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尸屋1结局什么意思:两岸网上关于孟良崮和张灵甫文章,对比来看,蛮有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2:55:03
大陆网上文章:
激战孟良崮
1947年5月12日,华东野战军部署已定,准备组织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74师。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芦山山区。芦山山区东西宽40到50公里,南北纵深30到40公里。万泉山、雕窝、芦山、孟良崮等山峰起伏相连,主峰孟良崮高500余米。这一带的山峰全是清一色的石头山,山峰陡峭,怪石耸立、草木稀疏。这里本来人口就少,国民党军到来之前,当地群众早已坚壁清野,十室九空。74师到达孟良崮后,张灵甫部署58旅防守中心区域雕窝、芦山、孟良崮,51旅防守西北方向的540,520,285等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等地。孟良崮山上石质坚硬,无法构筑工事。74师士兵用石头堆起围墙,在山路上设了鹿砦和障碍物,以山沟和石缝为隐蔽处。
14日夜里,解放军向57团发起猛攻,这是王建安指挥的八纵在向74师后方穿插。罗文浪指挥部队抵抗了一阵,便瓦解逃窜。八纵占领老猫窝,切断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罗文浪带领57团残兵逃到通往临沂的公路上。他考虑了一下,自己的任务是保障74师后方的安全,现在74师还在孟良崮,57团如果跑回去,必受军法制裁。如果向74师靠拢,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他命令部队调头,冲向垛庄以东的高地,与74师58旅会合,防守西南阵地。
王必成的六纵是粟裕安排的一支奇兵。12日六纵接到夺取垛庄的命令,王必成喜出望外,立即收拢部队,由百里之外飞速前进。这一路多是山区,六纵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翻山越岭,徒涉河流,14日拂晓到达距离垛庄20多里的观上、白埠,稍事休息,下午继续前进,先头部队击溃25师阻击部队后,到达垛庄外围。黄昏时发起攻击。垛庄是74师后方基地,只留下运输营和辎重营,在六纵猛烈攻击下,很快就被解决。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及上百辆卡车被六纵缴获。当夜,六纵与西北的一纵、东南的八纵取得联系。
14日夜里,我军发扬夜战特长,从几个方向向74师盘踞的山头发起连续攻击。四纵,九纵经彻夜激战,推进到唐家峪、赵家城子一线,并一度占领当阳、雕窝。八纵23师经过8小时连续战斗,终于占领万泉山。这样,我军进攻孟良崮的5个纵队打通了联系,将74师合围在孟良崮的狭小山区,并构成了阻击25、83师的坚强防线。当夜23时粟裕下达命令“一纵已占覆浮山、天马山及孟良崮两山地,四纵部队已过汶河南下,八纵部队已抵万泉山,敌已为我包围,退路基本上已截断。明日拂晓前3时发动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
战役到了关键时刻。对我军来说,一是能否迅速围歼74师,二是阻援的4个纵队能否档住敌人援兵。陈毅当即发出“歼灭74师,活捉张灵甫”的战斗号召。粟裕带领指挥所由坦埠向前推移.来到前线艾山脚下张林村的一个山洞里,密切观察和指挥战斗。各级指挥员的位置也前进到第一线,准备15日发起总攻,
在汤恩伯和南京方面的督催下,15日晨国民党军25师、83师等向我军阻援部队发起攻击,企图向孟良崮靠拢,为74师解围。25师在这次行动中与74师编在同一纵队,由师长黄百韬负指挥之责。这天上午10时,黄百韬以两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覆浮山、界牌、天马山发动攻击。黄百韬没有打滑头仗,25师在不间断的炮火下,以“人海战术”向我一纵1师阵地密集进攻。山坡上双方展开肉搏,杀声震天,尸横遍野。在1师阻击部队伤亡殆尽的情况下。25师以重大伤亡占领了覆浮山和界牌,虽然只前进了不到5公里,但与74师只隔一座天马山,几乎就要突破我军防线了。
此时、一纵已将主力投人总攻孟良崮的战斗、抽不出机动部队来增援1师了。15日拂晓陈毅司令员打电话给叶飞:“党中央和毛主席又来了指示,说不要贪多,首先歼灭74师,然后再寻战机。现在敌人的10个整编师已经围在我军周围,先后打响。当前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兄弟纵队把74师这个轴心敲掉,这样,敌人就没有巴望了,我们也就免得两边作战了。如果拖延下去,情况的逆转是可以预料的。”叶飞己经感到两面作战的压力,仍下定决心将多数兵力投入孟良崮方向,把防御25师、65师的任务交给1师师长廖政国。廖政国从来没有承担过如此困难的任务、他举领1师的两个团和刚由地方部队升为主力的3团、9团,要守住60公里长的阵地,挡住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但是他没说二话,接受任务就出发了。当25师攻占界牌后,黄百韬命令全力进攻天马山。下午16时,天马山阵地告急,国民党军已经攻到半山腰。廖政国已经用上所有的预备队,叶飞正在指挥攻击孟良崮的战斗,赶调部队也来不及了。正在危急时刻,忽然看到一支部队正沿山沟向孟良崮方向前进。廖政国拦住询问,原来是四纵28团的一个营。廖对营长说:“我是1师师长,命令你们立即赶援天马山。”营长说:“我营奉命跑步赶去攻击孟良崮,任务紧急。”廖政国指着硝烟弥漫的天马山说:“天马山阵地得失,关系重大。如果敌人打通联系,全局皆输。我手里只剩几个警卫员,只有使用所有到达这个地区的部队。”那营长考虑了一下说:“好,我执行你的命令。”这一营生力军赶到天马山,和1师同志一起将25师击退。黄百韬的努力在最后一步遭到挫败。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83师、7军在坦克和炮火支援下,连续向我二纵、八纵桃花山、留田一线发起攻击,一度接近我军包围圈,距离74师只有5公里。李天霞用上了预备队,也未能突破我军的顽强阻击。I1师从新泰南下,受到我三纵的阻击。胡琏白天虽有进展,夜里又遭到三纵袭击,被阻挡在蒙阴以北。七纵在7军、48师背后积极佯动,牵制敌军不敢大胆前进。华野阻击部队3天的顽强防御,给主攻部队最后歼灭74师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15日的孟良崮,战斗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陶勇指挥四纵向孟良崮西北麓的540高地攻击。从山脚下望去,山麓上排列着7个逐渐上升的小山头,很像阶梯。四纵先头部队一个营从黎明开始发起攻击。74师守备部队在错落的山坡上构筑工事,围上鹿砦。布置交叉火力封锁大小道路和凹地。我军先上去一个连,沿着山沟和凹地隐蔽前进。左右山坡上敌军突然开火,我军战士倒下几个。其余战士向旁边隐蔽,又遭到交叉火力的袭击。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第一次攻击失败。营长吴可如观察地形后,认为应该集中兵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占领。我军集中六零炮、八二无后坐力炮向第一个山头开火,摧毁敌军工事。敌军在岩石山上无处隐蔽,只得向高处的山头逃命。我军战士乘势占领第一个山头,炮火又向第二个山头延伸射击。就这样,我军一个一个地占领山头,向540高地山顶前进。敌军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跳出工事进行反突击。我军迎上去与之肉搏,到下午3时,终于将七个小山头占领。后续部队和友邻的一、六纵队沿着这个“阶梯”,直扑孟良崮。
