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武器攻略: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7:01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作者:raozbb    来源:理论课部教学网    录入:raozbb    字体: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教学难点]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互动交流等方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导入语:“我的中国心”  ·  黄霑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留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不管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刚才我们听到了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表达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它动员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今天,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佳作欣赏:可爱的中国(方志敏)(让学生听爱国主义歌曲《大中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案例导入: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立的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李立的邻居是一个人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男主人叫阿普杜拉。他开朗乐观、为人诚恳很快就和李立成了好朋友。一个休息日,李立和阿普杜拉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谈到吉卜赛人四海为家的习俗,李立真诚地对阿普杜拉说:“我很钦佩你们吉卜赛人的才华和生存能力,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几乎都有你们吉卜赛人。”阿普杜拉也高兴地说:“不错,我们吉卜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被那里的人民所接纳。”但突然,阿普杜拉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但这也正是我们吉卜赛人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祖国。”说到这里,一向乐观粗犷的阿普杜拉,眼里噙满了泪水。李立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感到,与阿普杜拉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祖国。可见爱自己的祖国是世界各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或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在古罗马时代,克吕西翁王波幸拿率兵侵入民族英雄暮各啊斯赤伏刺的国家,为了解除祖国的苦难,暮各啊斯赤伏刺去行刺波幸拿,但不幸被俘。敌人为了使他投降,将他的双手放在熊熊的烈火上烧灼,直到双手变成了灰,他也不投降。这个故事受到俄国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注意和赞叹。可见,爱国作为一种调整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道德准则,它早已超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公认的美德。自有国家以来,世界各族人民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国家贡献力量作为尺度,来评价一切个人、集团、政党、阶级的言行,并据以评判一个国家的社会先进状况。因此,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人们把是否热爱祖国作为分辩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决定赞扬还是唾弃、效法还是惩戒的准绳。事实上,爱国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弘扬的主旋律。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尽管人们较少接触到其他国家宣传爱国的政治论文,但认真观察一下也不难发现,世界各个国家种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措施,无一不同进行爱国教育,加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意识密切相关。例如,几乎每个到过美国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美国人那种极强的自信力和自豪感。美国人的这种精神状态不仅来自于对自己国家富强的良好感觉,更取决于美国人接受的政治与道德价值教育。众所周知,美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民族历史。虽然美国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它很注意发挥历史与传统的价值和力量,用以传播美国精神,鼓舞民众的士气。美国有许多全国性的节日:独立日、国旗制定纪念日、哥伦布日、华盛顿诞辰、退伍军人节、阵亡将士纪念日、感恩节等等。众多的节日活动,实际上是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费城,一位长者路遇一位中国游客,主动提出要驱车为素不相识的人作向导。整整一天里,他带着客人游遍了费城的大小名胜,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一处的历史,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甚至块独立战争时期的砖。当那位满怀感激之情的中国游客向长者告别时,长者回答说:不必客气,他欢迎世界各地的人们到他的家乡观光。他在费城生活了一辈子,他熟悉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故事中长者对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应归结于美国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的成效。日本是一个具有集团主义传统的国家。二战后,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即从战败的衰微中一跃而起,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并向政治大国迈进,在国际社会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日本人为此沾沾自喜。日本人何以拥有如此的优越感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日本大和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由于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带来得自信力和自豪感。这种民族自信力和自豪感的取得也正是实施爱国教育的结果。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很小,资源不丰,但它却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工业国,与韩国、香港和台湾并称“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经济的腾飞,除了与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的原因外,还与它善于用儒家文化的人本、谐和、合作精神培育国民直接关系。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在公开演说中说:“我们不是马来人,不是中国人,不是印度人,也不是西欧人。我们应该不管人种、语言、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差别,大家作为新加坡人团结起来。”以此为精神,新加坡掀起了造就“新加坡人”的运动,要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不是某一种集团的成员,号召“不分种族。都要在国旗下效忠。”自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届政府都奉行各种族人一律平等的政策,强调各种族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宽容、和睦相处。这也成为新加坡政府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它国家,诸如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伊朗等,都十分注重对本国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德国,凯兴斯泰纳(1854—1932)的教育理论影响相当深远,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被国家法律认可。