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实战技巧视频教学:刘墉:写文章莫写一句废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8:33
刘墉:写文章莫写一句废话

虽然我不炒股票,但是我常看股市分析。一方面所谓“手中无股票,心中有股价”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大环境的经济情况,一方面我觉得有些台湾的股市分析师很有意思。

 

有什么意思?是他们常常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举个例子,那分析师讲:“如果今天到十一点,成交量还没放大到一千亿的话,就不排除回档整理的可能。”单单这么一句话,就有“如果”、“的话”、“不排除”、“可能”一堆不肯定的句子。所以有人开玩笑说那些股市分析师是“假设如果还不错,或许可能差不多。”

这种打太极拳的说话方式,真是门学问,记得我三十多年前当记者的时候常常访问政要谈敏感问题,别人躲还来不及,其中有一位却从来都是欣然接受。只是,他可能讲了半天,等于什么也没讲,又让你觉得他好像讲了。

没错!这是外交辞令,算他有本事。但是如果您把这一套用在实实在在写文章,就不行了。今天就来谈谈作文的时候怎样言简易赅。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部美国的爱情电影,片名忘了,但是对其中饰演记者的史宾赛屈赛却印象深刻。戏里史宾赛爱上一个新闻系的女教授,跑去旁听她的课。女教授考试,先把新闻重点告诉学生,再要学生写成新闻稿。史宾塞没两下子就完成了,缴上去。女教授笑笑,认为史宾塞一定是开玩笑,但是当她拿起来,看一眼,怔住了!接着宣读那篇新闻稿给全班听。才几句话,就念完了,但是在那不足百字的文稿当中,史宾塞已经把所有新闻资料都清清楚楚地纪录。

我看电影时年岁还小,不懂,心想什么文章能让那女教授一眼就刮目相看,短短百字怎么能表现出功力?一定是电影瞎演的。但是等我当了记者,每天写新闻稿之后,就愈来愈觉得要想把稿子写得精简,是门大学问。尤其因为我作电视记者,时间有限,主编把每则新闻都限制在很短的时间;常常跑完新闻,进办公室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只给你三十秒哟!今天新闻太多,已经满了!”天哪!我可能花整个下午跑一条新闻,回来只能写三十秒,那不过一百多字啊!这时候就见真功力了!

写东西太累赘,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譬如下面这句话──“结果他又还是重复多做了一次。”里面的“又”、“还是”、“重复”、“多”都是类似的东西。只要用原先一半不到的字讲“他又做了一次”就足够了。让我再读给你一篇文章:

“有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毛,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只生了他一个孩子,他的妈妈一直没有再改嫁,小男孩家里很穷,但是小男孩很要强,努力用功,成绩从小到大都很好,总拿班上的第一名,小男孩后来得到美国大学研究所的奖学金,出了国,而且拿到生化博士,拿到博士的时候小男孩已经是个青年了,那时候他二十七岁。”

乍看,这篇文章还不坏,但是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里面说了好多废话,可以精简得多呢?譬如你可以写成:

“六岁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大毛,人穷志不穷,不但从小总是班上第一名,而且获得美国奖学金,二十七岁拿到生化博士。”

前后比一比!前面那篇文章一百六十多字,后面只有五十六字,虽然相差近三倍,内容不是一点也不少吗?

为什么?因为简化!单单“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大毛”这十一个字,已经告诉读者“那是个小男孩,他长在单亲家庭,他妈妈只有他一个小孩,他的妈妈一直没有再嫁……”

还有单单最后两句话──“获得美国奖学金,二十七岁拿到生化博士。”不是也足以取代“小男孩后来得到美国大学研究所的奖学金,出了国,而且拿到生化博士,拿到博士时小男孩已经是个青年了,那时候他二十七岁……”吗?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下不了笔,不是因为题材不够,而是因为太多,又舍不得删减。所以有人说写文章就像写字,笔划愈少的字、字数愈少的文章愈难写。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据说欧老先生原本一开头用四十多字描写滁州四周的山,但是后来大笔一挥,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这有多简!

还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头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上次谈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开门见山地讲:“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他们都用三四句话就把人地事时物都交代清楚了。多简!

这世上可以简化的事太多了,只有那些懂得去芜存菁的人能够创造好作品;只有那些知道精简人事的公司,能够有竞争力;只有懂得化繁为简的学生,能够有过人的表现。

着名的美学教育家朱光濳说得好──“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我要讲:好好利用时间,除非有必要,你多写一个赘字,就少了一个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的机会;你多囉嗦一句话,就失去了说一句有意义的话的机会;你多浪费一分钟,就失去把握这一分钟的机会。而且你要知道,负一和正一的差异,不是只有一,而是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