许世友指挥九纵攻击孟良崮东南的制高点雕窝。雕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控制它就可以直接打击孟良崮阵地。九纵与74师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15日拂晓,九纵26师76团在炮火支援下向雕窝发起攻击。在敌军火力密集封锁下,进展十分艰难。到11时,76团才占领雕窝。立足未稳,74师一个营就来反冲锋。雕窝又被敌人夺去。到16日黎明,我军集中强大炮火猛轰雕窝,76团再次攻击,仅用两小时就再次占领雕窝。
在我军5个纵队的猛攻下,74师伤亡惨重,国民党军被困在孟良崮山上,断水断粮,饥渴难熬,战斗力和士气大大下降。张灵甫的信心动摇了,他拼命向汤恩伯和南京方面呼叫,要求附近各师前来解围,并要求空投弹药粮食。汤恩伯在15日中午致电张灵甫,还在给74师打气:“目前战局,贵师处境最苦,而关系最重。黄(百韬)李(天霞)两师并王凌云师即向东出击,只要贵师站稳,则可收极大之战果,亦即贵师极大之功绩。务希转告全体将士一致坚毅奋斗,以达成此伟大任务。”但是张灵甫坚持不下去了,他命令74师各部全力突围,争取杀开一条路,和增援部队会合。15日下午,74师在飞机轮番轰炸掩护下,先向垛庄方向突围,被六纵阻击堵回来。又改向西北方向突围,被一纵打回。后又转向东突围,一度重占雕窝,但也被九纵打回。74师官兵居高临下,依托巨石和山头阵地,不断发起反冲击。我军与敌军展开肉搏,每一处阵地都经过数次乃至十几次冲锋和反冲锋。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战斗激烈程度,为解放战争以来所罕见。孟良崮上缺少水源,74师士兵在太阳暴晒下饥渴难忍。九纵控制的野猫圩山沟中有一眼山泉,74师发起集团冲锋,与我军争夺水泉。九纵25师73团一个连固守阵地,打退敌军20多次进攻,连队干部几乎全部伤亡,仍坚持不退。敌军死尸遍地,却没有得到一滴水。战斗到黄昏,74师伤亡惨重,被我军压缩到孟良崮、芦山东西3公里,南北2公里的几个山头上,人员、马匹、辎重等密集地挤在山头上、山谷中,完全暴露在我军的炮火之下。张灵甫等转移到孟良崮600高地的一个山洞里,74师参谋长魏振钺用无线电话呼叫:全师终日战斗,伤亡极为惨重,请求空投弹药,并望援军速进解围。张灵甫亲自与25师黄百韬师长通话,要他们占领天马山,解救74师。汤恩伯则命令74师、83师共同向万泉山方向突击,求得会合。但74师回答:目前已无力攻击万泉山。
15日这天夜里,华野指挥部也无人入睡。陈毅考虑:在决定性的战斗中,要舍得拼。在关键时刻,要舍得本钱,才能保住本钱。在残酷的战争中,部队不可避免要有消耗,只有勇于承担牺牲,才能夺取胜利。现在孟良崮战役好比骑虎,不能下背,下来就会被咬死。夜里22时,陈毅打电话给叶飞说:“敌11师已靠近蒙阴,5军已到新泰,64师已到青驼寺。如果明天(l6日)拂晓前不能全歼74师,我军将陷入敌人包围。”陈毅沉默半晌,口气坚决地说:“无论如何要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74师,我们就全盘皆活了。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哪怕拼掉两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他授权叶飞统一指挥一、四、六、九纵队,总攻孟良崮。粟裕下达总攻部署:九纵以两个师攻击520高地,然后向孟良崮发展;四纵以6个团猛扑540高地,会同九纵攻击孟良崮;八纵以4个团攻芦山;六纵自宫山向北攻击;一纵以7个团向东攻击。总攻时间定在16日凌晨1时。
16日凌晨,各纵队开始向74师发起全力猛攻。我军集中全部炮火向孟良崮山上猛轰,把山上打得浓烟滚滚,血肉横飞。炮弹打到岩石上,迸溅的碎石给密集的敌军造成重大杀伤,一炮就打倒一片。74师的骡马、辎重、伤员、非战斗人员拥挤在山岗上,伤亡惨重,部队已呈混乱状态,失去控制。炮火准备后,我军几路大军杀声震天,奋勇登山。敌军困兽犹斗,与我军白刃格斗。我军攻势如潮,越战越勇。陈毅、粟裕在指挥部里,不断收到各纵报告:
3时:九纵爬上东540高地。
3时30分:一纵占领西540高地,独立师攻占600高地两侧。
4时30分:八纵登上芦山主峰。
8时:四纵攻上540高地,将敌军一个旅压向东南谷地。
10时:一纵向600高地攻击。
10时15分:九纵在孟良崮与雕窝之间山凹发现2000敌人,正在消灭中。
就在我军主力总攻孟良崮顺利进展时,从西北方向传来隆隆炮声。这是国民党25, 65, 83等师正在向我阻援部队发起攻击。蒋介石于16日8时下达命令:“山东共匪主力今晚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军,完成革命之唯一良机。如有委靡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定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黄百韬、李天霞犹如刀架在脖子上,不能不拼命了。惯于保存实力的李天霞也用上了他的预备队,但是我一、六纵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和二、三、七纵都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敌军死缠烂打,反复争夺,坚决不后退。迟滞了国民党援军的前进,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时间。陈毅、粟裕急于解决74师,每隔5分钟就向各纵询问一次。上午,陈毅打电话问九纵司令员许世友:“聚歼74师,成败在此一举!我们能争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们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把孟良崮拿下来?”
许世友回答:“现在已经打成这个样子,还能让敌人跑了!我手头还有一个师没用上, 74师不要想从我这里跑掉一个人,通通打完,把它消灭!”
陈毅大声说“好!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孟良崮拿下来。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谁打下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许世友立即将陈老总的指示向各级传达,同时命令把预备队全部用上去,抽调机关人员补充到战斗部队中。他命令25师萧镜海师长:“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九纵打乱建制,干部战士不待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到下午15时,我军5个纵队会师于孟良崮、芦山山顶,74师官兵纷纷就擒。战斗基本结束。
这时山雨欲来,满山浓雾,能见度很低。各纵队忙着打扫战场,清点俘虏,收缴枪支弹药。有的战士高兴地举枪向天空射击,表达胜利的喜悦心情。但是华野指挥部监听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军电台活动,陈毅、粟裕命令各纵队立即清查上报毙伤俘虏敌军的准确数字。首长们亲自汇总核实,发现各纵队所报歼敌数字与74师编制数相差甚大。即令各部不顾疲劳,组织部队进行战场搜索。陈毅嘱咐:“不要放走张灵甫一兵一卒。”经过3个小时的协力搜剿,终于发现约有7000残敌隐藏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这里是我军攻击孟良崮的接合部,攻击部队见他们没有开枪,以为是我军的友邻部队,没有攻击他们。当这股敌人被发现后,四、八、九纵马上组织最后的攻击,将其包围全歼。到17时战斗全部结束,粟裕向陈毅报告了全歼74师的消息,陈毅兴奋地说:“我在电话里向全体将士祝酒致敬。”说完,他如释重负般地坐下来,长叹一声:“嗨呀,这三昼夜总算是熬过来了!”这时,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倾盆而下,像是在冲洗孟良崮的战火硝烟,恢复它的平静故态。
