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长安城服务器:富硒知识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21:59
一、人体、元素和硒
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元素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物质,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份。
人们通常根据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将其划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人类机体内常量元素共11种:氧、碳、氢、氮、钙、硫、磷、钠、钾、氯和镁,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是人体的造体元素。
其余70余种元素仅占人体总质量的0.05%,被称做微量元素。目前被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
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二、硒的贡献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我们将所有元素由高到低进行座次排列,硒几乎是倒数第几名。然而,这个貌不惊人,默默无闻,地位低微,总量只有20毫克左右的硒,却是个大忙人。人体的诸多代谢活动、免疫防御,解毒功能,都缺不了它。它不到场,活动就无法进行,事情更无法解决。由此看来,在生理情况下,硒扮演一个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角色。
人们给了硒很多美称:硒是微量元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硒是生命的面包、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防肝坏死保护因子等等,甚至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年代”,二十一世纪称为“硒的世纪”。
在过去的十年里,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几乎所有的新发现、新进展都表明,硒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有关权威资料显示:硒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比维生素E强大500倍,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
硒的发现,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革命,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权威的微量元素专家奥德菲尔德博士这样评价硒:“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世界著名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土说:
“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陈云同志夫人、中国食品学会顾问、健康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
“硒具有抗癌、防衰老和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缺硒就好象身体失去一道坚强的防线。”
三、了解硒
硒是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的一种微量元素,今年正好是硒被发现191周年。
1818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利乌斯(Berzelius)在焙烧黄铁矿制硫酸时,发现在铅室的壁上和底部附着有红色的残泥。将残泥加热,即发现一股似腐烂萝卜的臭味,性质与碲相似,经过研究确认其中有一种新的元素,参照碲(原意为地球)的命名,他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按照希腊神话里的说法,月亮女神赛琳娜(Selene)身材修长、匀称,相貌美丽,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她与阿波罗一样喜欢森林、草原和海洋,是生命的保护神。Selenium的中文翻译就是“硒”,即月亮的意思。
硒的化学符号是Se,它的原子序数是34,是一种非金属。
单质硒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无定形硒、晶体硒和金属硒。
无定形硒粉末的颜色是从深红色到黑色,在50-60℃温度下软化,70℃时具有弹性。
深红色的晶体硒熔点为144℃。红色晶体不很稳定,加热时可转变为稳定的灰色晶体。天然存在的硒同位素有:80Se(49.8%)、78Se(23.5%)、76 Se(9.0%)、82 Se(9.2%)、77 Se(7.6%)、74 Se(0.87%)。
天然存在的硒同位素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核反应或中子活化方法制得的75 Se是一种很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它便于γ计数,半衰期较长(120天),所以广泛用于生物示踪实验乃至疾病诊断。在硒的生命科学研究中,75Se几乎是不可缺少的。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其丰度按重量估计约为地壳的7×10-5,占化学元素的第70位。在地壳上,油页岩、煤、石油中常含有硒,在海水、土壤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天然硒很少,且常与天然硫在一起。硒主要以重金属的硒化物存在。除少数国家或地区以硒化矿为硒资源外,多数硒化矿都因矿石产量稀少而没有工业价值,因此硒的主要来源是从重金属硫化矿冶炼铜、锌、镍、银等金属时作为副产品而得到。从硫的沉积物及铀的提纯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硒。
中国湖北省鄂西地区是全国也是世界上的高硒地区,硒的储量大,分布广,硒广泛地分布于植物、土壤、岩石及石煤中。
四、硒的生化
1、吸收
有机和无机形式的硒都可以很有效率的被吸收,只是发生在不同的肠道部位。
十二指肠是硒主要的吸收位置;
空肠和回肠则有少量的吸收;
胃则没有吸收硒之能力。
经尿排出的硒占硒排出量的 50%-60%,在摄入高膳食硒时,尿硒排出量会增加,反之减少,肾脏起着调节作用。
甲硒胺酸的吸收效率比亚硒酸盐(selenite)来的好。含有硒的胺基酸吸收是利用胺基酸运送系统,吸收率可达到80%。甲硒胺酸的吸收率比硒胺酸好。在某些研究中亚硒酸盐的吸收率可达到85%以上。硒酸盐(selenate)的吸收又比亚硒酸盐好。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都会增加硒的吸收,当在小肠腔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浓度低时也会增加吸收。重金属(例:水银)和植酸被认为会抑制硒的吸收。
2、贮存
研究表明,硒在人体内总量仅为14~21mg,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人体内的硒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肝、胰、肾、心、脾、眼睛、指甲及男性体内的硒多集中在睪丸、及附睾前列腺输精管中,会随精液一起排出体外。胰腺、垂体及毛发的浓度也较高,肺、肌肉、骨骼和血液相对较低,其中心肌硒浓度高于骨髓肌,脂肪组织浓度最低。硒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
人体与动物有二个硒储存库,
一为身体蛋白质的甲硒胺酸(SeMet),它的储存量视饮食中SeMet量而定,其提供硒的量,取决于甲硫胺酸的转换率;
二为肝脏酵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硒。
3、运输
小肠吸收之硒会和运输蛋白结合经血液携带至肝和其他组织。肾脏、肝脏、心脏、胰脏和肌肉都是硒含量较高的组织,肺脏、脑部、骨骼和红血球也含有硒。在人体血液中,硒和α球蛋白及β球蛋白的硫氢基结合,例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硒蛋白质P是一种含有硒胺酸的血浆蛋白,也是一种运输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在血浆中大约有50%以上的硒是和含硒蛋白质P结合。含硒蛋白质P的结构最多可以带有十个硒胺酸残基,当硒量下降时也会使残基合成量下降。
4、代谢
含硒胺基酸和无机态硒都会在组织中进行代谢。从饮食而来的甲硒胺酸其利用情形和甲硫胺酸相似,可储存在胺基酸代谢池中,用于合成蛋白质,也可代谢成硒胺酸和硒胱胺酸。
硒胺酸可以从饮食中直接得到,或是经由甲硒胺酸代谢而来。硒胺酸经由selenocysteine β-lyase作用之后产生游离态硒。游离态硒可以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得到氢,然后生成硒化物(selenide)。硒化物有两个代谢途径,其一是经过甲基化作用后藉由尿液排出体外,或是形成硒代磷酸盐,这是体内重要含硒酵素的前驱物,例如甲状腺素脱碘酶 (IDI或DI)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从食物中得来的硒酸盐在体内可转换成亚硒酸盐,更进一步代谢成selenodiglutathione及硒离子,后者成为硒蛋白或酵素的原料。
5、功能
硒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各种硒蛋白的组成分,进而影响其酵素活性或功能。
动物体内的硒以含硒酶和含硒蛋白两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
(l)含硒酶
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这是研究最多的含硒酵素,因为最早发现硒的生化功能就是作为酵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有五种亚型,通常标记为GPX1, 2, 3, 4, 5,每一种的亚型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但是催化相同的反应。主要的功能是消除组织中的过氧化氢(H2O2)和其他有机态过氧化物。还原过氧化物时,同时利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提供还原力。
Se是以半胱氨酸硒的形式,位于GPxl的活性中心上。GPxl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以还原性GSH为底物,催化还原不同种类的氢过氧化物,从而清除组织中有害的氢过氧化物,保护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伤,其作用在于转化过氧化物为相关的醇类(或水)并能清除自由基。
② 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含硒酶GPx4是一种膜结合酶,具有界面性,能作用于膜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对磷脂红过氧化物的活性较高,对于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它还能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损伤,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③ 甲状腺素脱碘酶 (IDI或DI)
脱碘酶是含硒蛋白质,分为Ⅰ、Ⅱ、Ⅲ型3种,
脱碘酶分为Ⅰ、Ⅱ、Ⅲ型3种。第一型存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第二型及第三型存在皮肤、脑下垂体、脂肪细胞和脑。主要功能是催化甲状腺素和相关代谢物脱去碘原子
酵素的活性区是硒胺酸。Se是组织中Ⅰ型、Ⅲ型脱碘酶的组成成分,其存在形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同,半胱氨酸硒位于活性中心上。Ⅰ型脱碘酶活性与Se水平呈正相关中型脱碘酶虽不是硒酶,但其活性也受硒营养水平的调控。
三种脱碘酶的主要作用
是维持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动态平衡。
a.将T4型甲状腺素脱碘转换成T3型甲状腺素,后者是体内活性最高的甲状腺素,可调节代谢、生长及发育;
b.是使甲状腺激素降解为活性低或无活性的形式。缺碘时引起脱碘酶活性下降,导致T4向T3转化受阻,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
④ 其他含硒酶另外,还从细菌培养物中发现了6种含硒酶:甘氨酸还原酶、甲酸脱氢酶、尼可酸羟化酶、黄瞟吟脱氨酶和硫解酶等。
(2) 含硒蛋白
目前已从动物的器官和组织中检测出13种含硒蛋白,研究较为深入的是:
①硒蛋白质P
硒蛋白P,它具有转运硒的功能。硒蛋白P含有多个疏基和硒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参与血红素的代谢,可作为自由基的清除剂,保护肝脏功能,避免肝坏死和脂质过氧化。当体内的硒含量不足时,硒蛋白质P会优先获得硒。
②硒蛋白质W
含有硒胺酸,主要存在心肌、骨骼肌和其它组织的细胞质中,可能扮演抗氧化剂的功能。
6、毒性
硒过量产生人体硒中毒,可能发生在工人以及摄取过多硒的族群。发生在高硒地区,因为那里的食物含硒量普遍较高,长时期摄入较大量的硒,造成摄入过量。只要采用稀释食物的方法,就能改变中毒的状况。
目前订定硒的上限摄取量为400μg/天;硒的副作用发生最低量(LOAEL)为910μg/天。硒摄入过量,极易导致毛发异样、指甲脱落、脚趾甲异样等副作用,不过并无饮食硒中毒的案例。
中毒的症状包含:
反胃呕吐、疲劳、腹泻、头发脱落与指甲增厚、易碎,异常刺痛感等,皮肤分泌物中有蒜味,继而损及内脏,出现四肢无力甚至麻木,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以及头昏眼花等神经性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导致死亡。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所摄取的硒含量成正比的关系。
五、人类对硒的认识过程
1818年瑞典化学家Berzlius(柏采利乌斯)发现硒(Se),并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月亮的意思。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49年Clayton和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0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除了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有保护肝脏的效果外,还有一种未被人们认识的“因素3”也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而且其保护效果比因素1和因素2更显着。1951年,施瓦茨开始提纯“因素3”,并终于在1957年5月17日发现“因素3”是硒。从而证明了硒是防止营养性肝坏死的一种保护因子。证实硒对肝脏有更强的保护作用,硒具有动物营养作用,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一个里程碑。
1957年Mills和Randall首次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直到 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GSH―Px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GSH―Px中的硒占人体总硒量的三分之一。1973年德国Forsfrom和A.L.Tappel鉴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用硒控制了危害中国人几十年的克山病。30年代,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现。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直到60年代,中国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偏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
1969年~1971年,Shamberger等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验、研究后指出,低硒地区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发病率高,消化道及乳腺癌尤为显着。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和动物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μg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这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二个里程碑。
人类认识硒的第三个里程碑,是中国对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硒可治疗和预防克山病,确证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应该像每天必须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也必须每天摄取适量的硒。
1974年,美国卫生管理局明文规定,为保证人能获得足够的硒,在可食用动物的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硒。1989年,美国官方又两次扩大和提高了硒的添加范围和剂量。
20世纪90年代,各国科学家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的年代”。
1980年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中国科学家接连对中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mg/kg的县只有1/3,即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mg/kg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1982—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我国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和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其中受试者为29584名成年人,结果为:每天服用200μg硒可显着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对胃癌患者最为明显。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大规模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死亡率下降了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了37%。其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下降63%,结肠癌发病率下降58%,肺癌发病率下降46%。进一步观察还发现,所有的实验都同时提示,硒的基本作用是在于预防或阻断疾病。此项开拓性的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强烈地引起国际社会对硒的关注、研究和应用。
美国著名医学专栏作家Passwater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Clark教授的实验结果:“一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补充硒可以使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这是一项符合严格科学标准的人类临床试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动物试验或是流行病学研究。由于食物中硒的含量变化很大,所以摄入保护剂量的硒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服用已知剂量的补硒剂,在临床研究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此试验在7家研究中心中,有6家在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硒用于癌症 预防感兴趣的今天,作为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流行病研究组主任。Larry C.Clark教授及其同事开展的癌症的营养性预防试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癌症预防室主任David Alberts博士评价说:“毫无疑问,Clark教授对于将硒作为癌症预防剂所做的贡献,会对这一领域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产生影响。
对硒认识2
1984~1990年在我国江苏省肝癌高发区进行了六年补硒干预试验,结果肝癌发病率显着下降。
自从70年代以来,我国在“硒与克山病发病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从而进入了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因此曾于1984年5月和1996年8月,先后在北京召开第三届、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并荣获“施瓦茨”奖章和证书。“中国在硒方面的研究处全世界最高水平”。
1985年~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食管、贲门癌最高发、其居民又存在营养素不足的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两项随机、双盲和以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结果发现:补充β- 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酵母可使总死亡率下降9%,总癌死亡率下降13%,其中尤以胃癌(死亡率降低20%)最为明显。
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首次发现,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调节体内糖尿病的症状。
1994年Taylor提出的病毒硒蛋白假说,该假说关键内容为:当硒缺乏时,体内病毒复制启动,病毒开始大量复制。反之则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1995年Beck等发现非致病的良性柯萨奇病毒在低硒小鼠体内发生基因突变成致病病毒,而在适硒小鼠体内无此变化。这是宿主硒营养状态对病原体遗传影响的第一次报告。
1996年,继Clark的有关硒的开拓性试验之后,各国开始并正在进行两项大规模的人群试验,以验证硒可降低癌症这一理论。其中之一是PRECISE试验,目的是验证Clark 1312人试验的结果能否被重复,并对一般人群通过补充硒可以降低总的癌症发病率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它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癌症预防试验,总共有52500名受试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瑞典以及芬兰等5国。此试验也被称之为“硒将改变世界”的试验。另外一项是SELECT试验,超过32000人将参加本次试验,主要是验证硒和维生素E是否能够防止人前列腺癌的高发。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于树玉教授及其课题组以他们的“硒预防肝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被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协会评为1996年度“世界克劳斯施瓦兹”金奖。
我国的医学专家于树玉等人历经16年在江苏启东县13万居民的肝癌高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体内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并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炎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
1999年Gladyshev等测出艾滋病毒感染的T细胞中硒蛋白含量减少,证明硒与艾滋病毒有关。
2000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报道“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硒蛋氨酸能够激活抑癌基因P53。P53基因可以通过促使异常细胞凋亡或者阻碍癌细胞的复制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2003年5月美国乔治亚大学Taylor博士在因特网上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SARS冠状病毒体内有硒结合蛋白质的存在,并推测这种硒蛋白可能与这种病毒的致病能力有关。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硒对动物体影响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在国外,科学家们在硒的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从最近的报道得知,体内有28种硒蛋白,已经克隆并测定哺乳动物9种硒蛋白的DNA序列,其它硒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2003年6月4日《人民政协报》报道:国际硒领域知名专家陈君石撰文说“硒是惟一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他认为:“缺硒可以导致病毒突变,而增强病毒致病力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2004 年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依力替康联用,取得惊人效果。依力替康是最新的治疗肠癌化疗药物,它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20%~3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0%~10%。当与超大剂量硒联用后,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到100%,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癌治愈率达到 40%~80%。
六、硒将改变世界
多少年来,医学创造的奇迹一直改变着这个世界。小小的一滴牛痘疫苗让人类免除了天花的流行;抗生素的使用,拯救了全世界无数个生灵;维生素、激素的发现,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新技术、新药物使许多不可治愈的疾病被攻克,预防医学让人类摆脱了疾病的缠绕,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这一切无不归功于医学的贡献。没有人不承认,医学上任何一个新发现,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也曾有“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奇迹,那就是在日本,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幼儿时代起每个人都要补充足够量的牛奶。几十年后,日本整个民族的身高与身体素质都有了惊人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寿命的延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做为营养剂的硒,会超越这一奇迹吗?“硒将改变世界”,科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印证了这句话。假使Clark教授防癌的试验结果在全球推广,就意味着通过补硒可以使全世界37%的人免受癌症的威胁;而在已患癌症的人群中,有一半人可以摆脱死亡的命运。有专家指出:一切慢性疑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慢支、哮喘、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等都必须补硒。在远离战争、饥饿、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生命的今天,还有什么比战胜疾病、延长寿命对人类更加宝贵的东西吗?如果硒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说,硒能改变世界!
