然的热情?是否还有对生活的渴望?是否还有对教育的憧憬与向往?(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59、升腾诗心
用“夕阳”、“秋千”组成一个句子。一个学生说:“秋千在夕阳下摇晃。”老师改为:“夕阳在秋千上摇晃。”仅仅改动了一个词,仅仅改动了一下词语的次序,一种与众不同的旋律悠悠然飘扬在课堂之中。教学对学生的引导,要有将学生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改善、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60、对宽容的形象诠释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2004年七期《师道》梁修影《让师爱充满宽容》)
461、幸福的定位
如果把幸福定位在物欲的满足上,那么,他的一生将充满苦恼。任何人的物欲都不可能满足,而且,某种物质一旦满足,幸福感也随之消失。如果能以精神的充实为幸福,那么,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创造出幸福来。(2004年七期《师道》沈善增《幸福的定位》)
462、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
当山重水复,当冰封雪冻,当绝境压顶,要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企盼阳光穿透黑夜,企盼春意盎然,企盼鲜花灿烂……拥有信心的种子,就会盛开生命的花朵;拥有信心的种子,就会撷取命运的花香。(2004年十一期《师道》澜涛《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
463、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生命的摆渡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人因为浪漫而神圣,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活的诗意吧,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生命的摆渡吧!(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64、给学生一个台阶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挞伐、惩处,而应该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2004年十一期《师道》洪天慧《给学生一个台阶》)
465、给学生台阶的神奇效果
给学生一个台阶吧,一个善解人意的台阶就是一粒真诚的种子,而所有真诚的种子都一定会有用翠绿春天回报大地的时候。(2004年十一期《师道》洪天慧《给学生一个台阶》)
466、自己心中要坚定
如果是真理,就别管是谁说的;如果不是真理,管他是谁说的!自己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明确是非的判断力,要心无旁骛,善于将可能引起忧思苦恼的事物弃掉;不让它干扰自己的身心和前进的脚步。(2004年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467、健康是基础和保障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憧憬、诱惑,但最后你会发现,健康才是你所有美好追求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了健康,生命就成了痛苦无奈的延续。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生命,拥有的东西再多,也会暗淡无光。(2004年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468、智者的选择
那些经过时光无情的淘洗,依旧光灿如新,亦或散发出更加夺目光芒的作品称之为经典。用有限的时间亲近大师们的经典力作,无疑是智者的选择。(2004年九期《师道》《“我之学习观”的栏头语》)
469、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的内容
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即教师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应该使教师在读史中明志,研哲中晓理,品文中传道,嚼诗中冶情。学校应该使教师进行人文与科技的对接,经常提着《小桔灯》,经常漫步于《荷塘月色》中,也要能品味牛顿、虎克的灵光和执着;经常捧着元素周期表,经常揣摩DNA双螺旋结构,也要能咀嚼雪莱、拜伦的忧伤和欣喜。(2004年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470、学习,学识和智慧的巨大作用
学习是最明朗的,最坦然的,最快乐的,最健康的,最清爽的,最充实的;学习后的学识是高山,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弥漫无边的风,是青草和花朵,是永远的郁郁葱葱,是永远唱不完的歌;学习和学识后的智慧则又是永远的微笑,是无言的矜待,是君临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适和秋水的澄清,是绝对的不可战胜、不可屈服。学习、学识、智慧,无论是正在追求中,还是已有小成还在求索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且不谈将使人的生活更有质量。(2004年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471、给孩子以一个改过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每一个孩子也都会犯错误。对这,老师大都能轻易的分辨出来。但分辨出来之后,请不要急于去评判、去断定、去挞伐、去惩罚孩子的错误,粗暴地践踏孩子的自尊,而不妨不着痕迹,小心翼翼地触及,去教育,去修正,给孩子以一个改过的机会,为孩子保留自尊的空间,留下选择的余地。(2004年九期《师道》黎有龙《不说破的教育智慧》)
472、高质量教师的界定
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
473、教师应该做“世界人”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如果每位教师没有一个健康的、成功的、幸福的、充满乐趣和智慧的人生,又何谈教师的专业发展,何谈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备远大眼光和胸怀的“世界人”?(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4、教师成长的条件
教师的成长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的精神力量,需要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具有蓬勃的教育激情,具有温馨的教育情怀。(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5、闫学《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
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跑是一生的最爱、、也是唯一的目标、、每一次停泊、、意味着另一次的起航、、每一丝眷恋、、遗落在奔跑的路上、、我跑向丛林、、在每一棵树上留下目光、、炽热的目光永远执著、、充满诗意、、我欣然拥抱风雨、、也拥抱荆棘、、但决不会交出信仰、、决不会交出你、、我跑向草原、、为那一缕清风、、那一抹远山、、那一束纯净的阳光、、也为那些白色的羊群、、赶着羊群的姑娘、、如果有一天、、你没有看见我、、奔跑在路上、、请不要忧伤、、汗水滋长了双翼、、我已经选择了飞翔。(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闫学《不停奔跑的孩子》
476、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
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是艰难的,但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认识到,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读书、反思和写作。(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7、读书、思考和写作的意义
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思考,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空虚,生命不再苍白,人生不再无奈;而写作,可以使教师的精神更加专注,生命更有意义,人生充满希望。(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8、注意惰性的影响
每一位教师,只要是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总会有让他骄傲的智慧之火的,也许是教学中的一个创意,也许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也许是学生的出色表现带来的思考……但是,很多教师,包括一些个人素质很高的教师,在“忙”的借口下,让惰性有了可乘之机,结果让这些智慧的火花一闪而过,散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冯梅《克服“熵增”》)
479、走向成功的教师的共同特征
强烈的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进取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拒绝沉沦的能力和毅力,是每一位走向成功彼岸的教师的共同特征。(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茅卫东《走进行者,感悟成长》)
480、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
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把你打倒,可以一辈子把你打倒,除非你自己不想站起来,除非你自己把自己打倒!也许你心中有抱怨,有委屈,也许你觉得没机会,没希望,但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而且只有学习,才会使我们积蓄反击和成长的力量!(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闫学《不停奔跑的孩子》)
481、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我们今天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光为孩子设计美好人生,可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设计了吗?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82、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
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用。(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83、人生的大境界
很多时候,生活需要我们保持安静的心态,如果心如湖水,则不免会藏污纳垢,遭致扭曲。小鸟则不同,它在湍急的瀑布边也能安睡,一定是心存高远,养精蓄锐,伺机而翔。在闹市中也能保持安静的心态,成不骄败不馁,顺不恃逆不悔,才是人生的大境界。(2005、1、21《今晚周刊》老丁《安静的境界》)