华野首长曾计划歼灭74师后,乘胜扩张战果,再歼灭25师或83师。但因南北两个方向敌军全力向垛庄、孟良崮方向前进,已经密集靠拢,不易分割。我军经三昼夜战斗,已经极度疲劳。陈毅、粟裕于16日深夜决定不再恋战,各纵队脱离战场,后撤到坦埠、马牧池、莒县以北地区休整。国民党军占领垛庄.孟良崮后,已不见我军踪影。74师的灭亡令他们胆战心惊,遂全部转人防御态势。
张灵甫之死
战役结束后,陈毅最关心的是追查张灵甫的下落。5月16日18时30分四纵曾向野战军指挥部报告:张灵甫为30团所俘,后又失踪,刻正清查中。第二天,得知张灵甫的尸体被抬下山来。有的说自杀,有的说在战斗中被击毙。陈毅进行多方调查,才知道战斗结束前,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魏振钺等给蒋介石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将团以上军官姓名报告蒋介石,表示要“集体自杀,以报校长培育之恩”。实际上他们都不想死,正犹豫间,四纵战士冲进74师师部所在山洞,张灵甫等均被生俘。在押解途中,六纵特务团的干部见到张灵甫,旧恨新仇涌上心头,头脑一热,开枪击毙张灵甫。然后让俘虏兵抬着尸首随部队转移,掩埋在沂水县野猪旺村后的山冈上。坟前竖一木牌,上写“张灵甫之墓”。
陈毅得知此事,非常生气。杀俘是严重违反我军政策的行为,特别是活捉张灵甫,政治上的影响多大,但是人已经死了,给胜利打了折扣。5月29日,陈毅在山东坡庄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放下武器的自由杀害,不多责备,不迫究责任。要推动全国革命高潮,主张不多杀俘虏,有些同志不相信俘虏策反成绩,甚至害怕”。“重伤兵杀俘虏,不老实,公开对党进行欺骗,违反政策。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为了向党中央如实报告事实,5月30日华东野战军陈、粟、谭、陈联名致电中央军委:
“(一)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风山当场所击毙。当特务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二)另查出51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57旅旅长陈嘘云、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8旅副旅长贺诩章、师新闻处副处长赵建功均被俘,现在野战俘官处生活。”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及83师一个团。其中毙伤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缴获山野炮28门、轻重迫击炮235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枪9828支和大量弹药、物资。我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在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几乎与74师相等,远远超过鲁南、莱芜战役的伤亡数字,可见这次战役的激烈和残酷程度。也说明胜利来之不易。中央军委高度评价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毛泽东5月22日致电华野领导人:“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有利,于敌最为不利。”
粟裕副司令员在战后总结报告中指出:“这次战斗确实是个硬仗,参战的各个纵队都下了最大的决心,高度地发扬了我华东部队英勇顽强,连续战斗、不怕伤亡、不怕消耗和能攻能守,攻防结合、积极主动协同配合作战,坚决歼灭敌人的光荣传统作风。全战役共毙伤俘敌三万二千余人,我军伤亡一万二千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三比一。这个伤亡代价是值得的,我们换取了在敌人重点进攻的高峰、在敌人密集的进攻队形中歼灭其一个主力师的巨大胜利,砍掉了敌人一支最强的骨干力量。”
“这次战役过程中,我们几次定下决心和变更决心,而最后决心集中全部兵力捕歼位于敌军密集队形中央的王牌第74师于孟良崮地区,是很不容易的。充分体现了歼敌决心的坚定性和战术的灵活性,这要归功于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也是陈总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积极贯彻诱敌深入、在运动中速决歼敌方针的又一杰作。从整个战役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我华东野战军全体指战员通过解放战争以来历次战役胜利,对陈毅司令员的正确指挥无比信任,从而真正作到了上下一致、万众一心、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不怕走路、不怕疲劳、服从命令听指挥、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几十万大军如同一个人一样,捏成一个铁拳,捶到预定歼击敌人的头上。没有这个条件,任何作战计划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蒋介石极为震惊
国民党统帅部那边,是一片沮丧和哀鸣。16日下午15时,汤思伯还在向各部队绝望地叫喊:“我张灵甫师连日固守孟良崮,孤军苦战,处境艰危。我奉令应援各部队,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其有徘徊不前,见危不救者,决非我同胞所忍为,亦恩伯所不忍言也。”但此时孟良崮方向的枪声渐稀,增援部队知道74师大势已去,也就不再拼命进攻了。两天后,一个侥幸突围出来的74师副团长带伤逃到临沂,向汤恩伯报告74师灭亡的消息。为了掩盖失败真相,他编造了张灵甫等自杀成仁的谎话。
蒋介石获悉74师被消灭,极为震惊。他哀叹这是自发动内战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是“无可补偿的损失”。蒋介石在南京为张灵甫举行了隆重的迫悼会,在玄武湖边立碑纪念(1949年第三野战军解放南京后,拆除了张灵甫的纪念碑)。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追究孟良崮战役失败的责任。汤恩伯披免去兵团司令之职,黄百韬、李天霞更是主要责任者,黄百韬自知难逃惩处,索性大胆承担。他在开会之前见到汤恩伯,表示战败的责任由他完全承担,与汤无关。汤恩伯正苦于无法交代,见黄百韬如此仗义,深为感动。在会议上汤恩伯力陈张灵甫骄傲自大,不听黄百韬指挥,才导致全军覆没。顾祝同也指示黄百韬大胆报告张灵甫轻敌冒进,私自行动的情况。黄百韬在会上侃侃而谈,汇报了孟良崮战役的经过和25师为救援74师,自己伤亡一万多人的事实。在场的人都认为黄百韬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蒋介石只给他撤职留任的处分,黄百韬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化险为夷。李天霞则受到应有的处罚,被撤去职务,送军事法庭审判。他上下疏通,送了很多金条,才逃脱判决,一年后复出。  

