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纹身图案:土皇帝阎锡山在台湾的凄凉晚年:住茅草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4:30

晚年的阎锡山
随着两岸关系日趋融洽密切,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民国时期「山西王」阎锡山,位在台北近郊的生前故居与身后墓园,均成为各界人士走访及凭吊的热门景点。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门爆发大规模炮战,国民党军三名副司令官赵家骧、章杰、吉星文,在炮战开打后,遭炮弹击中,伤重身亡。在金门战火稍稍停歇之后,蒋介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尽早撰写个人回忆录。阎锡山接到这项命令时,已届风烛残年,他在最后一年多的余命中,写下了他从出生到讨伐袁世凯这段历程,就停笔不写了。究竟是那时的阎锡山年老体衰,天年阻限他继续往下写,或是阎氏本人细究过往史事,发觉有太多难以落笔之处,故而骤然而止,迄今成谜。本文受限篇幅,仅着重记述阎氏后半生退居台岛史事,是故仅以一二事迹,重点勾勒这位「山西王」前半生之事功,余事不记。
阎锡山字伯川,号龙池,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还村,家业半耕半商,阎锡山少年时代即跟随父亲经商,所以,从小养成了生意头脑。但是,一件意外事件,却改变了阎锡山一生的命运。阎锡山十二岁那年,为打抱不平,手执尖刀刺伤了村中一恶人。这次事件后,阎锡山在家乡声名大噪。庚子年,阎锡山被村人推举为「纠首」,意即今日之村长。庚子拳乱,清军甘肃马玉昆董福祥部路经河边村,阎锡山担忧清军可能滋扰村民,他偷了继母陈太夫人的首饰,典当出售,花钱纠集村中壮丁,拿着土枪、刀矛和农具,组成村民自卫队伍,保护家乡。一九0一年,考进太原国立武备学堂,从此开展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军伍生涯,也逐步登上他「山西王」的历史舞台。
辛亥年,阎锡山任职山西陆军第八十六标标统,率领同志攻进巡抚署,山西巡抚陆锺琦穿好官服,站在大堂,对着攻进巡署的革命同志大叫:「我陆锺琦也,君等必欲起事,可先照我打!」他的儿子陆光熙也随侍一旁,坚持不走。话刚落定,革命党人一阵乱枪,将陆锺奇打死。阎锡山冲进大堂,叹息一声:「清政府虽然失政,但是封疆大吏多半能保持节义,陆氏父死其君,子死其父,可称忠孝。」阎锡山命部属妥为营葬。
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先生到北方,在太原的各界欢迎会上,孙先生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伯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它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虽然外人看阎氏之心态表现,各有仁智之见,但民初的阎锡山确实堪称革命党在北方的一支伏兵。
民国元年以来,阎锡山历任山西督军、山西民政长、山西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第三战区司令、平津卫戍总司令、国民党中执委、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蒙藏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抗战时期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主席、行政院院长等官职。在北方军事强人里边,阎锡山对蒋介石的态度,自始固非死心塌地,但相对其他地方军阀而言,还是比较亲近蒋介石的。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内外交迫的蒋介石宣布下野。二月十七日,阎锡山飞到溪口,和蒋晤面,阎锡山年谱中叙及:「先生自京飞奉化谒总裁蒋公,在妙高台彻夜深谈,十八日返京。」。四月十一日,共军对太原的攻势凌厉,阎锡山知悉共军集中六十余万兵力,数度冲锋,他晓得国民党在山西的大势已去,当天晚上飞奉化见蒋介石,探询行止,蒋介石告诉阎氏:「望你多留南京,做团结工作」。阎锡山便留在南京,自此挥别山西老家。
一九五0年三月一日,蒋介石宣布复职,同月十五日,蒋介石任命陈诚组织新内阁。阎锡山心里明白,他的政治生命行将结束,阎锡山约晤新任「行政院长」陈诚,召集新旧阁员,举行联席会议,阎锡山的用意,是为了「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他在联席会议上,把所有的政务交接清楚,声言要「保卫台琼,收复大陆」,并且提供了若干关于政务上的意见,供陈诚参考。当然,这只是国民党官场上的一个过场,阎锡山对退位之后的规划了然于心。蒋介石仍然在口头上给足了阎锡山颜面,他在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九日,向「国民大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的讲话中,是这么形容阎锡山的:
「自民国三十八年底及三十九年初,…当此之时,中央政府幸有阎院长锡山,苦心孤诣,撑持危局,由重庆播迁成都,复由成都迁移台湾,继续至当年三月为止,政府续统,赖以不坠者,阎院长之功实不可泯。」
交卸完「行政院长」职务之后,阎锡山即选择台北阳明山上的菁山地方隐居。陪同他一块上山的,有他昔日文武旧部数十人。讲到阎锡山退居台岛过着隐居生涯,不得不先提及一段谐趣往事。
阎锡山是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从成都到台湾的。他以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名义,宣布国府迁台,并在台北召开了第一次「行政院」院会。然而,与他随行挥别大陆故土的国民党高官,记载了这一路的点滴,叙述颇为传神。时任国府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在日后回忆当天仓皇逃出成都情景,对阎锡山有段说法:
「三十八年十二月九日,我随行政院长阎锡山在成都新津机场乘最后一架飞机撤退来台。同机的尚有政务委员陈立夫、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秘书长贾景德等人。记得那日,我赶到机场上机时,见阎锡山坐在一口箱子上,身体摇摇晃晃的,神情若有所思。朱、陈两人对我说:『我们的生命安全全操在他坐的那两口箱子上』」杭立武再仔细观察,才晓得「这两口箱子里装的全是黄金。重量超重,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陈、朱两人认为我与阎百川的交情比较好,要我说服阎,不要带黄金走。」杭立武婉拒说服阎锡山,他说:「阎携带这些黄金,并不是为他个人,而是为了山西人的生活着想。」阎锡山像是保命似的,护住箱子,死不肯放弃那一箱黄金。飞机上的人都拿阎锡山莫可如何。陈立夫事后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是说:「第二天启程前,机师对我说,为免发生危险,飞机不能超载。我乃商请阎院长,他宁可减少几名卫士,也坚持金条非带不可。我们全安到了台湾。后来我听说当年阎院长离开山西出来,他带了许多靠他接济的干部,因此金条对他是必携之物。可是我们的性命也几乎因金条而断送了,这是何等的讽刺,何等的矛盾不调。」
也多亏有这么一箱从山西老家带出来的黄金,才可以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在国民党败退台湾,风雨飘摇之际,阎锡山以「行政院」院长的身份,呼吁组织选训所谓「革命能种干部」,这个所谓的「革命能种干部」没有组建,他已经为时势所迫,准备鞠躬下台,并且到台北近郊挖了一个「能种洞」去离群索居了。
杭立武和陈立夫说的一点都不错,要不是有那一箱黄金,阎锡山到台湾恐怕连安身立命的凭借都没有了。
阎氏择居的菁山,日据时代原本是一处未完工的农场,该地没有通汽车的公路,只有山间小径可以抵达,也没有自来水、电灯、电话等,现代生活基本条件全部付之阙如。有人看到阎锡山住的地方这么简陋,他却完全不在意,而且还有一套理由自我解释:「愈静愈好」。完全不以为苦。
刚到阳明山菁山地方,连象样的住处都没有,最初只起造了几间很简陋的木造草顶房子,暂时居住。住了一阵子茅草房子,阎锡山忽然怀念起山西老家的窑洞,冬暖夏凉。特地找了一些石块建材,以石旋筑成像是北方窑洞的居处,特地取名为「种能洞」。在「种能洞」的旁边,他请工匠刻了一块石碑,记下他建筑「种能洞」的动机。这块石碑的记载内容,也隐约说明了阎锡山定居台湾之初,他的内心想法与境遇:
「我到台湾因不耐炎热与暴风雨的侵袭,建茅屋于金山山麓。移居以来,想起内地冬暖夏凉不怕风雨的窑洞来。我问台湾同胞,台湾为什么没有窑洞?他们说,窑洞有三个缺点:一潮湿,二空气不流通,三怕地震,适于北方,不适于台湾。这三个缺点,经研究壬补救。使用洋灰,就防了潮湿。开前后窗户,就能使空气流通。至于防地震,窑洞与楼房性质一样,是看建筑上的设施如何。我遂动念建筑一所窑洞。台湾房屋,中国式,西洋式,日本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此窑命名为种能洞,因我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的宇宙观而名之。
阎锡山  民国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兵农合一节于金山茅屋中」
阎锡山住的山区,当时交通条件比较差,但是,在他看来,这反倒是一种优点,可以与世隔绝。二、三十名昔日山西时期的旧部属,也全部跟随他一块定居到这个偏僻的山间,他把这些昔日旧部组织起来,成立了「小组会」,追随他一块在深山里读书、研讨。「小组会」的主持人当然非他这位「山西王」莫属,他似乎有意效法春秋时代述而不作的孔老夫子,带着门下得意弟子,弦歌不绝。虽然,阎氏的「门生」教育水平不高,他自己的学问文章,也不如孔老夫子远甚。
活在二十一世纪初叶的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在一九五0年代,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犹在惊魂甫定之际,阎锡山内心世界究竟是如何盘算着自己的未来。然而,「阎老西」仍有一种苦中作乐的况味。他在一九五一年六月八日的一次「小组会」的谈话中指出:「从记录上看,五周来对言语检讨的进度,大家在言语上有了相当的进步,但还未将改进自己做为努力的目标。因为过去大家习于流动的生活,等待的方式,后来到菁山虽有学习进步的风尚,而是由前者改进而来,不如一来就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收效为大。…」
对官场,阎锡山算是彻底断念绝望了,曾经担任过他「行政院」秘书长的贾景德,事后回顾,到台湾以后,阎先生除了见蒋介石的时候,平常很少听见他讲话。而是把全副心力用在写作上面。十年间,写了数十种书籍。以他七十几岁的年龄,每日写作的时间仍在十四小时左右。友人说,阎锡山的人生观是工作,工作是他惟一乐趣,消闲反而是痛苦。
阎氏的友人缪玉青回忆,阎锡山喜爱思考研究,每日除了睡觉的时间,几乎整天都在思想研究事情,即使在走路、如厕、吃饭,乃至躺上床铺,都还在想事情。缪玉青说,好几次看到阎锡山吃饭时若有所思,甚至呆若木鸡,不是忘记了吃饭,就是老吃一样菜,要人提醒,他才吃别的菜。
阎锡山不但自己工作成狂,他还规定部属,只在旧历年休假一天,这些从年轻时代追随其左右的人,也向来无怨无悔。
晚年不理政事,生病以后,阎锡山也不住进国民党高官专属的「荣民总医院」,而是自费去台湾大学附设医院看病。一九六0年五月二十三日,阎锡山突因心脏病发去世于台大医院,得寿七十八。阎锡山弃世之前,留下遗言数条:一、余死之后,一切从简,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出殡以早为好,五、不要放声而哭,六、墓碑刻余之思想日记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
阎氏咽气时,他的夫人徐竹青女士低头悲曰:「辛苦一世,至此安息」,说完,痛哭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