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ol龙陵百毒:水文化的畅想—水利发展也需要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2:58
内容摘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水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了解水不仅要从其物理形态和力学特性方面,而且要在文化的多层面上去领悟水的价值和作用。新世纪的水利发展不能只考虑社会、经济,还要重视生态环境,因为经济的复苏要比环境的改善要容易的多。人类社会须臾离不开水,应重视研究弘扬水文化。

关键词: 水文化、人类文明、生态环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其中水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说到中华文化,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的便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两句话就足以显示黄河水对中华文化的巨大意义。据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几乎所有文明都是起源于水边,河流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当然不能例外。如果我们到历史长河中寻觅古代人类文明的踪迹,便会得到:黄河之于中华恰如尼罗河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于巴比伦以及大海之于希腊。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搞水利的是否应该首先要了解水,所谓的了解水,不仅是从其物理形态和力学特性方面,而是要在文化的多层面上去领悟水的价值和作用。就像水利搞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忽然发觉就工程而论工程尚且不够全面, 发展水利只考虑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不够的, 还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因为经济的复苏远比环境的改善要容易的多的多。

一、 生物学家眼中的水与人类文明

    对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经历,按生物进化过程,只不过是某种水生物上岸歇息的短暂一瞬。好比是一个长距离游水的人, 免不了要爬到岸边喘口气, 人类这种生物也正是在上岸喘气的当儿,如孩童游戏一般,“创造”了引以自豪的陆上“岸边”文明。人类说自己是起于泥土又归于泥土;但从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去看,实际上只能说人类起于绿水又归于绿水。水是生命的起源,则又是生命的归宿。水以其特有的品性, 第一个进入哲学家的视野。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约公元前624-547年), 就把水作为万物的始基提出来, 认为水无穷无尽,永不消失,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人类过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在换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生存的危机。“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严酷的现实已使得人们开始扭转对于自然界的掠夺和蹂躏,人们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然,可能有一天滔天的洪水还会淹没人类在“岸边”歇息时“创造”的文明,也说不定还会再一次幸存一叶方舟,留下一轮文明的种子。从这一点看,人类与自然界相比又是显得多么渺小,我们对水的认识又是多么有限。

二、 水中泡着的传说与故事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关于“大水居先”的记载。就是相信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是先有水而后有陆地。如布里亚特人的创世神话,认为世界上起初只有水,以及水中的一只大龟,天神命大龟仰于水上,才得以在它的肚皮上造出大地;吉尔吉斯人神话也说宇宙之初,只有一片汪洋大海,海之中有一石板,石板上立一黑色公牛,大地只在那公牛之头的角上。总之,世界上诸多创世神话的共同主题是:先有水后有大地。滔天的洪水是如此深刻地映遗在先民的脑际。以致“洪水”的传说竟变成为全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各民族神话传说里的另一个共同的主题, 是所谓“洪水泛滥”。《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龙门未开,只梁未发,河出孟门, 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淮南子·本经训》 “共二氏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等记载。尽管情节略有差异,但所涉及的亦均是这泛滥洪水。由此可以推知,“洪水泛滥”也许是我们人类祖先的共同遭遇。挪亚洪水,据希伯莱人的年表推测,约发生于公元前2448年或2345年;“大禹治水”,据推断约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的后期。地球上的“岸边”文明,正是从这泛滥洪水之后,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圣经》中“洪水灭世”记载,告诉我们人类文明如何在洪水中毁灭,又如何在洪水退去后再生。 上帝见不得人世罪恶弥漫, 便决意用洪水毁灭地上的一切生灵,唯“义人”挪亚蒙上帝宠爱,得造长形柜,率家人及每种禽兽各一对,避开洪水袭击,做这一轮文明的始祖,巨泉喷涌和四十天连降大雨,告诉我们那时的人类遭遇了怎样的灭顶之灾,使洪水泛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结下了如此不可分割的渊源。

三、 文人的水氛围

    先前传统的社会里,交通以水路为主,所以水与中国文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缘分,这当然不是因为只有文人才能见到水,每个出门在外的人都会经常遇到水,而是因为文人有一颗不同于平常人的敏感的心,以及一份不同于常人的坎坷的经历。 有这样一颗心和经历, 人们经常遭遇却又经常“视而不见”的水,才在文人那里获得了深厚的文化意蕴。水进入到文化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孔圣人临水,乐乎水而浴乎沂;孟子临水,水亦有德; 庄子临水,长于水而安于水;诗人临水,失意、漂泊与怨愁,年华、旧家与心境以及友情、女人与爱情。中国传统文人的水氛围是奇特而又复杂的中华民族就在这样一种水氛围中, 繁衍生息。 水对于他们,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是精神之源,创造的根深植其中,艺术之花绽放在精神天空里。水不仅养育了他们的肉体,也养育了他们的精神与灵魂,养育了他们的人格与理想。他们由水中看到了远古,看到了当下,也看到了自己与民族的未来。

四、 人德如水清净无碍

    对水情有独中的黑四孝高,是东方的一位古代军事家,他善于用水作战,曾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历史上有“如水”的别号。他写下了“水五则”:一是流动, 并能推动别人的, 是水;二是经常探求自己前进方向的,是水;三是遇到障碍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四是以自己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 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五是江河湖海能蒸腾为云雾,化为雨露或凝结为冰雪,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还是水。


结语: 人类社会须臾离不开水,而人们对水的认识是那么模糊,人们对水的品德也很少去考虑,更没有思考过要向水学点什么? 就连对水作为一种生命必需之物最起码的珍惜,人们有时也做不到,让人想来汗颜。看来研究弘扬一下水文化也是应该做的一件事。作者:孙景亮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