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科技校招:历代粮票的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6:07:05
收藏粮票,就如同读一部“断代史”,一部断代粮食史。
  我国粮票发行始于清初顺治年间,民国时期也曾发行。解放初期,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非常大,于是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新中国的粮票开始步入历史、经济舞台,成了城镇居民填饱肚囊的一份特殊通行证。一直延续到1992年底,粮票在共和国粮食史上走过了38个春秋后,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和邮票一样,粮票也有有齿、无齿、变体、漏色、文革票和区票的区别。单从其供应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种类:一是全国通用粮票,当时俗称“满天飞”,它可以在全国通行,是人们出差、旅游必备的票证。这种粮票主要有1955年、1956年、1957年、1965年、1966年等五种年版,其中较易收藏到的是1965年和1966年版,最难收藏到的是1955年后加印的一两、二两、拾斤、叁拾斤、伍拾斤粮票,因其少有流通,故弥足珍贵。二是地方粮票,当时俗称“团团转”,这是一种根据本地情况发行的粮票,分多种类型,有粮票、面票、米票三种,由各省、自治区及地市级粮食供应部门发行。它可在本市、本地区内通用。这种粮食一般来说使用期限短,流通量不大,但作为收藏品却有其独特意义。三是特种供应票,它包括军用粮票、奖励粮票、各种补助粮票以及其它专用粮票,这种粮票收藏难度较大。
   短短38年内,新中国所发行的各类粮票共约5000多种,上万个版本。譬如说,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发行,由国家粮食部印制,面额有伍市斤、肆市斤、叁市斤、壹市斤、半市斤等,票面色彩多样,美观大方。在所有粮票里,面额最大的当属1967年发行的一万斤一张的粮票,而最小的仅有半两。若单从票幅上来看,最大的是1957年国家粮食部发行的“军用定额支票”,四枚票幅一致,均为150毫米×67毫米,竟与信封差不多大小;而最小的则是浙江省发行的10市斤粮票,为8毫米×9毫米,只有指甲盖大小。更为有趣的是,“文革”期间,武汉市某区革委会粮食局曾发行了一种“粮票储蓄存折”,它可以自由存入全国粮票和省市粮票,作用与银行储蓄存折一样。
  方寸粮票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它蕴藏了许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深厚内涵,容纳了绘画、地理、民俗、历史、度量衡等各门类知识。粮票具有史料和文物价值,它翔实真切地记录了我国的那段历史,是一种实物档案资料。此外,粮票的文化、艺术价值也非常高,六十年代后,各地十分重视图案设计,精心选用本地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工农业建设工程、风土人情为票面图案,且采用多色印刷,从而使粮票有了独特的收藏价值。在这些粮票票面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的毛主席语录、农业机械、人物花鸟、火车轮船等图案,还可以欣赏到那些展现新中国丰收的田野、沸腾的矿山、繁忙的海港、茫茫的草原的感人场面。
  粮票是难得的收藏品,甚至有人称它为第二国邮。但不管怎样,粮票收藏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都成立了集粮票协会,民间还不定期出版《中华粮刊》、《粮票》等集藏刊物。好多藏品还不断有新品问世,但粮票却不能,它可能永远都将成为历史。所以说,收藏粮票,就是收藏一部“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