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一百层:张庆洲:唐山警世录(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02:41

(续前)

*两道深深的辙

  

  唐山大地震以超过24万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人类在这场大劫难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青龙满族自治县成功发布了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逢凶化吉。在人类征服地震的崎岖小路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辙。在大地震即将来临之际,准确地发布临震预报,这无疑是人类的福音。

  可是,世界地震领域的现状在于,发布中长期预报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发布临震预报却很难。科学家即使发现了难以判断的临震信息,政府痛下决心向公众发布临震预报也相当地难。临震预报的羊肠小道很崎岖,也很朦胧。

  还有别的辙吗?

  开滦矿务局井下工人震亡仅万分之七,就很值得人们深思了。在中长期背景已经出现的地方怎样进行适度的防灾备灾,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开滦创造的奇迹也许比青龙更有价值。

  青龙属于人类。开滦更应该属于人类。

  

  逢凶化吉的青龙

  

  我曾经希望青龙“奇迹”是以讹传讹的产物,一直讹到了联合国神圣的讲坛,向全人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如果青龙真的成功预防了唐山大地震,反而会使唐山超过24万遇难者的亲属无法接受,会使有正义和良知的地震工作者悔恨不已,也会使不明真相的新闻机构感到震惊——假如唐山也和青龙一样公开预报了大地震。

  在这种心态下,我开始了青龙之行。

  面包车穿过冷口(青龙县界,距唐山70公里),便进入了群山环抱之中。山连着山,岭套着岭,满目清翠,层峦叠嶂。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中巨蟒般逶迤而去。汽车驶向山脚,眼看着没路了,突然拐一个弯,前头就又出现了一块平地。上坡下坡,左转弯右转弯,峰回路转,起伏跌宕。

  路边,经常冷不丁冒出一处一处的石材厂。青龙人一代接一代,年年月月愚公一样挖山不止。可是,每一处石材厂背后的高山,都仿佛才被挖去巴掌大的一小片。

  青龙的山,很壮观也很挺拔。

  我望着巍峨的群山,不禁想起了七•二八。地震波是如何通过这些峰峦的?在巨大的地震波面前,群山也不过泥丸一样任其摆布。经历了千年战火,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也不堪一击,竟然像积木一样一块块地坍塌了!在那个瞬间,地震波从从容容地穿过了多少山多少水,震撼了整个地球。

  我感到了大地震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

  面包车过了冷口我就下车了。我要独自采访真实的青龙“奇迹”。我的想法有些“歹毒”,糊弄老外容易,糊弄中国人难!

  

  76岁的青龙老人房玉树

  

  温泉村。

  76岁高龄的老人房玉树(音),坐在自家门槛上。他脚有残疾,足背弓起,像是小儿麻痹的后遗症。朝堂屋望过去,一个老妇人也是满头白发,正烧火做饭。烧的是北方的大灶,老妇人很专注,把一根一根拇指粗细的树枝不断添进炉膛里。

  屋檐下码着一层又一层的树枝,半人多高有好几垛。那树枝似乎一般长短,很整齐。我走上前去,问老人家,这是您打的柴?老人说不是,是儿子们打的!我啥也干不动了,就是吃,等死。老人把我逗乐了。您别这样说,大爷!老人槐树皮一样的紫脸膛颤颤地,嘴巴就张开了,几颗零乱泛黄的牙。憨笑,山里人很质朴的憨笑。

  

  1976年唐山大地震您老记得不?

  记得记得,那么大的事儿!

  地震之前有人通知没?

  没通知。就是听着信儿了。

  您家里伤着人了吗?

  老人明显一愣,听着信儿了,咋还伤人?

  

  房玉树老人指着一座主峰的峰顶,说,你瞅那就剩三根柱子咧。那叫四道沟楼,震倒咧!我听我爷爷说,那楼是秦始皇修的呢。小时候我上去过,那楼是砖砌的,一尺三四的大青砖,就那么稀里哗啦地倒了,就剩下三根柱咧。经了多少皇上也没坏,那年头小日本的炮也没能把它打坏。1976年地一动,塌咧。你看那边的长城,也净撸松的。

  我指着四道沟楼的遗址问,那叫什么山?

  老人说,燕子窝。

  美丽的燕子窝犹在。山的北侧凹进去一块,仿佛一个硕大无比的燕窝。但是,四道沟楼却只剩三根残柱悲愤地指向苍天。

  老人说,洗个澡去吧,冷口温泉好着呢。

  就洗一个吧。我辞别房玉树老汉,穿过公路。放眼望去,不远处果真是三处温泉,都挂着温泉的招牌。一处是红砖青瓦起脊的建筑,另两处是红砖红瓦的。房玉树老汉交待过,其中有一处不是温泉,是自来水烧热了冒充温泉。糊弄外地人哩,老人说,坏咧,这年头儿人的良心坏咧!

