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球开奖对比器360:心平健康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35:27

    心平健康学(2) 王中平
    第三十一讲 如何理解夫妻矛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与健康对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在共同的生活中总免不了会磕磕碰碰、闹些矛盾。这时,双方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试图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逻辑去改变对方,当对方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办时,就开始较劲,其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加剧矛盾。其实,在你力争去改变对方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是在跟对方较劲,在讲你自己的那半边理时,里边就有你的偏激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是如何适应社会而不可能让社会去适应你。这一点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的,觉得爱人毛病多怎么办?当你改变不了对方的时候就要适应他(她)。站在对立的角度和他(她)较劲,是不能把对方改过来的,要多角度的看问题,改变调整自己。
  我在讲学调病中经常碰到因夫妻俩之间闹矛盾,两人较劲而得病的。有一个女士常和丈夫一起坐车出去,她丈夫开车时,见到别人开车不顺眼就骂,天天如此。妻子听着很生气,心想你骂别人,人家早就开车走了,我坐在你旁边,是我在天天听你骂,你这么做不是在骂我吗。往往是两人高高兴兴的出去,生着气回来。时间一长,气出一身病来。她咨询时问我,遇见这种事怎么处理。我问她:“你丈夫骂什么你都记得吗?”她说:“当然记得,我都能背下来了。”我说:“下回再出去,不用等他说,你先替他说,看看他的反应,他一定会改过来。你先理解他,再把你认为自己对的心理调整过来,实际上你觉得为他好,他觉得你是在跟他对着干,当你顺着他把他要说的话先说了,他就没有再骂的劲了。”第二次,她又来咨询时说:“王老师你说的真灵,他刚要张嘴骂,我抢先把他要说的话给说了,他张了半天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我心里真痛快,如果一开始我就能这样做,哪能天天呕气,气出一身病来。”
  还有一个女病人,她丈夫每天吃了晚饭就出去打牌,并想方设法把家里的钱弄出去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她为了拦着丈夫打牌,想了很多办法也没管过来,跟丈夫呕了很多年的气,不但没有把她丈夫管过来,她自己反到得了一身病。她问我怎么办?我说:“首先是你能不能把心彻底放下,你要先做到能坦然面对,再进行心理调整。他玩牌一半是他的需要,一半是你的需要,过去你对玩牌的人看不惯,不理解,你的这种偏激心理,自然就要用你丈夫的贪恋玩牌来平衡你。他的做法实际是在给你治病,治你对爱玩牌的人的偏激心理,你不但没有理解,反而跟他较劲。结果不但没有把他的毛病改过来,你自己反而为此得了一身的病。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一个低点到高点,又从高点回到低点,如此循环往复。你的丈夫一去玩牌你就拦着他,使他的劲头总也到不了高点,他就总想出去玩,为了他能尽早的达到高点,你能不能帮着他玩。”我给他出了一个招,当时她并没有完全理解,她把家里的钱取出来,给了丈夫一部分,说你拿着玩牌去吧。这些年为了咱们家省吃简用,我也想开了,用剩下的钱出去旅游。一周后她回到家,先吃了一惊,看见丈夫做了一桌饭菜正等她回来吃饭,这是她丈夫几年来从没有过的,吃过饭丈夫并没有去打牌,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出去玩了,她丈夫说,你走后没人管我了,我本想痛痛快快的去玩,可不知为什么一玩就闹心。她本以为回来后就得离婚,结果不但没离婚,她丈夫从此也不再去打牌了。
  你认为对方的什么行为你不能接受,你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为此较的劲松下来。他(她)这么做也许正是在点化你的偏激,是对你平衡的需要。对方表现的是他的逻辑、人生观,对方的过也需要你去平衡制约一下。夫妻双方有矛盾是常事,但需要相互理解,不断磨和,磨合和磨擦是两回事,有的夫妻较一辈子劲,打架两个人都存信号。一般人认为,一个家庭应该是两人齐心合力的过日子,但事实是这样的家庭很难维持平衡。一个家庭一人过,一人混的这才正常,这样的家庭才是平衡性家庭。
  夫妻两人都特别相互关心,谁也放不下谁,也会有反平衡。但是如果对方不关心你,你心里也能很坦然对家庭是正作用。丈夫什么样的都有,媳妇也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男人特关心妻子,大事小事都过问,也会引起妻子的反感,认为自己没有了人身自由。但有的丈夫在家里什么也不管,对妻子什么也不问,媳妇又会觉得丈夫太不关心自己。所以就需要练得对方怎么问也不烦,怎么不问也无所谓。这时你活的轻松了,对方活的也幸福。
  夫妻俩有矛盾,因一件事较劲多年的很常见,当你为此着急上火时,你先用心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把你的火逗出来的,对方说什么,你不要站在对立的角度找他的毛病,你跟他较劲,说明你没有想开,你的层次没有升华,对方说什么你坦然面对,慢慢的你能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理解他。
  面对矛盾不用当坏事,家庭中的矛盾对家庭是制约,不是坏事。面对吉凶祸福,你只需要坦然。找不到平衡,就平静地面对它,这个灾难就消的相对快。你越怕、越紧张、越背包袱,越出毛病。人存信号的根源在哪儿呢?在你心里不平,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夫妻俩有矛盾后,同时都能放下,用矛盾来发现自己,这时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正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理和感受,控制自己的心平度很关键。
  在一般家庭中通常女同志在家做饭干活,高兴时干的平静,但心理不痛快时什么不好听的话都说,而这时作为丈夫的常说:“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别干。”妻子干了半天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都是为了这个家才这样辛苦,干了半天等着别人的认同,但对方说两句,自己的火就上来了开始找理,其实在家里找理越找越糊涂。静下来分析一下,你为什么干?在家里收拾房子,干的最多的人,是对脏接受不了的,你干有一半是为了家,另一半为了满足你自己,包括照顾孩子。你的这套人生逻辑,就应该是这个结果。这时你要觉得活儿是为自己干的,火就小了。你如觉得一天到晚都为你们,凭什么对我这样,越想心理越不平衡。这个现象在家庭里是普遍现象为一个事较劲,非要找出真理,非要让对方说出怎么干才对,这样活得太累。当你干的好了,别人对你形成依赖,下次还是你干,你越干越多。在家里做饭你做的不好吃,下次就不让你做了,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你做的好别人夸你,满足了你的虚荣,你总干就得不到虚荣的满足了,变成一种劳动。都坐着不干,就我一人干,你心里开始不平衡了,人们已经把这个程序排好了,就是你干好。你干活认为是在满足别人,当得不到表扬心里就不平衡,这就需要调整,自己想干什么坦然的干,实际在干的过程当中你已得到了、满足了你的心理。我干的好,自己心理满足,在干当中心理已经得到了平衡,别人表扬不表扬已经不重要了。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有形的现象受无形场的控制,场可以干扰你一生。家长反对儿女的婚姻,有的成了,有的没成,这种反对的结果最后造成悲剧的多。我给年轻人讲课时说,如果当年你们结婚家长反对过,你们想让自己婚姻好、家庭稳定,婚后就跟家长承认错误,就是两人关系很好,也说没过好。婚前家长说他哪方面不行,婚后你回去说他哪方面就是不行。你不说家长与你们小家对立的力卸不下来,让家长把当年的不平怨气宣泄出来,把当年对你存的不平心理的场宣泄出来。这时对两人今后过日子有好处,对你们的家庭是正作用,这样你们婚姻才能稳固。但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当年父母阻拦过自己的婚姻,结婚后闹了矛盾,两人打架也不敢跟家长说,怕家长反回来埋怨,这样危险最大。但是如果你们越不敢说,一定会打到家长知道,结果常是以悲剧告终。家长对孩子的婚姻不要过分的干涉,你提示一下就够了,家长的责任是指路。你不管,是做家长的失职,但不能把你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指完了路就行了。年轻人有他们各自的因果关系,家长不同意子女的婚姻,这时家长越是反对,孩子发现的越是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短处。往往拆开以后,孩子一辈子都怨恨家长,他(她)今后的家庭无论怎样,心理也会有不幸福的感觉。
  我咨询过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因离婚想不开得病的,问其原因有一些离婚的人,并不是两个人感情真不好离的婚。确切的原因是互相没法容纳,平衡不过来了,最后只能离婚。因为两个人关系特别坏离婚的并不多,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太恩爱了,好过头了,已到了平衡的高点,物极必反。这里有个平衡点的问题。不论男方女方,要用你的容量把他装到里边,他才走不了。有的夫妻俩好过头了,对对方越好,对方心里越难受。不打架就能把自己给急死,可一旦发泄出来,对方又烦你,就快离开了,所以要锻炼扩容。
  如果离婚能让两人都解脱,有什么不好?有人担心离异的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夫妻俩没离在家里又较劲,对孩子影响更大。离异家庭的孩子中出现心理障碍的较多,出现心理障碍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离异造成的,而是离婚后,家长心态调整不过来,这种场反回来对孩子的影响造成的。有的离异家庭的母亲常跟孩子说:“你父亲不好,在外边如何如何。”使孩子从小就存了恶性心理,长大后自己成家了,因存有那段恶性信号,就会出现不良心理,将来会给他带来相应的平衡。
  社会上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去营造它。其实家庭更应该是温暖、是关怀、是和睦、是理解、是默契、是自由、是宽容、是放松,更是我们互相帮助消信号,不断完善自我的地方。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4期

 

    第三十二讲 怎样对待无理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的逻辑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性,于是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片面、偏激的观点,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觉,而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对待世界的看法,去要求周围的一切,因此,常常使自己想不开。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别人完全不正确时,让自己不生气是很难的。其实这里所谓的正确与不正确,都是你自己的感觉,实际上有可能正是你的错觉,当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能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能想到这是自然平衡的结果,就可以少生气,不生气,少给自己存信号。平衡理论可以帮助你想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
  遇事不要简单的找事情本身的对错,任何事的存在都是一种平衡的需要,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要锻炼自己适应。在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莫名其妙地碰到无理的人或事,你静下来,不要找对错,一找对错就较劲了,就又绕到自己的逻辑、自己的错觉里了。任何存在都不会凭空的,觉得别人不该这样对你,其实他这样干不是你需要,就是他需要,肯定有需要它才出现。当然这里的需要不是你的主观意识的需要,而是多重平衡的结果。即便是对方的做法真的很过分,你也不要较劲,因为他这么做还有他的一半理,你跟他较劲,只能让自己多得一个病,他的过分将来自有他的结果。对方做事,能引起你发火,引起你心不平,是因为你把这事看重了,或你对这事的看法观点有偏激点,同时也说明你需要调整。
  一次,在给一个学员调病时,我帮他分析是因为生气上火的心情引起的。他回忆起几年前春节的事,过年前单位给职工发鸡,发鸡时他去晚了,结果人家把大的都拿走了,剩了一只特别小的。他说:“王老师,这件事把我气坏了,有火也说不出来,你看这些人的觉悟多低。”我说:“现在你说起这件事心里还愤愤不平,给你留个大的,就能证明他们觉悟高吗?人家给你留个小的觉悟低,你生气,你觉悟怎样?能不能发现,给你剩一个小的,就让你这么生气,说明你的觉悟高吗?真觉悟高的,应该坦然地把那只小的拿回去。谁让自己来晚了呢?别人先来了把大个的拿走了,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假如你先到了,恐怕你也不会先去拿那只小的,把大的留给后来的,既然你也拿最大的,人家给你留最小的,那生什么气呢?用安慰法来说,都不应该生气,你来气的时候,说明你觉悟并不比别人高。要是真能冷静的来回分析,火气就应该下来了。”经我这么说后,他真的冷静下来了,可是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只想到对方的错,没有回过头来,冷静的分析一下自己。面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当你来火来气的时候,你不用管别人怎么不对,说明你自己的觉悟是有限的,你要是想不开,继续往里存信息就该得病了。把这类事比喻成:就像狗咬你一口,你已经觉得损失了;狗走了,你接着生气,等于自己又咬自己一口,这种不平心理真正的伤害了自己。
  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对体内的气血变化,有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情绪的变化对健康情况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心理病因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的不平是得病的主要原因。通过学习现在你用安慰法、认命法、原谅法都可以把这件事想开,当你不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可以把你无情的摧垮。
  当你面对一件事时,不要站在对方对不对去想。我对他这样好,凭什么他对我这样。正因为你对他好心过了,他才对你这样,你如果对他不是这样好,他也许还不会这样对你。你如一直对他很淡,不会是这个结果。反思以前的事,不是站在对不对的角度去想,要转换思维方式,要从平衡的角度去看。因为自己亢奋了,倒这个霉正合适,是对当年自己亢奋的平衡。霉没倒明白,才出病,才会继续倒霉。
  有的事情要从宏观现象上找很难想通,明明别人不好为什么原因还在我这里。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种情况代表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待一个问题,你的主观意识越强,就越容易出现对立,矛盾来源于站在了对立面,这是思维角度问题,别人跟你闹矛盾,你怎么办?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体会一下他那半个理,你顺着他去说,矛盾反而容易解决。没有矛盾不是人生,不较劲不等于低头认错。
  人们要遇上不顺的事心理真的能平静,就是给自己扩容的过程,对身体、对生活都有正作用。但恰恰这种反作用一出来,心里就开始较劲,就会存病,这时不要埋怨,恨对方无理,而是要通过对方的做法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
  人活的累是受自我逻辑的制约太严重了,遇事总爱讲自己那半个理,为自己那个理较劲。人为什么较劲想不开?是执着于自己的一半理当中了,总觉得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实际理是哪儿来的啊?是人们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你可以分析一下理字是怎么写的,理字左边是一王字,右边是里字,你单独讲自己的理就把自己绕到死胡同里了,有了王字加在一起才是理。这个理可以是政策、是法则、是公理、是天道、是自然规律。实际上任何事情只要过分了,都有一种平衡。这中间的自我调整,不是对具体某一片段较劲,而是从整体考虑。当改变不了对方,那就要适应对方,当你真正从心理不较劲了,对方与你的对抗力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对你的影响也就小了。这时的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才适用的,它不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只是人们从某个角度认识事物的逻辑观点,不适用于全部,当你无论遇到什么都用这个理去衡量时,已经是病态了,是片面和不辩证的。
  讲道理的时候,也要分清对方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讲,看准了场合再讲对对方是点化,但如果没有分清场合,可能会使双方更加对立,反而都因此更存信号。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拿着50元钱买票,售票员当时让这个老人拿零钱,老人说没带,售票员问:“为什么没带?”老人说:“我错了。”“错了为什么不改。”售票员一句接一句地说老人,很不讲理。当时老人特别平静,售票员叨唠了好几站,把零钱找给老人,这位老人下车了。没过几站,又上来另一位老人,两个女儿跟着,拿出一百元买票。售票员又说了对刚才那位老人同样的话,还用那种态度,对方不干了,一句接一句地说售票员。售票员说:“我没零钱找不开,不用买票了。”“不买票都不行,这车不是你的,是国家的,你不卖票我要找你们领导,你是干什么的,不准备零钱,你是不是以前就这样买票的。”开始骂售票员,如只看见后半段,会觉得售票员很可怜,我看了全过程,没有产生可怜她的感觉,刚开始售票员说那位老人时,面对无理,老人心理特平静,后一位上来的老人和两个女儿嘴特历害,把售票员说第一位老人的话全用上了,真是平衡。假如说售票员没用恶劣的态度对待第一位老人,没存那些信号,可能不会遇上类似的第二个老人,如你是第一位老人,遇上这事心理能不能真的平静。有意识的观察这个现象,真能使自己心静下来。如你遇上那个售票员能不能静下来,后来我自己分析这件事,她说了半天,老人有损失吗?老人承认错误就一定错了吗?没有,是一种平衡的需要。售票员能不能发现她前面过分的地方,其实后来上来的人的厉害无理可能使她醒悟,下回遇上这种情况就改正了。这几个人虽然厉害,里边有功德,能给售票员教育过来了,这里有个辩证的关系。因此,遇事不能用绝对的概念,到底那个对?所以不能说厉害就一定不好,老实的就一定好,善良就一定好,恰恰是有些人的好心给坏人惯出毛病来了,你让坏人更坏了,这里仍然有你的罪过。学习心平健康学,学的是平静,不是窝囊,顾面子就有窝囊。通过这个理念在实践当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修正自己。
  其实你跟别人较劲得到什么,可能什么也没得到,可往往人这时要讲理,但人这时讲的常是自己的那一半理,希望对方接受,按你的意愿去做,其实人活的都是自己的人生逻辑,处世原则,这时你可能就会为此生气,想不开,生气得病,坏的人不是没有平衡,是在另一面去平衡。“草怕严冬,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你看经常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人太快进来的钱,极容易太快的出去。实际上社会有社会的法则,自然有自然的法则,那些损人利己、有逆天道的人绝对会有他的平衡。
  学习平衡论后要与自己结合,要作到能解脱自己,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一切都看的开,要能辩证的处理问题。一个事物只要有招你烦的就有正作用,只要让你高兴的同时就有负作用,是你怎么定位的问题。咱们要理解这个世界,但不是说让你跟每个人都一样,坏人坏我也跟着一起坏,而是要你对别人都能理解。人们现在常说要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就是要让你调整自己去与周围的环境、与社会、与自然和谐,而不是让外界与自己和谐。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用自己的所谓理去强加控制别人,无论遇到什么事,要找的是平衡,而不是理,通过体会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5期

 

    第三十三讲 怎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人生是一个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过程,是扩容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当你设定远大的目标之后,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甚至灾难。对待灾难的态度,一般有两种:一种人是遇到不顺、灾难,解决不了就放弃了,最终导致失败,从而改变了目标,把拼搏的力量泄下来,不继续奋斗了;另一种人遇上灾难,能坦然地面对,并反思调整自己,把吉凶祸福都看淡了、认为都是需要。灾难来了,看是由于自己哪方面的容量不够造成的,进一步调整自己。这样处理起来很坦然,消完信号,就能获得成功。往往人这时一旦成功了,一个新的欲望就出现了,又会带来新的灾难,又需要继续扩容、消信号,在灾难面前心能平静,后边就是一个更大的成功,实际上生活中无论遇上什么事都是自然在点化你。当你想要达到一个目标时,在你成就之前,先要提高你的承受力,于是开始考验你,用一些灾难给你扩容,这是自然规律,在这当中你平静地扩容之后,你的目的就可能实现,但往往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就倒下了。遇上灾难以后,静心反思是自己存了哪些信号的结果,把这些信号消了,就为成功打下了基础;但如果灾难来了以后,又怕、又想不开,实际上是在继续往里存信号,结果就是失败,达不到目的。
  机遇和容度是有联系的。每个人都有容量问题,人们问我怎么知道我的容量有多大,我的容量够不够?当遇上事情的时候,只要你心不平,不论你是激动、高兴,还是来气、着急,说明你的容量已经不够了。你可以把人生的发财、当官,当做衡量你容量大小的条件。遇到困难就生气、着急、上火,说明你的心胸已经容不下这些,也就是容量小。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当官的容量,拼搏后当上了很坦然,说明容量够了,没当上说明容量不够,还要继续扩容。
  当你遇到无理的事情,从各方面看根本没有道理这样整你,面对这些你心里仍然很平静,能坦然面对,这时扩容的速度最快。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没道理,而你能坦然接受,你的容量就大了。相反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又生气、又较劲,容量就小了。扩容的同时也是减少心理垃圾的时候,以后遇上灾难时你想一想,这是在扩自己哪方面的容量,你能从深层次接受理解事物,幸福和灾难的界线就会越来越淡。任何残酷的环境可以毁灭人,同时也可以造就人。用良性心理对待倒霉是造就自己成功的机会,心存不平则是毁灭的条件,关键是你利用这个环境消信号还是存信号。历史总要向前发展,你把这段困难坦然面对了,在下一个阶段,它如果再也对抗不了你,那样你的容量就增大了。
  思维层次高的人不是较劲的人,是觉悟高的人,跟知识多少不能等同。这里所说的觉悟指的是对世界、对自然的感悟度。较劲的人常常是把自己的一半理当真理,去衡量一切的人,这样做很难提高自己。当你强调自己的一半理的时候,人家已经把你的一半理接受、理解了,并能与他自己的一半理结合,把两半理加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时他的容量就扩大了。不加分析,就接受了,是盲从;而没有任何了解就对立起来的人,太过武断。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才是平衡。遇上反对你的人不要怨恨,他的观点可能有其过分的地方,但往往他的过分可能正是对着你的另一面过分阐述的,可能正是对你的提示和点化,是帮助你治病来的。
  往往人们在拼搏之后,认为没有得到自己相应的利益,心理就不能平衡,为此想不开,存了信号,就会导致后面的很多疾病和磨难,所以说肚量、容量大小是最重要的。投入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这时你真能心情平静的话,就能起到扩容的作用。其实你舍掉利益的同时,实际你也舍掉了灾难,你过分追来的利益往往是灾难。当得到一个不良结果,或付出以后没得到预期效果时人们很难平衡,因此愤愤不平,想不开。这时如果你真能从心里舍掉这一部分了,自然力会给你另一部分,没有白付出的,付出一定会得到,但不一定在付出点上得到。
  研究哲学、研究一分为二、研究辩证,也叫提高觉悟,多干点事儿不等于觉悟高,对万事万物体会、理解的越深,说明觉悟越高。你觉悟比较高的时候,掌握的那个东西才是真理。本事大,为多点儿人服务;本事小,为少点儿人服务。世上什么人活的累呢?欲望大、容量小的人活的累。容量大,欲望太低的人,累倒是不累了,给人的感觉是平庸,把才能全耽误了。但是这种人毕竟活得轻松许多,但是对社会、对自我的推动力小。
  事出来以后,如发了一笔大财,发就发了,又赔了,赔了就赔了,都能坦然面对。有的人丢五十块钱无所谓,丢一百可能就定不住了,有的人丢五百能定住,到五千定不住了,跟这个人本身钱多少是绝对的吗?不是,有的人挺有钱,但为五毛钱的事能跟人家打起来,这种人的钱,只能起攒着的作用,那是他的吗?是给别人攒的。假如夫妻俩,你就是玩命较劲攒钱的那个人,人家可能拿那些钱再找一个,那是给别人花的,说明你的容量还是不够。所以不等于钱在谁那儿就是谁的,这是两个概念。
  情况随时都发生变化,无论得到什么好处,都要先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心情平静就能继续得到,并且稳定的时间就长。得到好处后的几种可能性:①高兴,高兴心会存信号,就开始出灾;②成功后,又有更高的欲望,更大的目的想出来了就要有灾难来继续扩容,在灾难面前心理平静,冷静处理还可以成功,灾难来了后想不开,就往下走。在灾难来的那个时候,也就是来信号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看待灾难,这也正是在打基础、造就自己、给自己扩容的时候。
  有的人干事情容易成功,表面上看没有那么多磨难,其实是因为他自身的容量大;你一干就不成,因为你内存太小。比如计算机,你要完成同一个运作,里边有很多东西要增加,就是每个人信号库内存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禅宗六祖慧能和神秀的故事,我认为神秀是能消信号,他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身是菩提树,是显示信号的,心为明镜台,是产生和存消信号的,这个台子上有信号就擦掉,就是能够经常来了信号就消,最终也能得到一个结果。对于一般的修持者来说,达到这个境界已相当不错了。但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是根本不存信号,比消信号省很多事,是根本上没信号,信号是你动念以后存的,但每个人存信号多少不一样,所以感觉就不一样,也就是说,你身体的病痛就不一样。
  有了自然力平衡论理论,再遇上困难时你的注意力不应放在躲上,是放在这些困难能造就自己什么,这时你每经过一个困难,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就是给自己扩大了容量,没这个理论可能多存一批信号,使生活空间越来越窄,有这个理论可使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宽。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6期


    第三十四讲 做好人不如做自然人
  人们看问题常常容易带上好与坏的分辨心,但人生中遇到的很多事不只是简单的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别。而是干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要适度。有的病人分辨心很强,大至对待国家、世界,小到对家庭,看问题都带着很强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女学员,她的丈夫很爱喝酒,她认为喝酒对身体不好,喝酒不对,她一看到丈夫喝酒就生气、闹心,两人为此闹了几十年,也没管过来,心想我是为了你好,怎么管你就不听呢?为这事较劲,自己得了一身病。在学习班上她问我:“王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做,我管他错了吗?”我告诉她遇事要调整自己对喝酒的偏激心理,转变自己,几天的时间,她丈夫喝酒的毛病已经转过来了,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喝了,他说觉得喝着没意思。实际上人活着,活的是火候,活得是内在感觉,活的是“度”。可往往人都容易跟某些现象较劲,拿着自己的感觉去找理,找对错,其实好坏对错要有先决条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对错,如果没条件就问对错,没有确切的答案。就象有人问:“吃饭对,还是不吃对?”回答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饿了吃饭就对,吃饱了再吃就不对了。”还有人问我:“得病吃药对,还是不吃药对?”我说:“吃不吃都对,如果经过自我反思病好了,还非得吃药,就是多此一举;你想不开又不吃药,就是较劲。所以说哪个对,要看具体情况再做判断。”
  人们认为好心是天经地义的,许多人一生中所追求的、所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好字。但好过了是什么结果呢?如:禾苗没有阳光的照射就不会茁壮成长,但阳光太足,小苗就会烧焦。禾苗没有水的浇灌就会干枯,如果水浇多了,小苗就会淹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如做饭,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要做出可口的饭菜,我们就要用心调整火的大小。在社会上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掌握火候,都要适度。好心“过了”同样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人们常说:好人没好报,为什么?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好人不是真正好明白的人。还有的好人好得窝囊,特别顾面子,实际是虚荣心强的人。是面对不了现实的人,人家骂他几句,他认为自己是好人,不是骂人不讲理的人,他表面没还嘴,心里发狠,人家骂五句,他心里发十句狠,信号存得比真骂出来还严重,对自己的危害更大。同样得不到好报。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理解自然平衡的人。越了解自然力的平衡法则,对无形的事物体会越深,对有形的物质理解就越透彻,人生的层次也就越来越高。
  有些人对坏人想不开,都痛恨坏人,但无论怎样,你想不开就会得病。坏人,必然要得到惩罚。但你要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看到坏人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就象动物世界里的羊、鹿之所以能跑,因为有虎、狼的威胁。如果没有虎、狼,羊只会在那里吃草,老弱病残也在繁殖,不利于种群的进步,早就绝种了。正因为有这种随时被追杀的磨难,老弱病残都被吃掉了,只有强壮的才能留下,继续繁衍,才有现在羊的存在,这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需要。有些坏人起的就是这些虎狼的作用,在成全好人。有很多被骂的坏人,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对事物的发展有平衡作用,但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其实好与坏都是历史的发展需要。如果都是好人,历史就不容易进步了。而有些坏正是自然时代的产物。
  有人说我要当领导,就用实在的、忠诚的人。但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既会用“忠臣”,也会用“奸臣”。因为有些事儿“忠臣”办不了,到那儿说两句话,就把那事儿办砸了;“奸臣”甭管怎么说,花着说都能给说成了。有的人不能接受溜须拍马的人,其实溜须的人有他“过”的一面,也有比一般人想得开的一面,真静下来,该得到的与该失掉的,自然力比你算的清楚多了。另外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你看见溜须的人心里就不舒服是你的错觉造成的,有时坏也能起正作用,如你只感觉那个“坏”作用了,就变成病了。实际上反过来想,敢和领导对着干的通常是实在人,活儿干到这儿了,就不怕领导,虽然干了活,但得罪了领导,受累不讨好,不是白干吗?领导对这种人又得用他,又得说他,也在维持一个平衡。要想从领导那得到好,又不想卖力气就得顺从。人们只觉得努力工作是付出,其实溜须拍马、拿着自己的东西给领导送去也是一种付出,只是付出的形式不同。哪种付出伟大,哪种行为卑微呢?各人有各人的人生逻辑和处世方法,要互相理解,但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可和效仿,而是为了让自己少存信号。人对待世界使用的都是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一套处世逻辑。跟领导较劲的那些人,活干了半天,关键时候顶撞领导几句,单位有好事领导能想到你吗?你是实在人,如果你是领导,你遇到这么一个人,你怎么想?到底哪个对,哪个错,没有绝对的标准。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出于好心,就不管别人是否需要,是否乐于接受,便极力地强加给对方,可是你不了解别人对你的这种好心是什么感觉。当你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别人的时候,对方感受到的是你强加的一面,并不是你的好心,而自己可能还因为对方的不接受而委屈痛苦。比如,请人吃饭本来是件好事,别人请你吃饭,你不会觉得人家不对、不好。可是你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甚至已经觉得撑了,对方还一个劲儿地劝你吃。这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这种结果,是对方太亢奋、好心太过,没有掌握好度。种庄稼需要水,可是水太多就会淹了,问题在于“过度”了,不平衡了。所以,当好心做过了的时候,起的常常是负作用。这种情况在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为突出。你跟孩子较劲,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强加的力度越强,你的病就越重,孩子也会更不愿意接受,你活的累还给孩子带来痛苦。
  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善良、特有公心,其实那可能正是你的私心,如有的人们常说:“我对你那么好,对你一点坏心眼都没有,你凭什么说我?”实际上你对别人好,常常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当好人的心理,并不是解决对方的需要,这就是私心。
  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好过了”的过程,其实就是治疗自己“好心”的过程,但好人有时较的劲比坏人大,因为好人容易坚持己见,当人觉得自己是好心、掌握着真理时最容易较劲,不容易发现自己有问题,他觉得自己就是好,就是对。实际上要发现较劲的逻辑观点、过激的行为状态,不是做法本身的问题。
  一种思想意识并不因为承认的人多就正确,看问题的时候,要多从几个角度去看,不能从简单的对错去看,再看的时候不是去找对错,而是去找平衡。某个现象一旦出来,看它是在平衡什么?从哪个角度平衡的?对一个事物,只看到好的一面本身就说明自己有问题,不辩证了。每个人因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你看的是这样,别人看的不一定是这样。你把什么看好了,以后就会产生亢奋心理,而亢奋的背后就隐含着危险。其实无论是吉凶祸福也好,疾病也好,本身都跟你的逻辑观点相连,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有的只是消信号和存信号的关系。
  你仔细分析自己的经历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灾难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别人给的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很多人绕不开弯这个儿,其实自然随时在点化你,你想当好人的心太强了,就得遇上坏人来成全你。如,你想当一个好媳妇,就有刁婆婆成全你。如果婆婆比你还好,谁孝顺谁呀?如果说碰上一个好婆婆,婆婆一定有一身病,让你天天侍候她,才能成全你的孝顺。其实很多地方,都是你给自己设定的程序,把对方的信号调来了,来完成对你的平衡。所以,做人的基点是既不当好人也不当坏人,当一个自然的人。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7期

 

    第三十五讲 怎样教育子女(一)
  九十年代,一位家长因长期为孩子劳累,跟孩子着急较劲得了一身病,参加学习班用哲学辩证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家长通过调整心理,把以前对孩子的着急、生气、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转变了,身体的疾病减轻了,对孩子较的劲放下了。孩子发现家长变了,问他母亲:“您现在怎么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母亲说:“我学了一个想开的心理平衡理论。”孩子说:“您怎么不早学呢?您不容易,您知道不知道,我也不容易。”这个孩子说,我要见见这个老师。我和这个孩子谈了许多,我有很大触动,觉得家长教育孩子不容易,但孩子也很不容易,可是往往站在家长的位置上,对孩子的心里察觉的太少了。我觉得好多家长和孩子都费了很大力气,而且活的很累,但关键是没有达到目的。我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态就不平静,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孩子去接受很多东西。家长盼孩子好,望子成龙,天天盼孩子好好学习,想办法托人请家教,或对孩子态度粗暴,逼着孩子学,对孩子不学着急,这样对孩子,是不是孩子学习就一定能好呢?很多时候不是这样,这就是你教育孩子时心情不平静,孩子反馈给你的结果。
  因为自然有平衡法则存在,人的生活中就需要有平衡,平衡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自然有一个总法则叫心平法则,亢奋的心理得到相反的平衡,不及的心理也会有相应的平衡,亢奋与不及的心理都会给孩子带来平衡的影响。做任何事只有符合平衡的法则,你的愿望、理想、目标才能实现。而要符合平衡的条件就是要事事心平,而不是急着想、盼着想就能实现。人付出时有个状态问题,你心态越平静,事情反馈的结果和你的想法就越接近。如果在付出时你的心态不平静,得到的结果是相反的。就如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带有着急、盼望、担心、强制、保护心强等不平心理。因此,得到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效果相反,这也正是调整家长心理的重要性所在。
  一位家长咨询时我问他:“孩子不听话,你教育孩子时,说了多少遍?”这个家长说:“我都说了几百遍了。”我说,你应该了解你的孩子怎么想。你说的话他知道不知道,听没听?其实家长说的话,孩子都能背下来,但他为什么不按着去做呢?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心理是不平静的,因而导致说话的态度、说话方式,使孩子不愿接受。所以,孩子就是个显示器,显示的是家长的很多心情及状态。
  许多家长只知道自己的辛苦,而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其实孩子也在承受来自学习、考试、家长、老师、学校等多方压力,有时他即使能把家长的话都背下,也不会去执行,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感受,反而执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是一种强加的状态,孩子是不愿接受的。
  你真的不跟孩子较劲了,把你的虚荣、面子放下来了,孩子会有所改变。在咨询中我经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真不争气,真不要脸,怎么显眼怎么干。”为什么孩子这样干,就是用孩子来平衡你的虚荣心,有的孩子没考好,家长为了面子不敢跟别人说,说考得还不错,你的这个心理,下次孩子还考不好,到最后都挡不住了,露馅了,这就叫平衡法,反思时找自己爱面子的心情。
  人不是在追求幸福吗,在你平静、坦然、自然的前提下你得到的才是幸福。如当你心态越不平,你的磨难也越重,你过分的程度跟你磨难是成比例的,过分有两种,一种是心情过分,一种是你对事情的心理定位过分。
  社会上普遍重视的是外因,为孩子创造什么环境,什么条件,吃什么营养等,而我们注重的是内因,研究内因能解开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迷团。当投入与孩子的结果不吻合时,家长的心理出现很多疑惑,为什么为孩子投入了那么多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违背了客观变化的法则和规律,也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自然平衡的法则,违背了这个规律,外因投入再多也没有结果。就像现在的孩子,患蛀牙的比前一两代人严重的多,但现在牙膏、牙刷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患蛀牙反而多,这就是外因和结果不吻合的一个例证。研究内因的方法就可解释这个原因,按心平健康学心理与身体对应规律的法则:孩子在生活中吃苦、吃硬的能力与牙的坚硬度有关,你给孩子输入吃苦、锻炼的心理程序越强,他的牙越好。人身体不仅仅受营养物质的控制,还受人的心理程序的控制,你的心理排什么程序,身体的化工厂就按这个程序化合。家长怕孩子吃苦、怕他受罪、怕他碰上苦难、碰上硬的东西,家长的这种心理把孩子原有的功能破坏了,现在孩子一出生家长就给他制造优越条件,他不用吃苦,没有困难要去克服,要那么硬的牙干什么呢?为什么吃甜的牙不好,孩子得到的甜蜜越多,他克服硬的能力越差。残酷的年代,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你如不能吃苦,就不能生存,从小给孩子排了一套要克服困难的程序,孩子的牙就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和牙的健康程度是连着的,家长给孩子编了什么程序就有什么结果。
  家长照顾孩子时的心越重,孩子越容易得病。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投入很多,关心特别重,但是孩子的身体经常出毛病。当孩子得病了,家长更加紧张,越紧张孩子病越重,出现了恶性循环。让家长常常感到困惑的是我对孩子这样精心,孩子身体怎么还这样?平衡法则告诉我们,正因为你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孩子身体才这样,你有这样的心理,孩子的身体就有相应的表现。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这时孩子吃的苦,对孩子的身体而言起的是正作用。冬天我去自由市场,看见外地做小买卖人的孩子,家长照顾的少,穿得也很少,身体也没病。如果换一个家长,无微不至关怀孩子,把孩子放在这个环境里,那个孩子就麻烦了。如果用细菌的理论说,那个孩子脏的程度,应该得病,但恰恰身体很好,没有得病。家长对孩子顾不过来,对孩子的紧张程度少,对孩子的干扰少,孩子身体反而好,实际上孩子自身潜在的抵抗力、免疫力很大。
  说一个简单现象,假如孩子上学去了,遇上降温天气,孩子穿的衣服少,家长是什么心情,有的家长心里紧张,心放不下。其实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是你关心孩子的心过了,他的免疫力就下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的这种免疫力也在下降。小孩本身的信息少,家长如不给孩子加入不良程序,从心态上不去影响孩子,孩子的耐寒、耐热、耐缺氧能力是很大的。使小孩受影响的不一定是不良环境,残酷环境加上心理的不良程序才使孩子痛苦。现在过来人,想起当年某些残酷环境并不是觉得痛苦,而是想起来感到骄傲。但是心灵上受挫一次,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痛苦。现在孩子在生活上得到很多,但有些孩子心灵遇挫特别严重。报纸报道有一个16岁的孩子把他母亲杀了,一个离异的母亲,她为了孩子而活,母亲让他上私立学校努力拼搏,付出了很多,但心灵上不理解孩子,孩子感觉不到幸福,他感觉到的只是痛苦的一面,这时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用平衡法则解释,就可以解开这一系列迷团,是心理过激以后,带来相反的结果。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爱护过分了,变成了溺爱,恰恰是害了他,要使他知道人生的困苦艰难。调整家长的心理有很多具体的调整方法,它是一套完整的平衡理论。
  能放松、坦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起到的是正作用,最重要的是平衡、平静,找的是火候,儒家叫“中”。当有的家长知道残酷环境可以造就孩子时,就制造残酷环境,磨练孩子,在你调节力不够的时候也不正常。但是赶上这些残酷环境你也不用怕,坦然的利用这个环境,教他克服困难的办法,引导他增强承受能力。
  在给孩子治病过程中,精神有毛病的孩子多数是听家长的话,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那些被打一顿无所谓,不往心里去的,不会得精神病。自己要强,脑子聪明,又听家长话,这种孩子最危险。家长欲望一来(盼望孩子上大学、出国……),给孩子增加压力,孩子再虚荣一点,得病就把家里的亢奋心平衡了。长期跟家长对着干的,家长亢奋不起来,你跟他较劲,他也跟你较劲,家长激动不起来,这样孩子少得病,家长也少得病。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用安慰法告诉自己,这样省得他得精神病,那样我更着急,就能获得一种安慰。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8期


