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表面处理剂: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41:26
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      审核: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听臣微志。(《陈情表》)

(3)桑之落矣,                   。(《氓》)

(4)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5)位卑则足羞,                    。 (《师说》)

(6)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2)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中牟道中

(宋)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⑴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第一段中所表达的孔子的苦乐观:           。(2分)

⑵你是怎样理解“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句话?请简述之。(4分)

                                                                 

                                                                 。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1482年,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成为“愚人之王”;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艾丝美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的热烈地喝彩。

B.明知“血光之灾”只是一派胡言的鬼话,懦弱的觉新却决定和平地接受。他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却绝不反抗。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用哭来表示反抗。

C.《复活》是指女主人公玛丝洛娃被抛弃而沦为妓女,又重新点燃生活之火的“复活”过程。

D.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马丝洛娃,马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马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的饶恕。

E.为了解救自己曾经伤害过的马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一次次上法院,入农村,走访一个又一个法官、将军、省长、事务大臣、宫廷侍从,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决定和她一起去流放。马丝洛娃被他的精神和行动所感动,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

9、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复活》中有一句“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卡秋莎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2)简述马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

选答(   )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D.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11、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C.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6题。

分析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犬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4、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                                                                      

15、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3分)

  答:                                                                       

16、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6分)

  答:                                                                      

 

四、语言表达运用(1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克木老当益壮,文章写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去世前一个多月还给出版社寄去了一篇《倒读历史》。

B.谈到加州目前遭遇的财政困境,施瓦辛格感慨:“民主党认为我们应该大量注资,大幅增税等。而我坚信我们应该量入为出,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削减开支。”

C.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政府每年都需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反映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面临的版权受到侵犯的问题。美国公司声称,它们每年会因此损失数十亿美元。

B.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艺和剂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C.文博会将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1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一会儿一点两点,清晰可数;一会儿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唯有躲在故乡自家的房屋内,才能从这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或疏,或轻或重。

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 ④②⑤①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②①③

 

 

 

20、拟写对联 (2分)

上联:千山齐唱迎春曲    下联: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