  1976718日,冷口温泉水温升到42℃!而此温泉一年四季为39——40℃。负责温泉的老人是地震观测员,他及时上报了情况。

  汪成民当年来冷口的时候不是洗的假温泉吧?他是研究地下水的专家,不会的。那阵儿没有假东西,那阵儿的中国人不敢!我这么想着,走进了当年曾发生地震前兆异常的温泉。

  温泉是四四方方的大池子,有半间房大小,四周镶着白瓷砖。水深有两尺多。泉水很纯净,从水底的一个角落溢出,在水面的另一侧流进水槽,周而复始地流动,仿佛透明的轻纱一层一层地铺上来,细看,才见隐隐约约的细细的波纹。试了试水温,不凉不热很适中。我真想躺在宜人的温泉中,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

  但我没心情,因为没找到当年的地震观测员。

  

  面包车依然在盘山道上穿行。青龙境内的地名起得很有点嚼头:温泉村、蛇盘兔、大杖子。大概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

  这是初夏时节,晚上六七点钟了,明晃晃的太阳还在山梁子上挂着。盘山路的拐弯处大都有居住的人家,有的两三户,有的四五户。房子大都是红砖青瓦的建筑。炊烟起了。院子里有三几棵树,树与树之间拉着铁线。有红色的小衣服也有雪白的乳罩,很温暖的山民小院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类赖以生存的窝。

  司机减慢了速度。抬头望去前面是一座桥。一个女人手拿柳枝赶着三头牛。她回头看了一眼,脸红了许多,就慌慌地吆喝那些牛们,柳枝舞得更快了。牛很解主人的心意,就一溜小跑从桥上颠下去了。

  山里的媳妇很俊。

  她也是大地震的幸存者吧。

  暮色渐渐降临,山民的院落亮起了电灯。哦,就三几户人家,电线也得翻山越岭而来。我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县长油然生出一种敬意。我陡然记起房玉树老汉的话,猜想着当年青龙县政府是怎样翻山越岭一户一户地给这里的村民报信儿的。

  幸运的青龙人民啊!

  我又想起了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

  

  青龙街头采访实录

  

  清晨六点多,我从县政府招待所出来,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顿时五脏六腑就爽了许多。青龙与我见过的好多县城一样,政府机关饭店旅馆百货商场风味小吃一应俱全,车来人往红绿灯闪亮俨然一座袖珍城市。

  一位老人头发花白,紫脸膛的皱纹核桃皮一样,写满了富足与真诚。我拿着录音机笑着凑上去:大伯您早!

  老人一愣,很和蔼地望着我。

  

  1976728日的唐山大地震,您还记得吗?

  他右手放在耳根上,说记得记得。

  我怎么称呼您,您叫什么名字。

  他笑笑,哦,我叫张英。

  您工作单位在哪儿?

  我没有工作单位,我是下放回家的,家在双山子。当时呢,还叫大队是不?大队叫大伙做好准备,说要发生地震,但没说多大。

  大队怎么知道有地震?

  是公社说的。

  大队挨门挨户通知的?

  当时双山子有一个小组,管通知,就说大伙注意啦,一个劲儿开会,黑天白日地值班。

  老百姓听着信儿都出来了吗?

  有的出来了,有的没出来。

  你们那里死人了吗?

  我们庄三百多口子人,一个没死。

  你们是什么大队?

  青龙县双山子人民公社沟口子大队。我们沟口子大队以民兵为主,民兵连长负责,连长叫张云鹤。

  唐山大地震前几天通知的?

  记不清了,有一两天吧。

  青龙县城有没有通知?

  那阵我在双山子,县里的事不知道。

  

  青龙县政府招待所往北是一个十字路口,东南角有一个小杂货店。我进去以后,又进来一位买东西的中年人,有四五十岁的样子。我问了当年唐山大地震的预报情况。他说他当时在邮电局,电话里有通知。我掏出录音机说录一下,他执意不肯,说也不知道会碍着谁。我只录了几句话,他就连连摆手。

  他说别录了别录了,这事儿,人家政府愿意不愿意,同意不同意呀!