    第三十六讲 怎样教育子女(二)
  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态平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心情对孩子的发展有定向、定性的影响。人们总是认为自己为了什么努力投入付出后,就应该成功。实际上,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两方面的结果,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但是得到是有前提条件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分析一下,自己周围学习好的孩子都具备什么前提条件。同样的方法,有的家长做了有效,有的就无效。其实,有些孩子学习不好,正是用来平衡家长以前的不平心情。
  我认为人有很大的潜能,孩子也有很大的潜力,家长用自己的不平心情,用你不自然的观点约束了孩子,把他的很多能力影响、制约了。就像计算机,你存上一个程序,它就会按照这个指令运行。你对于孩子过于紧张的点,就是他最容易出问题的点。你对孩子着的什么急最大,所对应的事物受的影响就最大。家长对孩子看重的点不一样,着的急不一样,孩子给你的反馈就不一样。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看得不重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看得重,认为学习再好,身体不好以后干什么也不成,把孩子身体看的重,孩子身体反而不好,在平衡你的过。
  若孩子遇上不顺,你怎么给他调整,帮他度过难关,家长要有一套调整方法,首先要坦然面对,调整自己,之后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有时孩子没发火,你先火了;孩子没急,你先急了。这时既使你百分之百对,孩子也很难接受你的意见,有的孩子不理你,是他惹不起你,但他不是真的接受了。面对孩子,家长需要放下很多东西,你关心越多他跟你越对抗。比如,冬天让孩子多穿衣服,怕他冻病了,你越让他穿,他越不穿,是你不了解孩子的免疫能力。有很多孩子免疫力低,恰恰是家长关心太过了,使孩子免疫力降低了。残酷的环境可以造就人,在残酷环境中人的心越坦然,免疫抵抗能力就在增加,正确的做法是你平静的让他穿,只要你的心不平以后,出现的是相反的结果。 
  家长要能发现孩子的特长、特点、优点、缺点,包括学习上、身体上、生活上,从方方面面去发现,把孩子的爱好当特长去培养。往往现在的家长注意力,全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了孩子的特长,使孩子不能发挥。优点、缺点是相对的,即便孩子爱玩、能跑、能跳,教育好了,同样是优点。相反孩子有很好的天赋,总压抑它,也会出副作用。舟舟能指挥乐团,是他的音乐天赋被开发出来了,说明孩子可塑性很大。
  小孩跟大人一样,到一定时间,他也有一个身体和心理渲泄的问题,要给他渲泄的环境,但做家长的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凭介自己的感觉去要求孩子,把他本来的很多天赋压抑了。有人认为渲泄就是哭喊,实际孩子爱干的那件事,对他就能起渲泄作用。有的孩子很爱学英语,学后每天背英语,背英语时自己进入了状态,就是一种渲泄。
  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机,而且大多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好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学校、在家里听到的都是:“你怎么这么呆,怎么什么都不会?!”他们得到的都是这些,他们也需要一种心理平衡。游戏里有对立面,打赢了他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感,他们在玩游戏中,得到了满足,找到了人生价值。但平时在学习上、在家里找不到那种成功感。过去我们小时候玩拽包,接着一个包高兴,因为我战胜了对方。家长要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玩时享受的心情,是什么感觉。你如果对他说:“学习好的孩子玩不过你,你们各有千秋。”在肯定孩子的同时就可以要求他学习,孩子才会跟你说心里话。现在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无论做什么,都得按着大人的指向,他没有自我实现的地方。家里要能给他成功感,不是给他多少物质享受,是精神上给他以自信,肯定他的特点。
  当孩子学习差的时候,你怎么跟孩子交流,很简单的一个现象,你教育孩子时,是不是用你自己的感受在教育他?让他干什么,不让他干什么,各方面,都用自己的感觉。环境影响人,你有很多过激心情和不正常的逻理,都是以前那个年代的心理沉积,我上学时的年代有张铁生、黄帅,那个年代没有知识的人并不觉得悲哀,当知识步入最低谷时,按平衡法则就开始往上起了,后来有人拿着文凭就能长工资,从知识文凭最不值钱,又变成了值钱了,很多家长看到文凭的重要,就带着这个心理强迫孩子学习。
  有的家长对学习不好的孩子,横加指责孩子:“你怎么这样”,“你怎么那样”,当孩子没考好、被老师看不起时,家长的任务不是更加看不起他,而是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能够让他的内心维持平衡。家长有时无意中说一句话,可能刺伤孩子一辈子,“你一点本事也没有,你什么都不会。”这个程序对孩子的刺伤很厉害。当孩子让你生气时,你内心里要知道,他有缺点,也有优点,他的缺点里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还有一部分是做给家长的,是来平衡你的。面对社会的平衡,家长的责任是让孩子增长平衡的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有经受挫折的承受力,而不是家长也站在社会的角度,孩子没考好,回来斥责一顿,你这么不对,那么不对。作为家长你把学校老师、同学的态度改变过来不现实。你可以加以疏导,告诉孩子需要承受什么,孩子认为家长理解他,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家长才有帮助孩子调整的可能性,学校批一通,你也批一通,他内心的感受不会跟你说。心理不平的情况下教育孩子,给孩子制造的是压力。 
  孩子要面对老师、面对学校。家长把辩证思想输入给孩子,给孩子输入一套程序,让孩子产生抵抗力,孩子在学校考了第一,你心里在平静的前提下,让他能坦然承受那个第一,不论别人怎么表扬,你心里依然很平静。如果家长说下次还要考第一,他拿不回第一,心里就产生压力。孩子考了第一,是受多种原因的影响,知识是重要的一个前提,但心态不好,也不一定能发挥出来。
  孩子学习好,很自然要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把对孩子的赏识变成一种欲望,认为这孩子能对我的奖金起作用,在我以后教学里提起感到光荣,就变成一种反作用力了,这种力实际已增加了孩子的学习难度。不论老师怎么往起鼓劲,家长要能让孩子的心平下来,没有高兴心,也没有抵触心,这时对孩子是正作用。
  有一个现象,往往家里经济困难的孩子学习劲头很足,这是家庭的横向平衡。家长看孩子学习好心里也亢奋不起来,虽然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想到上大学家里没钱,认为考上大学自己还要为学费着几年急,这个现实制约了家长的亢奋,对孩子学习的反平衡小一些。有的家庭生活优越条件好,孩子也聪明,这时家长的欲望容易增强,孩子就定向的用不学习或学不好来磨家长。
  孩子学习的成就感跟他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孩子学出一种乐趣来,把学习当享受,就容易学好。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你能不能为我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本身就有问题,他给你学,累不累?他如果因为喜欢去学,就会学得很轻松。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的不同心态,如:虚荣心、显示心、自卑心,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结果,也有的家长把赌注压在孩子身上,我当年因为上山下乡,上大学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孩子必须上好大学,这种心理会给孩子导致出现种种相反的平衡结果。
  一个学员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门门功课都很好。还上了英语班和钢琴班,他学钢琴考到了四级。但因家里经济支撑不住了,在一次选拔赛前,家长就跟老师说,这次考试,考不上就不学了,结果140个学生,只录取前10名,这孩子考上了。家长看孩子学习劲头特大,又不忍心不让他学。业余时间这孩子还学英语,现在学的是初二的英语。他妈心疼孩子说时间不够,这样学习哪行?孩子说:“我真特爱学!”其实,只要孩子喜欢,他的承受力很大,家长不用为他担心,家长不用怕孩子学得累,他自己并没有感到累。
  教育孩子时不要过分,要用平衡、坦然、自然的心态。你管孩子越自然,孩子越能发挥自己的本能。家长觉得孩子就应该达到高标准,这里面就有苛求,没目标不正常,要有目标,但又要能客观现实地面对孩子。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会一次又一次地摔到,摔倒时家长跑过来,把孩子扶起来,让他接着再走,他要倒时自然会去抓你,这时家长给他安全感就够了。可是对孩子的学习上的失败,大多数家长不给他重复的机会。“难”字的左边是个“又”字,又一次,不是第一次。
  孩子爱学习是优点,但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家长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学习是各种知识的积累。一下成功了,对成功不会体会那么深,失败了,经验自然也积累了。经过几次失败,而后获得的成功,感觉才深刻。孩子这次没考好,失败了,家长跟他一起分析,原因在哪?宏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败,微观上什么心理需要调整,完成一次“难”的过程,自然就会造就成功。
  孩子那些让你看着不舒服的爱好,是不是源于你自己。你越怕他干什么事,他偏偏这么干了,根源在你这里,是自然对你过份心理的平衡。如,孩子上学搞对象的问题,家长怕他搞对象耽误学习,孩子因为家长抵触,回来不敢说,这样会加危险。家长不能当参谋,你没法指引他,更容易出问题。对待问题的原则是不盼不怕,出现了不怕,用来发现自己,找自己当年怎么偏激的,自己小时候怎么做的,或说没说过别人的孩子,有没有对应的表现心理。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把自己与孩子的位置放平等。平等后孩子有话跟你说,别看孩子小,往往有时他们的某些社会知识比你丰富,分析能力比你很强,有些老同志拿当年的经验看问题,你的经验前20年推销、用着合适,今天你用着不合适。当家长说孩子时,孩子跟你较劲,你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但家长必须让孩子接受,有些家长认为,我教育你,你就要听,不容孩子说,这样做常会得到相反的结果,有害于孩子。只有平等、理解,才可以达到沟通。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9期


第三十七讲 痛苦源于心
  人的痛苦来源于什么?实际上不是来源于某个具体事情本身,造成人痛苦的不是事而是心。是来自于你对待这件事情的较劲和执着讲你的那半边理,来自于你处事的人生观和是非观。
  在一次病痛的生死经历中,各种医疗方法对我的病都无能为力,我极度的痛苦,心里怎么也想不开,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怎么会得到这个结果。无意间通过心理的转变,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是什么力量在我身上出现了奇迹?是我的心。我意识到心灵的潜能是那么巨大,生与死之间只是一念之差。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什么时候想开,什么时候就能解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研究中医的内因理论,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近20年来,不断完善了“百病皆由心生”的中医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病由心解”的治病方法,我们叫它心平健康学。
  学了心平健康学就知道,把过去存的信号调整了,现在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导致你心不平的那件事现在可以重新处理、重新面对。人虽然回不到过去,但你的心可以回到那个年代,把你想不开的那件事,换个心情重新处理一遍,对你的病就有治疗作用,现在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如:原来的一件事我做得不好,不该那样无理地和别人较劲,现在做自我批评、反思自己。当年你的气、恨、烦恼等不平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是没有了,而是变成你现在患病的发射源,对当年的事情转变观点,调整心理后那个发射源就会起变化,身体也随之向良性发展,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不是从现象上去追究行为,主体上是心,是观念的转变。
  针对某件事,如果不考虑心理因素,单从现象和道理上找原因,那就找不通,包括很多好心。社会上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寿,因为好人做事就为那个“好”,总顾面子,其实活得很窝囊。
   只要是人,就一定还有没想开的点,这就是你的薄弱环节,找到并攻克自己的薄弱环节,你就能活得更轻松。
  有人说:“遇上他,气得我一身的病。”你反过来想想遇上他还能治你病呢。不要怕遇上事,遇上事是来给你治病消信号来了,不用怕,不用紧张。通常人们出于关心,嘱咐别人多注意,实际上却是把信号调出来了,“你可别怎么着,那样会对身体不好”,你就缩手缩脚,使得你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
  平衡论在某一点上的作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真正收获大的是在观念上变化,受益的并不完全在治病这一个方面。你的人生观增加一种新的理念,遇上事情以后进行一种新的调整,这个作用比治病要大。不要害怕或者牵挂自己的疾病,你真正理解了这套平衡论,病慢慢地就会好,要认识到得病对你是个挽救、是个点化。只有通过病,才能让你明白过去对事物的偏激点,才能改变自己。
  心灵和身体同时调整和锻炼,练得越密切越解脱,想真正深层解脱的人,重点不在调整一件件个别的事,而是接受自然平衡理论,明白自然力对人生的影响。为什么害羞脸红?苹果熟了往下落?为什么地球围着太阳转,都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你再有本事、官再大也要受这个力的控制,也逃脱不了这种控制规律。我们的每一闪念都在时空中记录着,有人说我干这事谁都不知道,其实都存在时空当中,很多事你都忘了,你忘了行吗?它在适当的时候用病干扰你,提示你。明白的人这时就调整自己。
  平衡论需要理解,无论你信不信它都存在,你遇上大事的时候,学会调解自己的心情。你最烦什么人,拿他当大夫治你难治的病。你最喜欢什么人,也可以用来治你的病。
  一件事不论大小都有把它看得很重当回事的,也有把它看得很淡不当回事的。第一来源于你的感觉,第二来源于你的逻辑定位。什么事的大与小都是自己的心定的,遇到使你不平的事,从逻辑上先淡下来,再平静地解决。
  有人一提到在单位干活就愤愤不平。其实你在单位不是给某个人干的,你干了多少自然都是了了分明的。要干就坦然地干,要不就不干,这样都不得病,一边干、一边发牢骚心不平,后边就是病,或是较劲不干也仍然是病。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信号不一样,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要想到这是在平衡我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越往深了学越发现,正好是我的需要,我遇上这件事正合适。因为你在这边偏激大了,这事就从那边来平衡你。
  用自然平衡的角度来调整心理,你再看世间事物,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前有些问题很难想开,比如你觉得这亏我已经吃了,明明是对方骗了我,欺负了我,反到让我把心平下来,这太难了。如果想到我遇到的不是倒霉,是在造就和锻炼我;或者说这些倒霉本来就是我的,是平衡作用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倒这点霉算什么,倒了就完了,只不过是来回的平衡而已;正好是以前我欠他的,他拿走了正合适,是平过来了。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遇到残酷环境你是什么心情?你对这个世界理解得越深,遇事心平的程度才能更深。
  有些人认为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想开了,不用再去想了。其实不然,心平健康学的第三条基本理论讲到: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有存留性。没有人想疼,为什么会疼?没有人想得病,为什么会得病?是因为你以前存的很多信号造成的。这些信号能引起你出反映、出感觉,包括得病与遇到不顺。我在给一位38岁的胃癌患者进行咨询时,告诉她得病的心理原因中有跟她的婆婆想不开存的信号,她回答说:“那些事都过去很多年了,我现在已经想开了,不愿再想过去的事了。”我告诉她:“正因为你当年对婆婆的做法想不开,各自都站在自己的思维逻辑上,讲自己的那半个理,人们受什么控制?你接受的理,和既往存的信号的控制。在那以前的2、3年里你对婆婆的做法不能接受,有生气、怨恨的心理,而在婆婆与爱人面前,你认为自己对婆婆的行为没有斗争的余地,这些心理导致你得了胃癌。而人们总结理的时候,只看到自己的那一半理,认为自己的理对,为自己的理较劲,这时就会把有些与此对应的信号调来了,对你产生平衡。当你遇上困难,你要考虑到它自然的一面,这样想不等于认命。平衡论不是教人唯唯诺诺,是教人要拼搏、要奋斗,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在遇上了挫折、问题时怎样面对。”
  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起有伏,有兴有衰,遇上什么上事都能坦然面对,在兴衰起伏中平静过来的人,才是胜利者。当你不平衡的时候,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包括得病,你自己痛苦,同时也给家里人带来麻烦。综合分析,我为什么得病,能不能想到得病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平衡。但不会总是这样,你找到平衡点,调整了心理,病就好了。
  我们在生活或事业中遇到需要强努着去办,或者办不了的事,这时不免出现着急、紧张或担心的心理,这些心理对身体或事物都会出现相反的平衡。要顺其自然,静静等待,暂时不办。当你急着、气着、恨着的时候,自然先办你。你觉得你了不起,自然就告诉你其实不怎么样。越是平静的人,得到的结果越好。
  自然力对任何一件过分的事情,都有一种平衡。自我调整时,不是对具体某一件事情较劲,而是从整体考虑。当改变不了对方,那就要适应对方,对方的气会慢慢消失,对方的劲头小了,对你的影响也就小了。
  既要把一切看淡,又要有一颗拼搏进取心,人生没有追求点,就迷茫了。如果你设的目标太高了,实现不了又会有失落感,心理就会感到痛苦,这时你就要把目标降低一点。
  通过平衡论的接受,一方面治一些病,另一方面自己平静下来。通过这些事,对这个道理向纵深体验,对自然力理解的越透,活的越明白。你越较劲,活的越累,一个是身体的累,一个是精神的累,我们更需要的是从精神上放松。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10期

 

    第三十八讲 中医学里的“心平”思想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
  “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心合于自然则平,人则平安健康;心悖于自然则乱,人则受到自然用灾祸、疾病给予的平衡。“心平健康学”则是运用这一理论,通过对传统中医内因学和辨证施治理论的继承、发掘,对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心身医学等学说的借鉴,揭示出人的生理、病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因素心理活动所致;用平衡论、心平法修正观念,调整心态,转变观点,控制情绪,达到心平,就能使生理、病理发生逆转,正心祛病,获得身心双重健康。由此,使“病由心生”这一传统中医的古老智慧学说,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心生”的历史走入“心治”的现实。
  心平健康学源于中医,是对中医内因理论的发展,可以融于各家,又可以在各家之外自成一体。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是自然力与人及万事、万物的平衡关系的学说。它以时空为体,万物为用。气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气是什么呢?是“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这个气不是具体的形象,所谓的营气、卫气、水谷之气、邪气等等都是后天产生的。在炁为先天的时候,是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研究气,气跟自然力是不是一体的呢?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不就是自然力吗?中医研究疾病时,把疾分为虚实两大类,表现为:软、累、困、乏,脉弱的属虚症,是认为什么事物好过了的心理所致。另一种表现为疼胀僵硬直,脉搏动有力属实症,是认为什么坏过了的心理所致。祛除这些病症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在中医有中药、针灸、按摩等等。无论它们能不能反应到病根的所在,毕竟还是要针对信号作文章,最终要得到健康的结果。
  关于中药,可以展宽到其他的方面,它们在很多问题上跟年代等诸多因素是有关联的。一次我到某地讲课,有一位西医大夫来听课,他本身是搞医的,他认为药和病本身有“思维”。现在的病有“脑子”,治疗某种病,一种药刚研制出来,起初似乎还可以,但用着用着,还没怎么见效呢,这种药的副作用就出来了。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人们从药的生产、试制以至到临床应用,在这这些环节中的状态越平静,对药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药物的生命力就越强。为什么现在有些药物使用后不久,就显得效果不佳呢?一个原因是人的心理变化太快,疾病的变异也随之加快;另一个人们对药品存了信号,人们对药存的信号越多,药的使用效果越差,生命力就越短。
  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对治疗疾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用药物等治病方法,其实是运用自然界所有物种的自然属性,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对所发病症进行生克、制化,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因此,属于三维的层次。但对于已过去的病,“已逝时空”却无能为力,但心却不同。人不能回到过去,心却可以回到过去,所以,用心治病属于五维的层次。
  关于心理与病的关系,古已有之,《黄帝内经》中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涉及到了与心理有关的内容。指导人们怎么应时而想,应时而做,怎么心平气和。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伤的结果就是中医所讲的疾病。继续演变出来的内容就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都是在研究疾病。“喜”过了则软累困乏,“怒”过了疼胀僵硬直。《黄帝内经》正是用最高度概括的语言,提纲性的表述了这个问题。其实人们心中所有的偏激情绪、不辩证的逻辑观点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有着严格的对应规律。
  不平的心理可使人致病,但并不等于否认其他致病因素的存在,不平心理除了可直接影响身体,使人患病外,与其他病因也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通常所说的其他外界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而言,不平心理是疾病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对身体自身而言(如遗传、年龄、性别等),身体是内因,不平心理是使其发病的诱因。心理是决定各种致病因素能否对身体发生作用的关键,疾病是心理与其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后在身体上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何同样的条件下,有人患病、有人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整转变过去或现在的不平心理,就等于消除了疾病的源头,切断了疾病的形成环节,使形成疾病的反应无法进行,由此使疾病得以减轻或消除。常用的治疗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们重在祛除疾病的外因,内因不祛,遇到适合的条件,疾病定会再次出现。况且心病只能用心医,只有消除不平心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健康的目的。
  实际上用心理治疗,是通过病发现自己生活中各方面的“过”与“不及”,所有能让你不舒服的事都能让你发现自己的太过与不及,发现后主动去调整。调整时,首先要能平静坦然地面对疾病,把以前认为不平的那些事想开,把对疾病的不理解换成是平衡的需要。如没有这套理论,谁得了病都觉得自己不该得病,其实得病是自然需要。人都在这种平衡循环当中,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不陷入太过和不及。
  学习平衡论,并不是完全用在治病一个方面,真正的收获是观念上的变化,你的人生观增加一种新的理念,即遇上事情以后,进行一种新的调整,这个作用比治病要大。不要害怕或者牵挂自己的疾病,你真正理解了平衡论,病慢慢地就会好,要认识到得病对你是挽救。
  要通过发现周围的问题返回来发现自己,反省自己,只有这么逐步发现自己的错觉,修正自己,才能逐渐达到觉悟,觉悟了才是正觉。正觉越多你活得就越轻松、越自然;错觉越多你活得就越累。
  学习平衡理论的目的不是让你信或者不信,而是在生活当中怎么去结合平衡理论,解脱自己、解脱别人。从疾病入手逐渐认识自然力的平衡,根据平衡论的规律,把事想开,把病祛掉。更深层认识自然力的平衡理论后,吉凶祸福的概念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你觉得就是某人坑了你,但你通过学习平衡理论,认识到这是对我原来某个过激行为的平衡,从而原谅他,一点气、急、恨都没有了。如果你能还意识到,他这么做实际是自然力以特有的形式救了你,那就不是你原谅别人了,而是明白了这是在点化你,提示你把当年对某件事的不良定位和不平心理调整过来。那时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的平静度就不一样了。
  真能做到看什么都正常,就是解脱。病今天没有调好,明天接着调,根据身体慢慢来,要能通过身体找到本来,在自然当中只有你不知道的道理,没有没道理的事。咱们现在的平衡理论,能帮你想开很多,但这毕竟在众多的理论中还是一点点。治病只是过程,希望用平衡的理念造福自己,造福他人。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11期

 

第三十九讲 战胜自我的前提是认识自我
  人们常说,人生最难的就是战胜自我,而战胜自我的前提是要认识自己。我认为认识自己也是很难的。学习心平健康学,并用心平的平衡理论给自己调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
  通常人们很难发现自己的观点和状态有什么问题,就像两个人相对擦玻璃一样,双方只看见对方不干净的地方,很难发现自己这一面脏的地方。这时可通过看别人的状态,回来找自己,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类似的状态,加以调整。过去我们都做过一些有过失的事情,怎么办?只要你用心发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必定会适时的反应出来,提醒你,这就是对你存有这类信号的平衡,这时你要能及时的发现自己并加以改正。当你看不惯什么人、什么事,你还总会碰上这类人、这类事,自然力随时在提醒你。如果你已经把当年看不惯别人的心理改过来了,以后你的身边再也不会遇到这种人来平衡你。但如果你现在对这类人还是看不惯,以后你身边还会不断地遇见这类人,直到你把这类人或事彻底想开为止。心理转变的程度和你对自然平衡理解的深度有联系,可往往人们发现自己的缺点特别不容易,只要是人,就一定还有没想开的点,这就是你的薄弱环节。只有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转变它,你活得才会更轻松。
  面对任何一个事物,你要能辩证地对待,你既要知道有利的一面,又要知道不利的那一面,你应平静、坦然对待。不要害怕遇上不好的事情,也不要只盼望好的事情,任何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罪跟福是相对的,可人们往往就怕受那个罪,盼那个福。其实凡是你得到的无论是罪或是福,都是你自己的,要坦然地面对,然后再以平静的心态去调整。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跟你心的平静度连着,没有定力就会影响结果。
  人要有命论,但不唯命论。人没有命,不客观。但是命运就不能变吗?有一部分命是能改变的,如:生气得病,你不生气起码少得病,这一点是你能把握的。有些是你不能把握的,但它同时和你的心还是有联系,比如面对自然灾害,使你的经济财产受到了损失;单位体制改革你下岗,这时如果再因此着急生气,可能会在原有的损失之外再得一个病,再遇到新的毛病。人要做到的是能把自己的不平心理、过激状态调整过来就够了。
  对别人提供帮助也是一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别人需要,你心态平静地去帮助他。有一些人帮助别人,不是看别人需要不需要,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帮,帮完了,别人不领情,反而骂你,你感到很生气、窝火,不理解对方。你能不能站得层次高一点,就当作是把信号调来,自己利用这个条件解信号。如果你跟他较劲,就是反作用了。《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忘记功劳,干多了乐意,给自己的人生逻辑干呢。就应该那样干,是你的人生逻辑;就不能那样干,也是你的人生逻辑。有“我”以后,人不能换位思考。有“我”就是罪孽,后边就会有疾病和痛苦来平衡,平静无我地干,后边福气就等着你呢,这是个辩证关系。“有我罪即生”可以反映到工作、家庭、生活很多方面。自私心越重,越得不到你该得到的那一块。是你的但现在不给你,等你把“我”忘了的时候才给你。在社会生活中去体会,什么时候“我”心出来了,该是什么结果?你验证几回,就明白原来如此。通过这些,最终让你平静,你要没有这个体验过程,成功以后,不激动的很少。
  既要把一切看淡,又要有一颗拼搏进取心,人生没有追求点就迷茫了,但如果你的追求点太高了,又承受不了,变成压力了,就要把这个点降低一点。
  你可以根据你的爱好、素质,包括先天的加上后天造就的,能在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努力。不能实现就暂时放下,说明你的容量条件等还不够,容量慢慢扩充以后再争取,就能得到。得到后又会再有新的欲望,它可能会给你招来灾难,需要你再扩容,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的方向。但是人们往往容易产生欲望,刚一顺利,或刚成功,又出现许多想法,于是面对的灾难就多。中国古代,像老子,他们是怎样面对生活的?老子说:“把事情办完了,走了。”实际上对他而言已经够了,他再激动,面临的就是倒霉的事。能做到与自然融合的人,生命力就强。人们往往在拼搏成功后,得不到利益,心里就不能平衡。所以说肚量、容量大小就在这里。投入后没有得到那样大的利益,这时,你真能心平的话,就能扩容,生活当中,表面上看起来要舍掉一部分,其实在那里面就会得到一部分。但是往往让人舍掉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当你舍掉了利益的同时也舍掉了灾。我给别人讲自然力的平衡论,越讲越多,不是越讲越少,不象钱花完了就没有了,不是一个概念。把智慧转变成财富,还是把财富转变成智慧,这是一个目的问题。既要拼搏奋斗,得到财富,又要把它放开。你觉得就财富是你的,你就要痛苦了,因为它只是用来验证你明白的程度。这个时候,控制自己的能力越强,疾病和挫折就越少,越控制不了、越亢奋,倒霉越大。当你没有容量的时候,到达的位置越高,摔得越惨。
  什么是你的?钱是你的吗?你丢了,别人一样花。官是你的吗?把官给你罢免了,别人还可以当。到底什么是你的?只有“明白”是自己的。
   “明白”是自己的,存的信号早晚也都是自己的,你明白后就能把信号消掉。学平衡论,要学会全面展宽,要活学活用,根据你的素质,你的很多前后因果,去选择你的成功点。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一方面是你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你后天努力付出的大小,这两方面加到一起才是成功。
  你想开多少就能解脱多少,较劲程度和身体的疾病成正比,要真的从心里把那事看得很淡,淡到什么程度,就解脱到什么程度。你觉得这事不太重,引起的毛病也不太重。有的人说气死我了,我得怎么怎么样,你得的病就重了。你病的重度和你较劲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表现出的现象同样是那么重,当时可以闹、骂,但事后一会儿就忘了,这类人,毛病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人不言不语的,属于内向型的人,遇上事嘴上不说,心里真较劲。他得病轻时,你也看不出来,真看出来了就来不及了,所以说什么人就有什么结果。懂得这个理论,在自己倒霉时,得病时,就不怨别人,不会说我为什么倒这个霉?为什么得这个病?明白是因为自己前面有信号,这时你就坦然多了。
  人生不在于追求到什么,而在于在这个追求和奋斗过程中你体会和学到了什么。当你遇上困难时,你要考虑到它出现的自然的一面,造就你的一面,但是不等于认命。学习平衡论不是让人唯唯诺诺,而是教人拼搏、奋斗,明白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什么心态,在遇到挫折或问题时怎样想开。
  学这套理论之前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现在可以重新想一想,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否能改变自己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没学心平健康学的时候,一般人遇到事情总希望周围的一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改变,然后自己才能变;现在你会发现,当自己变了,周围都在变。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5年第12期


第四十讲 人与我
  我看人和人看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看自己,看清自己,看好自己。所看人事物之处,都是对镜,见的都是自己,都是自然力的显现、点化。
  守身份,不生非分之想;尽名分,不掉失礼之举;得安分,不招无妄之灾。
  自己活得好,也让别人得好活;能让别人得好活,自己一定活得好。
  人我,一切人际关系的总和,一张可助你也可障你的关系网,自然力的平衡作用,就是借这张网得以实现的。从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本质上去认识,你所看人、事、物之处,见的都是你自己。这是处理人我关系的一种较高境界,等而次之,则是按名分行事,依道德做人。
  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中,就有很多人我之间的平衡,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大家可从中借鉴参考。
  有一个女患者,她丈夫每天吃了晚饭就出去打牌,并想访设法把家里的钱弄出去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想了很多办法也没管过来,跟丈夫怄了很多年的气,不但没有把她丈夫管过来,她自己反到得了一身病。她问我怎么办?我说:“首先是你能不能把心彻底放下,你要先做到能坦然面对,再进行心理调整。他玩牌一半是他的需要,一半是你的需要。过去你对玩牌的人看不惯,你的这种偏激心理,自然就要用你丈夫的贪恋玩牌来平衡你。他的做法实际是在给你治病,治你对爱玩牌的人的偏激心理,你不但没有理解,反而跟他较劲。结果不但没有把他的毛病改过来,你自己反而为此得了一身的病。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一个低点到高点,又从高点回到低点,如此循环往复。你丈夫一去玩牌你就拦着他,使他的兴头总也到不了高点,他就总想出去玩。为了他能尽早的达到高点,你能不能帮着他玩?”我给她出了一个招,当时她并没有完全理解,但她照样做了。她把家里的钱取出来给了丈夫一部分,说你拿着玩牌去吧。这些年为了咱们这个家,我省吃简用,现在我也想开了,我要用这一半钱出去旅游。一周后她回到家,先吃了一惊,看见丈夫做了一桌饭菜正等她回来吃饭,这是她丈夫几年来从没有过的。更使她吃惊的,是吃过饭丈夫并没有去打牌,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出去玩了?她丈夫说,你走后没人管我了,我本想痛痛快快地去玩,可不知为什么一玩就闹心。她本以为回来后就得离婚,结果不但没离婚,她丈夫从此也不再去打牌了。
  你认为对方的什么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你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为此较的劲松下来。你想他(她)这么做也许是在点化你的偏激,是对你平衡的需要。对方表现的是他的逻辑、人生观,对方的过也需要你去平衡制约一下。夫妻双方有矛盾是常事,但需要相互理解,不断磨合,有的夫妻较一辈子劲,结果两个人都存信号。一般人认为,一个家庭应该是两人齐心合力地过日子,但事实是这样的家庭很难维持平衡。一个家庭一个人过、一个人混的这才正常,这样的家庭才是平衡性家庭。
  夫妻两人都特别相互关心,谁也放不下谁,也会有反平衡。但是如果对方不关心你,你心里也能很坦然,这对家庭是正作用。丈夫什么样的都有,媳妇也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男人特关心妻子,大事小事都过问,也会引起妻子的反感,认为没有了人身自由。但有的丈夫在家里什么也不管,对妻子什么也不问,媳妇又会觉得丈夫太不关心自己。所以就需要练得对方怎么问也不烦,怎么不问也无所谓。这样你活得轻松了,对方活得也幸福。
  夫妻俩有矛盾,因一件事较劲多年的很常见,当你为此着急上火时,你先用心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把你的火逗出来的?对方说什么,你不要站在对立的角度找他的毛病,你跟他较劲,说明你没有想开,你的层次没有升华,对方说什么你坦然面对,慢慢的你能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理解他。
  有矛盾不是坏事,家庭中的矛盾是对家庭的制约,不是坏事。出现吉凶祸福,你只需要坦然。找不到平衡,就平静地面对它,这个灾难就消得相对快。你越怕、越紧张、越背包袱、越出毛病。人存信号的根源在哪儿呢?在你心里不平,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夫妻俩有矛盾后,同时都能放下,用矛盾来发现自己,这时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正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感受,控制自己的心平度很关键。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有形的现象受无形的控制,场可以干扰你一生。家长反对儿女的婚姻,有的成了,有的没成,这种反对最后造成悲剧的多。我给年轻人讲课时说,如果当年你们结婚家长反对过,你们想让自己婚姻好、家庭稳定,婚后就跟家长承认错误,就是两人关系很好,也说没过好。婚前家长说他哪方面不行,婚后你回去说他哪方面就是不行。你若不说,家长与你们小家对立的力卸不下来。让家长把当年的不平怨气泄出来,把当年对你存的不平心理的场泄出来,这样对两人今后过日子有好处,对你们的家庭是正作用,你们的婚姻才能稳固。但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当年父母阻拦过自己的婚姻,结婚后闹了矛盾,两人打架也不敢跟家长说,怕家长返回来埋怨,这样危险最大。因为最后家长还是会知道,当初家长对立的力没有卸下来,这时就会加重,来影响这段不稳定的婚姻,结果常以悲剧告终。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婚姻不要过分干涉,你提示一下就够了,家长的责任是指路。你不管,是做家长的失职,但不能把你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指完了路就行了。年轻人有他们各自的因果关系,家长不同意子女的婚姻,这时家长越是反对,孩子发现的越是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短处。往往拆开以后,孩子一辈子都怨恨家长,他(她)今后的家庭无论过得怎样,心里也会有不幸福的感觉。
  学这套理论之前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现在可以重新想一想,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否能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没学平衡理论的时候,一般人认为,只有别人变了,自己才能变;现在可以发现,当自己变了,周围都在变。爱人毛病多怎样调整?你改变不了对方就要适应他。你认为对方太不注意什么,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较的劲松下来,再把原有的观点调整过来。对方表现的是他的人生逻辑,你需要理解。但对方的过分也需要你去制约一下。打架和点化是两回事,打架两个人都存信号,磨合和摩擦是两回事,摩擦也是两个人都存信号。家庭的平衡是:如女方特强,男的混是正常的家庭;如男方也特强,从孩子那就会有平衡。
  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维持一种平衡,平衡反映在很多方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因为你产生了不平静的心情造成的,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学习平衡理论,有好多事就能想开了,就能理解对方了。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1期


    第四十一讲 心态平衡才是真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医学的进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有利的武器。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有效地遏制住疾病的蔓延和复杂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病的种类也多了起来,疑难病症的难以治愈更是让中西医头痛,甚至许多疾病在医学上目前尚未找到发病的原因。人们把它归结为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细菌的侵袭和病毒的感染等原因。
  心平健康学创造性地将心理学、中医学、西医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理论。心平健康学与现代医学治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待病痛主要治的是“心”,是找到了得病的内在心理原因,通过改变原来的错误理念,使身体发生质的变化,这是药物和其他医学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根据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而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怎样破译这些密码,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如:害羞时脸红,吓一跳脸白。这些简单的生理现象没有人注意它,人在生气、烦恼和悲伤等诸多心理情绪发生后,生理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更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心灵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很少人去挖掘,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正是这一点。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理论中就对此做了明确的归类,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以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以上论述早已说明了心情的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更系统地完善和发展了该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百病更由心解”的独到见解,即什么心情得什么病,怎么想才能治病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以往人们都认为得病容易去病难,但是掌握了心平健康学就会做到去病也容易,调治过程就是转变理念的过程,在解开你心结的同时,你身体的疾病也随之减轻并去除。
  十几年来,从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发现,宇宙间有一种力了了分明,它和我们每个人的一切都在发生作用,在进行着各方面的平衡,这个力我们叫做自然力。就人体而言,我们把制约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为自然力。对此力越了解、越明白,就活得越轻松;越不理解,活得就越累。
  心平健康学是以自然力为核心,以平衡论为主导,覆盖着人生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课题,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深刻地理解自然力、平衡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心平健康学就是让人们了解自然界每一个现象,并懂得自然力在平衡着什么,只要从中了解宇宙间这种力,那么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切问题将会顺其自然。心平健康学之所以与众不同,对病痛患者治的不仅是病而是心,患者运用辩证法反思,当年想不开的事和不辩证的心理,通过人们思维观点的转变和存留信息的排除,便可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它对每个人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能起到改变本质的作用,达到心理和身体的健康。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千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要知道人没有精神的超越,就没有身心的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灵同时健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生命的旅程并战胜各种坎坷,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又丰富多彩。
  在对心理与疾病的对应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心理变化可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把人的心理状态分为四个层次:
   1.乱想—有我—自发想—存信息
   2.少想—有私—自制想—少存信息
   3.定向想—有理—自主想—消信息
   4.自然想—空—自然想—无信息
   一、乱想
  此层次的人在面对事物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或“我认为对”的观点衡量评判一切,于是就不由自主地乱想。
  乱想的人在很多事物面前难以想开,经常会出现急、气、恨、怕等心情波动,因而破坏人体自然的场,造成了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结果是存病源导致自己患病。
   二、少想
  此层次的人发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实现时,为使身体少患病,对那些想不开的人或事有意回避、少想或不想,或通过一念代万念,减少了心理对身体的破坏,以达到少患病、不患病的目的。
   三、定向想
   此层次的人一般懂得心情与身体的作用关系,为使自身不患病,对人、对事主动要找到想开的理由。
  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不去想,但是想不通的时候,学习掌握一套想开的理论和方法,可使人们消除信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定向想是心平健康学应用比较广泛、可以防病治病的想开方法,自主想可消存留信息祛病。
   四、自然想
  自然想是在不存信息状态下的生活,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心理状态,此层次人的心理思维合于自然的变化,活得潇洒自然,所以很少生病或不生病。
  学习了心平健康学,我们要逐渐脱离乱想层次,学会自主定向想及自然想,这样对调治疾病和预防疾病是非常有益的,如何转换观点调整、预防疾病,我们总结了相应的四种方法,即:原谅法、安慰法、认命法、平衡法,最后达到人心合于自然,身体健康。其中原谅法、安慰法、认命法是想开的基本方法,虽较消极但对解病也有效用。
   一、原谅法
   对自己认为不好的结果从中进行被动想开,对他人的“不对”找出相关理由,予以认可和谅解。
  在社会上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恨死他了,我死也想不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出路吗?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都觉得自己很“对”。周围的人再说些同情的话,更使自己无法平衡,只会越想越“恨”。如有的人被整,有的人好心没得好报……自己被整、好心没得好报时,就当他本来就是小人,就当他好坏不分,就当他不懂事理……同时想一想,与这样的小人值得生气吗?不值得。
  请记住:当你原谅别人的时候,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当你不能原谅他人的时候,你就是在给自己制造痛苦与烦恼,同时也在给自己制造疾病。
   二、安慰法
   心理学称安慰法为心理防卫机制,对自认为的不好结果予以接受,拿“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安慰法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又实用的方法。它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涵养;不需要对各种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不需要对各种结果作出具体分析,而是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低方位的比较,从中找出可使自己心理平衡的理由。如有的人破了财,采用安慰法时,一方面从横向角度想一想:我肯定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还有的人比我更惨,我还算幸运儿。另一方面从纵向的角度想一想:自己以前太“亢奋”,有觉得自己“行”的偏激心理,即使不“破财”,也可能有其他灾祸,破财免灾值得。
  请记住:当你会自我获得安慰的时候,将会给心身带来轻松和愉快。当你无法获得自我安慰的时候,痛苦与烦恼就会时常围绕在你的身边。
   三、认命法
   这种方法能够使你比较坦然地面对现实。
  如:遇到苦难和挫折时,自认倒霉,反正是躲不过去的,该我承受的,命该如此。我这个人就是受累的命,受穷的命;别人命好,我命就这样……
   用认命法面对各种逆境时,能采取坦然承受、顺其自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的心理压力,使心理趋于平衡。
  请记住:当你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中诸多不如意的时候,会在不如意过后有海阔天空的感觉。当你不能坦然地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可能会把你无情地摧垮。
   四、自然平衡法
  自然平衡法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用辩证的观点、积极的心态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到自己在事物中的位置,达到心理的自然平衡。平静地反思引起自己不平心情的事物,使身心回复自然,达到心态平衡、身体康复,使人活得更轻松潇洒。
  随着心平健康学不断地揭示出更多疾病心理因素的奥秘,它将会给现代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更多的追寻健康的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自我祛除疾病的保健方法,心平健康学将会为正在同疾病抗争的人们带来新的曙光。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2期


