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2稳定模组:大讲堂实录:赵欣如带您走进自然 聆听鸟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00:55

大讲堂实录:赵欣如带您走进自然 聆听鸟声(2)

http://www.dili360.com 2009-03-02 12:57 中国国家地理网 手机看资讯

  还有一个事,这也是我在野外实习的时候做的一个实验。

  在北京小龙门有一种山雀叫黄腹山雀。这是雄鸟,这是雌鸟,中国特有种。

  我们很多朋友,可能在户外见过它,它的叫声很复杂,几十种,至少有五六十种叫法。但是标准的叫声,经常是“吱吱嗲,吱吱嗲”。最后这声,我学不像,因为它很尖。但是繁殖期的歌声,还有一些歌声,我有机会就把它的声音录下来,录下来之后跟同学们放,说你听听,这小鸟唱歌了,叫的好听,来点图片给大家看看。挺好玩。

  有一次,我们也是上山在实习。刚下了车,就听着山上然不多有一公里,至少有六七百米,在山尖上听到一只黄腹山雀在唱歌,能听见,因为山里面传的声音,如果地理位置风向都能听的见。我就跟同去的这些同事,我就说你们等等,我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就拆箱子,纸箱子,把录音机拿出来了,把磁带装上,摁上,就放在那儿了,我放在这院里头,林场院里头,我说咱们都躲开一点,离开一个五六米。一放,这录音机就在播放,拿望远镜都看见山尖上的鸟,那鸟开始搁那儿这么唱,后来就这么着了。它往下看,然后二话不说,抖着翅膀直接就飞过来了,飞过来之后,先落到院里头一个晾衣裳一个铁丝上,一站,再低头一看,这录音机出声,直接就落在录音机手提顶上,站好了,它就在那儿兴奋,其实是生气,或者是说它愤怒。然后它就对着录音机唱,录音机拨道是“嗞嘎嗞哏嗞嘎”,它也“嗞嘎嗞哏嗞嘎”,就跟那儿这么看,那么看。看了一会儿不对劲,因为没鸟啊。

  然后它又飞到高处,还跟着叫,叫完之后,觉得不成,这声不走啊,它又寻摩着又落到录音机上,就在这录音机上保持的有15分钟。

  当然后来我们有点不忍心了,你不这是累死人家,别让人家叫了,赶紧给人轰走吧。这个声音是成功了,说明这个声音领域歌声。这个领域歌声强烈了刺激了进入到繁殖期的雄性个体,它受不了了,它一定要把这个情敌打跑,其实它又受骗,上当了。

  远亲不如近邻。

  简单说一下,东北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因为东北有一种鸟叫黄喉鸪(音),还记得黄下巴颏长的跟小麻雀似的。它是在平坦的草丛里面繁殖。

  一般来说,繁殖的时候它不划领地,公鸟划,母鸟不划。公鸟划好了之后,它互相分的就比较均匀。所以在迁徙的时候,公鸟先到繁殖地,母鸟先不来呢。公鸟到了之后,吃饱了,喝足了,搁那儿唱歌。唱着唱着,你怎么离我太近了,我给你打跑,它打跑我。反正我们就跟拉锯似的,反正慢慢划。

  划划划,一两周之后,基本这个领地就划分好了。划分好了之后这是一种原理,就是说肯定每个鸟在护它的领地,来了第二只鸟它就想把这个打跑,如果它不进入,它就坚持唱,坚持唱就是守护领地的最文明的做法,就搁在那儿叫。

  这个老师想,你说它认不认识周围这些领域,捉了七只鸟,七只鸟分别录它的音,另外把每只鸟起了名字,这是张三,这是李四,王二麻子,分别都给它起了名。每个雄鸟的歌声都给它录下来,然后拿一只雄鸟做实验,就是回放这个声音。

  做完这个实验,很有意思。在拓本分割这个空间之后,离它最近这个邻居,和它离它的最远这个邻居,回放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最远那个邻居,回放的声音只要一放,主人就非常愤怒,非常激动,就立即奔向这个扩音的录音机。而离它最近的邻居,放的时候,它显得反应迟钝,没那么激动,没那么强烈。

  我比喻一个例子,不一定合适。我说的是什么?实际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每只雄鸟能听懂,另外其他各个只的不同声音,能分出来。虽然好像我们人听这歌声都一样,都差不多,都唱的相同的歌,都唱了15首歌,都听的都差不多,但是这个鸟就能分出来。它分出来之后,态度不一样。这街坊它宽容,差不多得了,都是街坊,别老碰人家嘛。除非你进了它领地中心位置,那受不了,必须要打倒你,只要你在边缘上稍微进去,它不太反应。所以实际做实验,能做出这样一个结果。