  店主一副很世故的样子,说,对喽——

  我说,您刚才讲,当时政府有电话通知,您就把这个情况大致讲一下吧。

  他不再言语,只是冲着录音机摆手。

  我无奈,关了录音机。

  青龙的山民很质朴,质朴中有点愚昧也有点可怜。不论说好说坏,都不敢涉及政府的事。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这样。

  

  死里逃生的董武

  

  董武,青龙县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门诊部主任。

  1976727日,他从青龙前往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青龙派人寻找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时间青龙县城沸沸扬扬。

  7天以后,他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

  我采访了这位在唐山大地震即将来临之际,从青龙赶往唐山“送死”的历史见证人。

  

  1976年,董武在青龙县大杖子卫生院工作。县里调他去给修国道的民工保健。1976720日左右,确切日期他回忆不起来了,修路指挥部开会传达县委会议精神,说京津唐地区有强烈地震,要大家做好预防地震的准备工作。

  1976727日,修路修到肖营子公路桥,电焊条告急了。那时国家物资统一分配,电焊条也缺。董武有个亲戚在唐山,是轻工业局局长,叫张一。修路指挥跟董武说,你上唐山走点后门去,买点电焊条来,可多可少,10来包也行。

  董武这就上了唐山。

  1976727日晚上,董武住在了张一家。张一家在唐山市内,焦灰顶的平房一共三大间。

  那天晚上特别热!

  张一和董武一边喝酒一边说话。

  董武说,我们青龙传达啦。

  张一说,传达啥啦?

  董武说,京津唐地区近几天有地震。咱们得小心点。

  张一说,你可别瞎说,人家说你造谣,破坏生产,可别说啦!董武就不敢深说了。那阵儿政治空气特浓,说话可得小心。

  张一家五口人,就分三个屋睡下了。董武一个屋,张一两口子一个屋,岳父母和上初中的女儿一个屋。

  董武临睡觉在床前摆了个凳子,衣服和鞋都准备好了。

  夜深了,董武听见呜呜的响声。张一家在钢厂附近,董武以为过火车呢,开始没在意。但是又觉着不对劲,声音有点不像火车,董武马上想到是地震!他抱了衣服冲外跑,睡觉没插门,几秒钟就蹿到了外头。外头特别亮,就跟白天一样亮。

  董武就喊:地震啦!地震啦!

  张一的岳父岳母趴在窗台上。董武大叫,冲我身上扑!董武接一个甩一个都甩到院子当中,孩子也跳出来了。张一出来的时候,房子就塌了。

  震完,天又黑了。

  董武说,冲皋(张一的爱人)呢?张一说没有哇!他们就找冲皋,发现她被夹在立柜和衣架中间了。他俩扒出冲皋时她还有呼吸,意识有点不清,两腿不会动,有血。后诊断为骨盆骨折。

  730日,董武护送伤员走。往哪儿走啊?到处都是伤员和死尸!唐山飞机场满着,遵化也满着,最后转到东陵马兰峪卫生院。

  震后第七天,董武就在这儿失踪了。家里知道他上了唐山,派了三批人找他也找不到。于是青龙传说董武砸死在唐山了。

  85日,交通局4个人坐汽车找到了马兰峪卫生院。卫生院的大夫说,是有个董武,他在这里抢救伤员做了好几台手术呢。董武和家乡人劫后重逢都哭了。他们说快回吧,家人急得快疯啦!董武说我在马兰峪发过信,在石人沟邮局还发过电报。那阵儿乱,家里根本没收到。那天他们连夜赶回了青龙。

  一进家,母亲就抱着他放声大哭!

  

  董武是幸存者。

  在大地震来临的时候,有准备和没准备大不一样。从唐山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人都记得,人站不稳,门打不开。巨大的摇撼,只几下门窗就变形了。有的人力气大,一脚踹坏木门逃生了;有的人力气小,门就成了逃生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短暂的几十秒时间里,房屋连同门窗一道坍塌,将人砸在废墟里。震后扒废墟的时候,唐山人不知看见了多少惨死在门窗下的尸体!

  但是,董武死里逃生是偶然的吗?

