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一剑手游谁厉害:谈亲子关系(父母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02:00

【谈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亲子关系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亲子关系最为久远、普遍和稳定。血缘的亲子关系是不能随意选择和改变的,是永久的;亲子关系的双方在生活上直接联系,经济上共同,情感上极为亲密。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对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亲子关系问题的定义和成 因
青少年亲子关系问题是指发生在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影响双方感情投入和积极评价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导致亲子关系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亲子矛盾的长期积累
2、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与父母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让他们取得平等地位的矛盾
3、青少年缺乏控制情绪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现代社会日益明显的代际差异
父母面面观
绝望的父母。这类父母感到他们的孩子无法改变,并且总会产生不良行为。因此放弃对孩子的管教。
非对立的父母。这类父母可以避免与孩子对立,有时很害怕因为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而将失去孩子的爱。当听到“我恨你”、“你是个坏爸爸!”或“我真希望有个新妈妈”时,父母被完全击垮了,管教孩子的意愿也被削弱了。
筋疲力尽的父母。这类父母看上去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和教育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单身家长,要整天工作,精力不充沛的父母经常会有短期或长期的抑郁症状。
内疚的父母。这类父母因孩子的行为问题自责,当他们试图去惩罚孩子时尤为感到内疚。自责与内疚阻止了父母去教育孩子改善行为。这类父母变得更被动,对孩子更放任。
发怒的父母。许多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会变得心烦意乱并发怒。因为他们无法在惩罚孩子时不生气、不心烦,所以他们索性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以免动怒。
相互妨碍的父母。有时当父母中一方试图管教孩子时,另一方可能会加以阻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双方应就孩子应该达到的行为目标进行交谈。目标一致后,还应在使用何种恰当的奖罚方法方面达成一致。有时当父母管教孩子时,亲戚或朋友,比方说爷爷奶奶会加以阻拦。但是,对父母管教孩子生气的人通常也就是对父母不管教孩子感到愤怒的人。不要因为他人而妨碍做一个称职的、自信的父母。
困境中的父母。婚姻问题、财政问题以及其他生活困境有时会成为父母的重负。这类父母通常缺乏充足的精力、时间与动机来帮助孩子。
教养孩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下面的要点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
1、何种行为是可取的,何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父母对此应当达成一致。
2、有良好、明确的沟通。
3、传达清楚、有效的命令。
4、孩子需要爱,也需要纪律的约束和惩戒。若管教孩子时受到阻碍,要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
(一)亲子关系问题在家庭内的表现
1、回避
2、逆反
3、过分依赖
(二)亲子关系问题在家庭外的表现
1、亲子关系问题与一般行为问题
2、亲子关系问题与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1)药物和酒精滥用
(2)违法行为
(3)性行为
一、发现亲子冲突:给父母的建议
1、当子女想讲话时,你要全神关注,不要看书报、电视或忙别的事;
2、平静、专注地倾听并了解子女的观点;
3、就看你不一定同意他的行为,也要接纳子女感受。试着不要加以判断;
4、开放各种主题的谈话,作个“可被询问”的父母;
5、避免对你看来愚蠢、天真的问题或谈话加以羞辱或嘲笑;
6、鼓励孩子参与自己的选择,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7、试着经常并适当地对孩子表示意见。我们常将好事视为理所当然,而只注意不好的一面,但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
8、鼓励孩子参加家庭的决策,并一起合力完成;
9、了解他们需要向你的意见和作法挑战,以达成和你有所区分的目的,这点对他们的自我认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亲子冲突的分析: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
1、你和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争吵?为什么?这些争吵有多激烈?争吵后你的孩子恢复得怎样?你们是否就同一个问题多次争吵却一点进展也没有?为什么?
2、你的孩子在家是否一直不快乐和畏畏缩缩?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否干扰了家中的生活?为什么?
3、你的孩子是否一直特别回避家中的某个人或者某些成员?为什么?这种回避是否影响了被回避的这个人或者这些人?
