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大神f2全高清版5.0:压在中华民族心中的一个永远的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08:02

作者:启明
一. 文字是人类社会一项最伟大的发明。
人类自有了文字,就彻底摆脱了语言和思维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以深度认知和抽象思维为特征的文明时代。如果说语言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的话,那么文字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曾说过:“文字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语言历史有近百万年之久,而人类的文字史却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年。这短短的五千多年,是人类思维能力突飞猛进的五千年,人类从新旧石器时代进化到了现在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宇航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时代,人类在思维和认知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是任何这之前的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飞速发展的时期,可见文字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文字在世界各文明发祥地陆续被发明,人类通过近百万年的语言应用,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开始使用文字。一种象形文字首先在古埃及被使用(或说是在美索布达米亚地区),这大约是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人类使用的文字经历了不同的进化阶段,从象形文字演变成了现在很多先进文明国家使用的字母音素拼音文字。
文字的这个发展规律被世界权威语言学家们总结成是沿着从:“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这样一个公式进化的。文字的这个演变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并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拼音文字首先是在欧洲普及的,而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属于一种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之间的一种原始文字状态,日文是一种使用音节字母的表音文字,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很晚才有文字出现。纵观世界文字进化的先后和发展阶段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各种文明的地区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惊人地吻合的,这一现象更进一步印证了文字的先进性决定社会文明先进程度和社会发展状态的社会语言学结论。

二.落后的汉字是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根源。
既然文字对人类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对一个国家来说,落后的文字应用状况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和它巨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汉字的问题,远在中国的宋代,有个叫邓肃的学者说过:“外国之巧,政治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于文书之繁,故迟”,这一速一迟的文字应用差异,最终决定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发展命运。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华文明曾在汉唐宋等时期出现过相当繁荣的物质文明,中华文明不仅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也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然而回顾这两千多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在思想认知水平(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实在太可怜了。以人类1/4人口,历经四千多年的时间,在有相当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的前提下,在使用比欧洲面积更大的地域内,中国人的思想认知水平一直没有突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直到现在,多数中国人还陶醉于“四大发明”的神话之中,却不知道世界上重大科技发明数以百万计,而中国人的这四项发明(发现)实在是九牛之一毛。

很多学者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总结了汉字对中国社会发展阻碍的深层原因,并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点。

1.汉字难学,不利于文化普及,使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无文字的愚昧状态。
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化(识字的人)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中很小的部分,三千多年的汉字应用历史,直到1949年的时候,居然有超过90%的人口仍然是文盲(四九年统计的结果)!社会平均文化水平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最终必须成为社会共识才能发挥它的价值,这需要相当高的社会平均文化水平,否则再优秀的思想理论也无法成为社会每个人的自觉意识。文字的荒漠化,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落后的汪洋大海,任何先进思想和文化都无法在中国的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2.汉字不利于文化交流,使中国人的思想与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一个天然的隔阂。
语言学上对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有一个定论,认为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面形式。语音语言的交流是最容易、最直接、最普及、最频繁、最重要的人际交流形式,而汉字意译外来语的特点阻碍了中国人对外语言的接纳,使中华文明长期孤立于世界文化之外。语言词汇和内容的贫乏也造成了汉族人思维能力的局限,很多在世界其它地区已经是常识性的基本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仍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在语言文字起重要作用的人文科学方面,简直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灾区,中华文明在哲学、政治学、神学、心理学、语言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体现社会核心价值的人文科学领域,落后世界很远。

