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测绘实施细则:中医故事——李时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59:11

李时珍

    李时珍能够成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后世称誉为“药王”,著成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本草纲目》,源于他长达27年的艰苦劳动,四处游历查访,注重实践、细致的观察和验证。如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等请教,同时参考历代的医药书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途中给后人留下许多趣闻轶事。

一、李时珍破案

    明代年间,蕲州城里有个赵妈。一天,她女婿王明(有的书上说女婿名叫李仁)来看望她,她借东借西,又是油又是蛋,煮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招待女婿。大约一顿饭工夫,赵妈来看女婿吃完了没有,走到桌边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女婿面条没吃完,就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王明的父亲得知儿子死在岳母家中,赶紧到县衙告状,说儿子被岳母亲家谋害。知县命人带赵妈。赵妈口喊冤枉,细说女婿倒地经过,知县听罢,感到此案十分棘手。有个衙役献计说:“我们何不请名医李时珍来一视,案子或许能破。”知县认为是个好主意,立刻派人去请李时珍。李时珍赶到出事现场,详细向赵妈了解事发经过。于是,她让赵妈再煮一碗鸡蛋面,照原样放在桌上,自己则躲在门后观察动静。桌上面条的热气直往上冒。不一会儿,只见屋梁上一条有茶杯粗的大蛇把头伸了过来,身子缠在檩条上,大嘴一张一翕,吞吸从面条碗里冒出来的香热气味。大蛇一边吞食香气,一边从嘴里滴下涎水来,涎水正好滴在碗里。李时珍立即明白了王明中毒的原因。他一面让人把毒蛇打死,一面替王明号脉。王明中毒很深,但还有脉搏。李时珍煎一碗解毒的汤药,给王明徐徐灌下。不久,王明睁开了眼睛,经几天的调养,恢复健康,赵妈和王家万分感谢名医的救命之恩。此后,该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二、李时珍巧法试药性

    一次,李时珍发现一本书上说野芋麻叶可以治疗瘀血症。他就找了两杯生猪血来做实验,第一杯生猪血中放入野芋麻叶的粉末,另一杯则什么都没有放。过了一会儿,放了野芋麻叶粉末的猪血没有凝固,而作为对照比较的那杯生猪血却很快凝固了,野芋麻叶治疗瘀血的功效得到了初步证实。李时珍又深入地思索:上面的实验只是证实野芋麻叶能够防凝,那么,对已经形成的瘀血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他又把野芋麻叶粉末加入刚刚凝固的血块中,血块竟慢慢地溶化成血水!这进一步证实,野芋麻叶还具有化瘀作用。这个药理试验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也是有相当水平的。为了检验中药凤仙子是否具有“透骨软坚”的功效,他将数十粒凤仙子放入煮鱼的沸汤中,并很快将鱼捞起,发现鱼骨变得酥烂,证实了其具有软坚功效。他还有意识地用捣烂的银杏清洗沾满油腻的器皿,发现它有清除油腻的功效。由此类推,证实银杏入肺可除痰浊。

三、为蛇写传

    有一天,李时珍来到蕲州北面的龙峰山,那是出产白花蛇的地方,只听见捕蛇人一面唱着歌,一面寻找白花蛇的踪迹。李时珍就跟着他们,决心看个明白。

    传说白花蛇喜欢吃石楠藤的叶,所以有石楠藤的地方,就可能有白花蛇出没。李时珍就跟着捕蛇人,到处寻找石楠藤。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捕捉的方法也很奇特。他们先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准白花蛇撒去,接着白花蛇像是吃了迷魂药一般,立刻盘成一团,捕蛇人先用铁叉压住蛇头,然后把蛇捉住吊在树上,用刀剖腹,挖出内脏,眼看着蛇死了,才将蛇身卷起放在竹篓里,手法干净利落。

    李时珍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认清白花蛇的头是三角形,口里有四颗毒牙,背上有24个斜方格,腹部有黑色斑纹,和一般无毒蛇大不相同。由于白花蛇是名贵药材,历代官吏都以向皇帝进贡为借口,挨户摊派,逼着群众上山去捉。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州中索尔急如火,县官派人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因白花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一旦伤人,极易送命。很多人便从蛇贩子那里买来交差。李时珍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所捉的白花蛇有些差异,便留心察辨,调查以后方知他们的白花蛇是从江西兴国的山里逮的,那地方的蛇以食小昆虫和鼠类为主,且没有毒。经过比较:两蛇都是“黑质而白章”,但蕲州蛇肋下有24个斜方格,且比兴国蛇稍短小;蕲州蛇死不闭眼,兴国蛇死即瞑目;兴国蛇虽有除风湿和除筋骨痛的效果,但远不及蕲州蛇的效果好。此外,兴国蛇遍布全国,产量大,而蕲州蛇仅产蕲州,外地很少见到。他把这些鉴别要点写成了《蕲蛇传》。从此,中药材便有“白花蛇”和“蕲蛇”两种药名,既方便后世医生的临床应用,也避免了大量误用蕲州“白花蛇”而发生中毒现象。