4、你的孩子在家中的行为,最近是否曾出现重要的和持久的变化,而且是向更恶劣的情况转化的?怎样变化的?为什么?
三、保持正确一致的理念: 父母应当持有的正确观念
1、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他在家庭中适应不良的表现,孩子体验到的痛苦比父母更强烈。
2、孩子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只是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3、误解是导致关系恶化的主要因素。
4、问题关系的形式,双方都有责任。
5、发现问题的下一步是双方做出改变,首先改变的应当是成人,然后才是孩子。
6、改变需要长久的努力,暂时的挫折是难免的。
7、父母是爱孩子的,孩子也是爱着父母的。
8、真正的情感表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四、父母应当避免的错误观念
1、无论如何孩子应当对父母有礼貌。
2、孩子应当可以理解父母做出的决定是出于为孩子着想。
3、我的孩子一点都不爱我。
4、孩子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不肯听我的话。
5、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管不了他了。
6、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我替他拿主意是理所当然的。
7、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只要他觉得高兴,我就安心8、我们父母闹矛盾,孩子是不会知道的。
4、具体的辅导方法──情感沟通
(1)发出邀请
(2)就事论事
(3)用技巧说话
(4)众志成城
(5)没有解不开的结
(6)爱的回归
7)新的开始
技巧一:谈话中父母多使用我“我觉得……”的句式会比用“你……”的话更能维持缓和的气氛,减少谈话中的冲突。例如“昨天妈妈让你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你没说话就出去了,我猜你当时一定很生气。是吗?”而不要说“你妈让你打扫房间,你就气得摔门走了”。
技巧二:重复孩子的话,以确保自己没有误解。“你的意识是说,当时你正要把打扫,但是妈妈的口气让你受不了,你才不愿意打扫的,是这个意思吗?”
技巧三:承认孩子的感受。父母要能够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而且他的感受对他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你生气是因为你自己打算要打扫了,但是妈妈完全把你当成懒惰的丫头来批评,反正已经挨了骂,还不如不打扫。”
技巧四:同理心──感受孩子所感受的心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处境之中。“我了解当时妈妈责怪你的时候,你心里一定是很委屈的!”
对过分依赖的辅导
发现问题,有改变的意愿
了解目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情况
建立行为训练表,将目标分解成小步骤
提出行为要求进行强化
如果训练成功,可以设定另一个行为训练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情况
你的孩子对你依赖性强吗?有哪些表现?
你认为哪些是他应该做到但实际上没做到的?
孩子的依赖是否对你带来不便?举例说明
你孩子的这种依赖表现对他今后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你是否愿意为减少孩子的依赖性而做出努力?
为了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你认为孩子的哪些方面需要锻炼?
你觉得在降低孩子的依赖性的问题上,做父母的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与父母分床睡觉的目标分解
孩子每天与父母在一张床上睡觉
孩子可以在父母床上睡着,然后抱到父母屋里的小床上。
孩子在父母屋里的小床上睡着,但睡前可以在父母床上玩一会。
孩子只能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
将小床放到孩子自己的房间去,孩子要到自己的房间睡觉,但是父母要陪伴他直到睡着。
父母每天和他说会话,但是不用等到他睡着就可以离开。
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在行为训练中父母要做到几点:
认真学习和掌握行为训练方法,制定行为训练表
记录孩子每天的表现,比如孩子是否愿意表现新行为,不愿意的话孩子有哪些表现,持续了多长的时间,将孩子的记录拿到学校与老师讨论,确定是否可以进入下步的训练,或者分析存在的问题
记录父母的行为,比如是否给予奖励、是否严格执行等,这利于对比调整规范父母的行为。
每天记日记,写出自己在训练中的反思。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责任
故事:小娟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她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年老的父母,放弃情深的丈夫,毅然绝然的辞掉工作,带着小娟跑到北京来生活,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为了小娟可以在北京接受好的教育。终于小鹃考上了大学。小鹃上了大学并拿到奖学金,她也毅然绝然的离开了母亲,专心于学习,连休假也不回母亲身边。真所为屋檐水,点点流,有什么样的母亲也会有什么样的女儿。 (评述)
所以,我们不能夸耀小娟母亲的忘我,她的牺牲有其深层的意义,同意也会理解小娟对母亲的绝情,母亲的责任已成句号。接下来只有她才能为家族的荣誉在所不惜。经验老到的心理师,能够从家庭的族谱图中找到证据,分析和预见这一代孩子在家系循环中的位置,勾画出孩子在未来的大致前景。那么代际间的压力是如何传递和如何被孩子感知?