3.汉字表达不利于抽象和逻辑思维,阻碍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深入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汉字除了不利于普及之外,还不利于深层思维。汉字为基础的汉语缺乏明确的语法结构,而语法结构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由于汉字难学难用,每个人能掌握的汉字个数就必然有限,中国人的思维才被牢牢地局限在现有汉字字义的狭小空间内,形成思维定式。此外,以字组词的汉字表达方式,使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一种从既有的概念去拼凑其它新概念的自然思维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因为思维中新的概念没有语言文字的落脚点。事实上,单字是抽象概念的最好的载体,而由单字组成的词是现有概念的组合,不是好的抽象概念的载体,而且“望文生义”也很容易产生误解,这些都有悖于人类思维的正常模式。比如: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它的原意完全不同,而95%以上的中国人是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个词的;再比如:动物(animal)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移动的物体,和它的本意也不尽相同,不会动或会自己动的的东西是否就是(或不是)动物呢?近代中国人对“共产主义”(communist)这个外来词汇的理解,和中国社会大规模的公有化之间的关系,有谁能说得清楚?而这个外来词的本意竟然和“共产”一点没关系,可见以字组词的汉字是多么误人。

4.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使汉语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汉语是单音节声调语素语言,这个特点和汉字的非拼音特性是有关系的。汉字无法从音素(比音节小的语音单位)的层次上记录或表示汉语,汉语就无法发展成多音节词和多辅音音节的语言现象。同时由于汉字不提供标准的读音,使汉语地区方言分歧越来越大,上海话和上海隔江的蒲东话就有区别,更别提苏州,无锡,宁波等和上海相距不过百里的地区,竟然发展出多种非常不同的方言。此外,汉语的单音节特点造成了汉语同音字词多的怪现象,因为汉语的音节总数才四百多个(不包括四声),远远不够承载汉语语义之用,致使汉语向声调语言发展,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广东话有七个声调)。包含四个声调的普通话也才不过1200个不同的音节,所以汉语出现了严重的同音现象。这些都是汉字造成的汉语发展的问题,汉字是双挤脚的小鞋,汉语是脚,不把鞋换掉,汉语就永远也长不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形式,它不仅仅是记录语言,它同时具有演绎语言的功能,拼音文字在演绎语言的功能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都可以逐步发展成成熟的语言,而汉字由于不是拼音文字,割裂了文字和语音语言的天然联系,造成汉语的贫乏和怪异。

5.汉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性格甚至是民族的性格。
中国人学习汉字是从很小就开始的,有的人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读写汉字,汉字同时又是一种无规律可循的文字,必须逐个死记硬忆,汉字的书写认读都是分开的,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对于很多平均智力水平以下的儿童来说,汉字学习是非常吃力的。儿童的性格和价值观的成长和汉字学习时期是重叠的,这种压迫式的文字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儿童自然心理的正常发育。中国知识分子的懦弱和消沉负面思维等都是和早期的汉字学习过程中塑造的。

6.汉字的非字母结构不利于文字的机器处理,使中国的文字使用效率极低。
美国人可以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计算机(软硬件包括网络发展)从实验室到普及应用的全部过程,现在硅基芯片的发展几乎走到尽头了,而中国人却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解决汉字的计算机输入问题,到现在汉字的键盘输入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汉字文献的计算机检索,汉字通讯,汉字软件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西方使用打字机时,我们没跟上落后了一个时代,现在世界进入了计算机时代,我们又没有跟上,落后了一大节。汉字本身的非科学性是汉字与任何时代隔隔不入的原因,只要它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可以遇见,我们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爬行。

