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论坛:四川博物院馆藏精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31:56
四川素享“天府”盛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是四川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四川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四川博物院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院,初建于1941年,时称四川博物馆。1949年底,更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3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博物院。建院60多年来,经过几代新老职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现收藏、征集馆藏文物共计26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达6万余件,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川博物院原有的馆舍,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开展工作的需要,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重新建设四川博物院。新院选址位于成都市浣花风景区,区内有杜甫草堂、青羊宫、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隋唐窑址、百花潭古河渠、十二桥商周古建筑群等。新院建设用地80余亩,主体建筑达32026平方米,投资约3亿多         镀银铜猪。五代,前蜀。1942——1945年四川省成都西郊王建墓出土铜胎,表面镀银,通体中空成黄色,为两半焊接而成。猪头前伸,一对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前蹄曲肘向前匍匐,后蹄着地用力蹬踏,微翘短尾,作欲奔跑状;猪身肌肉丰满、健壮,并周身刻有细毛花纹。“石涧敲冰”琴,唐代。1951年征集该琴为神农式,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琴面略呈弧形;外侧嵌圆形螺钿十三徽,琴面张弦七根(弦为后配),底部开两个长方形音槽,中部大的叫龙池,尾部小的叫凤沼,寓意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底面首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龙池下腹…“引凤”百衲琴,五代。1951年征集此琴为伏羲式,通体呈棕黄色,未髹漆。王建玉大带。五代、前蜀。1942—1945年,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王建墓出土王建白玉“谥宝”。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王建墓出土。该谥宝为白玉质,兔头龙身钮雕,身腹均刻麟甲,其上原有贴金。尾部卷于右侧。前面阴刻凤纹,作展翅欲飞状,左右两侧刻有龙纹;后面刻一兽形纹及云纹,印文阴刻:…三狮戏球青玉盖鼎,清。1953年成都市遗产清理委员会移交。镂雕三狮戏球,三狮一大二小,中间有一小球,一幼狮左前爪踩球,另一幼狮右前爪踩球,大狮侧身向右坐观,并将其右前爪搭在幼狮的臀部,似对幼狮挑逗爱抚,球上飘带飞舞,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鼎腹圆鼓,肩饰对称兽头衔环双耳,三蹄足粗壮有…菊花纹碧玉扁瓶,清。1959年征集菊花纹盖,盖顶镂雕椭圆形菊纹钮,四片叶瓣垂下与盖相连;瓶腹两面纹饰布局相同,中上部各饰大菊花两朵,四周花叶疏密有致;腹下部辅以卷叶焦叶纹,腹侧自圈足至颈部各作高浮雕蕉叶,构成卷叶衔环双耳,富有立体感,色泽美观,做工精细青玉大牙璋,西周。1951年四川省广汉中心乡征集。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用以祭祀山川的礼器。此玉璋为牙璋,呈扁平长方体状,内微凹呈弧形刃,无刃,月牙形尖,一尖略长,有刃,且刃口锋利。柄断裂,璋身饰少量绳纹,玉质黑灰。金刚萨埵,明。明,宗喀巴。宗喀巴是青海湟中地方的人。本名罗桑扎巴,宗喀巴是罗桑扎巴成为名僧后,人们对他的尊称。宗喀巴广学显密经论,造诣很深,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系统论述了他的思想体系,奠定了格鲁派的宗教思想基础。格鲁派在清王朝的支持下成为西藏执政…清,格萨尔王戎装唐卡。