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山什么意思:《威尼斯商人》研究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19:59

《威尼斯商人》研究综述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学号:200813000069   

【内容摘要】  学术界对《威尼斯商人》以喜剧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它的研究范式逐渐多元化且极大的充实和加深了我们对它的认识。本文围绕这部喜剧的中心冲突是什么?莎翁笔下的夏洛克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安东尼奥是不是正面人物?等问题来介绍前人的论点并阐述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心冲突;人物性格;宗教歧视;善良;吝啬;残酷。

 

 

《威尼斯商人》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深的一部,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部。这部剧的中心冲突是什么?莎翁笔下的夏洛克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安东尼奥是不是正面人物?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且长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发面就结合前人的观点来一一论述。

    一、何为《威尼斯商人》的中心冲突

所谓的戏剧冲突就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基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①]有人认为民族、宗教矛盾是这场戏剧冲突的主要动因,说:“夏洛克是带着一个受歧视被迫害的犹太人的姿态踏上威尼斯法庭的。”[②]郭欣认为《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是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基督教徒安东尼奥代表正义的一方,犹太人夏洛克代表与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的一方。从历史背景看,《威尼斯商人》戏剧中心冲突实质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冲突。[③]

学者用其历史背景和剧中台词对他们以上的观点加以论述。根据历史的记载,犹太教是基督教的前身,但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便与犹太教水火不容,基督教视迫害耶稣的犹太人为眼中钉。古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被定为国教。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各国统治地位的确立,反犹浪潮愈演愈烈。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异教徒”犹太人长期受迫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④]在上述历史背景下,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作也《威尼斯商人》。莎学研究者认为《威尼斯商人》的灵感来自克里斯多夫马楼的《马耳他的犹太人》。与此同时,女王伊丽莎白御用的犹太人医生因谋杀女王而被处绞刑。该事件彻底激怒了英国公民,从而使反犹浪潮达到了高潮。于是莎士比亚就顺应形势迎合当时统治阶级和广大英国群众,写了《威尼斯商人》。然而,莎翁的作品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莎士比亚结合犹太教典籍《旧约》,来刻画夏洛克的形象,在戏剧结尾处通过基督教的“普世”情怀将其拯救。全剧的冲突都是围绕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相互排斥而开展的,所以学者们认为《威尼斯商人》戏剧中心冲突实质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冲突。

学者们还引用了剧中的台词来阐述他们的观点。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夏洛克控诉安东尼奥道:“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您骂我是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⑤]第三幕第一场,夏洛克说:“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哦是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会一样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教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交给了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这段话一向被学者认为是夏洛克在为犹太人民鸣不平。在剧中,夏洛克还说:“我恨他,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⑥]“他憎恨我们的民族……要是我饶过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i]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夏洛克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还侧面写出了他对基督教的恨。

在以上的台词中,有犹太教对基督教的怨恨,也有基督教对犹太教的歧视与排斥。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斗争贯穿全剧。

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许多文章指出,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了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冲突。[⑦]王忠祥在《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忠指出,夏洛克并不是为犹太民族鸣不平的英雄人物,“夏洛克在剥削别人时,并不区别谁是基督教徒谁是犹太人,夏洛克的典型意义早已超出犹太高利贷者的范畴。“啥时毕业着力表现的是高利贷与商业资本主义的矛盾,他和当时许多先进人物一样,对原始积累时期的这一类矛盾逐渐有所认识。[⑧]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是必然的。[⑨]所以不少评论家认为,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冲突不是民族、宗教原因,而是“两种资本”的斗争。这都是评论家们经过深层分析而得出来的结论。

16世纪末的欧洲,商业资本家代表了当时进步的社会势力。同时期,高利贷资本与其比较,商业资本能发挥金钱的流通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受到社会兴论的赞誉。高利贷者的重利剥削,不仅是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而且还严重威胁靠借款的商业资产者的利益。因此受到人民和工商业资本家的普遍反对与歧视。

在《威尼斯商人》的第一幕第三场,夏洛克说道:“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教徒,可是尤其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收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受到压低了。要是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大怨。”在此,极明显地表现出莎翁对金融资本家的蔑视和极度的重商主义。在第一幕第三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说:“您骂我是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安东尼奥说:“有好多次,人家落到夏洛克手里,还不出钱来,弄得走投无路,是我帮助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压迫。”夏洛克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⑩]由此看出,夏洛克恨安东尼奥是因为他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妨碍自己发不义之财。而代表资本主义的安东尼奥憎恨夏洛克是因为他放高利贷压榨人民的血汗钱。