7.汉字的非字母结构还影响了文字对所有需要的思维领域的涉入。
汉字无法进入科学领域,在数学、物理、化学、金融、等严重依赖符号形式逻辑演绎的领域,汉字不能象字母文字那样作为运算符来应用,更无法实现机器处理。同时汉字不易于造新字也使它无法协助思维向所有需要记录新发现的地方渗透。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每天都在和文字打交道,大量的文字处理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必须。而信息的最主要传播形式就是文字。中国社会却总是徘徊在文字文明之外,中国人没有签订文字合同的习惯,因为汉字合同写不明白,写明白了也没人懂,人们更惯于口头的君子协议,这是中国社会整体落后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也从没有有效的法律系统,因为汉字根本就不适合严密的逻辑推理,汉字法律文献放在纸面上经不起推敲,同时使用以汉字为基础的汉语,无法实现充分的社会交流,更无法使社会达成共识,这也是法律系统无法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法律本身就是社会的公共契约,是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而汉字汉语无法有效沟通整个社会。
汉字的这些天生的缺陷,使中华文明无法与世界同步前进。如除去欧洲的拼音文字文明不说,在亚洲历史上,汉字文化圈曾是显赫一时的文字文化,比东南亚和南亚无字地区要文明和先进。日本,韩国,越南都早在东汉时期就陆续开始从中国引进汉字,作为他们的文字,汉字文化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汉字文化在本地区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当东西方两种文字文明终于在中国的清末不期而遇的时候,这两种文明的优劣就比出了高低。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清朝输了,不仅输在战场上,更重要的是输在了文化上,输在思想认知水平上,输在社会形态上。这个事件对大清的子民们没有太深的触动,赔点银子就完事了,日子照旧过。但它却深深的触动了一直崇拜中华文明的日本,他们由此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末落,和另新式文明的升起,并决定要跟随新的文明。1866年日本在众多学者的建议下进行了文字改革,决定限制使用汉字这种难学难用的文字的数量(一千多个),推广使用早在万叶时期(公元8世纪左右)开始在民间妇女和下层人士中流行的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音节注音符号“假名”字母文字(就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种文字虽然比不上欧洲的拼音字母文字,却比汉字容易学的多,结果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迅速提升了国民教育素质并一跃成为东亚的强国,最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胜了自己的文化宗祖国--中国。
以汉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明在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后,终于在清朝末期走到了自己发展的尽头,只是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意识或不愿承认这个现实而已。随后韩国,越南都分分脱离汉字文化圈另谋出路。韩国自己发明了谚文这种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发明于145X年,一度中断,二战后重新使用),越南在结束殖民统治后开始使用自己的拉丁字母文字。汉字文化圈又缩回到自己的发祥地汉人社会中,并惨淡维持着不死不活的境况。

有人说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始终是最先进的,只是在近两百多年才落后其它国家,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秦汉的霸业,有唐朝的鼎盛繁荣,有宋代的物质文明,甚至到清朝中期中国的GDP还占世界的1/4多。实际上,如果深入的了解欧洲历史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的欧洲文明早在公元前4-500年就比中国文化先进,当老子用古文言谈论他的〈道德经〉的时候,希腊学者们早就使用拼音文字开始对包括几何学、天文学、力学、地理学、医学、哲学、政治学、法律学、农业等有了比中国的诸子百家更深入更广泛更客观的研究,成果累累,奠定了欧洲后来发展的思想基础。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及公孙龙子的所谓“白马非马”等,与其说是深奥的哲学思想,还不如说是深奥的文字游戏或字迷。可见汉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捉弄中国人了。之后的古罗马帝国也决不比秦汉来的逊色(如果不是更强的话),只有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时期,中国的宋代才比欧洲在物质文明上稍好,却还经历了之后的元清两朝被外族灭亡和统治之灾。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命运的基因早在菲尼基人发明字母文字后就注定了。竹子开始时比松树长的高,但是竹子永远也长不到松树的高度,这是物种基因决定的,文字就是文明发展的基因,汉字文化的早熟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三.中国现在的汉字使用水平到底如何?
汉字的繁难是每个诚实的中国人都有目共睹的事实,它的难度在于:1。汉字笔划多字形复杂,难记难学难写难用;2。汉字的构字方式和语音语言无关,一字一形一音(或多个音)需要分别记忆。汉字学习在形义音三个方面完全是分离的,先要学认字义,再学字的读音,然后还要学字的书写,需要付出三倍的工夫,否则就会出现会说不会认,会认不会读,会读不会写的尴尬情况。这种繁难的文字阻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使用掌握汉字的权利和机会,在历史上读书是有钱人家子弟才负担的起的,社会的文字普及率十分低,中国在四九年时统计的中国的文盲比例竟高达90%,这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普及国语和白话文之后的结果,中国各朝历代的文盲比例会是一种什么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汉字没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步入文明社会的工具,他们被隔离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外,这是造成中国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停滞在低水平社会发展状态的最重要的根源。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提出反封建尊重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也明确的提出了推行白话和使用拼音文字的语文改革。虽然五四的汉字拼音化没有成功,但是白话文却成功的在中国社会普及了,这是中国历史一次成功的语文改革,尽管不彻底。五四运动带来的这个小小的语文改革为其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中国知识分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化普及工作也有了起色,这些都是五四之后的中国社会出现完全不同于晚清时代社会精神面貌的重要原因。五四之后的改朝换代并不是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国家体制上看和清朝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还是宝塔型的社会管理结构,而真正推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五四的白话运动和之后49年开始的简体汉字运动。