484、成功的近邻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给有些选择赋予太多牵强的“意义”。大多时候,人在面临选择时,是最本能最自然的。同样,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所谓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近邻。(2005、1、21《今晚周刊》张洪青《成功的近邻》)
485、教育工作的艰苦育崇高
我们的工作是一项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的艰苦而崇高的精神劳动。其艰苦在于劳心劳力劳智慧,其崇高在于树人树德铸灵魂。(《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6、老师言行不一的后果
如果我们一方面在以美好的道德标准要求学生,一方面又以不太美好的言行渐染学生,或觊觎蝇头小利,或暗示学生家长送礼,或用有色眼镜待学生,或用心于琢磨非分之利,或口倡道德而实重学业,或将道德用于苛责他人而宽释自己,或口言相互尊重而又不尊重对方,这时我们的人格形象会在自己的教育对象心中大打折扣。学生可以走近你,绝不会尊敬你;学生可以听从你,绝不会服从你;学生可以视你为经师,绝不会视你为人师。(《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7、不可冷落了心中天使的琴弦
有人说,人的内心有两根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而我们的责任就是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如果我们冷落了自己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我们怎可能去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我们只能以天使的人格,以天使般的爱心才能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8、让我们打开心扉
我们的笔还在,我们笔尖下的阳光呢?我们的书还在,我们书页里的阳光呢?我们的讲台课堂还在,而我们生命中的阳光呢?我们的学生还在,我们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阳光了么?路很远,阳光很近。路上注定布满栅栏,阳光总是穿过栅栏照亮很远的路。阳光无处不在,正深情地注视着我们,期待我们打开心扉!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刘德福《阳光,一种情怀的生成》)
489、教师需要大智慧
教师虽是小人物,但小人物需要大智慧。这种智慧只能源于对教育思想的更新,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学生现状的正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对学生情感需求的理解,对教育规律的顺应,对教育规则的遵守。(《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90、学生灵感的闪现
有时,学生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会给课堂带来更多的精彩。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神情,每一句话语,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他们灵感的闪现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柳中平   赵梅《聆听不同的声音》)
491、我们可以扪心自问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可能无力澄清教育环境、改革教育机制,但是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有一点过错,不是非素质教育非理想教育的推波助澜者呢?我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也是我们诸多教育缺陷中的一环呢?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能不能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杀出一条教育生路?我们有没有以自己高雅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去吸引学生呢?有没有以自己优雅的行为、成熟的思想去感染学生呢?有没有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高贵的正义感去影响学生呢?(《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钱海荣《今天,你教给学生什么?》)
492、教师必须高瞻远瞩
非常欣赏上海的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4年,为学生想40年,为国家民族想400年。”教师教学生只能是短短的几年,但教师的目光必须关注到学生人生的几十年,教师的视线必须投射于国家民族的几百年。、(《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钱海荣《今天,你教给学生什么?》)
493、我们需要寂寞的沐浴
太聪明的人注定耐不住寂寞,而当耐不住寂寞的聪明人缺乏相应的功力和定力的时候,他们就注定会矫情,就会浮躁,就会像流水落花一样迅速逝去,而阳光却能永恒。从刚上讲台的毛脚青年,到驰骋杏坛的名师宿儒,我们需要多少寂寞的沐浴,我们感动的泪水还有辛劳的汗水和雨濡湿了每一寸生命的路径。(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刘德福《阳光,一种情怀的生成》)
494、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5、兴趣对学生最重要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6、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
人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可以灌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道理,我们可以讲述给学生,但我们不可能灌输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只能靠养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只能靠熏陶,一种健康的心理只能靠激励。我们可以用理想的态度去激励学生,却不能用理想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审视学生。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道理。否则,这个理想的标准只能使我们感受教育的失败,使学生感受教育的痛苦。(《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97、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8、要成大器需大气
“大器”,指的是能够担当大事的人。“大气”则是指拥有高水平的才识和品德,拥有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也即平常所说的宽广的胸襟、气度。它除了有性格的因素在内,更多的是涵养和历练的体现。……一个人要想成大器必须要大气。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将来能担当大事的人;那么作为教师更应具备大气,才能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中国教师报》2004年12月15日徐建平)
499、颂大气
大气能滋润心境,让你感受到周围一切都那么顺心,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激情;
大气能开阔眼界,让你能从更多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大气能减少烦恼,让你能更加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与工作,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大气能提升品位,让你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激发潜能,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你的工作业绩。
愿每位教师都拥有大气,成就大器!(《中国教师报》2004年12月15日徐建平)
500、坐定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未来怎样变迁,坐定目前的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做,投入地做,这是不愧对一生中只有一次的青春、只有一次的生命的最好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就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就离你不远了。(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 人生的意义.1选定一把椅子》)
501、积极与消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消极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不能充分体现、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其生命价值从青年就步入老牛,年轻的老师,难道你愿意自己的靓丽青春像泥土一样匍伏一生?难道不想在土地上长成花、长成树吗?(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 人生的意义.2重要的是什么》)
502、理想的德育
让德育摈弃冷漠,充满温暖,减少杀伤力,增强感染力;在德育工作中少一些无病呻吟,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入脑入心;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深入细致;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入情入理;少一些强行灌输,多一些自省体验;少一些他律,多一些自律。(《班主任之友》2004年9期仲崇波《部长出招   德育见效》)
503、幸福的加减法
在很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志气、锐气和朝气;而苦难却常常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在增添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积累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令人欣喜的数目。(摘自2005年1月26日《教育文摘周报》智若愚《栉风沐雨使你的生命之花更芬芳》原载于2004年10期《教育艺术》)
504、教育值得你做
只有当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叫人流连忘返的领域,教育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个时候教育的幸福会自动来到你身边。(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 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05、栉风沐雨使生命之花更芬芳