  这是生物学的意义是什么?就是鸟类虽然是保护领地有这样一个行为,它更多的是为了繁殖后代。每对鸟在繁殖时候,如果不划领地,盲目的找一个地方搭窝,搭完之后可以下蛋,下了蛋之后可以孵出来。孵出来之后不一定能养活。为什么呢?它去找食物,可能没那么充足,它必须要飞很远的地方,才能把食物找到,找到之后它再回来喂,上顿下顿接不上,这小鸟养不活。

  因此,在繁殖期前,先把要紧的事了,就是先把领地划了。这划好了之后,就是合理的能量来源的空间。

  它这样的话,找巢材也方便,去捕食也方便。既养活了自己,又能够养育后代,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行为。所以,鸟类的歌声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文明的宣战,文明的竞争。

  机场里面现在也在使用鸟声。

  我们知道鸟撞飞机是世界难题。在春节之前,好像美国发生了一件鸟撞飞机的迫降事件。好在驾驶员非常老练,就迫降在水面上,没有人员伤亡,反正把这个飞机给撞下来了。

  所以,全世界各个机场,都有一项安全飞行的任务,就是减少和避免鸟撞飞机。可以说想办法,想绝了,想多了,声、光、电、物理、化学的各种技术都在用,其中有的人就积极推进要用鸟声去驱鸟。鸟声驱鸟有用吗?这个得看实际情况。

  首都机场在用鸟声,用的什么鸟声,用的是美国埃特公司引进的鸟声,弄的它的芯片。引进来之后,我就跟他们负责人说,我说咱引进干什么?他说这个好,高科技。

  用鸟声音把鸟吓跑,鸟的恐吓的声音,这是惊叫,这肯定都是受惊,有敌害报警的声音,拿这个声音去放,我们把首都机场鸟都给吓跑了。所以,在首都机场有一个小小的“驱鸟王”。就跟埋一个小柱子,实际上一些放了扩音的设备,上面还有太阳能电池,这样的设备。

  我说咱们按这个可能够呛,为什么?因为中国鸟不一定听的懂美国鸟的声音。因为对中国的鸟,首都机场的鸟,听美国的声音相当于听外语,知道有声,不知道什么意思。开始放的时候,这鸟也有本能反映,哟,这没听过这个,赶紧先离开,这有点效果,头俩星期。过俩星期,这鸟就无所谓了。尤其常年在北京机场,首都机场生活的鸟,全听懂了。所以,无所谓。何止无所谓,就在这个“驱鸟王”周围活动,在这儿吃东西,在这儿玩,在这儿打闹,就在这儿。甚至于站在“驱鸟王”上,它这个小柱子的台上,站在上头拉屎。哎呀,这个柱子上拉满的屎。我说咱们看看这就是结果,我说你“驱鸟王”天天放,那声。

  而且我们注意听了,它有些鸟的尖叫声,听着,人听着玩意是不好受,挺难听的。但是有的时候还听着这样的声,美国人的智慧,他把这人觉得特难听的声,反正都尽量的往里装,除了鸟的叫声之外,还搁在人叫声。

  我说这有点开玩笑,这有点小儿科,我说鸟听懂鸟声,这应该是事实。但是能不能听懂美国的鸟,我说这有障碍。我们应该解决首都机场北京地区的声音,我们能够解决这样的声音,做成芯片放在这里可能有作用。这里头有一点点误区吧。

  所以,后来经过努力,他们再改造芯片,再做一些实验。后来,我采了几种声音,我采到了喜鹊惊叫的声音。乌鸦,特别是寒鸦惊叫的声音,我把这个声音做完之后,经过转换送给首都机场去做实验,发现效果特别明显。

  甚至于他们把它这个声音拿到空军的机场去,再去做实验。我看他们的录像,做实验的时候看到,一下播放两种声音,苍鹰的声音,苍鹰是它的天敌和乌鸦的惨叫声,相近种类的惨叫声,一放,一千多只乌鸦“哗”就飞,那就有效果了。

  但是这个效果到底能持续多长?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你要说天天放,没完没了的放,也不成。为什么?这鸟它有适应性,它能慢慢明白,就跟说“狼来了”,“哗”这人都跑了。你天天喊,没有狼,他就是真的吗?它就不信了。

