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引用】(原创)贺敬之的诗歌欣赏——三门峡—梳妆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45:37
贺敬之的诗歌欣赏——三门峡—梳妆台  

本人自幼喜欢贺敬之,喜欢贺敬之的诗。

贺老1939年(15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40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学院学习、工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收编到后来出版的《并没有冬天》、《乡村的夜》等诗集中。1943年后写了《南泥湾》、《翻身道情》、《七支花》等歌词和《栽树》、《周子山》(与人合作)等秧歌歌剧。1945年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1949年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56年至文革前,写了《回延安》、《放声唱歌》、《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长诗。

作为诗人贺敬之作品并不很多,50年代的一些年轻人常说“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当然是对郭沫若老先生的极端片面的评价),而对贺敬之却谓之曰“贺敬之诗少精品多”。记得57年的《人民文学》有一期(因为当时本人才十二岁,记不清是哪一期了),在中叶刊登了一版类似讽刺与幽默的诗配画的文章,文章的最上角是郭沫若先生骑一只和平鸽,胸前挂着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的绶带,此后整篇是若干当时著名文人的漫画像,讽刺意味极浓。贺老自打《白毛女》剧本之后作品甚少,因此对贺敬之的讽刺台词是:白毛女的头发白了又黑,黑了又白,贺敬之的诗歌还不出来。可见读者对贺老作品求之若渴的心情。其实,据当时圈里人(哥哥是中文教师,常有些同行聚在我家“咬文嚼字”)说贺老正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唐宋诗词。其后恰逢“大跃进”,且不论那疯狂年代的经济后果,人们的豪言壮语倒是比比皆是。记得有一首诗(说是农民的作品),气势恢宏非常: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岭开道

--我来了!

贺老经过潜心学习加上那个“时代精神”的影响写出了《三门峡----梳妆台》。这首诗一改以往的信天游与民歌的风格,从语言到气势上与贺老原作品是截然不同,其中“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等句,大有泣鬼神而吞山河之势。

本人觉得贺老自此以后的诗的可鉴赏性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1963年他在病榻中听到雷锋的事迹后心潮澎湃,一气呵成的抒情长诗《雷锋之歌》的完成,诗人把自己的艺术水平推至顶峰。可惜的是“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串联时我在中宣部就看到不少“打倒贺敬之”的大字报)被剥夺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使得世人少读到不少好诗)。直到打倒四人帮后的1976年,诗人才发表了长诗《中国的十月》。1977年发表长诗《八一之歌》。

下面抄录我非常喜欢的贺老的著名诗篇《三门峡----梳妆台》,共同重温与欣赏。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工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开,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