转录自台大ptt bbs站, 如要转录,也希望标名出处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标题   澄清一些关于整74师和张灵甫的流言
时间   Mon Sep 14 00:26:22 2009


----------------------------------------------------------------------------
在下这篇文章是有感于老丨共那边不少文章至今依然在对张灵甫和整74师的一些事情
以讹传讹(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灵甫之死),因此将一些常
见的流言加以整理并提出澄清,本文预定探讨的议题为:

一、国军在孟良崮上之兵力
1.整编后的整74师:3旅6团制
2.内战前期(民国35年年中~36年年中)国军整补兵力之困难
3.整74师的实际参战兵力变因:
   (1)会战前整74师之死伤人数
   (2)会战前整74师扩编为3旅9团制
   (3)会战时整74师直属辎重团(即人力输送团)之动向
   (4)173团是否有参战?

二、共军直接参与围攻孟良崮的五个纵队(1、4、6、8、9)之损失质疑

三、张灵甫的死亡方式

四、其他常见流言:
(一)黄百韬是否有认真救援?
(二)叶飞(一纵)在5/13夜间之穿插
(三)杀妻事丨件
(四)师内派系处置不公
(五)所谓的张灵甫骄横说
   1.不拍马屁
   2.嘴过于直率,乃至于不留馀地

最后,本文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军事指挥官张灵甫》一书,因此,在下提到作者时,
是指该书的作者。

0

  • 2010-3-20 02:39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2楼

一、国军在孟良崮上之兵力:

原本,这应该不是个问题,因为老丨共是有给我们一个数字。按照老丨共公布的官方说法,
在孟良崮国军阵亡13000人,被俘19676人,总和是32676人,这也是目前最常见到的说
法。

只不过,这个数字,很有问题。

而作者判断整74师进入孟良崮的兵力,大约为25000人左右,也就是相当于整编后的整
74师满员状态,但在这点上,在下在看完书后,与作者的意见略有不同。不过要探讨
孟良崮上整74师的实有兵力之前,必须先把下面几种情况考虑进去,才能进一步分析
整74师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孟良崮会战。

1.整编后的整74师:3旅6团制。

抗战胜利的兴奋过去后,老蒋很快就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财政压力。在抗战中中
国被打成了一个烂摊子,各地残破不堪,为求休养生息,于是老蒋在1945年年底下令
豁免全国田赋缴交三年,各县抗战时的积欠也不用补缴。

然而,这样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要怎麽养兵。原本国府就已经快要养不起这
批大军了,现在少了这些钱粮入帐,更加养不起现有的400万以上的大军。养不起就
只能裁,因此,抗战结束后,老蒋随即开始了整军、裁军与复员的工作。(另外,整
编也是搭配着国共和谈而进行)

大陆那边的资料常说国军整编只是换了一个名称,各部队实力未损。但事实上,光是
看到上面老蒋的豁免钱粮行为,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养不起。

按照《戡乱战史》的纪录,在两期的整编中(原本还有第三期,不过看起来因为内战
全面开打,所以应该没有实施),国军一共把正规军裁掉65万人左右,非正规军---
游击队之类---裁去50万人。

也就是说,老蒋自己砍去了100万以上的兵力,占国府战后帐面总兵力1/4以上。(国
府做别的事效率不高,但这件事的效率不得不说还真是高...@@")

大陆方面常说的另一件事是老蒋藉整编消灭杂牌,扩充自己的实力。前半段可能是真
的,但后半段却是百分之百的错误。因为整编中老蒋的嫡系并未幸免,一样被砍。就
以整74师为例,在整编后,每个师都裁去了一个团,而军、师的直属部队更是被砍去
2/3的人力,换言之,74军在整编中足足裁掉了1/3以上的兵力。

整编后的整74师变成3旅6团制,即师辖三旅,旅辖两团,总兵力大约25000多人。纯
就位阶而论,整编师=抗战时的军,整编旅=抗战时的师。但以人数来看,在满员的
情形下则差很多,抗战时的兵力数量在编制上强多了。可以说整编后唯一的优点是,
原有的吃空缺情形被压到最低,但实质上部队整体的战力在兵力减少的情况下还是跟
着下降了,且旅只辖两团也使用惯了三团制的高阶指挥官非常不适应,这也是后来整
74师会要求再扩编回3旅9团制的主要原因。

整编另外还造成两个严重问题:国军军官士气的低落,以及共军乘机大肆吸收被裁去
的士官兵扩张兵力,这都对国共内战的胜负有很大的影响。


  • 2010-3-20 02:40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3楼

2.内战前期(民国35年中开始至民国36年年中)国军整补兵力之困难:

第二个影响整74师兵力的因素,就是内战前期国军在补充士兵上的困难。抗战胜利后
,国府大力推动裁军复员,或许是因为不认为会有大规模战事发生,因此原有的徵兵
机构纷纷被裁撤或停止运作,而仅以有限度的募兵来作为补充兵源。

在还没全面开打时,这问题还不显着,但自1946年7月全面开战后,随着日益庞大的兵
力死伤,国府才惊觉问题的严重程度,开始重新规划徵兵制度运作,但一直到1947年
下半年,进入动员戡乱时期,转入战时体制后,徵兵制度才算是真正恢复,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国军的补充困难,而在这之前,前线的国军一直苦于兵力补充的问题。

书中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整83师整19旅第57团。该团在1946年7月13日的宣家堡攻
防中遭到粟裕以绝对优势兵力重创,三个营有两个垮了,只有第一营还算完整。战后
随即进行重建,但重建得非常不顺利,到孟良崮会战时(1947年5月上旬),该团在帐
面上兵力算是勉强补完了,但是实质上,只有第二营是勉强用募来的士兵补满,第三
营则是靠收编的伪军缩编后予以充数。换言之,过了整整10个月,才勉强整补起一个
营的新兵,且训练程度非常差,离宣家堡战前的水准很远。而整83师的前身是100军
,本身是有份接受美械的部队(半美械),且身为王耀武系统的第二个军,其补充顺
序在国军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连整83师都这麽难补充士兵,则当时国军在补充士兵
上的困难程度,即可想而知。

相对的,共军在强力的党组织运作下,从根据地内可以快速的抽出足额壮丁补入部队
内,加以野战军---地方军区---民兵武装制度的建立、以及同化国军战俘能力之强悍
,这使得共军即使遭到国军重创,也可以比国军快得多的速度将人数补回来。


  • 2010-3-20 02:41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4楼

3.整74师的实际参战兵力变因:
   (1)会战前整74师之死伤人数:
      整74师在1947年5月以前,历经淮阴、两次涟水和鲁南攻势,根据书中引用的资
      料显示,死伤人数达到4000多人。当然一定会有补充,但是参照2.的情况,即
      使整74师的补充顺位必然是最高优先,这4000多人的缺口是否能赶在孟良崮战
      前全数补足,在下仍深表怀疑,尤其是整74师同时还在进行扩编三个新兵团的
      作业。换句话说,整74师的兵力数量缺口不只是这4000多人而已,实际上是
      4000多人+三个新兵团,是超过一万人的数量,如此庞大的规模使整74师在孟良
      崮战前达到满编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的低...

   (2)会战前整74师扩编为3旅9团制:
      1947年4月,国防部同意将整74师恢复3旅9团制,也就是将整编时裁撤掉的三
      个团(153、169、173团)扩编回来。而由于徵兵尚未恢复,当然也不会有啥
      新训中心帮你训练,募来的士兵真正的作战技能还是得靠各部队自己亲手训
      练。因此,这三个新兵团的教官,也自然必须从整74师里提供。

      换句话说,除中高阶军官不必提供外,整74师必须从现有部队中,抽出部分
      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和士官来对这三个新兵团进行训练,当然这些人(考量到
      三个团的规模,抽出来当教官的干部和士兵当有数百人)也就不可能跟着整
      74师进入孟良崮。

   (3)会战时整74师直属辎重团(即人力输送团)之动向:
      张灵甫在进入山区的时候,将师直属辎重团(即人力输送团)带着大部分重
      装备(如105mm榴炮及大量的工兵装备)及弹药留在垛庄,原因是因为孟良崮
      那一带的山中道路状况太差,尽管已经修筑了便道,依然无法运行这些笨重
      的家伙,所以最后整74师是只带着山炮和迫炮及少量弹药进入山区的。

      之后,共军六纵逼近。负责留守垛庄的辎重团团长黄政在知道共军接近后,
      做了一项处置:他下令由团附带着全团的车辆马匹退回临沂,仅仅只留下六
      个实兵连防守垛庄。所以辎重团的大多数人(撤回临沂者),因为黄政的这
      道命令,而幸免于参与孟良崮的战斗。后来这留守的六个连与共军苦战,在
      兵力不敌的情况下突围,退向整58旅,之后奉张灵甫命令,先作为整58旅的
      预备队,之后又转成师部警卫部队,直到最后。