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明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于是才有了那沁人的清香啊!(摘自2005年1月26日《教育文摘周报》智若愚《栉风沐雨使你的生命之花更芬芳》原载于2004年10期《教育艺术》)
514、从现在开始“起飞”
从现在开始“起飞”,绝不算晚;从现在“起飞”,你的教育人生一定能够精彩美好。……从此刻开始“起飞”,即使奋斗中痛苦十年,也比痛苦中麻木一辈子强上百倍。(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 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15、促进学生捡拾泪花
泪水源自人性中最深沉、最柔软的部分,是对人生苦难最强烈的感知和怜悯,是对世界的残缺和不公的刻骨铭心的感觉,也是对至善至美境界的向往,是爱的无声语言。正是它,催生了灵魂的净化,同时也是它,坚韧地抵御和掣肘恶意、伤害和残酷,维系着人性最基本的秩序。它飘洒在希望和绝望、罪孽和德性、最深沉的爱和最强烈的恨中……总之,在情感的两极之间,泪水充盈着整个生活。流泪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我们的灵魂仍然能够被感动的标志。(《班主任之友》2004年9期刘正茂《捡拾泪花》)
516、爱可以产生奇迹
世界上无处没有爱,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充满爱。爱春天,爱秋天,爱自然,爱老人,爱孩子,爱生活……爱的世界是大海。母爱可以产生奇迹,不仅是母爱,所有的爱都可以产生奇迹。我们学子有了对知识的酷爱,就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出超乎寻常的热情,锻炼出顽强的毅力,克服一般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取得预期的成功。(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7、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沿途擦船而过的有狂涛的喧嚣,有前拥后呼的虚浮的浪沫,有看不见海岸线的汪洋。但是只要帆桅挺直,就可以不畏惧前方的惊涛骇浪,就可以不用躲避身旁的暗流漩涡,就无须害怕波澜迭起的浪峰,就完全可能到达彼岸。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人的外貌可以不漂亮,但是人的内心一定要美丽。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许多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是美丽的。它们靠那并不美丽甚至还有些丑陋的根吸收养分和水分长出一份美丽来。世上很少有人因为长得美丽而受人尊重,相反,会因为身体之外的某些能力和成就,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高尚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8、不要忘了母亲
母亲爱子女,无微不至,持之以恒,竭尽一切。母爱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子女爱母亲也应该成为人世间最美丽的诗篇,最迷人的风景。母亲往往不求回报,子女的一句问候,一次探望,或者仅仅一个电话,母亲就感到无比欣慰。无论哪一天,无论在何处,我们都不要忘了或许已经年迈的母亲。(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9、我们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家庭一批父亲母亲乃至爷爷奶奶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有为的事。年轻的老师们,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我们仍然可以百分之百地坚信:我们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 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20、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重……擦拭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追求。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在拥有多少金钱和物质,也不在创下多少家产大业,更不是威名远扬,而是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那样,生命之灯便永不熄灭。(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1、礼仪不是小事,它是一个人道德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的折射。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德行。我们不能以不拘小节为荣耀。我们时时处处谨慎做人,时时处处要小心。要说小心,思想道德的修养,可是需要一辈子注意、留神和谨慎的。否则就会碰壁,要知道,人生真是脆弱。(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2、决不可丢失诚信
人的一生可能有不少机会,但是,诚信于你,很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丢失了诚信,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在诚信面前,不要抱侥幸心理,更不要瞒天过海,我们只有诚信,唯此而已。(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3、要想活得精彩,就必须有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必须有精神,就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处在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身陷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若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就形同行尸走肉、衣架饭囊。(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4、成功的助跑器
信念就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飞向梦想的天际。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要让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飞翔起来。为了理想而努力,为了理想而奋进,这永远是人们成功的助跑器。不论是怎样的生活,只要有追求的光芒闪烁,就会有理想的光辉照耀,而人生因此而充实,更因此而美丽。(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5、不要放弃希望
前途比现实重要,希望比现在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希望,因为它是创造成功、创造未来的“点金石”。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大臣问:“陛下,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青年朋友们,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我们都不应该绝望。失望时萌生希望,能使人驱散心中的浓雾,拥抱一片湛蓝的晴空。让我们带着希望生活,活出一个最好的自己。(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6、活出一个本色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有先天的缺陷,也可能有后天的不足。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敢不敢以本色示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去欺骗,不去隐瞒,不去作伪,不去讳饰,不搞装腔作势,不玩虚情假意,活出一个本色的人生。保持自己的本色,你就展示出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价值。(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7、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粗糙
贫困中的母亲说:“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粗糙。”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尊与自信,是一种高雅的情致与信念。有了这些,再贫苦的生活也会过得有滋有味,再黯淡的生活也会过得红红火火。反之,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心绪就会变得异常烦躁,山珍海味也就失去了滋味。生活就需要一股精气神儿。(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8、不可忽视的处世智慧
处世智慧,是人们接人待物处理世事的技艺结晶的盐。人生缺乏智慧,如同人缺乏盐一样,一切奇珍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处世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成功的动力。获得处世智慧的过程,包含着量的积聚、能的转化、质的飞跃,是一种理性的提炼和升华。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拥有处世智慧,也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有资格运用处世智慧。青春勃发的青年,只要用心,就可以积聚处世智慧。青年在学习生活中,必定会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困难,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运用智慧,而不要干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蠢事。(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9、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荣光
几乎所有的人,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你可能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荣光。而这应该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0、要敢于另起一行