  

  他把大劫难的信息带到了家乡

  

  王春青的履历很简单:1953118日生,满族,平泉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青龙县三拨子中学教书。197512月调到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

  王春青中等个,长脸,不修边幅。土色的西装没一点熨烫的痕迹。他说话一笑一笑的,浓浓的青龙口音,几乎每一句话的结尾都是“那啥”两个字。

  他是属于大山的孩子,一身的质朴与倔犟。

  他把大地震的信息带回了家乡。

  他因此而应该成为青龙的英雄,可是他没有。

  

  197678号,王春青在承德开了三天地震会。10日那天,他接到青龙县科委的电话通知:714日,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地震工作经验交流会,河北省地震工作重点县都得参加。青龙是重点县,于是王春青从承德直接去了唐山。

  地点在唐山市商业服务楼。1415日上午是介绍经验,下午参观二中、八中等观测点。16日白天也是大会。

  17日晚上吃完饭,王春青正在床上侧歪着呢,就听有人挨着屋敲门。进门的是省地震局的一个女同志,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汪成民来了,要讲震情。王春青想这个会应该听,有好处。会议好像是晚上八点多开始的,前后瞅瞅有五六十人。

  他找了个座位,不前不后看得也清楚。

  汪成民讲了几点。一个呢,世界地震活跃期的现状,近两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比较多。再一个呢,华北地区一两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最后讲了各地汇总上来的震情,有地震地质大队的预报意见,也有其他单位的预报意见。

  汪成民说,当前京津唐渤海地区有七大异常,震情严峻,722日—85日可能有5级左右的地震,下半年到明年有78级强震的可能,要注意采取措施。

  19日散会。那时唐山至青龙没有公共汽车。只能坐火车从唐山到北京,由北京到兴隆。从兴隆坐公共汽车回到青龙。回到青龙是721日。

  王春青很焦急。预报意见是722日至85日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时间不等人,必须立即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做出决策。应该尽的责任必须尽到!王春青连夜整理记录。

  王春青向科委办公室张宏久作了汇报。张宏久说,有震情可不能忽视,要抓紧时间向县领导汇报,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722日,王春青又向县革委会办公室主任马刚汇报。马刚说,县里正开农业学大寨三级干部会,参加会的有800多人,领导忒不好找。你先回去我给你找,让领导安排时间听汇报。

  王春青想,马刚万一找不到领导,这不往后拖延了吗,就直接找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于深。于深说,我找书记去,你先回去准备,听通知向领导汇报。

  王春青跟张宏久商量,在会上怎么汇报呀,跟大头头可不能瞎说。他们就写了个提纲。

  一是按照国务院69号文件的调子讲华北“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

  这个文件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二是汇报唐山地震工作经验交流会情况,重点讲汪成民通报的震情。

  三是汇报青龙县16个地震监测点的异常,我们虽然认不准有没有大地震,但起码是仪器有变化。

  

  青龙做了什么

  

  我写青龙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青龙奇迹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唐山大地震之前能否向唐山人民“打一个招呼”无可争议的佐证;另一个是,青龙奇迹会给人类防震减灾工作以某种深刻的启示。政府、科学家以及公众能从中获取一些极其宝贵的经验。

  我以为,青龙县政府是发挥防震减灾职能的一个范例,是使唐山大地震不再重演的一条成功的途径,但不是惟一的途径。这条途径是青龙人民和政府共同创造的。它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究会发现青龙的真正价值!

  19767242030分,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张平义,县革委会副主任于深,县委常委陈永福和马刚。张平义主持会议。

  县常委会作出决定:

  1.加强各级领导。

  2.建立防震指挥部:主任冉广岐、执行主任于深,副主任王春青;暂设址于科委办公室,通讯线路24小时畅通。

  3.加强观测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规定每天向防震指挥部报告。

  4.在防空洞内安装地震仪器。

  5.广泛宣传预防地震的知识。

  6.地震办公室为县领导和群众编制防震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用电话和布告栏进行宣传。

  7.强调可能很快会有地震,有预防可减轻地震灾害。要特别注意礼堂、影院、戏院,加强学校的安全措施。

  8.要求各级领导、群众要随时警惕。

  

  1976725日,科委主任王进志受县委委托在县三级干部800多人参加的大会上作关于震情的报告。会议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两名干部抓防震,一名副书记(或武装部长),一名工作队长,连夜赶回所在公社,26日早8点必须到岗!会议还提出了具体要求:

  

  1.必须在7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

  2.干部必须在办公室坚守岗位,不得留在家里或处理个人事务。

  3.立即开始地震和洪灾的预防和宣传工作。

  4.每个公社、每个村必须设立防震指挥办公室,向邻近市镇传递信息。

  5.建立24小时通讯联络,汇报,巡逻,保持与邻县的联系,了解周围地区一切有关情况。

  6.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广播、车间宣传、电话通知、黑板报、夜校。

  7.门窗一律打开,不要在屋内煮饭吃饭,如可能就睡在户外的防震棚内。

  