      而综合黄政以及他部下辎重团第一连连长李怀胜的回忆,突围成功的人数大
      约有200人,为原先防守兵力的一半,所以从这里可以推定,辎重团留下防守
      垛庄的兵力,大约为400馀人。而辎重团在之前的作战中没有什麽损失,尽管
      非实兵单位,人数应较一般的团要少,但至少也该有2000人以上。因此,我们
      在这里可以大概推测,撤回临沂的人数,应该有1600人以上。

   (4)173团是否有参战?
      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作者提供的说法两者皆有,而他显然也难以断定何者
      是对的。说没参战的最有力证据是邱维达的回忆,他在孟良崮战后受命去办
      理整74师的善后并重建整74师,照他的回忆,三个新兵团(153、169、173)
      皆未参战,日后结合从孟良崮逃出来的整74师官兵(突围或脱逃),再加上
      伤愈归队者,构成重建整74师的骨干。而老蒋在战后发表的训词也是说整74
      师为六团制师,这也是一个佐证;但作者却有发现有文件说173团有参战,因
      此现在只能断定153和169团没有参战留在临沂整训,至于173团是否有参战,
      这依然是个未解的问题。


  • 2010-3-20 02:42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5楼

这些因素都讨论完了,那现在则可以开始分析实际进入孟良崮的整74师兵力,由于
缺乏精确的数字,在下决定综合考量上面所列各种因素后,订出整74师可能参战的
兵力数范围:

兵力上限:(指整74师处于满编状态,且173团有参战)

整编后兵力+173团-战前死伤人数-留训教官人数-撤回临沂的辎重团人员:
25000多人+3000人(一个团应该是2700,笼统算3000人)-0(设定满编,故战前死
伤为零)-数百-1600人以上≈26000多人左右

兵力下限:(指整74师战前损失的兵力完全未补充,且173团未参战)

整编后兵力+173团-战前死伤人数-留训教官人数-撤回临沂的辎重团人员:
25000多人+0-4000多人-数百-1600人以上≈19000人左右

所以,可以得出,整74师有在孟良崮参战的兵力范围,为:19000~26000多之间。

这里面最大的两个变数,就是兵力补充情况和173团是否参战。而在下人倾向认为,
兵力必有补充,但是补充程度该很有限,何况同时还要填满三个新兵团的空额;而
173团,在下是倾向认定没有参战,因为邱维达作为战后重建整74师的负责人,他的
回忆在这点上有最高的权威性,再者,这麽短的时间内(从民国36年4月核准至5月
初,仅一个月左右),173团应该还来不及整训完成。因此,除非张灵甫是打算让
173团作为补充团使用,否则在下以为173团参战的可能性不高。

是故,在下个人猜测,整74师在孟良崮上的兵力,也许是:
25000多人+0-2000(假设补回一半兵力)-数百-1600人以上≈21000多人左右

但不管那个数字最接近事实,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
就算用兵力上限来算,整74师最多也就只有26000多人参战而已,怎麽可能会有32676
人呢?这中间可是足足有6000多人的缺口啊!更不用说如果是兵力下限的话,那缺口
更高达13000人!

所以,答桉应该很清楚了,除非老丨共可以证明张灵甫会「洒石成兵」(孟良崮上没有
豆子)的法术,否则答桉也就只有一个:32676这个数字(包括粟裕回忆录、大陆的
各种官版战史、军史都是给这个数字),是老丨共的虎烂。

当然,老丨共那边也是有比较可信的数字,作者藉由其大陆朋友的协助,找到了《孟
良崮战役资料选》里面附录的民国36年6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面也是写32000多人,
但有注明这是包含其他参战国军各部(比如整25、整11、整83、整64、第7军、第5
军、整48师...等约6000多人)的损失,因此扣除后这六千馀人后,整74师大约是
26000人上下;另外又找到共军第一兵团的战后总结报告,里面指整74师损失为25323
人,这两个数字显然就合理多了,至少还在整74师的兵力范围之内。只是,看来这
两个数字显然不够政治正确,所以大陆方面的出版物中,似乎鲜少有人采用。

PS:另外,也有说法说那32676的数字是包括整83师整19旅第57团的损失。该团原本
是在垛庄附近的老猫窝掩护垛庄,后来遭到共军8纵的攻击,被击破第2和第3营(也
就是前面提到的新兵营和缩编的伪军营),团长罗文浪率部(即第一营和另两营残
部)退出老猫窝后,没有向整83师靠拢,而是冲入包围圈内向张灵甫报到,后来就
跟着整74师被围至覆没,这算是整74师在会战过程中唯一真正会合到的援军。

至于罗文浪没有靠向整83师,反而冲入包围圈,照罗文浪自己的说法是他知道李天
霞可能会牺牲他来摆脱自己责任,不过作者推测可能也有出于对张灵甫的义气在,
因罗文浪曾是张灵甫的部下,和张灵甫甚有交情。

扯远了,不过就算以兵力上限加入57团来算,也还是没到32676,所以这数字仍有问
题。


  • 2010-3-20 02:43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6楼

二、共军直接参与围攻孟良崮的五个纵队(1、4、6、8、9)之损失质疑:

其实老丨共也有给我们数字,照老丨共官方说法,华野参战部队阵亡2043人、其他减员
846人、负伤9300人,合计12189人伤亡。换言之,每一个纵队平均阵亡578人,负
伤1860人,平均伤亡2438人。

但如同老丨共宣称的整74师兵力数字一样,这数字...,恐怕很有问题。不过在下看不
到老丨共的档桉,所以也无法像对整74师一样给个具体的数字范围,只能从一些资料
来推测老丨共这数字恐怕缩水不少。

1.根据金治(会战时在华野司令部当参谋)的回忆:
在5/15的上午,参战各纵队指挥官已经因为外围国军的逐渐靠近,和攻击整74师时
产生的惨烈伤亡,而出现决心动摇的情况,有人建议后撤整顿后再行攻击(没有指
明是谁提出的,不过参考死伤最重大概是1纵和9纵---1纵是因为一边攻击孟良崮,
另一边还被整25师勐攻;9纵则是最早和整74师交战,打得最久,又一直担任主攻
---,且后面《突击》也特别提到陈毅去电激励他们两人,所以在下以为提出者是
1纵司令官的叶飞或9纵司令官的许世友的机率最大)。

但陈毅在和其他人(应该是粟裕和陈士渠,前者为副司令及会战的实际指挥官,后
者为华野参谋长)讨论后,决定继续围攻,一定要抢在国军援军抵达前消灭整74师
。因此他去电5个纵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15日下午1时的总攻里解决整74师(
但还是没有解决,按照《突击》上的资料,粟裕在15日组织了起码三次以上的大规
模总攻,但即使在缺水少弹没工事的情况下,整74师以其惊人的素质和意志,硬是
靠着肉搏战和手榴弹撑过了这一天),并说「如果功败垂成,我们就要过黄河打游
击了……我(陈毅)是野战军司令,又是山东军区司令,战后兵员的补充,你们部
伤亡一千,补充一千;伤亡两千,补充两千,绝不少补一个……」。

2.《突击》提到的陈毅说法(据说是5/15日晚上22时,指明找叶飞和许世友说的)
更直接:
「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那怕拼掉两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蒋
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
惜一切代价吃掉74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
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
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3.许世友在5/16凌晨一时的勐攻开始前,下令9纵和4纵(4纵暂时归他指挥)把后
面的机关人员补入前线部队,并回忆:
「我对25师师长萧镜海同志说,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
头冲。干部身先士卒,给部队极大鼓舞。有些单位建制被打乱了,有的连队只剩
下十多个人...」