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格萨尔王戎装唐卡描绘了藏族民间史诗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的生动形象,他头戴战盔,身穿甲衣,手执长矛,骑着战马在祥云中奔驰。画面顶端绘有战神和护法神,左上、中绘千佛殿和藏经殿,下部绘有格萨尔王的武器库。画中还有臣民们迎接降魔归来的… 清,银酥油壶。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藏族生活用具,盛酥油茶用。带盖,高颈圆腹,在盖顶、壶颈、及颈肩连接处、壶嘴与罐腹连接处、把手等镶有铜质镂空花纹,颈部为双龙戏珠,肩部为莲花和镂空串枝蔓草。把手呈龙形,有银链与盖相连,银链上嵌绿松石和珊瑚珠。壶嘴弯曲前伸渐细,呈象鼻状。其顶、… 白伞盖佛母唐卡,清。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佛母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位女性尊,传说她有大威力,放大光明,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此画中佛母头戴五佛冠,三目、五面,两侧红、黄、绿四面,象征威严、肃穆,正面表情则喜悦慈祥,金刚跏趺而坐;右手持法器,左手持白伞,以示覆盖一切众生之意。…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唐卡,清。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布地设色观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表示大智慧和大慈悲。十一种面相分为五层,正面三层主尊是分别是慈悲相、悲哀相、微笑相;左边三层面相为嗔怒相,右边三层为喜悦相;第四层为金刚相;顶严是阿弥陀佛像,为观音的本来面目。观音主臂合掌于胸前,左手执…白度母唐卡,清。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布地设色白度母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据说是从观音的眼睛中变化而来。传说中的白度母,双手和双脚各有一眼,脸上有三只眼,所以又称为七眼女。此画中的白度母身色洁白,头戴花蔓冠,双耳垂环,身披络腋,盘坐于盛开的莲座上,左手持一朵莲花,右手…金酥油灯。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藏族宗教用品,主要用于佛龛、寺院点灯用。由灯体、灯柱、底座三部份组成。盘口,莲瓣形柄,喇叭形底座,腹部金丝缠绕,柄部莲瓣下垂微张。此灯造型庄严凝重,制作工艺精湛,是藏族金银器中的精品。莲瓣纹鎏金铜盖罐,清。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寺院供器或喇嘛生活用具。罐盖有顶呈宝顶形,饰莲瓣、卷草、云纹和吉祥图案。腹部鼓出,饰双层莲瓣,肩部和圈足饰卷云纹。此器造型厚重,器身主体为圆形,反映了通圆无碍的宗教观念;纹饰繁而有序,体现了藏族精湛的錾花工艺。阿嵯耶观音像,唐代。四川博物院藏。阿嵯耶观音是唐代南诏国崇拜的菩萨,阿嵯耶在梵语中意为圣。佛像高耸的发髻中有一尊阿弥陀佛像,男身女相,细腰显足,上身袒露,颈戴项圈,臂及手腕戴有钏或镯,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施予愿印。此像铜质鎏金,全身线条流畅。鎏金铜面具,清。1956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征集藏族寺院进行宗教活动时跳神表演的面具。跳神是藏族驱鬼逐邪、请神赐福、祈求吉祥的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祭祀性舞蹈。此面具为模制,瞠目、张口、露齿、卷舌,头戴五骷髅冠,嵌绿松石和珊瑚珠各五颗,额前有彩色丝线流苏,嘴角和唇下贴金花。面具表情呈愤怒状。铜观音菩萨像。唐代。观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此观音像为立像,高发髻,上身赤裸,显女身,左手下垂握一净瓶,立于双层莲座上。初唐•南无观世音菩萨。临摹于莫高窟66窟(张大千编号第73窟)西壁龛南侧。此尊菩萨双手持莲茎,平望前方,神态怡然。此画与壁画在细微处有所不同。五代•水月观音。临摹于敦煌榆林二窟(张大千编号榆林第1窟)西壁北侧。晚唐•伎乐菩萨。此帧临摹于敦煌榆林窟第10窟(张大千编号榆林第9窟)窟顶西坡。赵佶,腊梅双禽图页。刘松年雪山行旅图。南宋。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院待诏。擅人物、山水、界画。师法巨然,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此画以恰到好处的虚实笔法绘出了由…佚名林原双羊图页。