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院怎么样: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学分认定试题 - 【北京家教-找家教信息首选家教网-清华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36:55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学分认定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乾坤(qián) 商榷(què) 扁舟(biǎn) 渌水(lǜ)
B.垆边(lú) 箜篌(kōng) 垓下(gāi) 鼎铛(chēng)
C. 暴霜露(bào) 伶官(líng) 千乘 (chéng) 皓腕(hào)
D. 戎马(róng) 霁寒宵(qí) 缦立(màn) 欢谑(nüè)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 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D.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D.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4-6题。(9分,每小题3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 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6.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7.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第II卷(53分)


四、(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 梁惠王上》)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1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3分)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分)

11.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2.这首诗的诗眼是 。(1分)
13.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14.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


(三)15.默写(8分)
(1)-----------------------------------,使我不得开心颜?
(2)----------------------------,长使英雄泪满襟。
(3)吴楚东南坼,-------------------------。
(4)女娲炼石补天处,-----------------------。
(5)开琼筵以坐花,---------------------------。
(6)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7)-------------------------------,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名著阅读(两题任选一题)(5分)
16. (1)简述“围城”这一书名的含义。
答:-----------------------------------------------------------------------
-------------------------------------------------------------------------------------------------------------------------------------------------------------------------------------------------------------------------------------。
(2)“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窜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窜胡萝,得看驴夫的高兴。” 結合原著请你谈谈文中“一窜胡萝卜”所表达的讽刺含义。
答:-----------------------------------------------------------------------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 分)
三 峡(节选)
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节选自《文化苦旅》)
17.“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得真漂亮”?(4分)
答:

18.作者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1)
(2)
19.李白“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的那个早晨很平凡,“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但为什么会“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20.余秋雨先生善于将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和历史感叹融入他的游记散文中,试简要分析出这篇散文的主题。(6分)




七.语言运用(8分)
21.将下列句子按适当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2分)
(1)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2)数学是一棵参天大树(3)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4)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5)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6)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
答案: 。
2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横批是“锦绣中华”,请你为它拟出下联(4分)
上联:长江口外白帆点点
下联: 。
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2分)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第III卷(50分)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
时下荧屏选秀流行,首先是湖南卫视的“超女”,接踵而至的是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凤凰台“中华小姐”,中央台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江苏台的“震撼一条龙”等等,热闹非凡。最后的晋级者们成了大众的新的偶像,有的选手竟成了“某省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某省的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其他各类媒体的评选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比如中央台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法制人物”“十大企业家”,《南方周末》“年度风云人物”等等。
网络也纷纷推出“大陆富豪排行榜”“体育明星收入排行榜”“大学排行榜”等等。
有人不以为然,说这是“没有英雄制造英雄,没有榜样制造榜样”的时代;也有人则予以肯定,说这是社会的需要,这些活动为社会树立了新的形象,代表了新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还有人持其他的观点。等等,不一而足。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2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1、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 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2、 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他尊为“ ”。
答案:1.李清照 苏轼
答案:2.贺知章 诗仙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3—6题。(共1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chè,______(1)_______.
_____(2)______,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 sì流。
3、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
吴楚东南chè( 坼 ) 凭轩涕sì(泗)流
4、将诗句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答案:乾坤日夜浮 答案:亲朋无一字
5、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2分)
昔( 过去 )闻洞庭水 乾坤日夜浮( 漂浮 )
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9分)
1 B( A扁(piān)舟 渌(lù)水 C暴霜露(pù) 千乘 (shèng) D霁寒宵(jì) 欢谑(xüè))
2 D( A需-须 B躇-躅 C粟-栗)
3 C( A《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D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
二(9分)
4 C (A可怜:古义为“可惜” B地方:古义为“地方方圆” D童子:古义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5 A (A如 两个如都是“好象”的意思 B其 他们的,一定 C于 比,在 D 之 到,助词)
6 B (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揭示出秦始皇荒淫的生活。)
三(9分)
7 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8 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9 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四(22分)
(一)(8分)
10.(1)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2)怎么能让百姓们因饥饿而死呢?
11.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胜的特点。孟子问梁惠王“杀人用棍子与用刀子,有什么不同”,接着又问“用刀子与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什么不同”,从而提出君主不能养尊处优,政令繁苛,而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主张。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二)(6分)
12.诗眼是“寂寞”。
13.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1分)融情于景,(1分)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1分)
14.反衬手法。(1分)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1分)
(三)(8分)
15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出师未捷身先死(3)乾坤日月浮(4)石破天惊逗秋雨(5)飞羽觞而醉月(6)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7)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5分)
16(1)“围城”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2分)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1分)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入精神“围城”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1分)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1分)
(2)这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切政府机关里上级驾驭下级的虚伪卑劣的伎俩。(2分)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许诺方鸿渐到下学年升他为教授。(1分)然而方鸿渐对于升级这窜胡萝卜,已没了兴趣打算另找出路,并打算在聘约送来的时候,原物退还,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私愤。(1分)不料高松年却借口他“思想有问题”干脆不送聘约给他。(1分)
六(18分)
17.(4分)因为白帝城有自然山水,有人文历史,有童年的幻想(或童年的误解),有生命的潜藏。(答到两点即得全部分) 要点“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 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答“有李白诗句”的,给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18.(4分)
(1)童年对诗的误解美好神奇,映衬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反衬了历史的沉郁苍凉。
(2)同下文的“民族的饥渴”遥相呼应。
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19.(4分) 这是因为李白诗歌描绘的那个早晨和平而安宁,饱经战乱的民族渴望拥有更多这样和平安宁的日子。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0.(6分)(意思对即可)
(1)这篇散文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发自肺腑的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也表达了对安宁和平生活的渴望。
(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白帝城的主题是刘备、战火、沉郁和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还揭示了“封建权势者们”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七(8分)
21(2)(4)(1)(6)(3)(5)
22参考答案:武夷山中茶香飘飘 黄山顶上青松巍巍 内蒙原上芳草青青 黄河源头浪花滔滔
23参考答案:“爱心大巴”遭怀疑 ,折射社会现状:人与人存在信任危机。
八24.(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