白话和简体字对在中国大陆普及文化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由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变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变了,中国人可以在相当范围内自觉的使用文字来处理从国外引进的观念概念和成果,才造成了中国社会今天的进步。这个进步只是由于这么一个小小的语文改革带来的,而中国社会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待于更深层的文字改革,因为前章所例举的汉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语文应用水平还是问题很多。1999年国家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五十多年的扫盲努力,中国社会还剩下8千6百多万文盲,尽管从绝对数字上看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文盲大国印度),但从比例上看,93%的文化普及率应该算是个可喜的成就了,毕竟在49年时中国的文盲比例曾经高达90%。先不追究这个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夸大成绩缩小问题向来就是中国底层干部们文过饰非的惯用伎俩和拿手好戏),单看政府制定的扫盲标准就令人怀疑这个文化普及率的真实性。政府制定的成年人(15岁到45岁)扫盲标准在农村是以认识1700个汉字为脱盲标准,对城市居民是以1900个汉字为脱盲的标准,这个标准制定的很低。另外,对于多数不常用汉字的人来说,汉字是学起来难忘起来容易,有村干部说扫盲容易保持难,再加上这种低水平的扫盲标准在没有任何统一考试的情况下纯靠各人自己报的统计数据实在是有自欺欺人的嫌疑。
现在公认的常用汉字是5-6000个, 认识1700到2000个汉字能算是扫盲了吗? 至少还是个半文盲。如果说到半文盲,我们再来看看教育部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其中名文规定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学生应该能够认识3500个汉字并会写其中的3000个汉字,看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平均毕业水平是制定在半文盲的水平上的。如此看来,中国社会的文盲和半文盲有多少就很难确定了,如果说清朝和建国初期中国的社会问题是文盲的问题,那么现在经过五十多的努力,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已经转变成文盲和半文盲混合的问题了。

