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乐彩的奖金:“逆淘汰”趋势加剧凸显社会扭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23:55

“逆淘汰”趋势加剧凸显社会扭曲

谢志强 姜飞云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29期)

    “官场逆淘汰”使溜须拍马、行贿谄媚者步步高升,“经营逆淘汰”使守法经营者不如偷税犯奸者,“改革逆淘汰”使大胆改革者不如庸碌无为者,“人才逆淘汰”使拼知识的不如拼爹的

    编者的话

    当下可谓是个“拼爹”时代,“知名”的、不知名的“逆淘汰”屡见不鲜。比如,“萝卜招聘”“冒名顶替”“我爸是李刚”……破坏社会公平、公正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所谓“逆淘汰”,简言之,即指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现象。与此同时,学者于建嵘提出“社会逆治理”现象:治理目标和措施与效果反向。为何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逆淘汰、逆治理、逆调控等逆向机制层出不穷,乱象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刻根源?

    近来,有众多声音称“逆淘汰”与社会进化论格格不入。这并不奇怪,因为,“逆淘汰”本身并不是社会进化的外现,而是社会退化即衰败的表征。淘汰是优胜劣汰的进步变化,是社会进化的方式;而“逆淘汰”则是由优转劣、由好转坏的变化,与社会进化无关。

    “逆淘汰”的内在属性

    其实,社会的“逆淘汰”现象古已有之。我们只有在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探讨中方能管窥“逆淘汰”存在的必然性。              

    社会运行,必须有一定的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等,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带规律性”的模式,即所谓的“社会运行机制”。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又可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逆淘汰”基本属于自发机制;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还可将其分为显性机制和隐性机制,“逆淘汰”属于隐性机制,这与我们常说的“潜规则”含义相通,有相当的消极影响。

    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社会也不例外。社会人的责任,就是极力改善其运行机制,延长其发展过程。社会要良性运行,必然要优胜劣汰,必然要抑制或消灭“逆淘汰”。而“逆淘汰”之所以会产生并蔓延扩大,源于其特定的社会需要。“逆淘汰”的内在社会属性主要有:第一,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不可分割。任何需要,不管其程度强弱如何,也不管其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都有一个不可遏止的、要求满足的态势或趋势。如官场的溜须拍马、行贿谄媚本身使当官者自身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这种出自人性的供需关系得到巩固,是非关系自此颠倒。第二,这种需要有永不满足的特性。马克思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一般来说,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这与其是否正当的属性无关,如“致富逆淘汰”反映的是人们越来越迷恋不劳而获、一夜暴富,非法手段成为“风尚”,种种颓势难以遏止。

    “逆淘汰”导致社会利益结构变化

    “逆淘汰”使少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必然使大部人的公平需求受到限制,当越来越多的人效之趋之的时候,社会利益结构必然需要新的协调与调整。

    从利益的差异性来看,利益可分为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与此相对应,也有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其一,认同性社会调整。当人们将某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可能努力去维系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逆淘汰”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认同这种竞争手段的基础上采用的方式。其二,互补性社会调整。这种调整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由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并相互依赖,尽管其整合过程充满矛盾与冲突,但人们因对方的需求有互补性而加以采用。简言之,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人们使用金钱、美女、社会关系等规则或体制之外的方式进行交换,获取利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逆淘汰”这种方式之所以长期蔓延,在于其运行机制得到了一定的激励。即“逆淘汰”这种行为方式在价值观念和实践中得到了强化,从而使社会成员在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按潜在的标准和程序分获取一定的社会资源,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