四、嚼药敷蛇咬的来历

    一次李时珍挖药回来,路过一个茶馆,就进去歇一歇脚。当时天气炎热,茶馆里几个打着赤膊打纸牌,有一个人靠壁坐着,每次用手指在嘴唇上舔一下唾沫再起牌,他忽然感到背后发痒,就用沾着唾沫的手指去抓痒。一连几次都是这样,这个人觉得很怪,打完牌回头一看,壁上有个窟窿,里面有条蛇,蛇头朝外,已经半死不活了。李时珍把这条蛇翻过来倒过去地看,又看了看那个打牌人的后背,心里就清楚了。原来打牌人背上发痒是蛇的舌箭在舔,打牌人不断地用沾着唾沫的手指来抓痒,人的唾沫带到蛇的的嘴里,蛇就快要僵死了。此后,把药草放在嘴里嚼嚼再敷在蛇咬的地方的治疗方法就流传了下来。

五、 其它

    李时珍投宿在一家客栈,看见几个车夫围着一口小锅,在煮一种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好奇地问他们,车夫们说:“这种草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有舒筋活血的功效,我们赶车的都靠劳力吃饭,难免伤筋动骨,煮旋花汤来喝,以保平安。”李时珍记下车夫的话,经过试验证实,果然有效。李时珍听说北方不一种名叫曼陀罗的花,人们服食后如中邪一般,又跳又舞,甚至昏死。为了验证,李时珍特地到北方寻访。到北方后,他发现曼陀罗高3~4尺,叶似茄叶,亲自尝试后,果然有兴奋和麻醉作用,于是记载:“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六、巧戏贪官

    相传,李时珍在江西湖口行医时,当地好心人告诉他,县太爷是个贪官,不送礼难以立足。李时珍行医,一向不怕官府、权贵。眼看知县的生日到了,他本不打算送礼,可无意中听人说“知县曾患病吐过血”,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戏弄贪官的主意。只见他称了二两中药黄精,包装后用盒子封好,然后在礼单上写了“黄金”二字,交县衙差人送给知县。

    知县一见礼单上写的的“黄金”,鼻子眼睛都笑歪了,他得意地把礼单拿到厅堂上,好让正在喝酒的宾朋开开“眼界”。谁知盒子一打开,竟是一包中药!满屋的宾客哄堂大笑,知县气得两眼直冒火,面色发乌,命人把李时珍带到大堂上来。

    知县把惊堂木一拍:“大胆郎中,为何在本官做寿之时,放肆戏弄?用中药当寿礼,是要咒我多灾多病吗?”李时珍却一本正经地说:“老爷,小人在贵县行医,连三岁娃崽都没怠慢过,哪敢戏弄堂堂朝廷命官呢?我送中药不假,老爷可知是什么药吗?这药名叫黄精,能安脏腑,润肺生津,是五劳七伤的大补之药。小人曾闻老爷年轻时争强好胜,强力举重伤肾;由于勤奋攻书,热食冷饮伤肺;虽经治愈,但此病不易根除,后患无穷。所以,小人登庐山五老峰,下锦绣谷,采来百年黄精,送给老爷作寿礼,怎么说是戏弄呢?”

    知县是个怕死鬼,经李时珍这么一说,火气消了一半,但看到案头上礼单写着“黄金”,又怒拍惊堂木:“就算你送中药无过,那为何故意将‘黄精’写成‘黄金’呢?”李时珍不慌不忙地说:“小人将‘黄精’写成‘黄金’有三层意思:其一,黄金虽贵,但不能使您除病健身,而中药黄精却能使您添寿延年,价胜黄金;其二,‘黄精’与‘黄金’,字形不同而读音同,要不是看在您的份上,就是用黄金也买不走我这百年黄精呢;其三,老爷的差人都跟老爷一样,只认得黄金,不认得黄精,我若不把‘黄精’写成‘黄金’,老爷的家人能收下这比黄金还贵的黄精吗?”知县被问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无奈,只好摆手,让李时珍走了。七、采药遇隐士为了编《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领着徒弟庞显从湖北老家出发,行程数千里,奔波于深山老林,采集草药,验证单方。一天,师徒二人翻山越岭,途中碰到岔路,不知走左还是走右。正好有位须眉如雪的隐士边咏诗边迎面而来。李时珍忙上前拱手问路,并说明他师徒二人进山是为采集草药。那隐士听罢朗朗一笑:“老夫素闻李朗中大名,今有一诗求教。”随口即吟:老汉首如霜,龟峰眺武昌,万物入梦时,酸甜苦辣香。重阳花满枝,湘子谱乐章,昭君出塞去,低头思故乡。李时珍略一沉吟,拱手笑曰:“此诗蕴含八味中药,不难,不难。”旋即一一而数。原来,隐士所吟之诗是一首中药谜语诗,李时珍所数的八味中药是:”白头翁、望江南、全蝎、五味子、野菊、神曲、王不留行、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