由于我们缺少对硒的认识,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外著名学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人类来说,在过去的时间里,最大的悲哀不是缺硒本身,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难道我们还要把这个遗憾带入下一个世纪吗..
七 、硒对人体的全面保护作用
1、硒是强抗氧化剂:
人体内,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肿瘤、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化学中毒、辐射损伤、心血管疾病以及衰老等生理过程都有密切的关系。
氧自由基在生理条件下对机体无害,在病理条件下,活性氧产生过多会引起一系列机体损害。目前认为,自由基主要是活性氧在促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促癌物都能直接或间接方式产生活性氧,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起促癌效应。而抗氧化剂在整体或体外实验中都有抑制某些促癌剂的作用,从而起抗癌效应。硒元素也是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
在人体有三种主要的抗自由基的酶,也称抗氧化剂,它们分别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硒的酶。酶是什么?它是身体里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强,每一个酶分子中存在着少数活性中心,它们决定着酶的活性。酶分子中的活性中心,相当于军事指挥中心。
机体正常时,自由基链式反应一般不易实现。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做为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清除脂质化氧化物,打断自由基引发的恶性循环,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但在缺硒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各种疾病就会产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不仅能消除脂质过氧化物,打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还能消除另一种自由基--过氧化氢。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分解性质活泼的氧自由基,但分解后的产物--过氧化氢,仍然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还需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将它进一步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水和氧,此外,这种含硒酶还能消除羟自由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以称得上是消除自由基的多面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还在于,它的抗氧化活性非常大,在人的体内地,80%以上的硒是以硒半胱氨酸的形式在体内代谢的。它对人体多脏器都有重要的保护功能。硒属于非酶系统中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抗氧化剂,被认为是体内的平衡中心,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因子,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有促进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没有硒,就没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硒含量不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就下降,自由基就有可能无法无天,依赖硒保护的肝脏于是首当其冲,使自由基受到重创。因此我们就明白补硒道理,硒具有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硒的抗氧化力是维生素E的50-500倍,硒还与其它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协同作用。
硒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硒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E的吸收,有助于维生素E在血浆中潴留,节省维生素E的用量,维生素E则可通过维持体内硒的活性型,抑制硒的排出,并且预防脂膜的自身氧化,抑制过氧化氢的生成并减少硒的用量;硒还能促进DNA与RNA的合成,促进泛醌(辅酶Q)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控制透过细胞膜的部分离子异常流出。减轻和阻断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一级引发作用,以及通过还原过氧化物以减轻或阻止二级引发作用,避免组织细胞损伤。
硒与锌、铜及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协同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自由基。自由基被称为“百病之源”,硒是自由基的清除剂,能将自由基迅速灭活。研究表明,硒与这些元素或维生素联合作用,清除自由基的效力要高出几百至几千倍。
总之,硒是一种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强力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增强免疫功能、保护生物细胞膜、明显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老化、降低致癌物质的诱癌性、消除体内突变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等功效。
2、硒是抗病毒靶向剂
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硒是唯一具有靶向性的可杀灭人体病毒的微量元素。
硒能防止镰刀菌毒素(T—2)对心肌细胞、肝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损害;
硒可抗病毒,对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白细胞DNA非程序合成有阻断作用,并可阻止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癌;
3、硒是修复保脏剂:
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保护细胞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害,一个人细胞完整无损,脏器功能才能正常:保护了细胞,就保护了人体心、肝、肾、肺、眼等重要脏器。
4、硒是维生素协同剂:
硒可调节维生素A、C、E、K的吸收与消耗,并与维生素E协同保护细胞膜,参与CoA、泛醌(CoQ)和泛葵利酮(Q10)的合成,在机体代谢、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5、硒是携氧增强剂:
补足硒,保护血液中红细胞,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会被氧化,其携氧能力增强,就能把充足的氧带给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使每一个细胞都能行使正常功能。
6、硒是“广谱”免疫调节剂:
使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强”其免疫力非但没有好处,而且可能有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过敏反应,即免疫反应超常的表现。因此,免疫力不是越强越好。”
陈君石教授说:“对健康人用药物来增强免疫力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通过营养素的适当补充来调节免疫功能,一般是不会发生不良副作用的。因为,营养素的作用比较温和,不大可能引起超常免疫反应,而且“免疫调节”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在免疫功能正常时并不会“增强”免疫功能。有不少营养素都有免疫调节功能,如:维生素C、维生素A、锌、铁和硒。其中维生素C和硒还有抗氧化功能。”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重要功能除了免疫调节,还有抗氧化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硒具有明确的免疫调节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癌症患者,特别是在放疗和化疗后,往往表现出免疫功能下降(如:白血球减少);适当补充硒化合物可使其免疫功能下降有所改善,甚至恢复正常。专家们把硒称为“广谱”免疫调节剂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所批准的以硒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有免疫调节功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硒确有这方面的功能。”
硒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病毒、异物及体内病变的识别能力;
研究表明:硒在人体淋巴结、肝脏及脾脏等组织的含量最高,而这些组织也是免疫细胞的集中地。专家发现硒几乎存在于人体 所有免疫细胞中,它有保护胸腺、维持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人们服用硒能刺激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1)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溶解作用和杀伤感染的微生物是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的重要功能。
许多研究证实,硒可以影响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Bendnarek等人进行两周动物实验,每天以5.75mg的硒量给小牛肌肉注射,结果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硝基蓝四氮唑阳性细胞及吞噬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硒提高吞噬细胞能力提高了2-3倍。有充足的硒的情况下,才会有强大的杀菌能力。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k细胞。T细胞亚群又可分为辅助性T(TH)细胞(此类细胞是识别抗原以及产生抗体)、抑制性T(Ts)细胞(主要是对B细胞、巨噬细胞及其它T细胞的活性起负向调节作用)及细胞毒性(Tc)细胞(对感染的靶细胞及肿瘤细胞起溶解和杀伤作用)。
补充适量的硒可使人和动物Tc和NK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Roy等人以2.0mg/kg硒量给衰老的大鼠补充8周,结果Tc细胞的杀肿瘤细胞活性提高到未补硒的青年大鼠的水平。
有充足硒的情况下,可提高β细胞的抗体合成和T细胞的增殖。可明显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硒能增强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而IL-2可明显增强N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体液免疫
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接受刺激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由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抗体的产生是体液免疫的关键。硒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刺激免疫球蛋白的形成。
硒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它可以提高机体合成IgG、IgM等抗体的能力。缺硒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产生受抑制;补硒则可提高机体抗体滴度,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硒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是有机硒能健身祛病的重要原因。
7、硒是心血管保护剂:
硒的缺乏是招致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患的罪魁祸首之一。足量的硒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完整性、稳定性和正常通透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硒和维生素E复合剂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硒可改善和提高急性心梗病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心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损伤,缩小梗死范围,故补硒可预防和治疗急性心梗。
8、硒是保肝护肝剂:
缺硒会使细胞膜Na+-K+-ATP酶和5’-核苷酸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及其含量减少,这被认为是引起肝坏死的组织化学因素。补硒及给予维生素E对防治肝坏死有一定作用,这可能与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有关。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硒浓度量显着比正常人低。补硒可以减轻肝炎症状、阻断肝纤维化并预防肝癌。
9、硒是血糖调控剂:
缺硒是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硒平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服含硒中药可改善其症状。动物实验表明,硒可增强大鼠血中GSH-Px活性,降低血中LPO水平,减轻链脲佐菌素的致糖尿病作用。硒还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表明硒对外源性葡萄糖所致的血糖升高有拮抗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硒具有降低血糖和调控胰岛素代谢过程等拟胰岛素作用。
10、硒是保视防障剂:
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中,以眼睛的硒含量为最高,硒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微量元素,补硒可以保护眼睛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视力。
实验表明,白内障晶体中SOD活性升高,可能是晶体内的超氧负离子浓度升高,刺激晶体所产生的一种保护作用。虹膜和晶状体含硒量丰富,而晶体内巯基含量、LPO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表明,缺硒能使晶体产生自由基,从而导致白内障。
硒酶和硒化物则可以拮抗缺硒所致的晶体内生化变化,消除自由基,改善晶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因此,补硒有保护视神经、预防白内障、增强视力的作用。
11、硒是天然解毒剂:
人体患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常见污染环境有害元素有铅、汞、镉、砷、铊等。它他们所引起的多种中毒症状都能被硒不同程度的消解。硒作为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在人体内可以与带正电荷的害金属离子结合并直接排出体外,或从胆汁分泌排除体外,消解了金属离子的毒性,起到解毒和排毒的作用,因此硒获得了“天然解毒剂”的美誉。
12、硒是肿瘤拮阻剂:
正常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异常增殖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会被正常的免疫功能及时地发现并清除。硒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中,并发挥着维持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如果人体缺硒,正常免疫功能会降低,这样一来,细胞分裂生长中偶然产生的一小撮“坏份子”就会像孙悟空解脱了紧箍咒一样,无法无天起来,最终发展成为癌细胞。健康人额外补硒,能预防癌症发生,癌症患者补硒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癌治疗疗效,减少复发转移机会。
硒能通过抑制细胞增生、蛋白质合成及DNA复制而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阻断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促使肿瘤细胞萎缩、凋亡。
大量调查表明,人体血硒浓度与癌症死亡率呈负相关。研究还发现,血硒水平还与肿瘤病人生存时间、多发肿瘤率、分化程度、复发率和扩散范围有关。
在当今癌症等许多疾病无特效药的时候,通过摄取足够的硒来预防多种癌症,特别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硒是耐药修饰剂
(1)长期的放化疗,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
当肿瘤细胞受到放化疗攻击时,一部分肿瘤细胞死亡,一部分逃脱了死亡,并在细胞内建立了抵御放化疗的强大工事,使再次放化疗的效果明显下降。
研究显示,实体瘤化疗时药物总是借血流最先到达肿瘤外层,较少或根本不渗透到肿瘤内部。因此,总是外层的氧合增殖细胞首先被杀灭,内层乏氧细胞由于药物不能以有效浓度到达,以及其对药物的固有耐药性,使乏氧细胞不受杀伤作用。至于放射治疗,乏氧细胞具有明显的抗放射性,缺氧可保护肿瘤细胞免遭照射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实验表明乏氧细胞仅是氧合细胞放射敏感性的1/3。还有资料证实,大剂量照射动物肿瘤,杀灭大量氧合细胞以后残存乏氧细胞有的仍可发育正常成为肿瘤发生而导致治疗失败。
而在化疗的同时补硒,硒元素可以促进修复肿瘤未成熟血管基底膜,改善肿瘤微循环,减少肿瘤乏氧细胞,再结合化疗等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治愈恶性肿瘤的几率。特别是在消灭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等方面,硒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抑制、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
因为放化疗产生很大副作用,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都普遍地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淋巴水肿、睡眠差、脱发等现象,很多病人坚持不住。如顺铂化疗会产生肾毒性,听力下降,白细胞下降。
服用硒可抑制这些副作用,增加它的疗效。研究显示,在放化疗前7天服用大剂量硒(600-800μg/日),可有效防止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增强食欲,防止呕吐腹泻和浮肿等现象,改善睡眠,减少脱发,明显减轻病人放化疗期间的痛苦。
14、硒是抗老防衰剂:
研究发现,长寿老人的发硒与血硒比一般人高出3倍左右,这提示硒元素有显着的抗老防衰功效。
GSH-Px的活性减弱,体内自由基则会不断蓄积,成为自然老化过程的致老因子。体内自由基过多会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链式反应,形成过氧化脂质(LPO),LPO含量的升高导致GSH-Px/LPO比值的降低,机体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使得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等生物膜流动性和弹性降低,损伤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膜脂成分,从而引起细胞衰老。
硒可以增强GSH-Px的活性,使生成的H2O2被催化还原为水和O2而被清除;同时,可以还原脂质过氧化物,防止LPO、MDA的生成,增强Na+-K+-ATP酶活性和生物膜的流动性,保护DNA、RNA和生物膜。因而适当地给人和动物补硒,能防止组织细胞功能的退化、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性疾病。
15、硒是生育增强剂:
硒能增强生育能力及生殖功能。一个科学而有趣的发现;性生活过频的男子,其发硒和血硒含量偏低,是因为男子摄入硒与组成精液中成分的硒代氨基酸随射精而排出体外。当食物供硒不足时,最易出现硒缺乏症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所以成年男子每日勿忘补硒。
16、硒是艾滋病的抑制剂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中可能存在编码硒蛋白的UGA密码子,由其编码的含硒蛋白可能对HIV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在体外,硒对HIV-1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缺硒可发生使HIV致病性增强的移码突变,适量补硒可对HIV早期感染有保护作用。硒缺乏和HIV感染的病理状态存在潜在的联系。
补硒可有效抑制人体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目前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硒在抗病毒治疗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期待微量元素硒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7、硒是情绪改善剂
国内专家研究发现,低硒、低碘可影响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这是目前发现的与抑郁最为密切相关的神经介质。此外,硒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抑郁行为具有保护作用,生理剂量的硒可增加慢性应激的行为活动,改善抑郁症状。
八、硒与人类健康
美国科学已提出,21世纪硒将成为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27个国家的流行病血调查研究说明,土壤、粮食中的硒水平越低,癌症发病率越高;在美国几十个州的调查也证明这条规律。其中特别是结肠、直肠、前列腺、乳腺、卵巢、肺等部位的癌症和白血病与硒水平的关系最大。
硒与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也关系密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高硒地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低硒地区。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 “众所周之,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已研究证实硒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养颜抗衰、保护心肌和肝脏、抵抗有害重金属元素及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等致癌和致病性毒素、抗辐射、调节免疫功能、参与人体多种蛋白质的合成等重要作用。”
近20年来,世界科学家经实验研究证明: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老年性便秘、老年性高血压、中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脑萎缩、白内障及儿童发育不良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
因此,面对人类珍贵的生命面临如此严峻威胁,专家呼吁:缺硒易患病,补硒好处多!选择高效、安全的硒制品,定量补硒、刻不容缓!!