家庭具有四个方面的塑型力。
一是家庭的内部知觉,这是家庭的集体无意识,父辈们说不清,道不明,却一直在为此痛苦烦恼。他们可能为一些琐碎的事彼此争吵,抱怨与愤愤不平,这一切却来源于家庭内核的不稳定。观察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什么事情造成他们的恐慌与混乱,什么事情又是他们不愿言明的禁忌,以此可以透视一斑。事实上,为钱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喜欢对钱有控制力;为婚姻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对情感也敏感;深受慢性病与不健康折磨的家庭,孩子会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地位和权力大伤脑筋的家庭,孩子对社会的攻击欲就会增强,不是精英就成其为叛逆。家庭内部的知觉与父辈们的内心体验必然导致孩子的主动关注增强,发展的力量便以此为中心积聚。
第二个对孩子有雕塑作用的是父母的行为,尊师重道的家庭,孩子知书识礼,喜欢藏书读书的父母,孩子小时候虽然也会撕书毁书,长大后却会自然的爱书读书,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行为的延续。要想孩子长成后孝顺自己,那你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顺其自然的会孝义为先。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人,常常也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意,学习对他们是受罪,孩子也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在十年动乱后最初的三届高考,大多教师,医生、知识分子的子女考中,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因为知识获益和生存,孩子对学习也要灵光一些。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环境,这样的差异不再明显,但潜在的发展力还是不能小觑。父母的行为,生活习俗,兴趣爱好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功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装作喜欢那一行来做诱导。我们也观察到,打骂孩子,虐待与暴力也是有家族“遗传”的,父母的行为对幼小孩子有心理印刻作用,在孩子还未有自己的判断和决断之前,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模型已基本形成。
第三个对孩子品行的雕塑力量是父母的语言。语言是一种描述,而非家庭内部的感觉,语言中有评价和判断,涉及世界观,但语言总是会激发内心情绪。心理学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用什么方式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描述成什么样,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什么样。有些家长喜欢贬低、否定孩子,以为这样会激发他的自尊心和奋斗心,那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藏自卑的自尊,这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语言上贬低孩子,势必把孩子导向弱势人群,所以,心理学者都建议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为他导航。在家庭治疗的技术中,常常使用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的方法,为孩子营建一个自己还行的心理气氛,好的习惯和情绪就会慢慢接踵而至。夸奖和批评都可能是一种强化,批评缺点也可能强化或者建构了这些缺点,使孩子完整的自我变得百孔千疮。我们也观察到,好的老师和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积极肯定和奖励之上的,孩子在学校不仅学习知识还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喜欢学习成了自然的事!
第四个塑型力量是环境,环境的问题不是单个家庭能很好解决的,除了家庭的生活环境外,更主要是社会风气,社会教育状况,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治安秩序等。环境的改变必须是社会整体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环境选择,减少与不良环境的接触。确保孩子的温饱与安静的学习条件,选择秩序严明、教育水平高的学校,鼓励孩子交往有上进心的同学朋友,以及欣赏社会正面文化与精神道德,做到了这些,家长们可以是问心无愧。
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家庭潜藏的“债务”,压力是无形的,家长们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鼓励父母对自我的家庭做深层觉察,画一个家系图来分析家庭的“问题”,有觉察的父母不会把一些不健康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失去生存的快乐。富裕满足的父母不让孩子从小就过于舒适安乐,保持孩子奋斗独立的个性。有其父有其子,虎父无犬子看起来不错,其实做到也很难。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家族发展中的自然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如何利用家族的内部压力让孩子在成长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