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教育要培养公民确立为国家服务的观念。他认为,国家是引导人们进入到道德生活的一种人类团体。他主张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学,教育者的责任是使学生“了解国家的任务,激发学生由于对国家任务的了解而产生的公民责任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对学生进行“性格训练”,即对学生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忠诚精神。当然,我们所倡导的爱国教育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的“爱国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与侵略、掠夺、扩张、霸占别国的领土和利益相联系,这是由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爱国教育,包括反侵略、反霸权的内容。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她的历史、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鼓舞民族志气,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中华民族具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传统呢?我们又将如何践行这种传统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第一节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爱国词典的解释: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简洁表达。它指公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所具有的国家意识、爱国觉悟和爱国行动。爱国思想的系统化和意识形态化就是“爱国主义”。(2)爱国主义词典的解释: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规范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这里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感情。其实,爱国主义既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伟大情感,也是人们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坚定信念,还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祖国母亲的一种责任感,更是激发人们自强奋发、努力工作、拯救国家、为民族争光的强大推动力。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独居异域他邦,有感于时事,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把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比喻为七个与祖国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恋,澳门便是七子之首。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演唱。七子之歌 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作者:闻一多
  《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今天的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和硇洲(岛)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同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诗中的"东海"为"东海岛","硇洲"为"硇洲岛"]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维多尔天主教堂 ,

广州湾法国警察署,现湛江市霞山区警察分局 
硇洲灯塔

  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一句话》  从这种深切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这就是爱国主义。由此可见,对祖国的热爱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对于故乡、人民、文化、国家的热爱。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出于对热爱祖国的热爱,他想留在国内。但残酷的现实会窒息他的艺术才华,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同样也可以祖国争光。出国前,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也一直没离开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重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柳德维卡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你们至少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可见,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胜一切。祖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首先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代生息、繁衍的广袤土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就源于对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最朴素而真挚的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最初认识和熟悉的都是自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增加了对祖国广阔土地及其风貌的认识,从而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扩大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无论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还是远涉重洋的侨胞,都对故乡、故土有着深深的爱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在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是这样概括我们祖国的伟大形象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秀丽的长江像一条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蓝色飘带,铺展于云山天海之间;奔腾的黄河似一条生机勃勃的飞龙,舞动于锦绣大地之上。”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所描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对祖国的山河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如此壮美的祖国,怎能不深深激荡起我们炽热的情感?试想,当我们泛舟西湖,欣赏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时,当我们置身戈壁,感受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辽阔时,当我们登临泰山,领略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时,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升起一种“江山如此多娇”的情怀呢?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前人就把祖国大地称为“神州”,这是对祖国的热爱。所以爱国主义首先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当然,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爱,而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祖国的环境、珍惜国家的资源。一方面,每个人都要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因为环境的维护需要群体的努力。(材料事例1:是天安门广场还是垃圾场?(PPT))。作为中国人总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吧,这是五一期间,一位普通民众带女儿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在降旗时间,记录下来的情景。当时人山人海地将国旗围绕了个水泄不通。降旗过程没开始,围观的人群早已内内外外至少七八层。为保证后排的游客能够正常观看,同时也为了保障广场秩序,武警要求前几排游客蹲下或坐下,只听外边一声似曾相识的声音响起:“坐地报!坐地报!既可看,也可坐!一元钱一份了!”开始还有些没怎么明白过来他在喊什么,回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卖报者在吆喝。呵呵。这一招还真灵:许多前排的游客为了能坐下又不至于弄脏衣服,纷纷掏钱来买这份“坐地报”。好家伙!这可是当天的北京报纸呀!什么新京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等等无一幸免,根本不被人看一眼就成了屁股下的一张废纸了……