生活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某种偶然因素抑或是突发事件,常常阻挡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或者使我们功败垂成。恼怒、气愤甚至郁闷、忧伤是人之常情,但切不可因此而消极颓废、灰心丧气乃至一蹶不振,而应迅速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投入新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新的转机,才不至于一败涂地。失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和斗志。其实,人生犹如一部书。写错了,另起一行,从头开始,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定能成就动人的诗篇、精美的华章。(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6、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珍惜一分钟,觉得那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于是无情地耗费着生命。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每分钟过得精彩,一生才会灿烂。(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7、不要随意降低标尺
不少人在做事之前,首先设想的是困难,一再自行降低奋斗的标尺,丧失了斗志与勇气。即然已经设定了奋斗的标尺,就要坚定不移地前进。向上跳跃,向上跳跃,也不要松劲。不要随意降低标尺,可以跳过1米5,决不只跳1米2;可以跳过1米8,决不只跳1米5。千万不要委屈自己。(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8、人生的桅杆要永远巍然屹立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条大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条条小船,而顽强坚毅就是小船的桅杆。天空不会总是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更多的时候是浓云滚滚,大风呼啸,大雨滂沱,这时,小船迎风破浪勇往直前靠的是挺拔的桅杆。同样道理,人生活在时时风云诡变的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故,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怎么办?意志薄弱者就此消沉,甚至以轻生来回避。顽强坚毅者迎难而进,不畏艰险,挺直脊梁,勇敢地活下去,干下去,换来满天的灿烂朝霞、七色彩虹。(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9、坚韧是宝贵的财富
不屈不饶的精神、顽强卓绝的毅力、艰苦奋斗的坚韧可以使民族崛起,可以让一个人走向辉煌。失败不可怕,挫折不足畏惧,只要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们就可以换来新的世界。(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0、人生像一杯酒
的确,人生像一杯酒,只不过这杯酒有时是辣的,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有时又是酸的……只不过这酒对一些人而言,是辣的;对另一些人,是酸的;对一些人而言,是甜的,对另一些人,是苦的……人生的酒百味齐全,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会。也许本来是杯苦酒,在我们的努力下,变成了甜酒;也许本来是杯甜酒,由于不知珍惜,却变成了难以咽下的苦酒。更多的时候,喝什么滋味的酒,决定于我们自身。只想畅饮甜酒,不想吞咽苦酒,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现实的。人生百味,都会尝到。生活递上来苦酒,不要躲避,苦酒有苦酒的滋味,有其特殊的营养。只喝甜酒,也会倒了胃口。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尝一尝,需要的营养才齐全,人的一生才称得上是丰富的精彩的。有了甜酒,只想自己独享,这酒再甜,也会变得寡味。自己喝到甜酒时,与人分享,给人一杯芬芳,这酒才会更醇厚。在生活中,不要贪杯,不要让酒醉了心灵,迷了方向。端着人生的酒杯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做好每一件事;一定要看准前方,迈好每一步。(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1、予人玫瑰
“予人玫瑰”——对于你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许只是不经意之举,并未想到有什么回报,但在别人心中已经盛开起鲜艳、动人的玫瑰,指引着他的人生帆船执著地驶向光明的彼岸。予人玫瑰的手上总留有一缕芳香。这样,人人都有了玫瑰,人人的手上都有了玫瑰的芳香。(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2、每一次失败,都种下一颗成功的种子
失败是一块试金石,只要看一个人对待失败的态度和失败以后的行动,就能断定他在成功的路上能走多远。失败是一次机会,会证明你的不足和欠缺。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又增加了一种别人所没有的经验,增长了一些别人所没有的能力,增强了一分别人所没有的智慧,也就离成功更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失败得更多。请相信——每一次失败,都为你种下一颗成功的种子。(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3、一生干好一件事
“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并不高,但是,仔细想一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其实,千千万万普通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在一生中干好一件事就足矣。虽然他们默默无闻,干着琐碎的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同样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美化了世界,创造了财富。诚如莎士比亚所言:“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4、肯为别人着想
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心中点亮一盏灯,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光明和温暖。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是的,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5、把心灵的窗户擦干净
人的心灵其实就是一扇窗户,时间久了,必然会沾上一些灰尘。心灵的窗户一旦沾上灰尘,看待事物或人就会走样,就会整天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给自己的心灵进行大扫除,把心灵窗户上的灰尘抹去。(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6、淡化物欲,体会人生真味
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追求物质,不要被外在的条件所困惑,所束缚。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役,眼光瞄准前方,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过分的、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只有淡化物欲,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547、评价他人要三思
曾几何时,在生活中,我们以为事情应该是某种某种样子的,而后来才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曾几何时,我们因为缺乏信任而凭借主观臆断不公正地评价别人,结果往往远离事实。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别人进行评价之前应该三思,要先想到别人好的一面,而不要急于作出负面的判断。
548、幸福在路上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人和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选择什么样的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永远向着远方的目标前进。
549、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
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步之差就有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不能重演。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自己。
550、礼貌素养是一种力量
礼貌素养是一种力量。有的青年以不拘小节为荣,对别人的帮助不以为然,与人相处,也不懂礼貌。这样的人难免碰壁。要说小心,思想道德修养,可是需要一辈子注意、留神和谨慎的。
551、人生辩证法
人生有许多事情让人不可思议:腰缠万贯的人往往有无尽的烦恼,而一无所有的人却也许最快乐;十七八岁青年人却拥有七八十岁老者的心态,而七八十的老者有时却比十七八青年人还要年轻;坏牌未必会输,好牌不见得能赢;优势不见得占上峰,劣势往往能够获胜;助人的失去了很多,后来却又得到几倍的回报,一心只知索取的人,最后会两手空空;生活艰难,内心却很充实,生活无忧无虑,应有尽有,却觉得无滋无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哲理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又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哲理。(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2、神奇无比的爱
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创造一切财富。爱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产生巨大的财富。爱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激活能量。许多奇迹的产生,都缘于爱。爱可以唤醒人们体内巨大的潜能。没有爱,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使人幸福。没有爱,再大的成功,也不能使人快乐。(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3、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经过奋斗能够成功。不要让险峻的山峰吓住,不要让浩瀚的大海吓退。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就会敞开她的怀抱。(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4、对生活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
一切一切的初衷缘于对生活的热爱。有了热爱,一块顽石,能赋予生命;一撮泥土,能活灵活现;一潭死水,能波澜乍起;一个古板刻薄的人能谈笑风生。热爱,给万事万物一缕灵动的魂。启程之前,我们要准备好装花种的口袋,以便在生命最糟糕最漫长的一段路上,也能够花香怡人。(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5、总有一扇窗为你打开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总会缓缓吹拂。当挫折接连不断,失败如影随形时,当命运之门一扇接一扇地关闭时,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因为总有一扇窗会为你打开。(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6、不可忽视的微不足道