为了这个已经很降的很低的语文普及水平,我们付出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如果对比中国儿童为达到这个汉字普及水平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发现巨大的反差和不合理。汉字的学习要用九年的时间,每天埋头用功读写,才能最后完成3500个汉字的学习(平均),实在是个没办法接受的现实。中国儿童最幸福的时光不是用在培养价值观和性格,而是强按在书案上学汉字。2001年5月沈阳市铁西区的一个13岁的女孩魏某被发现在家中服药自杀。在她身旁放着临终前写下的字条:“妈,你回后来叫我,因为我要写作业!”后面还共有10个感叹号。孩子的母亲说,孩子是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才服药自杀的。辽沈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死去的小女孩仰面躺在床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摞纸和笔,纸上“夫、斗、庙、程”每个字都写了满满三页。据她妈妈讲,这是老师前几天留的作业,因为孩子前几天写错了这几个字,老师便要求把这几个字每个写3000遍。一个女13岁的女孩子,由于不堪汉字学习的重负就这样自杀了,这种惨剧全国有多少?又有多少儿童由于学习汉字而受到性格的压抑或学习负担过重,难道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汉字的这种自虐式的文字学习方式没有关系吗?国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阐述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时说:“十年时间,两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合格”。这样的教育结果和学生们付出的努力成比例吗?对比国外的情况,在德国和意大利,他们国家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文字的学习,英美的孩子也可以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以同样的轻松的程度完成他们的文字学习,我们的情况真是糟的可怕。如果孩子们的努力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也不枉这九年黄金般宝贵的童年时光,然而汉字的学习是如逆水行舟,乃是终生之累。步入成年后,中国人的文字学习还没有完结。社会的文字应用水平十分低下,一个在长沙卖袜子的女孩手里拿着一块写着“妹子大减价”的牌子沿街吆喝,错别字现象在中国十分的普遍。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逼迫孩子们学习汉字的老师们的水平应该是社会语文水平的一面镜子吧,他们又如何呢?1999年6月26日,武汉市第六届教师5项基本技能竞赛出现了一个另人难堪的尴尬局面,在选出的24个使用频繁的汉字中,该市131名从该市两万多名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出类拔萃的教师中只有1个人顺利过关。这次选拔的人员一共有138人,其中7人因故缺考。据报道,在出现错误的130人中,错误一般都在3—7个(13%到35%),其中最多的达12个,出错率高达50%。在两万名优秀教师中选拔的尖子老师,在24个常用汉字的应用考试中出错率高达50%,这是个十分震惊的结果。过五关斩六将的优秀教师的语文功底尚且如此,其它两万多名被淘汰没有过关的教师的水平又如何呢?
这个现象并非武汉所独有,如果在全国开展类似的考试的话,出现错误的比例一定会更大。我们由此想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常用字这么多人都用不好? 为什么汉字这么容易出错? 对任何一个有勇气面对中国语文现状并希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是不会再回避汉字本身的问题的,不解决问题就会永远生活在问题之中。
四.汉字拼音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使用汉字思维的中国人缺乏最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他们根本就无法接受世界上现成的社会科学的结果。同时普遍落后的国民文化素质也是任何社会科学引入的瓶颈,什么民主,法律,道德,社会行为准则,自由等等都不适合中国。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几乎所有西方的社会科学都是基于一个最根本的假设,就是人是自私的同时又是明智的,人会追求个人利益在社会中的最大化。而一个文盲半文盲遍野的国家,人的理性是缺乏的,行为是无规律的,自私是短见的(如果不是愚昧的),致使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结论都不适用于中国。汉字没有办法使中国人的素质提高,拼音化是必由之路。

从世界语言学的观点看,文字是语音语言的书面记录,语言是第一位的而文字是第二位的。人类的语言历史有百万年之久,在这慢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对语音语言本身的音义体系的接受建立了一套直接的物理结构,所以人类的语言获得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世界语言学界最重要的研究成就之一。汉字的所有缺陷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个语言学最基本的发展规律所致。一个孩子一般在六岁左右就基本上可以完成语音语言的学习,象成年人一样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词汇的丰富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但是语言的所有框架和语义的组织都已经具备了。如果使用字母式的拼音拼写文字,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已经学会的语音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于人类对语音记忆的能力相反,人类对图形符号形状的记忆却不是很强(我觉得不一定?),而且是需要特别的训练才能掌握。字母文字就是充分减少对图形的记忆,使用最简单的26个字母并以记录语音中的音素为基础拼写不同的字形来充分利用人类对语音学习的优势,减少文字学习的负担。汉字却是人为的割裂人类对语音学习的天份,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字义。在拼音文字语言中,语音是核心,语义和字义都是附着在语音基础上建立的。而汉语汉字是两套独立的体系,一个是语音和语义系统,另一个是字形和字义系统,这两套系统再通过字义和语义的对应统一在一起。汉字就是违背了语音语言是人类学习语言天份的科学发现这个规律,使中国的文字学习困难重重。所以说汉字是一个违背科学的文字。

