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萝莉喵金背面:南充中医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08:15
浅 论 肝 为 刚 脏 体 阴 用 阳 ————慢性乙肝中医治疗用药探讨
发布时间: 2005-06-25 16:51:17 被阅览数: 1858 次 来源: 林杨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提要] 从肝的功能特点及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中药用药特点。
[关键词 ]  肝    阴阳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治愈率,引起了医学界普遍的关注,实践证明,中医学为此抹上了些许亮光,不断探讨慢性乙肝的中医治疗用药,势在必行。 
   《素问  灵兰秘典》曰:“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体阴用阳,表现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体阴用阳概括了其藏血与主疏泄的辩证关系,肝藏血则能主疏泄,肝失藏血之功,肝阴血受损,必致肝失疏泄,阴损而阳无用。肝性刚,需阴血以柔,方可阴平阳秘,在治疗肝病之时必须注意:肝为刚脏,用药宜柔不宜刚,辛温香燥太过,必损其肝阴,伤其藏血之功,时时顾护肝之阴血,为肝病用药基本原则之一。
    慢性乙型肝炎,不论从临床表现或是从病位上看,都属中医肝病范筹,有“黄疸、胁痛、虚劳”等等之别,临床上发现持续转氨酶高水平超过四十五天以上者,急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十二周上,E抗原阳性八—十周以上不转阴者,就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慢性化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0%,国内报道为18.7%—30.2%,而乙肝慢性化的因素据报道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最初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资料显示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若不作预防接种,约90%—95%要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2)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有一定的关系。(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爱滋病、血透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4)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者,再感染乙肝病毒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5)其他因素如劳累过度、  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怀孕、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综上可见:新生儿感染者,其体为稚阴稚阳之体;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常辨证为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有其他肝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休息者、   酒、性生活过度、营养不良、怀孕、滥用药物者,皆为久病或劳欲过度、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精血亏损、肝阴不足。慢性乙肝不论其迁延型或活动型,其临床表现可谓林林种种,各种辨证分型亦应运而生,但在病因病机上常呈现实(湿热)—  虚(气阴)—  瘀(气血)的病机转化过程,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慢性肝炎的基本特点。据报道:气虚、阴虚、气阴两虚常为乙肝慢性化的基本病因病机。怎样恢复肝之柔和之体、还其条达之性?怎样使肝之阴血充沛、还其疏泄之功?怎样补其气阴之虚以御邪实?是下笔用药必须思考的问题。过用川芎、香附、柴胡、元胡之类以期达疏肝之功,往往适得其反更伤肝阴,难复条达之性;过用生地、熟地、枸杞等补益阴血之品,常血凝气滞、湿邪中生;单清热解毒除湿、不解肝之阴阳特性,亦往往无功而返。肝为刚脏,体阴用阳,须顺其性、察其阴阳,还肝之柔克肝之刚,顾护阴血,轻疏肝性,补虚防淤,固本祛邪,勿太过与不及,为慢性肝炎中医用药之道。
    观《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不乏了解补肝用药之妙。
    明清以前的补肝法:这个时期的补肝用药具有明显的断承性,用药的奇妙性和组方的创见性。这个时期有两书中所能看到的医案,基本上是符合《内经》治肝三法的。《千金》补肝汤的酸甘以补肝体,辛甘以补肝用,概括了当时的补肝用药。其特点是用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明代的补肝法:此期的补肝用药是以薜立斋、谬希雍为代表的,薜立斋是祖国医学肝病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在肝脾、肾之脏想互为用的关系之中创立了自己的补肝法,其精髓就是:见肝之病,顾肾实脾。谬希雍倡导欲遂肝之性,当以甘缓之,他的理论和用药组方,如集灵膏,对于后世补肝法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清代初期的补肝法:高鼓峰创滋肾生肝散,滋肾清肝散两 对名方;马元仅提出“养肝之肝可以安土”,“养肝之阴使不诛于肾”的观点,标志着补肝法有仅在药、在方、在案,而且在理论上已经成熟起来了。
魏玉横、王孟英先生的补肝法:魏玉横先生在多年的医学实践中认识到:肝为内伤之本,独创峻养肝肾之剂一 汤、一贯煎,发展了历代医家的补肝理论,提出:肝病既可传脾,又可传胃,以薜立斋鼓峰之法既防肝病传脾,又可养肝顾肾;以谬希雍、沽潭之法既可润胃养金,又可滋水生木,王孟英在继承薜、魏二人补肝用药的同时,巧妙地避开了“升柴”劫阴之弊,防止了地黄泥膈之患。从而使补肝用药更加完善。
    总之,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两书中,江篁南父子、魏玉横、王孟英四位先生继承了《内》、《难》、《金匮》的补肝法,汇粹了孙思邈等医家补肝用药之妙,为我们揭示了:肝藏血而寄相火,体阴用阳,全赖肾水以涵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脾胃之气以培之,微佐辛疏以畅达之,使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这一补肝用药的大法。
    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科技的运用,选拨出了不少具有调控免疫作用的中药,为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用药,可以说找到了一些捷径,如具提高免疫细胞功能的党参、人参、刺五加、黄芪、灵芝、枸杞、桑寄生、女贞子、仙灵脾;具有β细胞功能的兔丝子、黄精、锁阳等;可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元参、天冬、麦冬、沙参、鳖甲;可提高白细胞介素活性的黄芪、柴胡;具有抑制免疫作用的生地、黄芩、甘草;可抑制免疫复合物的赤勺、丹皮、生地等,大多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之功,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在此仿佛有些不谋而合。运用现代的检测手段、按照中医辨证用药原则、体察肝之阴阳特性,治疗慢性乙肝,曙光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