一番伟业的开创和许多奇迹的诞生,往往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点滴小事开始的。那般细小、简单的小事,对许多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抬腿之功,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完全可以做好。请记住——只要把最初的那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勇气坚持到底,任何人都能创出生命的奇迹。
557、警惕优势陷阱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每每因游泳溺水而死的人往往是那些水性好者,而游泳技术差的人或是根本不会游泳的人却很少被淹死的。当生活的重担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挫折、困难接踵而至,人们往往能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力,冲出重围,闯出一条新路。而一旦一帆风顺、志得意满时,却常常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听不进别人的规劝,最终一败涂地。
558、若要自己卓然出众
有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559、留心一下身边的风景
现实中,人们总想登上成功这座山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穷其一生的精力苦苦挣扎,结果还是与成功无缘。忙忙碌碌的人们,请放慢追逐的脚步,留心一下身边的风景。这样,当你年华老去时,即使无缘于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560、霍金给人的最重要的启示
对于霍金,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是的,人生如花开花落、潮涨潮落,有得有失,有苦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得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折磨,那么他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561、精神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乃至发展的支柱;一个人在世上要生存,要发展,精神是他生命的真正脊梁。一个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再大的灾难,也不会让它倒下;一个人只要有精神脊梁在支撑,再大的困难也会踩在脚下。青年朋友们,请相信,精神会让生命更加璀璨。
562、痛苦聚积力量
在困难面前,如果只是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聚积力量者,才能使生命变得丰满和充实。其实,不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积聚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563、大事业往往以小事为起点
有的人总是怀才不遇,总想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于是他们看不上小事,更不屑于着手去做小事,于是他们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机会。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件小事往往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地、素养,而大事业往往以小事为起点。
564、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
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实,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还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是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565、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
尊严,就是做人的尊贵威严。一个人可以不伟大,却不可以不崇高;一个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尊严是人的一种特征;自爱者珍惜它,自贱者丧失它。因为拥有尊严,使人高大起来;因为丧失尊严,使人渺小下去。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但是不能没有尊严,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
566、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
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中沉没,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给自己一条冷板凳,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最低也不会虚度一生。
567、坚持的力量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更不在头脑是否聪明。而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半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毅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而成功有时就在坚持一下之后。
568、人品如花
人品如花,美好的人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名片和护照;具有美好的人品,人生将显得无限芬芳而绚丽多姿。
569、智能魅力无穷,智能力量无限
对求知的学子而言,智能是无价之宝。毋庸赘言,通往知识峰巅的山路是险象环生的,有时身陷百尺深涧,有时面临千仞绝壁,有时脚下是万丈深渊,又有时为猛兽所围困,这时仅靠力量是行不通的。而一双慧眼,一个聪慧的头脑,一种敏捷的思考力,一种独辟蹊径的探索——智能的化身会让学子绝处逢生,重见光明,重见希望。当希望的朝霞变得十分渺茫,当成功的曙光遥不可及时,依靠智能,可以让“踏破铁鞋无觅处”、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希望与成功变成现实。智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智能可以化险径为平川。智能魅力无穷,智能力量无限。
570、筑牢职业操守的堤坝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之际,更应该筑牢职业操守的堤坝。每个人要挺直脊梁,不为金钱所迷惑,不为物欲所左右,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坚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良心”。不能仗势欺人,不能以强凌弱,不能蝇营狗苟,不能巧取豪夺,不能投机取巧。要永远做一个大写的人。
571、一定要把握住航向
人生是一次壮丽的出海,一次艰难的跋涉。当我们怀着无数渴望与幻想打开世界大门,高举起生命的旗帜走向生活,我们并不知道哪里是礁石,哪里是沟壑;当汹涌的巨浪打过来时,当呼啸的狂风扑过来时,当压城城欲摧的黑云压下来时,我们能不能站稳脚跟?当令人陶醉的暖风吹过来时,当让人迷醉的香气飘过来时,当闪着耀眼金光的金条递过来时,我们会不会迷失方向?人生的征途中处处有陷阱,稍不留意就会人仰马翻。茫茫宇宙,浩瀚世界,充满迷离,充满疑惑。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航向。
572、要学会交际
我们要学会交际,要明白世上除了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之外,还有更多的互相帮助、相互提携、互相了解、理解,要学会宽容、宽让、宽恕、体谅,要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573、不可忽视的情感荒漠化
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界中荒漠化越来越严重,青山不再是翠绿的世界,鸟儿失去了欢乐的天堂,绿水开始变黄、变黑,变臭,水草都难以生长,自然界的荒漠化开始威胁人类生存。而在我们的社会,侵蚀人们的心灵的情感荒漠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情感荒漠化尤其可怕。如果青少年成为冷漠冷酷的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草芥的一代,那么人类就会失去明天,远离希望,它更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一定要根治情感荒漠化,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574、做内心富有的人
内心富有的人即使或是权重一时,或是才华绝伦,或是富可敌国,也绝不会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们往往不断地擦拭心灵的窗户,往往会更加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善良宽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就是人的最美丽的东西。人人都具有这样的美丽,人间才会更加温馨,世界才会是美丽的世界。
575、哲理是财富
积累一份哲理感悟,等于增加一笔精神财富,等于领取一串思想钥匙,等于佩戴一把真知之剑。哲理一旦成为生存智慧的统帅,给予人生的则是一个整个世界。
577、做德育的有心人
德育不是空的,它体现于事事、处处、时时,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即使带领学生游山玩水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思想导向工作,不要忘了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德育工作决不等于只是在教室与学校里阅读报刊、学习英雄事迹,听取报告;我们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点,做德育的有心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事事、处处、时时写出思想教育的好篇章。
578、德育资源唾手可得
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教学楼内,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的操场上,有多少可资借助的德育资料,它们唾手可得,这是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用心、动脑充分挖掘、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助手。可有些人对此却掉以轻心、熟视无睹,多么可惜!