  降旗过程悄无声息、按步就班地结束了。人们开始撤离。看着撤离后的人们相互交流着观感,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片垃圾,垃圾一片……这就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广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素质? 黄金周期间,天安门广场每天清理的垃圾达到27吨,是近五年来垃圾最多的一个黄金周。 据负责天安门广场清洁工作的北清集团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共出动了38辆垃圾车,共清走约190吨垃圾,平均每天27吨左右。如果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来装,车队能从天安门排到王府井大街口,创近五年来之最。  此外,天安门广场上专门在黄金周增设的8座流动厕所也“爆棚”。据北清集团介绍,七天共有40万人挤进厕所,北清集团24小时不停抽粪,清理掉的污物达150多吨。所以爱祖国就要热爱自己的河山,爱护我们的环境。同时爱祖国还表现在要珍惜各种自然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可我们各种资源的人均数在世界上是排名靠后的。(材料事例2:数据统计:我国各种资源在世界上的人均拥有量和消耗量(PPT))。我们的国家是个具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文明古国,从绝对数量来说,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应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爱惜祖国的一草一木。另外,对中国的国情我们也要全面地认识,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某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比如,对中国”地大物博”就要全面认识。据国家国土资源部常务副部长蒋承菘讲,随着矿产开发年代的推移、深度的增加、品位的下降,2000年以后我国部分矿产将呈短缺之势。目前我国的矿产开发规模居世界第2位,其中滥采滥挖的现象很严重,小矿场、小煤窑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矿产资源是亿万年前生成的产物,大都开采后不能再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节约,合理开采。再比如水资源的问题,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因缺水每年影响到2300亿元的工业产值。所以,我们要重视节水问题。中国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山”,“吃水”确实振兴了当地经济,但由于只注意了“持续开发”,而没有注意“可持续开发”,结果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水土大量流失,沙漠疯狂肆虐,江河浊浪滚滚……我们必须接受教训,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国土资源。 我们要树立起资源紧缺的意识,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节约型消费方式。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各族人民。“民为邦本”,没有人民的土地,无论怎样富饶美丽,也不过是一块未开垦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历史证明:所有爱国者都热爱自己的人民。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请命”的爱国之音,到了近代乃至现代更有无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爱国者,邓小平就曾在1981年英国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见,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表现在一个人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人,爱身边的人,还要有“大爱”“博爱”,爱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民群众,不管他出身高贵或是贫*。(材料事例3:感恩中国:一个人的网站(PPT))。(联系汶川大地震关爱生命、救助同胞的感人事例)一个人的民间救助——“感恩中国”网站站长张仁杰   张仁杰,安徽六安人,23岁。2004年年底,从武术学校毕业的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当健身教练兼家庭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和微薄的收入来救助街道上的流浪儿和病患儿。2005年7月,他在自己租的1.8平米住处创办了“感恩中国”网站,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来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体。他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每天还累得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网友们戏称他为“丐帮帮主”。如今,他和他的“感恩中国”网站救助病残、流浪、乞讨者近200人,其活动范围也早已超出北京,“感恩中国”网站也成为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感恩门户网站。 张仁杰放弃正常的生活而历尽艰辛地进行他的“感恩事业”令很多人难以理解。对此,他只是很简单地谈到自己对“感恩精神”的理解:“我也只是社会中的普通人,但我认为感恩是每个人基本的道德良知。做人应该懂得奉献和回报,想一想,谁没有无助或绝望的时候。”其实,张仁杰自小出身贫寒,他曾亲眼看着两岁的妹妹没钱治病而夭折,自己却受到一位叫姜涛的武汉老人资助在武术学校学了四年散打,并凭此在北京找到了健身教练的工作。他现在正是用行动实践自己的“感恩精神”。感恩中国网站上,张仁杰在记录一位乞讨老人的经历的文章后面写道:“或许我们的帮助太卑微了,但是我们这样卑微的帮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的安慰,哪怕是很微小的安慰我就满足了。”
  张仁杰所说的“卑微的帮助”就是为流浪的人送一件御寒的冬衣,送一份热面条;给无钱治病的孩子联系捐款、医院;为乞讨的老人拍下照片,寻找家人……为做这些事情,张仁杰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最真实地了解流浪人员,有时候,他甚至会和流浪者住在一起,一住一两个月。有一家电视台曾做了个模糊统计数据: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张仁杰共救助150多名各类病残流浪乞讨人员,其中20多人被送往救助站,帮助10多个老人回家,为8个高度残疾的孩子完成了手术。
  “我的原则是能做一点就要做一点,不想考虑很多。我总觉得尊老爱幼的传统不能丢,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给的是人道,不是人格。我只是觉得正常的人都应该知恩感恩,感谢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今天,能帮助别人就帮助别人,能帮一个是一个。”张仁杰对记者这样说。张仁杰用照片记录的事情被网友广泛转载,他的感恩中国网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要求捐款和帮助的人也多起来,但张仁杰却一直拒绝直接接受捐款,他在网站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标明:感恩中国不接受您的捐款,感恩中国仅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内容的跟踪报道。“感恩中国”网站的运作模式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理性。“现在我主要是关注那些最困难、最底层的群体,用我的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真实状态,自己能帮的就帮,不行的话就把他们的资料放到‘感恩中国’网站上去。‘感恩中国’也就是搭起一个桥梁,绝不直接接受捐款,而是捐助者和受助者建立起‘一对一’的模式,帮助受助者渡过难关。因为需要救助的人太多,网站的捐助说明中就规定‘在受助者渡过难关之后即停止捐助’,他们希望借此帮助受助者面对现实,让他们和家人一起承担应有的责任。”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广义的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就在对自己祖国灿烂文明的热爱。这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作《最后一课》,就描写了法国人对祖国的灿烂文化(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语言权利的悲痛。