  1976725日,青龙人民会永远铭记这个不眠之夜。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青龙是山区,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有班车的就坐班车,有自行车就骑自行车,离县城近点的就翻山越岭地走!他们不愧为人民的父母官,去跟死神争夺父老乡亲的生命。

  1976726日早8点,全县43个公社的干部按照县委的死命令,全部到岗,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临震总动员。

  此时,距唐山大地震仅有44个小时。

  仅举两例:

  下抱榆槐村(距唐山75公里),村干部和生产队长紧急会议之后,立即召开了300多人的群众大会;搭建防震棚,群众陆续从住宅搬出……

  下打虎店村(距唐山90公里),家家的小喇叭不厌其烦地播放着震情通报;简易抗震棚像雨后的山蘑一样钻出来;民兵把固执的老年人送进抗震棚;村巡逻队一天检查两次,防止居民回家滞留,成年人若在家将处以罚款。

  青龙县全体干部昼夜值班。

  各村基干民兵昼夜巡逻。

  中小学一律在操场上课。

  1976727日,干沟乡庞丈子村柳树沟泉水异常。这眼泉平日清亮见底,水面有2平方米左右。但那天却不断地往上翻白浆,水搅成了乳白色。有一种小小的黑虫子,硬壳,平时在水底趴着,当天也浮上水面来回蹿动。地震监测员说,比海城地震前兆还邪乎!

  1976727日,青龙县中学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黄鼠狼一反昼伏夜出的常态,在白天乱跑。这一天防震气愤达到了高潮!学校原定于728日召开的地震专题讨论会提前到727日举行。

  青龙县城笼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悲壮气氛中。

  马路两边的大喇叭滚动播发着临震警报,地震随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大大小小的商店沿街搭起了简易棚卖货,每个摊位前都有人争先恐后地采购。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点乱,马路显得时宽时窄,犹如一条吞咽食物的巨蟒缓缓地蠕动。

  此刻,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这个大山的儿子,是他从唐山风尘仆仆地带来了大毁灭即将来临的消息——无疑成了最忙碌的人。科委地震办在北院简易棚,县领导在南院简易棚,南北两院中间隔一条街。王春青一脸的悲壮,穿梭于两院之间,向县领导汇报最新震情。危险的信息频频传来:

  气象局的地电微安表出格!

  娄丈子中学地应力异常!

  双山子中学土地电微安表出格!

  冷口温泉异常!

  ……

  青龙满族自治县上上下下处于临震状态。

  在这座创造奇迹的县城,王春青和我谈了很多,最后谈到了发布临震警报的核心问题。王春青说不知道当年冉书记咋想的,压力一准儿特大,要不咋连夜召开常委会呢。发布临震警报,震了好说,要是不震呢,咋跟上头交待,咋跟全县47万父老乡亲交待呀。再说,那天晚上汪成民通报震情,可不是青龙一家听见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

  王春青说采访一下冉书记吧,人站在那个位置,考虑问题就跟咱老百姓不一样了,或许能挖出点东西来。我承认他说得有理。可是,一个敢于发布地震预报的县领导,跟继任者的听说与猜想会有很大区别,我不想要这种东西。

  王春青好心相劝,说冉书记做到了保定市委副书记以后,就离休了。还说冉书记很怪,从不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我执意去追根问底,与王春青在酒馆依依惜别。

  

  两份鲜为人知的简报

  

  1976820日,河北省科委发出地震群测群防简报,首次披露了青龙县成功预报唐山大地震这一令人深思的事实。

  

  719日(应为14日,笔者注),青龙县地震办公室王春青同志,去唐山参加了国家地震局召开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议。在散会的前夕,听到三河县地震队预报(按: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震情介绍),728日至85日,在京津唐一带可能发生45级地震的消息后,回县立即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非常重视,当即在全县召开的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传达,让各公社回去一个同志,布置防震工作。要求在727日以前传达到全县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做好防震准备,保护好牲畜。由于全县人民有了准备,大都开门睡觉,因此唐山、丰南发生地震后,虽然该县在全区受灾最重,房屋倒塌最多,但人畜伤亡很少。

  

  简报寥寥数语,却记录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尽管有的地方与事实不符(如人畜伤亡很少等),这也许是执笔人的高明之处。在唐山大地震爆发仅24天就把青龙奇迹披露出来,这在“四害”横行的极左年代是很需要一些勇气的!我不知道简报出自何人之手、何人签发、发至什么范围,但我知道这份简报的分量。

  

  1976118日,粉碎“四人帮”仅25天,国家地震局发出了《地震工作简报》第17期,比较详细地披露了青龙县成功地预报了唐山大地震。摘录如下:

  

  由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及中国科学院的柳忠阳插手国家地震局,严重地干扰和破坏唐山大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河北省青龙县,紧靠唐山地区的迁安、卢龙两县,7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由于县委重视,事先采取了有力的临震预防措施,广大群众有了思想准备,临危不乱,虽然房屋建筑遭到较重破坏,但人畜伤亡极小,收到了预防的效果。

  今年7月中旬,青龙县地办的同志,参加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的京津唐渤张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时,在会外了解到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等几个单位预报,721日会议结束回县,向县委作了汇报。724日,由县委书记冉广岐同志开电话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唐山地震使该县房屋损坏十八万多间,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间,但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一人。

  ……

  

  开滦矿工绝处逢生

  

  唐山地震以后,新闻媒体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描写开滦矿工战胜艰难险阻重返井上的篇章尤为震撼人心。张跃明的通讯《无私无畏的带头人》便是其中之一。文章介绍了开滦范各庄矿采煤一区副区长王同焕在井下临危不惧,带领一百三十多名矿工脱险的事迹。

  

  728日凌晨,四周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采面剧烈地晃动起来,顶板冒落,煤壁劈邦,电断风停,煤尘飞扬……他随即大喊一声:“地震了,赶快往外撤!”

  不断抖动着的大巷里,由于断电,涌水不断上涨;由于断风,大家呼吸越来越感到困难。在他们找不到路的情况下,王同焕和班长费玉春两个人都气喘吁吁,浑身是汗,继续在半尺多深的涌水里奔跑。

  “路标!路标!”两个人几乎同时叫起来。前面的巷壁上清楚地用粉笔画着“去风井”的大箭头,旁边还写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王同焕他们顺着路标找到风井,胜利脱险。

  

  “去风井”的箭头是谁画的?作者没有交待,路标只是通讯中的一个细节。

  笔者曾经下过井。星罗棋布的巷道,宛若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条巷道几乎都是相似的。那里没有参照物,东南西北很难分辨。在几百米的地层深处,如果没有路标,仅凭头上的一盏矿灯,老工人有时也会迷路,找不到那个可以逃生的“风井”。人们只知道,井下震害比地面要轻,往往不知道井下潜在的凶险。一旦断电停风40分钟以上,地下水会像猛兽一样咆哮着淹没矿井,各种有害气体也会让人窒息,夺去人的脆弱生命。

  

  马彩欣:你写这个小心点!

  

  马彩欣,女,1944年生人。开滦地震办工程师,现已退休。

  在马彩欣的寓所,我采访了这位受人尊敬的女士。我说明采访目的以后,马彩欣女士看起来忧心忡忡。

  

  马彩欣:唐山大地震以后,我直接参与了调查。很明显,唐山地震之前,开滦矿务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一个大功劳。地震后不久就粉碎“四人帮”了,这又是“文革”的功劳了,能说吗?当时,开滦矿务局地震领导小组组长是肖寒。这是人们回避的事,一直没人敢写,你写这个小心点!

  张庆洲:咱们中国人哪,把功过是非往往摆在一个人的脑袋上,耽误了多少事!其实历史就是历史。我想把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公布于众,不是为谁请这个“大功劳”,是因为开滦奇迹对人类的防灾备灾有益。咱们这个小地球大地震一个接一个,都该散架了也没辙,开滦矿务局的事该说说了吧。

  

  马彩欣女士笑笑,继而又庄严了。

  开滦矿务局地处唐山极震区。煤矿井下极大部分遭受水淹,一个年产两千万吨煤炭的矿区顷刻之间濒临毁灭。

  八个矿和一个建设中的矿均处在911度烈度区内。在360万平方米的建筑中,70%以上倒塌或严重破坏,输供电系统、铁路系统以及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等关键设施破坏严重。

  大震来临那一刻,唐山矿井下矿工先是感到了强烈的震风,煤尘轰然而起,什么也看不见。接着,从底板方向传来的巨大的声响,由远而近,渐渐地就震耳欲聋了。整个矿井都剧烈地晃动起来,人站不住,犹如一块木头,力不从心地听任大地震的摆布。U形钢制的拱形支架接头,在激烈的碰撞和摩擦中发出巨响,令人恐怖的火花四处乱溅!煤巷木棚瞬间断裂,煤块冰雹一样滚落下来。有的井巷薄弱部位产生裂缝、剥落、窜尖,甚至竖井井筒也产生了裂缝、片邦和错位。

  

  万名矿工生还实例一二三

  