    第四十二讲 不断完善自我
  学习心平健康学使我们知道了人患病是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若想祛除疾病、心身健康,就要对自己原有不合于自然的观点、逻辑进行一次变革。使自己那颗心趋向坦然、合于自然、回归平常。
  心平健康学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心平健康学的实践者。下面我们对如何学习心平健康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探讨,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心平健康学理论和实践的复杂性。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全面理解心平健康学理论,掌握它的要领是十分必要的。心平健康学是以自然科学三大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纲领,以自然力平衡论为主线,以(全息)取象比类规律贯穿病因理论的始终,以合于自然的平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为疾病调治手段的医疗方法。其中自然力平衡理论是我们从宏观上、整体上、全面地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心理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基础。(全息)取象比类规律是我们从微观上、从更具体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心理成因。这一切的实施是以我们的平常心作为基础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学好心平健康学理论的根本。
  心平健康学是人们真正实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捷径,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运用这套理论的时候不要走极端。有的人学了这些理论之后没有学明白,认为努力去工作、去奋斗,到头来却得了一身的病,既然如此,不如不努力。这种想法无疑是错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大家心态坦然地去奋斗,宠辱不惊,我们要成功也必须这样。同样付出努力,两个人结果不一样,到底公平不公平呢?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对我们都是公平的。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心情、心态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乃至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付出与得到是一种平衡,同时发生作用的还有付出的状态与得到的结果的另一种平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付出时有个状态问题,你付出时的心态越平静,它反馈的结果和你的想法越接近;如果在付出时你的心态不平静,得到的结果就会偏离希望甚至与之相反。
  有的人会说:心态的变化既然这么重要,我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做坏事吧,行不行呢?这也是走极端。而且回答是肯定的:不行!第一,去做坏事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平静的心态;第二,自然力的平衡规律是你有一念就要受到平衡,你有一恶念更要平衡你。且不用多举实例,只借用老百姓的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所以说自然力的平衡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心平健康学是如何来看待好与坏的呢?
  事实上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如果超越了这个条件,或者换个角度,就另当别论了。归根到底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通常认为好人就是肯付出的人,对大家有益的人。心平健康学认为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的人;付出得坦然,得到了也坦然;好得明白、好得自然才是真正的好。
  好人好得明白不得病,好人有好的回报。也有人说:现在好人没好报。实际上这里说的好人是假好人,人家骂他,他表面不在乎,但心里记恨,这不是真的坦然、不在乎。有的好人好得窝囊,顾面子,虚荣心强,付出是为了回报,为了别人说一个好,这种人也不算是真正的好人,同样会得病。我见过这样一副对联说得很好:“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还有的好人好心太过了,好像是为别人着想,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想,又不能掌握一个“度”,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是更累、更麻烦,甚至是病,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说他好。
  为了调整心理以便更好地治病,我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坏人。坏是好的另一半,没有坏哪来的好?有时坏对人、事、物和历史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羊、鹿能跑,因为有虎、狼追着。正因为有虎、狼把羊群中的老弱病残都吃掉了,才有羊现在的存在。有些坏人可能就是这些虎狼,他有时会成全好人。我们不是要宽容坏人,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人是活在现实当中的,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当你容不下这个世界时,这世界就要淘汰你。你不可能改变规律,只能适应规律,只能改变自己。
  要想少存信息、少得病,不但要扩大自己的容量,还需要提高境界。你的偏激观念同你的境界思想高低有一定关系,当你从这个角度看不开时,你就跨越一下,换个角度去想一想。
  人活着就应该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就应该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是学明白了。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为了扩充其容量,使其能担大任。只要明白了这些道理,并能利用好自然规律,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就能活得轻松,活得有趣味,生活和事业就会少走弯路。
   古人说得好:“吾日三省乎己。”就是说我们应该每天进行反思和自省,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心平健康学也要求这样。
  人是有感情的,生活中少不了喜怒哀乐,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研究心平健康学,把它当作我们人生旅途的伙伴,随时利用它来作自我调整,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对一切人、事、物的正确态度,使自己处于良性的循环系统中。同时,我们还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改变错误观念,扩大自己的胸怀,提高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生活得轻松,做到心身健康。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是要想不得病,又必须要改,我们只有战胜自我,并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自省,检查自己是否偏离了自然,随时随地进行修正,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有一批学员可以在冬天穿单衣、短裤挑战吉尼斯集体坐冰台耐寒的世界纪录,就是他们能持之以恒、战胜自我的证明和最好的回报。
  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有的人经历了多次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正是这些起伏不平的心情,使我们常常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痛苦的煎熬,却难以摆脱伤心、焦虑和疾病痛苦的困扰。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若想心身健康,祛除疾病,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就要像洗脸、刷牙一样,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回忆、反思,看看自己有无偏离自然的言行,随时进行调节和修正。
   我们学习心平健康学,需要有决心、有毅力,经常坚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3期

 

    第四十三讲 降服自己躁动的心
  心平健康学是一种以自我心理调整、自我疾病调治为主的保健方法。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首先要同自己结合。同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同自己的疾病结合;同自己的弱点结合;同自己的逻辑观点结合;同自己的性格、秉性结合;最根本的是要同自己那颗心结合。
   自我心理调节最重要的是要想对、想准、想开,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理解心平健康学五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取象比类规律要熟练掌握
   只有熟练地掌握好取象比类规律,才能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运用自如,才能很容易想对,以便自我调节治好病。
  如:头痛了,我们就要根据规律首先想到近日来所有与领导、长辈、房子以及屋子里高处的东西等有关的不平静的心情,并运用自然力和平衡论的规律把不平心情及错误的定位转换过来,把原来想不开的都想开。
  又如:有一位女同志脚一挨地就疼,根据规律,让她想一想在家里擦地时的心情。她说擦完地最怕别人踩,怕别人把地弄脏,还讨厌别人往地上乱扔东西。帮助她改变自己的观点:地就是让人来踩的;大家都注意卫生,就不用擦地,也显不出你勤快了,别人把地踩脏是很自然的事。你干也正常,成全了自己勤快;不干也正常,让自己歇一会,这样都不得病。惟独自己干活时心不平才得病、才脚疼。这样对应地调节了几件事后,她的脚就不疼了。所以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和取象比类规律,才能做到运用自如,收到好的效果。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一颗平常心去正确看待事业和生活
  只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淡出名利的人,才更容易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使自己处于平和的状态之中,不至于什么事都钻牛角尖。也只有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才能虚怀若谷、处乱不惊、凡事想得开,才能正确对待。
  我们都知道,健康的人、长寿的人通常都是心胸开阔、遇事能够想开的人,但是我们并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今天,心平健康学为我们揭示了这个秘密,又让我们了解了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我们要很好地去学习和利用它。
  平常心是调治疾病的基础,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不平静的状态,这样身体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疾病。回归平常心,无论是对疾病调治,还是对工作、学习、家庭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
  平常心来自平静、来自平常,是靠一点一滴的修持而来的。凡事要不急不躁、不恼不怒,功利面前要顺其自然,困难挫折面前要坦坦荡荡,让我们的那颗心经常处于平常态,疾病就会离我们远去。
  战胜自我是多方面的,我们这里讲的战胜自我是针对疾病而言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种疾病,但总有一种病为主。平常时隐时现,一遇到着急上火的事情,就会与其他的病一起并发。待其他的病消失后,这个病依然存在。我们把这类现象叫做疾病的“积聚点”,这里犹如一块洼地,雨停了,别的地方都没有水了,洼地仍然潮湿。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明显的性格弱点大多和病症相联系,这种弱点是不易改变的,所以与其对应的疾病也不易痊愈。为了达到心身健康、祛除疾病的目的,我们就要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变革,战胜自我,才能获得心身的自由。
  如果你是一个不愿意接受意见的人,就易患胃病。你就平下心来,静静地体验一下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也许会有所体悟,也许这些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正反映出本身的弱点,认识反省到这一点,病症可能会有大大好转或不治而愈。如果你是一个性急的人,你能否从慢性人那里学习点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胆小的人,能否从勇敢的人那里学习点什么……当我们真正地克服或改变了自己的弱点时,那么这些“积聚点”的疾病就会祛除。
  有的人过分的固执、偏激,这样的人明知是自己错了,还固执己见,观点和看法很难改变,在调治时不但效果不好,有时还会多存信息。因为在进行调节时需要回想一些曾经让他心不平的人、事、物,比如他曾经特别恨一个人,为了调治让他想开,不要去恨别人,凡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而他的反应是这人实在太坏了,我就是恨他,永远不能原谅他。不能原谅别人你就只好自己受苦了,所以要想治病,一定不要固执,不要偏激,不要跟别人较劲,也不要跟自己较劲。
  心平健康学的疾病调治都是围绕着我们的这颗心展开的,若想根本祛病,最首要的是如何降服自己这颗躁动的心。降服这颗心非常之难,但要记住一条是很重要的,即用坦然、自然、平常的原则来约束。只要这颗心不在应该待的位置,就要告诫自己要管住它,不可越位。要时时呵护好自己的这颗心,关照好这颗心。当我们逐渐地做到这一点的时候,疾病才会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心身才能够健康。
   学习心平健康学不是不患病、不存信息,而是少患病、少存信息。患了疾病,存了信息,我们有方法祛除,进行的是良性循环。
  当我们了解了自然力,了解了疾病的根源,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走出迷惘,进入自主的天地,使我们能用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苛求别人,顺其自然,就能使我们的心身进入良性的循环中。
  心平健康学为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开辟了一条捷径、一条通途。它以我国传统中医、现代西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理论。这里有继承、有发展、有深化、有丰富。心平健康学真正解决了治病治本和“病由心解”的问题,使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实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4期


    第四十四讲 调整心理能健康
  应用心平健康学对疾病进行调节和调治,效果明显,没有痛苦,没有负作用,真正解决了治病治根的问题。对于一些已经有实质性的病变、病情较重的患者,再配合中医或西医的调治,效果更好。调治的过程是通过定向的反思来完成的,这就要求反思必须到位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如何对症进行反思呢?首先要能够辩证的看待世界,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打破我们原有的思维逻辑,平时认为不好的人与事,学了心平健康学以后,要辩证的重新看待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平时认为好的人与事,要反思自己把他们看得太过太重的一面。这样便于纠正错觉,把握事物的全面,缓和自己的亢奋心态,才不容易出病,对于调治大有益处。比如说检查出有病了,你准会说不好,我们就说这是好事,有病早知道,就可以早调治,当然是好事。这实际上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如说坏人,也有其有用的一面,因为他成全了好人,没有坏人,当然好人也不存在了。
  在用心理对疾病进行调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反思不到位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角度不对,没有找到想开的那一点;事没想准;理没想开;状态没有改变。实际上就是没有切中要害、找到存信息的最根本的那一点。你怨恨某个人,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心理是由于你的立场、观点、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与这个人相悖而引发的。怨恨是个大的概念,你恨他到底是在哪一点上,如恨他太不诚实;恨他骗过自己;恨他打人;恨他太笨……归根到底,你的怨恨要落实到某一个具体方面,乃至某一点上,这就是我们说的想开的点。只有角度找准,才能彻底想对、想开。
  所以当调治效果不好时,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仔细查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经常实践。
  为了能想准、想对,一个好方法就是要追根问底。比如胃疼,根据规律知道曾经有怨恨的不平心态,那么就要问:恨谁?恨什么?为什么恨?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正常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找到自己的毛病所在,才能找到病根,也才有利于想准、想对。
  反思角度是我们寻找“心结”的关键,犹如一张纸撕成两片,只有对准角度、不错位,才能恢复原样。实践中许多信息找得很准,效果却很差,大多与角度没有找准相关联。
  人们从存信息开始,就存在着一个根本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存信息是由根本点决定的。
  如:怨恨某个人,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怨恨的心理呢?这是由立场、观点和角度与这个人相悖、对立而导致的结果。怨恨是泛泛的,你到底恨他哪一点呢?我恨他太不诚实、恨他阳奉阴违、恨他太奸滑……归根到底,你的怨恨要落实到某一具体方面,乃至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存信息的根本点,就是存信息时的角度。找准了角度,也就找到了开启“心结”的钥匙,就能对存留信息进行有效的祛除。
  所以若想找准角度,应从存信息时的具体事物、心理想法、观点等多方面去查找。从最细微处着眼,用不同的角度、方位、立场进行逐一分析对照,就能找到疾病的症结所在。角度的准确,是在全面的分析、大量实践的总结和细心斟酌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有的人采用心平健康学方法调治疾病,并不去分析和理解它的道理,一旦没有疗效,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出效果差的结局。这些人往往从特别着迷,变成特别不相信。就拿心平健康学的反思法来讲,把曾有过的生气的事进行反思,而那些对心平健康学理论不理解的人,他们把过去的事情想起来,越想越生气,病症不但没好,反而会加重。他们并不明白原因是什么。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是通过思维观点的转变和存留信息的消除来完成的。首先要静下心来,理解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的原理,在理解的同时,运用它的方法,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学员调治疾病过分依赖老师,好像只有老师才能调治好他的病。殊不知,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最根本的是用自己的“心”,解自己的“结”。所以学员应该懂得,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教给你方法,病还得靠自己慢慢地调解。心平健康学病因理论告诉我们,疾病是心理不平衡的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只有把信息想开,病才能够祛除。这一反思信息的方法,需要老师教授给你,但这一反思信息的过程,老师代替不了你。比如你和晚辈存信息导致腿患病,老师反思开了,你的腿能好吗?老师想开了,救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你。
  每个人的点不一样,像调电台频率一样一点一点地慢慢调,今天这件事重,可能明天那件事重。反思时要与自己结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这个人是什么特点,你的身体就有什么表现。如你是个急性子的人办事总想快点,那么你的心率就比慢性子的人快。比如你总认为自己正确,那么你的胆就会出毛病。自认为我什么都好,什么都想管,就会得糖尿病,调整时不仅要调使你得病的心理,还要调整你的状态,把觉得自己好,想当好人,觉着自己对的不平静心理,调整后糖尿病就好了。
   反思的目的是把自己不平静、不平衡的心态平静下来,这样才会有可能达到成功。
  许多人受着家庭、工作及环境等具体条件的约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心平健康学。但是心平健康学源于生活,和我们每个人各方面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寓心平健康学于生活之中是非常有益的。调治疾病,不必刻意去做,每天闲暇时,对自己的所想所做常回忆、常反省、善思索,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治方法。
  心平健康学在调治疾病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会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进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的安定团结。只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祥和之气就会溢满人间。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5期


    第四十五讲 平衡的“主观意志”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谈到了心理对身体的重要作用,在这当中有一套平衡的理论对我们能够做到把心放平、把事想开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当你运势鸿通、功成名就、事业中天而得意人生时,当你为权、财、色而忘形自我时,你应该当心:福兮祸所伏,物极必生反,平衡就在你身边。
  当你事不如意、气不顺畅时;当你遭受意外伤害、病痛困扰时;当你财破业败、丢官罢爵时,当天灾人祸飞来时……总之,当你走背运、遇倒霉、处逆境、受挫折、遭打击,感叹人生之苦时,你应该警醒:我正在被平衡。你应该扪心自问:我心有什么不平?行有什么过失?
   当你为什么事、什么理,和自己、和其他什么人争强、较劲、别扭、置气时,你要当心……
  人心有不平,行为必有过失。出过自不纠,有失己不控,就会受到自然力的纠正控制,这就是自然力的“主观意志”:它不认什么“对与错”,它专管你“过不过”,“失没失”。过则必纠,失则必察。
  所谓心不平,我们一般指的是观念有害、观点片面、心态不正(含心术不正)、情绪过激而产生的“过”的精神状态。一种是亢奋和它类下的兴奋、激动、自大、较劲、张狂……一种是低迷和它类下的灰心、悲观、自卑、厌烦、犹疑、焦虑、害怕、恐惧……在这两种心态下,生命极易迷失自己而犯下过失,甚至走向极端。自然力深知这一点,而对生命加了一道控制程序——平衡。
  生活中有很多让你觉得不平衡的现象,要学会整体全面地看待。学习了平衡论,要明白得病、倒霉、吉凶祸福都是存信号的结果。先让自己平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现在的疾病与不顺是以前存了什么不平心理的结果。有些信号不一定是你现在存的,可能是你当年存上的。你有不同的想法,出现不同的情况,受到不同的平衡。从大的角度讲,自然力一直在进行着平衡,世界是公平的。每遇到一个不顺,你应该想到在平衡你什么。
  当你心态不平衡时,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双方都会受到平衡。欲望强的人,这时常会得到反平衡。还有你在走运时,对那些不走运的人说(想、做)过什么?在不走运时对那些走运的人说过什么?这些实际都是在存信号,你把信号存在那个时空里了,将来在相应的时刻就会变成疾病、不顺或磨难来考验你。人生总要走运,总有倒霉,但你的那些恶性心理,制约着你的走运。人过去的过分心理一定要调整过来,行为的过激有时不是用病去平衡,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平衡。有过分的行为也要用行为去挽回,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刻意去做,要随机随缘。
  面对人生的起伏,如果你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态,有些好的结果比坏结果危害还大。好结果容易使人产生欢喜心,坏的结果倒可以让人把正在亢奋的心冷静下来。从反平衡角度来观察,坏的结果对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及整个单位起到什么作用呢?有总体平衡作用。所以在坏结果面前,你如果看不到总体平衡这一层,就该存信号了。
  为什么会出现代沟、出现区别?老一代人的很多观念往那边过了,这代人就要接受平衡往这边过,再下一代又往那边过,维持又一个平衡。出现什么都是历史的需要,你没有必要跟那边较劲,也没有必要跟这边较劲,你一较劲存上信号,身体就要出问题了。事物往那边过了,你不用激动或烦恼,要知道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果每一次变动你都卷进去,你活得就太累了。
  有些老年人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东西看不惯,其实不必。任何年代都会有它相应的需要,这个时代就要造就这样一批人,那个时代就要造就那样一批人,这是时代需要。学习平衡论以后你能用新的角度面对这些事,原来生气,现在不生气了,原来较劲,现在不较劲了。所有的存在都是需要,如果不需要它就不存在了。社会上人也是这样,人都特别老实,这不是世界;人都特坏,也不是世界,世界应该好坏都有。大千世界本是无奇不有,色彩斑斓,这才是辩证的。
  任何事必然会有起有伏、有兴有衰,赶到哪里都要坦然面对。能在兴衰中坦然过来的人,才能获得长寿,对社会贡献也大。你不平衡,就烦恼,心浮气躁,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就象得病,你自己痛苦,同时给家里人也带来麻烦。认真分析自己,我为什么得病,能不能想到得病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平衡,平衡你对某事没看明白想不开产生的不平心理。但事物总在发展,不会总是这样,你能找到平衡点,病就好了,这才是关键。
  明白了自然里的平衡规律以后,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认为自己吃了亏,实际上亏吗?你所占的便宜,真的占住了吗?你多少年前的一闪念尚且都存在时空里,吃了亏,占了便宜全都跑不了。所以学习后应做到,对任何事都不盼不怕,这样你存的信号就少了。我们现在的注意力应放在不怕来信号上,因为信号来了你正好消,顺其自然,随时调整。
  自然力平衡你是为了什么?是要帮你,是要救你。如果对你的过不纠,对你的失不控,你又不能自知自省,那只能是过上加过,失而再失,造成祸中祸,灾上灾,甚至自取灭亡。因此,对于自然力平衡的“主观意志”,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第一、是对你的警告,警告你的妄心愚念,让你回心转意勿过头。
   第二、是对你的惩戒,惩戒你的不当过失,让你收手退步勿过分。
   第三、是对你的开示,开示你一个道理,让你在被平衡中认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长了怎样一颗心。
   第四、是对你的给予,给予你一个机会,让你在被平衡中扩容增量、提升境界、开悟人生。
  不在调整一件件个别的事,而是接受自然平衡理论,明白自然力对人生的影响。你再有本事、官再大,也要受这个力的控制,也逃脱不了这种规律控制。我们的每一闪念都在时空中记录着,有人说我干这事谁都不知道,其实都在这呢,自己忘了都不行,很多事你都忘了,你忘了行吗?它在适当的时候会用你预料之中、又预料之外的方式找到你——平衡。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信号不一样,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遇上什么了,你就想你为什么需要它,越往深了学越发现,正好是你需要的。因为你在这边偏激大了,这事就从那边来平衡你。
  我们通过自然平衡角度来调整心理,你再看世间事物,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前有些问题很难想开,比如你觉得这亏我已经吃了,明明是对方骗了我,欺负了我,反到让我把心平下来,这太难了。如能想到我根本就没倒霉,或者说这些倒霉本来就是我的,是平衡作用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倒这点霉算什么,倒了就完了,只不过是来回的平衡而已;正好是以前我欠他的,他拿走了正合适,是平过来了。你这时是什么心情?你理解这个世界越深,那个心就越平。当然,这需要有个过程。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6期


第四十六讲 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磨难
  平衡,是自然力的“主观意志”,是不可更改、不可抗拒的法则、规律,是不可逃避的现实,只能以“客观态度”去面对、去接受、去应付、去觉悟。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灾祸、磨难、病患、伤害等诸多的痛苦与不幸,当我们遇到这些时就要学会想开。人们常用“想开”这个道理劝别人、劝自己,因为人生有太多的“想不开”烦着你、折磨你。能往开里想,是自己救自己的艺术、智慧、哲学。
   “想开”很重要、很关键,不仅对调病,对整个人生都有影响。静下来想一想,人生每一次亢奋后边都伴随着一个倒霉,你把一个事想得特好,后面的结果不会满足你,不可能会心想事成。要做到想开,就要学会“克服乱想”、“尽量少想”、“习用定向想”、“常驻自然想”。这也是我在以前的讲座中提到过的问题。
   1、克服乱想
   站在自我的角度,以“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或“我认为对”的观点衡量评判一切,于是就不由自主地乱想。
  乱想的人在很多事物面前难以想开,经常会出现急、气、怕等心情波动,因而破坏人体自然的场,造成了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自己患病。
   2、尽量少想
  知道主观愿望不能实现时,为使身体少患病,对那些想不开的人或事有意回避、少想或不想,或通过一念代万念,减少心理对身体的破坏,以达到少患病、不患病的目的。
  怎样做到少想?把“受”当成最大的想开,对摊上的事、遇到的难、遭了的灾坦然受之,受了受了,受用无穷。想不开时往“坏”里想,想透“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承受它而自然放下。
   3、习用定向想
   懂得心情与身体的作用关系,为使自身不患病,遇事主动找到想开理由。
   4、常驻自然想
   自然想是在不存信息状态下的生活,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心理状态,心理、思维合于自然的变化,一切都想的开。
  你总在激动的状态下干事,磨难就会来平衡你。这是自然平衡的规律,这是法则。面对磨难,你不用怨天尤人,而是要找出自己过去对待事物太过的观点和状态。但把什么都想得很坏也不正常。你对哪个结果都有准备,哪个结果出来都能坦然,你就轻松了。能坦然地渡过磨难,就会有成功。因此,要平静地去对待你所遇到的一切。
  平衡论讲的是自然力的作用和法则规律,讲怎样获得心理平衡。自然界的发展,有早晨,就有中午、晚上;有白天,就有黄昏、黑天,春夏秋冬四季才是一年。事物的发生、发展也都是有起有伏,如果你要求一年一季,要求总是白天,要求事物总是向着你认为好的方向发展,这个要求本身就不客观,已经违反了自然规律,当然就不能实现。
  人为什么对世间的很多事不理解?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一样。你把什么看重了,什么就折磨你,什么就让你痛苦。人不论做什么都要坦然,不用紧张。如果执著于愿意干什么、不愿做什么,为此较劲都会得病。世界上的人对多大的事都有想得开的,对多小的事都有想不开的。
  站在平衡的角度,无论遇到什么,都是自然给予你的最佳选择。赶上什么工作,赶上什么家庭,仔细分析,赶上他们才正合适,这里肯定有你的需要。但这个需要不是你自己主观意识上的需要,而是自然平衡的结果需要。遇上什么都有遇上的道理,没有没道理的事,只是没找到道理。很多现象的存在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对什么事物都不能阶段性地看待。
  站在某一片段上看问题,这个世界特别不公平。换一个角度立体地来看,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现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结果都是处在平衡中。如能立体地、带有时间交叉性地看问题,就可以理解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加强对世界的理解。学习后要会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正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所得到的一切才不一样,也正是这样,这个世界才是公平的,你真发现了自己的前因后果,可以减少很多痛苦。这就是知天命了。
  人能算,但算不过自然,因此我们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不能违背法则。违反了法则,在自然力面前,只要“过了”就有平衡,只是时间长和短罢了。法则不仅仅是束缚人用的,更是成就人用的。你无论干什么,知道这个法则就能做好经历沉浮的思想准备。这时不论你处于高峰或低谷,都会当成是一种体验,不是认为不幸,遇到什么都认为是正合适。
  人一生经历的什么最复杂?什么都不复杂。要说简单,什么都简单。你若想生活得轻松,必须在你的心理上先得到轻松。你把什么事都看得很重,又想活得轻松,是不可能的。这与人的心肠好坏没有关系,而是谁的心理不平衡谁就累。所以说若想生活得轻松,须从道理上弄明白。有的人可能认为不跟他较劲,那别人欺负我怎么办?你若这么想,存留信息去不掉,病也就好不了。实际上那个被欺负的是你的心,是你自己产生的感觉,不是事情本身。
  自然力了了分明。你若真的把一些恩恩怨怨都放下,自然力就有良性平衡;你还在较劲呢,等于你这里多了一个病。越想越生气,你的劲有多大,病就会有多重。你需要换一种平静状态,把你的那种不自然的劲泄出来,什么事都要想开,即使你知道是因那件事生气、想不开得的病,心理的劲若调整不过来,不转变观念,病仍然好不了。有人说现在都能想开了,就是不知道是哪些事得的病,你身体上的病就是在提示你,这儿有病是较的这种劲,那儿有病是较的那种劲。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将存留信息(病)想开,自然会达到康复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目的是怎样使你能从中理解自然平衡,将自身的病辩证解开。如越想越想不开,就没达到目的,如果从自然平衡角度还想不开,你就把一切都看淡点,也就不与他人较劲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看得淡了,自然也就退了一步,不较劲,病也随之而缓解了。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7期

 

    第四十七讲 困难是对你的帮助
  平衡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平衡是规律,是法则,大到宇宙,小到无限,都在平衡当中,平衡有时有滞后性,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等量变达到质变,必然就会出现平衡结果。“心平”就是自我平衡,人掌握了平衡,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不要不相信平衡,没有不平衡的事,只有不平衡的心,掌握平衡的就是我们的心。当你认识了平衡,凡事都“心平、坦然、自然”,你就战胜了自己,世界就会向你微笑,你就拥有了对未来生活的主动。
  面对平衡自省,我们可以认知自己的境界;自觉受用平衡,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人精神生活的空间层次。内在,它是由品性、人格、观念、文化构架支撑的心态、心量;外在,则定格为修养、气度、品位。
  人要想心平、心静,首先就是要明白利弊,明白平衡关系。从下列大量的平衡规律中不难发现,我们原来的生活中有很多误区。由于不了解平衡,没以立体的平衡角度和辩证的思维观点看待人生,使得人们随意人生,不懂得调整自我的平衡,结果受到了自然力规律的平衡,得到的是疾病和痛苦。如果你能从平衡中反观自己、调整自己、理解他人,你就读懂了人生。
  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事,看似偶然,其实都有它的必然性,只要存在的就是需要,就有其存在的道理,一切都是必然的结果。对痛苦越不能接受就越存信号,只有越接受,心态越平静,才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有以苦为乐之心。苦难实际上就是自然力赐予人们升级锻炼的机会。既然如此,那我们何必不坦然面对,既然发生的都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去在是非、对错上动心,而是要从中发现自己、调整自己。这时你每战胜一个困难,人生就提高了一个层次。
  自然力给人们以智慧,使我们懂得人的残留信息是可以通过心理的调整而减少的。这是对于人生我们所能自主把握的最好的选择,我们唯一能自主、主动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可以以人间万事万物为参悟的对象,时常观照自己的心,参悟自己的人生。我们只有将残留信息逐步消除,才能使我们的人生不断地升华。生命道路本在自己的脚下,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不断改变自己、不断的修心,才能顺于自然力,合于自然力,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满意的答卷。
  人生就是一个消信号的过程,一个对世间万物本来运动规律的体验过程。如:患病,因为疾病使你能从中发现信号,从而消信号;如遇上一个不顺的事,没有这个不顺能平衡你吗?又如赶上这么一个单位,那不是你自己赶上的吗?你怎么不赶在其他单位呢?你这些信号的总和加在一起,就是你现在这个“正合适”。但这并不等于不继续拼搏,在努力的过程中,过渡阶段就是来信号的阶段,它可能会以身体得病或遇到不顺的形式来体现,这时只要定向的调整过去的不平心理,把信号消了,对你的人生就有调整的作用。
  做人要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体会,不管周围环境怎么变,你都能够保持清醒,不然你跟着来回跑,一定很累,你需要平静的去努力,坦然的去消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既可以给你存信号,也同时可以给你消信号,关键是你如何利用。就拿我们练耐热、耐寒来说,就是一种消信号的方法,是毅力、定力和悟性的综合提高。如果你认为不良的外界环境对身体不利,就在存信号;你若认为这是一个造就你,帮你克服亢奋、自卑心的好机会,就是消信号。咱们讲的吉凶祸福也好,讲辩证关系也好,实际上里面蕴含了很多哲理,学习这些都是为了使你对世间的理,理解得更深。或许你的做法跟对方完全一样,但你的层次已超越对方,虽然同在一个残酷的环境中工作,你可以用环境边干边消信号,他因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越干越存信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反感、较劲的东西越多,你的病和不顺就越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吃饭、喝水、睡觉等最平常的事情,道理都是一样,都要掌握状态、火候,或者简单说就是不较劲。
  学完平衡理论,不是自己一想,就能明白了,问题就都解决了,但是毕竟你找到了一条路,找到了一个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方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按规律去研究、去悟、去发现自己,坦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一切。
  因为人的健康与其心情波动密切相关,所以要心态平静才能延年益寿;既然不平静之心是生命的杀手,何必人们要经常自伤呢?心情越清净,才能身体越清净,越不生病,那么就应努力保持清净之心。人体像个计算机,我们不要输入牢骚、埋怨等不良程序,应经常输入清澈、光明、自信的程序,及时修改错误的程序,心平健康学就是很好的杀毒软件,可以修正自己,净化自己,做个心身都健康的人。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8期

    第四十八讲 自我调整是法要
  自我调整就是调心,去认识自己的心,找到它的所在,随时随地知它、观它。懂得按自然法则、生命规律去修正观念、端正心态、转变观点、控制情绪;它的范围是自我的、日常的、当下的、社会的、整体的;它的原则是想对、想准、想开,是让“心”做主,调“心”为上;它的方法是法无定法,应机而用,因人而异。
   从对象和过程上说,调整就是调信号、编程序。
   一、调信号
   信号就是信息,就是人的心理活动。调信号就是信息的存入、引发和调动。
  实际上人生就是对信号的存和消的过程。人的信号多不怕,重要的是要能够随来随消,可人们常常是信号随来随存。这就要求我们明白人生的信号变化,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明白呢?在汉字中“明”是由日和月两个字组成的,日、月就是天地的往复过程,日、月就是一种自然运动的规律。你对这个规律体验得越深,你就越明白。平衡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感受自然规律。
  掌握平衡理论,就可以一分为二地对待人生中的很多问题,把对与错、好与坏等诸多概念淡下来。没有一套想开理论,只是一味的教导你提高觉悟,你不容易接受,对很多事仍然淡不下来,认识了平衡理论、信号理论,就能够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最后逐渐淡下来。因为你淡下来以后存的信号就少,就能少得病,就像俗语说:“酒色财气是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此墙外,不是神仙也寿长。”怎么跳?你心没有淡下来,光想着想开、想开,能想得开吗?通过对平衡论的认识和理解,遇到任何一个事情,都能辩证地看到好与坏的双重性,就比较容易想开。
  平衡论需要理解、更需要体验,但无论你信不信,它都存在。它告诉我们只要自己有过激的言行和心理都就有自然的平衡,你再遇上大事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去调节自己的心情。
  人活一辈子到底干什么来的呢?除了为国家、为社会、为小家、为自己生活幸福而拼搏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过程来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消自己的信号,使它发生变化。但对于消信号带来的变化,不要妄念过求,凡事都要客观。我们消信号,目的是什么呢?成功是对你的一种验证;失败也同样是一种验证。你非得要成功,苛求成功,失败之后,你就很难接受现实,可能就把自己葬送了。
  学完平衡理论,不是自己一想,就能明白了,但是毕竟你找到了一条路,找到了一个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方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自身遇到的一切境遇,按规律平衡去研究、去悟、去发现自己,坦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一切。
  往外调信号叫逆五行,往里存信号叫顺五行,一正一反。如,天冷穿件衣服,是顺五行;而天气凉了,不加衣服,让身上有冷的感觉,利用这个环境,用心理规律进行定向调整,用冷这个残酷环境参信号,是逆五行,这又是一个理论的升华问题。冷时冻得太难受了,信号调来了,就要把难受感觉参解想开了,或者只是平静对待,也可起到消信号的作用,关键看你的心理定位。凡事要仔细想想是你存信号了呢?还是你的程序本身就不自然呢?通过对平衡论的理解,去重新编排程序。当年有什么对错、好坏、较劲程序的,现在重新编排一遍,这就是反思观点。其实不只是身体,很多导致你不利、不舒服的事儿,都能给你调信号、存信号。学完这套理论以后,对吉凶祸福的概念应重新认识,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双向性,关键是你用它们来消信号,还是存信号。
  调病时反思自己得病是平衡什么的?一个是平衡以前的,一个是平衡以后的。以前存的不平心理,现在得病能够理解,但时空是立体的,过去可以影响现在,现在能不能影响将来呢?我们的意念可以到现在,同样也可以到将来。所以有些关于将来的不良程序,也对现在有平衡,如果你总为将来的某些事情担心,按照中医“忧伤肺”的理论,对你的肺就有影响,可以让你现在得病,因所存信号的不同,也可以让你现在倒霉。
  道理明白了,方法也就有了,你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身边遇见的事举一反三,反思一下它们都在平衡自己什么,从而调整自己回到自然。当你在看书学习时,特别是读古人的书时要用心去看,不是简单地理解文字的意思就行,你要体会作者要向你传输表达的意思,他的本意是要你领会什么?根本上你明白了,在念字的同时,就感悟到了。
   二、编程序
  心平健康学理论跟人们通常的信仰不一样,通常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而心平健康学的规律是:你信不信都存在。因为它讲的是公理,研究的是法则。如:害羞就会脸红,悲伤流泪,想吃酸的口水分泌增多,你有不服的心理和犟劲的状态,颈椎就要出毛病等,就是心理对身体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是法则和规律作用的结果。目前,心平健康学发现了400余条心理与身体的对应规律。
  当生活中有什么事让你心不平的时候,你一方面是参解以前的信号,另一方面是改变自己的原始程序。疾病反复的原因,是你原始程序还没改过来。你还盼着,病赶紧好了得了,这个状态能好吗?面对疾病,很坦然,得病不得病我都坦然。环境好时生活得坦然,环境不好时还能活得坦然。有个好工作,很坦然,现在工作差一点,也很坦然。因为任何吉凶祸福,不过是一个往复的平衡。再遇见事的时候,先不急于消这件事儿,通过这个事找是自己哪个原始程序作用的结果,修正那个程序。如果能改变原来定的程序,层次就更高了。通常人们转变当年高兴程序的少,当年对什么事有怕、恨等心理的转变的多,当年高兴的程序用不用变呢?从平衡来讲你高兴程序不变,高兴完了不还是灾难吗?你为什么高兴啊?因为你只看见好的一半才高兴。人要能辩证地看问题才不得病,你光把那半个想开了,另外那一半不平,也要出毛病。你能转变过去恨别人的观点,以后就少得疼痛的病。再想一想当年什么事使你高兴?什么事你盼望好来着?为什么会这样?把那一半程序也给编排回来,才完整。实际上你最终会发现,人活一辈子完成的都是自己编的一套程序。
  用平衡论来反思自己,实际上是找自己偏激的观点,过分的行为。对当年过激的地方,应该表示忏悔。但也有些人觉得学这个是不是就是忏悔?不都是。它是一个自然法则,不是忏悔。生活中你不能听天由命,但又不能跟命较劲,是通过你的努力,去改变命运。随心变命,而不是强求,心修到那了,命就改了。不是你的主观让它改,它就改。这个结果是要修出来、走出来的,而不是较劲求出来的。
  平淡的心理能为人们的成功扫清些障碍,但是无论你的心怎么平,也不可能永远走运,因为还有你原来所存信号的作用。通常我们说的伟人,是在背运的时候能够心平,然后会有下一次的再起,不是他永远走运,没有吉凶祸福。可往往定力低的人,一倒霉能倒好几年,好几十年,甚至倒下去了,没有第二次再起的机会了,就是因为他在倒霉的时候定力低,心不平,信号不但没有消,反而继续存了很多,造成倒霉连着倒霉,不顺连着不顺。有的人总盼着,这个倒霉什么时候能过去呢?你急着、盼着它过去的心理本身就是在继续往里存信号,要明白,人倒霉的时候也正是扩容的时候,把你存的信号消完了,倒霉自然就过去了,你不能坦然面对,信号还会接着来,接着存信号,倒霉就常伴着你。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9期


    第四十九讲 平衡是自然的法则
  学习平衡理论的目的不是让你信或者不信,因为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怎么运用平衡理论,解脱自己、帮助他人。我们可以从身体入手,逐渐认识自然力的平衡法则,用平衡论的规律,指导调整我们的生活。
  用心平理论对疾病进行调整,是通过病症发现自己生活中各方面的“过”与“不及”,现实中所有能让你不舒服的事都可以反应出你的太过与不及,发现后要主动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对抗、较劲、改变对方。调整时,首先要能平静坦然地面对各种事物,把以前让你不舒服的那些事想开,把以前的不理解换成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平衡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在这种平衡循环当中,知道了平衡理论就能够不陷入太过和不及。
  要通过发现周围的一切问题返回来发现自己,只有这么逐步发现自己的错觉,才能修正自己,才能逐渐达到觉悟,觉悟了才是正觉。正觉越多,你活得就越轻松、越自然;错觉越多,你活得就越累。
  学习平衡论,并不是完全用在治病一个方面,真正的收获是人生观念上的变化,它可以给你的人生观增加一种新的理念,开阔你的思路,再遇上事情以后,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对待,这个意义比治病要大。
  人的欲望会调来很多信号,但是即使一个人什么欲望都没有,也仍然存在吉凶祸福。但关键时刻有平衡理论能帮你想开,较快的从灾难里走出来,感觉也不会那么痛苦。你想不开,就会越发的加重灾难。一般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性格都有改变,因为这部分信号达到极限了、已经消了。学习平衡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越多,说明研究得越深刻,越能跟平衡论逐渐合一。
  人要有理想,但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目标太远大了实现不了,你这辈子都有失落感觉。人没理想、没方向就混糊涂了。老年人把身体健康作为理想很好,在身体健康方面你可研究很多学问,中医可以研究,心理学可以研究,易经八卦可以研究……
  你遇上的任何一个不顺的事,都没有凭空的。你不用紧张,怨天怨地,凡事都有平衡,包括你的倒霉、得病,来什么信号你就消什么,这时你的生活就坦然多了。你现在的身体感觉就是当年的心理定位。遇到不顺和倒霉,想想当年走运时,你高兴、激动的劲过了多少,现在就倒霉多少。
  每当你遇到倒霉的时候,其实都给你下一次的“起”蕴含着机会,都是下一次起的开始。不管个人、家庭、单位都不可能永远在一个顶峰上,人生有一个至高点,另一面就一定有一个低点,因此既不用为高点感到骄傲,也不用为低点感到悲哀,遇到倒霉不要躲,而是坦然的接受,完成这个循环过程,平静的度过倒霉之后,就另有一番新的天地,这也是法则和规律。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慢慢来发现、认识自己,在自然当中只有我们不知道的道理,没有没道理的事。人类的一切,都是自然的给予——生命生存出自然,认知创作法自然。因此,对自然应存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随顺之心、师法之心,既不是妄自尊大的人定胜天,也不是妄自菲薄的听天由命。悖于自然,必被平衡。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10期