小说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明(包括祖国语言)的教育。他告诉孩子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用她璀璨的文化时刻影响着世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创造了许多辉映万古的灿烂业绩。我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举其要者有如下述:商代的青铜文化和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时期关于哈雷慧星的世界最早记载;战国时期产生的世界首部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比西方早500年提出的勾股定理特例;比西方早800年问世的药典《唐本草》;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造纸术;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在一千一百年前发明了火药造炮技术,等等。这一切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珍奇,其中四大发明是使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的西传则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尽人皆知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世界科学成就中,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1500年止,世界最重要的发明创造有54项,其中中国就有31项。而由英国人李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发现,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仅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就有一百余项之多,从而证实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古代科学家,灿若群星,令世人瞩目:东汉科学张衡,创造出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后者比欧洲出现的第一台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他还在世界上首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兀的值在3.1415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他提出的兀的密率355/133要比欧洲早1100多年。唐代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成为世界上测量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个人。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科学家共同编制了《授时历》。该历同现行公历即1582年提出的格列高利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后者的确立早300年。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27年艰苦劳动。终于著成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 作《本草纲目》。我国古代科学家作出了卓绝的贡献,使我国的传统科技直到明朝时为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应该说,以和合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深刻地联系着每个华人的心,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其他外国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公元7世纪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一个典型)。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既是海内外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当她进入第六个千年之际,人们在回顾,在反思,在警醒。要让她更加繁荣,更加勃发,为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每个华夏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4、爱自己的国家。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常常容易把“国家”和“祖国”当作同等概念来理解。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属性,指居住在一顶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劳动,进行物质文化交往,形成的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心理关系于一体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国家”则强调政治性和阶级属性,指在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施阶级统治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军事警察机关等强力政治机构组成。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国家是分裂还是统一,是兴盛还是衰败,都与国土完整与否、与国民的命运休戚相关,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因此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美国人也讲爱国主义。美国人崇尚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先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他们富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是自恃“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是幸福的,是值得骄傲的”。他们不仅一贯对国民、包括对儿童灌输这种思想,还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就拿国旗来说,每逢节日、庆典或集会,家家户户,包括汽车上都挂着国旗。2001年“9.11”事件后,国旗的销售量大幅度地增加。他们在很多产品,包括开心果、杏仁等小商品包装上都印有美国国旗的标志,连儿童的电子游戏,都有组合国旗的类似项目。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世界上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当外敌入侵、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时候,中华民族大家庭总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的普遍情怀。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国格人格。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敬仰。我们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那么中华民族具有哪些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呢?首先我们提到的是1、热爱祖国、矢志不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华大地,自古人杰地灵,近代群星璀璨。从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伏清白以死直”以明志,投身汨罗江爱国自刎的行为,到汉代苏武牧羊19年的坚贞爱国情操,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气节,从到近代孙中山、毛泽东为了国家人民的幸福贡献一生的爱国举动。在中国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许多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成千上万中华儿女表现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首首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因此,不管我们个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的祖国是发达还是落后,爱国应是忠贞不渝的。我国才华横溢的核物理专家钱学森,美国海军师长金波尔称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由于美国的阻挠,他花了5年时间,才回到国家。钱学森是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开创者。