  所以,这个鸟声驱鸟其实有效,但是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种的对应性。另外,你要控制它播放的次数和强度。所以,这就是科学的运用。

  孵化厂里的“喀哒”声。

  最开始我们都说过,这个它不一定是叫声。

  其实相当多的鸟,人类在野生的,雉鸡鸥类(音)的鸟里都做过实验,就发现母鸟经常要和胚胎发育末期的卵对话,母鸟简单的声音,就可以跟卵里的声音,“吱吱”和“喀哒”对话。

  因为“喀哒”声就刺激母鸟,因为母鸟孵蛋,刺激了之后,这母鸟就呼唤这些胚胎,跟它们打招呼。就是胎教,还真是胎教。等于这个成鸟把这个语言,声音信号隔这个卵壳就传递胚胎,让它接受这个声音。怨不得等它们破壳之后,这些小鸟,特别爱听母的声音。一听到母鸟的声音,就特别安静,就因为在胚胎发育后期就识这样的声音。

  由于有这样的研究,人们就发现,这个声音看来还是有生物学意义的。它可能不是没事瞎叫,你说弄点小鸟,“喀哒喀哒”出这声叫,肯定是破卵叫的,“吱吱”叫,它也有出声的。你说它有用没用?开始不理会,后来发现可能有用。

  就把这种声音拿到孵化厂去用,这是前苏联做的实验。因为孵化厂,不管是孵鸡,孵鸭,孵禽类,一幅就是几千上万个卵。有多少孵化器一块孵。在孵化过程中间,这些蛋发育不同步,虽然都在一种情况孵,它不同步。说这个鸡孵出来应该21天左右,有的20天就出来了,有21天,22天,甚至23天才破壳。所以,一旦孵化这一批蛋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步孵,但是不能同步收厂,它有出来,有不出来,你得继续保持孵,所以每一批孵出来都比预定的时间要长好几天。所以就把孵化,就是在采集母鸟的叫声和胚胎发育末期,这个小鸡,雏鸡在胚胎里的声音录下来,在孵化厂里播放。

  播放了之后,就发现,这蛋出壳的日子就集中了,都在那21天左右了,差不了多少天了,就差一天,或者差多少小时了。这么一来提高生产力了。这一波,一年孵多少波,一波省了三天,四天,一年下来就能多孵出一波鸡来。所以,这样的话,生产力就提高了。

  所以这也是在对鸟声研究之后,运用生产一线的范例。这很有意思,就是说野生的鸟就具有这种能力,母鸟听到小鸟在那儿“喀哒,喀哒”敲蛋壳了,就知道它快出来了。因为它得敲好几天,也听到它小声的“吱吱”的叫声了。所以,母鸟也搭腔,也跟着它这些幼鸟对话。幼鸟之间的声音也传播,都互相商量,日子快到了,差不多,加快点速度,咱们赶紧的该见天日了,就有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声音就互相联络,互相刺激的,所以在野外就容易同步孵出来。

  大家想在野外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样的生物学的意义?有好处,因为孵出来这些鸟,它就要找吃找喝了,它就要往外跑了。如果说有孵出来的,有不孵出来的,这母鸟就忙不过来了,你说管谁?是管鸟,还是管蛋,就不好办了。如果同时孵出来,差不了三四个小时,得,这些雏绒羽都走了,干了这羽毛了,都跟这母鸟都建立了声音准确联络之后,母鸟就带着小鸟出窝了,这样的话,这些雏鸟就能及时得到补给,得到能量,得到食物,而还同时得到了母鸟的呵护,对天敌有了防范的能力。

  预期听点鸟声,我是这么做的,现在没连上,咱们单独从节目里调一下。所以我就想,一会儿咱们听点鸟声,我最后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叫,我希望大家用安静的心情,你只有安静下来,你才能听进去鸟的声音,去欣赏自然界之间最美妙的这种音乐。

  下面我们就调出这个盘来,听这种鸟叫。

  大家听听这是什么鸟叫?