    第五十讲 好与坏的关系
  “好”总怕“坏”,“坏”就勾结怕去欺负“好”、要挟“好”。
  为求那个“好”,想得那个“好”的好人难做,好心难成。你把“好”都归了自己,别人那里怎么还会有“好”可得、有“好”给你呢?真正的好人是去掉了“好”字的人。
  实际不是好与坏的问题,是自然在教你学会“适度”。人不可说谎话,不能打诳语,但可以说方便语。说的时候心情平静,动机是不以坑人为目的。任何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有前提的,是随着特定的时空场合而定的。只有平衡的法则与规律是不变的。
  人们常说:好人没好报。为什么?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是爱面子的人或是窝囊的人。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的人。而好报也不只是人报人,更是“天”报人。
  坏人虽坏,但你要能理解他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而有些坏正是时代的需要。就像动物世界中的羊、鹿能跑,因为有虎、狼追着。如果没有虎、狼,羊只会在那里吃草,老弱病残也在那里繁殖,早绝种了。正因为有这种物竞天择,把老弱病残都吃掉了,强壮的留下,才有现在羊的存在,这是大自然的生态总平衡。有些坏人可能起的就是这些虎狼的作用,他可能在成全好人。
  有的人不能接受溜须拍马的人,要想从领导那得到好,又不想卖力气,就得顺着领导溜须拍马,其实,靠卖力气、凭本事干活去获得自己的需要是一种途径。而拿着自己家东西给领导家送去也是一种付出,溜须的人有“过”的一面,但也有比一般人想开的一面,跟肯干活儿的人一样,各有各的逻辑,不能说谁高尚、谁卑微。关键是你如果是实在的人,就应该包容那些圆滑的人,他对待世界使用的是他自己的那套人生观和人生逻辑。你如把这类人定位成坏人,你自己就会不舒服,这是你的错误定位造成的,如你只感觉那个“坏”作用了,就变成存病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圆滑的人,如果他们办事的动机和结果都是好的,用一些圆滑的技巧也是可行的,处理起问题来可能更灵活,更容易把事情办成功。有人虽然实在,但灵活度不够,往往一条道走到黑,也同样让别人反感。但不论是油滑的人还是实在的人,办事的动机不纯,都会得到自然力的平衡。真静(净)下来,该得到的与该失掉的,自然力比你算得清楚多了。
  针对某件事,如果把心理因素分出去,单从现象和道理上找原因,那就找不通,包括很多好心。社会上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寿,因为好人做事就为那个“好”,总顾面子,其实活得很窝囊。
  很多人在追求,在找怎么做人,要想当好人,可是当了以后又当得不平衡,最后茫然了,不知如何去做。心平健康学认为当好人,要当明白的好人,当自己健康、别人也受益的好人。而当好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用自己认为的好去强加于人。
  人们认为好心是天经地义的对,许多人的一生中所追求的、所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好字。但好过了是什么结果呢?好心“过了”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在与人交往中,发现别人“好过了”的过程,也就是治疗你的“好心”的过程。但好人有时较的劲比坏人大,因为好人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觉得自己就是好心、就是对,特别是他又受到公众的一种认可,更不容易发现自己有问题。当人觉得自己是好心、是在坚持真理时最容易较劲。实际上要发现的是较劲的逻辑观点、过激的行为状态。
  有时你遇到一个事,你的感觉可能特别真实,但那是有残缺的、是不全面的、是从你的主观角度出发做的判断,因此,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多从几个角度去看。某个现象一旦出来,看它是在平衡什么?从哪个角度平衡的?一件事可能从五个、十个角度来平衡。
  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善良、特有公心,其实那可能正是你的私心。如有人常说:“我对你那么好,对你一点坏心眼都没有,你凭什么说我?”实际上你对别人好,有时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当好人的心理,并不是为了解决对方的需要,这就是私心。有一幅对子: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做恶,虽恶不罚。横批:有心无心。有心行善是私心,无心行善很坦然地做了,是真心行善,不求回报。
  学习这套理论,人生观就会发生变化。对、错、好、坏,你得先淡下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自己把一个事物看得太好,本身就说明已经“过了”,因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你看的是这样,别人看的不一定是这样。你把什么事看得太好,以后难免会产生亢奋心理,而亢奋的后面就有反平衡,这也是法则和规律。无论是吉凶祸福也好,疾病也好,本身都跟你的逻辑观点相连,并不能用好与不好来区分,有的只是消信号和存信号的关系。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11期


第五十一讲 用主动的心态治疗疾病
  人的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找的,而不是别人给的,事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如何定位,把它的存在当成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却只有自己的心说得算,这是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控制的。
  在一次学习班上,一个年轻的女患者因长期精神压抑、头痛、失眠、乏力,在亲戚的陪同下来听课,她看上去神情很抑郁,似乎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陪同她一起来学习的亲戚是我的一个老学员,据她介绍,这个女孩儿从小性格一直很内向,平时也不擅于结交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她刚刚换了新工作,但这份工作她并不满意,常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让她的父母家人非常担心,怕长此以往对她的身体不好,于是带她来参加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能帮她想开。
  依据她的要求,我在课后又为她进行了单独咨询,据她说,她大学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这些工作的环境、性质和收入都很好,她工作也很积极努力,业绩也不错,但都没能干长,原因不是由于她的水平能力不行,而都是因为跟领导或同事搞不好关系。前不久又因为一点小事和同事闹了别扭,她一气之下就辞了工作。而她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到了新的单位以后,她还感到和领导及同事的关系不好处,好像别人都在排挤她,但想到换工作毕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只能如此,先勉强干下去。工作之余她没有其他的爱好可以消遣,没有更多的朋友可以诉说心中的苦闷,这种生活让她很痛苦。
  听了她的诉说,我帮她分析,她所讲的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导致目前那么大的内心痛苦,前面肯定有与此相关的事情叠加在一起,我们叫存信息,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我于是让她讲讲自己的经历,这时她表现出了很委屈、无奈的情绪。她讲,她的经历很平淡,似乎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没什么好讲的,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挫折,但她从小就很不顺,并且都是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对她非常宠爱,视她为掌上明珠,她那时觉得自己很幸福,但到了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又生了小弟弟,父母开始把原来对她的爱转向了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照顾她了,于是她感到自己受了很大的冷落,与父母的感情也渐渐疏远了,认为父母无论大事小事都偏向弟弟,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她在感情上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呵护,这种心理一直伴随着她到了初中,才慢慢淡化下来。上大学二年级时,她结识了同系的比她大一级的一个男同学,那个男同学无论学习、能力、外貌、家境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对她也非常热情体贴,二人很快就发展到了恋爱的关系,那个男孩对她发誓,说大学毕业后就和她结婚,他会一心一意地对她好,关心照顾她一辈子,她于是对未来充满了渴望,那个男孩毕业后在家里的安排下出国了,走前说他先出去安顿下来,等她大学一毕业就来接她,可他走后,两人仅联系了几次就没有了音信,她觉得自己被那个男生抛弃了,痛不欲生,甚至想到过死,后来在父母家人的不断劝说下,她才平静下来,认为总想着他也不现实就不再去想了,于是努力把他忘掉了。再往后她走上了工作岗位,可不知为什么跟领导同事都不能很好地合作,换了几个工作,都闹得别别扭扭的,渐渐地对工作也失去了兴趣,过一天,混一天,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听了她的讲述,我告诉她,你现在心理和身体的痛苦不只是这次换工作一件事造成的,它和你既往的不平心理有关联,是你既往很多不平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移情法,心平健康学对此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其第三条基本理论阐述的就是这个现象: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有存留性。这就是说在不平心情作用下发生了变化的气血,到形成病症的这一段时间里,在人体内有存留性。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代偿功能,任何病因,无论是不良心情,还是人们所广泛认同的其它致病因素,对人产生刺激,都要到一定的量,才能使人发病。但那些没有立刻表现出来的致病因素,不是就此消失了,如果不清除,便会潜隐在体内,由量变到质变,当超过人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发病。心情对人的影响同样如此,所有的不平心理都可使人得病,只是这些不平心理产生后通常不会使人立即发病,但不等于你的这种致病的心理因素就此祛除了,而是经过量的蓄积,一次次地改变人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这些异常运行的气血在体内经过日积月累的瘀存,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使人在相应的时机和某种条件下发病,这时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病因可能就是质变的一个引发点。心情的作用对身体是这样,对心理也同样是这样。不良心态,对心理自身的影响,也有一个存留、累积、显现的过程。你当年对弟弟和男友所产生的不平心理并没有真的想开,而是你不敢面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种不平心理就以信息场的形式存在了你的身体当中,当遇到适当的内因就反映出来,干扰影响你,就你的具体情况而言,你目前的工作问题就是一个诱因,引发出了你以前对弟弟和男友所存的不平心理,反馈给你的就是内心和身体的痛苦。心平健康学把这种情况叫做存信息和调信息的关系,其中存信息就是人患病的心理成因,是人们不平静的心理活动导致的气血变化。存信息对人的身体有反作用,但不一定当时就会显现(即当时患病),而是存到一定的“量”时才患病,精神的转变引起物质的改变一般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西医所讲的“潜伏期”。调信息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时间、地点、人、事、物等)将体内存留信息调发出来,出现病症反应。存信息是疾病的形成过程,调信息是疾病的显现过程,消信息是疾病的调治过程。人存病、患病、祛病就是这三个过程的统一。而心平健康学治疗要做的就是如何消信息,消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对疾病进行调治的过程,是指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于人体内的存留信息,将过去导致得病的逻辑思维和错误定位转换过来,将其祛除消解。
  对于如何调整,通常人们采用的是回避的方法,就好比你认为目前所面临实际问题只是工作不顺,努力把它克服了,问题就解决了,而与弟弟和男友的事早已经过去,就不要再提起了,再说只会增加痛苦。但实际上,过去的真的过去了吗?没有,要是真的过去了你现在就不会有这样大的痛苦了。因此,在调整时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地解决,还要调整从前,这一点很重要,根据我们上边讲到的信息关系,你不提了,只是不再调信息了,但并没有消除,只要你不消,那些潜在的不平心理就永远会作为内因潜藏在你的内心或身体里,只要有与之相应的外因出现,它就会适时地以各种身心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我们的调整不是不想,而是主动地以想开的角度去想,是用你转换了的新观念,去重新定位那些过去使你产生痛苦的事物,并一一化解,才能将不良的信息场转变过来,把病彻底消除。还有你提到从小就不顺,并且都是客观的原因造成的,似乎自己很无辜,是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这个观点本身就要调整,其实,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的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找的而不是别人给的,事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如何定位,把它的存在当成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却只有自己的心说得算,这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控制的。你首先要转换小时候认为父母偏向弟弟的心理,那很可能只是你的错觉,即便是父母对弟弟的关心比你做姐姐的多一些,不也是很正常吗?要理解父母那样做的道理。至于你后来和男朋友分手的事,虽然当时给你带来很大的痛苦,但就你一生来讲,这段经历也不一定就是负作用,它可以增长你的人生经验,苦、辣、酸、甜都有才是人生,进一步从自然平衡的角度讲,正是因为你当时对父母的怨恨和不理解,才导致了你后来的诸多不顺,他们实际上是来提示你、告诉你,你当时的想法不自然、太过了,需要调整。顺便提一下,按照心平健康学心理对应身体的规律,你的头痛就与不理解父母的心理有关。
  女孩听后说,您讲的很有道理,我以前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遇上什么事总是找别人的不是,总是怨天尤人,自己还觉得很委屈,很不幸,从没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听了您的课,又做了咨询,知道了自然平衡的道理,我才懂得这一切其实都和自己的不平心理有关,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在下一个学习班上,又碰到她,她看上去精神气色都好多了,她对我说,王老师,我上次听课后,按照您讲的自然平衡法则做了心理调整,重新定位、认识了我从前所经历的一切,现在我觉得工作有意思多了,和同事的关系也融洽了,头也不再痛了。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12期

 

    第五十二讲 自我保健的根本是心态
  一、健康的标准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前提。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健康的理念,不再只是体现在单方面,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健康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作了如下总结:
  医学专家对“自我保健医学”的定义为:认识人体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掌握综合平衡理论,运用自我调适方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标的一门大众医学。自我保健医学认为:不仅预防疾病的发生完全靠自己,就是治愈疾病,主要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心平健康学是研究心理与身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通过心理定向调节祛除疾病,以达到心理和身体同时健康的一门科学。从医学的角度讲,研究的是心理病因、病机和调治的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是研究“什么心情得什么病,怎么想才能使疾病得到治愈”的理论和方法。学习、掌握了心平健康学这门技能,实现自我保健的目标是不难做到的。
   三、调整心态的作用
  二十年前自己的一次患病经历,使我深深地体悟到:人的任何执著、偏见和不平的心理状态,都会导致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能毁灭人的一生。同时,也使我充分地认识了自我、自然与平衡,来了一个人生的急转弯,这才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情痊愈后,我得到了如同大梦初醒般的心灵解脱和轻松自在感。面对着上述的情况和我自己的生与死的亲身经历,我认识到了心理对身体影响的巨大,我感到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问题,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过去我们对人的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的联系及变化研究得太少了。这场病使我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解到多数病病的产生,都是心理影响生理的结果。
  我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反复的观察、体验、实践,发现身体的病病和心灵的苦闷均与人的思维、观念有着微妙的联系。即疾病在思维与观点之中,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没有深刻地领悟而已。
  一个企业家在谈到他通过调整心理转变疾病的经过时说:“去年一个好朋友跟我借了一大笔钱,后来朋友说他用这笔钱做生意全赔了。钱还不了,但他有一处房子可以抵押给我。当我去看那些房子时,才知道朋友早已把房子都卖给别人了。被朋友欺骗以后,我气、恼、怨恨的心理难以平复,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几个月以来,严重失眠,同时伴有胸闷、胸痛、全身无力。经医院检查并确诊为多处心肌梗塞,医生要给我的心脏做一处支架,并说心脏还有几处血管也都快要堵住了。当时问我做不做支架?我没有同意。那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我身体损伤到如此地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这件事的想不开。如果我再继续想不开,可能连命都得搭上了。我就问自己,难道我的命就值这些钱吗?!这些钱只当是我做生意赔了,只当我的工厂两天没开工。当我把这事儿想开以后,当天晚上就睡着觉了,身体也慢慢地开始好转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医院复查,心脏那几处快要堵上的地方又都通开了。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原来自我心态的平衡对健康是这么的重要!后来我上网浏览到你们公司的网站,看到了你写的文章。才明白这就是中医“百病由心生,亦由心解”的道理。
  我进一步帮他分析道:“按照中医‘十二官’的理论,心脏是‘君主之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重大事件及由此产生的不平心理,会直接导致心脏的各种疾病。你对朋友欺骗你的这种行为想不通,反映在你的身体上就是中医所讲的瘀证。因此而产生的气恨心理,就是导致你身体疼痛的内在原因。你对此事产生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心理,就会导致你全身无力。当你把这些都想开以后,体内的气血又发生了良性变化,这就是一个运用心理进行自我治疗的过程。”
   四、得病的内在因素
  人得病都是源于各种想不开的逻辑,源于各种不平心理。我把疾病与心理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称为“种子”论。当年你的每一个想不开的心理相当于在体内种了一粒得病的种子,这也就是以后发病的内因。疾病的形成就如同这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发了芽。得了病不用紧张,沿着发的芽找到它的根,连根拔出来,病不就彻底好了吗?所以治病要治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得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悔改的心。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治病,就不会存在什么终身病,什么“不可逆”的病。健康是人类能够给与自己的最好礼物,把握好心态的平衡,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健康权。学习心平健康学,掌握运用心理规律进行自我保健的技能,就拥有了保持身心健康的工具,可以终身受用。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1期


    第五十三讲 心平健康学的“非情志相胜论”
  化解不良情志,就能平复紊乱的气血,使身体恢复健康;其关键在于“想开”。每个人在掌握了心理病因规律后,都可以自主地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情志相胜论是《黄帝内经》对中医心理治疗保健的最大贡献,后代很多中医家的心理治疗都是以其为基础理论开展的。中医将人与外界环境交往过程中,受外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能够影响体内阴阳平衡变化的精神因素归纳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相互制约、相互调控,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其理论被称为情志相胜论,它是中医内因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所论述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程序是: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例如:金、元时期一对夫妻非常恩爱,妻子死后,丈夫因极度悲伤而患疾,求医于当时的名医朱丹溪。丹溪先生一看病人就知道他是因为悲伤过度而生的病。他就一面把脉一面说,“你呀,好像怀了好几个月的身孕,再过不久就要生产了。”病人想我是男的,怎么会有孕呢,可笑!站起来说。你这个庸医呀!就走出诊所了。以后他逢人就说,你们都说朱丹溪是个名医,什么了不起的?男女不分,说我有身孕,还说多久后可以生产,真可笑。见一个说一个,说一次笑一次,就这样,病就不药而愈了。在这一例中,朱丹溪先生用的就是情志相胜中“喜胜忧”的方法,用其心的喜悦,治好了其肺的悲忧。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设计精妙、疗效显著、迅捷、注重个体差异等诸多优点,但并不能说它就无懈可击。由于情志相胜疗法是用一种情志抑制或调节另一种情志解决疾病,就使得情志间相互的依赖性很强,各情志自己的自主性差:在治病的过程中虽然得病的情绪受到了抑制,但又助长了另一种情志的不正常,为以后的疾病埋下了隐患;中医讲百病生于气,情志变化必然会使体内气血发生变化,情志相胜疗法中,各情志之间相互的掩盖性很强,虽然好了病,但被情志导引而紊乱的气血并未完全恢复正常,仍然存在,容易造成像经常服用某种抗生素在体内产生抗体一样的现象,下次如果还是该情志导致得病或旧病复发,用以往相同剂量的情志。解决不了问题。也就是说,情志相胜疗法所依赖的是用改变情志量的多少来维持体内阴阳的平衡,虽是中医的内因理论,但走的是外治的道路,可以说是内因中的“内因外治”。
  心平健康学在中医情志相胜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情志相胜论”,发展了中医的内因理论,相对于以上所说情志相胜的“内因外治”,提出了“内因内治”的新理论。即心平健康学虽也是用情志治病,但不是依靠一种情志对另一种情志的抑制起治疗作用,而是针对导致得病的情志本身,将其看成是一个阴阳统一体,寻找该情志本身不平衡的点,调整使其平衡,从而使被该情志导引而紊乱的气血恢复正常,解决疾病。如:怒伤了肝,不用悲来胜怒,而是在怒本身找为什么会产生怒,是怒中的哪个点破坏了整体的平衡,将其挖掘出来,直接解决。
  心平健康学这种“内因内治”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种情志的自主性,减少了各情志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每种情志在其自身的承受力上,有了无限深化的可能,也就进一步扩大了各情志间相胜的承受力,扩大了产生各情志的腑脏间相生、相克的容度。这种情志治病方法,所带来的是各情志的质的变化,非量的增加。在治病过程中,致病情志被不断调整到平衡,会带动周围情志的平衡,对其它情志没有掩盖性,不仅不会为以后的疾病埋下隐患,而且能使其它情志的不平衡及时显现,得到调整。心平健康学的“非情志相胜法”走的是促进各情志间更加和谐的路子。
  但它毕竟是一套崭新的治病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发展的点。其中最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找到该情志中不平衡的点。如果找到了这一点,则对症性很强,好病速度快,效果好,不易反复,这样的点我们称之为心理病因规律。例如:如果因怒伤了肝,我们就要对怒加以分析,找为什么产生怒,进一步挖掘怒的根源。汉字的文字结构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怒字上边是奴役的“奴”,下边是心脏的“心”,中医称“心为君主之官”,如果心被奴役,没有发挥君主应有的权力,就叫怒;被奴役的状态易生窝囊、委屈、冤枉的情绪,这就是产生怒的根源。实际调治中很多病例证明,肝病多与窝囊、委屈、冤枉的情绪相连。
  用心平健康学的“非情志相胜论”治法,在找到了致病的情志后,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除该情志,只有该种不平情绪解除了,紊乱的气血才能恢复正常。在解除该情志中,想开最重要。例如:由于窝囊、委屈、冤枉导致肝生了病,要想使肝病痊愈,就要消除觉得窝囊、委屈、冤枉的心理,回想当年导致自己产生这种心理的人、事、物等,将其一个个、一件件想开,变窝囊、委屈、冤枉为正合适,看到自己和这些人、事、物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必然性,接受现实,原谅别人,改正自己,使自己不平静的心变得平静,如此不断引导,紊乱的气血才能恢复正常。
  心平健康学的“内因内治”非情志相胜的方法,在继承了传统情志相胜疗法好病速度快、效果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更增强了患者的自主性,使得每个人在掌握了心理病因规律后,都可以自主地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们相信这一特性会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利国利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去。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2期


    第五十四讲 运用取象比类法查找致病心理
  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认识复杂性事物的一种基本思路和方法,它强调在认识事物时,先要从宏观入手,取其象数(时空)变化,观察其阴阳五行属性,弄清具体事物中蕴含着的宏观因素,以把握事物的普遍性。
  中医认为人体小宇宙是自然大宇宙的缩影,人体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因此人们在研究人体和宇宙之间、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就可以取象比类。如:中医十二官学说就是利用取象比类,把人体主要脏腑意喻为一个社会,描述了人体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心平健康学隶属于中医心理学,取象比类规律自然贯穿在其整个病因、病机及调治理论中。而心平健康学所研究的心理病因规律——心理和生理、病理相互作用的规律,也正是以取象比类规律为手段发现的。中医十二官取象指导心平健康学发现了很多心理病因规律,比如,中医将心取象为君主,君主管的都是大事、重要的事,所以心脏上易患病的心理病因规律之一是:为大事、重要的事产生了不平心理。而在此基础上,心平健康学又发展了中医十二官取象,使其取象比类更加细化、具体化。不仅仅只限于五脏六腑,而是把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的分解、分析,找出身体每个部位与我们现在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自然界的比类关系,由此,进一步发现了更多人体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心平健康学和传统中医相比,其取象比类的更加细化、具体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疾病的性质和心理对应得更加具体。如:八纲辨证中的虚证和实证。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盛实。运用取象比类我们可以得到其对应的心理原因:
  虚证:一是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足心理。二是想得到没得到的心理。三是对失去产生了不平心理。
  实证:一是觉得什么东西多了,又不能让它出去,在里边存着。二是不该进来的进来了。
  同一件事因每个人的心理定位不同,导致的病也不一样。如:同一件事,都没有干成,张三认为是外边的矛盾太多,别人的干扰、影响太多所致,觉得自己没问题,自己行,这时他的身体表现就是实证。同样李四则认为是自己不会说话、没有经验、考虑事情不全面,是自己能力不足导致失败,这时他的身体表现的就是虚证。
  二、把各种病理感觉和症状同心理对应起来。如:以取象比类为手段,我们找到了一些病症感觉的定向心理规律。如:全身各部位的疼痛:主要是由急、气、恨、怕等心理所致;
   全身各部位的酸:主要由伤感、失落、伤心、艰难等心理所致;
  全身各部位的麻:主要由忙乱、麻烦的心理所致。对一些有症状的疾病,我们也在取象比类规律的指导下找到了其定向的心理规律。如:脚后跟干裂、疼痛的心理规律是:自己不愿跟着别人,或不愿别人跟着自己导致干裂。由此急、气、恨的心理导致疼痛。
  三、使身体各部位和心理对应的更具体了。如,利用取象比类规律,我们发现:头部患病多是对领导、长辈、带头人、明星或高处的东西等存有不平心理。
   手的病,多和由提、拉、帮、干、拿等产生的不平心理相连。
  下面以心脏病中的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为例,作些进一步的说明:二尖瓣的对应心理规律是:需要自己把关,产生了不平心理。把关当中松紧难以掌握的不平心理,反应在身体上就是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如,在心平健康学的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位高先生,52岁,患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多年。他曾是丹东市某单位的领导,工厂要倒闭前,有一笔职工应得款要分给大家。这是工厂最后一次分钱,当时他心理压力很大,每个人分多少,这个关很难把握。为了把好这个关,他思前想后,越想把钱分得合理,越觉得关不好把,为怎么把好这个关发了很多愁。此后不久,心脏就感觉很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得了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在处理这件事情中,“需要自己把关”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定向影响二尖瓣,对把关当中松紧难以掌握的不平心理,导致的就是二尖瓣的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取象比类作为认识复杂事物的一种方法,非常适合研究人体这一复杂的巨系统,十几年来,心平健康学在这一方法指导下所研究出的心理病因规律,解除了许许多多人的身心疾苦。通过对取象比类规律更加细化具体化的运用,我们能将多样的万事万物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串联在一起,借助疾病这个窗口,更好地认识、把握、改造自己,增进自己同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3期

    第五十五讲 对中老年人健康有益的耐寒活动
  “迎奥运·心平杯”职工耐寒健身邀请赛于2007年2月10—12日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如期举行。在主办单位——北京市职工体协医疗体育科研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承办单位——北京心平健身有限公司的精心策划下,耐寒比赛——这项北京市职工体协的新项目,成功、圆满地举行了。参加这项活动的人员以中老年人居多。我们有幸请到了张培林老师做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为什么中老年人喜欢耐寒健身这项活动呢?耐寒能力的增强是通过心理调整来实现的,而利用寒冷可以发现潜在疾病,再结合“心平健康学”进行对症调整,就能有效地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耐寒能力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之一。这种方法值得在全民中推广。
  耐寒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强化气血正常运行,使外邪没有可乘之机。
  转变观念耐寒不是挨冻,学习耐寒首先要转换思维理念。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惯性思维是天气冷了就要加衣服,认为不加衣服就会感冒,冻出病来。说明天气冷能把人们已有的潜在疾病引发出来。人们对寒冷提高警惕,不喜欢它,把它当作得病的罪魁祸首。运用心平耐寒方法提高耐寒能力,用的是逆向思维。用寒冷发现潜在疾病,用心平进行对症调整。利用寒冷天气把自身的潜在疾病调出来,用心平健康学的心理规律进行对症调整。在其病症逐渐消除的同时,耐寒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人们不再惧怕寒冷,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它。
  通过学习调整心理,有了身体发生变化的体验后,大家便都积极报名参赛。在学习心平健康学之前,大部分学员疾病缠身,为病而来。通过调整心理,身体由原来的病态恢复到常态,进一步调整心理后,身体从常态到了超常态,具备了穿单衣过冬的耐寒能力。
  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时间2个小时;复赛时间3个小时;决赛时间4个小时。
  当3天的比赛结束后,职工体协的领导在比赛现场给运动员发奖握手时,感慨地说:“我们穿着羽绒服,你们穿着短袖、单裤,手比我们还热。”
  参赛队员宋女士(60岁),在体会中写到:原有心脏病,常需吸氧、输液,服用丹参滴丸和硝酸甘油。通过学习心平健康学近两年,调整自己很多做人的观点,便不再需要以上治疗了。至今一年多,耐寒能力增强,未用过药。
  参赛队员王女士(62岁),在体会中写到:我以前是病魔缠身,成天难受,各种中西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可见效却不大。当时心脏病很重,走路都很费劲,医院让住院做手术。因家境不好,没钱住院治疗。在这种难熬的日子中,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心平健康学的学习。学习用调整心理状态转变观念而治病的方法。我把当时大孩子病重去世前前后后自己的无奈、担心、气、急、恨、怕等心情用辩证观点,用太过、不及的尺度进行了调整。我的心脏病就这样逐步减轻了。我从年轻到老,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一直穿棉衣、棉裤。今年我62岁了,却越老越精神,参加了耐寒比赛并获得二级耐寒运动员证书。
  韩女士(45岁)因上班没有时间参加前期的耐寒培训班。她在休年假期间来参加每周二、四下午的培训。她的爱人吴先生(47岁)看到妻子的身体变化,也报名参加了比赛,进行耐寒培训。他说,以前妻子到了冬天特别怕冷,出门还要带口罩,在家开着暖气还怕冷,不能开窗子。通过几次培训,电暖气也不开了,窗子也打开了。在比赛中,夫妻二人共同获得一级耐寒运动员证书。
  收获最大的是59岁的肖女士。去年(2006年10月)结识了心平健康学的她在体会中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心平健身公司参加初级班。心平健康这个领域以前从未接触过,觉得很新鲜,但却充满了做人处世的很多哲理。接着又参加了王中平老师亲授的两期耐寒班(中级班),对自然力、平衡论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我得糖尿病已有七、八年的历史了,最初时好时坏。吃中药、偏方等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血糖忽高忽低,很不稳定。近两年来,病情发展,血糖空腹总在8.0以上,餐后可达14以上,伴随着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症状出现。我开始认真对待了。坚持吃中药,可乐宁、糖脉康等一天三顿不断,并坚持针灸治疗。但血糖却很难降下来。难道真成了终身病了?但是学习了心平健康学后,认识到糖尿病产生的心理原因是做好人做得不明白,反思自己有时过于热情、过于实在,好心做了不理想的事,就像《认识平衡》这本书中王中平老师谈到的“三种好人”中的第三种好人,自认为是好人,但对方认为是强加于人,给对方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尴尬和不快,甚至可能产生逆反情绪。回想起以前在工作岗位上自己做过许多“过头”的事情,好心不得好报,心里很不平。所以在学了“心平健康学”以后,每遇事情,就会先想想自己做得是否“过分”,是否恰到好处,是否顺其自然了,处理事情时的心情是否平衡、自然。在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自然(过喜、过悲、过怒等)时,就会想想自然力在平衡我什么?这样前后把事情想透一些,就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情,使得心情平静下来了,处事也会泰然一些。有了这样的转变以后,没想到血糖降下来了,自初级班后就不吃任何药了,针灸也停了(吃饭也没有任何禁忌,食量也大了许多)。目前血糖基本达到了正常(10月底9.3mmol/L,11月底7.7mmol/L,12月中旬体检6.86mmol/L)。最近我又参加了耐寒锻炼,也取得了收获,觉得自己的身体体质有了提高,衣服穿的少了,也不感冒。牙痛、痔疮等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不吃任何药),身体好了,心情也平和多了。当然,自己刚刚参加心平健身两三个月,时间不长,今后还会有很多的生活考验。我相信,只要掌握了心平健康的理论实质,不断地修“心”,我的糖尿病一定会痊愈,我的身体一定会健康,这真是一个获得健康的好方法。
  本次耐寒活动得到了中医心理学家王米渠教授的肯定,派他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博士赵铁,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遗传学与心理学教研室博士刘永强、硕士徐全壹来到北京,与参赛队员入住同一旅馆。每隔一天的清晨和下午化验运动员的尿样,并对每位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答题。初赛当天上午和复赛赛后随机抽取10名运动员抽血化验,进行基因分析,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验证、阐述心平耐寒健身理论的科学内涵。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4期

    第五十六讲 “房颤”的心理因素
  人到中老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享受,而且是子女和亲友的福气,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就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生活的中心。对心平健康学多年的研究让我感受到,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直接相连,一个平静的心情,一种平衡的心态,不仅可以预防少得病,而且可以治疗已患的疾病。
  这一次我想从房颤入手,把心平健康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大家分享,分析一下怎样调整心态防治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极易造成血栓,还可直接引起心衰和心绞痛等各种症状。在我国65岁以上发病率为4.0%,75岁以上猛增为15.0%。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的人。什么心理导致了房颤?我们能不能通过调整心态预防和治疗房颤?怎样调整心态?调整什么心态?这些都是心平健康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下边要说的话题。
  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百病怎么由心生,百病怎么由心解”,研究的就是什么心情得什么病,怎样转换心情解除疾病。人到了中老年,心态相对会平和下来,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进自己心态的平和,让自己平和的心态,更有效地作用于自己的身体,增进自己的身体健康,促进自己品性的修养,是心平健康学可以给您以帮助的入手之处。
  心平健康学已经研究出来的现有的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心理规律是:坏事里突然出现了好的信息,或好事里突然出现了坏的信息,由此产生了乱的心理及状态。这些事情一般有三个特点:一、一般都是自己内心定位的重大的事,如果不是大事,影响的部位多不在心房。二、一直反映的是自己个人的需要,利益关系必须伤及到自己,如果该事情一直反映的不是自己的需要,也不会导致房颤。三、它仍然处于发生发展阶段,对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因为这样的事情,原有的状态被打破,产生了乱的状态,心情严重的就容易导致房颤。
  下面就以我调病咨询的病例为例,给大家讲讲心平健康学研究的调治房颤的心理规律,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心态平衡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咨询中有这样一则病例,有一位老人,医院检查患有房颤,本人也有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不能躺下睡觉。我按照房颤的心理规律,让她回想自己以前都经历过哪些一直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自己内心定位为重大的事情,并且这样的事情在发生、发展阶段出现了由坏变好或由好变坏的重大变化。老人想了一下说,自己这辈子长工资,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变化。七十年代有那么一次,要提工资,按照各方面要求,自己都够格了,想到多少年也没长,这次能有机会,心里很是高兴。但就在自己认为事实已定的时候,领导突然找她谈话,让她为了领导自己的利益作个假证,还不是一般的假证,领导的意思是要用这个假证整垮下边和他直接做对的一位副领导。老人是个老实忠厚的人,平时只帮人,从不损人,更何况,将要被整的这位副领导是位人品很正的人,她认定自己不能做这样的事,没有答应,结果,领导就把长工资的名额给了别的不太够格的人。多年的盼望落空了,这一由好变坏的过程,是老人怎么也想不到的,老人原有的盼望好的状态被打破了,心绪很乱,很重。从盼望长工资,到知道要长高兴,再到领导因为她不作假证不给她长了,自己觉得意外和不知所措,这一系列心情的变化过程,就会导致房颤,它的重点落在一系列心情的变化过程上,不是单指哪一个孤立的心情,如果在这一事情的过程中,只有一个最初的盼望心,其它阶段自己的心情都很平静,导致不了房颤,这就告诉我们,在用平静的心情回想当年的事情,治疗自己房颤的时候,重点要落在回想自己当年心情变化的过程上,要把事情前后所经历的心情变化都想到、想开,才能解决问题。老人按照我的指导仔细地回想自己当年在这件事情上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心情变化,房颤有了明显的减轻。我告诉她,只想一遍不行,要反复回想,同时还要配合想开。老人说她就觉得领导不对,滥用职权,她维护了正义,没有什么不对,说她只能认命自认倒霉,自己就没有挣钱多的命。我对她说,认命可以,至少可以部分的想开,总比想不开要好,但要让自己的身体更好,还要进一步想开。我们在害羞的时候,气血马上被导引到脸上来,脸就红了,说明心情对气血导引的速度和力度是相当快和大的,害羞一次就能脸红,害羞一百次脸会变成什么颜色?她当年持续多年盼望长工资强烈的心情,会把气血导引到什么程度,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不良影响,稍微一想我们就得出结论。我们的病,是自然力对我们心态不平静,最好、最全面的点化。中医讲“喜伤心”,过于高兴、激动、盼望好的心情,必然伤心,她当年盼望长工资那种过的状态,已经对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心已经承受不起这样过喜的心情了,这时自然力就要用不及来平衡她过的状态,人的身体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它会自动发出排斥过喜信息的信号,会影响事情的发展。我继续开导她说,领导没给你长工资,没让你再喜,以一个不好的结果降下了你过喜的心情,是自然力对你的厚爱,对你的保护,要真按照你的要求长上工资了,还不知能出什么更大的事情,古时候的范进就是因为一直盼望中举,结果真中了那天,极度高兴的心情,让他疯了。当今社会上也不乏这样大喜之后大悲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平静地,把当时所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合适的。老人说,确实是这样,我总是遇到这样眼看着就要到手的好事,结果不知怎么就变坏了,我告诉她,不是您不能遇到好事,而是您对待好事的心情和状态过了,才会遇到平衡。同样是长工资,您可劲地在盼望,别人可能没您那么大劲,长就长了,不长就算了,把这没当回事。自然力用这种形式来点化您,要您改改过分盼望好的性格,性格的改变不仅能带来身体的健康,还能让人生更加顺利。老人听了我的劝导,很认真地改起了性格,又经过几次调治,老人房颤带来的心慌、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了,只是在偶尔心情不平静时又有些反应,她用写病的方法反复写上几次,不需要别人帮助症状就消失了。
  在我最初研究房颤的阶段,接诊病人的房颤都是因为由好变坏的一系列心情导致的,后来,一位病人的出现,让我知道,由坏变好的一系列心情也可以导致房颤,实际临床中,我把这一新的发现加以运用,从这个角度,很多人的房颤又进一步得到了明显改善,还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痊愈了,由此更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房颤的心理规律。这位病人和上面说的老人正好相反,他的一生中,不时遇到当时看是坏事,但后来突然变好了的事情。调治中,他举了这样一例,有一年,单位分房,他家那时仍然自己租房住,很想分到房,但由于数量有限,再加上自己平时也不和领导套近乎,他就知道肯定没有自己的,做好了分不到房的心理准备。结果,领导内部出现了矛盾,意见分歧不能统一,就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最后就把房分给了他。他告诉我说,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的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导致的房颤,重点落在由坏变好后高兴的不知所措上,这种情况,在回想当年的事情治疗房颤时,也要回想当年这件事从一开始到变化结束整个的过程,但和上面所说不同的是,它的重点不是落在过程上,而是落在得到好后的不知所措上。像这种情况,在回想的同时,还要:一,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处惊不乱。二,扩大自己承受好的容量。认识到,得到什么好都合适,得到什么程度都合适,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情,看到偶然中有必然,没有无因的事,没有无缘的果。
  以上,和大家介绍了些我这些年来用心理调治房颤上的心得,当然,能够调治房颤的心理规律还有很多,我和大家一样仍然处于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中,希望心平健康学“病由心生、病由心解”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能给您带来幸福。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5期