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说:“金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器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许多: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都是从国外学成以后归国的,在他们看来,事业和成就只有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最有意义的。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起来的,是由人们与祖国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人们生活在一定的国度里,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祖国的生存,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祖国的发展,个人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地位。祖国兴则国民荣,祖国辱则国民耻,这是历史的经验。顾炎武就曾经说:“保天下者,夫之,与有责焉耳己”(顾炎武《日知录》)意思是:保卫天下,就算没有任何地位的平民百姓,也有参与的责任。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认为每个人都应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也就是后来更加简练而通行的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这是中华民族传承悠久的爱国情怀。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民族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历史上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但主流、主导的趋势是联合是统一。在学过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定于一”、荀子的“文王载百里而天下一”到董仲舒“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都体现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思想,还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等,也是符合各族人民的统一意志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基础。民族团结和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如果有人却不顾人民和国家的强烈反对,试图分裂祖国,这是违背社会发展潮流的,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与发展需要,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所以保卫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是每一个公民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义务。4、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谱写了无数伟大的爱国诗篇。也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面对外侮,“怒发冲冠”,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明将戚继光,面对倭寇的侵扰,组织了”戚家军”,为了保卫国家,抗击侵略,“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马上作》,终于经过10年的征战,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人民安居乐业。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了38年的宝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现在湛江的“寸金桥”,就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寸土不让的决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面临着深重的民族灾难。受到压迫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屈服过。为了反抗外敌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英雄痛打“洋鬼子”“洋枪队”的斗争,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到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无不显示了人们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在积极反抗侵略的同时,其中的先进分子也在苦苦地探索着变革图强、振兴中华的良策。“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告诫人们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掀起了维新变法的高潮。“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又领导人们走上了探索革命救国的道路。为了革命,为了救国,孙中山数度流亡,奔走海外。据统计,孙中山一生曾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多次到日本,足迹遍布全球,航程达20万里,等于绕地球转了五圈,真是不辞辛苦,不远万里。为了革命,为了救国,他一次次地发动武装起义,单是辛亥革命前他就组织领导了10次起义。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可说是屡败屡战。孙中山有一手行医的好技术,如果为了个人生活的安逸,他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奔波操劳。爱国主义贯穿着中国人民创造整个近代历史的始终。    由此可见,爱国行为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实践活动,更是全体人民的集体实践活动,正是在群众性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才产生了无数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价值。古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中国古代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在封建社会阶段,爱国主义总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朽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
    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运用军事、政治等各种高压手段,把中国由一个封建主权国家逐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爱国者,在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虚心态度、炽热的报国之志与积极探索救国之路结合起来。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现代爱国主义注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新鲜血液,使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开始就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社会运动。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抑,不惧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民族纷争和国家分裂的局面,由于爱国主义支配和调整着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总是能够平息风浪,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使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始终成为一个坚如磐石的整体。从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祖国多次遭到外敌人侵,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对外,奋起反抗,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历史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但从鸦片战以来的100多年中,我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仁人 志士,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 心协力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但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 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不仅体现了我们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还体现了我们每个人对祖国的一份责任。