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彩大乐透2 2:【子木原创】我教语文这些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22:31

我教语文这些年

宏外  李培军

         2011年4月16日,我成了黄宏伟名师工作室的一名跟岗老师。这第一次“作业”——即是要求大家每人写一篇反思回顾性的文章。正如黄老师所言,不破不立,不反思教学中存在问题,便不能前进。

        从事语文近二十年,仍感觉自己是新手,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慢慢梳理开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仿期:1——3年

        刚刚参加工作时,在乡镇中学教书,乡镇中学的办学条件较差。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案、作业、测验全在于老师一人,所谓有集体备课根本就是一个形式,仅仅在上级检验时补几篇会议记录。故而提高不大,课堂教学多属于机械模仿,仅仅是教材的传声筒的作用。由于自己不满足于这种状态,经常到老教师班上听课,偶尔还要给人家买包烟抽。慢慢也就有了一些感觉,上课也有了一点思路。只是当时学校的要求较低,不知当年的教学是否耽误了学生们的前途。

        第二阶段探索期:4——8年

        这一时期,开始进行了较系统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当然,也仅限于《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之友》、《学语文》等报刊杂志了解一些国内教育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同时也了解了不少教育界的名师。如:李吉林、魏书生、钱梦龙、于漪、余映潮等,多学习一些教学的方法、策略、技巧等;虽然在校时读过《教育学》、《心理学》,似乎都陈旧不堪,严重滞后,与现实脱节。后来参加成人高考,通过三年的时间,顺利拿到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的本科文凭。这是理论上的一次大提高。这期间,又多次参加县局组织的继续再教育,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上、下)等,继续丰厚了自己的教学短板——教育理论。

        第三阶段研究期:9——15年

        这个阶段比较长。1997年——1998年,先后参加多次成功学教育的培训,并多次聆听台湾亚洲传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风铭老师的砺志培训。受益菲浅,成功学的教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非是简单的学习、考学,而是关乎生存,关乎终身。于是,我的课堂上便增加了一些砺志教育的内容,经常做一些关于成功学的小活动,激励学生们对学习的认识。

        同时,也对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改进。比如作文教学,讲究“实、新、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向,关注身边人,提倡我口抒我情,我手述我情。并且带领学生多次走出课堂,漫步田间小河,领略一年四季之美景,之变化。甚至还带领学生骑自行车到2、30公里外的山上采风。

        那个时期,我就开始尝试写下水作文,推动校园创作,每年给学生们出一本作文选。虽然最早的两期都是手刻的,腊纸印刷的,但学生们深受鼓舞。1999年,学生于雪英同学参加“泰山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这是无尚的荣誉,全国仅有六名学生。

       不仅开始写下水作文,还尝试着写教学小论文。在《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导报》、《中学生报》、《学语文》等报刊杂志发表一些小论文。记得当时为了教授学生写新闻,自己尝试写了几篇新闻稿,都被《菏泽日报》或《市府内参》上发表。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了。

        这个阶段,经常参加县市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能手课的活动。多次被评为县市优质,并荣获县市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教学上得到了县市教研员的多次指导,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999年,局里组织各学校“学习洋思经验”,遂带队前往洋思中学学习“先学后教”,回校后我带头开始学习“洋思经验”,提倡“精讲精练”,提倡“兵教兵”,自此开始了“洋思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教风有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由传统式的重教,逐渐向重学过渡。

        2001年始,教育部号召全国中小学进行课程教育改革。山东成为首批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省份之一。2001年夏天,在山东桓台县参加了“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备课会”,并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观摩课,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聂鸿飞老师的语文教材的解材;聆听了《新课程标准》修订者之一华师大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先生新课标的解析;聆听了山东省教研室张伟忠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见解,并开始课程改革新课题的征集工作。会上,我们就以学校的名义向省教研室申报了课题。

        2001年下半年,在县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镇中学“以学为主”的子课题——山东省农村语文“自动·互动·扩展”学习课堂模式研究,定型并成功申报省课题。

        课题研究期间,受到省市县教研室的高度重视,多次到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参加课改的老师多次在县市省拿奖。2003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多媒体课件大赛,我设计的《驿路梨花》一课,荣获了二等奖。曾作为全县语文教改先进个人在全县、全市语文教研会上发言。2003年,参加在扬州举办的全国中语会年会,结识了余映潮老师,并就语文教学的阅读与写作问题进行请教。

         2004年课题结题前,面向全县推广此课题,面向全县各中学实施公开课,带动了全县的语文课程改革,成为全县、全市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子。

