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y 为什么被dwan惹怒:初中作文-写人在写魂,“魂”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09:47
   写人在写魂,“魂”在哪里

 

[写作困惑]

老师说写人在写“魂”,说“魂”就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于是每遇到写人物,我总是可着劲深挖这个“魂”,可着劲凑几件典型事例来突现这个“魂”。可我的作文从没得过“A”,判官的红笔判词是“主题要升华”“缺少真情实感”“跟小学生作文无异”云云。

一次次犯晕~~~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我的母亲(节选)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中心句。交待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特点。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              细节,突出一

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          个“严”字。

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

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              “严”的具体

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          体现。

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              思考:最后一

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句有什么作用?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

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              具体事例表现

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          母亲“慈母兼任严

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          父”的特点。

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

(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             思考:情节讲

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          述很简略,为什么?

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              责罚方式与第

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一段交待相呼应。

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

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              严父。

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蘙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            慈母。

听说眼蘙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              结合第一段最后

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        一句思考:为什么“严

我的慈母。                                      父”改说“严师”?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         

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注意划线的词语。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

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           具体事例。

母亲总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

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孩子来出

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旁人

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            注意划线的句子

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        与上文划线词语的关

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        系。

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

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

十二零两三个月) 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

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

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            现在明白第一、

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        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        的作用了吧?

母。                   (胡适 有改动)

 

[范文启示]

作者写“我”被责罚和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是为了表现母亲“慈母兼任严父”的性格特点;写“我”总因大哥的女儿吃亏和母亲不跟两个嫂子争吵,是为了表现母亲“气量大,性子好”,能“容忍”的性格特点。

这样,人物的特点不就不够集中、突出了吗?文章的中心不就分散了吗?

 

[趣味链读]

李白年轻时在四川昌阴县做一小吏,一次随县令到江边察验一溺死的妇女。这位县太爷喜欢吟诗,围着女尸边走边吟:“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这四句,除客观描写了女尸之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明确的主题。李白率尔对曰:“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续句为县令的诗丰富了内容、明确了主题:不仅表达了对溺水妇女的哀怜与同情,而且还从妇女致死原因的推测中,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极大关注。

注:伍相即伍子胥,蒙冤而死。秋胡是春秋时无耻之徒。李白续诗末二句意思是:这女子不是死于义,便是死于冤。

读完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恍然大悟:

 

作者写母亲的真正目的,不在集中、

突出地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而在表现

母亲对“我”的影响——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

感谢我的慈母。”

——这才是文章的主题!

 

[木郎点拨]

写人要写“魂”,而写“魂”的目

的是为了体现它:

□对“我”的教育、震撼和激励;

□给人们的思考、启迪和感动;

□对社会的影响、推动和感召……

——这才是写人记叙文真正的着眼

点,才是文章真正的主题思想。

启示:

如今咱也是中学生了,凡人凡事都该放出眼光,要有自己的看法、主张。

如果写人继续停留在刻画人物特点这个层面上,可不“与小学生作文无异”咋地?

 

[实用兵法]

如何提升写人记叙文的主题

1.选“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方面的,你要确定:           

□人物的哪(几)个特点更适于突出文章主题?       

□是写其性格的某一方面还是几个方面?              

2.选材料。

(1)小中见大。

金店里看到金砖不会有人尖叫,沙子里看到金粒也一定会让人惊喜。别看它小,它更实在,更亲切。

(2)详略得当。

都是金子,多给大的打点光,毕竟它更“迷人”。

(3)多角度。

选取的事例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更丰满,更立体化。

 

[木郎点招]

“以小见大”技法

1.“小”要蕴含着“大”的因素。

选材时,要扣住“小”和“大”两个基本点:

既要思考“小”在哪里;

又要思考能否见“大”,见怎样的“大”。

2.怎样表现“大”。

只有对“小”作具体、多侧面的渲染与烘托,才能让“大”从“小”中显现出来。

 

[木郎点拨]

“以小见大”思维训练

1.以小见大,要有独到的眼光。见人之所未见:

