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国志英杰传宝物:太极杂说6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40:45
太极杂说68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4



如果全身的松整力可以贯通到足下,那么其蹬力也是可以形成漩涡一般的螺旋式的爆发力。不乏是一个舍己从人的妙招。


l         松,是一种爆发前的临界状态,可虚可实,精神兴奋而不是懈。只有旋转,才能脚不动而卸开对方的推力,……


l         拳术一途,好看的多半不管用。


l         其实,太极本意相同,练法各异,若能与其它内家拳融会贯通,可能收益更大。


l         悟性就在脚下。


l         找自己毛病,可使自己进步更快,但难!找别人毛病可使自己很乐,别人进步快(别人能接受才能进步快,也难)。


l         你的大力已经可以了,比你力大的人也有的是,只是这种东西到一年进步一点时,已经快到尽头了。松却是一辈子的事,永无止境。


l         三点一线中必定是涌泉穴。会阴穴在两便中心,后便之筋对应足跟,前便之筋对应足趾,若求三点一线的中正,第三点必在涌泉。悟性在脚下,此言不虚。若求劲的内涵和深度,必于腰腿求。至于蹬力则无所谓谈,其实是重力作用下的一种反弹力。


l         练脚趾如果是用来承受力的,那把这力平均分摊到两脚全脚掌不是很好吗?推手脚上千万不能有蹬劲。


l         依我看,十个蹬劲,九个拙。我现在可以做到把对方给的劲通过节节贯穿的法子传导到脚底而后再从脚底折叠回来;这个法子凭借的还是内在气劲的折叠转换而非拙力的蹬踏。我推手时基本上是逆来顺受的,你的劲加速了我的旋转倾向,而后被我引入脚底并再次反旋回来;也可以说你给我多少劲,我就返还给你多少劲。我单推手的时候很容易将这种劲法做出来,双推手时只要放慢些频率也能做好。对方不给劲的时候,要想方设法调出对方的劲来,这就是惊;只有惊得好,才能打得好。除此之外,脚底吸贴得好,随时可借大地之劲!


l         70岁以上算不算高寿?如果算高寿的话,那武式门就有不少的长寿拳师了。贾朴先生、吴文翰先生等就是70岁多了。终于有人注意到了郝少如的〈武式太极拳〉里的拳论了,当你仔细研读之后,你就会发现太极拳之实质性的理论了。我想练太极拳遵循这样的拳理(其他家太极拳的理论其实也是有共同的本质的,只是有的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罢了。)就是明规矩了。老实讲,我对此本书爱不释手的。不知读了多少遍。其拳论简要明了,可操作性强。例如对呼吸的说明,在不同的段落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和比喻。对于尾闾正中和五张弓的阐述就很精辟。 对练气运气也有清楚的指明。


l         别老执着练太极拳拳师年龄的长短, 以前有不少拳师的生活环境很不好, 为生活奔波劳累、劳心劳力的。太极拳并非万能的。


l         我朋友的女孩在十岁左右练太极拳时,其自诉感觉有:一,起势站定时,感觉腹腔有一珠上下旋转。二,蹬脚时,感觉胯根至涌泉有一线相通。三,练完全套拳后,感觉百会至会阴也一线相通。


l         武式开始时特别强调意,有的人意用的过重的话就会有点屏,这样功夫是上的快,可对身体一点儿也不好.


l         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汰制。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个人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众矢之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而朱国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次,当时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这可由当时的大会汇编文件上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此外,胡凤山受到朱国录和王子庆的算计也是事实,南京的徐铸仁先生曾多次谈起过此事,徐先生曾参加此次大赛。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徐铸仁讲:此次比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早一点的弟子们不要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弟子。


l         我想没有用杨式拳打陈式拳,或用陈式拳打杨式拳等等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太极拳都是一样的,拳是跟着你对它的理解而不断变化的,没有变的是规矩,是里面的东西,外在的变化没有关系,只要符合拳理,得其自然就是拳。


l         丹道没证得前,对别人的体会的确不应了解得详细,以免误入歧途。不过通过别人的一些经历,对自己的修炼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l         没有绝对的无劲,也就是没有绝对的松,劲和松都是相对的。


l         不用意想,意想就紧。我现在打拳不用意,只随着走。追它干吗,功到自然就有。有句话“不可有意追,不可无意求”。


l         关于简化太极拳

    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的基础上,少量综合了其他各派的架子特点,加以改进和简化而编成的。其特点是动作更加简练舒展和顺,适合普通大众学习,对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说简化太极拳是为了健身,是不错的,其改编目的确实是为了普及太极拳,强身健体。但我不同意把拳架套路分为健身和技击的说法。太极拳套路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白太极拳原理,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技法。从这一点来说,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并没有不同,只是因为简化拳为了适合普通人的体力,精减了动作而已。并非越繁复的套路就越能技击。拳架为体,技击为用,体和用之间要结合起来,还需有一定的训练方法,不是靠练练套路就可以技击了。听说陈家沟也有抖小车之类的秘密练法,绝不是只练练套路就能成为技击高手。

    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的练法,和真正的太极拳相去甚远,这不是简化太极拳的过错,练其他传统拳也有让人看得心疼的,能说这些套路都不行么?

简化太极拳是应国家体委的要求,由李天骥主编的。李老先生身为体委干部,为人谨慎,不愿留名,因此简化太极拳的编者一直冠以国家体委的名头,这和沽名钓誉是沾不上边的。李天骥学于父亲李玉琳,并曾受孙禄堂、李景林指导,功夫精湛。我的曾获全国太极推手冠军的老师,在那次参加比赛前被近七十高龄的李老先生一个挤打得坐到地上,由此可见其惊人的功夫。?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