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往往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爱国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精神,还是一种坚定而执著的行为。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钱学森在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的表彰时,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矢志报国的行为。我国在奥运会上拼搏的运动健儿(29届奥运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总之,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由人们与祖国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人们生活在一定的国度里,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连在了一起,祖国兴则国民荣,祖国辱则国民耻,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各个民族的公识。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是凝集人们的巨大精神力量,使人们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反抗侵略,振兴国家。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有长有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多有不同,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民族之间还曾发生过流血冲突。但是,历经数千年大风大浪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是什么力量把这众多的大小民族团结、凝聚在一起的呢?正是伟大的爱国力量。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向心力。过去,许多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正是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一心投向伟大的爱国事业。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建设和改革,不顾生活的环境、背景,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出钱出力,献计献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图民族之强事业曾得到很多海外侨胞的鼎立相助;新中国的建立,也凝聚着海外侨胞的惓惓之忱。昔日的陈嘉庚,当今的杨振宁、李政道等,之所以身在异域而心系祖国,就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巨大的向心力存在。爱国主义还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祖国养育了她的国民,国民为国效力作为回报,这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知恩图报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的前景充满信心,为此努力学习和工作,直至在特殊情况下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视频资料——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丁晓兵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兴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和突出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历史上的中国,都与剥削制度相联系起来。但是,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对国家实行管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因此,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针对过去出现的“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论调,****有过明确的说法:“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同样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回顾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之中。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哲学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最重要的理念。热爱祖国,就要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牢固确立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祖国尊严重于一切的坚定信念。要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行为坐斗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海峡两岸仍然被人为地分割着,“台独”势力依然十分猖獗。这种分裂状况严重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成为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一个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强调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点,使之成为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案例探讨:课堂上的交锋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某大学就读,在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留学生:“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讲的东西。”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的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了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家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这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的,整个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表现的来的。我们自尊、自强,并且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经济全球化中,商品的运动、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大众文化等因素导致了对民族国家界限的超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某种程度上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差别越来越小,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增多。但是,民族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追求其国家利益仍然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竞争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领域,而且使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强化,也使各国之间各种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也增加。于是,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各民族国家必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全球化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消失。民族国家观念和意识的伦理价值趋向――爱国主义要给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永恒的主题。