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红线图哪里查询:精心推荐阿劳演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之25--27(推荐第26告别奏鸣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5:50:56

精心推荐阿劳演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之25--27(推荐第26告别奏鸣曲!)


 
贝多芬第25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  
G大调op.79  
    这是一首相当洗练、优美可爱的奏鸣曲,也和op.78一样小巧玲珑,在美中透出一股闲适安逸的气氛,只是出版时并未题献给任何人。由于此曲极为单纯、极易亲近,有人认为它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作品一,但从记载及1809年草稿簿看来,这首奏鸣曲显然是1809年时写作的。1810年7月贝多芬将此曲送交莱比锡海德尔社出版时,曾在曲谱上附以“简易奏鸣曲或小奏鸣曲”的标题。  
  事实上,这首奏鸣曲蕴含着成熟手法的音乐美、轻快而富有魅力,在紧凑的曲式中流露出舒杨的情调,绝对不是一般单纯的小奏鸣曲所能比拟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成熟时期的贝多芬在寻找创作的休息,以自己多样的思想来表现作品的妙处,努力对大自‘然表现感情,这首作品的某些风格特征正是贝多芬晚期创作所固有的。第一乐章是贝多、芬摆脱苦恼的心境产物,融人的古老德国兰德拉舞曲风格的美丽音乐,洋溢着一种自由的气势。第二乐章预示了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第三乐章轻松偷快、滑稽幽默,一般认为其份量太轻,这就是所以有人把它称做“小奏鸣曲”的原因。   
  安·鲁宾斯坦指出这首奏鸣曲“与前一首一样,同样简练和幽默。终曲的主题和我们这儿曾流行一时的歌《瓦尼克和塔尼卡》惊人地相似,只是这儿带有装饰。”埃立克·布罗姆说:“这首乐曲的某些部分,如第二、第三两乐章虽然比较容易,然而第一乐章是很难的,而且其最后加工也明示出后期的特征,那就是在简洁的写作形式里蕴藏着极其充实的内容。”  
   这首奏鸣曲因为在快活的第一乐章中到处都能听到布谷鸟的啼鸣声,极具田园情趣的音乐,大家很容易对它的直接感情引起反应,所以人们就干脆把它俗称为《(布谷鸟)奏鸣曲》。贝多芬把布谷鸟的声音写入严肃的奏鸣曲形式里,尤其是在战争的苦难之年竟写出了这种作品,是件耐人寻味的事。  
01Presto alla tedesca.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02Andante.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03Vivace.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精心推荐阿劳演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之1--4及全集   
           

 