    第五十七讲 如何调治“假心脏病”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随着年月的积累,到了中老年难免出现问题。但根据我多年临床的心理咨询发现,很多看似是心脏病的,其真正原因并非在心脏,而是由心包的病症引起的。病人的感觉和症状跟心脏病没有什么区别,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不舒适,有些人可以同时向两肩放射,病人自己容易误认为是冠心病或心绞痛,而照此吃药治疗却无效,去医院诊断又没有病理指标,医院称之为神经性疼痛。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病人着急、担心,既得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得承受精神上的压力。
  循着“百病由心生、百病由心解”的研究思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什么心情能够引起什么病症,怎样调整心理解除疾病,在上述问题上,有了些突破,找到了一些治疗看似心脏病而用药又无效的“假心脏病”的心理调治方法,即找到了一些调治心包疾病的心理病因规律。
  心包分为内层的浆膜心包和外围的纤维心包两层。心平健康学研究出的,导致浆膜心包产生疾病的心理是:摩擦,与各种摩擦产生的不平心理都可对浆膜心包造成不良影响;破坏纤维心包使之得病的心理是:对于快慢的不协调,一是涉及到具体事的快慢不协调心不平,二是自己内心定位的快慢和现实快慢的不协调心不平。
  先举一个调治浆膜心包的例子:
  一天有一位老学员找我咨询,说她近日来常感前胸、后背闷疼并向左肩部放射,她怀疑自己得了心绞痛,但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后没有明显的效果,且在半个月前单位组织的老干部体检中,也没有发现她有冠心病等其它严重的心脏病。她很纳闷也很心急,找到我,请我帮助查找造成她这些不适反应的具体病因。我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已经研究出的导致心脏、心包患病的心理病因规律,帮她查找,发现她的真正病位不是在心肌和心血管,而是在心包,准确地说是浆膜心包。我按照导致浆膜心包患病的心理病因规律,让她回想最近有没有什么产生了摩擦让她心不平的事,她想了想说:“最近确实有,要不是您提醒我都忘了,我们街道社区为了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组织了一个合唱队,大家在一起每周按时活动,唱唱歌,唠唠家常,很开心。前些天组织活动的人因老家有事,请了几天假,回家了,大家就临时推荐了另一位年龄稍轻的人来管理,可合唱队中有的人不服她,说她歌唱得不好,没有组织能力,为此产生了摩擦,闹起了矛盾。我想大家出来唱歌无非是为了散散心,锻炼一下身体,活跃活跃生活,加强邻里社区的团结,如果为此闹出摩擦伤了和气,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她们俩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怕她们为了这点小事闹矛盾,有摩擦,真伤了和气,以后不好相处,可又不知怎么劝说她们。”我告诉她:“就是您认为她们之间不该为这点小事闹摩擦,怕她们这次的摩擦,破坏了邻里和气的心理,导致了您心包部位不舒服,怕的心情反应到身体上就是疼的感觉。您回去后,把这件事好好反思一下,把它想开。其实正如您所说,大家一起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歌唱得好不好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大家在一起就是为了体会大众娱乐所带来的乐趣,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团结,如果看到邻里间产生摩擦,闹了矛盾,您就担心害怕,认为不正常,就违背了您参加大众娱乐让自己开心的初衷。我们知道,人多了,有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的,有了就适当地解决,通过这些摩擦的产生和解决,让大家彼此了解,彼此适应,才能真正起到加强社区团结的作用。她们俩闹点小矛盾,有些摩擦也只是一时的冲动,您说几句劝劝就行了,过后等她们各自冷静下来,您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再协调一下,大家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愿为这点小事把关系弄僵,让她们因此更加了解彼此,找到台阶下来就行了,您要把为这件事担心、紧张的心理去掉,才能治好自己的身体。”我说完后她考虑了一会对我说:“王老师,听您这么一说,我现在想开了好多,现在我前胸后背疼的感觉真的减轻多了,我以后遇到事情真得像您说的那样,辩证地去考虑。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这件事自始至终都与我本人没有直接关系,是她们俩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我对她们也没有薄厚之分,希望她们都好,可为什么会让我得病呢?”我告诉她:“根据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心理与疾病的对应关系,能够引发疾病的心理,不仅仅来源于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事,凡是能引起你心不平的,不论事情与你是否有关,也不论事情大小,均可使你得病,前提必须是你为此产生了不平心理。真正使你得病的就是你的不平心理。”
  再举一例说说如何调整心态,调治纤维心包的疾病。
  我曾咨询过一位病人,其心脏前后同样有憋闷、疼的感觉,自己怀疑是心脏病,但去医院做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经分析,我发现她的真正病因是在纤维心包,我让她想她都对什么快慢不协调的事儿产生过不平心理。她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她还在学校上学,是班干部。那时候学校里发展团员要求很严格,得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出色才行。有一年,学校又要发展团员,她的班主任让他们这些班干部同意,让班上一位各方面都平平的学生入团,班干部们包括她在内,都认为这位学生不够格,不同意班主任这样做,希望班主任再向后拖拖,再考验考验这位同学,可班主任收了这位同学的礼,偏偏急着让班干部们表态同意。结果,一天下午放学后,班主任把班干部们全留了下来,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到半夜12点,让所有班干部表态同意,才放大家回了家,为此她很生气。在这件事情中,她希望向后拖,班主任则急着定下来,她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协调生出的不平心理,破坏了她的纤维心包。憋闷的感觉,其一和她认为这件事应该向后推,压一压再看的内心定位过于强烈有关,其二还和她想要扭转班主任的急,可又觉得很难,不知该怎么办的心理有关。疼,就和她对于这件事情的生气心理相关。她问:“王老师,您说我怎么想得通,难道我不该和班主任的腐败行为做斗争吗?”我劝导她:“你要把这件事情想开,因为只要有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存在,就避免不了腐败的存在,任何地方,任何年代都是如此。碰到这类情况,与其做斗争是必要的,但要心情平静地做,同时要知道斗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度,坦然地接受失败,失败了并不等于斗争没有起到作用,最起码,你们让班主任认识了你们班委会的作用,他以后在行动时,也会多加考虑。斗争的意义不只是在于要取得成功,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更要在乎的,是斗争的过程,因为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这个社会、认识形形色色的精神物质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这个世界是多样的、多变的,只有在认识和适应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去改变。你要练习把这个社会的种种存在都看成是自然的,身体才能正常。”这位病人听了我的劝导想开了这件事,病情缓解了好多。
  其实很多人都因为快慢的不协调产生过不平心理,比如夫妻俩出去办什么事,这个嫌那个急,那个嫌这个慢;再比如同样学习,看到别人学得快,自己学得慢心不平,或嫌别人学得太慢心不平;再有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或太慢,心情过于严重的就有可能在纤维心包上存病。实际调治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展开来回想自己都和哪些快慢的不协调产生过不平,多角度想开,就能够调治自己纤维心包的毛病。
  人到了中老年身体出现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我们一生会经历好多事情,由此产生的不平静的心情也很多。“百病由心生”告诉我们,不平静的心理可以作用于生理产生出很多病理反应,“百病由心解”又告诉我们,有了病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解救自己的身体。如果您的身体有相对应的问题,愿您能尝试我所说的,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健康起来。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6期


    第五十八讲 我们能为自己的颈椎做点什么?——颈椎病系列讲座(一)
  我常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碰到不少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说起颈椎,可能没毛病的人少,有问题的人多。颈椎内是很多神经的通路,气管、食管等也都从这里经过,其健康对人体其它部位有着重要影响。在我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轻者能压迫的头晕、恶心、四肢发麻,重者连转头、弯腰都不能。我感受到颈椎病人群的广大,及其带给大家的痛苦,下面,我就把自己给患者调心解病的一点心得交流给大家,希望大家从中受益,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治自己的颈椎病。
    我在咨询中曾碰到这样一位女患者,头一点不能低,身体很多地方连着不能动,医院诊断为:颈椎椎管狭窄,不可修复,手术危险太大。咨询中,她说起这样一件事: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在单位里特别窝囊,对谁都低头服软,谁都敢欺负他,好活都让别人干了,专剩下些不好的活让他去干,她怎么说、劝、教、发脾气都改变不了他,她就认死了她的丈夫窝囊得抬不起头来,不可救药了。再加上她在单位里,要强、有能力,工作干得好,别人都得服着她,没人敢也没人能挑出毛病,同事对她的敬畏与佩服,更让她觉得丈夫太窝囊,让她抬不起头来。两个人的相互不理解持续了多年,他的丈夫因为长期的压抑,觉着窝囊憋着又说不出来,得肝癌死了,而她,在丈夫去世不久,颈椎病就发作了。
    这位患者在这件事情中反映出来的不平心情,就是导致她患颈椎病的心理病因。心平健康学研究出来的,导致颈椎前后活动有病症反应的心理原因,从整体上讲,和“服或不服”的概念相对应,因为服或不服产生的各种不平心理影响颈椎前后的活动。具体来讲,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颈椎低头时疼痛或不能低头
    心理原因:自己有不愿低头,不服气的不平心理,或对别人的愿意服、愿意低头,软弱存有不平心理等。头低不下去的程度,说明了心理不平的程度。
    二、颈椎仰头时疼痛或不能仰头
    心理原因:对别人趾高气昂存有不平,或对自己要仰起头、抬起头做什么艰难劳累心有不平,或对自己或别人遇事不得不服存有不平心理等。不能仰头的状态,说明了不平心理严重的程度。
    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百病怎样由心生,百病怎样由心解”,研究的就是什么不平心情导致得什么病,怎样调整心情解除疾病。象上面所说的那位女士,她的颈椎病就是由她认为他的丈夫窝囊得抬不起头来的不平心理导致的,病情严重的程度,就说明了她这种心理的严重程度。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心理和身体是有对位性的,害羞的心理导致的一定是脸红,不是脸白;受惊吓的心理导致的一定是脸白,非脸红。这位女士的不平心理是觉得丈夫窝囊得抬不起头,才对位在颈椎患病,她如果只有窝囊的心理,没有抬不起头来的心理,就会相对应在肝区得病,不会进椎管,只有认为“抬不起头来的窝囊”才会让颈椎得病,才能影响颈椎的前后活动。这种心理和生理、病理相对应的规律,在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是适用于任何人的客观规律,不存在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问题。有些人说按照心平健康学研究出来的心理病因规律,自己去给自己调病不见效,其中可能就存在这样的原因,即,所想到和调整的不平心理没有和身体的感觉、症状及部位准确对位。这一点很重要,它是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张冠李戴。
    在我的解释之后,这位女士知道了自己的颈椎病是由自己认为丈夫窝囊得抬不起头来的心理过于严重、持续时间过于长导致,我告诉她,到这里我们只是找到了“百病怎样由心生”,接下来还要做的就是“百病由心解”,即主动调整导致她患病的上述不平心态,来解除她的颈椎病,通常我称这一环节叫想开。她对我说:“王老师,他那么窝囊,没有一件事做得能让你觉得抬起头来,让别人佩服,你说我怎么想开?我就觉得他是块朽木,不可雕了。”我对他说:“看问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首先,你要调整你自己,接受你丈夫这样的性格和状态。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什么样的都有,我们要善于接受这种人性的多样化,理解大自然的造物,没有了这些差别,世界就失去了色彩。在接受别人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是我们所有的、我们所坚持的就叫好,不拿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衡量、要求别人,要知道,当我们认为什么很好时,它的弊端同时存在,只是有些我们现在没有发现而已;当我们认为什么不好,极力排斥它时,它的正作用也同时存在,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是不以我们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辩证。其次,在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异己行为时,我们还要看看,您丈夫的这种行为状态,在提示您什么,在平衡什么,既然他的所作所为能让您那么心不平,一定是您有什么心理或行为象他的表现一样过,自然力通过他在对您进行点化。别人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灰时,我们就多看看别人,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用他们多彩的言行,把我们内心的不平,心理和行为的过和不及表演的淋漓尽致。象您的丈夫,那么窝囊,在单位里谁都敢欺负他,从他这点,反映出了您什么?您仔细想过没有?”她听了我的问话,一脸愕然,摇了摇头。我问她:“在单位里没人敢欺负您吧?”她点点头,“那您想想您在单位里的状态是不是和您丈夫的正好相反?”她想了想说:“您别说王老师,我仔细想了想,我们俩正好我在天平这头,他在天平那头,您不提醒我从来也没仔细这么想过,因为我在单位里压人一头,已经成了习惯,我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很多年了,都没什么感觉了。”“是啊,”我接着她的话说,“您要是有感觉,能够认识到自己状态的过,自然力就不会总用您的丈夫提醒您了。您丈夫的行为,实际上,正是自然力对您的点化和提示,它告诉您,您的思想和行为有需要改正的地方。那您现在顺着这个思路,能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单位里过在哪里呢?”我问她。她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确实是个很要强的人,不论干什么工作,我都要干得最好,压过别人,我才觉得自己有成绩,但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别人对我的敬畏与佩服,是我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换来的,难道这不对吗?我积极工作,努力付出,自然力为什么要平衡我?”看着她略急和不解的样子,我笑了:“不是您积极工作,努力付出错了,工作干到再好都不为过,努力和付出再多也不为过,过的是您干好工作的心情,用平静的心态去努力,干到什么程度都不会遇到平衡,心态不平静的去努力,还没干成,平衡早就在那里等着了。您当年努力的状态是什么?我听您用了‘压’这个词,它是不是就说明了您当年为了干好工作和别人不服、较劲的过的心情和状态?您可以想想,这些年,您压着别人,自己都没感觉了,让别人存了多少信号,使别人产生了多少不平静的心情,这样自然力怎么能不给您平衡呢?您在自己单位没有机会体会被人压得抬不起头是什么滋味,自然力就用您丈夫的窝囊来让您体验被人压、抬不起头来的滋味。干好工作没错,需要去掉的是干工作时和别人较劲、攀比、不服气的过的心理。你要想让自己的颈椎好转,在接受你丈夫的行为,理解他对你的平衡作用的同时,还要反复回想自己在单位里工作时不平静的状态,把当时不平静的心情,转换过来,病才能有更多好转。”在我的开导下,这位女士告诉我,今天她的思想有些转变,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能够比较冷静、平静的看待她丈夫的窝囊了。在随后的几次调治中,这位女士的心态又转变了不少,病症大有好转,疼痛大大缓解了,又经过几次调治,她能低下头、弯下腰了,医院认为这简直是奇迹。随着气恨的逐渐开解,这样,经过连续的治疗,她重反了工作岗位。
    颈椎病只是众多疾病当中的一种,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相对应的过和不及。爱惜您的颈椎吗?那么,为了它的健康和幸福,调整您对应的不平心情吧,在要求颈椎为我们服务的同时,让我们也主动为颈椎做点事吧。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7期


    第五十九讲 颈由心转——颈椎病系列讲座(二)
  上期讲座中讲到,导致颈椎前后活动疼痛或产生其它感觉的心理病因规律,这次我再讲讲导致颈椎左右转头产生不适感觉的心理病因规律。
  向两侧转头时,颈椎两侧的大筋及其连带组织疼痛或有其它不适,心理病因规律主要是:一、劝别人转弯,别人不转,自己生气;二、别人劝自己转弯,自己不转较劲。一般规律是向左转左边不适,向右转右边不适,也有向左转右边疼,或向右转左边疼的。我下面分别就这几种不适,结合我讲课调病的病例给大家做些进一步的讲解,以帮助大家自己运用心理病因规律,给自己进行调整。
  一、向左转左边不适
  如果自己劝男士转弯,他不转你和他生气,心理过重会使自己的颈椎向左转左边疼痛;如果男士劝你转弯,你不转和他较劲,也会导致自己的颈椎向左转左边疼痛。
  记得学习班上有这样一则病例:一位女学员告诉我,她向左转头左边很痛,她还特别强调她的感觉不是疼,是痛。我问她都劝哪位男士转弯,他不转,她对此有急气恨心情。她不假思索的说:“和我丈夫,我劝他不要喝酒,又费钱又伤身,可他怎么也不听,为这个我们吵了几十年架,到现在我也没有把他劝过来。”我帮她找了几个角度想平这件事,几天后,她告诉我她的痛减轻了许多。
  二、向右转右边不适
  如果自己劝女士转弯,她不转你和她生气,心理过重会使自己的颈椎向右转右边疼痛;如果女士劝你转弯,你不转和她较劲,也会导致自己的颈椎向右转右边疼痛。
  有位学员找我帮她调治颈椎,在调她向右转右边疼的过程中,我让她想她劝女士转弯,女士不转,她为此较劲生气的事。她告诉我说,她劝她女儿不要抽烟,她认为女孩子抽烟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份的不良行为,可怎么劝女儿都不听,还当着她朋友的面抽,让她觉得很没面子。我帮她冷静的把这件事作了些分析,她看到了其中的平衡,想开了好多,病也就好了不少。
  以上这两种情况,大家都比较好理解,在按照心理规律自己找事进行调整的时候,也比较好找,我在上边简单举例的目的,就是要给大家做点提示。下面这两种情况,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稍微说得详细些。
  三、向左转右边不适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自己劝导其转弯的人是男士,但和这位男士有牵连并且自己和其较劲产生了急气恨怕等不平心理的人是女士。
  一天,一位学员来找我咨询,要我帮他调调落枕,通过他的演示,我看到他主要是不敢向左转头,头稍稍向左一侧,脖子右后边就特别的疼。根据他说的落枕的时间,我让他想最近几天有没有劝哪位男士转弯的事,他马上回答说:“有啊,前几天,我劝我儿子不要再玩电子游戏了,可他不听,还和我顶嘴,当时把我气坏了,揍了他一顿。”我接着帮他分析:“您现在是向左转右边疼,这件事情中,您肯定还和哪位女士存了较重的急气恨怕的心情。”他说:“王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现在还在生着气呢。您说说,我管孩子,让他好好学习,有什么不对,我当时正管着呢,孩子的奶奶来了,一见她孙子在哭,也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就把我臭骂了一顿,差点没打我身上,我真是觉得憋气,您说孩子是我的,我管他为他好,就象她这样惯着,孩子还能有出息吗?我觉得我做的没错,可又不敢和她辩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告诉他,就是这件事情,他劝儿子转弯,结果和孩子的奶奶存了严重的不平心理,才导致了脖子向左转右边疼。我开导他,要想让脖子好,就要把这件事情想平,隔代亲这是常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年轻人首先要理解这种现象,不和有这种状态的老人较劲生气。其次,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老人不让管,自己可以找别的时间管,尽量别和老人发生冲突,这样老人没看见不生气,对她的身体也有利。再次,我们也要看到别人行为合理的一面,老人家不让棍棒教育,就没有道理吗?有好多从小没有挨过父母打的人,长大后品质也好,工作也有成绩,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多和老一辈的人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你能理解接受别人,别人才能理解接受你。他听了我的劝导心情平静了好多,我又帮他查找了几件类似的事情进行了调整,等从我这里走时,他的脖子已基本不疼了。
  四、向右转左边不适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自己劝导其转弯的人是女士,但和这位女士有牵连并且自己和其较劲产生了急气恨怕等不平心理的人是男士。
  在一次颈椎学习班上,有这样一位老学员,轮到给她调病时,她告诉我说她十几年了,头一向右转左边就很疼,我问她能不能想起什么事来,在这件事情中,她劝女士转弯,但自己实际最生气的是其中涉及到的男士,她想了想说,有这样的事:“我女儿当年找对象,找了个人什么也没有,就是长得好看,我当时不同意,您说我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也不错,不至于找这样一个没有学历,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的人,我天天劝她别和他来往,还找了很多人做她的工作,她的思想还真转变了不少,结果,我这刚有点高兴,这个男的不死心,不知哪儿弄了辆车,天天去接我女儿下班,然后带她一起出去玩。我非常气愤,这刚劝女儿奏了点效,就被他给搅合了,再劝女儿根本就听不进去了,最可气的是,最终他不仅没有混出个人样来,还骗了我女儿一笔不小的钱,带着钱跑了,到现在也没有找着人……”这位女士说着激动起来,我打断了她,让她心情更加平静的回想这件事情,因为心平健康学治病的特点就是用平静的心情去回想当年的事情,把当年想不开的点,找到平衡的角度在现在来想开,病才能好,如果现在回想当年的事情越想越生气,不仅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而且会使病情加重。我让她自己找角度想开这件事情,她想了想说:“我现在能想开的是亏得我姑娘最终没嫁给他,要真嫁给这个骗子,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下场呢。“对呀,”我说,“您觉得您女儿倒霉,碰上这样一个骗子,被骗了些钱,还有比您女儿更倒霉下场更可悲的。在您现在还理解不了事情发生的缘由,找不到平衡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时,用这种和别人比较的安慰法使自己想平,也是可取的,从原来的气、恨状态,到现在的部分想平,疾病就在好转。”说到这儿,我见她在转头,“好些了王老师,”她对我说,“看来确实得想平,我原来就以为我女儿碰到他很倒霉,没有想到还有我女儿最终没有嫁给他这个不倒霉的点,那您说王老师,我该再怎么继续想开?”我告诉她:“首先要能够理解凡是发生的都是合适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女儿为什么被这个人的外貌吸引得什么都忘了?您能为此痛苦,就说明她的这种行为肯定和您相连。”这位女士瞧着我,若有所思,半晌才说:“是和我有关王老师,您这说着我想起来了,我一直认为我长得不漂亮,年轻找对象时,就一心想找个比我好看的,结果没能如愿,孩子生出来后,象我们俩自然也不好看。小时候带她出去,人家一夸我女儿长得好,我就当着人家的面说‘好看什么呀,长得这么丑’。记得那年女儿要去学校舞蹈队里跳舞,刚说就被我打击回去了,我说‘咱要知道咱长得不好看,别去台上献丑’。现在想想我虽然说的都是我真实的看法,但我完全没有顾忌到女儿的感受,没有想到这对她的成长、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什么伤害,今天这样说着,我知道了为什么她找对象时非得要找个长相好的,要是没有我从小给她的这些不良程序,她就不会被那个男的外表吸引到那个份上,也就不会被骗了。”我让她再转转头看看,她试了试说:“又好了些。”我告诉她,这就是想开和想不开的区别,害羞的不平心情能马上让脸发红,想开了的平静心情也能马上让身体发生变化,祛除病痛。在以后的咨询中,我又帮她从别的角度分析了她女儿为什么会被骗,以及其中和她的联系,对这件事情,她又有了更深入的想开,病情又好了不少。
  按照心平健康学的心理规律,因为男士存有不平心情的,在身体左边产生病理反应,因为女士的,在右边。大量病例证明,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每个人都适用。颈椎左右转头不适的,我大体上分了这样几大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8期


    第六十讲 颈椎病教我们认识自己的慢性自杀——颈椎病系列讲座(三)
  看了连载的调治颈椎病的文章,有人问我说:“王老师,你的这种心理调病很奇怪,医院里调治颈椎病都要先诊断出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是颈项型的还是脊髓型的;是颈椎增生还是椎管狭窄等,你调病为什么不提到这些呢?”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心平健康学的来源了,心平健康学从整体上源于中医,是中医心理学在现代社会和其它多门学科相结合的新发展。中医治病主要是用望、闻、问、切来判断病人到底属于哪类证候,再根据该证中的不同感觉、症状,对症下药,解除病人感觉症状的过程,就是治病好病的过程,这和西医根据人体解剖部位来定病名并进行治疗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心平健康学虽然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仍离不开整个中医的大范畴,带有中医最根本的特色,它对疾病进行调理时,更多的也是针对病人的感觉和症状进行,通过调整心理,使得病人感觉、症状消除的过程,就是好病的过程。在中西医结合的大潮中,心平健康学同样能从现代西医的角度解决问题,象对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等疾病的调整上,我们都有痊愈和显效的病例。中西医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出发来研究人的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心理调整只是配合或附属,而心平健康学则专门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 “百病怎么由心生”以及“百病怎样由心解”,中西医的区别并不是它发展的障碍,反而是它不断前进的源泉,不论是针对西医命名的哪种病或中医诊断的哪种证候,从心理的角度进行调整都是要解除病人的非常态,恢复肌体及心理正常的功能和状态,所以,在解决颈椎外在不能正常活动的状态时,就是在解除导致这些外在症状和感觉的颈椎增生或椎管狭窄等颈椎病。
  上两期写到了颈椎前后低头、仰头及左右转头不舒服的心理原因,这期和大家谈谈左右歪头不舒服的心理原因。
  歪头整体和偏向、倾向、重视这几个大概念相连。歪头的不舒服大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向哪边歪,哪边窝着不舒服。另一种是,和歪头方向相反的这边抻着不舒服。
  先说向哪边歪哪边窝着不舒服。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一、向右歪右边窝着不舒服。
  心理病因规律是:自己或别人偏向哪位女士,自己和被偏向的这位女士产生了不平心理。
  二、向左歪左边窝着不舒服。
  心理病因规律是:自己或别人偏向哪位男士,自己和被偏向的这位男士产生了不平心理。
  这两种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和“被偏向的人”产生了不平心理,颈椎才会歪头时“窝着”疼。
  比如,在我的讲课中,有这样一位先生,他向左歪头时,左边窝着痛。我让他想他都和哪位“被偏向的男士”产生过不平心理,他说,他曾经偏向、重视过一位男士,他觉得此人聪明能干,就在业务方面重点进行培养,希望其以后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哪里想到,此人成才后,不仅没有留下来为自己效力,而且在走的时候偷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在外边打着自己的旗号敛财,他因此又气又恨,产生了很多不平。我告诉他,这就是他向左歪头左边窝着痛的原因,要想解除自己的痛,就要把自己的不平心理想平,把自己所遇到的这件事,看成正合适。他是心平健康学的一位老学员,很快就找到了想平的角度,如,先看看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不足:自己做事轻率,判断力差,容易轻信别人;自己太好面子,在培养的时候没有及时和其签订用人合同,导致其进出的自由;自己的东西保管不善,致使其很容易就拿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等。其次,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能够理解其成才后想独立门户的愿望,这是人之常情,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情;能够平静的面对其偷走自己研究成果的行为,商场上偷窃情报、资料及科研成果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面,社会还在发展,人类还在进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同这些恶的东西作斗争的同时,先要平静的面对和接受它们的存在。当这位学员从多个角度想平这件事情后,他告诉我,他向左歪头左边不痛了。
  再比如,学习班上,有位女学员,向右歪头,右边窝着痛。我让她想她都和哪位“被偏向的女士”心不平,她不加思索的说:“和我们办公室那个女的,领导处处向着她,同样是会计,领导分给我好多活,分给她一点活,这不要紧,领导还说什么她的学历比我高,工资也给的比我多,她就是能说会道,能上领导家送礼,领导就那么显眼的偏向她,我一见着她就来气。”当她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笑得她也不好意思了,在大家的开导下,她告诉大家她想开了好多,痛的感觉消除了不少。
  再说说歪头不舒服中的第二种:和歪头方向相反的这边抻着不舒服。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一、向左歪右边抻着不舒服。
  心理病因规律是:a、女士不让自己或别人偏向,自己和其产生了不平心理;b、哪位女士叫横,自己和其产生了不平心理。
  二、向右歪左边抻着不舒服。
  心理病因规律是:a、男士不让自己或别人偏向,自己和其产生了不平心理;b、哪位男士叫横,自己和其产生了不平心理。
  这两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抻着”不舒服的,都是和“不让偏向的人”或“叫横的人“存有不平。
  下面说说和“不让偏向的人”心不平导致的抻着不舒服。
  例如,学习班上,一位学员调治他的向右歪头左边抻着疼痛,想到这样一个例子:他一直想重用一位他认为很有能力的人,但他的上级(男士)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一直压着不让他用,他和这位领导多次交涉也没有结果,为此存了好多不平心情。这其中,男领导不让他偏向、重用某人,他和其产生的急气等心情,直接导致了他向右歪头左边抻着疼痛。
  还有这样的情况,一位学员也是调治她的向右歪头左边抻着疼,她想到的事例是:曾经有一次领导(男士)和客户洽谈业务,在谁都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领导突然决定不让原定的某某陪同前去,让她陪着去,她认为领导这不是在向着自己,是害了自己,让自己无意中就把同事给得罪了,她内心定位,领导的举措不是偏向,而是起了反作用,这种定位,就导致了她向右歪头左边抻着疼。
  和“叫横的人”心不平导致的抻着疼很好理解,和男士就向右歪左边抻着疼,和女士就向左歪右边抻着疼,我就不举例了。
  实际调治中,还碰到歪头时窝着疼和抻着疼同时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多是和“被偏向的人”、“不让偏向的人”同时心不平导致。如,在家庭里,自己偏向自己这边的哪个亲戚,自己的爱人不让自己偏向,导致颈椎抻着疼,自己偏向了半天,这个亲戚还不领情,自己为此生气上火,导致颈椎窝着疼。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举了这么多例子,目的是希望大家,在对照以上所说的心理病因规律,给自己调治时,尽量考虑全面,只有对准了自己是哪种情况,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做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碰到好多人向我询问,遇到事情了该怎么解决才能让自己的心更平,更少的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个问题中,我回答这样两点:一,遇到问题时,我认为,首要和最重要的是:先平静的面对。只有能够面对问题,才谈到解决问题。其实回头想想我们走过的人生路,好多问题在当时看来那样棘手难以解决,我们面对问题时,有着那许多的迷茫、疑惑、无奈、盼望等等不平,现在看看,我们不是都走过来了吗?许多问题不是都解决了吗?况且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我们多么的着急、努力、较劲而得到解决,而那些解决了的问题也并没有因为我们有多么的不平而锦上添花。二,学了心平健康学不要怕产生不平心理,这种怕本身就是不平,事情发生了,没能平静的面对,不要紧,事情过后可以回过头来再慢慢想平,圣人的超常态我们要允许自己慢慢来达到,对自己有耐心有信心,才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和调整自己,我们要体验的是认识、调整的过程,不要过多的在乎调整和改变的量的多少,因为它本来就是无限量的。
  透过颈椎这个小窗口,我们能看到,心不平,其实是一种极其隐蔽的慢性自杀,是一种极不易被发觉和改变的自我摧残。珍爱生命吗?从自身做起吧,从小颈椎入手,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恢复自己,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把握。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9期


    第六十一讲 传染平静——颈椎病系列讲座(四)
  上几期我讲到如何调治颈椎前后仰头低头、左右转头、左右歪头的不舒适及不能进行这样的活动,都调整的是颈椎活动时的症状,这一期我将讲讲颈椎不活动时有不舒适的症状如何调治,如:颈部不能总呆着,必须过一段时间活动活动,不活动呆着就会酸、疼,有的还伴有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等。
  颈椎不活动,呆着时间长了就出现各种不适,总的和“等着”的概念有关。这其中可以分为四点:
    一、直接因为“等着”这个概念产生了急、气、恨、怕等各种不平心理致病。
    二、在等着的过程中有“挺着”、“撑着”的劲,没有怨的劲,并且没什么特殊原因,没有怨的劲,也怨不上谁,只有自己挺着、撑着,这样的心情状态导致的是颈部里椎骨的不舒服。
    三、等着的时候和“卡着、拿着、捏着”的概念存有不平心理。
    四、这种颈椎的不舒适极,容易连带身体其它部位同时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连带着头部、颈肩部、前胸、后背等。
  下面我分别举例做些更详细的说明。
  先说第一点:直接因为“等着”这个概念产生了急、气、恨、怕等各种不平心理致病。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去医院看病,一看前边还有那么多人,还得等好长时间,心理着急;在站台上等车,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边等边着急、生气、无奈等;再比如,夫妻两人一起去逛商场,妻子让丈夫在某地等自己,丈夫等了好长时间妻子也不来,心理着急上火,冲进商场去找,结果妻子回来看到丈夫不在,心理也是又急又气,回去找丈夫,最后女方埋怨男方让他等着他不在那里老老实实等着,男方埋怨女方让自己等的太久。这些直接因为等着、等不等产生的不平心理就可导致颈椎得病,出现颈椎不动呆时间长了就不舒适的症状。如果颈椎不活动呆着就感觉“酸”,是等着的过程中自己内心有“难”的定位,或对别人的等,自己内心定位为“难”;如果“疼痛”,就是有急、气、恨、怕的心情,各种感觉和各种心情相对应,有什么心情就会有什么感觉,这是在每个人身上都适用的普遍规律。
  直接因为自己的等心不平可以让自己的颈椎得病,因为别人的等心不平也照样损伤自己的颈椎,如因为别人的能等、该等、不能等、不该等,等等存有不平心理都可导致颈椎得病。有意思的是,在学习班上,有些学员这样的不平心理来源于其所看的书、电视、电影,并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事,这让大家认识到,可以产生不平心理的环境处处在,学了心平健康学不能为了少存信号,少有不平心情就脱离某种场合,逃脱某种环境,躲避某些人,在信息异常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现实的。心平健康学要教给大家的,不是怕事、躲事,是怎样以更加平静、坦然的心态,勇敢的面对各种人、事、物,在和各种事物各色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改正自己,平静自己,让自己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
  再说说第二点:在等着的过程中有“挺着”、“撑着”的劲,没有怨的劲,并且没什么特殊原因,也怨不上谁,只有自己挺着、撑着,这样的心情状态导致的是颈部里椎骨的不舒服。
  比如,学习班上有位学员说,他父亲患病,怀疑是癌症,去医院做检查,他很着急想赶紧知道检查结果,但按照医院的常规,检查结果三天后才能出来,自己再急也没用,三天中,只能挺着等着结果,这种等待中挺着的心情过重,就相对应伤到颈部里的椎骨。这位学员说的这个例子具有普遍性,我们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当年等待过程中,挺着、撑着的劲很大或持续时间较长,都可使颈椎受损,现在要想让椎骨恢复正常,就要用平静的心态去回想当年,把当年想不通的地方想通。有的学员问我说:“王老师,我觉得遇到除了等着再没什么办法的事,挺着、撑着的心情不由自主的就有了,怎么能做到没有呢?”这位学员说的很在情理,正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有大家共有的心情,才可以得大家都能得的病,对“百病由心生、百病由心解”多年的研究,让我认识到,得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抱着固有的自我不肯认识,不肯改变,病是什么?从我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讲,我认为病就是我们认识自己、改造、升华自己的一面镜子、一种手段、一个行之有效的武器,这也正是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我对这位学员说:“你先别想怎样能没有挺着、撑着的心情,你先向下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挺着、撑着的心情。”“我着急呀”,这位学员马上接过我的话说,“我父亲病成那样,到底是不是癌症,我能不急吗?”我说:“这下你知道怎么去掉撑着、挺着的心情了吧?”这位学员看着我会心的笑了。同样的是做事,可以心情平静的做,也可以心情不平静的做,对于所做的事情,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对您自己的身体却会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个得病,一个不得病,您选哪一个呢?
  接下来把第三点和第四点合在一起举例说说。
  第三点:等着的时候和“卡着、拿着、捏着”的概念存有不平心理。
  第四点:这种颈椎的不舒适极,容易连带身体其它部位同时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连带着头部、颈肩部、前胸、后背等。从百病由心生的角度讲,是因为在“等着”的过程中,一般人都兼有其它心情,如:等的过程中,因为“抻着”跟别人较劲,或因为什么才导致必须等着而对谁有所怨,容易导致颈椎连带脖筋不舒服;因为“拖着”的心不平,容易导致颈椎连带两边的斜方肌不舒服;等的过程中,想听到而又听不到什么消息,可以颈椎连着耳后不舒服;等着如果和责任、负担连着,就会出现颈椎连带两肩不适等。
  有位学员找我咨询,她的脖子呆着不动时间长了,就疼,而且疼的时候连着耳朵后边、脖子两边的斜方肌、头的顶部都疼,我帮她找到这样一件事调整后,她的各种症状减轻了不少:当年她想调动工作,但她在原单位里是业务尖子,好多事情只有她能做,当她拿着调令去找领导盖章时,就事先害怕领导卡着、拿着不让她走,结果,领导当场就没同意,说让她回去等着,他考虑考虑,这一等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中,她天天等着能听到领导放她走的好消息,可总也没听到,无奈,她又四处托人,直接从她原单位的上一级下了个命令,让这位领导愿不愿意都得放人,结果惹恼了这位领导,故意顶着上边下来的命令,拖着就不放她走,这期间她也不客气,就从方方面面和领导有意顶着干,最后,领导还是无奈放她走了,但这次调动,让她存了好多信号。这件事中,她害怕领导卡着、拿着不放她走的心情,就对应导致脖子呆着不动就疼,在那一个月内,她在等领导消息时的急、气、恨、怕也导致了她的颈椎呆着不动就痛;她着急听到领导放她走的消息但总也没听到,导致她的耳后疼;她对领导故意拖着不放她走的急气等不平,对应就伤到了脖子两边的斜方肌;领导故意顶着上级的命令不放她走,她心理不平,以及她故意和领导顶着干的心情导致了她的头顶疼。身体是我们心理的最好显示器,有什么心情,就会在身体相应部位存病,这种心理和身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也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
  多年来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对身体的巨大影响性和广泛的作用力,多样的不同心理,造就了多种不同的病理感觉和症状,从心理随着时代发展千变万化的角度讲,新的病种也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现代社会颈椎病的普及,说明有某种某些相同心理的人很多;某种相同的心理,也很容易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传给更多的人,从而扩大了得相同种类病症人群的范围。一个人自己遇到事情时,保持心情平静本来就不容易,如果受到别人的感染还能保持心情平静就更不容易。愿我所讲的能让大家从中受益,平静您的心情,健康您的身体,同时希望大家在自己心情平静身体有收获的同时,能将平静的心情传染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因你而平静,因平静而健康。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10期

 