【一】、硒与癌
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一项重大决议,即认可硒是抑癌剂,并允许商家对硒的抑癌效果作出标识。
1、概述
(1)、硒防癌里程碑
1997年《美国医学杂志》就曾报道:补硒可使肿瘤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则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的Clark教授等在美国进行了为期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这项实验符合严格的科学标准,试验在7家临床中心进行,结果发现:
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有3种癌症的发病率下降的最为明显:前列腺癌下降63%,结,直肠癌下降58%,肺癌下降46%。
硒服用量研究表明:小剂量(每日50~250μg)防癌、抑癌,大剂量(每日400~800μg)抗癌,超大剂量直接杀伤癌细胞。
(2)、硒为什么能预防肿瘤?
当人体出现肿瘤细胞时,人体的防御系统调动硒作用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内线粒体是硒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之一,硒使肿瘤细胞在活体内的增殖力减弱,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而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无不良作用。肿瘤组织之所以大量积聚硒,是因为机体发挥了硒的抗癌功能。
①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a硒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肿瘤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这是由于硒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种免疫细胞中,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突变可以被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及相应的抗体所识别、杀伤,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而当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时,则不能清除突变细胞,从而利于肿瘤生长。许多研究表明,硒显着地影响免疫系统所包含的3种免疫防御方式,即非特异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硒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硒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
b有害自由基增多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硒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过氧化反应,分解过氧化物、清除自由基、修复膜分子的损伤。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为无毒的羟基化物。H2O2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被分解,从而保护细胞及其组织不被过氧化物损伤,特别是保护细胞和细胞器的膜,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的膜,预防肿瘤的发生。
②硒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
a致癌物是肿瘤发生的最大诱因,硒能阻止某些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或拮抗其代谢产物,有利于代谢平衡向解毒方向移动并离开致癌途径,从而抑制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b硒化合物对多种致突剂的致突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
③硒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
硒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育,并干扰其扩播的环节。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硒的特殊代谢产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癌组织,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促进其凋亡。
④硒能“切断”肿瘤营养供给:
肿瘤的成长依赖于机体对其的营养供给,硒可促进机体快速产生“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渠道。由于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会逐渐“枯萎、消亡”;
同时由于切断了肿瘤的代谢渠道,废物不能排出,肿瘤将逐渐变性坏死,其机制可形象地比喻为“断敌粮草”和“釜底抽薪”。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条件下硒对非癌细胞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硒的抑杀作用只针对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不良作用。
(3)、硒对人癌症的预防研究:
① 在普通人群众中补硒预防原发性肝癌:
1985年起,在启东肝癌发病率基本相似的5个乡含130471人口中进行。给民主乡全体居民20849人供食含硒食盐(15ppm亚硒酸钠),另四个乡供食普通食盐。本研究经历8年,吃含硒食盐的民主乡居民的肝癌发病率逐年下降,由服硒前的41.9/10万人口下降到14.2/10万人口,7年平均下降值为27.7/10万人口,肝癌发病率减少了35%。4个对照乡肝癌发病率由43.67/10万上升到50.63/10万,即上升了6.96/10万。若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则相差42%。本实验证明了硒食盐有明显的防癌效果。
②用富硒酵母预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的试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其肝癌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02倍。科研人员在启东2个乡筛选出20岁以上、肝功能正常、HbsAg携带者226名,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人,实验组每天口服含200μg硒的富硒酵母片。对照组服普通酵母片,连服4年。4年来,补硒组113人中无肝癌发生,而对照组113人中发生7例肝癌,累积肝癌发病率为15.80%。提示硒确有预防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作用。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
③应用富硒酵母预防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发生肝癌的试验:
据报道,肝癌核心家系的肝癌积累患病率为对照人群的7.76倍,且发病年龄较无血缘者提前10年以上。表明肝癌家系成员是肝癌的高危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肝癌高发家族一级亲属3849例,年龄在15岁以上。随机分为补硒组2346例,对照组1485例,补硒组口服200μg硒的富硒酵母片,对照组服普通酵母片,连续服药2年。结果,肝癌累积发病率补硒组为219.37/10万及对照组为553.15/10万,两组相差5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着(P<0.01)。
④硒对其他癌症的预防:
江苏省扬中县的胃癌、食管癌发病率都很高,而扬中市居民血硒含量偏低。1989年,科研人员对扬中市新坝、联合、丰裕、三茅、三跃等乡镇居民采用食盐加硒的补硒措施。经过5年观察,食用硒盐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12.07%, 胃癌下降18.41%(P<0.01),初见成效。
⑤癌症高发区的营养预防研究:
河南省林县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死亡率极高,调查说明居民膳食中某些营养明显不足。因此,1982~1992年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林县进行了营养预防试验。试验一、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者3318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包含14种维生素和12种矿物质的胶囊3颗,对照组服安慰剂。为期6年。试验二、4个乡40~69岁普通人群29584人,随机分8个组,分别服用不同的维生素、矿物质复方药丸,或安慰剂。为期5年另3个月。重增组试验结果: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降低总死亡7%,总癌死亡4%,脑血管死亡近38%,食管、贲门癌死亡8%。并减少老年眼核性白内障患病率43%,使21%~26%食管上皮重增转为非重增,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三分之一。说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可逆转食管的癌前病变。普通人群组试验结果证明,补充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硒酵母组成的复方能降低总死亡9%,总癌死亡13%,胃癌死亡21%,其他癌死亡19%(P<0.05)。降低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相似。
(4)、硒抑制癌症的机理
近年来,虽然对Se抑制癌症的作用机理没有定论,但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了Se可能的抑制癌症的机理,综合起来概括如下:
1、细胞分裂速率的调节;
2、干扰遗传基因,影响癌细胞的代谢功能
3、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介导细胞的凋亡;
4、降低致癌剂的活性,控制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及其基因表达,起阻断致突,致癌作用;
5、硒是体内抵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对汞、镉、铅、砷都有解毒作用,能阻止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性或拮抗其代谢产物,从而抑制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5、促进DNA的损伤修复;
6、作为抗氧化剂, 硒是一种诱导剂,使癌变早期紊乱的基因调节途径正常化;
7、作为抗氧化剂, 其作用在于破坏组织内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防止细胞癌变;
8、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伤已癌变的细胞.
9防止细胞癌变;调节肝脏酶的活性活激活解酶。
10、硒调节机体的抗癌因素环磷酸腺苷代谢,有选择性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内环境中的水平,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
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解过多的过氧化物,保护细胞膜;
②硒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硒与抗癌药物联用显着提高疗效
2005年9月6日,美国健康研究院(NIH)“降低抗癌药剂毒性的方法“获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称,硒可减轻抗癌药物治疗时的毒性,化疗药物与硒联用,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服用量,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化疗药物毒副性。该项专利发明人为Rustum等,专利权受让人美国健康研究院(NIH)。
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批准的硒与化疗药物依力替康结合已进入一期临床。硒临床用量:2000μg/天,试验初步结果:
①、硒与依力替康协同可提高癌症治愈率。
补硒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10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达40%-80%。
②、补硒后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明显:
放化疗产生很大副作用,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都普遍地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淋巴水肿、睡眠差、脱发等现象,很多病人坚持不住。如顺铂化疗会产生肾毒性,听力下降,白细胞下降。
研究显示,在放化疗前7天服用大剂量硒(600-800μg/日),可有效防止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增强食欲,防止呕吐腹泻和浮肿等现象,改善睡眠,减少脱发,明显减轻病人放化疗期间的痛苦。
2、分述
(1).硒与食管癌: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肿瘤学家经研究证明,在低硒含量的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且土壤中硒含量与此种癌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证明,随着机体内硒水平的降低而病变恶化程度加重.健康人,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和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硒与头发硒含量,均有显着性依次递减表现.无疑,这对食管癌的营养干预是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迄今,以硒作为一种抑癌剂已引起了人们的颇大兴趣.曾有报道,在防治癌的过程中,联合使用硒和维生索,对降低致癌剂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而单用亚硒酸钠对食管癌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2).硒与胃癌:
在美国土壤中硒含量低的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它地区,提示缺硒是癌症发病的一种高危险因素.有报道认为,胃癌患者血硒值大约比正常人低4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对21 584名普通人群进行6年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以采用硒50μg组营养方案为最佳,可降低总死亡率9%,降低癌症死亡率13%,降低胃癌死亡率20%,降低非贲门胃癌死亡率24%。
硒对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也有较好效果。例如,医生给胃病病人服用硒50μg,每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后,对其进行胃镜复查,发现病人的胃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性胃炎好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通过对30例胃癌患者体内硒含量的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体内硒含量(1。06微摩尔/升)远远低于健康人(1。97微摩尔/升)。佳木斯医学院李义强医师对40例经胃镜、X线钡餐透视以及手术探查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补充硒。结果发现,晚期患者通过补硒,病情缓解率明显提高,同时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减轻了。
硒除了对上述几种肿瘤有防癌、抗癌作用外,对其他肿瘤也有类似的效果,但硒的这些作用往往依赖于大剂量的摄入,也就是说大剂量补硒效果才能明显,但大剂量补硒时又存在安全性问题,所以广大患者在选择硒制品时必须慎重。由纳米技术制备而成的纳米硒具有高效、安全的独有特性,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目前,纳米硒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放化疗患者大剂量补充纳米硒,既能达到增效解毒的效果,又能保证其安全,是肿瘤患者不错的选择。
(3)硒与肠癌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研究表明,那些血液中含有高含量硒的人患肠癌的几率比正常的人低34%。这个研究对于肠癌的患者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那些血液中有高硒含量的人患肠癌的几率要比正常的人低许多。
具体的硒是否是降低肠癌的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研究。但是从其他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它们都的确支持了硒可能会抵抗肠癌的说法。硒可能是在基因水平上防止癌症。另外,硒可能会改变脂肪酸的作用机制,从而防止直肠结肠癌的发展。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杰可博士发表一篇文章,这位博士是将三个临床实验共1763人,研究目的是大肠腺瘤切除后腺瘤的再发生与营养的关系,这三组包括:膳食纤维摄取组共498位,预防性的瘜肉切除共713位,防止产生瘜肉组共552位,共做了3到4年的追踪。同时侦测个案血中硒的浓度为97到191ng/mL,结果发现血中硒浓度较高者,只有良性腺瘤的复发率最低(只有66﹪),也就是说,在血清中硒浓度愈高发生大肠腺瘤的机会就会愈少。它有数个可能的机转:包括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DNA受损,防止细胞癌化。
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依力替康联用,揭开了人类用硒抗癌的新篇章: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10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40-80%,研究发现,在与依力替康的联用中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硒与肝癌: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8年补硒实验,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9%。为此,我国用硒预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早在1987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就报导,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肝癌为65%,补硒后降到24%。198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报导,黄曲霉毒素诱发鸭肝癌前病变为26%,补硒降到6%。
1993年“癌症”报导,江苏启东2.1万高危人群补硒6年,肝癌发生率从5.4%降至3.3%,2.8万高危人群没补硒为对照,肝癌发生率从5.4%升至6.4%。2000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补硒对高危人群预防肝癌的作用:206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补硒组1112例和对照组953例,补硒组每人每天服硒228μg,对照组服安慰剂,观察3年,补硒组血硒显着升高,相应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随之升高,肝癌发病率补硒组3057.55/10万,对照组5891.11/10万,相差近一倍。这些研究说明,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区,补硒是可以预防肝癌的。
补硒使肝癌发病率下降50%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著名专家于树玉教授等人历经16年,深入肝病高发区,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观察,结果发现,补硒可使肝炎病人减少35%,乙肝患者指标由阳性转为阴性显着增多,使肝癌病人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长期补硒可以减少一半。此项试验荣获国际生物有机化学协会“施瓦茨”奖,也被列为“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临床观察患者补硒效果显着
1.甲、乙型肝炎患者补硒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善食欲不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等症状;
2.肝病病人补硒能使肝脏病变减轻,并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3.硒有保肝、护肝作用,硒能防止慢性肝炎损伤肝脏,并防止肝坏死;
4.补硒可以阻止肝纤维化,防止病情的加重;
5.补硒能够提高肝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避免肝病的反复复发;
6.补硒还能降低甲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病机率。
(5)硒与肺癌
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发现肺癌患者血清硒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有很多关于硒在肺癌化学预防中的研究。国外有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给低于正常硒水平的人群补充硒,有可能降低肺癌发生率。体外实验也证实,硒可以抑制致癌物游离二氧化硅、镍等导致的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作用:体外试验还证实,硒对人肺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肺癌发病率降低最明显,达50%以上。另外,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肺癌者,服用硒可以减少放化疗所致的副作用。临床证实,在化疗前后服用较大剂量硒制品,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与不用硒制品有显着提高。
(6).硒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一种。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较欧美国家低。但近期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增势。
根据CNN 98/ 8/22 的报导, 最近被医学界发现有抗癌抗氧化力的硒对于男性的前列腺癌的发生可以减少1/2到2/3的效果, 这是由Natioanl Cancer Institute(国家癌症中心)比较高硒与低硒饮食的美国男性所作的研究所发现
美国每年有超过40,000名男性死于前列腺癌, 成了头号男性杀手, 这是一种因为男性荷尔蒙长期刺激前列腺的结果, 通常与遗传饮食有关
其它相关的研究也发现, 维生素 E也同样具有对抗前列腺癌的功效, 而 维生素 E与硒一起补充, 则具有更强大的抗氧化力, 对于许多老化并如心脏血管疾病的防范有很好的效果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硒地区及低硒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增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历经13年的研究结果证实。硒浓度最高组患前列腺的风险比硒浓度最低组低48%。还有研究发现,在年龄、种族等其他条件匹配的情况下,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血硒浓度经尚生存的前列腺癌患者偏低。
因此男性到了50岁以后,建议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尿(PSA)检查。另外,自己或家人若出现排尿困难、夜尿增多、体重降低、骨盆不适或持续性背痛、骨癌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前列腺癌的治疗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病情发现越早,疗效和预后越好。