  唐山大地震骤然爆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唐山,不仅是地面,还有地下,开滦矿务局万名矿工滞留在地层深处。一批又一批的矿工安全脱险了,人们为他们庆幸,庆幸这不幸中的万幸。是井下比井上震害轻吗?好像是。那敢情好,再有大地震就下井!善良的人们渐渐被引入歧途。唐山大地震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井下矿工绝处逢生靠的是什么?开滦矿务局创造的奇迹犹如一船宝藏,沉入大海深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打捞上来。

  

  制度一:一旦发生地震,要害部门领导必须立即到位。

  唐山矿负责通风的一位科长,在大地还在震动的时候,顾不上亲人的安危,立即奔向他的岗位。在他的指挥下,用人力代替电动绞车,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打开了全部风门,矿井自然通风,地处极震区的唐山矿无一人伤亡。

  

  制度二:抢险队负责井下险情的排除。

  范各庄矿抢险队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起来,奔向正在开凿的范各庄竖井,他们将无法运转的电动稳车改成手摇稳车,拴上保险梯、保险带系下井,将27名工人从520米深的竖井中安全提升到地面,避免了停电淹井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

  

  制度三:现场管理者即是抗震指挥者。

  吕家坨矿革委会副主任(副矿长)贾邦友与一千多名职工,滞留在险象环生的地层深处。

  从采面撤到大巷,从大巷撤到井口,在撼人心魄的余震中走完十几里路,攀上一千多米的陡坡,是何等地艰难!

  这一千多人中,有一百多名机关干部,有兄弟单位的打井队,有参加大会战的洗煤厂工人,有下井不足半个月的新工人,竟然还有四十几名女同志!在黑暗和恐怖中,谁也看不清谁,一千多人在并不宽敞的巷道里,犹如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缓缓蠕动的长龙。

  吕家坨矿的风井是竖井。竖井的梯子间是矿工生还的惟一通道。几百米深的竖井,铁梯子只能容一个人往上攀登。他们头上是暴雨般的淋水,脚下是不断摇动的大地。人类的求生本能,提醒着他们尽快离开险地!

  伟大的开滦矿工用他们高尚的人格展现了一幅不亚于《泰坦尼克号》的悲壮场景,一束束矿灯光柱射向井口。这里没有拥挤也没有嘈杂,只有贾邦友镇定自若的指挥。

  “女同志先上!”她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了几百米高的铁梯,每攀上一级便向生还靠近了一分。她们毕竟是女人,腿在颤抖,速度就慢了许多。无数矿灯光柱无声地照耀着她们……

  “新工人上!”

  “老工人上!”

  最后是干部,这是一群真正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们很清楚,竖井内平时就淋水不断,铁梯在潮湿中很容易腐蚀,极易发生危险。何况,竖井已经震坏,铁梯扶手如果不坚固,经过一千多人的手拉脚蹬,险情随时可能发生。

  人在井口一眼就能看见,昨日的家已经夷为平地。可先上井的人并没有跑回自己的家,在余震中焦急地等待,一直等到早上八点多钟,副矿长贾邦友最后安全返回地面。

  吕家坨矿井下矿工无一伤亡。

  一千多人在险象环生的地层深处死里逃生,如果没有出色的指挥,因混乱而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前,开滦矿务局假如没有地震预防措施,假如不检查维修竖井的梯子间,假如不清理各矿的风井通道,假如……开滦矿工生还的希望还会这样大吗?

  唐山大地震将近三十年了,马彩欣女士的回忆是否有模糊的地方,这无疑会影响本调查的真实性。我来到了开滦矿务局档案馆,在任荣会先生的帮助下,我终于翻出了一份又一份的红头文件!尽管有的文件带有“文革”色彩,但是我想,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应该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

  

  沉默的红头文件

  

  以下是三份正式的“开滦煤矿革命委员会文件”,其中(1975)开革震字281号和(1976)开革震字第17号,在抄送矿务局各厂矿和有关处室的同时,也呈报了国家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在唐山大地震前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井下万名矿工安全脱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开滦矿务局创造的井下奇迹绝非偶然,本不该沉默至今!