    激励机制出现扭曲

    一般来说,社会激励一般有功利型和符号型两种方式。功利型是以实物形式的给予作为激励手段,如金钱、物品、生活待遇等。当一个地方的官场是非颠倒,正不压邪,潜规则成为很多人心照不宣的法则时,它就会对官场内外的更多人产生有说服力的影响,使之不断认同和加入,继而巩固潜规则的合理性。所以,“官场逆淘汰”使溜须拍马、行贿谄媚者步步高升,“经营逆淘汰”使守法经营者不如偷税犯奸者,“改革逆淘汰”使大胆改革者不如庸碌无为者,“人才逆淘汰”使拼知识的不如拼爹的等等。符号型激励以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给予认可、赞赏等作为激励手段,主要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如“道德逆淘汰”使损人利已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可“成者王败者寇”等等。无论哪种激励,都使部分人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

    社会要正常运行,必然要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有效地遵从社会规范,防止社会堕入恶性运行、畸形发展。为此,要治理“逆淘汰”等社会恶疾,市场秩序必须完善、道德体系必须重建、顶层设计必须科学、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快。具体来说,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起法律法规等制度规章的权威。如在干部作用选拔中,必须扩大公民对干部选任的参与,加大民意在干部选任中的权重,大力改革和完善干部选任程序,提高干部选任和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坚决制止“跑官要官”、“萝卜招聘”等丑行。

    其次,必须全面推进社会的深层次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必须使政府由资源垄断型转向社会服务型,弱化人们对官僚体制的盲目崇拜,建立和完善正面激励机制与正向淘汰规则。再次,必须让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观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在全社会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体察到公平公正竞争的益处,不能让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处处吃亏,不能让“彭宇案”再有翻版。

    胡锦涛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对此,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让政府和社会管理者听到民众的呼声,对其增加压力,使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中央党校研究生)

    延伸阅读

    逆淘汰的十大表现

    表现之一:财富逆淘汰。如今,正常劳动甚至正常经营致富难度越来越大,劳动者权益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保护,是人们迷恋一夜暴富的原因之一。劳动难致富,不劳动反而致富,呈现出“逆淘汰”现象。

    表现之二:经营逆淘汰。正常经营企业者和非正常经营者甚至违法者形成了很大反差。这又是一种“逆淘汰”。 

    表现之三:人才逆淘汰。近年被网民披露出来的“萝卜招聘”、“吃空饷”事件,还有科研和大学的官本位日益严重等现象说明,人才逆淘汰机制不仅存在而且明显趋于强化。

    表现之四:官场逆淘汰。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复杂性和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官场风气存在问题,出现一些岗位上领导干部感到坚持原则难,甚至做廉洁干部难的现象,表现出了“逆淘汰”。 

    表现之五:行政逆淘汰。公共管理的改革方向是更加法治化和高效率,而且要有必要的民主程序制约。但是这些年来,不少改革者,往往还是一个人拍脑袋现场决策、一声令下独断专行的形象,从上大项目到大拆大建、城市过度亮化和无摊贩化管理等等,改革者给人的都不是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形象。这又表现出“逆淘汰”的趋势。

    表现之六:机构逆淘汰。真正人员精干、效率较高的机构缺少必要的存在环境,呈“逆淘汰”之势。

    表现之七:改革逆淘汰。机构越改越多、官越改越多、权力越改越大、浪费越改越严重、问题越改越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改革会导致真正的改革本身被淘汰,而逆向“改革”频频出现。 

    表现之八:体制逆淘汰。市场经济没有真正发育起来,行政权力还在强力维护计划经济的东西,政府自己在做经济的主体,挤压和伤害的必然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 

    表现之九:学术逆淘汰。学术在金钱推动下趋于浮躁,某些学者成为强势阶层代言人,大学因热衷于创收而把学位、职称甚至研究机构的外聘职务当做商品等等,导致真正的学术研究被淡化、边缘化。 

    表现之十:道德逆淘汰。现实中长期存在的道德“滑坡”却迟迟不能“爬坡”,甚至出现好人不敢做的现象。在好人不敢做的同时,在有的地方却是不道德致富的人被认为有本事,甚至出现地方性造假,形成了非道德的环境。这又是一种“逆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