  这声音其实大家听到过,在哪儿听到哪儿?在中国很多电视剧里,电影里听到过。因为中国人有时候他不愿意去努力采声啊,这是日本人采的,这种鸟叫叫“日本树莺”,日本人当时给它命的名,其实在中国也有。你看它叫声,“咕噜咕噜粪球”,这么描述,其实这个声音我们要注意听了之后,就能记住它,在东北地区和山东能够听到这种声音。

  我们再来听第二种。这个声音大家应该能够熟悉,简单吧,两声一度,不听那背景声音,“高谷,高谷,布谷”,但是远听和近听是不太一样的。这是它很近的距离录的,有些声音能传过来,有些声音可能就丧失了,这是大杜鹃,就是一种布谷鸟。这种杜鹃鸟,原来应该在哪儿能听到,原来在北京城里到处都能听见,没有了现在。这也是它的叫声,这是一种激动的叫声。

  现在北京城市换了一种杜鹃,是吧?四声杜鹃,就不是“高谷,高谷”不是这样了,是“割麦高谷,光棍老虎”,就是这种杜鹃了,为什么?虽然北京城过去大杜鹃多,而现在四声杜鹃多了,就是这么一种变化,其实它给我们环境变化的一个信息。大杜鹃专门找湿地,它专门找芦苇丛。

  过去北京城就是德胜门外,西直门外都是河沟子,水岔子,芦苇丛很多,所以大尾鹦特别多,北京人叫尾咋子,是一种小鸟,“呱呱叽呱呱叽”长的挺有特色的鸟。

  湿地里头这种尾鹦多,大杜鹃专找这样鸟的巢下蛋。现在,北京不都现代化了吗?摊烙饼不就弄的越来越大了。所以,北京城里面这样的自然湿地几乎没有了。有的湿地长芦苇都给它搁了,为什么?冬天留着它容易着火,夏天留着妨碍视线。它至少划船不方便。所以现在你看公园里,这些植物特别少了,所以大尾鹦来不了了,都得找远地方了。

  好在颐和园开始注意留芦苇了,颐和园里面要想听这个鸟叫,尤其大杜鹃,大尾鹦有。就那么一小片芦苇,还就解决了问题。

  所以,有兴趣的朋友,比方说到了5月中下旬以后,6月份就走颐和园西边,这声音就能听到,也能听到四声杜鹃叫。

  为什么北京城四声杜鹃比较多了呢?甚至有人说,北京城是不是四声杜鹃特别多,也不会特多,它嗓门大,不叫嗓门,它叫鸣管,发声大。发出的声,彻夜的叫。为什么四声杜鹃比较多呢?我们经常观察,四声杜鹃在北京专门喜欢灰喜鹊,喜欢灰喜鹊的窝。我们知道这些年,灰喜鹊北京多了。哪儿哪儿都是,北京管这叫山喜鹊。

  这个灰喜鹊,有人都奇怪,说它这鸟怎么多了,是不是有点成灾了?几乎所有的小区都有,是个公园,房前屋后都有,“嘎嘎嘎嘎”就是这种叫法,多着呢。我不知道我这个观点对不对?

  其实大家文化大革命后期,灰喜鹊也不多了。这十多年来,才开始增多的。

  我们知道北京的市树是国槐和侧柏,而国槐和侧柏就解决两件大事,国槐和侧柏果实,都是灰喜鹊在秋天、冬天,甚至春天特别爱吃的食物,它整个的吃。吃完吃后,该消化消化,该拉什么拉什么,就是这种情况。

  你像甭管天台,故宫树少一点,颐和园,只要有国槐,有槐树豆的地方,有侧柏的地方都招灰喜鹊去吃,所以解决食物问题。

  这两种树,它是市树,就要保护,而且还有一些古树在那儿是灰色喜鹊造巢非常喜欢的树。灰喜鹊做窝,不像喜鹊非得用那么大窝,不,灰喜鹊人家经济,就搭这么大窝,搭在树上你都快看不出来。一窝树上能有十窝八窝。

  你去樱桃沟,樱桃沟你到那个桥快到源头那儿,你树上,你看看,快到五一的时候,4月下旬,一棵树上都十几个窝。窝挨窝,专爱选国槐和侧柏。我个人感觉这是市树闹的,这个市树就吸引了灰喜鹊,给灰喜鹊解决了重要的温饱问题和居住住的问题,其实繁殖场所问题。

  这是咱们顺便说的一点。由于有了它,四声杜鹃,专门找这个鸭科鸟类,特别是灰喜鹊窝,所以四声杜鹃就显得多了。

  我们再来听下面鸟的叫声,大家注意听。

  这声,南方多。我们原以为这鸟只有在南方多,其实现在门头沟有了,因为全球都变暖的,这叫小杜鹃,叫的有多热闹。但是前头那段听着就像“王小打香油”,各地描述它的声音不一样,中国人它非常会演绎,根据当地的腔调或者声音来模仿鸟叫的声音。