那么,硒是如何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归纳起来有两点
①.硒能够防止正常前列腺细胞受到氧化剂损伤。硒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有利于阻止氧化自由基对正常前列腺细胞的损伤。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剂导致的细胞损伤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因此,硒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前列腺细胞的癌变。
②.硒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硒可使癌细胞线粒体受到损伤,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硒还可通过抑制肿瘤中的癌基因表达等多种生化代谢途径,达到抑制前列腺的目的。
(7).硒与乳腺癌
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硒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2006年第8届硒国际研讨会多篇论文都显示,缺硒是引发乳腺癌原因之一。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生活在高硒地区的妇女其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较低。日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了从食物中摄入的硒减少,从而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4~5倍,美国和芬兰也有类似的研究报道。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乳腺癌患者血硒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而这些患者有远处转移、多发肿瘤、多次复发和生存期短的可能性。
硒对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影响
治疗卵巢癌的常规用药包括环磷酰胺和顺铂,但这些药物往往会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而硒在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中能起到明显的增敏解毒作用。
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内科专门研究了硒对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影响,结果发现,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大剂量补硒,其头发中和血液中硒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增高,在应用硒制剂3个月后,白细胞数显着上升,在应用硒制剂2个月和3个月后,头发脱落,胃肠胀气、腹痛、虚弱、不适、厌食等症状均显着缓解。
在其他研究中专家们发现,硒与卵巢癌治疗敏感性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卵巢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补充硒3个月,其治疗效果更明显。美国医学专家斯尔嘉教授在对卵巢癌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补充硒3个月,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57%)远高于未补硒组(31%)。因此专家建议,对于卵巢癌化疗的患者,尤其是耐药的患者,化疗的同时补充硒,可望提高化疗效果。
硒与动脉硬化
以脂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老年心血管系统退行性病变,同时又是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AS被认为与衰老在脂质过氧化机理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观察表明,老年人发硒与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明显负相关性。AS患者血浆LPO与TC、甘油三酯(TG)含量呈正相关。
缺硒可导致CSH—Px活性下降,LPO浓度增高,抑制血管壁前列腺环素(PGI2)的合成,使PGl2/TXA2(血栓素)比值下降,致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区胆固醇沉积及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AS。
动物实验表明,补硒可提高老龄大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LPO的含量,明显提高Se—GSH—Px/LPO比值。加硒可明显抑制高脂血清中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LPO的形成,升高PGI2的含量,防止血栓形成。Se—GSH—Px活性的增高能大量破坏在血管壁损伤处集聚的胆固醇,调节体内血脂代谢,防止或逆转上述AS过程的发生。
缺硒是导致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而补硒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症状,还可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硒与心肌病变
流行病学资料。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医生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症状。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
经研究证实,患者主要病变在心肌,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六十年代,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由我国营养学及微量元素研究专家组成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降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而水土中含硒较高的地区,本病极少出现或不出现。
对硒的研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人发中硒的含量可反映环境中硒的水平,又可以反映人体内硒负荷情况。发硒测定被认为有实用价值。目前发现发硒与血脂代谢有密切关系。据报道,克山病红细脑膜有胆固醇/磷脂比例异常,影响细胞骨架,同时发现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指数增加,并发现克山病人的血液及心肌硒的含量低,饮食中增高硒含量能治疗克山病,因此认为克山病与硒低关系密切。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通过对65例老年人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测定,井分析其与头发硒含量的相关性,发现发硒与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明显负相关,即低发硒伴有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与低硒的克山病病人的血脂变化相符合。说明保持适当的硒含量有利于血脂代谢,这可能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
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这一研究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由此也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硒原来是如此重要。
来自临床病例研究。
在内外环境都缺硒的人群中最突出的病症是心肌病,说明心脏是对硒十分敏感的器官。
心肌组织内的硒呈不均匀的梯状分布,心肌硒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右心房、左心房、室间隔、右心室、左心室,即从心底到心尖部逐渐增高,这是与各腔室内压力、容积、和负荷相匹配的,即负荷越是大的部位硒含量越高。
当体内严重缺硒时,心肌中硒含量低,使谷胱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含量上升,过多的自由基会致使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对心肌细胞造成氧化损伤。这一边串的生物化学作用,都会因补充适量的硒而得到正面调整。
心脏病和心肌炎病人的血硒含量显着比正常人少,在青海省贵德县仅为正常值的一半。
山东省泰安疗养院的心脏病科大夫陈国威等一行4人,他们在青海省门源县上西滩村的255人中查出28人患心血管病(10.98%),几乎每10人就有一名心脏病患者,28名患者中有17人心肌病患者;在贵德县斜马浪村的356人中,查出17人患心血管病(4.77%),其中9人为心肌病患者。可见在这些地区大部分心血管病是因心肌受损而引起的。
临床证实,心肌炎后遗症病人常在停药后出现早搏不易根治等情况,而应用硒和中药调理可以根治心肌炎后遗症。硒能保护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通常,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硒的用量是50微克,每日三次,共150微克.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也较安全。
上述生物化学过程已经在无数的科研结果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缺硒损伤心肌、补硒保护心肌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有关科学界一致公认。
硒与冠心病
流行病学资料。
对25个国家病人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硒的摄入量越少,冠心病的死亡率越高。
在芬兰这个普遍缺硒的国家,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硒地区。在芬兰,饮水中含硒量为0.1毫微克/克的地区,每1730人中有一个人得心脏病,而在饮水中硒含量低于0.05毫微克/克的地区,每224人中就有一个人得心脏病。芬兰东部土壤及人们饮食中低硒,冠心病的死亡率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芬兰和新西兰曾是心肌梗塞死亡率是最高的两个国家,但恰恰也是土壤中硒含量最低的地方。
来自临床病例研究。
丹麦心脏病专家发现:血清硒浓度低于79微克/升的中老年人群,较正常血硒人群比较,冠心病的危险性显着增加。美国学者指出:老年人心脏病发病率,缺硒的地区比富硒地区升高67%。
王月华等测定了4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硒水平为42.3微克/升,92例正常对照的为126微克/升,差异显着,表明冠心病人的血清硒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王郁文等研究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2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硒含量为101微克/升,8例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含量为95微克/升,10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硒含量为114微克/升,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与硒有密切关系。
Salonen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硒水平低于对照组。随着血硒水平降低,心肌梗塞及其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显着增高。有人测定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硒含量,发现该病发作4小时内血浆硒水平下降,并认为这在心肌梗塞前就已存在低硒。
另有观察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11例,心绞痛14例)血硒水平低。可见,血硒浓度与冠心病具有负相关关系。
硒与高血压
流行病学资料。
在美国的缺硒地区,死于高血压、中风及其他与心血管病有关的人,比富硒地区高3倍。美国也发现其高硒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低硒地区,对位于高硒地区和低硒地区的17个城市比较也发现有相同规律。一些富硒地区的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水平低67%,在而在缺硒地区,心脏病发病率比全美国的平均发病率要高。
调查美国19个州的冠状动脉、高血压、心脏病死亡率与血硒浓度的关系,发现这些病死亡率高的州,其血硒浓度则低。在哥伦比亚的缺硒地区,心脏病的死亡率比平均水平高22%。
来自临床病例研究。
Uysa发现高血压病人体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和红细胞对脂质过氧化的敏感性显着升高,尤其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高血压病人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较其它高血压患者更高。Misiewicz观察硝苯地平的降压作用部分是通过提高高血压患者体内SOD及硒依赖的GSH—PX活性,从而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实现的。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Se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为我们对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Han报道了补硒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的作用。他对52名具有妊高症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后期给予6~8周补硒治疗(100μg/d),结果降低了妊高症和妊娠性浮肿的发病率。
北京妇产医院对295例有妊高征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补硒后血硒含量在孕34周、37周均比妊娠中期上升,脐血硒含量也明显比不补硒组为高。补硒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肿均有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外周阻力及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使妊高征的发病率下降。
硒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硒通过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等作用降低血压。
硒与脑
1、硒在脑部功能中的独特作用
硒在大脑中的代谢与在其他器官的代谢大不相同。当机体缺硒时,会以牺牲其他组织如肝、肾、肌肉中的硒为代价优先维持大脑中硒水平。
同时,硒的缺乏也会对大脑神经介质的合成和释放造成影响,导致老年人的认知损害。
微量元素硒,在维持正常的脑部功能,包括酶的活动、细胞氧化过程、脑内信号传递以及神经递质的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硒是情绪的重要调节剂
国内专家研究发现,低硒、低碘可影响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这是目前发现的与抑郁最为密切相关的神经介质。此外,硒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抑郁行为具有保护作用,生理剂量的硒可增加慢性应激的行为活动,改善抑郁症状。
国外研究发现,平时饮食中仅含有少量硒者出现的抑郁症状更多,即硒越少,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临床研究证实,每日添加100~150微克硒,连续5~6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原本饮食含硒较少者,其情绪的改善更为显着。另外,在一项有关艾滋病(HIV)的研究,发现给艾滋病患者每日添加200微克硒,可使患者的抑郁沮丧情绪分值下降近20倍,而且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
硒可降低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
专家对健康男性饮食中硒水平进行研究后发现,男性情绪与血小板中硒依赖酶的活动呈明显正相关,硒依赖酶活性越强,男性情绪状态越好。另外,美国一项研究证实,尽管给那些美国人补充硒后,并没有改善他们的情绪,但饮食中硒水平低者表现出的抑郁情绪更多。在芬兰一家老人疗养所中,专家用硒治疗30名患者发现,硒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以及疲劳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他们认为,这些改变可能与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关。
总之,体内硒水平与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有关硒与抑郁的关系大多是国外的研究,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相对健康人群中进行的。要想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关系,使其更具说服力,需要较大规模的尤其是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这是今后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硒影响人体情绪的三种原因:
1.硒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必需物质,当硒缺乏时,必然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2.硒的缺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恰恰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点。
3.硒是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成成分,而后者正是保护机体神经、避免组织损害的重要抗氧化酶,其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补充硒是全面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心脏生理功能,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硒通过四重保护,即清垃圾、调血脂、抗老化、调免疫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稳血压
硒可帮助控制血压,特别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有着根本性的预防作用。
2、清垃圾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有害的脂质过氧化物浓度较高,可促使血液中部分微小有形物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发冠心病。
而硒可以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的完整,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
3、调血脂
胆固醇是健康的大敌。当血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
而硒依靠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通过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清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并且能提高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升高,从而保护血管内膜不受损伤。
4、提氧能
硒可提高经细胞携氧能力、增高血氧浓度,从而减少了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多。降低了血粘度,而保护动脉不致因此形成粥样硬化。
5、促溶栓
补硒还可以在血管内形成一个硒蛋白溶栓系统,不但不会损伤血管,而且还能恢复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管壁恢复弹性,血循环通畅,血压恢复正常而且稳定,心脑血管的供血供氧得到保障。可扩增冠状动脉心流和心肌营养血流,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6、增代谢
心脏对硒是个十分敏感的器官,补硒硒促进能量代谢,使心肌的能量供应更为稳定有效和充足可以保护心脏的缺血缺氧性损伤,预防心肌炎、心脏病的发生。
7、防血栓
硒降低血浆黏度、减少血栓形成机会; 硒可降低血小板过于敏感,而减缓动脉血栓的形成。
8、抗老化
研究证实,加速中老年人血管壁老化的主要物质是有害自由基,通过清除有害自由基,可以 延缓血管壁衰老。
而硒是强抗氧化剂,能及时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防止人体血管老化,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9、调免疫
硒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缺硒可导致免疫能力低下,
而补硒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证实,给心血管疾病患者补硒,可有效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抵御能力,防止并发症 产生。
总之,硒是生物保健、医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有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支持。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适当补硒可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性能,避免心脏缺血和缺氧性损伤。
(硒与肝1)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硒库
肝脏被人们称为人体的“生命塔”,人体各种物质进行加工、转化、利用、储存以及毒素排泄的重要场所。肝细胞是组成肝脏的基本单位,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完整,是肝脏保健的关键所在。
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养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过程中发现。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可以保护肝脏,还有一种能够强烈保护肝脏的因素3.但它的成份是什么不清楚。在施瓦茨试图鉴定因素3的过程中,他的实验室里产生出类似大蒜的刺激气味。一位同事提醒这种气味很象南达科达州吃了高硒饲料一牛呼出的气味,建议他测定因素3中硒。果然,因素3是含硒物,由此发现了硒能够保肝护肝、治疗肝病的秘密。施瓦茨教授因此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不仅承担着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解毒的功能,还承担着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功能。肝还与血液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许多生物化学过程和药物代谢活动都在肝脏中完成。肝脏在复杂的解毒和代谢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这些体内有毒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对肝脏细胞器和细胞膜产生破坏作用,造成肝脏的损伤。
值得庆幸的是,肝脏内存在着专门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此酶可以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使肝脏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人体内肝脏中的硒浓度是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器官的,这当然是肝脏自身多方位的代谢活动需要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的保护,当人体的硒摄入量入不敷出时,首先动用的就是肝脏的硒,表现出肝的硒含量最先迅速降低。因此,肝脏是人体的一个硒库。