4.王必成的6纵是最后在16日下午二时对孟良崮主峰发动总攻击的部队。而他发动
时因为死伤过重,已经被迫用上最后的预备队---6纵直属的特务团---来发动攻势
,这说明了除了在西边阻击国军整9师和整65师的共军6纵第16师三个团,以及在东
南边负责监视整83师的一个团外,其他两个师(17和18师)的五个团能抽调的兵
力很有可能都已经遭到重创,所以才会把纵队直属的特务团都投入。

5.当然,最明确的证据,还是要推这个有名的故事,也就是1纵负责阻击国军整25
师进援的传奇故事。5/15当时,黄百韬为了以最快速度冲入孟良崮,指挥整25师
参战的4个团硬冲1纵的阻击阵地,结果1纵负责阻击的3个团死伤惨重,据说负责
指挥的一师师长廖政国手上只剩下几个警卫员,再无其他预备队可用。就在阵地
要被国军突破的时候,正好4纵28团的一个营经过这里,要去参加孟良崮主峰的战
斗,结果就被廖政国拦下,转用在这里,成功挡住了整25师的进击,拖过了这一天。

而这个故事,有叶飞的回忆加以背书:
「敌人(整25师)遗尸满地,还是整群整团地向我阵地上拥,炮火没有间歇,部
队不分队形。那才是敌人污蔑我军地羊群战术、人海战术哩……我阻击部队伤亡
殆尽,下午4时,界牌又被敌人占领。随后我天马山、复浮山、蛤蟆岗全线告急
,敌人已攻上天马山的山腰,接着部队与指挥所失去联系。」

照这样来看,那这三个负责阻击的团,应该都已经被打残了。


  • 2010-3-20 02:44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7楼

这五个纵队,都是当时华野的主力纵队,特别是1纵和6纵更是新四军时期就出名
的主力,每个纵队都下辖三个师,师辖三个团,再加上纵队直属部队,也就是每
个纵队都有10个团以上的兵力,满编的话应不少于三万人(1纵还有独立师的编
制,可能兵力还不只10个团)。

结果平均2438人,还不到纵队全兵力的一成的死伤,会让叶飞、许世友这些战场
经验丰富的人想要停止攻击、决心动摇?会让陈毅说出「纵队打光也在所不惜」
的话?会让王必成不得不动用最后的预备队?

以及最明显的是,如果5.的故事是真的,那至少1纵负责阻击的那三个团应该全
被打残了,那意味着光是1纵的损失(指阻击整25师和参与进攻孟良崮的合计死
伤)就大概至少相当于三个平均值以上,而6纵和9纵由于担任对孟良崮的主攻
,其损失也不轻,除非死伤可能稍微小一些的4纵、8纵完全不死不伤(问题是
不可能),否则超过老丨共给的数字,应该是必然的事情。

因此,在下以为,老丨共的这个数字,应该也是虎烂的,实际数字只怕要大得多
(不过多出来的数字应该是伤多于死,因为整74师打到后来没有弹药,几乎都
在和共军拼肉搏,这样造成共军的损失,应该多是伤者而少死者)。


  • 2010-3-20 02:44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8楼

三、张灵甫的死亡方式:

张灵甫的死亡方式,也是有众多流言流传。有说自杀的,也有说是被击毙的,
还有说是被俘后被枪杀的,其实张灵甫的死亡方式,本来也不该有任何问题,
因为对这件事有最高发言权的原整74师的官兵的回忆都很一致:自杀。更具体
一点的说,是他下令部下对他开枪。这是有亲眼目睹张灵甫自杀的杨占春向张
夫人的报告;负责指挥师指挥所山洞警卫部队,听到枪声从洞外奔入的辎重团
辎一连连长李怀胜;以及在山洞外附近的阵地上听到跑出来的人哭着报告的黄
政与陈连伍等人都一致说法。里面陈连伍的说法更指出,当张灵甫死的时后,
陈连伍人在据山洞200公尺外的阵地上,又过了一阵子,他才被俘。换言之当
张灵甫死时,共军尚未攻到师指挥所的山洞之前,因此可以断定,除自杀以外
的其他说法,通通都不可能。

那为何会出现其他各种说法呢?原因是老丨共出于宣传的需要,以及更重要的:
私人的仇恨。

虽然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自杀、被击毙或被俘后杀死,意义未必差很多,但对
那个时代来说,他们仍是认为有差异,自杀相对来说被认为是较为有尊严,或
更能显示自己不屈于敌意志的死法。因此老丨共那边出于宣传、贬低的需要,老丨
共也会倾向张灵甫死于后两种死法,而非自杀。

但严格来说,宣传的需要也不是真正的主因。内战时国府战败自杀高阶军官仍
有不少,但除张灵甫外,对其他人老丨共似乎就比较少提出各种死亡方式的流言
。因此,对张灵甫个人的怨念,更能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曾经担任4纵司令官陶勇的医生的盛政权的回忆,对于华野指挥阶层对张灵甫的
怨念,有很好的记录。据其回忆,当前线打电话回4纵司令部报告战俘告知张灵甫
自杀时,陶勇愤怒的挂了电话,随后他就亲自冲去看张灵甫的遗体,并让盛政权
给张灵甫验尸,当盛政权报告张灵甫头部无伤(还加了一句国军高级将领自杀多
用手丨枪射击太阳穴的说法),是死在胸口的两处枪伤,所以不是自杀而是被击毙
时,陶勇随即变得很高兴。后来去看的6纵司令王必成也是如此。

在这边作者讽刺了一下陶勇:「只是陶勇的判断过于主观,不值采信。难道军人
自杀还有必须以手丨枪射击太阳穴的规定?」

而前面提到的整74师辎重团团长黄政,在他的回忆里,更是明确的指出了共军的
干部里,是有人知道张灵甫是死于自杀而非击毙。既然干部有人知道,没理由不
报上去,所以再配上盛政权的回忆,足可证明其实华野高层是知道张灵甫死于自
杀的,只是他们一方面出于宣传,更重要的是要发泄自己之前被张灵甫赶出江苏
的仇恨(指共军在淮阴和涟水的失败,这使得共军最后被迫放弃整个江苏省。当
然仗并非只有张灵甫一个人打,但整74师做为里面战功最显赫,威名最大,且给
共军造成大量死伤的部队,也因此而被华野切齿仇恨),所以就很没品的无视事
实,硬指张灵甫是被击毙的,进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说法。

因为定位张灵甫被击毙,所以就必须要有人出面领取这一「功劳」,所以到最后
就出现了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击毙张灵甫的说法,尽管何凤山本人并不喜欢
这份「功劳」,并在1989年发表文章表示他自己并没有目睹张灵甫死亡情境,
明确撇清自己并没有做击毙张灵甫这件事,比起陶勇、王必成这些人,那在下以
为,这位何凤山有品的多了。

不过陶、王两人倒也不是最没品的,等而下之的家伙大有人在,一直到2004年的
时候,大陆还有一个老头藉着虎烂一个故事来宣称自己击毙张灵甫以谋求出名,
比起这种消费死者的人,那陶勇、王必成似乎格调还是高了一点...