贝多芬第26钢琴奏鸣曲!告别!   
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   
    (告别)   
(有特性的奏鸣曲:“告别”)     
(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爵)   
降E大调op.81   
    这首奏鸣曲写于1809年春至1810年初之间,是贝多芬为了呈献给他的慷慨保护人鲁道尔夫大公而写作的。鲁道尔夫大公是1788年1月18日生于意大利的翡冷翠,是意大利皇帝雷奥波多二世之幼子,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弗朗兹一世之弟。鲁道尔夫大公是支持贝多芬的许多王公贵族中最有力的一位,他与贝多芬交往是自1804年开始,并在贝多芬门下学习钢琴与作曲,对贝多芬怀有很深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师生友谊远远超越了彼此的社会地位和差异。鲁道尔夫大公的音乐造诣很深,十六岁就能拿老师的作品作为主题写作变奏曲和室内乐曲,他热爱音乐,而且鼎力赞助与支持音乐活动,是贝多芬最大的保护人之一,也是贝多芬推心置腹的挚友。鲁道尔夫大公在艺术上对贝多芬心悦诚服,不仅是贝多芬孤苦寂寞的晚年朋友,而且在贝多芬最困难的时期给予经济上、精神上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贝多芬称这首奏鸣曲为“有特性的奏鸣曲”,并给每个乐章题了名称:Das Lebewohl告别;Auwesenheit别后;Das Wiedersehn重逢。“告别”一词本身隐涵之义是乐观的。贝多芬除了这首《(告别)奏鸣曲》外,还题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的作品有著名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锤褪)奏鸣曲》(op.106),《钢琴奏鸣曲》(op.111),《庄严弥撒曲》、 
《大赋格》等等,由此可见,贝多芬对这位大公是抱着何等真诚的感   
激之情。   
  1809年4月9日,奥法战争爆发,拿破仑的军队把维也纳重重包围,于5月12日攻进维也纳,鲁道尔夫大公为了暂避战火,于5月4日离开了维也纳。鲁道尔夫大公的离开,拿破仑军队的人侵,贝多芬和所有的奥地利居民一样,经受了入侵的重压,在他心中加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1809年对于贝多芬来说是沉重的一年,战争的煎熬、生活的灾难、疾病和严重的物质困难,但贝多芬始终没有低头,在他的世界观中已经充满了增长起来的爱国主义因素。贝多芬在鲁道尔夫大公离开之后傍徨无主,经常徊缅想国运和人事的无常,在其依依不舍的感情下,捺不住地写下了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在草稿薄上特别注明“告别。1809年5月4日维也纳。尊敬的亲王,鲁道尔夫大公出发之际。"1809年10月14日,奥法战争结束,同年11月法军撤退。1810年1月30日,阔别九个月的鲁道尔夫大公又回到维也纳。为了表示大公不在时的寂寞难安的心情,贝多芬从1809年5月至10月问完成了题为“别后”的第二乐章。在标有“重逢”的末乐章草稿上,贝多芬以兴奋的重见之情写下:"1810年1月30日,尊敬的亲王,鲁道尔夫大公归来。”   
  这首奏鸣曲除了许多相当华丽的钢琴技巧外,还有一种由冷静的知性所磨炼出来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现的情绪非常细腻,每个乐章均由贝多芬亲附标题,情形在他的所有钢琴奏鸣曲中还不曾有过。《(悲枪)奏鸣曲(op.13)“悲枪”二字是指全奏鸣曲的标题,不是指第一乐章而言的。贝多芬在对标题性原则的运用上,木奏鸣曲是极为突出的,每一乐章的文字标题在三个乐章发展上是前后贯穿的,构成了一个非常严整的整体,精密地形成了钢琴技巧的绝美效果。  
  《(告别)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温暖感的作品,是一首钢琴诗作。在表现上有一个特征—即贝多芬首次取用德语的标题和表情记号在乐谱上,虽然不是很彻底,但已经表明这是战败的屈辱激发了贝多芬的爱国主义精神。安·鲁宾斯坦特别高度地评价这首奏鸣曲,他写道:“……奏鸣曲是多么富有表情,我对这音乐是如此熟悉,可以在每个小节下面写下言语,可以指出其中所有的感觉,甚至告别时的所有姿势,眼神和拥抱。但是,从祟高到可笑之间只有一步,我们不跨越这一步......没有比最后乐章第一主题更诚挚的曲调了。它在各种声调中出现,就象真的是在相会,快速的经过句描绘了喜悦的冲动,三和弦八度断断续续的重音犹如急不可待的询问等等.....。” 1810年7月2日,贝多芬在写给出版商的一封信中用简洁的德文标出了三个乐章的内容,而在手稿付印之后,出版商又接到怒气冲冲的贝多芬所写的一封信,贝多芬表示要把他原来的德文标题“告别”( Lebewohl)改成法文标题( Les Adieux),并略去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的题词。贝多芬曾有过这段自白:“这里为什么呢? ( Lebewohl)和(Les Adieux)有着全然不同的涵义:用前者仅仅是表示向一个人倾心吐胆;而用另一个词则是表示向一群人、向全城诉衷情。”一卜分明显,向全人类说话是贝多芬所谋求的唯一出发点。  
  总之,这首奏鸣曲就其内容和其中贯穿的精神而论,它已经接近了浪漫派的音乐,已经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的奏鸣曲性质,织体与和声有许多创新特点,寻求真实的心理形象和内容相适应,具有先进的、深刻的、向往自由的形象。贝多芬把这首附有标题的奏鸣曲呈献给鲁道尔夫大公,正是寄予对大公的惜别之情和诚挚的友谊,那么,这首奏鸣曲的含义就十分明确了,所具有的内容与性格表现就极为被人们明白了。的确,贝多芬创造了极其明白易懂、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标题的内容越出了贝多芬个人具体的事件,上升到了普通的意义,贝多芬力图从纯个人的行为和命运出发来表现普通的人类社会因素。 
01Adagio Allegro.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02Andante espressivo.wma