  但是有一样,特别好记。

  咱们再来听看看第五种是什么鸟叫。

  这不算,听后面。“高高”就是野鸡,雉鸡。“高高”后面有打鸣的声音,但是声音没有能反映出来。

  咱们再来听听后面的。

  这个鸟很小,它也是一种尾鹦,叫黑眉尾鹦,这是很花哨,但是有一句,很像大尾鹦,就是“呱呱叽”。

  这个在颐和园,在有芦苇丛的地方,到了春季都能听到。

  我们再来听听别的鸟。

  有规律,两声一度,或者三声一度,怎么唱的“王刚,王刚,王刚哥,王刚哥”,是吧?四月中旬,晚上快禁园的时候,去香山公园和樱桃沟,满山都是这声。因为这种鸟是北京的夏侯鸟,就是它冬天就没了,都会到南方越冬去的,四月中旬就来。来了之后,你白天听不见,一擦黑,这声音就起来了,此起彼伏。

  还有一个故事。这鸟,是一个闺女变的,一个女孩变的。是为什么?说地主霸占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情人,他的男人叫王刚,所以她哭,哭哭变成一只猫头鹰,变成了猫头鹰,到了晚上就叫王刚,叫王刚哥。这是农民传说的故事。

  所以时间关系,咱们就听这么几例。我讲不一定对大家胃口,我们倒希望,不管我们喜欢鸟,不喜欢鸟,原来听过鸟叫不听过鸟叫,没关系。我们再到自然界中间去,我们去注意一下鸟的声音。我们看看,有没有可能靠我们的能力,来区分一些鸟的声音,来识别一些鸟的声音。我们识别鸟上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听懂是谁叫?一听这声,这是乌鸦,这是喜鹊,听懂是谁,这是第一个层次,你要能听懂,你就很快活,哎哟,我都听懂鸟语了,但是其实没听懂,你只能听懂谁在出声。

  第二个层次是什么?就是你能够听懂,它叫出这声音来,是表达什么意思?它是叙鸣,它还是唱鸣,它是惊鸣,还是效鸣,它拿这个声音跟写联络,它想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它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好,谢谢大家!

  提问:赵老师你好,有时候出去到野外看鸟,经常看到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鸟,同时起飞,在天空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它们谁指挥的?

  赵欣如:这位先生提的问题非常专业,我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有研究,他谈到是一种群居性的鸟,就是高密度集群性的鸟,像燕雀、黄雀等等这样的,它容易有这种情况。

  有人就注意,就发现在草地上。假如有一群鸟在那儿安安静取食,但是他们不会太安静,多少都是出着声的。因为这个草啊,小石头子是互相挡着的,所以它拿这个叫声音,互相都在打着招呼。那我的叫声,被旁边的四只鸟听到了,远处就差点。但是这一群鸟都在联络,是靠大家的声音网在维系着这样的团队,就是别走散了,大家大概都知道,前后左右是这么一个地方。

  但是这种声音,它既是打招呼互相沟通着,联络着,有吃的,挺好的,咱先先吃着吧,大概有这个意思。突然有个鸟突然报警,出了一个特别声音的时候,其他的鸟也可能一下子就飞起来,也可能它所有的鸟停止取食,先观望。这么一声之后,假如“嘎嘎”这么一叫,突然就起了。所以,往往是一两只鸟发出了一个指令,其实它不是一个头,就是它认为到了危险时机,赶紧的吧。我看不好,它发出这样一个信息,所有的鸟都能够听懂,这个时候就同步起来。

  所以,一般来讲,都是这样的。

  但是飞起来之后,就是刚才这位老先生谈到,说上啊,下啊,好跟鸟拉一样,翻飞啊,显得那么有秩序似的,好象不乱,往哪儿转,往哪边走,往高走,还是斜走,就这么飞。

  曾经有人研究,特别是英国人,他们最近有报道,就是发现这种鸟群,鸟在空中飞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每只鸟都要注意周围的七只,还是几只。它管别的鸟看不了那么多,它只要跟相关的这些鸟,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的时候,它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群。但是在飞的时候,互相都在微微的变,有时候慢慢的后头的侧面的飞到前头去了,前面慢慢挪的时候,但是它基本维持一个团。所以,这种飞起来的鸟群,都没有单独想飞的,它都要左无右盼。尽量关照着,为什么?这样它安全。那样,它一个鸟要飞单了,这来一个鹰,“啪啪”这么飞,它这一群鸟,它不知道怎么下手,下脚,不知道该怎么抓。它就想办法,如果有一只,害怕的,离群的,这只肯定被鹰抓了。所以,往往这种集群性的鸟,往往都是食谷鸟,它比较弱,不是很凶猛的,它起来之后,尽量是不散,不离群,一般都是这样。

