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祥歌唱:00000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30:27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0-08-23 11:11 来源:人民网 共 0 条评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xmmd .title{color:#104B8F; width:298px; float:left; font-size:14px; line-height:14px; height:13px; text-align:left; margin-left:3px; *margin-left:5px; _margin-left:2px; margin-bottom:12px; overflow:hidden}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去年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4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天津市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会,市委书记张高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工作要求;市长黄兴国就深入推进全市社会管理创新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天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我市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期赋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当前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着力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强化机制、改善管理、服务人民、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力求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和市委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就天津工作来讲,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既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加快社会进步;既需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更需要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使经济与社会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局工作的视角,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统筹抓好经济发展这一硬道理与和谐稳定这一硬任务,切实把深入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一些重点地区存在的治安乱点,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安置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等等,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而在新形势、新特点面前,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社会管理创新,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区平安、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而又不管、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目标选择

  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从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平安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天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使天津的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科学性。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理清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使之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动力。

  (二)人民性。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做文章,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社会和谐。同时,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能动性。这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矛盾凸显,要求社会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不能因循守旧,被动应付,要与时俱进、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强化管理,尤其是在构建法治环境、规范社会管理、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等方面,迫切要求社会管理创新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的能动作用。

  (四)规范性。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大力规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事项的程序和行为,健全完善依法、常态、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努力做到社会管理“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

  (五)基础性。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要放在基层。要打牢基础,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着力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大力整合街乡镇综治资源,不断增强基层实力和活力,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六)实效性。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检验标准。因此,要求真务实,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看得见、摸得到,体现出受众面宽、覆盖面广、实效性强。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要在街乡镇和社区(村)营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民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和谐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领域,使社会管理创新产生出更大的实效。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基本路径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此,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创新。

  (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谐社会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因此,在社会矛盾凸显期,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在许多地区和部门都相应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建立街乡镇和社区(村)的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群众诉求接待站、社情民意互动平台、走访居民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区(村),一般问题不出街乡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建立完善法律服务制度,发挥街镇(社区)法庭、检察室、司法所和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咨询、信访代理、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等活动,严格规范各类执法行为,促进公开、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积极倡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社会人员服务管理的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街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一证查询或信息查询制度。以方便、快捷、周到的人性化“一条龙”服务为载体,构建起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要以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标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与家庭、组织相互衔接的责任制,着力抓好管理有序、生活保障、帮扶到位、教育转化的功能,落实安置政策,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不再重新犯罪。社区组织还要关注、关心社会闲散青少年和一些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解决好他们的就学、就业和安置问题,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天津”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从城市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社区平安的长效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棋格化布警机制,一旦发现警情,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置得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如,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偷盗自行车、抢劫财物、危害民众安宁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管理法治化建设、交通设施标准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一座城市的安全,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应切实把消防管理抓紧抓实,加强日常消防教育和检查,提升消防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城市无大火、无大灾。

  (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的创新。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上防范控制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以更好地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要努力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两新组织”,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同时,要继续深化对“两新组织”管理服务规律特点的研究,如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

  (六)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要以健全完善街乡镇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要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把握社会动态,通过议事例会、集中会办、协调会办、情况通报、督查督办、应急处置、台账资料、检查考核等制度,使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站要与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庭、人民调解、帮扶解困、物业管理、环卫管理以及治保会、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应紧紧依靠街乡镇和社区(村)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努力创建和谐街镇、和谐社区品牌,尤其是在加强平安社区保障、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社区建设中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构建整个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落实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在以点带面、指导推动上抓落实。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区、示范街镇和社区(村)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局,延伸到各个角落。要切实加强对街乡镇和社区(村)特别是工作开展较差地区和单位的指导推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政法综治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尤其对街乡镇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同时,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

  (六)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同时,要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

  (七)要在完善机制、监督考核上抓落实。要围绕不同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达标要求,并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评查机制。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日常互学互促和互查互评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并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八)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节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民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