(点击载)(下载到手机)   
03Vivacissimamente.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贝多芬第27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献给李希诺夫斯基伯爵)   
      e小调 op.90 
  贝多芬在约有五个年头没有过问坷琴音乐的创作之后,在静止的枯渴中于1814年重新写下了这首奏鸣曲,并于1815年出版。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接近所谓“后期奏鸣曲”的,一首作品,也是贝多芬所写的一系列两乐章奏鸣曲的最后一首,它较准确地预示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所固有的一些倾向和某些特点。在这一时期中,围绕在贝多芬思想、生活的四周是战争、贫困、不安定、疾病.....一这一切耗费了贝多芬不少的精力,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情绪,和工作能力,再加上猖撅的、反动沉重的政治空气,使贝多芬感到抑郁,而健康的恶化越发使他陷于绝望之中,对结婚所做最后努力的失败也使他滋生了绝望性的孤独感。在一些意外的荣誉和光辉的地位中,并不能动摇贝多芬对共和政体的信仰以及对于民主主义的同情,它的内心深处开始向着更高更深的世界,向着遥远的世,界憧憬与思索。悲哀与孤独、绝望与痛苦迫使贝多芬去确立看破红尘的达观世界,开始了在苦恼的根源中探求,并在超人力量中融进神灵般的遥远感。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那热情的力量与意志的顽强丝毫没有减退,贝多芬那智慧的沉着及其感情仍然是十分丰满和深刻的。  
  全曲由两个乐章构成的,都是属于快速度的,其充满感慨的音响、歌颂憧憬远景的旋律以及只用德语写下的乐章主要速度记号和表情术语已经明确地烙印下这一时期贝多芬的感情和思想,它证明了贝多芬的民族觉悟提高了,想到使用祖国的语言来表示乐曲的内容和思想,表明了贝多芬渴望创造民族艺术和摆脱外国影响的志向。辛德勒曾提及关于此奏鸣曲的形象故事: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爱上了宫廷剧院的女歌手斯图梅尔,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很长的一段时间阻碍了他们的婚事,经过一段曲折和磨难,.李希诺夫斯基终于如愿以偿了。当李希诺夫斯基得到了这首献给他的奏鸣曲后曾怀疑它的题材内容,他向贝多芬问起此事,贝多芬微笑地回答说:第一乐章是描写“理智与心灵的斗争”,而第二乐章是“与心爱的人交谈。”十分明显,这两个乐章的音乐与这些标题很相符合,第一乐章中主要是原则的斗争,第二乐章中则是安静、幸福感情的一世界,很可能是李希诺夫斯基与斯图梅尔的恋爱史感动了贝多芬,使得贝多芬创造出这样具有庞大概括力量的音乐。   
  李希诺夫斯基伯爵是贝多芬在维也纳最初时代的保护人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的弟弟,自1798年以来是贝多芬忠实的友人。贝多芬奉献给他的作品除了这首奏鸣曲之外,还有op. 35变奏曲、op.51回旋曲。实际上,贝多芬将此曲呈献给伯爵的真正用意完全是对与伯爵友谊的感谢,因为当时伯爵将列席维也纳会议的英国大使卡斯鲁莱勋爵介绍给贝多芬,并委托这位勋爵将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带回英国上演。鉴于对伯爵介绍之劳的感谢,贝多芬就将本奏鸣曲呈献给他。   
  总之,这首奏鸣曲表达了斗争与和平这两大矛盾着的力,展露了理智同感情冲突的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情,也表达了贝多芬木人深刻的内心生活--一精神和感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斗争,最后达到了一种和解。   
01Convivacita e sempre con sentimento ed espressione.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   
02Non troppo vivace e cantabile assai.wma

(点击下载)(下载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