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江老三的真实照片:经济常识主干知识疑难问题解析(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8:51:22

 

 

平 易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这种说法认识到提高竞争力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关系,但认为只要改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能提高竞争力是不科学的。

⑵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⑶当企业生产的商品适应市场需求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润,提高竞争力。

⑷当企业生产的商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又不根据市场需要盲目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削弱竞争能力。

2、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而物价越低越好。

⑴纸币的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制约,纸币是货币符号,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纸币的发行应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为最好。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⑵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胀,遏制物价上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⑶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是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商品数量的增多,为了加快流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随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增多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不是坏事。

3、等价交换只有在不等价交换中才能实现。

⑴商品交换必须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货币产生后,等价交换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⑵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而价格与价值不一致成为经常现象。

⑶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价格的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从总体上看,商品的市场价格还是与价值相符的。正是供求关系引起的不等价交换,才使等价交换原则得以实现。

所以,题中的说法不正确。

4、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就会增加。

⑴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两者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是不同的。

⑵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而不变,因而价值总量增加。

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方面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加,但另一方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而价值总量不变。 

可见,题目中的劳动生产率,如果指个别劳动生产率则正确,如果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错误的。

5、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增多。

(1)如果把这里的“劳动生产率”理解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则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一定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表明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增多,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把增多了的商品所含的相应减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加在一起,其总量与原先的总量一样。反之亦然。

(2)如果把这里的“劳动生产率”理解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则这种说法是对的。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商品交换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的,这样,他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即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增加。正因为如此,各商品生产者都要努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

6、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1)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它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应商品价格总额增加的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增强社会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一定影响人民生活。只要货币供应量没有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只有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才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生活。

7、公有制经济就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⑴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⑶题目观点混淆了国有资产和公有资产,也未提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因此,这观点是片面的。

8、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和局,就是国有经济“退”,非国有经济“进”

(1)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当前,我国国有经济总量过大、国有企业战线过长。因此,国有经济必须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实施战略性退出。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强。

(3)非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发展。只有发展非国有经济才能为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国有经济战略上的“退”,可以换取非国有经济的“进”;非国有经济的“进”,既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上的“退”,又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活”,使其提高质量和控制力。

9、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悖的。

⑴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资本、技术所有者投资活动的积极性,既能解决资金、技术短缺的困难,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所以,认为资本、技术参与收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正确的。

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生产经营方式都可以使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吻合的。

⑶题中观点肯定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否认了它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是片面的。

10、国家采取降价就可以扩大内需

⑴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从而影响市场。选择降价来调动消费者的购物欲,启动消费市场,有其合理性。在相对丰富的消费市场面前,参与竞争的厂家和商家实行降价销售,不仅给消费者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和消费机会,而且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众呵呵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降价引起竞争,带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可见,降价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有积极作用。

⑵仅采取降价是不能全面和大幅度地启动消费者市场的。启动消费市场,还需要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形成多需要的消费热点,更需要国有企业拿出科技含量高、“价廉物美”的产品。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认为国家用降价就能扩大内需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1、打假一直都是有关国家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因此,打假就是要靠国家的职能部门。

⑴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职能部门必须加大打假力度,以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⑵但是,打假不仅仅是国家职能部门的事,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在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要勇于同制假贩假行为作斗争,并积极协助有关国家机关,维护市场秩序,决不能姑息、纵容制假售假者。

⑶题目观点认识到有关国家职能机关打假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作用,但忽视了消费者在打假中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12、材料:近年来我国经济以超过7%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辨题: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我国已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⑴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

⑵认为我国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第二,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3、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⑴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

⑵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⑶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4、背景: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指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辨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必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⑴ 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因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⑵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只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之一。此外,还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因此,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15、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商品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

⑴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⑵如果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单位商品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消耗少,其经济效益必然高于其他企业。因此,上述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⑶如果企业不面向市场,生产的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劳动生产率再高,它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都无法实现,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甚至破产。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以上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6、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粮食产量就失去了保证。

⑵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资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⑶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7、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靠增加农民收入

⑴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近些年农民收入增速趋缓,这首先是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二是直接影响农业投入,第三是直接影响全国的总需求,第四是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抓农民增收。

(2)但是,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四靠产业化经营等。这样,才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同时,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使村民有民主权利。所以,题中认为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靠增加农民收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8、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⑴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准确其活力

⑵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

⑶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在这种条件下),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19、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⑴物价的高低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价值决定价格,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得商品得价值量不断降低,从而使商品得价格不断降低,这无疑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

但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而由于种种原因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就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减少,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观点是片面的。

⑵一般来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是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特别是在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居民储蓄的增长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如果是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产品相对过剩,人们对预期的收入是否增长有所担心,不敢花钱反而大量存款。居民存款的增多,不利于刺激消费,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所以“存款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观点是片面的。

20、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⑴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⑵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防止和避免“搭配”销售、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假冒伪劣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因此,认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观点是正确的。

⑶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提高服务质量,给销售者带来效益;另外,市场交易原则,不仅约束和规范销售者的行为,也约束和规范购买者的交易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运行,为销售者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认为市场交易原则,会使销售者的利益受到损失的观点是错误的。

2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⑴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先进科技一旦应用于生产便能快速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基础比较落后,因此要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引进技术是迫切需要的。

⑶但并非引进的技术越先进就越好,必须从我国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注重适用性,并且必须把引进技术的关键放在消化、吸收和创新上,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就算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也未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2、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则体现效率原则。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⑴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公平原则,而且也体现效率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就是效率原则的体现。其他分配方式不仅体现效率原则,也体现公平原则。生产要素投人的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就是公平的体现。

⑵我国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状况,决定我国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就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则要求采取多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又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强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益。

(3)题中观点的前提是不科学的,结论则是正确的。

23、金融债券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债券和股票都是债务证书,都是集资的手段。

(1)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是由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中的国库券才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债券才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4、降低关税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1)   降低关税短期内可能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降低关税不可避免地会给国有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确实会使我国某些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销售受影响。

(2)降低关税,会增强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投资兴趣,从而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关税降低,有利于国有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竞争力。

2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越南,越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2)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

(3)题中观点过分强调社会保障水平对提高居民消费的作用,而忽视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26、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认为税收是取之于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正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虽然税款都取之于民,但不一定都用之于民。在剥削阶级社会里,税款取之于民,却不是全部用之于民,而主要是用来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才是真正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

(3)公民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反对偷税漏税,保证国家财政收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