    第六十二讲 擦亮心中的镜子——颈椎病系列讲座(五)
  前面的几期讲座我们讲解了颈椎病中的几个症状,比如仰头、低头、转头、歪头时颈椎痛,和头不能动与一动就疼,这些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都属于颈型。这次开始我们再来说说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的症状有五种,其中主要的三种是眩晕,耳鸣,还有头痛。这些症状可能是单一出现的,也可能是混合出现的,这就要看相应的心理定位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了。而且我所调制的很多病人也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颈椎病,而是可能包含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中的两种或者更多,这也就是混合型。比如有人孩子突然病了,于是她很害怕孩子有危险,但是自己想要帮忙却什么也做不了,她即觉得晕眩又觉得手臂麻木,那这就应该是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的混合型。因为人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有很多个想法,所以就容易有几种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只要把每一种类型相对应的病症调整好了,颈椎病的总体就会好转的。
  我们先从眩晕开始讲起吧。每当患者头部向后仰、低头看书、突然转头、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在之前的讲座里我们也说到过了,与颈椎相关的疾病,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觉得被“卡住了、拿住了、压住了”等。再具体到椎动脉型的颈椎病,就跟“需要”有关,也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事情或物品被卡住了而引发的不平静心理。颈项转动时可诱发眩晕。按照心平健康学的规律,眩晕可以分为眩和晕两部分,眩的对应心理定位是由于变化太快而引起的紧张和担心等,晕的对应心理定位是在两个事物之间犹豫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生活中能引起这样的心理的事情是很多的,比如,本来工作干得好好的,领导却突然说要让自己提前退休;又像,本来一直盼着小孙子的出生,好带孙子,可是生下来之后儿子和媳妇却说老年人的教育方法太陈旧,不让给带孩子了。正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如果不能接受这种突变的话,那就很容易使颈椎存病,所以有颈椎病的患者才会那么多。
  有位患有颈椎病的学员,在一次课上就说到了她的经历。她年轻的时候生孩子,在生之前丈夫就说婆婆会给他们看孩子的,于是她就把家搬到了离婆婆家近的地方,并且还调换了工作,一切准备都是按照婆婆会帮他们带小孩来做的。可是生完孩子之后婆婆突然就说不管带孩子了。这位学员想着为什么突然就说不管看孩子了呢,就为这个突然的变化而生气,并且不知道这样的话自己以后该怎么办,于是转头时就有眩晕的感觉。后来我就跟她说,您要把这种心情转变过来,要对老人多一些理解,要把突然发生的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当作是锻炼自己的快速应变的能力,把觉得自己受到伤害的事情转变成是锻炼自己,这样的心情会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样想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学员的病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还有一位学员,也讲了自己曾经觉得不平的一件事。以前她的妈妈都是和自己一起住的,可是弟弟家里要搬迁的时候,就把妈妈给接过去了,并且把户口也转了过去,等到搬迁完了之后,弟弟就说让妈妈住到了亲家母亲的房子里,可是没过两年,亲家母亲也说要住就又没有了住的地方。这位学员就为了这一次次的变化而不平静,想着,“当初搬迁的时候我就劝妈妈说不要搬过去,但是她不听,后来搬到亲家母亲的房子之后,又忽然说不让住了,我就担心我妈妈。”这又是因为突然的转变而引发的担心,并且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才好,所以还有犹豫,这样的心理就会导致眩晕。我就跟她说,事情不断地变化是正常的现象。而且,您看,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老母亲就更能觉得女儿的好,也就能理解当初为什么要劝阻她了;而且您也要理解老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利益而想要付出的心情。
  另外一种症状是耳鸣。耳鸣在颈椎病里有不用转头也会感觉到的特点。我们在探索中又发现了耳鸣的心理定位特点,是别人卡着不让自己听,或者是自己卡着不让别人听。卡着跟颈椎有关,而不让听则是与耳鸣有关。
  曾经给一位患者调病的时候,他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他想从所在的工厂调职,并且已经和最上面的领导说过了,也得到了认可,但是他怕车间主任要是知道了,不放他走、给他捣乱,心里很紧张,于是他就卡着这个消息,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车间主任听到了。
  我就给他讲,您的耳鸣,就是因为想卡着这个事的消息,怕车间主任听到了。首先,您可以先放松地回想一下当时担心和紧张的心情,平静地进行回忆,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调整效果。但如果想更进一步地治疗,就还需要转变一下想法。车间主任听到了也不一定就会阻止您调职,有些只是自己的错觉。如果确实是阻止和捣乱的话,也是锻炼您的应对能力。再说,车间主任不愿意放人,也是认为您有能力、有技术,这说明是对您得重视。有实力到哪里都不怕,总会再有机会的。
  其实这种卡着不想让人听到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不想让儿女听到的,不想让老伴听到的,不想让领导听到的,不想让职工听到的,不想让邻居听到的,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颈椎病型的耳鸣。您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想法,有些话让别人听到,可能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且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也说不定。但是不管结果怎样,我们追求的是心的平静,如果平时总担心一件事情被别人听到,精神是不可能放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擦亮自己心中的那面镜子。除了想开事情之外,我们还要从根本上理解,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自然的,而且是必然的,并不是我们想让它怎样就能怎样的,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去坦然面对就好了。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11期


    第六十三讲 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颈椎病系列讲座(六)
  在之前的几讲里我们已经对颈椎病作了一些讲解,比如颈型颈椎病有仰头、低头、转头、歪头时颈椎痛,和头不能动与一动就疼等症状;上一讲我们还讲了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次我们来说说脊髓型的颈椎病。脊髓型的特点是,伴随由颈椎病引起的下肢不适。
    脊髓型颈椎病会影响下肢,表现为颈椎活动时出现腿部无力的感觉,并且一般为单侧腿。所以如果腿部有上述的感觉的话,有可能是腿本身的病症,也可能是与颈椎有关的,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后者。
  之前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与颈椎相关的病症,其相应的心理定位是被“卡着、拿着、压着”,尤其是觉得自己最关键的部位被卡住了。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人的脖子被抓着,这个人基本就没法自由活动了,这种生理上的现象,跟我们的心理是对应的。如果觉得被卡住了而不能挪动或是移动的话,就会影响腿的运动,就是脊髓型的颈椎病。并且,腿的特点以酸、麻、无力为主要表现,以虚为主,这和我们总结的普遍的心理规律对应,就是觉得该干的干不了,该去的去不了,该得到的没得到,等等,当事实与自己的预期出现了差距的时候,出现的不平衡心理导致肢体的症状以虚症为主。人们认为自己被别人“卡着、拿着”是多余的、过分的,导致气血不能正常通过、不能达到而产生的疾病,是颈椎部位的实症;而影响的对应部位确是因为不足而产生的虚症。
  比如有些人想去旅游,但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不去了,这样如果认为是被钱卡住而去不了的话,就会出现颈椎病并且连带有腿的症状。或者有钱,但是有家里人反对的话,一旦觉得被家人卡着了去不了的话,也会是相似的影响。我们在治疗时要做的,就是在发现了自己是对于什么事情有过不平静的心理之后,主动地去转变自己固有的观点,来使自己可以接受更多的事物,让自己的心更轻松。
  有位颈椎病患者就讲过这样的一个事情,她想去游泳,但是丈夫却不让她去,不给她钱让她去不成。于是她觉得是丈夫卡着她,导致她去不了的。“卡着”相应地影响颈椎,“去不了”就影响腿。于是我就帮她分析说“您丈夫不让您去,也有他的考虑,比如担心您有危险之类的,所以您要多理解他。而且,卡着不让您去,您就跟丈夫较劲,说明您想去的心情太强了,您丈夫这么做,也是因为您需要有人来平衡您过强的盼望心理。”然后她按照新的角度回想过这件事之后,颈椎病引起的腿部感觉就明显好转了。
  还有一位学员,他的病症是椎管狭窄,腿吃不上劲。后来他和我们谈了他的情况,他的单位限制员工只能去合同医院看病,而不能去别的医院,他觉得合同医院不够好,但因为被单位卡着,而没法自由选择,但又无能为力。我就告诉他:“正是您这种觉得被单位卡着,去不了合同医院以外的医院的心理,才使您的腿吃不上劲的。您看,您本来想去别的医院看病,也是希望自己的病能好,但是您自己觉得被卡住了之后,倒又多了一个脊髓型颈椎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础首先是健康的身体,所以我们应该多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就能少得病了,是不是也就没有去哪个医院的烦恼了呢。而且,在合同医院看病是单位的政策,很多单位也都是这样规定的,这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管理。您和政策过不去没有用,甚至对自己是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去适应政策。”后来这位学员沿着这个思路平静地想这件事,尝试着去理解单位的做法,慢慢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还有一位患者,讲述了她的往事。她年轻的时候很有能力,工作成绩出色,领导对她也很重视,但是她自己觉得在这样的小工厂里,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如果一直在这儿的话,自己可能就被埋没了。于是她想调职到别的单位,去到能更好的展现她的才能的地方。但是因为对于这样的小厂子来说,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于是领导就卡着不让她走,于是她总觉着想走却被卡着走不了。我就跟这位患者说:“正是您这种觉得被单位的领导卡住了,想走却走不来了的心情,才导致您活动颈椎的时候会觉得腿部无力的。您可以试着换一种想法,虽然您在小工厂里面发挥的余地比较小,但是领导对您很重视,因为如果不重视的话,也就不会千方百计地想要留下您了;而如果您去了大公司,那里有能力的人就比较多,可能就显现不出来您的优越了。其实每一件事情都存在着好与坏的两方面,我们学习平衡理论,就是要能够同时看到这两个面,这样我们的心就可以释然了。所以不能只看到去大公司的好和在小工厂里的不好,如果认定了这样的情况就是对自己不好的话,那样自己的身体就会不好了。而且再回想那个时候,年轻人容易气盛,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哪里都特别需要自己,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有才能的人,这世上有很多,关键是看人的容量的大小。所以工厂的领导不让您走,其实也是对您的帮助,不然您到了别的地方可能过于亢奋,结果可能更不好呢。”然后这位患者又换成平静地心态来反思那件事情,经过几次,觉得想起那件事不再耿耿于怀了,对领导也多了些理解。于是,转动颈椎时腿部的无力感觉也随之消失了。
  看了这些例子,大家应该也能掌握规律了,觉得被“卡住了”的不平心理就会引发颈椎病,而被卡住之后“想去却去不了”的心理会是腿部无力,这也就是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时候,我们就根据这个规律,回想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心理,然后把相关的事情,用平静的心态反复回想,对病症就会有放松的效果,然后才找到自己心理不平的原因,换个角度来理解,把逻辑疏通,这样病就会逐渐痊愈了。
  病症,只是我们过去所存下的不平的心理,在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反映,所以得了病也不用怕,就利用这个机会,来让我们解开心里过去留下来的结,以此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自然,过上轻松快乐地生活。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7年第12期


    第六十四讲 解开自己逻辑的束缚——颈椎病系列讲座(七)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了六类:颈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在前面的几讲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前四种的特点,及其在心平健康学中的心理规律。  这次我们来谈一谈神经根型的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是颈椎影响肩臂部位。我们已经反复地强调了颈椎病的心理特点是觉得“卡住、拿住、压住”。再结合肩臂部的定位规律,肩膀是和“责任、负担”有关,上臂是和“被推卸的责任、扛不住”有关,肘部和“管闲事、帮忙”有关,小臂是和“抵挡”有关,手是和“干、做”有关。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就是因为觉得“被卡着”而产生相应的不平心理才影响到肩臂的。根据不同的心理,感觉表现为疼痛、酸、麻、无力、沉重等等。
  生活中,容易让我们定位成自己被卡住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被单位领导卡着,被家人卡着,被钱卡着,被病卡着,被规定卡着等。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卡着别人的情况,比如想要卡着丈夫,防止他乱花钱,或者卡着孩子,别总是上网玩游戏等。这些与“卡着”有关的事情,一旦引起心情的不平静,就会影响颈椎。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心理原因和想开的方法。
  有一位学员,从小家里比较穷,长大了之后富裕一点了,就想要帮助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是大哥,理应照顾弟妹,另一方面,弟妹们有的还小,有的过的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就想多给他们些钱。但是呢,妻子却不太赞成他这么做。于是,他虽然自己有点钱,却因为觉得妻子卡着,而没法给弟妹们,觉得自己想帮忙却被卡着帮不上。就是这样的心情,导致了他得了神经根型的颈椎病。两边的胳膊肘都觉得无力。后来我跟他讲这个问题,说:“首先,要理解妻子,她也是为了你们的家庭着想,如果你把钱都给了娘家,给了弟妹们,那你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弟妹虽然也是需要帮助的,但是人的成长都要靠自身,这是现在还不够好的环境,给了人努力去改善的动力,所以,也要多放手给他们锻炼的空间。如果真的是有急事,那到时候出手相助也不晚,而且妻子也不会不同意的。”这些都是这位学员年轻的时候的不平心情导致现在的颈椎病的,首先是平静地反思那时候的心情,这样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作用。然后再从逻辑上,把事情想开,这样病就是慢慢好转的。
  还有一位学员,也是神经根型的颈椎病,他是颈椎疼,同时带有手疼。后来他说了一些自己的情况。他55岁的时候,单位让他内退,但是他自己不愿意。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退了休之后在家也没事干,人一待着就该觉得心里空了,另一方面,内退了之后就只能拿固定的退休费,如果继续干的话挣的钱能多一些,再有,他也比较喜欢他的工作,因为一直干得不错,觉得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单位让他内退的时候,他争取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变,他就觉得自己被单位卡着,而没法继续干工作了。这个就是病因所在。我就给他讲:“您可以尝试着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虽然现在您觉得可能退休了之后没事情做会很闷,但是您可以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生活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而且那时候没有了工作压力,才正是好好享受生活的机会。自己的价值也不是只能在工作中才可以体现。钱再多也买不来健康,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态,遇事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那才能真正轻松快乐地生活。而且,现在每年毕业的年轻人都很多,但是工作岗位却相对较少,我们就当是把位置让给了自己的晚辈们,不也挺好的吗。”后来经过我的劝说,他又换成平静的心态自己反复地回想退休时候的事,不再认为自己是被卡着不能干工作了,颈椎病就逐渐地缓解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正是工作要劲的时候,却突然病了,没法去上班,觉得自己被病给卡住了;又或者有些想要参加的活动,却因为自己的年龄超过了要求而被拒绝了申请,于是觉得自己被年龄卡着,没法干想干的事情,这样的心情都会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
  还有自己卡着别人的时候的不平心理,同样可能会致病。比如家里的小孩子,特别爱上网,或者特别爱打游戏,于是家长就想限制孩子,往往是卡着不给买电脑,要不就是卡着不给钱,省得他去外面玩儿。这个时候那种想要卡着不让小孩干什么的心情也是不平静的。如果不给买电脑却总跑出去玩,这时候那种想卡着却担心卡不住的心情,就是有些人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源。您得理解孩子爱玩的心情,循序渐进地跟他讲道理,只靠这种硬性的措施卡着他不让他玩,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总是不让他玩痛快了,他就总也没有觉得够的时候,就一直不会主动停下来。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过一段对什么事情很着迷的阶段,但是其中大部分都会慢慢地过渡到理智的爱好和追求上,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指引方向,而非限制孩子的自由。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总觉得自己被家长卡着,没法玩游戏,没法干想干的事,也同样会引发颈椎病的。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因为生活中我们会受到一些限制,如果这些限制阻碍了我们做希望做的事情,我们就会把它们定位成负面的。其实这时,我们要换个角度,想想它存在的合理性,这些限制可能正是保护了我们的东西。就像是法律限制了我们不能做违法的事情,也正是有这些限制,我们才能生活的安稳。
  其实,每个事物都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并不一定说哪个就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应该尽量贴近自然,这样我们的逻辑就是通畅的。我们生活中的痛苦,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困在了自己的逻辑之中。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1期


    第六十五讲 反应在内脏,根源在颈椎——颈椎病系列讲座(八)
  在前几篇文章里,我们简单谈了颈椎病的几种类型,那些我们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的感觉所在部位与颈椎有关,或者是颈椎活动时影响的部位,我们可以找到联系。这次的交感神经型,颈椎没有感觉,表面上功能也没有联系,但是治疗时又必须从颈椎的概念开始。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心理成因是复合的,几个概念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调整时也要把对应的几个方面想到。这些波动的心情在调整治疗时,首先是和颈椎有关的概念,如:被什么卡着、压着、拿着。然后第二个对应感觉和概念,它影响了什么功能或频率,如:听、看、说、走、拿、出汗、睡眠、凉热、心率、大便、小便。这些功能或频率由什么部位或对应脏器完成是第三,如:五官、头部、肢体、心脏、大肠、膀胱等。
  当病症出现的时候,我们感觉某个部位不适,和对应功能受到影响,并没有感觉到颈椎有病。我们是通过对应部位和功能的不正常,找到使自己或别人出现不正常的所对应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不正常的关键,是被对应的人物和事物卡着、压着、拿着,所以病根在颈椎。
如果只按照这个部位和功能的规律,把对应的事物或人物反思了,而没有把卡着、压着、拿着等对应颈椎概念想到,效果较差,只是当时起到放松的作用,得不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卡着、压着、拿着本身并没有病,不是遇到这些事情就出病。你把这些事情看的很正常,或者对你没有什么作用,身体仍然正常。调整时,要把当年与卡着、压着、拿着有关,认为不正常的事情想开。
  这次先介绍交感神经型的两种症型:括约肌症状和心脏症状。
  1. 括约肌症状
   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发作过后,此症状可消失,这点与脊髓型颈椎病造成持久的排尿障碍不同。
    由于与卡着、拿着、压力有关,才导致不能正常的表达、泄露、宣泄,所以表现在尿,但根源在颈椎。
  因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的对应心理是以想表达、泄露、宣泄等概念为主,以及有关说的心情和状态。尿频是多次说、反复说的状态,尿急是急于说的状态,尿不尽是没有说完的状态。
  在教学中有一位学员,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的现象。经分析,查找到这样一个事情。她是老师,教学能力较强,所带班级每个学期都是先进班集体。调进学校来的个别学生,就要放在她的班里,她非常着急想和领导说不要这样安排。在和领导说的时候,不等她把理由说完,领导就说那学生放在其它的班里管不了,就放在她的班里。又有个别学生进来时还放在她的班里,她急着和领导说了几次,都被领导压了回来。心情不能平静。
    对这个事情进行了对症分析。急着和领导说的心情,是尿急;想多说几次的心情,是尿频;被领导压着没说完的心情,是尿不尽。
  调整时首先平静心情,对此事进行反思。把自己认为领导给的压力想得正常,平静面对现实,把当时急着说的心情想平。根据需要自己进行多次调整,把类似的事情同时进行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咨询中还遇到一种情况,是自己压着、卡着别人。不让别人说的不平心情,自己认为说出来解决不了,而且更加麻烦。出现的感觉是,有尿感却尿不尽。尿感是知道别人想说;尿出一部分还有尿不出来,是知道还有话,又要卡着、压着不让说;总是想尿,是觉得别人怎么一次一次地老说;不舒服,是觉着事情憋在里面又不成。
  实际生活当中,这些不平的心情不一定全有,要有卡着、压着的跟颈椎有关,然后是对应的哪个症状,反思对应症状的不平心理就可以。
  还有一种情况是,和泄露、露馅有关的概念,也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比如自己对自己的水平没底,怕在表演、比赛、出现、表现、接触、进行当中露馅或泄露,就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但有很多是和颈椎无关的。只有因颈椎概念导致尿频、尿急的,才属于颈椎型。也就是因为在有压力、被卡的情况下才泄露或露馅的,属于颈椎型括约肌症状。在调整时要注意明确概念,对应治疗,使之产生更好的效果。
  2.心脏症状
  心率多表现不正常,有的为心动过速,有的为心动过缓,也有的二者交替出现。有前区疼痛者相当多见,易误诊为冠心病,但心电图正常,称“假性心绞痛”或“伪狭心症”。
   表现为心率不正常,有的为心动过速,有的为心动过缓,也有的二者交替出现。心率一般是和快慢、频率的概念有关,心情不平使其发生变化。盼望快或觉着快,是心跳过速;盼望慢或觉着慢,是心跳过缓;快慢都不平静,或觉得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而不平静,二者交替出现。因为是卡着、拿着、压着使得快慢、频率不正常,所以病根在颈椎。如果没有关系,症状虽然一样,也不是颈椎病。
  有一位学员心动过缓,经过查找分析,是和自己的事业有关。是自己觉得事业发展很慢,自己设计预想的很好,但是由于资金的关系,而不能正常启动,影响事业的发展,在家人、朋友面前觉得这样慢的发展,压力很大,难为情。我对此进行了分析,之所以属于颈椎型心动过缓,是因为心情不平的根源是卡在资金上;对慢的不平心情导致心动过缓。
  另外一位学员心动过速,也是和事业发展有关。同样是没有正常发展,卡在了没有好的政策上,但是他的不平心情的重点是盼望,急切的要求快点、快点发展。我对此进行分析,他的症状属于颈椎型心动过速,根源是卡在政策上,所以根是颈椎,盼望、着急想快点的心情导致心动过速。
  有人可能要问,同样是事业不能正常发展,怎么一个心动过缓、一个心动过速?这是因为同样一个事情,不同的心理定位,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平的重点是发展太慢,就是心动过缓;不平的重点是盼望、着急,就是心动过速。也有的人两方面都不平,既跟发展缓慢不平,又跟急切盼望不平,会出现一会儿心动过速、一会儿心动过缓交替出现的症状。伴随其它症状出现时,结合着反思对应内容。如有前区疼痛,反思着急、害怕、生气或怨恨的心情。颈椎型要把卡在哪里、压在哪里进行反思;不是颈椎型的,只反思对应内容就可以。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有十多种,这次我们对其中的两种进行了解释,以后根据需要对其他症状进行讲述,读者在看的时候要注意与自己的情况相结合,平静的按照规律反思自己。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2期


    第六十六讲 表现在肢体,根源在颈椎——颈椎病系列讲座(九)
  在很多人心里,提到疾病,很快会想到外因,比如风、寒、暑、火、细菌、病毒和缺乏营养等等。提起治疗方法,会想起打针、吃药、手术、按摩等等。我们虽然感觉到外因的真实存在性,和外治方法的有效性,但有时我们也会疑惑地问自己。为何在同样的外因下,我们的感觉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药物,为何效果不同?有些药开始时很好用,但为何越吃效果越差?吃了很多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何抵抗力不见增长?有些问题我们好像已经找到答案,但继续追问下去又无法说通。
  经过进二十年的研究,心平健康学逐渐在中医内因基础上发展成熟。解开了我们心中许多的疑惑,体验到我们身体反映出的,并不只有外因,还有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用寒冷发现疾病内因,从心里进行内调。这使我自己在耐寒比赛中获得冠军,创造了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中身穿泳裤四个半小时的成绩。一些亲戚和朋友不理解,问我:“那你夏天怎么办?”我又用热的条件发现自己的内因,进行心理对症调整,增强了耐热的抵抗力。将总结出的规律教给学员,使学员们也产生了耐寒和耐热的抵抗力。
  所以上面提到的有些疑惑,我们就可以解释了。并不是外因没有影响,但是外因是在内因的基础上起作用的。所以如果不调整内在的原因,只改变外在的环境的话,有些病症是无法根治的。
  在前面八讲里我们谈了颈椎病的一些对应心理规律。在上期的文章里,我们谈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两种症状的对应心理调解,一种是括约肌症状,另一种是心脏症状。这次和大家谈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另外两种与寒热有关的。表现在肢体,实际在血管,根源在颈椎。
  我们感到心里不平的是对于结果,也就是症状表现所在的位置,并且和这个位置的功能有关。例如:症状表现在上肢,就和“接、送、拿、打、干、帮、抬、提”等相关概念产生的不平心理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肢这个部位。当我们找到这个部位对应的概念或事物后,进行深度和功能对应。以上肢为例,有皮、肉、血、筋、骨和关节,皮的对应心理概念是“保护、防备、外层”等,肉的对应心理概念是“储备、存留、缓冲”等,血的对应心理概念是“需要、有用、有害、无用”等,筋的对应心理概念是“控制、连接”等,骨的对应心理概念是“支撑、努力”等。血管运送血液。血管是“需要”经过的地方和环节,是对“需要”的管理。血液通过血管达到需要的地方。
  我们在使用心平健康学为自己诊断病因,和做出相对的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对应关系。同一件事情,反思的角度不一样,效果可能就不同,所以,第一步是找准,第二步是想对。我在这次的文章里,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对应,读者们可以通过学习,并结合自身来运用。
   1.血管痉挛症状
  医学上对于此种症状的描述是:肢体发凉、发木,遇冷时有刺痒感或麻木疼痛感。查体可发现局部皮肤温度降低,但无痛、温觉减退。
  这些因为“卡着、压着或拿着”,造成下述这些感觉和对应心情。“得不到、给不了、去不了、走不了”,和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只能接受、只能去”等等,产生的不平心情,对应肢体发凉、发木;遇冷时刺痒或麻木疼痛,对应心情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时,那种“刺激、闹心、忙乱”的心情和不知道结果如何的担心。查体可发现局部皮温降低,但无痛、温觉减退,对应心情是在“不好、不能”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自卑、失落、无激情”。虽然感觉在肢体,但是属于颈椎病。
  在耐寒练习当中,有很多学员反思了这个规律对应的事物。如自己想去某个地方旅游,家人卡着不让去,时间卡着不能去,资金卡着不敢去。想调动工作,领导卡着不让去。因为身体情况卡着,想去不能去。因政策、环境、条件卡着,不能去或不能回。被经济、政策、环境、情感卡着,不愿去也得去。对别人的去和不去等不平的心情,使下肢发凉、发木。经过调整,产生了耐寒能力,提高了身体的抵抗力。
  有一位学员四肢发凉、发木,学习后自己反思了这样一件事情。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经常心脏部位疼痛、发憋、发堵,头部发晕、发堵,到医院检查是心脏病、血压高,当时心情很紧张。自己压力很大什么事情也不敢干,好多事情都要别人帮忙,做一些简单事儿心里也很紧张。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不敢去,家人经常嘱托不让动。这种被病所压、所卡的心情,明确的对应影响的部位是颈椎;表现出来的变化是不能去、不让去、不能干、不让干、别人帮,对应影响的部位是四肢;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对应感觉是凉;不知道什么时候好是木。对此事进行了多次反思,通过调整,四肢感觉发生了变化,之后又按此规律,对其它事情进行反思,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反思被什么事情或人物卡着,应该得到的没有得到,我们首先想大的事情:爱情、房子、工资、岗位等。根据自己的情况展开其他方面,然后反思小的事情被卡着的当时的不平心情,如: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被什么事情或人物卡着,不愿意接受也要接受。
  2. 血管扩张症状
  医学上对于此种症状的描述是:指端发红、烧灼、喜冷怕热、疼痛过敏、项胸背灼热感等。
  指端发红:单纯的指端发红有两种可能,一是和冷有关而且手是凉的,在冷的环境下可以冻得两手发红,伴随其他不适感觉。主要是自己认为以前不好的事情得到多了,不愿意接受也只能接受,对自己不好的事情也要做等。这些和“不好”有关的心情是血管痉挛症状。二是在热的环境下手发红或是有热的感觉。好的事情得到多了、接受多了、不愿意接受也只能接受;还有就是觉得别人得的好处太多了。这种情况的是血管扩张症状。都是指端发红,我们可以用冷热来区分,冷的情况下发红是因为“不好”的事情;热的情况下发红是因为“好”的事情。
  手足烧灼、项胸背灼热感:一方面是不愿意接受的好,另一方面是好过了不接受。面对好事情的激动感和其他不平心情影响的是前胸,对事后的好和背后的好影响的是后背。例如:别人为了你身体好,给你送来了营养品,可是你自己觉得多余,但对方非让你吃,给你压力,你担心他以后再给送来。你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得到,对应影响的是手;因为定位对方是好意,所以对应是热;这种因需要和不需要产生的不平心情对应的是血管;别人压着卡着非让你接受对应的是颈椎。
  喜冷怕热:喜欢冷是希望对方降温,不要这样表现;怕热是不要对方这样继续好的表现。例如:别人给自己送礼,这是一件好事,有的人不愿收礼,也有因某些原因怕收礼,如果收了就变成了压力,卡在某个环节。
  疼痛过敏:虽然是好事,害怕这样出现、害怕继续和生气的心情。例如:单位发奖金、分房、涨工资等,怕别人得到的多,或者因为给别人的多而自己生气,或是怕自己得到的多了,以后工作有压力,领导压着、卡着只能这样。奖金、分房、涨工资等,这些好事对应的是热;得到、拿着、接受对应的是手;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对应的是血管;领导压着、卡着对应的是颈椎;对这个事情的害怕和生气对应的是疼痛。
  前面说的是症状对应概念和心情,平静反思就可以调整。我们不要忘记根在颈椎的,我们调治颈椎型,在反思时把“被迫、压着、卡着、拿着”的感觉想到。
  实际在血管,我们在反思时要对应需要和不需要的概念。因为需要的概念是血液,连带的关系是血管。
  对应的感觉是心情或好坏等的定位,艰难心情对应的是酸痛或沉重;怨、恨、气等心情对应的是痛;急、怕、担心、惦念等心情对应的是疼;大、多、长等心情对应的是胀;定位是好的事情对应感觉是热;定位是坏的事情对应感觉是凉,等等。我们在用心平健康学进行心理调节时,对应的越到位,效果越好。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3期


    第六十七讲 问问大肠,想开了吗?——颈椎病系列讲座(十)
  关于颈椎的文章这已经是我们写的第十篇了。在每次的文章里,我们都讲了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的对应心理规律。一方面使颈椎病患者从病因上又有了新的认识角度,另一方面给颈椎病的预防增加了心理预防这个途径,同时也给治疗颈椎病增添了一个新的方法。
  这次是我们颈椎病系列讲座中的最后一讲,交感神经型的另一个大肠的症状和心理的对应规律,但这次重点是:怎样想,才能治病。
  在我这些年的教学和咨询当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常见的问题:大便不正常。虽然危害不大,却让人经常感到痛苦。
  大肠在中医里是传导之官,主管变化。也就是说,腹泻或便秘,是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变化失控。实践中我们发现,和变化有关的心理不平可以导致大肠的疾病。在大肠的病症中,腹泻或便秘,是常见的症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东西可以给人们带动力、带来欢喜、带来忧愁、带来烦恼,它也可以让人们着急、怨恨、愤怒、反目成仇等。它就是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钱。对待钱的状态、心情、逻辑,和我们的身体发生着作用。对待花钱的各种不平心情,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疾病,而且是有规律的。当我们用自然的状态、平静的心情、辨证的逻辑,对自己进行调整时,就可以起到康复治疗的作用。
  就从我自己的一个经历说起吧。从88年起,我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讲课,经常要坐火车。在火车上大便感觉很不方便。但我在开始的几年中,越是在火车上越来大便,而且偏急、偏泻,感觉不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上车前就先去大便,无论有还是没有。到了车上不久还是要大便,而且明显的多于平时。几年以后自然地慢慢减轻了,只偶尔出现大便偏急、偏泻的感觉,基本上正常。在不正常时我分析自己之前有什么不平心情,发现自己没有做好准备的话,上车后急于买所需东西的时候,出现急于想大便的感觉。我又对自己进行分析发现,我最初有穷家富路这样的逻辑,和在车上时由于准备不足而急于买的状态。那又为什么能自然地减轻了呢?一方面所做的准备逐渐充分了,另一方面,同样一盒方便面,车上5元,站内4元,站外3元,出现了不愿意在车上买的心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我们的感受、对待事物的态度、逻辑发生转变,我们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用大肠发现自己对花钱的心理是否正常。把这个身体现象,当作对自己心灵和行为不平静或不自然的提示,自己进行反思,使自己达到正常的状态。
  九十年代初,我在东北讲课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学员。他自己认为花钱大方,并不是抠门的人,但是近几年一直便秘,于是向我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分析查找,他有两个女儿,便秘正是和女儿穿衣服有关。
  我问他:“女儿买什么样的衣服您不同意?”他说:“买穿的衣服可以,但是太薄的不能买,裸露多的不能买,太瘦的不能买。”又问:“您最不平的一次到什么程度?”他说:“有一次女儿买回来一条裤子,说是什么牛仔裤。我一看太瘦了,一气之下把裤子给剪了。以后这样的衣服就是不能买。”
  对于这些事情的这种不平,就反映在大肠上。也就是用便秘提示,在花钱问题上的不平心情。这种卡着、压着别人的心情是颈椎型,因为是和花钱有关的事情,所以影响大便的正常。
  我们只是说到在这类事物中的一点,这类事物的面是很宽的。比如:自认为是为了对方身体好,卡着不让或限制别人买烟;卡着限制不让别人花钱喝酒;或自己认为无用就不让别人买的心情。想卡住的概念,在花钱上,产生的症状是便秘。
  在调整时我们首先把这类事情进行反思。平静的回忆当年,用现在的你劝解当年的你。对于那些事物性疾病,现在已经想开了,没有逻辑障碍,平静的反思几遍,就可以起到调整治疗作用。对于有逻辑观点的疾病,调整时需要转变逻辑观点,辨证的分析事物,平静的对待。
  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但是这种真实的感觉,掩盖着经常出现的错觉,这就是我们心情不平的根源。因为是自己的真实的感觉,我们就形成了概念、逻辑,我们又拿着这个概念、逻辑去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六七十年代时,人们以艰苦朴素、不怕脏不怕累为荣。那些打扮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被形容是有资产阶级思想,受到批评、批判,变成被排斥的对象。近二十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物质享受为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物极必反自然平衡,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当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好,说明我们变化前有“真实的错觉”,这时我们就应该修正。我们修正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过去,夏天男人穿跨栏背心、女人穿带袖背心是正常的;现在,男人穿带袖背心、女人穿吊带背心也是正常的。这也是平衡。当别人的做法和自己的观念不符的时候,平静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接受一下别人的观点,体会一下别人的感觉。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可以起到调整和治疗作用。平静、自然、客观地接受别人花钱,就是对自己大肠的调整和治疗。
  同样一类事物,不平心情的落点不一样,身体的反应就不一样。同样是别人买东西,如果不平的是别人花的钱太多,钱花得太快,没有计划、控制,那么出现的症状是腹泻。自己想卡别人,重点是卡不住,认为别人花得太快或太多,想卡着别人,主要的感觉又是卡不住,出现的症状是腹泻。如果是不管怎样一定要卡住,这个钱不能花,这样的心情是便秘。
  别人卡着、压着自己花钱,也可以出现腹泻和便秘两种结果。如果是你越卡着我越花,这种不平心情是腹泻。如果是感觉被卡着、压着不能花,这种不平心情导致的是便秘。
  自己用力节俭,舍不得花钱的不平心情,导致的是便秘。认为别人抠门,该花的钱舍不得花的不平心理,也同样导致便秘。
  在调整治疗时,我们不都是要找到自己的错,不是花钱对不对,很多情况下是要发现自己的太过或者不及,心情平静不平静。大家都说你对,可你心里不平的话,仍然是要得病的。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4期


    第六十八讲 状态、角度与效果
  有些学员学习了心平健康学理论以后,按照规律进行反思治疗,时而有效时而无效,不知是为什么?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下回答。
  我们在用心平规律治疗时,首先是在平静的状态下,按照“想准、想对、想开”的三个原则进行,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平静治疗状态:一个是治疗时的整体状态,另一个是想到某个事物时的状态。在要开始治疗时,先从整体放松一下自己,各种放松方法都可以,如果您自己没有其他方法,我推荐使用体呼吸的方法,使自己平静下来。体呼吸是主动放松自己,想象自己的身体和肺部以相同频率进行呼吸,一般需要3至5分钟,感觉自己心情平静以后,再开始用心理定向规律进行治疗。
  有些人对于疾病的本身就有害怕、紧张感,和对治疗的盼望、紧张等不平心情。我们把因得病而产生的不平心情,称为继发心理;直接导致疾病的心理称为原发心理。继发心理一方面使病情加重,令一方面也增加治疗难度。对于得病和治疗有不平心情的人,在心情平静以后,用现在这个平静的自己劝说以前不平的自己,对整个过程进行回忆,在那些心情不平比较严重的环节(自己突然发现、医生诊断怀疑、家人劝说危险、治疗过程不顺等),要多停留一会儿,把平静的心情状态,劝说进去。使自己再回想得病和治疗过程时,感觉比较平静放松,然后再回想原发的具体事物或人物。
  想到某些事物以后,如果感觉自己心情不平,先平静自己再继续往下想。只要我们平静的反思,消解以前的不平,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益处。但是对于我们要治疗的病症,不一定有效,因为不平心理对身体的伤害是定向的。于是我们也要定向地进行心理治疗。根据自己的感觉、部位、姿势、时间、功能等,我们进行对应反思,使自己所思的内容和病症有对应联系,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表面的做法、状态一样,但是在不同人的身体上的反应不一样。同样一件事情都是表现得花钱大方,但是有些人大便稀泻,有些人大便干燥,决定因素是他们的心理不平的角度不一样。在调整中我们发现,那些愿意花钱、状态较急的人,出现的症状是大便稀泻;那些自己愿意花钱,但是家里人、同事、朋友等不同意花钱,被他人卡着不花的表现心理不平的人,出现的症状是大便干燥。身体是对我们心灵的提示。我们的心理不平点,在于自己花钱着急、盼望的,就出现大便稀泻,心理不平点在于受到阻力和别人舍不得花的,出现的症状是大便稀泻。
  同样是表现的比较节俭、不怎么花钱,心理不平的点不一样,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症状是大便稀泻的,是对别人的花钱心理不平的,感觉别人花钱太快、太多、算计不够等;症状是大便干燥的,心理不平的点是自己的节省、算计、计划等。
  同样一个症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不平,另一方面是对别人的不平,有些人两个方面的都有。
  例如同样一个大便干燥症状,信号类别有三个方面:
  一、事物性心理不平,就是在某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心情不平。比如在经济困难时期,自己紧张不敢花钱,怕别人花钱,怕亲属要钱,因为和某些人生气不给花钱等,这些事物性疾病,用现在放松的状态和平静的心情,对当初的人物或事物进行反思,在心里默默劝解过去那个不平的自己。同一类的事情都可以想,要反复想,经过一段时间症状自然就会消解。
  二、逻辑性心理不平。这种经济并不困难,只是在逻辑控制下产生的不让花钱、不能花钱、不该花钱,同样可以出现大便干燥的症状。这种情况只按照事物做反思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在转变观点的同时,平静反思。在十几年前的学习班上,有一位老先生说:“我这几年大便干燥,按照您讲的把困难年代的事情进行了反思,效果不明显,是什么原因?”我帮助他进行分析查找,结果是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年轻女士的装束发生变化,他对年轻女士买衣服有不平的逻辑,认为年轻女士穿裸露的、太薄的、太瘦的衣服就是难看,那些不是好人穿的,坚决不能买。但当时只是逻辑不平,没有表现出来。后来女儿毕业后自己买了一条牛仔裤,他看到以后很生气,觉得这么瘦的裤子太难看,然后把自己认为不能买的衣服进行了宣布,把那条裤子当场剪了。我告诉他,大便干燥就是这类逻辑导致的。他说:“艰苦朴素是我们的本色,打扮得妖艳不是好人,我这样想错了吗?”我回答说:“您这样想不是错了,是过激了,不自然了。您的逻辑不是辩证的,而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没有与时俱进。从客观上,在穷困艰苦的年代朴素是光荣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富强,华丽的造型也是光荣的。执著于自我的逻辑中,用不平静、不平衡的观点要求别人和自己,就是痛苦的根源。疾病只是对我们的一种提示。从春天到夏天我们要逐渐地减衣服,我们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是与时俱进。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来我们感觉好的,现在变成了我们的包袱,我们要把它卸掉。我们要随时而变。把社会上的各种变化想正常了,心情也就平静了。”他用这个逻辑观点,平静地劝解当年的自己,达到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正常自然,大便干燥就自然好了。
  三、性格状态性心理不平。这些人经济并不困难,不管需要的程度如何,只要遇到和花钱有关的事情,就是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对自己和别人都是如此。这种人的大便干燥属于性格状态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随着自己的改变,逐步达到调治的目的。
  为了理解方便,我们把一个症状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而在实际中很多是混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5期