评论者又提出:《威尼斯商人》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线索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线索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剧中的情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有主有次。三条线索中的三对青年男女:巴萨尼奥和鲍西亚、罗兰在和杰西卡、葛莱西安诺和尼莉莎,在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冲突中,都站在安东尼奥一边。他们的活动与安东尼奥、夏洛克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对青年男女终成眷属的喜剧结局,完全建立在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矛盾解决的基础上。显然,在三条线索中,借债割肉的故事是情节的主线,其他故事为其服务,气铺垫、陪衬和烘托作用。剧作家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对立,即借债割肉这条主要线索结合巴萨尼奥与鲍西亚的爱情线索来表现的。这一切都围绕着夏洛克的“高利贷”。

二、莎翁笔下的夏洛克

关于夏洛克是个怎样的人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早期评论中对夏洛克一般持否定态度,如郑正秋编新剧考证百出(中华图书集成公司, 1919 年4 月 10 版)对本剧的剧情进行提要式介绍时,对夏洛克所使用的大多是贬义词,如卑鄙、贪婪、欲乘机抱怨、念犹太人汹狡等。[11]马永刚在他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悲剧性》指出:“夏洛克对莎翁来说是异教徒,故而他的一切行为都违背‘上帝的秩序’,所有的丑恶卑下都理所当然地属于他。”[12]李雪峰在他的《“我本善良”—<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再分析》中说到:“分析夏洛克生存的环境时代特征,就会发现夏洛克还是一个勤劳的商人,敢爱敢恨的父亲。”[13]黄谷明在他的《<威尼斯商人>人物塑造中凸现得基督教情怀》中提到:“通过基督教和犹太教这两种宗教信仰不同人生观与处世态度大的比较,莎士比亚把夏洛克这个犹太人定格为贪财、吝啬、残忍的人物。”[14]殷新红对夏洛克的看法是:“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是旧式高利贷资本的代表,嗜财如命、贪婪、自私、妒忌。”[15]在姜楚华和姜楚波的《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同情夏洛克道:“作为犹太人,夏洛克受到非人的对待,为了捍卫民族和个人尊严,他孤独地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因此,他更值得我们同情。”[16]丛笑甫的《从<威尼斯商人>看莎翁笔下人物》也同情夏洛克:“从表面看,他是抱守残缺,维护旧事物的吝啬鬼,可从本质上说,他是那个罪恶社会的牺牲品,值得同情。”[17]……李婧、郁文、来宁霞在《<威尼斯商人>中悲剧人物夏洛克》中认为:夏洛克是个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犹太人。他靠自己的聪明、勤奋、节俭,攒下了大量钱,成了威尼斯社会的富人。他虽然可恨,但是他却是孤独的。[18]刘俊杰在《<威尼斯商人>中的父亲形象》中提出:他深知商场如战场,是一个了自己利益,为了女儿幸福不择手段的人。[19]陈世丹在《夏洛克—<威尼斯商人>的悲剧人物》说:“他是一个靠放高债重利盘剥来聚敛钱财的资产者,一个坚定的复仇勇士,作为犹太人,他遭受歧视;作为一个人,他人格受侮辱;作为一个父亲,他遭女儿的背叛;作为巨额财产的所有者,他被剥夺精光;作为一名教徒,他的信仰陪剥削;作为一名复仇者,还没来得及行动,就先被定了死罪。”[20]顾晓辉又提出:他具有双层性格,一个是凶残、贪婪吝啬;另一个是敏捷机警,果断沉稳。作为一个凶徒恶棍时,让人憎恨反感,而当他受尽凌辱时,又让人同情怜悯。[21]接着,朱晓灵把夏洛克性格形象进一步分为五个:他是一个原始积累时期在种族歧视和复杂的环境中形成的一个高利贷者;是一个坚韧沉着有着很深城府的种族复仇主义者;是一个狠毒,奸诈而谙熟威尼斯法律的人;是一个贪婪自私,毫无人情味的吝啬鬼;一个被歧视,被迫害的形象。[22]。但李伟民并没有将夏洛克置于受压迫者的地位。夏洛克是莎氏鞭笞的反面人物, 是原始积累时期贪财的/钱魔, 旧的封建法律的维护者、高利贷资本的代表。[23]

面对“夏洛克是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在学术界的讨论是极多的。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对夏洛克的认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第一类,夏洛克是个反面人物:贪婪、吝啬、残忍,冷酷无情;但同时又具有真面性格特征: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一个连女儿都背叛自己的可怜父亲。第二类:夏洛克是个地地道道的恶魔,莎翁没有赋予他任何的正面人物性格。第三类,夏洛克是个受迫害的犹太民族代表,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在我国莎评界,吃第三类观点的较为少一些。讨论的较多的是“夏洛克是个恶魔,没有真面正面性格特征。根据性质来分,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同情派”,另一类为“抨击派”。

