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与道教的关系:太极杂说4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48:41
太极杂说48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3




   中医与太极同出一炉,中医讲虚实,寒热,补泻,聚散,升降,出入,温清...十四大经脉,奇经八脉,对练拳很重要.陈鑫图说1/4篇幅讲经络...用于技击,抓,拿,节,闭主要走经脉,重者非伤即亡; 用于医道可治病疗伤.我在为患者推拿过程中,循经络配合内劲,效果很好.只要用太极听劲原理,顺患者经脉膜一遍,病症一目了然.


l         杨式老谚中:谨记(禁忌)丁和八,两股往里夹。


l         谈太极拳,必须明白什么是“太极”,我辈文人学拳,往往不求功夫,而舍本逐末,讲究明理。“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太极文化是道家文化的内容之一,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前面说,学习太极拳应该从道家入手才是正轨的原因。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第一句:“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是借用了传统道家文化中“太极”的定义。因此,讲太极拳应该从传统太极理念出发,明白“太极”的实质和规律才好判读。太极从无极中来,不是无极;太极生阴生阳,孕含阴阳,不是阴阳。无极和阴阳在两端,为稳定态。太极在中间,牵连两端,是不稳定的过渡态。因此“太极”有“化生、对待、流行”三大本质特点。除此之外,“太极”还符合“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的三个规律,这里,道家思想是贯穿在太极理念之中的。化生--太极是因应而生;所以要“舍己从人”。对待--不对照无极和有极就没有太极;所以要站无极桩体会无极和讲究刚柔。流行--太极是过渡态,是个过程;永远不要说我现在站“太极桩”和我在打“太极劲”,盘架子时应时时体会“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理解了这些,就知道为什么说只有太极拳才能覆盖“无、无有、有”三界,才能在太极拳演练、推手和生活中追求太极文化,时时问自己是不是“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而判断是不是太极拳,也要从这里出发。“有中求有、动里取动、有为而为”的“太极拳”,还是不如“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的“臭狗屎拳”好些。

“道可道,非常道也,言可言,非恒言也“。本人胡说了一通,还是说不明白“太极”,因为道家思想本身是说不明白的,说明白了就错了,愈明白愈大错特错,恍惚,唯恍唯惚,通过推手等印证感觉,与文字相配合才能心里而不是嘴上明白,心上一悟,胜千言万语,胜蘸干洞庭湖水。


l         没有太极思维练不出真太极,……


l         兵法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是太极原理.


l         练太极拳必须要先明理,练气血,练血气,先练哪方面都没有关系,但都要练,阴阳缺了哪一方面都不行。关键是阴阳相合。明白动静阴阳,就会明白天下武术是一家的道理。


l         本无太极,人创有之。始觉有气,后分劲力。劲气流转,宰乎一念。有阴有阳,相和得意。劲形不离,气可离体。由武而文,由文而武。处处留神,行知知行。气雾点点,凝聚成海。大海蒸腾,风起云涌。真积功久,出神入化。

l         

l         注:大都曾听说过玄而又玄的隔山打牛的传说。余曾听闻有类似功能的功夫,且听说这高人活在世上,其功夫是家传的,练功时是不许任何人看的。无条件寻访,即便有条件,怕也难得结果。根据我的理解和体证,倾向于相信这种功夫的存在,也倾向于相信按照余上述“太极论”可以修炼成这种功夫。练成这种功夫当然不能为所欲为(当然不会刀枪不入的,如果说能刀枪不入的话,那也是因为不去招惹刀和枪,刀枪何从入?),怕也是没那个必要了。


l         “本无太极,人创有之”一句中之“太极”,当然不是指“理”(即人身之自然规律),人存,则其作为大自然(大宇宙)之一部分(小宇宙)所蕴涵的理已存,只能去发现、认识。这些认识运用于修身和武用,必须有成体系的训练方法和理论,这些理论和训练方法就是这里所指的太极,我私自以为它不是由无极而生的,这在哲学上很重要,是我们吸取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去其糟粕的钥匙所在。人终有一死,人亡则其体证也亡,没有成体系的理论和训练方法,那么虽下功夫苦练而不得其要(功夫流于一般)或者不能更好的继承前人的宝贵遗产是正常的,所谓失其真传(古人真传之功夫到底到何程度?这很难衡量,也无法比较,若想搞清事物之理,可以根据逻辑作一推想)大概也就指的这种情况。并在其基础上得以更上一层楼是不可能的。

    “始觉有气,后分劲力。劲气流转,宰乎一念”一句,这是我已经有的体证,实际上就是刚过陈式太极拳的招熟阶段,可以进入暗劲阶段进行锻炼。 “有阴有阳,相和得意”一句:太极拳作为武术,其中阴阳的概念实在是太丰富和复杂了,私自以为知道了其中很多内容,至于行和用,我差得很远。

“劲形不离,气可离体”一句:我的感觉(体证)告诉我,劲与筋有极密切的关系。气可离体,我曾有体证,曾在太极网发过帖:右手中间三指曾有细密颗粒物射出,但我只有这一次体证,未能再现,也未下功夫去寻找这种感觉------------与我曾有的很强的气感的感觉完全不同。我倾向于相信有物质性的“气”。

    “由武而文,由文而武。处处留神,行知知行。”一句:昨天的留言中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气雾点点,凝聚成海。大海蒸腾,风起云涌。”一句,可文解,也可物解。作为武解,我虽然只曾有很少一点点的体证,但我倾向于相信这种功夫,其威力如何更是不得而知。就算作我的武学科学幻想吧!大家不妨一笑了之。特别强调一点,我反对有人借之生事,招摇撞骗,若有真功夫,应该是可以经得起科学实践以及具科学精神而少或无虚荣心之人反复检验和体证才对。有虚荣之人跟着附和的情况或许是难勉的,但请大家用科学的精神和眼光明辩,并接漏之。

“真积功久,出神入化。”一句:指从有心练到无心,即应用时一切皆出于天然和本能。


l         太极真言 , 心静如水;

心无杂念,气定神闲;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无根无形,万招自然;

心随意起;意随心动;

心动手到,手到意随;

攻其不备,打其不意;

机不可失,分秒必争;

攻敌这弱,防敌这强;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攻守兼备;百战不败。


l         力出尖,硬在表面,重里现轻,就是挨打的主,要柔中寓刚,襟里裹铁,面笑心狠,外弱内强。可惜我们许多做法都不如此,都是重里现轻,外强中干。


l         紧松松紧勿过正,虚实实虚得中平。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1: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