◇一泣沙里见世界;

◇一句话中见真情。

2.以小见大,要有开阔的思维。想人之所未想:

◇见萌芽与征兆,前瞻发展与结局;

◇见偶然性事件,推断必然之原因。

3.以小见大,要有丰富的想象:

◇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

◇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像那夜空的宁静;

◇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像那大海的浩渺。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我的邻居

我的邻居王叔叔在我眼里曾经是个怪人。一年四季,总见他穿一身褪了色的工作服,虽然洗得干净,但和别人比起来,总觉得他土里土气的。去年,我们楼里兴起了“装修风”,家家户户贴壁纸,砌瓷砖,铺地毯,忙得真是不亦乐乎,可王叔叔家却稳如泰山,按兵不动。别人问过他,催过他,还向他推荐很便宜的出厂价的装修材料。可是王叔叔却淡淡一笑,说:“折腾个啥?这样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的,不是挺好吗?”

人们背地里称他“王抠门”。这也是真的,他家吃菜很少买刚上市的细菜,而常常是那些价钱便宜的大路菜和“撮堆菜”。他对自己的小儿子晓刚要求很严,晓刚的兜里从来没见过零花钱,连晓刚背地里也向我们说过王叔叔的“小气”。

那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寄给王叔叔的信。嗬,邮票真漂亮!“对,我去送信,顺便向他讨这张邮票。不过,王叔叔那么小气,能舍得给我吗?”我一边想着,一边上楼来到了王叔叔家。

王叔叔不在家,两个十二、三岁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孩子把我让进了屋里。我很好奇,一聊天,才知道他们是贫困的大别山区的孩子。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一年的口粮。他们两家都有患病的老人,平日靠打柴卖钱买书本,交学费。赶上一场水灾,生活都成了问题,哪还有钱上学呢?只好被迫辍学了。自从开展了“希望工程”活动,王叔叔主动报名,出资救助了这两个失学的少年,已经持续了两年。他们俩对我说,王叔叔每月给他们寄50元钱,还给他们寄去衣物,鼓励他们不怕吃苦,要长志气,立志成才,学好本领,将来用科学知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说着,两个人还拿出这次来北京王叔叔给他们新买的“牛仔书包”,十来本《十万个为什么》和一本崭新的《辞海》给我看,并说:“前几天,王叔叔还带我们游览了长城,参观了航空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呢!他待我们真比亲儿子还亲呀!”我发现他们俩的眼里都噙满了幸福的泪花。

我的鼻子也陡然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多么值得敬佩的王叔叔呀!他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是吝啬的,是苛刻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似乎是“怪”,是“小气”,但这不恰恰是王叔叔身上别人无法比拟的美德吗?他对素昧平生的山区孩子又是多么一往情深,对救助失学少年又是多么慷慨!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默默地自觉地奉献着;他以自己有限的力量,实践着“用科学知识改变落后,战胜愚昧”的呼唤。

走出王叔叔的家,我好像明白了许多许多。               (一考生)

[分析]

全文共写了五件事。前四件事采用了概述的方法:一年四季衣着“土气”,不舍得花钱装修房子,总买价钱便宜的菜,不让孩子随便花钱。表现了王叔叔“抠门”“小气”“怪”的特点。第五件事详细叙述了王叔叔救助贫困山区失学少年的事,与前四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对王叔叔由生疏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

而无论写王叔叔的性格特点,还是讲述“我”对人物的认识过程,最后都落实到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满分作文]

枉自嗟先生传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是否曾经为

人际交往不顺、得不到他人理解而烦恼呢?            一连串问号,提出

你是否有孤芳自赏的彷徨呢?你是否为知己        问题,暗示主题,引出

难求而伤神呢?让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          故事。

枉自嗟先生是位著名的学问家,他饱读

诗书,只可惜没有知己。他平生有三大成就:          饱读诗书而无知己

一曰抱怨,二曰抱怨,三曰抱怨。先生少年        ——悬念。原因是人物

时面对不高的作文分,常常感叹:“曲高和         的突出性格:抱怨。

寡啊!高山流水如何遇?长路漫漫,俯瞰人

世,哪一个有才能与我共寻真理?”几年后            以人物一生经历为

他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先生悲悯过“锄禾日        经、性格特点为纬,多