“同情派”将夏洛克定格为一个受迫害的犹太民族代表,是有根据的,他们用了一下论据来阐述他们的观点。

勃朗坦恩(Bronstein)曾指出:“如果仔细研读这个剧,我们不得不承认莎士比亚的确表现出反犹倾向。”[24]而且,“一贯反犹主义传统,难以排除潜在的丑化犹太人的先在视域,文本中流露出较为明显的反犹倾向,塑造的犹太人也都是高利贷商人的负面形象。”[25]陆海华说:“基督教在树立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时,就会并不可少地将异教徒妖魔化,并在他们之间建构对立面:仁慈—邪恶,慷慨—贪婪,宽容—有仇必报等。这些对立面的前者都无一例外被归为基督教徒的美德,……将后者的劣等集于一身—他者,对于主体,必然是劣等的。”[26]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无疑是视为劣等集于一身—他者,一个被作者丑化了的“他者”。

“同情派”从夏洛克产生的背景材料来阐述他们的观点。欧洲中世纪的排犹主义尤为严重,所以此时产生的夏洛克是避免不了被排斥的。自从基督教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地位得到确立后,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就被他们欺压,使犹太人在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受到种种的限制。再加上,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被御医犹太人谋杀事件的发生,此事件将反犹浪潮推向高潮。不久后,舞台上便出现了夏洛克这号人物。“同情派”认为这不是偶然的。他们认为当时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莎士比亚绝不可能对排犹的残暴行为无动于衷,于是夏洛克变成了莎翁笔下受压迫的犹太民族的代表。

“同情派”还从剧中的台词来证实“夏洛克是莎翁笔下受压迫的犹太民族的代表。

在《威尼斯商人》中,基督教徒们对夏洛克不止一次的攻击、压迫和讽刺。他常常被基督教徒们当众责骂为“异教徒”、“杀人的狗”。例如:在法庭上,当夏洛克败诉时美丽善良的基督教徒鲍西亚,在面对夏洛克的求饶是,她毫无恻隐之心,再三拒绝夏洛克,直至夏洛克失去一切。葛莱西安还恶狠狠地说:“求公爵开恩,让他自己去寻死吧;可是你的财产现在充公,一根绳子也买不起啦,所以还是让公家破费把你吊死。”[27]就连代表法律、代表正义的公爵都一直偏袒安东尼奥那一边。由此可见,夏洛克是个值得同情的犹太人。

“同情派”还提出,夏洛克是个贪婪、吝啬、残忍,冷酷无情的反面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一个连女儿都背叛自己的可怜父亲。他们指出夏洛克对他的妻子是有感情的,他把自己的女儿看成是“自己的血肉”,虽然他心疼女儿偷走自己的金钱,但还是流露出对女儿的感情。在剧中第三幕第一场,当他听说自己的女儿用他送给妻子的绿玉戒指换了一个猴子时,他痛惜地说:“那是我的妻子在我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送给我的;即使人家把一大群猴子来向我换,我也不愿意把它给人。”[28]从这里“同情派”看到了夏洛克对家庭的感情,对家人深厚的爱。

但是“抨击派”否定了这一点。他们人物夏洛克的性格特征是:贪婪、残忍、报复心重、冷酷无情,只知道聚敛钱财,不念骨肉亲情的人。莎翁没有给予他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新泗在《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文化》提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贪婪的嘴脸已为人们所熟知,这个以干巧豪夺的买卖为营生的犹太人,恨不得将世界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收进自己的口袋。他直言不讳地宣布:‘只要不是偷窃,会打好算盘总是好事。’(第一幕第三场)贪婪不仅使他没有了人之常情,甚至没有了父女之情。当他听说女儿一个晚上用了八十块钱时,心疼的大叫,希望女儿死在自己的脚下。”[29]而且,他平时还把自己的女儿禁闭在家里,替他看守财产。剥夺了女儿的自由。当他知道自己女儿带着他的财富和一个基督教徒私奔时,他说道:“我的女女儿啊!啊,我的银钱啊!啊,我的女儿啊!跟一个基督教徒逃走啦!啊,我的基督徒的银钱!公道啊!法律啊!我的银钱,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女儿偷去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贵的宝石,都给我女儿偷去了!公道啊!把那女孩子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从这段台词中,“抨击派”看出了夏洛克对女儿出走,他真正心疼的是女儿带走的珠宝,他注意的是查清楚女儿带走的珠宝值多少钱,而不是担心女儿外面会不会遇到危险。后来又说:“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他的棺材里!”[30]这番话又清楚地显示了使夏洛克痛苦的是失去珠宝,而不是失去女儿。这段话把夏洛克的冷酷无情,只知道聚敛钱财,不念骨肉亲情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抨击派”又借助法庭上的那一幕来论证他们的观点。在法庭上,夏洛克想尽一切办法报复安东尼奥。一向视金钱为生命的他,宁可放弃20倍的赔偿也非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对他毫无用处的肉,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尽管公爵屈尊调解,说尽好话,可夏洛克仍然不为所动,在法庭上磨刀霍霍,就连让他找个医生给安东尼奥止血都不愿意。他用一句话拒绝了:“合约上没有这一条。”可见莎翁笔下的夏洛克是如此的冷酷、残暴,但又是一个很懂法律的人。