中国人的汉字拉丁化的路已经走了一多半了,现在中国的小学生们必须首先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而这个在56年开始推广的汉语拼音方案距离汉字拼音化(文字)只有一步之遥。由于种种原因,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在最初是作为给汉字做音标来设计的,尽管使用中起了很大作用,却并不是一个完善的拼音文字方案,倒给反对汉语拼音文字的人一个攻击汉语拼音化的口实。这个错误说起来还是汉字造成的。西方的字母文字具有同时在音素层次上写拼字音和字形的双重功能,它的名字应该翻译成“拼写文字”或是“字母文字”会更恰当些。但是,中国在早期翻译这个英文原字alphabetic(或是spelling)时阴错阳差的选择了“拼音”这个翻译,尽管拼音是这种文字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结果造成了中国人对这种文字的深刻误解,而实际上这个英文字是一个单独的字,没有“拼音”的意思,汉字以字组词才造成了这个错误(可见汉字翻译是如何误事的,“革命”也是个很误事的翻译词)。如果只是拼音而不拼写字形的话,英文的right,write,rite;too,to,two等都将无法区别,特别是对汉语这个同音字多的语言来说,“拼音文字”会被误解为只拼写语音而不拼写字形(象汉字那样一字一形)。这“拼音”和“拼写”的一字之差断送了汉字在上世纪初走上拼音化的机遇,也误了中国人的大事。

汉字拼音化不是今天谁的主张,从最初的西方传教士使用拉丁化的方言文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汉字改革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它的难不在于技术上,而在于如何说服使用汉字的人意识到汉字问题的严重性,这如同要说服井底之蛙一样难。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作家和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刻了解的思想家对汉字做过如此的评价,他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毛泽东也说过“汉字必须改革,走全世界拼音化的道路”,并在建国初期就推动制定文字改革的方案,几乎就把汉字拉丁化了。可惜中国的语言学家们拘泥于“拼音文字”这个认识,没能发明出一套即能拼音又能拼写不同字形的文字系统,而最终没能成功,汉语拼音方案也不过就是一个音标方案而已,真是功亏一篑。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中国语言学之父美称的赵元任先生,也是早期积极推动汉字拉丁化的人。赵先生本人会讲33种不同方言和3种外语,他的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是其它人难望项背的,赵先生治学严谨,美国语言学界对他的评价是“赵先生是不会错的”。他自己发明了一套国语罗马字(国罗),并积极地在推广普通话的条件下推行这个文字。此外,在中国的北方从俄国回来的瞿秋白创立了一种基于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文字,被称为北拉,这个自从意识到汉字问题后就放弃了革命的革命家,终生致力于汉字拼音化的事业,直到他去世后还给中国人留下了他在监狱中创造的一套拼音方案。还有语言学家王力,林伯渠,吴玉章,瞿秋白,周恩来,语言大师吕叔湘,周有光等都对汉字拼音化有过重大的贡献,他们从语言学专业角度,社会发展角度,历史角度等多方面代表了中国社会中精英人物对汉字问题最高最深刻的认识水平。