当午”的农民、“蜡炬成灰”的教师,哀叹         角度选取(虚构)典型

过白领的“朝九晚五”、莘莘学子的为分数         事例,使人物形象鲜明

忙碌……总之,悲尽世间人,叹尽天下事。        生动、丰富饱满。

先生有《浮生岂不若梦》《天涯梦断何处》

两本著作,并且凭《一把辛酸泪》获得“红

尘感伤杯”金奖,据说在一次辩论赛上还获

得了“思辩人生”悲苦擂台的“辩王”称号

呢。

到了晚年,先生成立了“嗟叹社”,开             上段事例略述,讲

始讲学。他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本社学         学一例详写,材料处理

员,人人须抛弃杂念,不许言笑,我们要研        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究的,惟学问而已。”讲起课来,不是洞明

世事,便是练达人情。听了他最经典的课              借叙写人物故事来

程——“距离”和“省略”,台下的学生个         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

个是江州司马,珠泪涟涟。三月的一天,先        观点含而不露,让故事

生望着窗外缤纷的落英,停下了对“黛玉葬        本身去说服读者,实在

花”的赏析,十分伤感地对众学生道:“我         高明。

出一个上联,看你们哪个能对。‘饱谙世事

慵开眼’——”学生们一片静寂。先生环视            处处以含蓄之语隐

着每一个学生,大有座上三千客,不见意中        藏观点,渗透在枉自嗟

人的失望。这时,一个名曰“无厘头”的学        先生的一言一行中,先

生对答道:“会尽人情常聚首!”学生们掌声        生的书叫《浮生岂不若

雷动,连声叫好。“你、你……玷污了老夫         梦》,获的奖叫“红尘

的人生哲学!”枉自嗟先生连连摇头,不停         感伤杯”,成立的文学

地摆手,再三强调“常聚首”应改为“只点        社叫“嗟叹社”等等,

头”。有学生正想说什么,只见枉自嗟先生         婉而含讽,文笔老练,

直挺挺地倒了下去。“一代宗师,呜呼哀哉!”      耐人寻味。

有人为他作了最后的哀悼。

朋友,人人都渴望心灵相交,都渴望快            不为写人而写人,

乐、幸福,那么,不要孤高自傲,不要怨天        不为记事而记事,只

尤人,不要枉自嗟叹……                        为警示读者:不要孤

(一考生)        高自傲,不要……

 

[美文清赏]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正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信来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挥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艾尔玛·邦贝克)

 

[面批作文]

爸爸也有“吉祥三宝”

奶奶时常对我唠叨,你爸爸在你妈妈眼

里简直是根“草”。                                开头的“草”与

爸爸在妈妈面前还真是个绵羊,百依百        结尾的“宝”相映成

顺。起床后,妈妈差使爸爸拿痰盂倒尿罐,        趣。

爸爸居然全干了。妈妈说左邻右舍里跟谁走

近点跟谁走远点,爸爸居然全听了。爸爸正            三个“居然”和

跟人闲侃,妈妈一声河东狮吼,爸爸居然乖        两个细节,“筢耳朵”