莎翁界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莎剧的杰出更多在于其人物塑造而非故事情节。[31]面对“夏洛克是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在学术界的讨论是极多的。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总的来说,夏洛克由一个单纯的喜剧人物,一个凶狠滑稽的放债人趋向复杂化、多元化。

三、安东尼奥是不是正面人物

关于安东尼奥的角色形象,在评论中,评论家们一般倾向于承认安东尼奥是个正面形象。“莎士比亚塑造安东尼奥的形象凝聚了深厚的仁慈,自私的友爱,慷慨的情谊,崇高的德行,夏洛克则与此相反。” [32]接着,农方团在他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形象的意义》中说:“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按照人文主义原则算、塑造出来的人物,这人物体现了新资产阶级的美德原则和社会理想。他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他热心为善。多情尚义。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精神。”[33] 《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是个商业冒险家,有遍布各国的买卖,他慷慨正直,仗义疏财,讲信誉重友谊,是理想的“商人王子”。他冒着生命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他的好友巴萨尼奥,他对巴萨尼奥说:“替你还债的人死而无怨的。”巴萨尼奥称他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情为善,多情尚义,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狭义精神。”萨莱尼奥称他为:“世上没有一个比他更仁厚的君子。”[34]在这短短的几句台词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为好友两肋插刀的好人安东尼奥。

但陆永庭在《卑劣的安东尼奥》一文中不同意说安东尼奥是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他在文中指出,即使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方式不同,但没有本质的区别。[35]文章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占统治地位的商业资本,到处都代表着一种掠夺制度。它在古代和新时代的商业民族中的发展,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径,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36]文中还引用英国历史学家阿莱·莫尔顿的话:“在十六世纪初期,海盗业和真正的商业之间划不出很清楚的界限。”[37]因此,友爱、仁慈这类的抽象的道德观念绝不是资产阶级的特征。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个理想的“商人王子”绝不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过分美化了安东尼奥,安东尼奥的本质是卑劣的、虚伪的、是不值得同情的。

在崔俊勇和崔文峰的《<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的圣洁与世俗性》文中,安东尼奥是个伪兽的基督教徒。作者在文中采用夏洛克对他的控诉。夏洛克在第一幕第三场中两次对安东尼奥进行控诉,他说:“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您骂我是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得几个利息。”但夏洛克仍旧借钱给他,就凭借他在威尼斯的影响,当时的安东尼奥也是绝对能还得了这笔钱的,可见,当时的夏洛克并没有想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肉,他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是能够和解,这与安东尼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形中把安东尼奥的圣洁形象给瓦解了。[38]

沈艳在《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的伪善与虚假中写道:文中安东尼奥不止一次地在公众场合辱骂和讽刺夏洛克。甚至用脚踢夏洛克,他还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放贷,使夏洛克在威尼斯城里放债这一行的利息被压低了,总是斥责夏洛克是“异教徒”、“杀人的狗”。在第一幕第三场,安东尼奥讽刺夏洛克说:“你听,巴萨尼奥,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一个指着神圣的名字作证的恶人,就像一个脸带笑容的奸徒,又像一只外观美好心中腐烂的苹果。唉,奸伪的表面是多么动人!”可见,他对待下层人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宽容仁慈的。对于基督徒朋友,安东尼奥慷慨,仁慈,乐于助人,他的朋友都这么称赞他,称“他身上存留着币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罗马的侠义精神”,但对于犹太人,安东尼奥却没有显示出一丝的怜悯之心,反而变得冷酷无比,咄咄逼人,处处与夏洛克作对,难道这也体现上帝的仁爱之义吗?[39]