  1975423日开滦煤矿革命委员会文件(1975)开革震字281号文件摘要如下: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做好地震工作是关系到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197469号文件指示……结合煤矿生产的特点,应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领导

  1.层层成立防震抗震领导小组。为做到有震不乱,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开滦党委成立防震抗震领导小组。

  党委书记肖寒任组长。副书记吴海赓、赵成彬、鲁云发、费荣庭任副组长。建立24小时昼夜值班制,切实加强防震抗震工作的领导和指挥。

  2.建立健全各种抢险救灾组织。

  3.发挥现场干部领导作用。在防震抗震工作中,现场管理干部(区、队、班、组长)既是生产指挥者又是抗震指挥者,一旦地震发生,现场干部要根据灾情查清人数,有组织、有计划地按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受灾地点……

  二、宣传教育

  向群众宣传地震知识是搞好防震抗震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要做到:

  1. ……牢固树立“地震是有预兆的,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唯物主义观点……

  2.加强防震抗震宣传教育工作……树立长期防震抗震思想,做到既不麻痹,又不惊慌。

  3.对主要要害部门的职工,如电话员、调度员、大型绞车司机、水泵司机、变电站值班员、扇风机司机、井口上下信号工等进行纪律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一旦地震发生,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沉着,冷静,听从命令,服从指挥。

  三、技术措施

  1.井下部分:

  (1)加强采掘开工作面的规格质量。

  (2)加强矿井瓦斯管理。地震容易造成瓦斯特殊涌出,因此对超级瓦斯矿井(唐山矿、赵各庄矿、马家沟矿)及瓦斯突出煤层应注意及时观测分析,发现异常现象及时上报。

  (3)加强矿井排水能力。井上井下各排水设备要做到使用、配套、备用三完好。矿井各水仓要求保持低水位。为防万一停电水泵不能运行时,经开滦防震领导小组批准,将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带后方可按各矿制定的放水路线放水。

  (4)加强矿井火灾预防。

  (5)加强安全出口的检查维修工作。对各出口如马路、梯子间等要保证畅通无阻,并设指路标。此外各采掘开班组长以上的现场管理干部必须熟悉撤人路线,当好撤人向导。

  2.井上部分:

  地震警报:开滦各矿、厂、院校发出的警报命令全部由开滦防震领导小组下达。

  警报时间:连续长鸣十分钟。

  

  开滦煤矿没有把措施停留在文字上,他们抽调了大批人力物力对井上井下的抗震能力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拨出专款进行加固和维修。197594日开滦煤矿革命委员会(1975)开革地字第646号文件摘录如下。

  

  第一类:生产系统关键部位的抗震,这是必保项目。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有发电机房、变电站、井架、天桥、绞车机房、压风机房共64项。……千方百计在19751976年内解决。

  初步计算共需134万元……

  第二类:与生产关系密切,人员比较集中和存有重要设备的建筑物的抗震工作。……初步计算共需133万元……

  第三类:在工房、宿舍中,确实比较危险的部分。……初步计算共需510万元……

  关于直通地表的矿井人行安全出口,现有七个煤矿中,有六个已经解决,尚差范各庄矿准备在1976年上半年从风道水平与吕家坨矿做通,以便在必要时经吕家坨从林西矿井口安全撤人。关于地震时矿井瓦斯涌出量和涌水量有可能突然增长的问题,由各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矿井改扩建提出方案另行解决。

  荆各庄矿、唐家庄矿(徐家楼)、范各庄矿、吕家坨矿等,目前都只有一个水平,一旦供电中断,马上就有淹井的危险。特别是荆各庄矿,现在正常涌水量每小时三千多吨,将来一旦淹井就无法恢复。为此,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外,我们建议在荆各庄矿准备一定容量的柴油发电机以备供排水用电急需……

  

  截至197524日海城地震以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开滦煤矿本着“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立足于有震、大震、早震的思想,始终把井下的防震抗震工作摆在首位,为井下矿工能迅速脱险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灾方法并付诸实施。

  井下防震抗震分别做了安排并提出措施……

  为了防备矿井在地震发生时,发生涌水和瓦斯爆炸,在制定预防措施的同时,在矿井改扩建中,又结合抗震,考虑了井下涌水和瓦斯的问题。

  为了预防地震发生后一旦断电,井下人员能安全地撤到地面,各矿都已做好直通地表的撤人安全出口。

  唐山大地震爆发之时,开滦矿工滞留井下1万人左右,共震亡7人,占井下工作人员的万分之七!

  唐山极震区:唐山矿零伤亡;

  10度烈度区:马家沟矿震亡4人,赵各庄矿震亡2人;

  9度烈度区:唐家庄矿震亡1人。

  开滦矿务局井下万名矿工成功脱险的奇迹,为人类防灾备灾提供了又一个典型范例。开滦比青龙也许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那就是,中长期大地震的背景已经出现,地震科学家在尚难以确定临震日期的情况下,人类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防灾备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