如果这个硒库里的硒缺少了,肝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就受到抑制,肝脏就会失去应有的生理功能,而造成体内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和其他毒素的大量堆积,使集体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肝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肝脏出现疾病时,越是病情严重,血液中的硒水平越低。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健康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直至肝癌患者的血硒水平依次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医学工作者开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发现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肝细胞本身有直接损害作用,需更多的硒来保护肝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完整的生理功能,否则会导致肝硒及血硒含量明显下降。
肝炎破坏肝组织处理废物的功能,而硒可以清除自由基和阻止脂质过氧化物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及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肝脏。另外,低硒可能是肝炎、肝硬化发生癌变的一个促发因素;对低硒的肝炎患者,适量补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最终可以把大约90%的乙肝病毒清除掉,对改善病情,预防癌症发生,是一条可行的新的防治途径。”
据介绍,广东94.4%的肝病患者血硒浓度仅为正常值的二分之一左右。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液中硒水平越低,乙肝转为肝癌后血硒进一步下降,仅为健康人的三分之一。
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炯表示,乙肝抗病毒治疗最大的“瓶颈”是出现耐药、变异,补硒可以防止病毒变异,而且令十分之一的患者表面抗原阴转。该所自2005年9月起对1600名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补硒跟踪随访,发现补硒使肝炎病人减少32%,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患癌风险减低60%。
肝病越严重,血硒水平越低:
1994年《铁道医学》报道,肝硬化与肝癌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
1995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报道,人体血硒排列依次为:肝癌 <肝硬化<  重型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无病症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人;
1995年《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报道,乙肝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
1996年《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报道,慢性肝病血硒低于健康人,每日补硒200微克,8周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1997年《新消化病学杂志》报道,乙肝病人血硒均低于健康人;
1999年要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无论有无肝炎。血硒均低于健康人,由乙肝转为肝癌后血硒进一步下降;
2000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报道,人体血硒排列依次为:肝癌<肝硬化<乙肝<健康人,甲胎蛋白属癌胚蛋白,硒高则甲胎蛋白低,呈反相关;
2002年《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报道,人体血硒排列依次为;肝硬化<肝炎<肝功能减退,认为肝损伤重的硒缺乏更明显;
2003年《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报道,肝硬化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2003年《巾国煤炭工业医学》报道,人体血硒排列依次为:肝硬化<  肝炎< 无病症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人。
适宜补硒改善肝病患者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1995年《中国传染病学杂志》报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2个月,血硒和含硒酶恢复的更好;
1996年扩东微量元素科学》报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3个月,含硒酶上升,转氮酶下降;
1999年《药理实践杂志》报道,乙肝患者每日100微克硒,服用1个月,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
2000年《黑龙江医学科学》报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1个月,纳差、乏力、腹胀、肝区不适,转氨酶和胆红素恢复的更好;
2003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报道,肝炎、肝肿大患者每口300微克硒,服用5-10天后,出现明显疗效;
2003年《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报)))报道,慢性肝病患者每日200-300微克硒,服用3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介素一2和白介素一2受体显著上升,膜流动性增强,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减少,对免疫功能紊乱和抗氧化下降有改善作用:
2003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报道,干扰素与硒(每日100微克,服用6个月)合并治疗乙肝,转氨酶恢复,转阴和完全应答均优于单用干扰素和单用硒。干扰素诱导NF-kB,使千扰素治疗病毒疗效下降,硒抑制NF-kB,因而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血供丰富,功能十分复杂,素有人体“化学工厂”之称。由于肝脏体积大,功能特别多,因此“树大招风”,也特别容易生病。最使人害怕的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令人生畏的三部曲。如何预防它们的发生,如何打断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怎样治疗这些疾病。一直是众多医学家研究的目标。近数十年来,经国内外许多医学家的反复实验和探索,发现微量元素硒是许多肝脏疾病的天敌,特别对上述这个可怕的三部曲,有良好的阻断效果。
(硒与肝2)
通常造成肝细胞损害的因素
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
药物或毒物产生大量自由基的破坏;
酒精造成肝细胞的损害。
自由基是破坏肝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元凶,大量的自由基使肝细胞膜及细胞内部结构受到破坏。硒是与自由基相对抗物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子,在硒的含量不足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就会明显降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就要削弱。此刻,自由基乘虚而入加大了对肝细胞的破坏。大量肝细胞被破坏后,可形成“肝坏死”、“肝硬化”;坏死肝细胞不能完成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堆积成“脂肪肝”。
硒与乙肝病毒
我国乙型肝炎病人的约2800万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己超过2亿人,这种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20%最终转化为各种慢性肝病。
在所有的肝病中,发病率、癌变、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乙型肝炎,那么乙型肝炎是怎么发生的呢?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发病因素之一,就是由于肝脏内硒含量不足致使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肝脏自身免疫力下降,这时人体一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就容易侵入到肝脏组织中并迅速的繁衍生殖。引起肝脏坏死,失去了活性,肝的解毒功能明显降低,致使肝脏中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大量堆积,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乙型肝炎造成肝脏这一系列病变的发生,都与缺硒由直接关系。如果体内不缺硒或做到预防和治疗不缺硒,肝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肝自身免疫力强,及时清除乙肝病毒的侵害,就可以把握住疾病发生或发展的关口。
现在漫天飞的大小三阳,除了大三阳需要用适当药物质治疗外,单纯的表面抗原阳性,无症状者和小三阳,根本不需要用药,要补硒就会把肝脏中的毒素和乙肝病毒复合物逐步排出体外,可以清除肝脏中的90%乙肝病毒,这主要是在硒的作用下,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了,特别是肝脏自身的免疫这些都对肝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防御网,起到了保肝护肝的作用,使乙肝病毒不得侵入,一旦入肝就会被肝脏的防御网及时清除和灭掉。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硒治疗病毒性肝炎(另取相应各类肝病患者43例作对照),患者共计47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3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硒片和维生素E,未用其它降酶药物,仅配用其它维生素类,肝安,血制品,止血剂,利尿剂等。对照组不用硒和维生素E,而代以降酶药,具体是用益肝灵、复方益肝灵及护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黄疸25例,其中于15天黄疸消退者14例,占56%,30天内黄疸消退20例占80%,对照组有黄疸21例,15天内黄疸消退者仅4例,占19%,30天内黄疸消退者12例,占57.1%,治疗组30天内ALT复常者36例占77%,对照组复常者22例占51%。结论:服用硒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硒与慢性肝炎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仅慢性工型肝炎病人估计就有2800万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已超过1.2亿人。这种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20%最终转化为各种慢性肝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病情越重,血硒水平越低。如2000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报导,人体血硒浓度排列依次为:肝癌<肝硬化<乙型肝炎<健康人。因此,适量补硒是治疗肝病的一个基础措施。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转化食物中的硒成为人体可利用的硒蛋白。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受损,难以充分利用食物的硒,从而造成缺硒症状,而通过服用补硒剂可帮助患者迅速恢复体内硒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这有益于预防病情恶化,加快身体康复。
硒与肝纤维化
世界着名肝病权威专家汉斯指出,“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就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科学研究发现:硒作为体内抗氧化保护系统的重要组分,能阻断体内有害物质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枯否细胞和肝星形细胞,肝病患者补硒可以达到阻断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目的。
动物实验显示适宜剂量硒能够抑制肝纤维化和肝损伤。
肝炎、脂肪肝等不加控制的话,有向肝纤维化发展的危险,由于纤维化周期长、硒不是药物,直接在人体开展硒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的研究工作很困难,尚未见这些方面的报道。但应用动物肝纤维化模型,研究硒对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取得一系列结果,说明适量硒抑制肝纤维形成。
1994年《微量元素与健康》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血和肝中的硒和含硒酶下降;
1994年《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和含硒酶上升,肝纤维化变化得到改善:
1995年《卫生毒理学杂志》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可以维持肝谷肤甘肤稳定不变,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病理变化:
1998年《华人消化杂志》报道,用自蛋白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可降低纤维化严重程度;
1999年《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可降低肝羚脯氨酸和减少胶原纤维;
2000年《放射免疫学杂志》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使血硒和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恢复至正常水平;
2000年《胃肠病学》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适量补硒使肝纤维化病理减轻。星状细胞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RNA下降,而过量补硒见不到明显效果:
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转氨酶、透明质酸和小型胶原。而硒与中药联用上述改善作用更明显;
2003年《临床消化病杂志》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可降转氨酶、球蛋自和透明质酸,硒与VE联用上述改善作用更明显。
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硒作为体内内源性氧化保护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体内含硒酶类抗氧化系统能够阻断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伤,防止脂质过氧化及其产物的产生,影响肝细胞和枯否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到HSC的激活,从而能拮抗肝纤维化。含硒酶的活性同硒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保证适当的硒营养水平能够维持含硒酶的活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因此,适当补充硒,改善体内硒营养状态可能防止肝脏在受到化学药物、急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时出现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肝脏损伤,以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硒与肝3)硒与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纤维化是形成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
近年来,许多实验室应用动物肝纤维化模型,研究硒对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取得了一系列结果。如1994年“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报道,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补硒使血中转氨酸下降,白蛋白上升,肝中硒和含硒酸上升,肝纤维化病理变化得到改善。
1996年《中国预防医学》报导:北京酒仙桥医院对2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补硒试验,其中2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病史均在两年以上,所有病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与不同程度的浮肿。试验分两组进行,一组为补硒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也就是不补硒。结果发现,服用硒产品组的患者1周后即感全身疲乏现象得以改善,约2周全部补硒患者均有食欲增加,乏力减轻,其中8例面色渐由灰暗变清亮,9例腹胀减轻,6例患者失眠得以改善,8例腹围有不同程度地缩小,缩小范围为3~25厘米,平均腹围缩小9.2厘米。
硒与肝癌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启东地区是渔米之乡,经济发达,但是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肝癌、肝炎发病率极高,发病原因不清楚。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经16年研究终于找出原因,原来这里的水、土壤、粮食中缺少元素“硒”,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水和粮食中获取的硒很少,体内硒含量特别低,而体内缺硒的人易被肝炎病毒传染。此外,体内长期缺硒的肝炎患者转化为肝癌病人的危险是其它人群的202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硒可以使肝炎病人的病情好转,使肝炎病人发生癌症的比例大大降低。专家们表示:即使在不缺硒的周边地区,人们适量补充硒元素对预防肝癌、肝炎也是大有益处的。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缘由之一。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8年补硒实验,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9%。为此,我国用硒预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另外,有报道,黄曲霉毒素引发大鼠肝癌为65%,补硒后降到24%。黄曲霉毒素引发鸭肝癌前病变为26%,补硒降到6%。
经过国内外专家的长期考察发现,硒通过四方面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发展。
一是硒能降低致癌因子的诱变性;
二是硒直接影响致癌物的代谢;
三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防止自由基损伤。
四是硒通过干扰肝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抑制DNA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有效地杀伤和抑制癌细胞。
动物和人群实验均显示补硒可以预防肝癌。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我国用硒预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
1987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为65%,补硒降到24%a;
1988年《中国医学科学}翔境报》报道,黄曲霉素诱发鸭肝癌前病变为26%,补硒降到6%;
199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报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3ppm硒饲料使肝癌结节而积显著缩小:
1992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肝炎病毒携带者补硒4年无肝癌发生,没补硒肝癌发生率为1573/10万人;肝癌高发家庭一等亲属补硒2年肝癌发生率为219/10万,没补硒为553/10万人;
1993年《癌症》报道,启东2.1万人补硒6年,肝癌发生率为54%降至33%,2.8万人没补硒作为对照,肝癌发生率54%a升至64%,其间的肝炎高发阶段,补硒发病率为4.6%,没补硒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为7%-14%:
2000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补硒对高危人群预防原发性肝癌的作用,2065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为补硒组1112例及对照组953例。补硒组每人每天服硒228微克,对照组服安慰剂,观察3年。补硒组血硒显著升高,相应谷胧甘肤过氧化酶随之升高,相反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补硒3057.55110万,对照组5981.11/10万,相差近一倍。这些研究说明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区,补硒可以预防肝癌。
硒与脂肪肝
肝病中除了慢性肝炎等肝病,还有脂肪肝、酒精肝等其他类型肝病。研究人员发现,在身体高血脂的情况下补硒,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显着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补硒还有利于防治脂肪肝的生成。
1998年《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报道,用高脂肪饲料诱发大鼠形成脂肪肝,补硒能减轻脂肪肝症状;
1998年《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报道,硒能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痘大鼠的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升高趋势,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减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程度。
1999年《肠外与肠内营养》报道,硒能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痘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减轻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2002年《中国职业医学》报道,给大鼠饲喂酒精3个月,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补硒可逆转这种变化。
硒与肝4----------硒与酒精肝
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但长期饮酒或较大量饮酒时,除了容易产生眩昏、口此不清、呕吐、步履不稳等现象外,更严重的是会使肝脏受损,造成肝病或肠胃病。这种因酒精引起的肝病,最初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继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严重时成为酒精性肝硬化。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肝炎、肝硬化等肝损伤,都可以表现出血硒降低,而低硒又能促成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大量乙醇在体内代谢,可使肝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肝细胞坏死。