579、善于挖掘闪光点
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班,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
580、科学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班主任能育出一棵参天大树,也能毁掉一棵幼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万分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去拯救;要从孩子们的一生前途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一时的意气用事。须知,毁掉一棵幼苗,容易;把幼苗、尤其是病残的幼苗培植成参天大树,难。正因为难,更能显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水平。
581、不妨说点谎话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难免会遇到难题;不会总是晴空万里,难免会遇到满天乌云。这时适当说点谎话,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有时为了缓和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有时为了解决同学间的矛盾,有时为了促进师生间的感情,或是削弱师生间的某些矛盾……班主任不妨说点谎话。说谎不等于包庇、纵容,也不是瞒天过海,更非尔虞我诈,而是一种应变、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目的是巧妙而彻底地解决矛盾。当然,这谎要说得巧,说得适度、适量、适时、适人,不能有漏洞;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了。
582、德育工作应该不断变化
德育工作有时需要真刀真枪、针锋相对,有时却需要虚晃一枪、以柔克刚;有时需要明敲锣明击鼓,有时却需要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需要大张旗鼓,有时却需要偃旗息鼓,于无声处胜有声,德育工作就是不能千篇一律。青少年富有个性,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应因人因事因地而不断变化。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583、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
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精心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会使德育工作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我们德育工作者如果插上诗歌的翅膀,我们的班主任如果是个诗人,那么我们的工作或许会步入一个新的殿堂。
584、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
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完美心灵。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585、怎样说话有科学
教育神奇得很——有时长说不如短说,短说不如不说,多说不如少说,正说不如反说……到底应该怎么进行教育,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对症下药才能见实效。
教育名言摘选
教师篇
好的学校不是教育学生的,而是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不过是有爱心有能力的教师的自然产品而已。 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的,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
多一个好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好学校,就少一座监狱。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发现天才的教师。
教师赏识的目光,会让学生创造出奇迹!
包容学生,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的人不能没有激情,激情是吸引学生的魅力。
永远做学生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自信,欣赏学生的才华。
我们的学生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不存在一个学生有多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爱学生是没有前提的。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梦想。
不要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
教育比天赋更重要。
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是教育工作者失职和人类的遗憾。
不是学生不听话,而是我们说话不中听。
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而自信却能让心灵永不老化。
用比较法看学生越看越黯淡,用发现法看学生越看闪光点越多。
让学生尝一尝犯错误的苦头,他可能会记住一生一世。
学生篇
爱笑的学生最聪明。
选择是一种能力,机会永远属于会选择的人!
人生是大树,自信是根。
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
成功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培养习惯重在坚持,关键在第一个月。
课堂学习在人的知识结构中最多只能占到三成,社会实践才是更重要的大课堂。
天才是少数人,即使是天才,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
懂事的孩子应该是“明了事理,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孩子,而不是“毫无原则,没有主见,逆来顺受”的孩子。
名言佳句300条
学校空间有限,学习空间无限。
诚恳和微笑是化解陌生的最佳利器。
纵横书海,也是旅行,阅读是知性的旅行!纵横世界,也是阅读,旅行是感性的阅读!
希望被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富兰克林)
尽心,是一种对生命诚实、负责的态度。(杏林子)
时时见人不是,即诸恶之根;时时见己不是,乃万善之门。(先正格言)
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贾谊)
「感谢」是人们永远不会嫌给得太多的东西。(克朗宁)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施耐庵/水浒传)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带饥寒色。(冯梦龙/醒世恒言)
有四件事一去不回: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了的机会。(阿拉伯谚语)
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的人。(莎士比亚)
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不争眼前意气,只争千秋利益。
向自然学,向书本学,向自己学;让大脑动,让双手动,让心感动。
一颗支持自己的心,一颗关怀别人的心。
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以报。
只有在面对阳光的时候,阴影才会被抛在脑后。
当你被别人踢了一脚,那表示 ── 他在你的后面。
为了跳得更远,先退后几步,会跳得更远。
不要太自傲你的优点,因为那很可能就是你的缺点。
用书塑身,受益一生。
书本好比降落伞,要打开来才能发生作用。
没有永远的教室,只有无尽的学习。
自爱是求爱的基础,自惜是成功的动力。
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
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善言,赢得听众;善听,赢得朋友。
你不要问明天会有怎样的变化,而要问你自己,希望有怎样的明天。
脑要想到,嘴要说到,眼要看到,脚要走到,手要摸到,心要「厚道」。
理论是实务的指南针,实务是理论的试金石。
肯定自我,欣赏别人,分享经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满招损,谦受益。(书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菜根谭)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后汉书)
有意义地生存,快乐地生活,才有「无悔的人生」。
尊重就是一分宽容,一分体谅。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慈颜常笑,笑开天下古今愁
与其抱怨天太黑,不如自己来点灯。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
没有暗礁,如何激起美丽的浪花。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处处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春在枝头,爱在心头。
忿怒起于愚昧,终于悔恨。(戴晨志/你是EQ高手吗?)