  • 2010-3-20 02:45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9楼

四、其他常见流言:
(一)黄百韬是否有认真救援?

外围救援张灵甫的国军各部中,李天霞是在打溷摸鱼这点可说是公认,但黄百韬
是否有认真救援则还颇有争议,在下看到好些说法说黄百韬也只是在装样子,并
没有认真救援,而理由是:
1.黄百韬一向作战会保留实力
2.引用原国军整9师师长王凌云的说法,指黄百韬只用了1/3的兵力在作战。

其实这看上面老丨共那边的说法,就可以推翻这些论点了。如果黄百韬没有认真救
援,1纵的阻援部队怎麽会打到要靠路过的一个营才支撑下来,叶飞的回忆和廖政
国的这个传奇故事,正说明了黄百韬是有认真的去救援,毕竟他们没有理由替
黄百韬辩解。

至于上述的1.,如果黄百韬作战一向保留实力,那他大概也捞不到那座青天白日
勋章了,所以这点可说不值一提;至于2.,则要看当时黄百韬当时所处的地形,
勋章了,所以这点可说不值一提;至于2.,则要看当时黄百韬当时所处的地形,
因黄百韬的辩解是地形限制,他无法把兵力全部展开。

那麽何者为真呢?作者指出,可以从整9师后来的行动看出,整9师在抵达北桃墟
后(黄百韬的整25师由此向1纵阻击部队发起攻击),又继续沿临(沂)蒙(阴)
公路前进,意图找别的路进入孟良崮,不过遭到6纵16师的一部侧击,所以进展
也很缓慢,不过最后还是给他找到路,因此抵达孟良崮的国军,第一个是整25师
,第二个就是整9师。

如果黄百韬是为了保留实力,那就意味着整个正面还有空间可以展开部队,那麽
王凌云便不该带部队去另外找路,因为黄百韬当时的路线已经是他那个方向到孟
良崮最短的距离,也就是黄百韬是走直线救援的路线,只要能冲破1纵的阻击,
则绝对比另外找路迂回前往孟良崮要快。因此,王凌云自己没有留下展开部队,
反而另外找路的行为,可以说正说明了黄百韬应该没有说假话,之所以只用1/3
的兵力在前冲锋,是因为地形的限制,而非保留实力。

因此,在下也认为,在救援行动上,黄百韬基本上是对得起张灵甫的,他的作为
已经称得上是尽力了。只是地形限制了他的兵力展开。事实上,如果今天整83师
和整25师位置对调,是由黄百韬而非李天霞负责掩护张灵甫的右翼,保护垛庄的
话,那在下以为,今天历史应该就会改写...


  • 2010-3-20 02:46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10楼

(二)叶飞(1纵)在5/13黄昏之穿插

这次另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常被用来证明张灵甫当时是多麽的骄横。故事内容大
致上是说(以《突击》上的记载为准):

5/13黄昏,叶飞亲率1纵2师去截断整74师和整25师的联系,在穿插过程中遇上正
在往孟良崮收缩的整74师,共军在山下,国军在山上,结果因为黄昏能见度很低
,整74师以为下面的是整25师,没有怀疑,据说张灵甫还指着2师的行军队列笑着
说整25师行军大有长进,而叶飞则严令部队继续前进,于是成功截断整74师和整
25师的联系。

看起来好像很惊险,张灵甫也似乎很骄横,但是再去看资料后,在下以为,这个
故事的真实性,很有问题,有可能是老丨共虎烂出来的故事。在下的理由如下:

1.张灵甫向后收缩是在5/14早上的事,在那之前他仍然保持在攻势的状态,那麽
,在13日黄昏时的叶飞又怎麽可能会遇上「正向孟良崮收缩的整74师」呢?

2.从毛森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张灵甫非常反对让整74师进入山区,且顾虑很可
能会被围攻,而且进入过程也很谨慎,既然如此,那这样轻忽大意就不符合张灵甫
当时该有的心境。尤其是,张灵甫在12日时已经确定他的当面是共军9纵,而右翼
有出现共军大部队活动(即8纵),这种情况下,他绝对会更加谨慎,而不可能只
会笑两句就搁着不管。
3.误判是整25师不是不可能,但是既然认为是友军,那整74师理应会派人去联系
一下,并确认彼此的情报,反过来说,就算整74师没做,整25师也该派人过来才
对,结果两边均没有,这完全不合理。

4.最重要的是,按照当时相对地理位置来看,这几乎不可能发生:
概略图:
               1纵

                               整74师


       25
            师
*
北桃墟


整25师如果有部队遇到整74师,行军方向应该是→或↗,而1纵目标是截断整25与
渲染张灵甫的骄横与叶飞的机警勇敢,假如确是如此,那麽又可进一步推论,这
故事不无可能是由1纵那里跑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受益者。


  • 2010-3-20 02:46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12楼

(四)师内派系处置不公

在内战中整74师有所谓「打冲锋五十一,抢便宜五十八,挨死打五十七」的说法
,这是指张灵甫升任整74师师长后,着重提升原本第58师的人(张原本是58师师
长),有好处都让他们去得,而让整51和57旅去拼死拼活。

这个说法是由整74师自己内部传出的,倒是和老丨共无关,只是老丨共会帮忙渲染就
是。

然而这是否是事实呢?如果就整74师高层人事来看,也许有此可能,因为张灵甫
的确是有提拔58师的人,比如让原58师师长蔡仁杰出任整74师副师长、以172团
团长明灿出任整57旅副旅长。

但如果就任务的分配来看,在下以为至少就现有的资料来看,看不出有什麽特别
不公平的情况,整58旅也没有躺着得到战功。

两淮攻势确实是以整58旅为主,最后荣誉也归整58旅所得(攻下淮阴),但整58
旅也为此付出代价,第174团付出不轻的死伤;而第一次涟水时,张灵甫先后用
整51旅和整57旅试图攻下涟水,而整58旅只在带河镇负责牵制9纵一部。倘若第
一次涟水时就攻下涟水,则大功是归整51或57旅,不会有整58旅的份;直到第
二次涟水时才又换整58旅负责主攻;随后的鲁南攻势中,如果不是李天霞想要
抢功,下令整74师停止前进,让他自己的整83师进占临沂(共军已撤),则攻
下临沂的功绩,应该会是离临沂最近的整51旅得到。

这样看起来,在下以为张灵甫似乎是有点轮流让各旅都有得战功的机会,而不太
像是独厚整58旅的样子。如果他要独厚整58旅,则他应该学李天霞一样,最后才
让58旅出面就好,这样实力未损又得战功,才称得上独厚。

但整58旅固有拿下淮阴和涟水的功绩,却也为此付出相当之代价,特别是淮阴死
伤的1200人几乎都是以整58旅的人为主,这样要说独厚,似乎证据不足。

因此,在下认为,如果说高层人事,或有可能,但要说任务分配不公,则在下认
为以现有的资料来看,似不足证明。


  • 2010-3-20 02:48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13楼

(五)所谓的张灵甫骄横说

这也是流传很久的说法了,似乎提到张灵甫就一定要强调一下他的为人骄横或是
骄狂自大,彷佛张灵甫就是个整天口出狂言的人。

但事实上,这样的形象,可能有值得商榷的馀地。

在这边有必要先定义一下「骄横」的意义,按照教育部的国语辞典解释,「骄横」
指:「傲慢且蛮横」。换言之,应该是指骄傲、自负、傲慢,目空一切,瞧不起其
他人……等等。