元代。此幅为纨扇,工笔。画面溪水静流,草木丛生,古树歪斜,一双羊正低头觅食。纨色古雅。左上角钤朱文篆刻收藏印刘氏春禧所藏,右下角有朱文篆印忠字。无款,为元人所绘,稀有难觅。唐棣携琴远眺图轴。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湖州(今属浙江)人幼聪颖有神童之名,得赵孟頫亲授。以绘画侍奉宫廷。工山水,善构图,点缀人物尤佳。画风清润森然。画中远山静卧,近处峻石崚立,松木挺拔,一高士携琴缓步松荫之下,淡然远望,尽显文人孤傲之气。此画笔法古雅…清康熙斗彩十二月花卉杯。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拨该花卉盅一套12件,代表十二月。均为薄胎,侈口,唇外折,深腹,圈足。盅壁外绘不同的花卉、昆虫、植物、动物等图案,分别有玉兰花、桃花、月季花、牡丹、菊花、海棠、桂花、水仙花、石榴花、荷花、紫薇松、梅、竹、石、蝴蝶、白兔、鸳鸯等。每件盅的壁外…青花龙纹扁执壶,明。1969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郊明墓出土直唇,束颈,扁圆腹,圈足。壶腹一侧附有修长的龙头吐舌流,相对的另一侧置有卷尾拱背龙状执手,似受西域银壶的影响。龙舌流和龙把的上下左右绘有八仙神器:拍板、金钱、拂尘、巾箱、荷包、仙桃、神钵、焦扇、灵芝、葫芦,流正中和把下各绘有一火球。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代。短颈,斜圆宽肩,鼓腹,下腹至底渐收,凹足。该瓶造型优美,器型规整,挺秀而落落大方。胎骨极薄,洁白而富透明感。通体釉下刻花,缀以缠枝四季花卉纹饰,花纹布局稀疏而匀称,线条纤细而流畅。釉色温润如玉,洁白无暇。这件梅瓶的形体之大,在同类器物中是出类拔萃的。粉青釉三孔葫芦瓶,清,乾隆。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拨白瓷胎,厚重,三瓣葫芦瓶式。直口,三孔,束腰,鼓腹,圈足。上小下大,束腰相连。所施粉青釉较厚,滋润,通体开大片,上面三孔均等,底浅圈足为圆弧三瓣型。底款篆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莲鹤纹素狮纽熏炉,明,嘉靖。四川省成都市外东胜利乡出土江西景德镇窑产品。胎质细坚洁白,青花蓝中泛紫,配置素狮纽圆盖。直口,束颈,圆腹下收平底,底下呈以三兽型足。盖和颈周绘串枝莲、飞鹤纹,颈的两侧各有一翅式长耳,三兽型足狮头额上有用青料书写的王字。车马过桥,东汉。1956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平板木桥,桥板横竖交铺,下有桥柱四排,每排四柱。左端桥头为斜坡形,双马挽一四维有盖轺车疾驰过桥。车上乘二人,右前一人为御者,其左一人为吏人,车后一骑相随。从车制和骑从来看,该车非一般导从之车,应是主车。观音头像,唐代。1954年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观音面部丰满,高鼻梁,双眉弯细,眼睛微睁,嘴唇略微上翘,容貌慈祥、端庄,被称为东方美神。观音头像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人们对它的精美绝伦,叹赏不已。龙虎牛郎织女图石棺。东汉。1973年四川郫县新胜乡出土棺盖长240厘米宽90厘米高40厘米棺身长218厘米宽69厘米高72厘米说明:棺盖采用青龙、白虎戏璧为主体浮雕图案。龙虎的上方为牛郎织女,布局巧妙、梁,普通四年,释迦造像龛。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青砂石背屏式造像龛。正面圆雕释迦牟尼佛立于覆莲瓣圆台上,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饰圆形头光,中心刻莲瓣。两侧有菩萨、弟子和神王,莲座两侧有狮子,莲座前有六个神态不同的舞蹈伎乐小人。造像人物面相丰满,衣纹流畅,桃形背光上有浮雕飞天和佛…释迦牟尼佛坐像,唐代。 1954年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红砂石。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连茎仰莲座上,高肉髻,双耳下垂至肩,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祗支,袈裟内系带打结于胸前,施无畏印,椭圆形头光残。莲座镂空雕刻,造像小巧玲珑,工艺精湛,是万佛寺造像中的精品。 金刚力士像,唐代。1954年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石刻金刚力士像,是一个健壮有力的典型形象。透过那怒张有力的肌肉,和雕刻切削平直如刀的衣裙,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雄健刚劲的气势,是万佛寺石刻雕塑的艺术珍品。 