社会一般非语言学专业的人士对汉字拉丁化最大的误解有这样两个:1。汉语只适合汉字,拼音文字不适合汉语;2。中国方言众多,汉字拼音化会造成国家分裂,语言分裂。这些似是而非的误解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对汉字拼音化的决心,包括毛泽东本身。其实,如果单从以字形表义这个角度看,使用已经不象形的汉字方块字和使用字母汉字来说没有区别,只要可以做到一字一形,而对字母文字来说拼写字形是它的特长,百万英文单词都可以拼不出重样的来,数千个或一两万个汉字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汉字可以记录汉语,字母文字只能做的更好,因为字母文字可以在音素水平上记录汉语,可以为汉语提供更便捷的语音记录平台去发挥汉语的潜能。上面已经解释过,汉字才是汉语成长的小鞋,汉字不仅不适合汉语,而且还是汉语所有问题的根源。说汉字适合汉语是缺乏语言学常识的见解。至于说汉字拼音化会造成中国的语言分裂甚至国家分裂,这就是纯粹是庸人自扰的说法。美国是一个由多种族,多语言人口组成的移民国家,人口中决大多数的母语都不是英语,可是使用英文的没有非但没有分裂而且还有不少地区和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一个国家的统一靠的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大,靠的是共同利益,靠的是科学社会管理模式,靠的是思想的统一。从这点上看,可以导致上述条件发生的文字才有是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字,反之则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文字。中国自秦统一以来,一直是分分合合,总体上分的时间比合的时间要长,更不提还有几次被异族灭亡的历史,二次大战中又差点让日本人给灭了。现在中国也没有完全统一,是文字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汉字不是一个好的表音文字,它不提供标准读音,这是地方方言众多的主要原因,而使用提供标准读音的字母文字将会更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进而不仅统一文字还可以统一语言。秦统一文字被说成是千古的伟业,但是如果稍有常识的人会了解,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使用统一文字的,并非秦皇一人的专利,美英国都是使用英文,德国使用德文,俄国使用俄文,中国并不例外。但是长期使用不标音的汉字所造成的汉语语言分裂却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在使用统一文字两千年后,中国的语言却更加分裂,不标音的汉字对此罪责难逃,居然还有人为汉字歌功颂德,真是颠倒黑白。

说服汉字拥护者汉字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推理逻辑和能力。社会上也常常看到一些对于汉字拼音化的异议,很多认识都很肤浅,更多的是纯从汉字感情出发的言论,多属强词夺理类性的。比如有个叫彭小明的先生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这位彭先生对语言学一窍不通,纯粹出于对汉字的感情撰文从德文文改的角度抨击汉字改革。他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德国有很多人不愿意对德文中的四个不便于键盘输入的变音字母上面的点进行改革,所以汉字也不应该改革。这种推理比六岁孩子的还幼稚,但居然会有众多的国人追捧在网上转来转去(可见汉字拥护者的理屈)。德国人如果不为了便于键盘输入而改个四个字母上的点(也一定有不少人提出要改,否则就不会有改不改的问题),我们就绝不改汉字为拼音字母文字,真是有逻辑的推理,好象汉字的键盘输入比德文这四个点的问题小的多似的,这种思维水平只能归功于汉字。
另一类反对汉字字母拼音化的人的理由也很情绪化,他们最多的理由是英文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汉字没必要拉丁化。比较事务最忌讳的就是不知道比较的目的,两个东西比较是看谁更好而不是看谁最完美。这种借口既无知更无理,在美国连一个小学生都知道比较级的含义,如果一个美国孩子说:This 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ne. 其他孩子决不会再强词夺理地说“但这个也不完美呀, 那个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因为语言本身已经传递了清晰明确的语意,没有争论的余地。而在中国的语言表达中,这中思维上的混乱却是屡见不鲜的,中国人不会比较事务在国际上都是出了名的。中国人不知道民主和独裁谁好谁坏,最常用的说词也无非就是:民主国家也不是一切都好,独裁国家也不是一切都不好。这种思维混乱常常发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实在是让听者瞠目结舌。缺乏比较能力,使中国人变得“不知好歹”,而一个不知好歹的民族是无法进步的民族,因为进步意味着不断地选择。

绝大多数使用汉字的人都会对汉字产生感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当了解了汉字的问题严正性的时候,还固执己见,纯从感情出发,反对汉字拉丁化就是不可理解了。汉字的问题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识字的问题了,它已经上升为民族文化存亡的大事,是关系到中国人的思维能力的大事,如果中国人关心自己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那他们就应该更关心他们每天的思想认识是以什么途径进出他们的大脑,文字就是思维的载体,我们不能不对它关注,因为你不关心它它就会忽略你。每一个关心中国进步,中华文化发展,中国人素质的人都不应对此不闻不问!因为它已经妨碍了你,还将影响你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