挫折是对一个人最好的磨练。(莎士比亚)
不要做一枝躲在角落的含羞草,要做一朵迎向阳光的向日葵。(郑淑匀)
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林语堂)
理直而后气壮,理足而后气强。(左宗棠)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因,自得福缘。
言由心生,境由心造。
失败者常把机会当成困难,成功者常把困难当成机会。
成功的人创造机会,失败的人坐失良机。
温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伤人六月寒。
诚诚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赚钱,规规矩矩用钱。
流行事物有好坏,盲目跟随没必要。
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可以化解仇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你敬人,人敬你,大家皆和气;你让步,我让步,条条是大路。
心胸要放宽,度量要放大,脚步要放稳,目光要放远。
伤人一刀,身上留痕;伤人一言,心上留痕。
处逆境,要面对挑战,全力以赴;处顺境,要心怀感激,惜福而行。
有爱走遍天下,无爱寸步难行。
滴水穿石,磨杵成针,读书贵乎有恒。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谦以待人,宽以处世。
天地大而容万物,心胸宽可纳百福。
学大海,宽大包容;学大地,万般承担。
忍字头上一把刀,争强斗胜起风涛,若能涵养怒中气,理得心安品自高。
贪是行恶的根源,爱是行善的开端。
学儒家的乐观进取,学佛家的乐善好施,学道家的乐天知命。
以微笑容忍为半径,画出一个真善美的圆满人生。
静,能沉淀水中的污垢;德,能洗涤心中的混浊。
关心、爱心是和谐的催化剂;知福、惜福是社会祥和的原动力。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众志成城,投鞭断流;群策群力,泰山可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见义勇为真好汉,莫将成败论英雄。
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雪中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是小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书籍是别人的作文,作文是自己写的书。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礼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论语)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幽梦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赐我力量去平静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赐我勇气去改变可改变或应改变的事物。(圣方济祈祷文)
?成功的诀窍无他,全在目的之一成不变。(斯迈尔斯)
用「平常心」接受挫败;怀「企图心」完成梦想;以「欢喜心」迎接挑战。
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有充分准备的人,才有最佳机会。(巴斯德)
?上帝拿走了你一样东西,说不定是把更好的给你。(张小娴/香港经济日报「面包树」)
一个人:有了梦想,便有目标;有了目标,便有动力;有了动力,便有冲劲,那么生活岂不是更有意义吗?
才能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处于绝境中的人们所创造的道路。(俊威/新报《金钱论》)
如果你比别人多付出三倍、四倍、甚至五倍的努力,那么你就是个天才。(野口英世)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它。(艾伦.凯(Alan Kay),苹果计算机研究部主管/引自希克曼(Hickman)与席微(Sikva) 所著《创造卓越》)
历史上所有最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差利.卓别灵)
命运若安排一个敌人给你,也许是一个恩赐。所有的逆境、痛苦和磨难?这一切都会令你茁壮。(张小娴/香港经济日报「面包树」)
当一个人没有甚么可以失去的时候,要勇敢是再容易不过了。(电影Hannover Street对白)
当一个人跌到最底,每一步都是向上的。
不要灰心丧志,打得开锁的总是你试的最后一把钥匙。(金克拉/《登峰造极》)
如果你总是尽最大的努力,那么最糟的事永远不会发生。(福伯斯(B.C.Forbes))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经验累积,并且用脑思考,用心体会,把经验凝成自己的血肉。(松下幸之助/《生活隽思集》九二年版)
人生和读书就像一场5000米的长跑,只要你肯跑,你肯坚持,你一定唔会包尾,因必有人中途弃权或比你弱,如果你肯加点意志,恒心和毅力,你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网友智豪提供
赢家总有个计划,输家总有个理由;赢家总能解决问题,输家总是制造问题;赢家总能在问题中找到答案,输家总是认为答案中有问题;赢家常说:还有没有别的工作可给我做;输家常说:那不是我的工作。
不要绝望,即使你绝望了,仍须在绝望中工作下去。(英国政治家兼政论家培克/励志与修养)
进步是解决困难的过程;每解决了一个困难、每纠正一个错误,我们便向前跨进一步。这是进步的唯一验证。(黎智英/壹周刊《事实与偏见》)
山穷水尽,其实也正是柳暗花明之契机。端看你怎么面对,怎么做出聪明的选择;至少,就有二种选择:「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
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自已不能够正确地估计自己。(郑健群/新城财经台(富贵人至)节目)
压力(stressed)这个字不过是点心(desserts)这个字从后面倒着拼回来而已。(布兰.路西华德(Brian Luke Seaward)/抗压高手)
细心是成功的媬姆,粗心是失败的良伴!
No pain, no gain! 不肯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杨贯一)
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杨名时)
滴水能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
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你说什么、希望什么、期待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算数。(博恩.崔西)
怠惰制造怀疑与恐惧,行动带来信心与勇气。如果你想征服恐惧,千万不要做在家里胡思乱想,应该出去保持忙碌。
运用意志力,做出勇敢的样子,必能以勇气取代恐惧。
成功的人需有八十岁的智慧、二十岁的干劲与五十岁的稳重。
面向阳光即看不见阴影。
不敢下决定的人命运总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能在逆境中生存的男人,值得下嫁; 能在逆境中争胜的马匹,值得下注。
?通常最宝贵的智慧常常是从极大的痛苦中得来的 。
最差劲的不是输了的人,而是一开始就不打算赢的人。
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在危难时,才会反省自己。(电影「江湖告急」编剧陈嘉庆)
刀要石磨,人要事磨。
「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
青少年要不断装备自己。(国泰董事兼常务总裁陈南禄在廉署举办的青年会议上所言)
我不相信造化弄人,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是运筹帷幄,主动找寻自己想要的环境。要是遍寻不获,他们就创造一个。(萧伯纳)
每个强者背后都有软弱的地方。每个伟人背后都有失败的故事。(吴桂行)
赢不是一切,但想要赢却是一切。(Vince Lombardi)
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改变你达到目标的方向,但不要改变你达到目标的决定。(金克拉)
出类拔萃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点:使命感。(金克拉)
英雄并不比常人勇敢,他只是以常人多勇敢五分钟而已!(哲学家埃默森)
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
成者因计划而成功,败者因随心之所欲。
最初的愿望,是进取的起点;不懈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阶梯。
凡事感激!因为我知道,挫折之后总会有一个更大的礼物等着我!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该独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有些人一生成就不大,是因为他们错失良机,和与「拖延」握手。
有两类人是永不会飞黄腾达的:一、左耳入,右耳出;二、踢一下,做一下。
借口是建造「失败之家」的铁钉。
我这个人,讲得不好听,是偏激,讲得好听是破釜沉舟。我不肯放弃,结果总是赢的。(王维基)
嘴巴甜、脑筋活、行动快、效率高、做事多、理由少、肚量大、脾气小、说话轻、微笑露。
世上有人因失败而怀疑,因怀疑而成长;也有人因成功而自信,因自信而停滞。
许多事情真个是,今天不做,明天就后悔,但是让人搞不清楚的是,到底那一天才是今天?