石雕力士器础,东汉。1954年四川省雅安市沙溪村点将台出土青砂石雕琢而成。力士露胸赤膊,头戴园箍帽,左手撑地,右手曲扶础石,头向上仰望,双臂肌肉隆起。其神情专注,憨态可掬。此种力士形象常见于东汉墓中,似与印度佛教力士有关。石雕天禄避邪器础,东汉。1954年四川省雅安市沙溪村点将台出土青砂石雕琢而成。两神兽皆有翼,一为独角,一为双角。一秀美矫曲于前,一雄健舒张承长方器础。独角者称辟邪,意为辟除诸邪,双角者曰天禄,意为天赐福禄。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中学10号墓出土壶是古人乘酒浆或粮食的器皿。盖饰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三鸭形钮鼎立。通体用金属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象。壶身以凸起的箍状带纹饰分为四层。从上至下第一层的左边为习射、厨房操作图象,右边为采桑歌舞图象。第二层场面宏大,左边为宴乐武…虎纹铜戈,战国。1972年四川省郫县独柏树出土此戈直援方内,中胡三穿。援与内相接处,两面均铸一浮雕状以怪鸟形头组成的虎头纹,向锋张口露齿,状极凶猛。虎耳向后伸出,虎身阴刻于内上,头和身的比例不相称。胡德两面均有纹饰,一面铸一人,椎髻,跽地,腰悬刀。脊的一侧铭文一行,字体与中原…牛首纹铜钺,西周。1980年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竹瓦街窖藏出土舌形刃,上部内收成肩,短銎,长方形,正面饰牛首纹,肩部正面饰带状圆点纹,背面仅肩部有凸弦纹两道。虎斑纹十字铜戈,战国。1980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乡木椁墓出土援有脊,短胡与内呈十字形,近栏处有四条平行线.援部铸虎斑纹,有族徽符号,栏有两穿,援和内各有一橄榄形穿。近栏处有四条平行线。凤鸟纹铜钫,战国。盛酒器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88号墓出土浅覆斗形盖,四角各饰一立鸟,张口衔珠。肩部饰兽面衔环双耳。器身纹饰分成五层:颈部及下腹,饰蟠螭纹间以大三角纹;圈足饰蟠螭纹;中部及上部,以卷云纹为地衬托对凤主纹。凤鸟长长的尾羽与展开的双翼相交。此钫纹饰繁缛精丽,从凤鸟的…筒形彩陶瓶,新石器。1975年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114号墓出土细泥红陶。器作高筒形,束腰,卷圆唇,平底。器表磨光后施红衣黑彩,器身中上部绘平行纹和绳索纹。此器造型别致,纹饰线条流畅,色彩鲜丽,出土时完好如新,极为难得。筒形彩陶瓶是大溪文化的典型器形之一。人首鸡身俑,唐代。1978年重庆市万州区驸马乡唐墓出土灰白胎,青黄釉。俑上身着人形,下身着鸡形,伏卧于长方形底座上,头梳髻,长胖形脸,双目微合,昂头挺胸,鸡尾高翘,双翅展开,作欲飞之态,双脚并列前伸,脚爪张开。造型别致,而富于想象。伏羲女娲画像砖,东汉。1969年四川省彭山县碱厂崖墓出土砖的边框饰有菱形纹,画面分为上下两格。上格右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两尾缠绕。中部为后有双阙、前面立有双柱的一座建筑物,其内跪坐一人,其外一人持笏而坐,楼旁有一树。下格为双龙交尾盘踞图凤阙画像砖,东汉。1972年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出土画面由双阙结合而成,主阙重檐,左右各有一子阙,以桥型层楼连为一体。檐下木枋、头拱清晰可辨。层楼正脊饰一体态优美的凤鸟。主阙间刻有一门,门扉向内开启。《汉书》卷二十五:(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髙二十余丈。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其阙圜上有铜凤凰说唱俑。 四川省郫县宋家林东汉墓出土身躯为模制,其它部位为手塑。头顶作椎髻,双目微闭,歪嘴吐舌,两臂上耸,左臂戴佩饰。左手托小鼓,,右手执槌欲击。上身赤裸,双乳垂直腰际。鼓腹,臂部后翘。宽肥的长裤垂落至臂,似有继续下落之势。说唱俑塑造的是汉代四川民间说书人的形象,也是舞乐百戏表演中的小… 石雕抚琴俑,东汉。1977年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乡出土立体圆雕。石俑头戴圆帽,帽圈双卷于脑后,顶略凸;圆脸,两眼圆睁,略向上望,面带微笑;其右手抚弦,左手弹拨,整个身体微向左倾,神情专注而又怡然自得的样子,仿佛正陶醉于音乐之中。帽子和衣服刻减地条纹。石雕执锸俑,东汉。1977年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乡出土立体圆雕。石俑帽形如菌;圆脸,大鼻、双眼皮、嘴微张,颌下有鬚,略带微笑;短衣露腿,双手握锸柄于胸前,是一憨厚的农民形象。其帽子和衣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