研究发现,适量补硒对防治这些肝病也有重要帮助。我国学者专门对8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补硒观察,结果发现,补硒的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炎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未补硒的患者。
基于酒精性肝病与硒的这种紧密关系,有学者专门研究了硒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如周敬铨等(1996)收集酒精性肝病患者89例,饮酒史3-25年,平均8年,每日饮酒量60-170克,平均80克,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和其他病因肝病。89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禁酒,口服硒,对照组患者禁酒,口服维生素。酒精性脂肪肝治疗四周后,酒精性肝炎治疗8周后,酒精性肝硬化治疗12周后复查。结果表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服硒组,在临床症状、体症、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未服硒的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化服硒组转氨酶全部恢复正常,3例伴有中度腹水者,2例腹水消失。
可见,大量饮入酒精使肝细胞变形、发炎甚至肝硬化,而硒又可使这些病变逐步恢复。
基于硒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所以适量补硒可以起到加速酒精分解代谢,解除酒后不适、进而保护肝脏、预防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硒的另外一个作用非常值得向诸位读者推荐,即是硒的醒酒、解酒作用。
加速肝脏蛋白合成能力,特别是酶的合成能力。而由肝脏产生的醇脱氢酶是体内分解酒精的唯一途径。因此,硒摄取量的增加,促使酒精分解为水的过程加强和加速了,而且硒对肝脏的防护作用也可减弱酒精对肝的毒害。
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而饮方法一试,在饮酒前四小时,服用硒200微克,可明显减轻酒精反应。如果酒前没有服硒,酒后感觉不适或醉酒,可迅速服硒200-250微克,数小时后,全身感觉会有明显好转。
硒,“守卫”肝脏的四道防线
病毒对人类产生危害,有四个基本过程。
第一是它要逃匿人体免疫防御进行入侵,
第二是它要摧毁人体抗氧化防御造成损伤,
第三是它在人体内繁殖时产生变异;
第四是外环境的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伤害。
有些变异形成攻击性更强的新病毒。硒对肝炎病毒、克萨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硒是从增强免疫防御和阻断病毒突变等四道防线上抵抗这些病毒的。
硒筑起对抗病毒的四道防线。
硒的第一道防线(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肝病的反复);
肝病患者普遍免疫功能低下,这就直接造成了机体识别以及抑制病毒能力的下降,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体内的病毒难于完全清除,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硒是强效免疫调节剂,足量硒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是必需的,硒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吞噬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肝脏自身的抗病毒能力,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入侵后,会扰乱机体免疫系统,使白介素一2和白介索一2受体下降,补硒能使乙肝病人的白介素一2和白介索一2受体恢复。从而有助于防止肝病病情的反复发作。
硒缺乏则相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硒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入侵。
另外,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利于改善肝病患者多种体表症状,如:甲、乙型肝炎患者补硒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改善食欲不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等症状。
硒的第二道防线(提高抗氧化能力,预防肝纤维化);
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出大量自由基,去杀伤病毒,产生一般免疫风暴,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造成有害“自由基”的清除受到障碍,过多的自由基会损伤肝脏,引发肝纤维化;同时这些自由基也会对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肝病病情的发展有“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之说,肝纤维化是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转化的必经之路,抑制肝纤维化,就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细胞中的抗氧化酶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有两类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肤甘肚过氧化物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是含硒酶,缺硒时酶活性低。致病的病毒,当遇上硒摄入充分机体,由于含硒酶活性高,只造成轻度组织损伤。相反,当遇上缺硒机体,由于含硒酶活性低,造成重度组织损伤。
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入侵后,会使血液抗氧化活性下降,从而使脂质过氧化物升高。硒是强抗氧化剂,补硒可提高体内“含硒酶”活性,全面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及时清除有害自由基,保护肝脏,促进肝功能恢复,防止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肝癌的产生。
硒的第三道防线(阻断病毒突变,加速病体康复):
肝病多是病毒引起,而病毒在人体缺硒时极易变异,从而变本加历地对人体产生伤害。
克山病的病因是克萨其病毒,有些克萨其病毒本身是不致病的,被称为良性病毒,但机体缺硒时,克萨其病毒基因不稳定,产生突变,得不到修复,变为恶性克萨其病毒,成为致病性极强的病毒,补硒可以抑制克萨其病毒突变。
感冒病毒在缺硒机体内也会产生突变。
肝炎病毒突变与硒的关系还没见到研究,而我国大量研究说明病毒性肝炎病人缺硒,补硒可以减轻肝炎症状,增强护肝药物治疗效果并能够阻断肝炎向肝癌发展,提示硒对肝炎的突变有控制作用。
研究发现,硒是唯一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的营养素,补硒有利于阻断病毒的变异,促进病体的康复。
硒的第四道防线(解毒除害,保护肝脏):
硒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拮抗多种有毒重金属物质(如汞、铅、苯、砷等)和一些有害化合物,从而减少环境中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伤害。
硒与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DM)患者已经达到6000多万。据统计,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40岁以上为20.44‰,老年人则更高。糖尿病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DM)作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其众多的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年来对于糖尿病的研究更趋深入、全面。
而硒这个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微量元素,不仅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糖尿病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中亦扮演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角色。
(一)缺硒:糖尿病诱因之一
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在缺硒状态下,人体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物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物增多,使胰岛受到过氧化损伤,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随之减退。人体胰岛素缺乏,就出现糖代谢的紊乱,血糖水平升高,尿糖大量排出。
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结论是:缺硒导致的胰岛过氧化损伤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二)补硒:控制糖尿病病情
(1)补硒能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专职催化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的反应,使其还原成无害的物质,以保护机体免受过氧化损害。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物质,只有在人体硒含量充分的情况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才有活性,胰岛正是依仗充足的硒来改善自身的防御损伤系统。硒从氧化剂的角度保护着胰岛。
(2)补硒保护、修复胰岛细胞
胰岛内分泌细胞( 60%-80%为β细胞)含大量的内质网,网膜是自由基攻击的主要目标。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胰岛素的制造工厂——胰岛细胞受损或其功能没有完全发挥。
补硒提高了血及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止这种攻击损害,保护了细胞的膜结构,使胰岛β细胞恢复、保持正常分泌与释放胰岛素的功能。营养、修复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让其自行调控血糖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
(3)硒具有胰岛样作用
硒具有和胰岛素同样的功能,能增强组织细胞吸收血糖的能力,能促进血糖在细胞中转化为糖原,这样既达到了降低血糖的目的,又保证了细胞的能量代谢。
最近的研究发现,硒具有和胰岛素同样的功能。也就是说,补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水平。硒还能增强脂肪、肌肉等周围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在肝脏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分解,增加肝糖原的合成,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又保证细胞的能量代谢。
(三)补硒:延缓、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医学专家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糖尿病相起的并发症,80% 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
1、高血糖状态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血糖浓度升高,使血液粘稠,时间长了会引起血管病变。
(1)糖尿病合并的大血管病变主要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由此发生的心肌梗塞、脑梗塞和脑出血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糖尿病合并的微血管病变主要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可出现肢端对称性麻木疼痛、视力模糊、下肢浮肿、蛋白尿、严重的可引起失明和肾功能衰竭。
这些并发症在体内的病理反应是广泛糖基化作用和氧化损伤。抑制氧化和非酶糖化可以减轻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
而硒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如医学院教授吴凤兰等1999年观察到:糖尿病大鼠血液中,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明显提高。
补硒后这两种蛋白的水平都明显下降。
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伤害血红素的携氧和解氧功能,使组织缺氧而造成多种器官并发症。并且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识别能力减弱,却被巨噬细胞所接受,逐渐成为泡沫细胞,并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补硒使这两种蛋白的生成量减少,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并发症。
吴凤兰等人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硒降低糖尿病体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起到了抗氧化和抗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双重作用,对患者的多种并发症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员丁虹1998年还观察到糖尿病小鼠的白细胞及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减少,胆固醇含量及血小板数明显升高。
而补硒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还观察到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功能变化,表现在脾和胸腺的脏器指数降低和吞噬细胞吞噬率下降,补硒也能明显改善这些指标。显然,这些试验结果提示了糖尿病患者可能处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而补硒可以提高其免疫功能。
2、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对心肌的病变,格外引起重视。
张桂珍1999年的研究结果证明,缺硒的糖尿病大鼠的心肌胰岛素含量明显减少,补充硒后即得到显著提高。可见硒可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尿病时心肌细胞的营养代谢,保护心肌细胞的正常机能,防止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在糖尿病情况下,胰岛素分泌不足,对心肌的威胁肯定是严重的,硒能改善糖尿病情况下心肌对胰岛素的摄取和利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糖尿病造成的眼部损害也是很突出的。
患者几乎都有程度不等的视力减退,患病年数越长,症状越明显。据资料称,并发白内障者达47%,并发视网膜病变者达35.6%,严重者可引起失明。
在各种类型白内障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研究的最多,发病机理了解得最深入的一种。其中氧化损伤学说得到日益增多的实验证据支持和广泛的重视。
硒正是晶状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晶状体和视网膜的氧化损伤。因此,已经报道“微量元素硒对防治糖尿病的视力损害有切实的好处”。
数以千万计的糖尿病人,采取种种措施,期盼着能控制病情,小心地预防着并发症。是否知道正确加强硒营养是一项有力的治本措施呢?适量补硒将给您带来更好的健康质量。
给糖尿病患者补硒,除了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以外,还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如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下肢坏死、肾功能衰竭、失明等。
硒能将血脂,降血粘、调节血压,修复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循环通畅,及时清除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和“自由基”过氧化物,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症和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眼病和糖尿病性足病。
4、补硒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糖尿病患者补硒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糖尿病患者补硒可加速心梗区细胞的修复,增大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量,阻断有害物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
(3)、糖尿病患者补硒可有效拮抗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升高。
(4)、糖尿病患者补硒可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5、硒防止并发症产生的机理
(1)、清除自由基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物质自由基,其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就是糖尿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也会引发体内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从而损伤人体内各种生物膜导致多系统损伤,出现多种并发症,后果极为严重,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轻并发症呢,硒有着巨大的潜力,因为大量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补硒以后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止这种攻击损害,保护细胞的膜结构,使胰岛内分泌细胞细胞恢复、保持正常分泌与释放胰岛素的功能。稳定包括胰岛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在内的各种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2)、增强糖尿病患者自身抗病力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硒是强免疫调节剂,人体中几乎每一种免疫细胞中都含有硒,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增加了一道抗感染及预防并发其它疾病的坚固防线。
需要强调的是,硒在人体内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双向性,过低或过高都可能造成脂质过氧化物上升,引起膜毒性。患者在补硒过程中,要注意用量的把握,只有摄入适量的高生物利用率的硒,才能真正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良好效果。
(四)硒与糖尿病药物的区别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病人必须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但在糖尿病侵害人体时一味地追求降糖,并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原因很简单:高血糖可以通过药物降下来,但对于身体的各个脏器所受到的伤害,降糖药无能为力。此外 " 是药三分毒 " ,糖尿病人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易破坏肝、肾功能,疗效不稳定,易耐药,疗效单一。且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对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是很危险的。
而硒,非药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作用温和,适当服用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伤害,无副作用。
硒与肾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流行病!
当前,慢性肾脏病已变成一个广泛流行的疾病,国外调查有10%的人群患病,我国小范围的调查结果也差不多。
硒对肾脏病关系研究之现状
1  硒对肾脏作用机理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及分泌器官,在许多微量元素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肾是硒在机体组织中含量最高的器官,硒对肾脏作用可认为通过以下机理:
(1)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消除作用。近年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与活性氧和自由基有关。含硒酶能帮助清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
(2)硒是维持活化免疫应答必需要素,维持活性氧正常水平,使免疫功能最佳发挥。肾病本身是免疫性疾病,硒对其发病发展有重要影响。
(3)硒缺乏造成甲状腺素代谢特异性改变,表现为肝、肾T4到T3转化减少,血浆T4上升,T3下降,进而引起肾脏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
2  硒缺乏与某些肾脏病的关系
(1)、慢性肾炎
上海二医仁济医院观察1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体内五种微量元素的变化,认为肾病时硒元素含量低,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有一定意义。新乡医学院亦作了同类的研究。湖南医大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LPO、GSH-Px和VitB的测定提示患者抗氧化能力减低与LPO水平升高有关,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2)、硒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东医大包头医学院,同济医大等研究表明,硒对急性镉中毒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认为硒对减轻顺铂肾毒性有交好的疗效。
(3)、硒与血透的研究
国外对血透前后硒浓度改变尚未定论。有的认为血透后血浆的硒浓度显着提高,有的血透后硒含量减少。但共同认为慢性肾炎病人血硒都较正常人低。
(4)、其他一些临床研究
肾功能严重衰竭状态下,硒缺乏可引起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不足,会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国内研究硒添加剂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硒对被动性neym anm氏肾炎治疗有效。
肾是硒在机体中含量最高的器官,硒缺乏对肾脏影响极大。肾脏对硒代谢其重要作用,肾脏病变直接波及硒元素的变化。据目前已有资料,
硒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减轻毒素对肾侵害;
硒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活化免疫应答;
硒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轻炎症发生。
因此,加强硒与肾脏病关系之研究大有作为。我们从慢性肾功能不全与硒含量关系探讨基础上,应用补硒疗法治疗的慢性肾炎,硒中毒量为治疗10~15倍,疗法相当安全。
四大途径防治肾脏病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抗氧化、抗衰老、防癌等作用。而肾脏是硒代谢和储存的重要器官,是人体中的一个大“硒”库,肾内硒含量非常高。
但是,肾脏病患者体内缺硒非常普遍,如肾病综合征患儿、糖尿病肾病和尿毒症透析等患者血硒浓度均显着下降。动物研究还发现,当硒的摄入量不够时,人体首先是动用肾、肝等器官中的硒来补充代偿。这提示,当体内血硒浓度降低时,肾内硒含量更将极大降低。
科学研究发现,维持人体正常硒的需要,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对肾脏病患者适量进行补硒治疗,能显着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加快肾脏病的康复。
硒是通过什么途径防治肾脏病的呢?