        2004年结题时,我们课题组荣获了省教研室颁发的“山东省语文教改十佳课题”的荣誉称号;荣获了“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了“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明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语文老师迅速成熟起来,课题组的老师,现在都成了学校骨干,甚至当上了主任、校长。这也是配合了当时县局的“三名工程”,努力靠业务推名师的尝试。

        2005年五一节期间,我自费近万元来到广州,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所赏识教育研究所举办的“赏识教育讲师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赏识教育的学习。短短的五天,接触到“当代孔子”之称的魏书生老师,并聆听一天的“教育与人生”的报告;接触到了赏识教育名家周弘老师,并多次向周老师请教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的应用总是;接触到了周弘老师的女儿——周婷婷,一个聋哑人,现在为美国某著名大学心理学博士,并与之交流,写了“做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接触到了全国优秀教师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教师,并多次聆听并交流教育的相关问题,受到了杨老师的多次指点,受益良多;接触到了教育策划人欧阳维建老师,成功策划了李阳的“疯狂英语”品牌,又策划了“赏识教育”品牌……

        赏识教育让我的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让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我相信,21世纪定然是知识为中心的新世纪。现在的教育似是被边缘化的,但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并且终身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习型的社会、组织正在慢慢形成。

         2004年,我离开了公办学校,来到了民办学校。自此,又一次把自己推向教育的风头浪尖。

         教育之路漫漫,吾将毕其一生追求之……

         第四阶段丰厚期:16——20年

        2006年,只身一人来到广东省普宁市二中实验学校应聘,并成功任教一年。这一年中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如时任语文教研组长的凌拥军、号称潮汕才子的程增寿、倘有湖北青年老师高波祥、季子军、马艳、张彦辉、杨流聪等。我谓之高手如云,能人若星。从教一年,经常上展示课,推门课,甚至四五个班的大课。倘记得执教池莉的《小巷深处》公开课时,效果特别好,学校的感觉极深。在最后学生读课文时,竟然让不少同学和听课老师黯然泪下,在扩展学习中,学生又发挥得十分出色,超出了预期和想像。

        倘记得有一童话单元,我决定放手给学生改写成剧本。未曾想,学生提前准备了一周,全部改写成了剧本,并且课下反复排练。果然课上十分精彩,学生受益良多。这种改写和排练的过程,学生们已经深入理解了文本,比任何老师直接的说教印象都会深刻。

       当年,参加学校论文比赛,我以自己听评课为例写出的杂文《我为语文教学鼓与呼》荣获特等奖,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就在这一年9月1日,我开通搜虎博客,开始了教学随笔。至今,搜虎博客的文章已近2000篇,字数近200万,点击量超10万……

       2007年至今,我在御外苑外国语和宏远外国语学校任教,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路子和教学风格,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尤其是课堂坚持创新,坚持课改,既重素质,又兼顾应试。课堂坚持“自动·互动·扩展”课堂学案导学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如周末才艺课——名著佳作赏析;如家长会上展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如主题展示的“新莞人,思乡情”的诗文互动课;如名师苑阅读与写作专题培训课……大胆地做了一些尝试。

        教学中注重的文化因素和本土特色。自2006年始,几乎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我都在行走中,在行走中发现东莞的文化所在,东莞的风土人情所在,东莞的历史所在……并将自己的发现通过“东莞阳光网文学园地”这个平台,与更多的新老莞人交流分享,让大家对东莞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这几年在《作品》、《南城文艺》、《万江文化》、《东城》、《东莞时报》、《犍为文学》等杂志发表有关东莞的文章几十篇。2010年8月,我与阳光网友醉红颜朋友合著的关于东莞本土文化的小说散文集《东莞印象》出版。

        2010年和2011年曾两次作为阳光网网友代表参加市政府组织的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座谈会。

       虽然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但民校中语文老师的地位始终很尴尬。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严重突出外语特色的学校,语文总是处于劣势和次要地位。

        同时自己现在也感觉到很迷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仍在不断质疑中,希望自己的语文课能真正塑造孩子的思想,还给孩子一个欢乐求知的课堂,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让孩子的梦想从语文课堂起航。

        再回首,这么多年来教语文的感触良多。但总体还是感觉不尽如人意。问题基本可以归纳为三多三少:应试多素质少;知识多文化少;训练多思考少。

        特别期待通过这次参加黄宏伟老师的工作室的活动,让我们真正当上一回真正的语文老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飞溅着人文关怀和人文浪花,让师生在文化的氛围中享受每一节属于我们的语文课,我期待,我更愿意参与,因为我是工作室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