我们的尊严不必取决于别人的眼光,但至少必须活得让别人眼中有我。
以前的社会,保持现状就是落伍;现在的世界,进步比别人慢就是落伍,光跟自己比是不够的,还要跟别人比。
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
在工商社会里,对人发号司令的不是大脑,而是钟表。
当你自觉青涩,你便开始成长,当你自认成熟,你便开始腐败。
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敌人。
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与进取。
不怕口袋空空,只怕脑袋空空。
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地,就在你头发下面的脑袋瓜里。
智囊,是因人成事的象征,代表一个聪明绝伦的人所设计的,在困境中突围的奇智巧谋,它通常是一张不按牌理所出的牌。
用踏实的行为,诚实的态度,去赢得别人的尊敬,唯有自己先抛弃炫耀的心态,才能不被那些虚张声势的人所迷惑。
如果你有能力,那么就像口袋里的锥子,藏也藏不住,自己会冒出头来,如果你懂得感谢,一路上都会有扶持的手,帮你铺桥开路。
年华可以老去,壮志不该消沉,如果我们冲不出眼前的雾,那么谁也看不清前面的路。
人穷志要抖。
活得有劲的人,一定肯定一些信念,或坚信一些原则,他们像磁铁,吸引别人紧紧的依附。
人可以在时光中嬉戏,却必须对生命认真。
激发需要凭动力,励志振作谋生机,动态内驱寻自我,机灵才智立根基。
甘于平凡才能伟大,人生没有永远的巅峰,忠于自己的角色,即使跑龙套,也算是一种荣耀。
青年有梦想,老年有回忆,中年,别无选择,只有实践。
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水过则干。
「如果你是有料,无论你坐舢板或者帆船,都一定出到大海。(林敏骢)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是体操运动员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也是我的人生信念……过去,我的梦想是拿奥运金牌;现在拿的是人生金牌。」(北京申办奥运大使桑兰,她在98年一次跳马热身中受伤,下身瘫痪,现在仍不能站起来走动/《明报》)
自恃聪明的人太重视聪明,做人做事刚愎自用,忽略与别人互动而得到的智慧,也不懂得运用社会环境蕴含的传统智慧。相反,天生愚鲁平庸的人,大多循规蹈矩,不踰越常理,他们反却可以承先启后,平平安安快活过一生。(黎智英)
我们常常以为天生聪明,而又读饱书的人,犹如米加水,一煮即熟,成功唾手可得。但这些人就是没有火。没有火,米怎能成饭?
人生路上的每一个抉择都是个未知数,都蕴藏失败的风险。没有克服风险的自信和勇气,便永远不敢抉择,永远不能成事。欠缺自信和勇气,便犹如浮在沧海的枯木,任由风吹浪打,随波逐流,漫无目的,找不到自我。(黎智英)
专注是成功之母。(黎智英)
与其如此悲观,不如积极面对。(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黄远辉/《星岛日报》)
失去金钱的人,失去很多;失去朋友的人,失去更多;失去信心的人,失去所有。
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莲苦,贫穷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险,人心更险。知其难,刻其苦,耐其薄,防其险,可以处世矣。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李长春/《资本杂志》)
只要有梦想,凡事可成真。
业精于勤,荒于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命不可改,但运可改。如果你求得一支下签,那么我要告诉你,对于乐观的人,有时下签会带来上签效应。原因是乐观的人会彻底反省,企图改变运程,更不会像求得上签的人容易掉以轻心,结果守株待兔,好不了甚么。(李敏)
人生方程式:「加多一点努力;减少怨天由人;乘机不断进步;除去不良习惯」(泉辉)
人逢顺境不逞强,身处逆境不示弱。(顾鸿翔)
对手很重要,像打乒乓球、打桥牌,你老是跟差劲的人打,你到底也不会进步。(丘成桐)
我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
最高智慧就是自知无所知,永远都需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永远进步。(黎智英)
坏的经验是好的教训。(黎智英)
知识被付诸实行后,才会变成力量。
我一生人不听个No字,一定要搞到Yes为止。(何鸿燊/亚视第目「澳门风云」)
?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才会不断进步。
?生活必须勤力,成果应该随缘。(作家梁凤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时间能善用,人生更主动。(潜能大师张锡豪)
君子立恒志,小人立志恒。
成熟的人格,负责百分百。(张锡豪)
做你害怕做的事,然后你的害怕就会消失。
人生当中有价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你必须设法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另外一个是试着享受你己经得到好东西。(卡内基)
人生就好像是回力标一样,你投掷出的是什么,收到就是什么。(卡内基)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能不欲杂。(黄庭坚)
读书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及充实才能。(培根)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诗)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赠诗)
任小艾名言
1、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
2、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
3、我做教师的第一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高的目标――做最好的老师!
4、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所准备的人!
5、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6、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观念,还有科学的手段。
7、如果说聪明是天生的话,那智慧绝对不是天生的
8、不要做一个猫一样的老师
9、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
10、不学习永远不可能在反思和总结中认识自我!
11、教育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
12、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了你,学的就更好!
13、我们要想让今天的孩子真正能做到由被动变主动,我们老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才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14、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
15、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6、教师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出其不意,为他设想后果。
17、真爱是能够让人有智慧的。当你没有任何私心的爱你的学生的时候,你的智慧会层出不穷的。
18、No一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No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
19、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
20、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培养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合你。
21、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
22、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教书育人缺一不可。
23、人的精力是有限,八面玲珑是不可能的。
24、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
25、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班主任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能深深吸引住你的学生。
26、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
27、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
28、 无字之书更有利于孩子的人生的成长。
29、 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
30、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