《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英国学者博格斯曾对其评价说:“莎士比亚涉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40]剧中的人是莎士比亚通过大量的圣经原典的参照引用刻画出来的,安东尼奥就是莎翁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完美无瑕的基督徒之一。但如果把他放到基督教义中区研究,就会发现这个完美无瑕的安东尼奥与真正的基督教精神相差甚远。由此得出结论,站在商业资本主义的那一派看,安东尼奥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但站在被压迫的犹太人中看,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基督教义把莎翁笔下完美无瑕的大好人安东尼奥的形象给毁了。

四、结语

《威尼斯商人》约写于1596--1597年,属于莎士比亚第一阶段后期的戏剧作品,它丰富的逗人发笑的喜剧场景和明显的、吸引人深思的悲剧气氛,不仅在戏剧艺术创作上打破了悲剧的界限,而且,标志着莎士比亚创作道路的重大转折。全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内容风趣横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满浓厚的喜剧气氛,闪烁着人性光辉。是一部很值得欣赏的作品。

《威尼斯商人》进入中国已经有百多年了, 但是在学术界上对其的研究却存在着很多局限,有份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不多, 在文本研究与戏剧研究两个方面都没有什么重大理论突破的论述, 很多研究成果仍然长期停留在老问题上, 难以跳出以往研究的窠臼。本文是结合近20年评论界对《威尼斯商人》的中心冲突是什么,莎翁笔下的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安东尼奥是不是反面人物?的讨论,和本人的一些见解来撰写的。



[①] 李贵森《西方戏剧文化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341-342。

[②] 朱富扬《<威尼斯商人>三题》,【J】广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③] 郭欣《<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读》,【J】安徽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2010年第23期考试周刊。

[④] 塞西尔、罗斯 简明犹太民族史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⑤] 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⑥]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版 第31页。

[⑦] 张泗洋等 威尼斯商人(上)【M】中国戏剧出版社,19789年版第210、213页。

[⑧] 王忠祥等 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N】华中师范学报,1983年第4期。

[⑨] 资本论 马克思著【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⑩] 威尼斯商人 (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版第27、31、125页。

[11] 李伟民 从单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研究在中国【J】四川外语学院莎士比亚研究所2009年第 5 期。

[12] 马永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悲剧性【J】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社会纵横》2005年01期。

[13]李雪峰 “我本善良”—<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再分析【J】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6期。

[14]黄谷明《威尼斯商人》人物塑造中凸现得基督教情怀【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学科版)2007年02版。

[15] 殷新红 立体的高利贷者的形象—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职教论坛》2004年第35期。

[16]姜楚华 姜楚波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J】语文教育通讯:初中刊 2008年第一期。   

[17]丛笑甫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翁笔下人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03年第六期。

[18]李婧、郁文、来宁霞《威尼斯商人》中悲剧人物夏洛克【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第4期 2008年12月。

[19]刘俊杰《威尼斯商人》中的父亲形象【N】山东大学文学院学报。

[20]陈世丹 夏洛克—《威尼斯商人》的悲剧人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1989年增刊

[21] 顾晓辉 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双重性格【N】徐州大学学报 第17卷第4期 2002年12月。

[22] 朱晓灵 一个双重人格的高利贷者—《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N】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第2期 2003年3月。

[23]李伟民. 2006.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4] Bronstein Herbert shakespeare, the jew and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hakeaspeare Quarterlly.1969vpl.20,(1):4

[25] 管新福 洪刚 反犹主义视域中的犹太商人形象以三部英国涉犹文学经典为例【J】江汉论坛,2009(4)。

[26] 陆梅华 “他者”的悲剧夏洛克悲剧的后殖民解读【J】安徽文学 2009(4)

[27]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版 第165页。

[28] 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       

[29]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肖新泗 著【M】四川出版集团。

[30]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版 第79页。

[31] 蒋磊骏 不相称、不协调、不真实—浅析《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形象【J】陇东学院学报 第21卷 第4期 2010年7月。

[32] 王忠祥 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J】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 第4期。

[33]农方团《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形象的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1980年01期。

[34] 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译【M】云南出版社,2009。

[35] 陆永庭 卑劣的安东尼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3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0页

[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8卷,第253-254页

[38]崔俊勇和崔文峰《<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的圣洁化与世俗性》湖南大学文学院,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

[39] 沈艳《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的伪善与虚假文学教育 (上)2009.12.

[40] 陈明瑶,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技巧革新 【J】天津外国文学院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