  所以,我不太明白,但是有点这方面的一点了解吧。

  提问:在故宫里面,经常能看到好多乌鸦。在很多皇宫院里面都有很多乌鸦,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

  赵欣如:这个乌鸦在中国有很多说。其实我们我们先人,或者古人,曾经在一个很长的时期,是很崇拜乌鸦的。但是在传到咱们今天之后,好像都觉得乌鸦是不祥之鸟,特别是汉族,到了藏族还是非常喜欢乌鸦的,包括尼泊尔人都很喜欢乌鸦。所以往往看到乌鸦都要联想很多事,愿意联想那坟地,死人。或者什么鬼气的,都愿意这样。这么一来,一提乌鸦这事就显得复杂,其实没那么复杂。

  这位朋友所提到的,说乌鸦在故宫里面看到的,这很正常。因为乌鸦所栖息的环境,一般还都挑好地方。

  咱就说冬天,我认为你所看到更多还应该是冬天,或者是比较冷的天。这个乌鸦专门要到北京这个城市来越冬,来过夜,一般是这样的。真等到夏天,你去找乌鸦会发现不多了,就那么几只了,多数都上哪儿了,该上哪儿,上哪儿。有去北京山地的,有上东北的,中国东北的,它就该迁徙就离开了。

  所以,北京,你要看到乌鸦集群的时候是每年的11月开始一直到来年的3月。这个段可以说是越冬期。

  而来的乌鸦,我还告诉你,不是一种。北京的乌鸦至少有六种,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白净鸦,达乌里寒鸦,大概是这五种,还有一种叫做松鸦。那当然不黑。

  黑色的乌鸦,我们就看到这五种乌鸦。这五种乌鸦到冬天越冬的时候,它集群,混群。所以,你看到的乌鸦不一定是一种,但是它都在过冬和过夜。它们选的这地都是城里的好地方。你像北京师范大学乌鸦就很多,有人就联想,说这地方叫铁狮子坟,小西天边上,被太平庄南边,他把这个词都给运用在一起了。是吧?其实不是。这个乌鸦在长安街也有很多,在五棵松那个区域,在北海,其实在中南海,这个乌鸦都比较多。

  经过我们这些研究和观察,它是要选几个条件,第一要有批量的高树,成片的高树,树要足够的高,20米以上,30米以上,高则安全。再有它希望这个高树不是特别的坚固,特结实的树。它找一折就断的树,它找那个杨树,它特别爱上那个杨树。这个杨树,你看这个乌鸦站在那儿晃晃悠悠,好像都呆不住似的,你人上不去。知道吧?所以它找这个树安全。

  另外,我还注意,这树不够了,它就找高层大厦,最后找特别高的高层,上头那个顶上,那个避雷线,什么避雷针上头,什么无线接收那些塔上,它愿意落,这个地方它安全。

  再有我注意到它愿意找临下,或者它栖息地的下面,相对比较平坦,比较开阔,甚至比较亮的地方,它有点灯光看的真灼。是吧?晚上树上想睡觉,万一眯眼看,万一有动静,一看底下有三人,它就该注意了。你地下都黑乎一大片,都不太显眼,它不安全。所以它是在选地。

  作为乌鸦为什么冬天要到城市里越冬?在很多国家都有这种现象,不是一个种的乌鸦,它是一种习性。人们分析了有几种原因,多数人都认为,它的更换栖息地,它换换地方更方便,它老在一个地方它就没有一种扩展性。

  还有你们注意过冬的乌鸦,白天不在城里呆着,故宫白天就找不着乌鸦了,早晨只要天蒙蒙亮,北京城市的乌鸦是放射性飞,知道吧?南边的往南郊飞,北郊往北郊飞,西边往西边,东边往东边,都这样飞。等到下午三四点以后,天快慢慢的黑,这些乌鸦再收缩往城里飞。它是这样。因为白天取食要到十公里,或者几十公里之外的冬天、垃圾场、屠宰场、坟地,它去这些地方。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故宫看到乌鸦没什么新鲜的,那个地算不错了,没什么人,皇帝也没了,老百姓也不准去,尤其晚上。还有站岗放哨的,所以它就去这个地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