乖地回家了。有一次爸爸正跟人喝酒,妈妈        爸爸活灵活现。

上前只扯一下耳朵,就被拽进了家。村里人

有大事商量,爸爸只要一出场,人们就说,

这商量大事你也做不了主,还是把你家里的

请来吧。爸爸还真把妈妈叫来了。爸爸成了            筢耳朵:四川方

村里有名的“筢耳朵”。                        言,指耳朵软,听老

妈妈能管住爸爸觉着很得意,神气活现        婆话、对老婆好的人。

的。

直到有一天妈妈在爸爸耳边说起了奶奶

的不是。爸爸红了眼,一声吼:“想知道我             爸爸的心理表白,

为啥不打你吗?就因为我老娘。我娘一辈子        既解答了甘做“筢耳

不容易,我爹脾性暴躁,稍有不顺心,张口        朵”的原因,更竖起

就骂举手就打,我爹打断过胳膊粗的棍子,        了一个深情厚谊的男

打散过椅子。我娘为了我们几个孩子,熬了        子汉形象:对父母有

一辈子。每次见娘挨打,我都发誓,我娶了        孝心,对子女有爱心,

媳妇决不捅她一指头,一定疼她一辈子。”         对爱人有耐心。

我从学校回来,奶奶跟我唠叨着妈妈和            文章让奶奶来叙

爸爸的“战争”。                              述,省略了好多笔墨,

我听后惊呆了,没想到爸爸的胸怀竟这        行文简洁。

样宽广。

爸爸在外再同人神吹海喝,妈妈不喊也

不再拽耳朵了,甚至会端碗水递给爸爸。左

邻右舍都很惊诧,有人问妈妈,妈妈笑而不

答。有人问爸爸,爸爸也笑而无语。我也禁            “慢慢去疼爱生命

不住地问爸爸,爸爸答得一本正经:“你,        中的宝贝”,是爸爸的

你妈妈,你奶奶,是我生命中的‘吉祥三宝’,    家庭观,也是文章的主

都值得我慢慢去疼爱呀。”                      题——这一深刻的主题,

慢慢去疼爱生命中的宝贝,爸爸这诗一        正是爸爸甘做“筢耳朵”

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        的一系列小事体现出来

心。                   (重庆一考生)         的。

[总析]

文章叙事简洁生动,情与理相生,人与事相融,小中见大,感情真挚,形象饱满,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语言朴素,结构缜密,可谓佳作。

 

 

【班门弄斧】

 

1.任选一句,根据语义构思情节,扩写成一个100字以上的片断。

(1)他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心里却兴奋的像点着了炼铁炉的火。

(2)他的一句话就拨亮了我心里的一盏灯。

(3)看到这些情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幸福的热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4)奶奶对我的家庭的价值,是我长大之后才领悟到的。她默默无声地为着这个家庭的“荒地”,除草、灌水。

                                                                 

                                                                     

                                                                      

                                                                     

2.任选一题,写成作文。

(1)题目:他(她)可真        

(2)题目:父亲的眼里有话

(3)题目:老师不老

(4)题目:这一瞬间我又想起了他(她)

(5)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文。

爸爸的背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的背,是温暖的。

一个初冬的下午,我病了,发着高烧,全身没有一点力气。爸爸急忙背起我,快步向医院跑去。风像刀子般地割着人们的脸和手,爸爸的耳朵都冻红了。我问爸爸冷不冷,爸爸摇摇头;我问爸爸累不累,他笑着说:“不累,你就是再长几岁,我还背得动。”

冬天的天气是寒冷的,可是我伏在爸爸的背上,却觉得异常的温暖……

爸爸的背,是水上的“船”。可恶的秋雨一连下了几天。哎,真愁人哪!没有雨鞋,怎么去上学呢?吃过早饭,爸爸乐呵呵地对我说:“来,爸爸背你上学校!”都十来岁了,我怎么好意思趴在他的背上呢!但爸到底给背上了。“啪嗒,啪嗒,”水在爸爸脚下响。我舒服地趴在爸爸背上,摇摇晃晃,就像在乘船……

爸爸的背,是一堵厚厚的墙。自进入中学,每次回家,爸爸总是推着自行车来接我。天,是多么冷啊,脚吊在车上,一会儿就冻麻木了。爸爸让我坐在前面的车梁上,他那宽大的身躯,就像一堵围墙,挡住了身后吹来的冷风。我穿得厚,再加上爸爸的“墙”,立刻就不冷了。

爸爸的背呀……                                           (佚名)

读了上文,你首先想到了自己爸爸的脚,手,或是眼睛?

请以《爸爸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