第六十九讲 早晨发病的原因与调整
  早晨,同样是早晨,有的人沉浸在美梦当中,有的人享受着早晨的清爽,而有的人承受着早晨的痛苦。这些在早晨痛苦的人,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把承受变成享受。在我的培训和咨询当中,在我们找到了部位和感觉的规律以后,学员们和来咨询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病症,发病时间不一样?”我们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发现发病时间和两种不平心情有关,一种是和直接对应的时间,另一种是和事物的不同阶段。这次我们就重点说一说早晨。
  和早晨直接有关的心情不平的例子。
  有一位中年的女学员,每天早晨从醒来到起床前这段时间,腰部逐渐疼痛,起床后疼痛又逐渐减轻。她自己对此不能理解。休息一夜应该身体轻松,怎么反而不舒服呢?经过查找分析,发现是由和早晨有关的不平心情所致。我问她:“你早晨怕什么?”她说:“怕我爱人不起来,我自己就得起来干活。”我又问:“你是怎样做的?”她说:“我早晨睡醒后先不动,等我爱人起来了我再起来。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怕起晚了影响上班。现在真的起不来了。”
  我对此进行了分析:从部位上看,腰椎是脊椎的一部分,脊椎的心理规律是“顶梁、支柱、支撑”的概念,腰部是可以转变的部位,其它部位不能转动。控制转动的是腰部的肌肉。所以她的疼痛部位在腰。我对她说:“你这种在本应一同支撑的事物上,控制自己少干一点,别人多干一点是在腰部(控制自己多干也在腰部)。疼痛的心理规律是“怕、担心、急、气、恨、怨”。因为是和早晨有关的事情,所以疼痛的时间是在早晨。她问:“那我该怎样治疗?”我说:“你首先让心情平静,要理解有些事情是需要两人共同支撑的。然后对以前的‘怕’进行整体反思。早晨干活儿是正常需要,自己干活儿是正常锻炼,因为你的怕的心情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所以要平静地反复地多想几次。早晨醒来后自己默念‘干活儿是锻炼、干活儿是治疗’放松地静想几遍。”她尝试按照我说的方法来做,起来后用体会和享用的状态干活儿,第二天她感觉疼痛减轻,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加干活儿的量。配合学习心平的心理转变,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以后症状痊愈。
  还有一位学员,身体的症状是早晨起来头部难受,特别是耳后,感觉睡一宿觉醒来,早晨脑袋不但没清醒,反倒更昏沉了。
  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耳后这个部位的心理规律是“不爱听的”,难受是“听着难受的”。头部是和“不清楚、不明白、不考虑“等心情有关。早晨发病是因为事情发生在早晨。
    “说到早晨,你能想到什么?”他说:“我们那里有个邻居,有早起的习惯,一起来就出很大的声音,我一听到心里就生气,想他怎么不替别人考虑考虑,他这么早起床,别人怎么睡觉!”我说:“一起床就出现的症状,是别人刚起床的时候对应。昏沉是你认为别人不为其他人考虑。现在你理解他一下,他是因为早晨不舒服或者是有需要才这样的。你要主动适应这个环境,转换观念,不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而是自然提醒你早晨锻炼。现在全身放松,平静地把这个概念想几遍,静静地体会早晨的这个声音。”几天后他的症状得到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症状消失。
  下面再说说由概念导致的早晨发病。
  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早晨发病还和“提前考虑、早点准备、事前的压力”等概念有关。对自己的不平心情,如提前考虑的着急、早点准备的紧张、考虑不好的担心和准备不足的生气;对别人的不平心情,有对别人提前考虑不够、早点准备不好、怕别人提前有准备等。
  有一位学员,早晨起来嗓子痒痒,总想咳嗽。我们对此进行分析,咳嗽是和“说”有关的事情,痒痒是“犹豫、矛盾、闹心”等心情,早晨是和“提前、早点、事前”有关的概念。她把这些概念和自己结合,分析发现自己有对应特点。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有什么事情,自己总是事前紧张,嘱咐这个,嘱咐那个,但是对方又不接受,可自己不说又闹心,不知如何是好。
  我帮助她进行治疗性分析。对方不接受的情况下还要说,那就是多余的,而且就算出现什么事情也没关系,可以起到增长经验的作用,不事前说可能更好。我让她每天早晨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反复默念这几句话,特别是当自己又要提前说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这位学员嗓子痒痒的症状逐渐缓解,虽然时间较长,但得到较好的调整。
   因为自己或别人早晨发病而对早晨产生的不平心情,反而导致早晨出现疾病症状。这种属于关于早晨的继发心理。
  有一位学员,近几年早晨起来肩膀和肘部酸痛,一天都不舒服,用了几种方法治疗却没有减轻,反而逐步加重。参加了学习班之后她进行了单独咨询。
  我问她:“从部位上分析,你早晨有关于责任、负担、担子和抗着的事情,而且逐渐加重。你能联想到是什么事情?”她说:“几年前,我的母亲被一个骑车的人撞倒,这个骑车的没把我母亲送到医院,自己骑车跑掉了。最后我母亲是被一个路过的人送到医院的。我到医院后急忙让母亲进行检查,结果腰部损伤、股骨骨折。过了很长时间恢复的还是不好,这几年每天早晨给我增加了好多活儿,做完日常的活儿,还要为母亲的事情忙碌,自己的肩膀和肘部还疼痛,干活儿更加困难。”我问:“你对那个骑车的人是什么感觉?”她说:“他太可恨了,这种不承担责任的做法本身就可气,而且还把母亲耽搁了就更加可恨。”我说:“你对他的和责任有关的不平心情就反映到了肩膀疼痛,你觉得自己的负担增加也反映在肩膀,肩膀的疼痛又增加了负担的重度,“艰难、干、管、帮”的不平心情在肘部,现实和心理形成了不良的循环,所以你肩膀和肘部的治疗难度很大。”她向我询问该怎么做时,我告诉她:“原谅别人是解脱自己,你想开了原谅他人是对你自己的治疗,如果能让你母亲也想开,原谅那个人,可以增加她恢复的速度。”她又问怎样想开。我回答:“你可以就当他的素质低,你和这样的人生气降低了你的水准,从自己的角度不能和他生气;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因为没钱、胆量小等原因才逃跑了的。他给我们的启发是,遇到事情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对。反复地想这个概念。在早晨干活的时候,心里就想这是在对自己治疗和锻炼,把心情平静下来。”
  她把类似的事情也进行了反思,实践几天以后,肩膀和肘部的症状减轻,使她建立了信心,进入了良性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基本消失。
  我们在看文章的同时和自己结合,将以前类似的事情平静地进行反思,可以展开反复调整,也能起到治疗作用。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6期


    第七十讲 我们活在错觉中
  如果我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错觉”,您相信么?
  您可能会说“我的感觉都很真实,怎么会有错觉?”
  是的,我们的感觉很真实。但错觉正是建立在我们认为是非常真实的感觉之上的。
  人总是觉得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而痛苦的时光是漫长的。同样的一段时间,如果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沉浸在快乐中;如果在做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是煎熬,并同时急切地盼望这样的时间快点结束。同样长度的时间,感觉却不同,这难道不是因我们的好恶而出现的错觉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说错觉在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
  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呢?
  因为我们认识外界事物的时候,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能认识自身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但我们的感觉是有限的。比如我们只有一双眼睛,背后的情况就不容易看到,这是空间面的局限性。又比如我们只能知道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情,以后的事情没法预测,这就是时间面的局限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受自身的观念左右的。如果观念有偏激之处,那么我们是很难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的。而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于是把错觉看得非常真实。在错觉之上建立起来的人生观就容易极端、片面。然后再依据这样的人生观来衡量事物时,更容易出现错觉。于是错觉在循环中被加重。
  而错觉,让我们痛苦。
  有些家庭,丈夫爱喝酒,总喝得津津有味,妻子不理解,经常抱怨“那酒有什么好喝的呀,又辣又呛!”并且一见丈夫拿起酒杯来就烦。而丈夫呢,妻子越唠叨自己越要喝。其实两个人都有错觉。我问那位妻子:“你能说出喝酒的三个好处来吗?”回答说:“喝酒的好处?我一个也想不出来。”于是我让她回家询问丈夫,把丈夫说的三个喝酒的好处记在纸上,以后每当丈夫喝酒的时候就在心中默念这三个好处。过些日子,那位妻子再见到我的时候开口就说:“真是奇怪了!”我询问何事。她继续说:“回家之后,他又喝酒的时候,我想反正也是看着烦,就照您说的方法默念那三条喝酒的好处,以此分散些注意力。发现没有那么烦躁了。结果过了几天之后,我丈夫有天拿着酒杯对我说‘我怎么突然觉得喝酒没什么意思了呢。’原先拦都拦不住的,没想到他自己说出这种话。”我说:“这不奇怪,因为你们都在逐渐走出这个错觉。”
  喝酒在有些家庭中是个比较普遍的矛盾,妻子觉得酒没有任何好处,而丈夫就是要喝,因此而争执。其实各自的感觉中都有错觉,并因此而痛苦。还有另一种情况。妻子觉得丈夫不会喝酒,在外面办事的时候就缺少一种沟通的方法,又或者觉得不会喝酒没有男子汉气概之类的,为此而不满。其实这也是错觉。
  不管是喝酒与不喝,都不觉得痛苦,那才是解脱。喝酒有好也有不好。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从多个角度看事物,只有好或是只有坏的事情是不存在的。首先要理解丈夫,可能他也是因为错觉才这样做的。还有就是,自己的痛苦其实是源于自己的错觉,并不是别人的行为本身。所以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因为自己有错觉,并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觉,这样来断开痛苦的循环。而最初产生的错觉有其本身的原因,我们将在别的文章里解说。
  还有家庭中的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先去找对方的错误,而是想想自己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我们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而在互动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自己的变化可能会引发对方的改变。实际上往往当我们改变了之后,即使对方没有变化,因为我们不再痛苦了,所以以为是对方变了。
  上面的例子说的是厌恶的错觉,下面再说一个关爱的错觉。
  父母关心爱护子女,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本没有问题,但是父母的错觉可能会使对孩子的要求偏离现实。因为除了美好的愿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如果能够考虑的比较全面,那么提出来的要求也就更加合理。错觉越严重,要求中偏离现实的成分就越多,不光是无法实现,还会使父母和孩子都很痛苦。很多父母可能要求孩子要好好读书,以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可以出人头地。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就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学习能力不高或者对学习有厌恶情绪的孩子来说,这要求就不客观了。
  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其实这个定律在人际关系中也同样适用。你用的力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逆反,其实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用的力太大了,孩子自然才会通过叛逆来给父母以反作用力。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生活上非常关怀,为了让孩子身体健康强壮而挑有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吃。如果孩子爱吃,这样做父母和孩子都觉得好,那么就说明这种需要是客观的。但如果孩子不爱吃,父母还坚决地要孩子吃的话,这时其实已经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营养才这么做的了,而是在满足父母自己的心理需要。是父母在孩子需要营养这个问题上有错觉了,才会产生了执著。
  当我们对别人好,以为别人需要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产生错觉。比如我们为对方全心全意地付出,可是对方不但不领情,甚至表现出厌烦时,付出的人往往会很伤心,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自己的真心不被人理解。其实对方可能觉得根本不需要,只是因为知道是好心而一直没法拒绝,又或者对方也有其自身的错觉。这就是由于我们有个错觉,以为对方很需要而造成的。所以当以后碰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别人的回报或认同时,想想自己是不是没有现实地考虑对方的需要,而只是在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不用要求对方做什么了。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错觉,并因此引发痛苦。以前当您感到痛苦时,可能会在外界环境中找原因,那么希望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可以转换一下观点,考虑一下是自己有什么错觉。当我们不断地修正错觉时,生活就会越来越轻松了。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7期


    第七十一讲 灾难在心里的存留与消除
  在北京职工体协的众多健身方法中,研究心理与身体关系的心平分会,在地震发生后一个月时,接到职工体协的安排,进行了关于灾难过后的心理修复的研究,目的是想解决一下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
  有些伤害是直接的,心里直接感觉到痛苦,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这些人需要进行直接的修复。更多的伤害是潜在的,我们自己往往没有察觉,但它同样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我们产生影响。
  在这些年里,我为由于重大灾难给心理和身体带来伤害的人进行了多次调节。我认为灾难对人的影响大体上分为这样两类:
  第一类是事件型的。他们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不平静心情。事情过去之后自己觉得可以理解,以为对身体没有伤害。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事情过去很多年,对身体仍然有很大伤害,只是自己不知道,无法把身体的疾病和事件心情联系在一起。
    我在治疗心脏病的过程中发现,对在重大灾难事件中的害怕、紧张等心情进行调整以后,可以缓解和治疗心脏的疼痛、发紧的感觉;对在重大事件中的无助、无奈的心情调整以后,可以缓解和治疗心慌气短、乏累无力的症状。
  我来举个例子。在咨询时有这样一位患者,心脏部位经常疼痛、憋闷,一疼痛起来就全身无力。按照心理规律:重大事件的心情不平影响心脏;不能接受的心情可以产生憋闷感,紧张、担心、害怕、怨恨的心情产生疼痛,对待事件自己用不上力量、无可奈何之类的心情导致全身无力。
  我询问她能想到在以前的生活中的什么重大事件。她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大事,自己的孩子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受伤,没能抢救过来。想到此事她情绪激动,哭了起来。这说明她当年压抑了强烈的情绪。我告诉她要放松的释放情绪,当情绪激动时,体会自己的身体,默念“放松、放松”,当情绪平静以后再继续回想事件。如此反复进行,在此过程当中可以用现在理性的自己,劝解当年情绪不平的自己,达到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平静地回想或诉说事件过程。这是总体的情绪和身体的调整,然后再根据感觉症状进行对应治疗。
  在心情平静下来以后,主动放松体会身体,对应心脏的疼痛感觉要回想当时的紧张、担心、害怕等存留的心情,对应无力,回想盼望和无奈、无力、无助的心情状态。回想当中如果出现不平状态,先平静下来,然后再继续。
  经过这次调整治疗,症状感觉明显减轻。后来病人自己又按照心平健康学的部位和感觉规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症状痊愈。
  第二类是逻辑型的。他们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中有强烈的不平心情,而且还有不平的逻辑观点。这些人在调整心情的时候同时要转变逻辑观点,这样的效果才能好。
    有些人一想到重大事件心里就很难受,身体也不舒服。于是就采取回避的方法,不去想当年的这些事情,以为不想就没有了。实际上它们是以信息的形式存留在身体里,所以一想到就反映出来,给身体带来不舒服的感觉,遇到同类或近似的事情也要反映出来,出现对应的感觉和疾病。
  为了了解地震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最近的一次会员活动中,我让大家心里默念着“地震、地震、地震”,闭目静静地体会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经过几分钟,身体开始出现反应。其中以胸部的“憋闷、发沉、发堵、疼痛”的不适感觉为主,有些人后背同时出现感觉。经过分析是心包部位的反应,因为心包在中医十二官中是“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主管喜乐。喜乐正常的状态下心包正常,当喜乐受到压抑的时候反应的部位在心包,胸部出现异常反应。把以前压抑的心情进行调整,先全身放松,反思对应的事情。
  反思内容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一、对在这次地震中出现的惨痛情景的压抑心情和担心。
  (因为参与此次调整的会员都是北京地区的,产生不平心情的事情不是自己的。)
  比如“默哀那三天,打开网页都是黑灰色,我看时觉得胸闷。”“我想,地震要是发生在北京怎么办呢?我们的楼是伪劣楼,一震就全完了。”“失事飞机的五名机组人员死的惨。”
  二、对在以前(唐山)地震中出现的惨痛情景,有听到、看到的和自己感受到的压抑心情和担心。
  比如:“唐山地震时我刚生下孩子,还在坐月子,爱人又出差了,心里紧张,不知怎么办,不知后面还有没有大震。”“唐山地震时,看到有些人睡在地震棚子里的那种惨痛状态。”“我当时刚好要回京探亲,已经买了28号的火车票,要走的前一天地震了,家里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我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走了,家里怎么办?家里就垮了。”
  三、对国家出现的重大惨痛事件,产生的压抑心情和担心。
  比如当年非典时紧张害怕的心理,还有想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去逝,想到这是灾难,以后怎么办?”
  四、对家庭中出现的惨痛事件的压抑心情和担心。
  比如想到“爱人出了车祸,一度死过去,后来抢救过来了,我担心害怕,要是爱人死了,一家子就完了。”“当年丈夫有病,医院说治不了让出院,当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人帮。”
  在放松的状态下,对此类事件进行反思,出现不平后反复调整,感觉有了明显的变化。当再次默念“地震、地震、地震”的时候,胸部轻松了很多。
  按照此种方法,经过几天的自我应用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8期


    第七十二讲 用“心”修补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简称房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在胎儿发育期间,母体感染病毒、细菌、或患有某种疾病所致。待胎儿出生后,使左右房间隔不完整,出现缺损。如病情较轻,一般在孩子一周岁左右可自行修复闭合,否则将会终生患病。
  现代医学知识告诉我们,由于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在房间隔不完整的情况下,血液就会经缺损处,流入右心房,进而再从右心房,压到右心室,再经上下腔静脉压到肺静脉,而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直接参与全身的体循环,这样就会给全身带来不良影响。起初,因为人体心脏代偿功能的存在,平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存在,患者自己可能不知道患有此病,只是在感冒、劳累等诱发因素下,才会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服用一些对症药物就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代偿能力逐渐减弱,房间隔受损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由于血液不断的被异常的压向右心房,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右心房室的压力,形成右心室肥厚,造成右心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重力性水肿,并常有心悸、胸闷、气短、咳血等不适症状出现。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只能采用手术疗法,药物对此病没有疗效,而心脏手术相对风险较大,费用高,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因为房间隔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隔,它的作用是不让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在一起,以保证动脉血的含氧质量。心平健康学根据中医全息取象比类的法则,认为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对应的是有用的、有需要的人事物,而静脉血对应的是没用的或用过的人事物。因此,房间隔缺损的对应心理就是把有用、需要的人、东西等放到没用的地方了。对此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可影响房间隔。而房间隔受损的程度,与心里对事物定位的严重程度、对此的较劲程度成正比。
  在一次学习班上,一位年轻女士说她感到自己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多年,平时总认为是工作紧张、劳累造成的,但觉得自己还年轻心脏不会有问题,所以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前几天学校给全体教职工体检,在做心脏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后经心脏超声检查,才发现她的心脏有房间隔缺损的问题。医生告诉她,她现在还年轻,所以病症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代偿能力会越来越差,手术效果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所以让她尽早考虑做手术。可她怕做手术,就问我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能不能治疗房漏。
  我把上述与房间隔缺损的有关心理向她讲解了一遍,问她以往有没有与此类似的心理。她说:“我是一名大学教师。从小就爱较真,分辨心很强,由于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平时崇尚并追求‘完美’,特别不能原谅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存在。而在我们学校就存在着很多人浮于事的现象,很多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业务水平的人占据着重要的工作岗位,进修、出国学习的机会也被他们利用职权据为己有,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被排挤在外,得不到重用,只得做一些没有重要价值的工作。这不就是把有用的人才,放在了没用的地方,不能让他们人尽其才发挥作用,而让没用的人占了有用的地方吗?比如前不久,我们学校有一个到国外进修的名额,我的一位同事,不论是专业知识能力、外语水平,还是其他条件,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家都认为应该让他去学习。可结果是让一个校长的亲信去了。我们都觉得这事很不合理,就是让一个没用的人去做了这件重要的事。您说这事是不是使我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我回答她:“这件事只是你发病的诱因之一。从前面你对自己的描述来讲,你的思维逻辑就不自然,你的病与你的人生逻辑有关。不是说你的想法错了,而是不符合自然了。你所提到的知识、学历、工作能力等,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只是一个点,而不是全部,这些对人生只能起到调节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不能代表一切。而很多有知识的人往往容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衡量、评价一切,这就难免使他们看问题有片面性和偏激点,只要遇到的事物跟他所学到的知识有不同,就有强烈的抵触感,有强烈的亢奋心理,这就必然会有平衡。反回来讲,一个人做什么都是一帆风顺,也不一定是正作用。从自然平衡的角度来讲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在起伏当中度过的,如他能坦然地面对不顺与挫折,对他来讲就是一种造就,那么挫折就是提高人生层次的机会,如果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其结果就是毁灭,就是被自然淘汰。”
  几周后,这位学员在学习班上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经过上次的学习,我对人生的理解在道理上加深了认识,在思维上转变了观念,把自己过去的所有相关事情一件件的反思了一遍。到现在为止,心脏不适的症状已基本消失了,感到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心平健康学不仅治好了我的病,强健了身体,关键还在于让我更好的理解了人生,理解了自然的平衡法则。使我认识到一切事物都遵循平衡理论。再遇上什么事,我会尽量用平衡理论去考虑,同时让自己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存在即合理”的法则。以前我给自己输入了一套“亢奋”和“好”的程序,不仅对自己,对丈夫、孩子也是这样,使我们活的都很累。现在我用平衡理论重新为自己及家人输入了一套“自然”的“平衡”程序,我感到轻松了许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变了。前几天我又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已经听不到我的心脏杂音了,超声检查也显示房间隔缺损的情况比以前减轻了,医生还感到很奇怪地问我都做了什么治疗呢。”
  这位学员经过心理调整治疗后,原有的不适感觉消失了,但病理性改变仍然存在,这是因为这位学员对引发该病的心情平复了,但偏激的逻辑观点没有彻底转变。因为心情对应的是感觉,逻辑对应的是部位,行为定位的是表现。而且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变也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总之,身体与心情是密不可分的,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身体,有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情、辩证自然的看待事物的思维观点,是获得身心双重健康的首要条件。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9期


    第七十三讲 中医的风与心平健康
  说到风还要从中医的外因理论说起,外因是指“六淫”外感,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因是我们看到的外在现象对人体产生的定向影响与定向症状感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通过外因发现内因,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按其取象比类规律,在耐寒和其他教学实践中,找到其对应的事物及心理。
  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性善行而数变。根据中医六淫中“风、寒、湿”的特点找出寒冷的心理病因(内因),进行对症调整,达到耐寒的目的。
  1.风的概念: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春季是一年开始,万物萌生的季节,风在心理中象征着某些处于将要发生(发生之前)或刚发生的阶段的事物。它主管事物“变化”。在心平健康学中与变化有关心情归属风。
  2.风邪致病特点及心理原因
  (1)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风容易侵犯人体上部头面部,肩颈和肺部。
  消息和风有其对应的属性,当人们事前听到某些消息(事情没发生)而这些消息的变化引发后面有悬念的忧郁心情对应进入人体的肺脏。消息带来的各种压力和自己对此较的劲,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负担、责任对应上头,面,肩颈部位。
  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善行”是风邪致病具有部位不固定,游走性的特点。“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
  (2)风邪致病,病无定处
  消息本身就在没确定阶段,游走不定。“它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有变化,变化又没定准。痛无定处就是说痛的部位不固定,这是因为对于变化的担心的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所以痛的部位不同。在事情还没有结果,尚处于可以变化的阶段的不平心情,是风的内因。
  消息引发对未来不同角度的担心和怕,就会在相应部位疼。来回琢磨,也会痛无定处。  还有,有人的疼痛易随季节、气候、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存的信号跟家庭、单位等人际关系的外环境的变化有关,因此季节、气候、天气这些自然的外环境发生变化,容易把那些内因给激发出来。
  (3)风邪可以携带其他邪气侵犯人体
  外环境变化本身不是病,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们对此产生了不平心情,盼望变、害怕变等。向好的方向变化的不平心情可转为风热;向坏的方向变化的不平心情可转为风寒;变化时因艰难引发的不平心情可转为风湿。
  这种变化从心理来说,本身就不是单一心理,从开始存信号时就是复合心理,所以症状和感觉也是复合的。但仍然可以根据单独的心理规律逐一调整。
  3.风对应事物和心理:
  根据风的特点,风所对应的心理是事物“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从好到坏的变化;二是指由坏向好的变化。如:

  (1)国家经济形式的变化,引起企业的经济变化等。如下岗、下海、企业倒闭。
  (2)家庭的变化。如婚姻的变化、家庭成员身体的变化、生病、去世等。
  (3)自己事业的变化。如被骗、上当等等。
  (4)气候的变化。如自然灾害等。
  (5)国内外局势及各种运动的变化等。
  (6)人们想改变环境、改变逆境等想法也是变化。
  在残酷环境中,人对变化的接受程度,就是对风的适应程度,你面对不了由好变坏的事物,于是心情就趋于伤感,害怕,无能为力等,在冬天你的身体就适应不了冷风。
  由坏向好的方面变化重点是盼望心理。盼望变化而未发生变化,对风也不适应。
  4.风证的分类
  风证由对变化想不开存的不平心理所导致。
  (1)外风证:对应心理是外在的事物“变化”导致的不平心理。一个是跟刮风直接存的不平心理;另一个是跟人、事、物等变化有关的不平心理。如外面环境向不好的方面变化,因为无法适应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外风包括:各种风声、消息、吹风、风流等。外风证特点:主要对应变化,事物开始阶段。或者叫发生之前,或刚发生,这时候的不平心理。
  (2)内风证:对应心理是内在的“变化”有关的不平心理。自己的变化,导致出环境变得残酷。如,自己辞去了工作,没有生活来源,造成家庭生活环境的困难等。盼望变化的心理也是内风,不是客观上已经改变了。
  5.风引发症状和疾病调解
  具有“要保护而保护不了”之内涵的说法、想法和做法。这里包括进风、冒风和怕各种风。
  (1)人为什么怕风
  风,代表一种不良消息。怕风是因为害怕听到这种不良消息。特别在耐寒锻炼中,同样冷,刮风跟不刮风时,人的感受差别很大,实际上是听到不良消息的时候心里没底、不知以后如何是好、悬着的心理造成的。如果已经发生了,就看自己能否抵抗过去,倒有了心里塌实的一面。人们对坏消息的紧张度,就是风怕的程度。可以用风调来怕风的信号。
  例如,怕吹空调和电扇的对应心理。对到处传闲话、到处搅和的人反感,觉得有这种人就麻烦了,这种人到处吹风,吹的风和事实不符合,你接受他吹完风后的感觉就是你吹电扇,空调后身体感觉。
  (2)空调疾病调解
  空调病原因:①怕吹空调的原发心理是怕吹风的心理;为开空调而与其他人闹矛盾是继发心理。调整时不但要调怕吹冷风的概念,还要把继发心理也调整过来。②直接对空调存了信号。买空调时着急、生气,一开空调就调来这些信号,导致怕开空调。③有知识的人对空调里的氟里昂污染大气而担心,有这样的心理开空调容易难受。
  夏天天气热,吹空调冷风,对应的是在好的大环境下,有不好的消息传出。此时出现的不平心情使人怕吹空调风。
  病例:有一位女学员,一吹空调风就头晕,关节疼痛。头晕的心理规律是“犹豫”,关节部位对应的心理规律是“接洽”,疼痛的对应心理规律是“担心、害怕、生气”。
  经过查找,这位学员叙述了相关的事情。她有一个儿子。公公婆婆特别喜欢孙子,经常让孩子去玩,但公婆又跟孩子说一些关于自己的事儿,她担心公婆跟孩子说的话对自己不利,怕孩子对自己这个母亲的印象变得不好。后来,当公婆再张罗着让孩子去的时候,她就犹豫,让去,担心公婆再跟孩子说什么,不让去,又和公婆无法接洽。
  犹豫让不让孩子去的心情导致头晕,担心无法接洽的心情,导致关节疼痛。本来是好事,但怕公婆跟孩子传递关于自己的不好的消息,导致夏天怕吹空调风。
  (3)怕扇子风
  是对煽风点火的人存的不平心理。夏天是热的环境,事情本来是好事,可别人从不好的角度扇风,有人觉得接受不了,会使人怕夏天扇子的风。冬天是冷的环境,事本身就是坏事,这时别人再扇点儿阴风,引起心不平,会使人怕冬天扇子的风。
  当我们把与风有关的事物和心情进行对应的心理调整时,就可以使我们正气内存,产生对风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8年第10期


    解读中医所说的寒(上)
  冬天到了,天气凉了,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练耐寒的季节。虽然并不是只有冬天才能练耐寒,但是冬天的自然条件是最适合的。所以,这一讲和下一讲我们来说说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学的关系,为今冬做好准备。
  我们在将心平健康理论应用于耐寒健身的实践中,对耐寒原理有这样一句概括性总结:“用寒冷发现潜在疾病,用心平进行对症调整。”这正说明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也是对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的一种说明。寒冷是一种邪气,这种邪气(外因)之所以能够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正气(内因)虚。以往,人们的一般做法是调整外因,比如多穿衣服,使内因不显现。我们是利用寒冷的环境,发现身体的一些疾病,找到对应的内因,进行心理的对症调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想有必要在这里纠正一下有些人对耐寒的错误认识。并不是只有身体好、不怕冷的人才能学习耐寒,身体不好、对寒冷过敏的人更需要学习。
  (1)寒的概念
  中医里讲,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则人体常易感受寒邪。
  心平健康学里,寒象征着不好的事物或不良的环境。“残酷、不好”的心理,归属于寒。
   (2)寒的致病特点和心理原因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遇到不好的事,你受到伤害、受到影响。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不好的事藏在那里,想变变不了。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是保护躲藏,遇到不好的事赶紧藏起来。
  分正常收敛和不正常收敛:假如说,觉得“这事不行、不好,不干了、不去了、不表现了”是顺理成章的,是一种正常感觉,就属正常收敛。如果说,事物往坏里一变就觉得紧张、担心、害怕,虽然收敛起来了,但伴随有不舒服的感觉,属不正常收敛。
   (3)寒的对应心理
  根据寒的特点,寒所对应的心理是“残酷、不好”。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能引发人的恐惧、紧张、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使人患病。如:
  ①自己得病,由此产生的恐惧;
  ②亲人去世,由此产生的担忧;
  ③物品丢失,由此产生的气恨;
  ④自己各种条件不足,由此产生的“工作干不了”等心情。
   (4)寒证的分类
  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①外寒: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
  外实寒:“外面多余”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
  外虚寒:“外面不足”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②内寒: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
  内实寒: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如: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
  内虚寒: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如: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5)寒热转化
  ①寒证转化为热证
  病本寒症,后出现热症,热症出现,寒症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病开始,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润,脉浮紧,表寒证,在表寒证消失的同时,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里热证的表现。
  心理病因:疾病开始时,对外来事物或外环境的侵害定位为残酷、不好,并有担心害怕、无能为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怕冷;为改变这种环境,着急、盼望、努力付出的劲儿导致发热;结果成功了,或者发现自己有能力,产生高兴、盼望、紧张的心情,这时事物的心理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由不好变为好,病性由阴转阳,身体反应为发热、汗出、口渴、心烦等里热症的表现。汗出与为了好而努力付出的劲儿有关。
  ②热证转化为寒证
  病本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热证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过度,阳随津脱,而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的虚寒证。
  心理病因:开始时把事物看得太好,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有“想干、着急干、急着去努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高热;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或者发现自己能力不够,产生了“自卑、失落”的心情,这时对事物的定位由好转为不好,会导致病症由热症转为寒症。病性由阳转阴,身体反应为一派虚寒之像,即四肢厥冷,面色白,脉微欲绝等。
  (6)寒热真假
  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些假象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如不细察,往往容易误诊。
  ①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又称“阴盛格阳”。
  心理特点:别人对你好、热情、帮助你,可目的是坑你,结果是相反的,结局是悲的。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好是虚假的,不是真的。比如骗子想让你上当时说的好话,实际是想骗你。
  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似属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并且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消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
  ②真热假寒
  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又称“阳盛格阴”,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临床表现: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而干等症。
  心理特点:真热对应的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了,得到了好的而产生的高兴心理,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急、盼望的心情。假寒对应的是别人对你不好,或遇上不好的事,而其结果是好的。即对你不好是假的、表面的;对你好是真的。手足逆冷脉沉,是你把事物的表面现象看的不好,有不愿意去和不愿意帮的心理。实际上是愿意接受的,在身体上反应为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
  (7)寒引发的症状和疾病调节
  恶寒微热对应的心理:以怕坏为主,热并不厉害。有盼望,但盼望好的急切感并不强,被不好的心情取代了。
  恶寒不热对应的心理:直接是不好,不存在盼望好的心理,就是直接冷。可以直接调整冷。
  保护心理可以直接导致发热。
  风寒,以怕变坏为主,重点是怕变得不好的心理。
  风寒发热对应的心理:风寒发热,是发热的同时还怕冷,盼望保护的同时,怕事物变化,怕出现不良的结果。怕变坏,就是“变化”与“不好”二者同时存在,对应风与寒。
  风证发热对应的心理:以盼望变好为主,怕变坏的心情不强。重点是盼望、保护和紧张的心理。
  寒证发热和外风发热都有盼望好的心情,都表现为体温高。它们之间区别是:外风证发热,自己并不觉得冷,反而觉得热;寒证发热,自己觉得冷。两者的自我感觉不一样。心里都有盼望,但外风盼望的同时没有对残酷的害怕,以自己盼望为主。寒证以害怕残酷为主。
  发热,一般由两种心理原因构成:一是把事物想得好,急着、盼着。二是对事物有热感,但同时还有保护心理,使这种热不能释放,因此发热。两个心情都是想好,盼望为主,保护为副。
  因篇幅关系,这次就先讲到这里。这次主要讲的是中医里关于寒的理论基础,与一小部分症状及调节方法。我们会在下次的文章里讲鼻塞流涕对应的心理以及寒引发的其他症状和调节方法。
《健身科学》 2008年第11期


    解读中医所说的寒(下)
  在上次的文章里,我们讲了关于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学相结合的一些理论,这次我们把规律补充完整,并且来一起看几个例子,大家可以试着和自己的情况联系着理解。
   鼻塞流涕对应的心理:不愿意沟通、不想沟通、不能沟通。
  呼气堵:希望别人理解而又不能沟通,理解不了就不想沟通。
  吸气堵:不愿意沟通,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不了。
  流涕:有关“失去”的概念。如:失去的人,失去的东西。坏结果已经出来了,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这种不好的结果不接受也得接受。如512地震的惨状,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所以人们就流涕了。
    耐寒流鼻涕的特点:
  一个是不好,一个是伤感。付出多是关键。
  “失去”和“沟通”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因为环境太残酷以至沟通不了,只能失去,则鼻塞、流鼻涕同时出现。耐寒中感到鼻塞时反思不能沟通的利弊,流鼻涕时反思失去的事物,一件事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想。
  风、外风、外寒(证)鼻塞的鉴别点:
  ① 风证鼻塞:对突然变化的人和事,感到无法沟通的心情。
  ② 外风证鼻塞:对外环境的变化感到不能沟通。
  ③ 外寒证鼻塞:对外环境的残酷感到不能沟通。
  鼻塞病症的分析:
  ① 风诱发的是变化,一般出现在事物的开始或将要开始的阶段。
  ② 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查找其对应关系,即对应的是变化还是残酷。同是外环境,对应角度各异。
  鼻子干,觉得盼着得不到,觉得什么东西不够。
  中医讲,稀鼻涕属寒,黄鼻涕属热。
  鼻子发酸:带有伤感,鼻子会有酸的感觉。
  越多穿衣服越流鼻涕:越保护越调信号,就更加想要保护了。
  冻流鼻涕:不好的事已经有了结果,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不好的结果是多余的。
  有鼻涕但能控制住:觉得不好的事情多,但事物没结果,在冷环境里,自己能控制住鼻涕不流出来。
  进屋流鼻涕: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残酷事物最后有结果了,到暖地方,自己权衡时觉得付出的多,就流鼻涕了。
  病例1:
  在治疗班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鼻子不通。查其原因是父母打架,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怎么谁也不能理解对方一点呢?说出话来都是横着的,两人一说话就吵架。”她跟爸爸生完气,又跟妈妈生气;跟妈妈着完急,又跟爸爸着急。几年时间里,家长在那种状态里,她就一直生气,最后鼻子堵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得一直张着嘴,因为鼻子一点气都不进。堵得实在不行了就上医院去抽,从里面抽出不少液体来。后来她的母亲学心平学,把她叫来反参这件事,她说:“我想不明白,我鼻子里边那些乱七八糟的液体,抽出来有半瓶子那么多,我按照规律一想就没了,那是上哪去了呢?”实际上她要是换了定位以后,那些液体就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正常体液,变成营养吸收了。
  我们应从平衡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家长之间出现矛盾是正常现象。她可以用这个环境锻炼自己,也可以用这个环境伤害自己。通过这事要悟明白,要理解人生就是这样的,物极必反。其实打架也是有用的,只不过得看会不会用。会用的人可以通过打架消信号,不会用的人通过打架存信号。两个人打架实际上就是相互调信号。调来以后,如果两个人继续互相存,再互相调,那就会越打越厉害;如果你定位成对方骂你是给你消信号,那你还可以祛病。通过这个角度来慢慢转变小女孩对吵架的看法,想通以后那些液体就能吸收。她原来总定位成吵架是没用的,那正常体液就会转化成没用的体液。如果能想到这些状态是有用的,是在相互维持平衡,那没用的体液就可以变成有用的体液了。
  病例2:
  94年给美国东方文化学习团讲课时,跟大家讲鼻子堵的心理规律是沟通和理解。给一个七岁的美国男孩调病,他四五岁时突然开始吃素,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能理解,别人觉得他不正常。他怎么和别人说都说不通,觉得跟别人沟通不了。我给他讲怎么想开:“你吃素看起来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他们认为你不正常,你要能看出他们这么想是正常的。”这时,有几个人举手说:“老师,你在给他讲的同时,为什么我的鼻子通气了?”我说:“这并不奇怪,我给他讲的时候,你们也在回想那些与沟通、理解有关的事。你们都想到什么了?”他们分别讲到和老板不能沟通的事,和外婆不能沟通的事等。我说:“你们只要想通了,不用老师讲,也会好。是否得病,是否痊愈,都不归我管,归你自己的心管,归自然力管。你在家想通了一样能治病,治疗的人不是老师,是你自己。哪没想开?哪较劲了?不是对错的问题,是心不平。找到当年的事,把心调整平静,自然就在进行治疗。”
  哆嗦对应心理调节:
  哆嗦在医学上是冷标志性感觉、标志性动作之一,叫战栗。哆嗦说明冷到一定极限了。其对应心理是:对于残酷环境或不好的事,想控制,最后却没能控制,出现了坏的结果。前提是有控制的可能性,自己能够控制,但没能控制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连带着紧张、忙乱、害怕等心情(包括事物、环境突然变坏,导致的紧张、忙乱的心理)。
  哆嗦不仅在耐寒里出现,其它有刺激、紧张的场所也会出现,耐寒里对应的是有不好的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的对应心理,可在原有部位规律的基础上,加上关于哆嗦的概念,即有控制的可能性,想控制,没控制了,出现了坏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
  胳膊哆嗦:知道帮忙可能帮不好,而且帮完了还真没帮好。
  肩哆嗦:扛了半天,最后结果还是不好。
  手哆嗦:跟干有关。
  牙哆嗦:跟说有关。怕他说不好,想提前控制,但他还是说了。
  后背哆嗦:怕靠不住,结果真没靠住。要想到靠不住正合适,锻炼自己不用靠的能力更强了,从这个角度把人和事想正常了,后背就不哆嗦了。
  嘴哆嗦:跟说有关,怕他说他还说。
  外表皮哆嗦:想保护,但没能保护。
  胃哆嗦:跟家有关的保护。自己家,孩子家,长辈家等。担心有不良的结果,那结果还真出来了。
  肩哆嗦:坚持,挣扎,挺着的心理。想控制没能控制了。如:他身体不行,你心疼他不让他干活,他非得挺着,坚持干,你为他担心,这样的心理就定向到肩上。还有,他就是不坚持,也在肩上。不愿坚持但没办法还是得坚持,自己想坚持但别人不让坚持等,都在肩上。
  治疗方法:找到你当时想的那个状态,把那个结果想正常了。换个状态,你不再想控制了,或者控制不了也是正常的,就不会再哆嗦了。
  咽痒咳嗽对应的心理:
  对不好的事情有保护心,有排斥的状态。咳嗽和“说”有联系。咽痒是想说,说不出来闹心。咳嗽,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变化,怕变得更不好,压抑,憋着不能说。咳嗽跟咽痒是合在一起的,一痒就咳嗽。
  病例:
  有个小伙子,咳嗽得挺严重的,我给他查病,查到他有说不出来的事。我还跟他解释了恶心跟什么心情有关,我说:“你有反感、无奈的心情,觉得腻味。”他说:“这句话对我而言真是到位,我就是有反感、无奈、还没法说的事。”事情是这样的,他和手下一个人在背后议论另一个人,可是他一回头,被议论的那个人正站在那儿听呢,当时他自己很不好意思,而且他曾向人家借的钱也没还给人家呢,等他再和这个人坐在一块儿时就出现咽喉痒痒、难受的感觉,并且咳嗽。那人不和他说话,他感到很尴尬,就找话说,他刚一找话说,那人就说“你别说话”,他很不舒服地憋回来了。几个人坐着又不说话了,他又找话,结果那人说“你要再说,你就出去。”他还想再给那人解释一下之前关于背后议论的那件事,结果他一解释这第三次说话,被那人轰出去了,他自己很反感、很无奈、但又没说出来,就是这个心情连着胆和胃都难受,而且一咳嗽就吐,吃不了东西。
  手凉的对应心理:
  在冷的时候,不良环境里,跟手有关的失衡心理。
  ① 跟手直接有关的不平心理:手的大小,好坏等。
  ② 跟手的功能有关的不平心理:残酷环境下,不愿干,不想干,不能干,没法干;活干的好坏;愿意摸,不愿意摸;跟打有关的,你打别人,别人打你;得不到,难以得到;够不着,远端;接送。
  ③ 取象比类的手:手腕儿,手段,留一手,心狠手辣,指引,指路,指挥,对于小偷、贪污和受贿的气愤、怨恨等心理也在手上。
  手凉:分为直接手凉和间接手凉
  ① 直接手凉:自己定位不行,引发出来各种干不了的心情。如:自己能力不足,工作干不了;因为缺钱,项目弄不下去。在反思的时候可以直接想,想到正常。
  ② 间接手凉:不是自身的原因,是因为外环境,造成自己干不了,无法干等。如:被人卡着、事卡着、钱卡着、条件卡着、政策卡着,产生的没法干,没法去,没法帮的心情。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压力压制你,干不了,不能干,不敢干等。压力,一个是过去遗留下来的,另一个是自己弄出来的。“卡着”为原发心理,是根源,表现在手。反思时,从两个角度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去想,因为它是一个复合心理。
  手凉,以不足为主是虚证。身体里面觉得凉,连带着手凉,中医叫气虚。
  特点:颜色比平时浅,手苍白。
  手凉,以得到的多余、不好为主是实证。如不想得病却得了。
  特点:颜色深,发红或发紫。
  手凉,以卡着干不了为主是瘀证。
  在我们调治当中,手发白,参完可以变红,手发红,参完可以变白。两者可交替反应。虚实相互转化,有很多情况下,虚实是合在一起的。如:他那儿卡着,你觉得多余,此为实。得不到,干不了,此为虚。虚实在身体里都有。认为自己不足而自卑,没人卡着,直接是虚。你自卑的那方面,自己认为是缺点,实际上不一定是缺点。它有不利的一面,同时也给你带来有利的一面。是你的注意力把你认定的那部分放大了。我们讲平衡论,就是想让大家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健身科学》 2008年第12期