如果以这些定义来检视张灵甫的话,在下以为张灵甫「傲」则有之,「骄」却未必
,至于「蛮横」则几乎没有过这样的行为记录。

张灵甫本身极有能力,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多半较有个性,按照他的部属和张夫人
的回忆,他为人又刚直,这样的人,个性上自然会有自己的不少原则,做人也不太
会圆滑的处理事情。因此,在下认为说张灵甫为人偏「傲」,带着一定程度的「自
负」,倒是不过份,即张夫人在回忆时也说张灵甫的脾气有时候很臭(原文是说
张灵甫和他的参谋长魏振钺交情不深,两人都是臭脾气---言下之意张灵甫的脾气也
是很硬)。

但如果说「骄」的话,按照字典定义「高傲自满、放纵」,则就现有资料看来,似
但如果说「骄」的话,按照字典定义「高傲自满、放纵」,则就现有资料看来,似
乎并不怎麽贴切。张灵甫对于共军的情况都很详细研究,基本上没有轻视共军。他
在上孟良崮之前发给老蒋的报告中还指出共军「进退飘忽,来去自如」,并忧虑国
军将领意志不一,难以击败共军,换言之,他指出共军比国军灵活得多,且令行禁
止,而国军在这两点上比共军差得远;在第一次进攻涟水前,张灵甫详尽的搜集情
报,结果首次让老丨共的战场情报封锁失效,而粟裕预计可以拖住张灵甫好一阵子,
让他部署在外围的大军合围的阵地,张灵甫只花了一天多就全师通过,这使得粟裕
差点来不及调回大军守住涟水;在攻下涟水后,时值冬天,张灵甫发现共军的冬衣
做得很好,在面见老蒋时还特地带一套过去给老蒋看,从而使国军的冬衣服装品质
有所改善;又据整74师军官的回忆,整74师在进入共区时,比一般的国军部队更能
适应情况,甚至能在不用当地人的指导下,猜到共军埋藏物资的地点(共军在撤退
前,会发动民众把不及撤走的物资埋到地下)而自己挖出来。

而张夫人还回忆起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前曾对部下说过:「我们打了胜仗是应该的,
打了败仗就会说是我们骄傲!快一年没有整休,这些新兵在打胜仗的时候会前进,
但遇到败仗就要溃散了。」,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张灵甫并没有丝毫轻视共军,反而
是对整74师欠缺时间来休整、加强训练的情况感到忧心。如果在联系上他在孟良崮
时整个过程的小心翼翼,可以说,对于共军,他一点骄兵的心态都没有。

至于「蛮横」,目前为止,除了之前版友提过的祖父或外祖父所遇上的那件事外,
目前没听过张灵甫有什麽不讲道理的事情,因此也说不上「蛮横」。

因此,骄横形象的张灵甫,恐怕并不怎麽符合事实上的张灵甫。


  • 2010-3-20 02:48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14楼

不过,就在下看书下来的感觉,张灵甫倒是另有两个缺点:

1.不喜拍马屁。
2.嘴过于直率,乃至于不留馀地。(尤其是这一点,可能就是他在国军内被传骄傲
的原因)

1.就个人而言其实不能说是缺点,问题是在官场上,这却会是个问题。这也使得
张灵甫在官场上不容易得到上司的奥援。在能够包容他的上司底下,比方说王耀武
、李延年麾下,张灵甫跟他们就能处得很好,且能彻底发挥能力;但像是在李天
霞的指挥下时,两人就变得水火不能相容。抗战时期张灵甫都在王耀武的照应下
,参与内战初期则有李延年的照顾,这使得张灵甫在这两段时期内都能相对专注
于指挥。但到孟良崮前时,没有了像这两人般包容他的上司照应,则张与上司的
关系就不再那麽融洽,有意见也难以有效的向上转达。

2.的话就真的称得上是缺点了,张的为人不够圆滑,在批评某些事的时候,或许
他是就事论事,但听在他人耳里却绝对不是什麽愉快的感觉,换句话说,他的批
评有时候过于直白到不太留馀地,则自不为他人所喜。

比如说,他曾在对整58旅训话的时候,说「你们看57旅,从陈(嘘云)旅长起那
些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样子。」,这话也许是事实,但听在整57旅,特别是
陈嘘云(整57旅旅长)的耳中,绝对是百分之百的不爽。

这可能就是张灵甫会被传骄狂自大的主要原因,加上张灵甫在孟良崮之前曾经被
传要去接掌以第5军为基础扩编的整编第5军,这自然会使很多人眼红,这些因素
加起来,再经由老丨共不遗馀力的宣传,或许就是为何现在看到的张灵甫资料,常
会说他骄狂自大的原因吧。

这边您可能有所误解啦。
张灵甫杀妻的事情,是发生在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年底的事,那时候他只是胡宗南
麾下的一个团长而已,老蒋八成都不认得他咧。


  • 2010-3-20 02:49
  • 回复
  • 贺子滔
  • 17位粉丝

15楼

如果说是骄横,那必须要有所恃才符合,换言之,必须是张灵甫仗着自己有大功老蒋不
会动他,那才能说他是因为骄横而杀妻。但那时候,老蒋应该不认识他(有纪录老蒋对
张灵甫留下印象,是自长沙大火后起,当时老蒋巡视到51师第153旅的驻地,而张灵甫
正是该旅旅长,有随侍在旁,老蒋并有抽问一些问题而张灵甫对答如流,从此老蒋对于
张灵甫开始留有印象,但也只是留有印象而已。让张灵甫在老蒋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那还要经历过日后的多次血战,还有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帮忙,这两样合起来才让老蒋真
正注意到张灵甫。),在民国25年时,一个黄埔四期的上校团长是算升得快,但也不是
特别希罕,在整个中国,这样的人物一抓一大把,老蒋根本没有理由会特别注意到他或
去特别维护张灵甫(比方说,黄埔五期毕业的李则芬将军,当时也已升到上校,在那个
战乱的年代,有能力再加上没有挂掉的运气,很容易出头的)。

同时,如果老蒋有意维护,那张灵甫理应很快就能回到职位上才对。但事实上,张灵甫
差点因为此桉而失去军中的发展。在他写出自辩书后,军事调查庭派人去西安调查事情
真相,而调查人员才离开西安没多久,就发生西安事变(老蒋自己都在忙了,哪有空去
管一个四期生的杀妻事情?)。之后张灵甫被放出来,但他原本在胡宗南部队中的团长
职务也丢了。他赋闲在家好一段时间,才遇到王耀武这位伯乐在汉中招兵买马整顿51师
,打听到张灵甫之前表现杰出,委任他出任51师的上校高参。这才使得张灵甫有机会重
返军中,但仍无实权(所谓上校高参是编制外的黑官,没有实际带兵权力,作者推测这
是王耀武要考察张灵甫的为人而做的处置)。

直到抗战爆发后,51师奉命参加淞沪会战,那时王耀武对张灵甫的为人和能力亦已有了
充分的信心,这才在51师投入战场后一段时间,发表张灵甫出任新成立的305团团长,
赶赴前线参战。

他会杀妻,显然是一时气昏头而做的错事,从他日后不愿多提这件事,还有他差点断送
军中前途的遭遇,都可看出他应该也是颇为后悔,所以您说他冲动,在下以为张灵甫地
下有知,也不会反对;但若说骄横,则责之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