1.超强的抗氧化能力
肾脏是一个重要的耗氧器官。患肾脏病时,肾内慢性缺氧导致肾脏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导致肾脏发生损害,并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这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因此,治疗和防治肾脏损害的关键是清除氧自由基。
硒是一种非常强的抗氧化剂,能及时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在慢性肾脏病时,适当补硒能提高体内“含硒酶”的活性,提高肾脏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保护肾脏,从而防止肾脏病进一步加重,预防尿毒症。
2.清除有害物质
由于食物、环境的污染,人体往往会受到重金属的侵袭。现在已非常明确,一些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能损害肾脏,加重肾脏病进展。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促使一些重金属从肾脏排泄,拮抗这些重金属引起的肾脏损害。
3.增强免疫功能
由于饮食控制及疾病本身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是受抑制的,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是加重肾脏病的重要因素。硒是一种强效的免疫调节剂,能刺激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避免感染,这对防治肾脏病进展非常重要。
4.保护心血管
心血管事件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后都是死于心血管事件。科学研究显示,硒能保护血管内皮,显着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对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总之,硒与肾脏病关系密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缺硒非常普遍,而补硒能显着防治肾脏病。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当进行补硒治疗。
硒与胃---------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我国是胃病高发国。严重的因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胃部疾病的发病率逐日增加,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医药专家研发出了各种胃药和保健品,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微量元素硒在防治胃部疾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硒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及免疫调节功能,人体的血硒水平降低,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稳定,黄嘌呤氧化酶在应急情况下会持续升高,造成胃粘膜缺血性损伤,氧自由基增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
硒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自由基,阻止胃粘膜坏死,促进粘膜的修复和溃疡的愈合,预防癌变。
缺硒,研究显示:
人体内硒含量越低,胃部患病的可能性越大
浅表性胃炎患者体内含硒量往往比健康人要低
血液中含硒量低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多数胃癌病人处于硒缺乏状态
医学专家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10多个大城市癌死亡率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发现,谷物中含硒量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的死亡率呈负相关。我国8省24个地区的调查也表明,居民血硒水平与胃癌的死亡率呈明显负相关,即硒水平越低,胃癌死亡率越高。日本学者指出,胃癌患者血清硒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白求恩医科大学通过对胃病患者血硒含量的检测表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的血硒含量均低于健康者。此外,胃癌患者的血硒水平越高,则死亡率越低。研究表明,硒作为抗氧化剂,具有阻止消化道黏膜坏死、促进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预防溃疡癌变的作用。
江苏大学和南通市肿瘤医院的研究还发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黏膜病变患者中,通过补硒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损伤。所以,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硒将有助于慢性胃病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预防胃病恶变。
补硒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
我国科研人员曾对6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补硒试验。结果发现,补硒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消失率达67%,肠上皮化生总好转率达61%,总有效率达67%,与不补硒患者之间疗效差别明显。
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史奎雄教授在上海瑞金医院内科门诊和胃镜室病人中,选择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包括伴有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的志愿者39例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每天定量补硒,对照组继续服用原来的药。3个月后进行胃镜病理随访检查。结果发现:补硒组不典型增生7例中6例增生消失,萎缩性胃炎17例中11例有好转,而对照组6例中5例未见好转。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补硒,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预防癌变
补硒能迅速提高人体含硒酶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效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坏死,促进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预防癌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选择30名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包括伴有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每日定量补硒,对照组继续服用原来的药物。3个月后进行胃镜病理随访检查发现,补硒组7名不典型增生患者中6名的增生消失,17名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1名有所好转;而对照组的6名中5名未见好转,未见增生消失。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动物实验已证实硒可延缓慢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的进程。对于大量饮酒的人群,补硒治疗有预防胃炎发生的实用价值。天然食物中的硒一般仅能满足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需要,保证人们不得缺硒病。而对健康人预防癌症,患者战胜癌症,则必须依赖额外的强化补硒。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对43例胃癌、38例萎缩性胃炎和38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浆、尿液、胃液进行硒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血浆、尿液中硒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胃癌<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健康对照组。这项结果说明,病情越重,体内含硒量越低。低硒是导致溃疡病等胃部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硒与肺)硒在人体的作用是广泛的,起到抵御疾病、防止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平衡机体的作用。硒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也很密切,能够有效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肺病、肺癌等。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成分。后者可以分解体内脂质,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保护机体生物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硒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并能阻碍致癌物质的体内代谢过程,阻断化学致癌物质与细胞DNA键合,抑制端粒酶活性,促进癌细胞凋亡。
增强抵抗力
76岁的潘大爷吸烟40年。3年前,他被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后每到冬天,他就很难受,只得住进医院接受治疗。去年秋天刚过,他来到了医院,希望医生能够为他提供一个预防发作、顺利过冬的好办法。当时,医生建议他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同时服用一些可以增强抵抗力的硒制品。潘大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服用了一段时间,果然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逐渐减少。今年,他又开始早早筹划,准备再次迎接疾病的挑战。
预防和治疗哮喘;
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通过氧化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其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可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并对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收缩作用,造成气道狭窄,引发哮喘。
硒具有较强的分解过氧化物和免疫调节能力。研究发现,人群中硒的摄入量越少,哮喘发病率越高。研究还表明,人群中微量元素硒的合理摄入能够有效地缓解哮喘,降低哮喘发病率。
近来医学家们研究发现,硒能够预防和治疗哮喘。在补硒之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发生好转。一些哮喘经常发作的病人,经补硒治疗后未再复发。可见硒对预防和治疗哮喘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上海瑞金医院儿科,医生对58名患儿进行观察(大于3岁,硒90微克;小于3岁,硒60微克),同时,进行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治疗。用硒一个月后,47名患儿获临床缓解,有效率81%。
老慢支
中医认为,“老慢支”长期迁延不愈与肺脾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因此,在此病的临床缓解期主要采用补气养肺、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本”方法调理,以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产生。药理实验证明,用于益肺健脾的人参、党参、沙苑子、黄芪等名贵中药里就含有较多量的硒。
此外,胡麻仁、大蒜、地龙等药材中的硒含量也很丰富,并能促进机体对硒的吸收利用,参与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有效催化细胞内有毒过氧化物的分解,从而发挥延缓衰老及抗癌的功效。
总之,“老慢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适量的硒可以防止气道壁弹性减退,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外界环境的刺激及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以安然过冬。
防治呼吸道感染
硒能有效清除体内产生的各种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硒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硒还能增强巨噬细胞杀伤微生物的活性。
研究证实,给100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补硒,补硒后其呼吸道感染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研究还发现,每日适量补硒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较未补硒者,肺功能也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此外,有专家用亚硒酸钠联合抗痨药治疗肺结核患者,结果疗效优于单纯抗痨药治疗,且亚硒酸钠具有保肝作用。
研究显示,每日适量补硒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较未补硒者,肺功能有所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研究还发现,经过补硒治疗后的儿童,血清lgG和lgA等免疫球蛋白增高,并能缓解临床症状,血清中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也升高。在儿童需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肺炎患者中,补硒后的预后也较好。另外,国外有临床实验证实,补硒可以减少烧伤后的医院获得肺炎的发生率。
肺癌
肿瘤的发生与“硒”具有高度相关性,体内缺乏“硒”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是高硒人群的2~6倍。癌症患者血硒水平往往较健康人群低,且降低程度随病情恶化而加重。研究表明,硒的摄入量越低,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的死亡率则越高。
研究发现,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肺癌发病率降低最明显,达50%以上。另外,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肺癌者,服用硒可以减少放化疗所致的副作用。临床证实,在化疗前后服用较大剂量硒制品,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与不用硒制品有显著提高。
预防肺癌
硒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抗癌剂,对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硒的抗癌机制主要为:
1、抑制DNA损伤和突变;
2、抑制端粒酶、促进凋亡。
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发现肺癌患者血清硒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有很多关于硒在肺癌化学预防中的研究。国外有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给低于正常硒水平的人群补充硒,有可能降低肺癌发生率。体外实验也证实,硒可以抑制致癌物游离二氧化硅、镍等导致的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作用:体外试验还证实,硒对人肺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总之,硒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可以起到预防肿瘤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是,过量的硒摄入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合适的硒制剂尤为重要。纳米硒就是一种不仅能够发挥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抵御疾病等功能,而且具有相当安全性的低毒硒制品。
前列腺炎的难以治愈和反复发作,是不少男性的难言之隐。天气冷热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它的发生。而近年来前列腺炎的发病年龄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由原来多发于20到65岁男性到现在高中生也时有出现。前列腺炎已成为男性的健康杀手。
人们在治疗前列腺炎中发现,在前列腺有炎症的患者中,大多数人前列腺液和精浆中硒含量降低,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硒降低更为明显。
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男性到了50岁以后,建议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另外,自己或家人若出现排尿困难、夜尿增多、体重降低、骨盆不适或持续性背痛、骨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前列腺癌的治疗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病情发现越早,疗效和预后越好。
硒与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资料显示,低硒地区的前列腺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高硒地区,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低硒环境下的镉业工人更多患此病。
在前列腺病理演变过程中,元素镉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低硒导致了内分泌等的失调,使前列腺聚集镉而引发前列腺增生甚至肿瘤。而硒有抑制镉对人体前列腺上皮的促生长作用,从而减轻病情。
有关专家自1993―1999年先后选择了60余例有明显排尿异常和B超确定为前列腺增生者,其中有5年以上镉业工作史25例为甲组,无镉业工作史26例为乙组。
选用相关硒制剂,进行同样治疗、对比,均取得非常明显长期疗效,即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消除和前列腺增生缩小。随访甲、乙各3例,最长5年,无复发无毒副作用。
所以硒制剂对防治职业性、非职业性前列腺增生和肿瘤有重要价值。在前列腺的增生病理演变过程中,镉起了主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缺硒食品导致了内分泌的失调,致使前列腺聚集镉而引发前列腺增生甚至癌症。
硒在血液和前列腺液中的含量与前列腺的抗菌杀菌能力有关。
硒能使白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提高2倍,并延长白细胞的寿命,这不仅提高了前列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也防止了致病菌在与前列腺毗邻的精囊、尿道、输尿管等处相互播散,防止其它炎症的并发,而且可以使前列腺体组织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疤痕软化,血管疏通,改善其血液循环。补硒既可控制炎症又可控制增生,也防止患者因大量使用抗菌素而引起的副作用。
硒含量降低时,前列腺的抗菌能力下降,对炎症的防御能力也下降,从而导致前列腺易感染致病。同时人们发现前列腺炎症状在治疗消失后,但硒含量仍不高者,这类患者常常会易复发。而那些随着慢性前列腺炎病情的改善和治愈,硒含量逐渐增高及恢复正常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则大为降低。
瑞典资料表明,硒可抑制镉对人体前列腺上皮的促生长作用。硒不但有拮抗镉类以间接或直接的(EGF)上皮因子作用,还可通过有关硒酶产生调节和抑制(EGF)上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从而减轻或医治病情。导致前列腺增生、癌变,镉是主要原因,而治疗增生,硒是根本。
硒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一种。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较欧美国家低,但近期统计表明,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移居北美的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所升高,但未高于美洲本土人群。这提示,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此疾病。在诸多环境因素中,硒的作用倍受关注。
前列腺癌与缺硒有关
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用剪取指甲测检的方法,对3万4千多名40至75岁的男性测其硒摄入水平,发现高硒摄入较低硒摄入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显著减少。我们知道硒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保护机体免受过多氧自由基的损害;缺硒时人体组织的生物膜与细胞易受氧化脂肪酸的攻击。
大约在30年前,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就提出地区的癌症死亡率与硒接触呈逆相关,后来的几十年中,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探究了硒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各种不同癌症的危险性之间的联系,直到最近才有一项随机试验提供了有关硒摄入量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的证据。