 

    第七十六讲心平健身球(上)
  心平健身球是心平健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心平健康学调治方法之一。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调治方法(如:写病法、对镜法、规律法等)结合使用。在学习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同时,配合使用心平健身球进行调整,对疾病的调治效果更好。
    (一)揉球的作用是什么?
  揉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放松。就是把状态调整平静。当你心情烦乱不能平静的时候,通过揉球可使自己内心平静。
  揉球的第二个作用是诊断。当我们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首先会对部位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把这个部位放在球里揉,如果揉这个部位没有效果,那就说明这个初步的判断是有误的,那么就换一个部位再揉。部位揉对了的时候,手会出现相应的感觉。
  揉球的第三个作用是观察。对于身体尚未出现疾病反应的人,可以对某些重要的脏器进行随时观察,比如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脏等。还有,可以对已经确诊的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观察。
  揉球的第四作用是治疗。一是对疾病有直接观解的作用。哪里有病,就把哪里放在球里揉,就能起到调治作用。二是查找疾病根源的作用。找到导致疾病的相应的人、事、物,以便根据心理规律调整。
    (二)揉球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揉球是用身体意识和调节场对人体进行调节的,是全息场调节的一种,是运用生物场、意识场和自然调节场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诊断和调节治疗的。
  揉球是一种信息场的调整,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物质形式,一种是场形式,这种场和我们密切相关,控制着物质的变化,在场和物质之间又有一个时间差,先有场的变化,后有物质的变化,可以与场相互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用自己的意识对物质,也就是对身体发生作用的时候,也是先调身体的场,再由场调节身体。关于意识对物质的作用这个问题,日本的江本胜等人,对水做了研究(详见《水知道答案》一书),当用不同的意识作用于水的时候,水结出了不同形状的结晶,一个良好的意念使水结出了美丽的结晶,一个恶性的意念使水结出了难看的结晶,这说明了心灵对物质的作用是很大的。
  我们把病放在球里揉,就是通过意识把病的场放在球里,再通过意识场和自然调节场的作用,完成这种调整和治疗。
  当我们把病放在球里用心去体验这个场的时候,这种不正常的场就导致我们的双手出现一种异常的感觉,即人们常说的手感,我们就利用这种手感进行诊断和调整治疗,通过调整场的变化,达到物质(即身体)的变化。我们放松揉球的时候,是用自然的调节场,对不正常的场进行调节,通过场的调节,达到对物质的调节目的。有的人手感不明显,但同样有治疗效果。
    (三)揉球的方法
  双手放在腹部前方,两手掌心相对。可双目微阖,也可睁开双眼,怎样能让自己静心就采取怎样的形式。想象着自己两手之间有一个球,慢慢揉动。揉球时,双手的位置是水平相对还是竖直相对,从侧面看时手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球是大还是小,以及每次揉球的时间,这些标准均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调整。总的来讲,以身体放松为原则。
    (四)揉球的步骤
  第一步:静心。首先要把心静下来,如果有人在揉球时配合着听磁带或看书,可想象老师讲的内容或书上的内容,把新的概念输入自己的大脑,想那些内容时要转变自己以前的观念。
  第二步:揉想要治疗的病。要治什么病,就把这个病放在球里揉。揉球时脑子走思反应出来的事,就是你的病根,什么事出来了你就放松地揉这个事,有时揉球脑子走思了,不要紧张,走的太远了,再拉回来还是治病。在揉球时想到哪件事或哪个人时,手的感觉明显加大了,这时先不要换想法,把这个人和事多揉一会儿,这就是你的病因所在。这时不要管今天你跟他们有没有什么心不平,这只是个条件,通过他们能治你几年或几十年前的病,放松完了以后还可以再揉一遍,这样做可以避免你过后犯病,加强疗效。
  第三步:揉当天的事。无论什么事来了就过一遍,就能起调病的作用,揉球时间长短依你的具体情况而定,长此以往必有好处。把每天的事放在球里揉一揉,为什么对人有很大益处呢?因为,有时你今天遇到的人与事虽然没有引起你的心不平,但是你今天遇到的人与事,正是对你多年以前所存的信号的点化与提示,你揉今天就有解当年存的信号的作用。你就把这个人、这些事想开了,观点转变了,就能治你多年前的病,你不用去想多少年前的事,今天的人与事就可把你的很多信号消了,病治了。有些基督教徒天天向主忏悔,确实对身体有益,有治病的作用。为什么呢?其实,他们是把心里的不平宣泄掉了,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使他们获益的也是咱们这里讲的心平反参的道理。实际上仍然是心在起作用,是自然在解,是你的抵抗力、免疫力在解。
  第四步:揉以往的重大的事件。揉一生中能引起你心不平的大事件,但不要一下揉的太多。因为调来太多信号以后,消解的速度不够也不行,调来很多信号却消不完,会更难受。把大事一件一件地揉,当时对每一件事都有什么心情,把心情一一对应地揉开,就对身体有益。为什么把这一步放在最后呢?因为有些大的事件对身体残留的影响很大,如果刚开始就揉,调来的信号太多自己处理不了,反而会导致身体不适。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揉球以后,有些已经具备化解能力的学员可把当年的大事件放在球里反复地揉,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揉。因为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角度,调整身体的部位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大事件可以引起你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心不平,所以需要反复揉。有些重病用此方法,如对应准确则效果很好。但用这种效果好的方法不可心急,要等自己具备了化解能力以后再用。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9年第01期


    第七十七讲心平健身球(下)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们讲解了心平健身球的作用、原理、方法和步骤,这次我们来说说在揉球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解答大家的疑问。
    一、针对某一部位揉球,但是感觉没有变化,是何原因?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某个部位疼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判断的病所在的位置放在球里揉,但揉完之后觉得身体感觉没有任何变化,疼的地方还在疼。
  这是因为真正的病位并不是我们放在球里揉的位置,可能是其附近一些器官的病症影响、反射的结果。比如:感到心脏部位不适,除了心脏本身以外,心血管、心包、胸膜、食管都可引起心脏部位的不适感觉;相反,有些心脏的病也常被误认为是食管、胃等处的病,导致治疗效果不好。
  揉球时,病症不减轻是因为没揉对位置,你调的信号跟实际患病的部位不一致。你觉得是某处的病,实际不是。位置揉对了,病症就会减轻。所以,揉球时首先要找准位置,这样治疗效果才能更好。
    二、为什么揉球后不适感加重了?
  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揉到某个部位时,不适感觉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这是由于有些人急切地盼望着疾病痊愈,或因为害怕疾病,所以揉球的时候心情紧张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揉球,就会越揉病越重。
  这个时候要先把心态调整平静,然后再开始揉球。
    三、揉球时闪现的事件与病程不符,是何原因?
  我们知道,存了信号才会得病,所以存信号是因,得病是果。先有因,后有果,所以是先存了信号,才会得病。
  把病放在球里揉,会有与之相关的事在脑中闪现出来。但有时闪现出的事的发生时间,跟得病的时间相矛盾。比如,可能这病已经得了五年了,但揉球时出现的是近几天的事。有人会因此自我否定,产生怀疑,认为闪现出的事并不是自己的病根,其实不然。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因为人很有可能记不起十年、二十年前的事,但不久之前的事是比较容易想起来的。于是自然力就用与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很相似的不久之前的那件事来提示你。一病很多年可能正说明了你有很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的不正常的状态或逻辑。不论通过哪一件事,只要能把那个致病的状态或逻辑调整过来,病都能痊愈。
  所以,我们以为揉出来的最近发生的事与自己的病没有关系,但那可能正是最合适的切入点,让你找到并调整自己不自然的观点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四、揉球时觉得脑子走思,是怎么回事?
  揉球时不论什么人、事、物在脑中闪现出来,都要继续揉,因为这些人、事、物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以为是自己走思了,觉得想的这些是与治病没有关系的,其实不然。被我们误认为是走思的状态,其实就是治疗状态。闪现出的人、事、物即使看上去与自己的病不沾边,但其内在是有联系的。
  比如:一位学员要治疗膝盖,揉球时闪出刷子的形状。经过反思,与她年轻时因患病险些被单位送回农村老家去的一段经历有关,而正是当时紧张、担心、怕被单位刷下来的心理,导致她现在膝盖患病。其实这时她就揉刷子就能治病。
  揉球时出现的人、事、物与自己的病的联系,即使分析不出来也没关系。不必用知识分析,自然力会点化你、告诉你是怎么回事。这时你就静下心,放松揉,仍有相当的效果。
  所以,揉球当中闪现出什么事就揉什么事,即使没有明显的联系也不必认为是自己走思了,那就是在治病。
  顺便再说一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揉球时脑中什么也没有闪现出来。这种情况也不必担心,因为同样有治疗效果。
    五、揉的球不是圆的,会影响效果吗?
  揉球时,球不是圆的,照样有效果。
  人有三个场,平时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意识场。还有一个场叫调节场,是人周围的一种自我修复的场。当你放松时,调节场就在起作用,你不用刻意摆放手的位置,手会自动随着调节场运动。这时就可能出现揉的球不圆的情况。
  另外有一个叫姿式场,不同的姿式对人体也有不一样的调整作用。你放松了揉球,很多病就能自行化解。但有些绕不开的扣儿还是要从理上转变过来的。
    六、揉球揉不下去,该怎样调整自己?
  揉球时有人觉得闹心,于是就揉不下去了。这时可以先不揉球,等导致你闹心的事过去了再揉,或者现在就揉使你闹心的这件事。
  还有时揉球揉不下去,是因为跟“球”(或“求”)本身存了信号。这时需要先把与球或求人有关的信号参解开,以后才不会影响揉球。
  有人揉不下去不是因为跟“球”(或“求”)存了信号,那么就可以看看当揉不下去时脑子里闪出了什么,闪出的事本身就是你揉球揉不下去的原因,闪出什么就揉什么。
  揉球时是进入一种功能状态,揉球不是目的,静心是目的。治病时你要反参、反思,但有时想着想着,可能反而进入了存信号的状态,就不是治疗的状态了。
    七、揉某个人,对那个人有影响吗?
  揉球时揉某个人,其实揉的是自己跟那个人存的信号,对那个人没有影响。
  有些情况下,孩子得病是因为父母存了信号,这时候父母揉自己,就能对孩子的病起到治疗作用。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9年第02期

    第七十八讲 脉象与心态
  通过对《黄帝内经》七情、九气学说的研究,我发现人的心理与生理、病理之间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脉象。
  从中医的角度讲,脉象可反映一个人身体各部位的健康情况,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标志之一,是中医最显著的特点。疾病可反映于脉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的生理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中医把病脉分为28种。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来体现的。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至数的不同,虚实是力量强弱的不同。有些脉象又是几个脉象的结合。如洪脉和细脉是形态和气势的不同。脉象虽然有28种,但也可根据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归类。如:
  浮脉与孔、散、濡、弱四脉相似,其脉位均表浅。
  沉脉与伏、牢、弱脉类似,四脉者脉均在沉部,轻取均不应。
  迟脉与缓、涩、虚脉相似,是速度不及之脉象。
  数脉与滑、动、疾脉相似,是速度太过的脉象。……
  人的情感、情绪会对脉象有一定的影响,这是能被人们所理解的,因为心情的变化会导致气血的变化,气血的变化又会造成脉的变化。关于这一点古代医书中早已有了七情对脉象影响的记载。
  我认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文字有很多不同之处,七情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引申的内涵,七情正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只是我们现代人没有真正地破译它。在七情内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研究,我发现人的任何一种偏激的情绪、不自然的逻辑观点,都会给身体造成相应的不良影响。而脉象是判断身体正常与否的标志之一,每种脉象都有导致其形成的心理因素,在实践中我发现,脉象和我们对事物的心理定位是一致的。
  中医治病主要讲的就是平衡,中医论述的有八纲辨证。八纲的总纲是阴阳,其中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在脉象的诊断中用迟数号寒热,浮沉号表里,有力无力号虚实,总体是六个大的类别。
  脉象中的数脉与迟脉,有着快与慢的对应关系。用脉象判断病症,数脉中医诊断为热证,迟脉中医诊断为寒证。从心理来讲,热证对应好事,寒证对应坏事。数脉的特点是跳得快,它相对应的心理就是快,当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以着急、盼着快的心理为主,或对某事的心理定位有快这一类心情,这些心理会导致气血发生变化,而气血的变化势必引起脉象的变化,这时的脉象就表现为速度太过,是数脉。盼着好事快点到来的心情,导致脉搏跳动加快,为数脉。当人遇到认为不好的事情时,都有怕这个事发生的心情,盼着慢的心理导致迟脉,因为人们总希望坏事,慢点来,少来点。希望这事慢一点,盼着慢的不平心理,导致脉象的跳动速度过慢,为迟脉。
  以脉位的深浅来分,一个是浮脉,一个是沉脉,它们是相对应的关系,在中医里浮脉属表证,沉脉属里证。从心理的角度讲,浮脉与愿意表现的心理有关,沉脉与不愿表现的心理有关。愿意表现的心理导致浮脉,不愿表现的心理导致沉脉。脉象体现的不是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心理定位,与一个人实际表现多少无关。因为有的人在工作中有能力,但他自己本意是不愿意表现的,虽然有些场合需要他出面处理,需要他冲锋在前,但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不愿表现,照样可以是沉脉。不愿意表现的心理是“我有技术、有能力也不把这些拿出来。”导致脉位为沉脉。从性格上来说,愿意表现的人脉象以浮脉为多,不愿意表现的人脉象以沉脉为多。
  浮脉与愿意表现的心理有关,正常表现时人的气血流通是正常的,那么怎样表现才出浮脉呢?中医论述浮脉属表证,表证的症状其中之一为无汗。出汗与付出的心理有关,付出与保护是对应的状态。因此,导致无汗症状的心理原因是表现出来的需要保护的心理,遇上问题你的保护状态,就可导致脉象为脉浮。保护和付出是两个相反的状态,愿意付出的心理导致出汗多。而表证脉浮的时候,不是愿意付出的概念,所以在治疗上要解表发汗,实际上发汗就是利用和保护相反的心理,达到祛除表证的效果。浮脉虽对应愿意表现的心理,但各种表现还不一样,比如遇到一个事,你心里想保护并觉得有保护能力时是浮脉,这是你能进行正邪斗争的时候。当你斗争不了的时候,就出了濡、芤、散等脉象。假如我想表现,但内心里又觉得自己不行,没有能力,没有底气,脉象就形象地变化,表面上刚要用力,一按中间是空的,意思是要表现,结果没有能力。按着中间是空的,叫做芤脉。散脉从脉象上讲是浮散无根,至数不齐,没有规律,如你心里想表现,又觉得乱了、表现不了、控制不了,就是散脉。
  弦脉的形象是如按琴弦,有往起弹的劲。弦脉主肝、主筋,筋的作用是控制,伤肝的时候往往有压的劲,因为肝的特点是主宣发、疏泄,但共同的特点是控制,较劲,非要干。激动的心情也可以是弦脉。
  在中医脉象中有快慢、表里、大小、有力无力,还有一点就是脉搏是否匀齐,这就涉及到了结代脉。
  结、代脉是指在脉来当中,出现停顿的现象。代脉是有规律的停顿,结脉是没有规律的停顿。如你觉得某事按正常来说应该到,但突然停下了,脉停的有规律,你有精神准备,就是代脉。如果是没规律地突然停了,就是结脉。
  紧脉:拽着绳锁的感觉,在中医里紧脉主寒、主痛。从心理来讲寒对应坏事,痛是气或怕的心理导致的,遇上坏事了,气与怕的心理就可表现为紧脉。
  滑脉表示早期怀孕。中医形容滑脉的脉象为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其中走就有躲的意思,所以滑脉的对应心理就是藏躲。中医里也有滑脉是病症表现的,刚开始怀孕时有藏躲之意,因为在过去男女之事是背着人的,怕别人看到,虽需要进行,但又不能公开。人在生活中对很多事都可能有藏躲的心理,又要干,快点干,还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时出现的心理会导致滑脉。
  实际上,我们的脉本身就是全息的,你觉得世界上哪儿不正常,这个不正常就变成身体的病,通过脉可以发现你哪儿不正常,发现以后调整。对一个事,你存了与快有关的心理,脉就快;你对慢心存不平了,脉就慢。你觉得劲大了就是实脉,觉得劲小了就是虚脉。你心理有藏躲的感觉就是滑脉,有停顿的感觉就是涩脉。脉象实际上是把我们心理的诸多方面,全息地反映到脉上了。病脉的形成与人的心理情绪波动是紧密相连的,当你按心理规律调整心态后,脉象就能恢复正常。
  脉象中浮沉反映的是表现的程度,迟数是着急的程度。脉象表现可为本身的强弱、快慢、长短、大小和节律,这些不同组合成了28种脉。实际上,一个人脉象不可能特别单一,而是复合出现的。无论什么样的脉象,都是你心理定位的结果。而概括脉象的语言和我们对事物的定位是一致的。如:都是沉脉,有有力和无力的区别。它们分别是什么心理导致的呢?脉沉而有力,是因为生病时,你认为身体有能力跟病邪斗争,这时是实证;沉而无力,是气血不足,觉得斗不过病,是虚证。都是沉脉,可表现为沉中加快,也可表现为沉迟,如果脉象表现为沉而数,中医讲是由于内热所致,按心理规律则是心里着急的体现。弦脉和实脉都有有力的表现,其中实脉是自己有能力才要干,弦脉是自己有没有能力都要干,特点是较劲,是对压力和控制有抵抗的心理,如果再有能力,就是弦里还要加点实。
  这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了一下对脉象与心理的粗浅认识,与前边提到的古代医学对七情脉象的总结是不矛盾的,他们是从不同的生理角度加以分析,总结出来的实践结果,而从心理的角度也可以从太过或不及两方面加以分析。如:
  与“怒伤肝”相对应的脉象在《医学传心录》中定为弦,而在《医学入门》中说“怒伤肝脉濡”。从脉象上讲:弦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而濡是浮而细软。一个有力,一个无力,似有矛盾,但从心理的角度就很容易解释了。在七情中怒与肝相对应,怒伤肝是对心理有一种压抑的成分,如在压抑的状态下,你有反抗和控制的能力,脉象就表现为弦;如果你觉得想表现,但表现不了,动不了就是濡脉。还有急,是因为肝的对应心理与窝囊、委屈有关,遇到窝囊事儿,自己有着急赶快解决的心理。
  忧伤肺,忧对应的脉象是涩,涩的对应心理是与阻力有关。还有一个是洪脉,洪脉是觉得阻力影响大。而沉涩是觉得阻力影响深。
  喜伤心,《医学传心录》记载喜为散脉;《脉象图说》说过喜则脉缓。心理定位是高兴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是因为太高兴了而下面不用干了,慢慢干。而虚是高兴完了就不用干了。
  恐伤肾对应沉脉,有需要动但动不了的意思。
  惊伤胆:古书记载多以动不定或散为主,心理定位是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不知道下边该怎么办,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脉象,按规律找到与之相应的心理,加以调整,调整后复查脉象,来检测调整的效果,为临床症状的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第七十九讲中医八纲辨证与心理的关系
  中医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的辨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与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称为八纲辨证。
  我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了人的心理与中医八纲之间的一些规律,及心理对身体的对应影响。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心情和症状的表现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八大类,进行分析及用心理规律进行调治。
  下面我谈一下心理因素与中医八纲辨证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 一、表里
  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里证。
  1、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时所产生的证候。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根据得病的症状进行心理原因分析,发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当外来事物对自己有伤害或不利影响时,人们同时会有一种本能的抵抗、保护的心理,在抵抗阶段的这些心理所引发的身体症状,就是表证。当某人或某事对自己有不利影响时,人们首先产生的是保护心理,就像遇到降温天气,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衣服保护自己。这种保护心理就会影响身体的第一保护层,即皮毛,导致发烧时无汗的症状。在产生保护心理的同时,每个人因对事物有不同的心理定位,还会产生害怕、自卑、不敢干等多种复杂心情,这些心情越重,导致身体疼痛和沉重的程度就越重。对此事产生压力和与他人无法沟通的心理,其轻重程度和鼻子堵的程度是一致的。当你对事物的心理定位是外面的、外露的、有表现的,或抵抗性强的,这时的脉象是偏浮。容易患感冒的人,可以根据此规律进行反思,治疗感冒症状,增加抵抗力。
  2、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而致病。
  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腹泻呕吐、舌苔厚、脉沉。
  里证三种成因的心理因素是怎样对应的呢?
  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对应外在因素对你产生了影响,自己对此的抵抗和保护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不平心理。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这种情况是外来干扰直接造成了伤害,人们的心理定位是面对这些伤害没有防备和抵抗能力,外来影响直接就伤害到自己了,没有前边保护、抵抗的斗争阶段。或者你的心理定位是根本不知道有外来影响,等发现了,这事就已经伤害到自己了,没有抵抗的过程,这类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三是自己对事物产生的各种不平心情,可直接按规律伤及相应脏腑;以及在饮食和劳逸方面的不平心情和表现,也可直接按规律伤及相应脏腑。
  ◎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1、寒证
  寒证,是疾病本质属于寒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阳虚或阴盛而致。《黄帝内经》把寒证分为外寒、内寒两类。外寒是外邪入侵肌表所致;内寒产生于寒邪直中脏腑,也可在肌体阳气弱的情况下出现。
  常见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寒证喜热。
  导致寒证的对应心理是把事物定位为不好、坏事。寒证以“不及”的心理为多,引起寒证的心情有不愿干、自卑、失望等。从心里就不想干、没有动力,所导致的身体表现就是寒证。恶寒喜暖的对应心理是面对某事觉得不好,又特别希望好。寒证脉迟,迟脉的对应心理是怕坏事发生,是拖着的阶段,想办法拖。虚寒两症也与自卑心理有关,其实有自卑心理的人也是由于对事物的定位不好、认为自己不足才自卑。抵抗不了外环境侵害的心情导致外寒。因自己某些方面不足而有自卑、孤独或失落的心情导致内寒。
  2、热证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自身阴虚阳盛而致。《黄帝内经》把热证分为表热、里热两大类。表热是热邪外袭肌表所致。当表热之邪入里则为里热;表寒之邪化热入里,也可以成为里热。其病机属于阳气偏盛。阴液不足的内热是虚热。
  常见表现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热证喜寒。
  导致热证的对应心理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以“太过”的心理为多。引起热证的心情有:烦燥、特想干、亢奋、盼望、着急等。在各种好环境中产生的着急、盼望心理,和对某些“好”接受不了的心理,以及在残酷环境里产生的不服、较劲的心情和表现,都可导致热证。怕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的症状,从心理规律来说是你认为是好事,但是又有接受不了的心理导致的。面红目赤的症状,是超出正常范围,觉得已经多了的心理导致。
  环境好而产生的激动、亢奋、高兴、着急、盼望、紧张、赶快等心情和表现引发表热。对好环境的着急、盼望,对“好”接受不了,及对自己的着急、盼望、紧张、惦念、赶快的心情导致里热。
  ◎ 三、虚实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盛实。
  1、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细分又有阴虚、阳虚,表虚、里虚,气虚、血虚,五脏虚等。虚证的成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原因。
  常见症状包括: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干少苔、脉虚细数等偏热症状;身疲乏力、形寒肢冷、精神委靡、自汗、舌淡胖嫩、脉虚沉迟等偏寒症状。
  虚证的对应心理是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足心理,觉得该进来的没进来,不该出去的出去了。觉得自己或别人的能力不足、信心不足、无能为力、没办法、无可奈何、达不到而导致的各种不平心理,对不足的着急、盼望等心理均可导致虚证。我在实践中发现,先天不足是由于父母用软弱、无力、胆怯的人生逻辑教育孩子造成的。对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生活环境和其他方面的信心不足和无能为力等心情和表现均可引发虚证。
  虚证可分为血虚和气虚两大类。心理定位中有形的不足,如:钱、东西、用品、衣服、食物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导致血虚。心理定位中无形的不足,如:知识、政策、能力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心理导致在身体上反映出的是气虚。
  只认为需要而自己又不愿去干,面对坏的事物自己抵抗不了、没有能力、勉强应付的各种心理,导致虚寒。盼望干而又无能为力,想干又受阻等各种心理,导致虚热。觉得自己不足,但遇上不好的事时有抵抗的能力、能够化解,这时是表虚。要觉得自己本身就不足,再遇上事,更抵抗不了,在表面斗争的阶段持续的时间短,这时外邪就可以入里,成为里虚。
  2、实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常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重则神昏谵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导致实证的对应心理,一个是觉得自己的某种东西多了,又不能让它出去,在里边存着;还有一个是不该进来的东西却进来了。
  同一件事,因为自己的心理定位不同,可能引起实证,也可能导致虚证,关键看心理定位为何。觉得进来的多了,就是实证;要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使其出去,这种定位就是虚证。比如有些人没干成什么事,但从来没觉得自己不行,都是因为别人在干扰、影响、使坏,总有一个外边的“不行、不好”,把矛盾全都推到外边去了,觉得自己没问题,自己什么都行,这时他的身体表现不是虚证,是实证。因此,同一件事,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定位不同,所得的病也不一样。
  中医有“久病必虚”之说。一个病开始是实证,在治疗当中逐渐转变成虚证,是什么心理造成的呢?有的人在对病的治疗过程当中越来越觉得拿它没办法、没招、没治了,这种心理定位就导致虚。有的人对病的心理定位是“我的病今年治不了也没关系,明年慢慢治。”这种定位就不容易导致虚证的产生。而有的人还算不上久病,身体就已经虚了,跟觉得没办法、没招、使不上劲、没钱等心理定位有关,所以很快就虚了。实际上是人的不足、无能为力的心理造成了身体上的虚证。
  中医还有一个概念叫“久病必瘀”。原本是虚证,后来在治疗过程中演变成实证,心理因素是想让病快点好,可病就是不好,总是停留在体内不动,这个程序定位就导致瘀。心理定位的重点如果放在病上,认为病总是不好,就出现瘀,以实证为主;重点放在自己拿病没办法上,就是以虚证为主。在给久病的人进行治疗时,在治病之前要先让病人把心理调整过来,否则这种“没法治”的心理干扰,会给后续的调整增加难度。
  ◎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实际是总的分辨概念。你分辨出什么证,就表现出什么证。其余六证是在阴阳的指导下衍生出来的,把其它六证反推回去,又可归入阴阳,这样从阴阳五行的角度研究人体。其他六证是阴阳往下所对应的不同角度或题目。你分出里外,就产生了里证表证;你分出事物的好坏,就分出热证寒证;你分辨了进出,就有了实证虚证。什么都从阴阳这里来,你分出了表就有了里,里为阴,表为阳;你分出了热就有了寒,寒为阴,热为阳;你分出了虚就有了实,虚为阴,实为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证总体上是“不及”的心理及表现,阳证是“太过”的心理及表现。
  在八纲里也有几种病证同时出现的,从心理角度来讲是几种心理同时作用引起的疾病。


    癌症密码破译
  对于癌症现代医学仍是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外因,例如肺癌的病因有吸烟(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大气污染、职业致病因子、慢性肺脏疾病;胃癌的病因熏制食物、高盐食品、食物霉变及烟酒等化学致癌物质的接触、其他胃病转化而成;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慢性肝病、化学致癌物质、遗传和营养不良等。但我们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心理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同样的外因条件,为什么有些人不得病或是病的轻呢?这些人的抵抗力是从那里来的呢?我们发现人体就像一个大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是自己心理给身体输入了不同的密码,当遇到对应的外因条件时,这些密码开始控制人体的气血转化,使之发生各种疾病,这种控制气血变化的心情和逻辑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内因。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怎样破译这些密码,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
  心平健康学对疾病的研究是从最简单的生理现象开始的。如:害羞脸红、害怕脸白、悲伤时会流泪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却有着揭示人体科学的密码,是我们进入心理迷宫的入口,下面我们就深入到迷宫里来具体地分析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
  1、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不但对所想事物有定向性和定位性,而且对气血在体内的流动方向有定向性和定位性。
  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有定向的方向性。如:当人的心理处于害羞的状态时,其气血被定向的导引向上,产生脸红、脸热等现象;突然受到惊吓时,其体内气血被定向的导引向下,出现脸色苍白等现象。
  中医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论述道:“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等内伤情志的理论,阐明了气血的定向性。
  人的各种不平衡心理,在体内都有各自存病的定向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些气血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对人体内的气血变化有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
  如人们在看电影、电视时,见到悲伤的情景,就会产生悲伤心情,这时体内气血就被定向的转换成眼泪,这是心情波动导致定向的生理效应的表现,如悲伤过度就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
  人对某些事物不接受、生气时,会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同时也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就会得相应的病。
  人的心理变化导致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是有规律的。通过以上的分析使我们对疾病的成因有了全新的认识。
  3、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有存留性。
  存留性是从心情波动以后产生气血变化,变化的气血在身体内形成存留。而这时病变还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在人们心情波动后到形成感觉这一段时间内,称为存留性。
  如一个人与别人争吵生气,当时觉得胸闷,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再提起那件事,既使那个人不场,仍然会有胸闷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心情是具有存留性的,时间不会带走你的感觉。中老人容易患很多种疾病,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是各种各样的心情日积月累的结果。
  存留性大体有四种情况:
  (1)指当时的心情波动,导致体内气血发生了变化,待心情恢复平静后,已经变化过的气血,仍存于体内,当时没能形成身体的不适感觉。
  (2)心情波动导致气血变化后,一部分机能并未恢复正常,产生了不适反应,只是未引起注意。
  (3)心情波动当时就出现了病症感觉。
  (4)心情波动轻微或偶而产生心情波动,经过多少次积累。
  心平健康学的病因理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了疾病的本源,它是对疾病成因的客观总结。
  4、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产生机转,包括疾病的良性机转和恶性机转。
  恶性机转是指良性疾病转化成症状感觉比较复杂、自我恢复性较小、医疗效果较差,其中包含着发病时间较短、生命危害较大的恶性病症。
  良性机转是指恶性疾病通过自发心理调节或受到心平健康学的定向心理引导,使病症减轻或显效,以至达到痊愈的机转变化。
  5、用平静的心情状态、辩证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于人体的存留信息,可以将存留信息(病因)祛除,使疾病减轻或痊愈;
  害羞脸红,害怕脸白,人们在一瞬间的心情波动,气血就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力。那么,人一生的坎坷不平,经历了无数次的急气恨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心情的起伏波动,而这些起伏波动的心情又持续了多长时间呢?所有这些气血变化的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或未来的病。
  我们了解到现在的许多病是体内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若想根除病源,就要对自己原有的得病观点和想法进行本质的改变。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客观自然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理解对立面。把“心结”逐一解开,从而进行体内气机的平衡,就会起到缓解或根治疾病的作用,达到心身健康。
  决定疾病的三个方面:
  (一)疾病的部位,一般是由事物来决定;
  (二)疾病的感觉,一般由心情来决定;
  (三)疾病的性质,一般由概念来决定。
  那些心情强烈、变化复杂、伤害严重、连带面宽、概念偏执的心理死结,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内因。当存留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因明确的影响下,癌症就形成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癌症的产生和变化过程由对应的原发心理和对人影响变化的继发心理组成。原发心理:是形成疾病的原始心理因素。继发心理:是得病以后因为疾病产生的各种不平心情。一方面加重原有病情,另一方面产生新的疾病和癌症的转移。例如肝部疾病的原发心理是因为惹不起或被欺骗等产生的窝囊、委屈、冤枉等压抑状态,也就是这个心理可以导致肝脏得病,当肝脏得病后发愁以后怎么办,就是可以导致肺脏得病的继发心理,对肝病的接受不了的继发心理就可以导致胃部的病,因肝病某些地方的去不了而着急生气的心情可以继发的产生腿部疼痛,得肝病的事不能和不敢说的心态可以继发水肿(按之有印);如果在金钱上祸不单行产生心理强烈不平,是肠癌的原发心理,因为肠癌而感觉窝囊、委屈这个继发心理可以导致肝病变和转移,实际上很多病人的继发心情要更加复杂,这样给自己输入不良的密码,也就必然带来疾病复杂恶性的变化。
  人所患癌症的种类极其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对某些事物、某种观点、某种角度有想不开的地方。心里结的是死结,并为这个死结而较劲,放不下。中医认为癌症多属热毒、寒毒、湿毒、气滞血瘀、痰凝所致;现代医学发现癌基因存在于正常人的基因中,被某些诱因激活才发生作用。人体正常细胞每分裂一次,细胞中一种端粒体就缩短一些,一般分裂50次左右,细胞就会死亡。而癌细胞的端粒体受一种“端粒体酶”的保护,在分裂时端粒体不缩短,从而使癌细胞无休止地分裂增殖,局部的不死导致整体的死亡,终结了人的生命。这种机制正是心平健康学指出的某种观念的执著(死结)危及整体的后果。癌症的扩散一般规律是按人体各部位存信息的程度和多少递次扩散的。心平健康学调治癌症是从心入手,解开心里死结,不同于西医化疗、放疗那样“杀死”癌细胞殃及无辜,而是扶正祛邪,使癌细胞改邪归正,转变为良性的正常细胞,恢复正常组织形态。
  但凡癌症俱乐部的人说到此事时都有相同的理论,就是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指的就是继发心理的伤害。德国心理学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著的“身心疾患治疗手册”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论述:“心理和精神因素也会导致癌症,并影响其发展过程。这一论点体现在多方面,不仅体现在癌症的产生、病症和肿瘤的增长中,还体现在肿瘤的减少过程中,这意味着我们对癌症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自己还可以为病情的好转作些贡献。”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理论中就对此做了明确的归类,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以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以上论述早已说明了心情的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更系统地完善和发展了该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百病更由心解”的独到见解,即什么心情得什么病,怎么想才能治病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以往人们都认为得病容易去病难,但是掌握了心平健康学就会做到去病也容易,调治过程就是转变理念的过程,在解开你心结的同时,你身体的疾病也随之减轻并去除。
  不同的癌症对应不同的心情
  肺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悲伤;正常的事被干扰了;需要又接受不了;在逆境中对以后产生的害怕、损失、无奈等心理。
  肝癌:遇到过惹不起或上当受骗的人和事物,并因此产生了窝囊、委屈或冤枉的心情。
  结肠、直肠癌:在和花钱、借钱有关的事物中有不良心理、逻辑和表现,包括自己的、家庭的、单位的、社会的钱等等。
  胃癌:由需要变成的破坏,对里面(内部)的破坏接受不了、容纳不了。
  淋巴癌:认为自己祸不单行、保护不了自己或家庭、控制不了事物的恶性发展、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破坏极大、认为这种恶性变化很快。
  血癌:感觉经济需要越来越大,但没有来源,得不到补充,无法面对现实;自认为经济或物质损失巨大,带来多种影响,自己无法挽回;认为因看病带来经济损失等心情导致恶性循环。
  对待癌症的不同态度与结果
  当癌症被确诊以后,患者和家属就很快地形成一个“没有治”的恶性程序。在这个程序自己不能解开时,就给很多人带上了心灵的枷锁,进而转化成身体的痛苦。
  恐惧型:对疾病紧张害怕,对生活进行各种不良的恐惧联想。虽然生活中时时高度紧张注意,各种吃药很多,到处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因为这些继发心理害怕心情导致疼痛,疼痛感觉对应增加,和去与不去有关的不平心情腿疼,和干、拿、帮等与手臂有关的不平心情手臂疼,和钱有联系的不平心情大肠疼,如果原发癌症是与疼痛有关的,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使生命更加短暂。
  无奈泄气型: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面对这个世界,不愿意进行治疗,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越想越暗淡,这个心态继发产生软累困乏的感觉。容易发生对肺脏和脾脏的影响和转移。
  抱怨愤怒型: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得癌,感觉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平,怨天尤人,怒火中烧。这种心情必然带来腰的下部疼痛,和肝脏的不适与转移。当你容不下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自然会被这个世界淘汰。
  乐观自信型:那些因为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负担,乐观的对待每一天的人,他们没有继发心理对身体的破坏,平静的治疗。他们虽然未痊愈,但也不易转移。
  反思调整型:他们不是面对癌症带来的痛苦而悲伤,他们不是面对癌症带来的一切而恐惧,他们但求在这个世界来的自然,走的坦然,他们面对现实,反思自己过去的一切,使自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新的感觉,用新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他们不但可以控制,而且可以战胜癌症,生活得自在轻松。
  很多名人,他们在事业上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战胜了困难,放射了人生的光辉。面对癌症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现在的病因主要是外因,是在某种环境下的概率。
  在同样的残酷外因条件下,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受伤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免疫力,成为战胜癌症强者,不是回避逃跑,而是进行对应的心理调节。
  心平健康学调治过程就是主动去想,想的过程是调治的过程,是将存留信息消除的过程。在想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主要是存留信息的反应,继续平静地去想,想准、想对、想开这样才能达到调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心平健康学有一套想开的方法,原谅法、安慰法、认可法、平衡法,还有一套想开的理论,自然力和平衡论理论。
  对于癌症,心平是预防的措施,心平是治疗的条件,心平是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