在这项研究中,参加者包括患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病史的病人。这些生活在美国的病人,其地区土壤中硒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每日接受200微克硒的男子,平均补硒时间4.5年,与接受安慰剂的那些人比较,他们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0.35(95%可信区间0.18-0.65;P>0.001)。另外,研究人员还观察了补硒小组病人的癌症A期和B期和较期危险性降低的情况,并且还观察了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初浓度低于和高于4微克/毫升的情况。结果表明,被子硒的那些人肺癌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而也是在美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提示了晚期前列腺癌与趾甲中硒浓度之间存在着一种逆相关。在趾甲中硒的最高与最低的5分值比较中,发现多变量调整的相对危险性是0.35(95%可信区间0.16-0.78;P=0.03)。这一发现与一项介入试验的结果非常相似。根据趾甲中的硒浓度估计,趾甲硒的5分值最低的男性每天硒的摄入量是86微克,,而5分值最高的那些人硒的摄入量为159微克。
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为某种因果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为他们的硒补充是随机性的,而且这项研究是在双盲下进行的。现有的证据表明,男性增加硒的摄入量,每天摄入80-90微克或更多,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根据这项介入性试验的结果,补充硒的益处能在3年之内或更短的时间内显而易见。要求额外补充的硒是无毒性的,实际上,大部分人已通过饮食摄入硒。
在英国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人的每日硒平均摄入量最低达30-40微克。在此期间,当硒摄取量减少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实际上已有所提高,不过就这样断定硒摄取量降低可导致前列腺发病率增高还为时过早。故应进一步评价是否应提高硒的摄入量,并将其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点重点。
硒是如何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
一、硒能够防止正常前列腺细胞受到氧化剂损伤。
硒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有助于阻止氧化自由基对正常前列腺细胞的损伤。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剂导致的细胞损伤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因此,硒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前列腺细胞的癌变。
二、硒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硒可使癌细胞线粒体受到损伤,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硒还可通过抑制肿瘤中的癌基因表达等多种生化代谢途径,达到抑制前列腺癌的目的。
补硒: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硒地区及低硒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增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历经13年的研究结果证实,硒浓度最高组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硒浓度最低组低48%。还有研究发现,在年龄、种族等其他条件匹配的情况下,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血硒浓度比尚生存的前列腺癌患者偏低。
硒与维他命E搭配效果最佳。据报道,如果同时服用硒和维他命E,可以提高30倍的吸收率。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泰勒博士认为:“最近的研究工作显示硒与维生素E能预防前列腺癌,尽管尚不能下最后结论,但我们已达到一个新的富有前途的制高点。”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代谢是人体一种重要代谢活动。甲状腺对碘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人体内80%的碘都聚集在甲状腺中,进入甲状腺的碘,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合成甲状腺。
硒与人体内分泌激素关系密切,人体甲状腺中含硒量高于除肝、肾以外的其它组织。硒在甲状腺组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平衡。
当人体缺硒时,有一种脱碘酶的活性降低,说明这种脱碘酶的活性与硒有关。而这种脱碘酶含硒蛋白,说明脱碘酶确实含硒。缺硒会造成甲状腺功能紊乱,引起各种甲状腺的疾病。
硒对于维护甲状腺正常功能和调节甲状腺激素代谢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已发现的30余种硒蛋白中,与甲状腺关系最密切的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脱碘酶及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
缺硒:致甲状腺肿大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地甲肿与硒有关。在山西的调查表明:
忻州地区病村与健康村饮水中碘无显著差异,健康村的硒明显高于病村;
晋东南地区水碘、水硒健康村与病村均有显著差异,健康村水硒含量高于病村。
调查发现,高碘区饮水中硒显著高于健康区,低碘区硒显著低于健康区。也有学者报道,地甲病区饮水中I、Li、Br、Mn、B、Se等元素与病情有关,前5种病区低于非病区(P<0.001),硒则高于非病区(P<0.05)。
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硒含量,也提示出地甲肿、地克病与硒有关。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有T3和T4两种类型,T3的生物活性远大于T4。生理状态下,甲状腺主要合成T4及少量的T3,而T3则主要在外周组织由脱碘酶将T4脱碘转化而来。当人体内硒浓度降低时,可引起外周组织和垂体中的脱碘酶活性降低,T4转化为T3受阻,T3生成减少。T3降低,对垂体促甲状腺素的反馈抑制减弱,导致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硒也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物清除减少,继而引起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甲状腺肿大。研究显示,在甲状腺肿大儿童中,血浆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着降低。
补硒:促使甲状腺疾病康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严重缺硒地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生率很高。硒蛋白是抗氧化剂,也是抗炎剂,人体在缺硒时自由基清除不足,不仅可改变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诱发甲状腺疾病。还可使已有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情加重。
经补硒治疗,可以减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使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降低。特别是基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获益尤为明显。此外,补硒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也有一定疗效。
含硒化合物:防治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硒的摄入量与癌症发病率呈负相关,即摄入一定量的硒可降低癌症发生率。有学者研究发现,正常人群的甲状腺组织中含硒量最高,而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硒含量较低,甚至低于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此外,含硒化合物还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过程。一旦含硒化合物降低,则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总之,硒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和甲状腺功能正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补硒有助于防治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要补硒
硒是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营养学家认为硒是人体健康的必需营养素。硒缺乏,将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将发生甲状腺相关疾病。
硒可增加甲状腺对碘的摄取,硒缺乏不仅影响甲状腺摄取碘,还可使脱碘酶活性降低,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肿大。研究表明,若缺碘的地区,接受硒碘同时补充的人群,1年后甲状腺肿大率明显下降,而单纯补碘人群则下降不显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碘硒双补提高了脱碘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改善甲状腺激素代谢,抑制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减轻甲状腺肿大。
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儿童,给予硒还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智力、改善听力。
硒可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炎症反应,还可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增进免疫能力,降低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缺碘地区的甲状腺肿病人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者,适当补硒,有利于肿大的甲状腺缩小,并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改善免疫状态,对疾病的恢复有所帮助。
人体对硒的正常需要量为:成人每日30~500微克。无机硒对人体有害,因而补硒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常用的硒蛋白,如硒酵母(硒维尔),属于有机硒,对人无害,易吸收,无毒性和明显副反应,服用安全,每片含量为50微克,每日口服50~200微克。
孕期补硒会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
意大利研究者报道,孕期和妊娠后补充硒可以降低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女性产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永久性甲减的发病率。意大利Azienda Ospedaliera的Roberto Negro博士及其同事在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中对2143名甲状腺机能正常的孕妇进行了补充硒效果的研究。7.9%的女性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
他们的文章发表在4月出版的《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上,抗体阳性的女性被随机分组,接受每天200微克蛋氨酸硒或者安慰剂,在孕期头三个月开始,持续到围产期。81名抗体阴性的女性作为对照。与安慰剂组相比,孕期补充硒的女性产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安慰剂组发病率48.6%,补充硒组只有28.6%。补充硒组永久性甲减发病率为11.7%,安慰剂组为20.3%。
Negro博士的研究小组报道,补充硒没有发现副作用。他们说,补充硒可以明显影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滴度,在不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情况下显示抗炎症活性。他们还说,补充硒停止后这些好处是会被逆转,还是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硒与眼睛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神采与丰韵。要想双眼晶莹明亮,除了讲究眼卫生,加强眼保健外,饮食营养也极为重要。在饮食营养中,硒元素与视力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硒是眼睛的粮食
在地球上的动物中,山鹰的眼睛最为敏锐。鹰为什么能在三千公尺高空发现20公里以外猎物,鹰眼为什么这么敏锐?对此,生物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奥妙就在于鹰体内含有极为丰富的硒,有人测视觉敏锐的山鹰眼的视网膜含硒量高达700μg,而人眼视网膜含硒量仅仅为山鹰的百分之一。
美国太平洋大学眼科学院,麦克卡敏斯基报道:75%的人缺乏一种抗氧化营养剂,硒是最佳抗氧化营养剂。硒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0倍。为什么一再强调补硒,因为硒是眼睛的粮食。人所共知,人体每一个部位,都可以患癌症,唯独眼睛不患癌症,就是因为眼睛含有丰富的硒,人眼含硒1—7微克,就这么一点点硒就不患癌症,说硒是抗癌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硒对视觉器官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表明:硒在眼睛睫状体和虹膜内含最高,在视网膜和色素上皮内的含量次之,晶体中含量少,玻璃体中极微。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必需组成成分,眼组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与硒的含量有关。有人观察,硒与视敏度有关,给家兔注射硒后,对已往不能察觉的弱光会有反应。给人进食含硒量高的食物,能增强视力。支配眼球活动的肌肉收缩,瞳孔的扩大和缩小,眼辨色力的正常均需要硒的参与。
同时,硒是机体内一种非特异性抗氢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之一,而这种物质能清除人体内(包括眼睛)的过氧化物、自由基,使眼细胞免受损害。
除此以外,硒在人体内还能调节维生素A的吸收与消耗,硒的缺乏必然引起维生素A的代谢紊乱与缺乏,而维生素A是人眼所不可缺少物质,它直接参与视网膜内紫红质的形成。
若人眼长期处于缺硒状态,有关代谢过程便会发生影响,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和许多眼疾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夜盲病等的发生。
保护眼睛的神秘物质—硒
1921年英国学者弗莱明提出一个疑问,人眼终日睁着为何不受细菌感染?他将培养好的细菌滴到眼泪上,细菌很快死亡。于是他断定,人眼泪中存在一种能消灭细菌物质,经过多年研究,他终于在眼中找到一种未知蛋白质,当它遇到细菌时,细菌的胞壁很快就会被溶化掉,使细菌丧失抵抗力而死亡。科学家将这种能溶解细菌胞壁的蛋白质称为“溶菌酶”,眼中的溶菌酶杀菌力很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惊人的杀伤力。然而限于当时条件,对溶菌酶的结构及它杀菌的机理无法得知。弗莱明所说未知蛋白质就是今天的硒蛋白溶菌酶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60年代剑桥学者柯比教授发现眼泪中的溶菌酶和其它的溶菌酶不一样,眼泪中的菌酶个子小,到处乱窜,并常吸附到细菌胞壁的夹缝里兴风作浪,大显神威,使细菌土崩瓦解。那么溶菌酶是怎样打击细菌的呢?柯比教授的研究,使溶菌酶的“酶钳”直接钳住细菌糖蛋白中两个糖环的氧,从而降低键能,使糖键很快断裂,于是细菌遭受灭顶之灾。由此人们便知,眼睛终日睁着未被细菌感染的秘密,这是硒的功劳。硒对防治各种眼疾,只是刚刚开始,还需探索更深的原理。
硒与视力
视力是人类观察事物,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机能。视力好坏,已成为许多重要职业的基本条件。
(1)电脑、电视正侵蚀人类视力
美国有关机构进行两项调查表明,长期操作电脑使人产生各种不适,验光师和眼科医生称之为“电脑视力综合症”,视力专家认为产生这些毛病,主要是长时间操作电脑所致。因为操作电脑是一件视力集中而又持续较长的工作,容易使眼睛发干、疲惫、重影、视力模糊,头颈疼等症。上述症状主要因为缺硒而导致减少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在此酶的催化下,眼晶状体谷胱甘肽(一种还原剂),能抑制有害代谢产物“过氧化物”的产生和“自由基”的形式,从而起到保护生物膜免受其害作用,使晶状体保持正常透明状态。硒能调解由电脑视力综合症所引起的各种不适。
香港眼科医生甘定光向新闻界透露,香港每年约35万人视网膜退化,其中有700人视网膜脱落(即失明)。这位眼科专家还指出,不只是老年人会出现视网膜脱落,10岁儿童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说香港小学生患深度近视已高达七成,存在视网膜脱落“潜伏危机。香港是文明发达社会,人们习惯吃精品粮,不吃粗皮粮,而硒却含在粗皮粮之中。蔬菜含硒不多,水果几乎不含硒,动物肝脏含硒丰富,再加上儿童吃东西单一,儿童受教育负担重,更是儿童患近视和其他眼疾的根源。
(2)硒与近视
儿童是人生非常缺硒年龄段,缺硒是儿童学生患近视的主要根源。对于用眼过度的学生更要注意,因为本身就缺硒,再用眼过度,势必造成高比例近视群体和其他眼疾发生。要想有正常势力必须补硒。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必须补硒:婴儿15微克,儿童40微克,成人50—250微克,补硒是保证正常视力的根本出路。
科学家曾对2434例7—14岁少年儿童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其中近视1284例,远视1046例,散光98例,斜视4例,其它2例。这些视力不好的少年儿童,血液中硒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尿中含硒量也低于正常含量。对上述儿童进行食物补硒及保健品补硒,一年后,对以上少年儿童作视力复查,近视、远视、斜视的好转率达到85%。
富硒地区桂林与缺硒的上海中小学生近视眼对比
根据198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小学近视眼调查,广西市小学五年平均患近视10.9%,中学三年为16%高中三年为38 .9%,而严重缺硒的上海小学五年已平均上升到26.7%,中学为68.3%,高中、大学近视率更高。国家《食品与营养使用标准》明确阐述了硒是人们膳食必须强化六种元素之一。为什么强调补硒,因为硒是眼睛的粮食,补硒的眼睛标本兼治。
在眼科专家姚芳蔚教授着书中提到,广西仫佬族人从来不得近视,因为仫佬族居住的地区是富硒地带,而严重缺硒的青海湖畔小学生平均患近视为16.2%,中学为39.%,高中为76.5%,据福建厦门市的调查重点中学近视率为69%,一般中学为47.6%,为什么近视率这么高?因为厦门也是缺硒地区。此材料是85年全国近视统计数据,进入21世纪,在原数基础上又大幅度上升,近视增长率触目惊心。
真正富硒地区是我国的硒都陕西紫阳,那里的重点高中近视眼发生率为8%,重点中学近视眼发生率7%,小学生患近视几乎是零。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区,而在紫阳近视眼如此之低,全国罕见,世界也少见。缺硒和不缺硒地区视力相差如此之大,这决不是偶然的。
硒与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也是占首位的致盲原因。虽然其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已了解,老年性白内障与遗传、老化、紫化线、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在晶状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中,许多代谢的关键酶的辅酶都含有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酶活性密切相关,与白内障的发病有明显关系,硒也包括在内。据统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内,硒的含量仅为正常的1/6,明显低于正常人。
近视白内障和其他眼疾患者,晶状体硒含量低于正常人80%,而正常人眼晶状体硒含量高出儿童5倍。近视、白内障和各种眼疾的发生,主要是自由基攻击眼晶状体,使蛋白质凝固,被氧化损伤的蛋白质在晶状体内堆积沉淀,最终导致晶状体浑浊,引发各种眼疾。硒是“抗氧化营养剂”,能清除眼晶状体内的自由基保护晶状体,使晶状体内保持透明状态,减少眼疾发生。
当人体缺硒时,眼睛晶状体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下降,影响晶体蛋白的代谢,均可使晶体产生一定损伤。除此之外,硒在人体内还能调节维生素A的吸收与消耗,硒的缺乏必然引起维生素A的代谢紊乱与缺乏,而维生素A是人眼睛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直接参与视网膜内紫红质的形成。因此,硒的缺乏,直接、间接都可对眼睛造成一定的损害。
上海铁路中心医院,对白内障的临床调查,通过补硒治疗老年白内障31例,全部病人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血硒含量有明显提高。而这些病人在以前曾长期接受抗氧化药物的治疗,无一例视力上升。证明补硒治疗白内障确实有效。但他们补的是无机硒,吸收率仅30—40%,而有机硒吸收率为100%,补有机硒效果会更佳。
给白内障患者服用硒50微克,每日三次,3个月后视力有所提高。实验亦证实,服用硒6个月后,白内障患者血硒水平明显提高,视力也得到相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