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不能笼统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民族国家的时代就完全过去了。发达国家之所以对超越民族国家界限感兴趣,是因为这一界限对它们的跨国公司来说,更像资本积累的消极界限除非它们面临更强大的发达国家的欺压。至于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对民族国家界限不能忘情,乃是因为这一界限是它们发展的有力屏障和积极推动者。因为一个具有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独立自主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势政府是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依附地位的先决条件。既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要占到全世界人口的4/5,并且他们或迟或早都要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都要借助民族国家充当其发展的有力屏障,那么,西方学者预言“民族国家时代已经过去”的论断,未免言之过早。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冲击;但在更多的环节上,甚至可以说在总体上,依然是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这是因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对立并没有因全球化而消失。且不说美国的霸权主义日益激发、加深着伊拉克、古巴、利比亚、南联盟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和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就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与欧洲联盟各国之间的种种利益差异与矛盾,也时刻刺激着欧洲国家人民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从而不时发出“经济爱国主义”的呼声。如果说,作为工业发达国家的法国尚且提倡“经济爱国主义”,我们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面对强手如林的险恶国际环境,面对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就更不能不讲爱国主义了。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结果,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还是国力衰退?应该说,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有成熟的心态和足够的经验应对世界的新情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机会,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又要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危险,维护国家的安全,发展国力,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我们就要树立以下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但作为中华儿女,不管你身在哪里,也不管你政治立场和你的信仰如何,爱国之情应终身不渝。都应当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材料事例6:世界华侨华人声援祖国抗击非典(PPT))。当中国两岸三地遭受的非典型肺炎疫侵袭时,全球华侨华人关心国内的亲人朋友,并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祖国的抗击非典战役。   美国东西海岸的华侨华人社区不约而同地发起了声援活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的主要华侨华人社团动员起来捐款捐物。纽约侨界募捐大会一次就筹集了10万美元捐款;旧金山侨界已先后两次募集了大量医疗用品和器械装运回国;洛杉矶地区华侨华人社团也积极行动,募集了2万多美元捐款和6万多美元的药物支援两岸三地抗击非典。   美国华侨华人专家也组织起来为中国抗击非典贡献力量。由旅美华裔专业社团发起的“非典救援基金会”在纽约成立,基金会将不仅在美国各地募捐活动,还将在广大旅美华裔专业人士的支持下,帮助有关亚洲国家加强非典治疗和临床研究,许多社团负责人纷纷献计献策,宣布各自组织为帮助祖国人民战胜非典出一份力量、献一份智慧的具体设想。   在欧洲,旅法华侨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倡议为战斗在防治非典第一线的国内医护工作者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击非典的斗争。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倡议每一个有爱国心和责任感的同学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支持捐款活动;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团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如何资助国内抗击非典,华侨华人代表说,在祖国受到非典威胁的紧要关头,海外华侨华人应该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   在南美洲,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致信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向战斗在抗击非典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慰问。慰问信说,在非典这一严重的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战斗在第一线,为患者带来福音,为国家奠定安宁,巴西华侨华人向医务工作者及其家人致以最良好的祝愿和最亲切的慰问,希望他们在危险、繁忙的工作中多多保重。   在东南亚,菲律宾华商联总会(商总)向中国国务院侨办发出慰问信,对中国在抗疫作战中积极采取各项防治措施、从而受到国际社会肯定表示敬佩,并祝抗疫战争早奏凯歌;商总永远名誉理事长陈永栽先生也以个人名义向侨办致信表示,愿为中国的抗疫工作竭尽全力。   在大洋洲,新西兰惠灵顿的新华人联谊会组织了“献爱心,抗非典”募捐活动,得到华侨华人和新西兰人的热烈响应。联谊会在当地媒体刊登广告说,祖国人民目前正万众一心地与非典进行着勇敢的斗争,我们无时无刻不挂念万里之遥、身处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国内亲人和朋友,联谊会号召会员们慷慨捐款,为祖国人民早日战胜病魔贡献一点力量。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国家。(材料事例8:华罗庚(PPT))。爱国主义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就是为了祖国人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我国许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克服艰难困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外回国效力,为祖国建设、民族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深厚爱国情感的生动写照。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二十三岁在美国获得工科博士学位之时,人们纷纷向他投来尊敬、赞美的目光,一份份诱人的聘书也向他招手。有人劝他留在美国,说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茅以升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归途。正是对祖国的热爱,茅以升才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一点反映了科学家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辨证统一。各国科学家为自己祖国的科学事业忘我工作,力争多出成果,同时又把自己的科学成果无偿或有偿贡献给世界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全人类幸福服务。真正的科学家,首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国际主义者。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某些国家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子来推行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别有用心的伤害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当今世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企图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同化他国,统一世界,是根本行不通,只会危害到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材料事例9:保釣运动(PPT))。保钓运动二十年   钓鱼诸岛位于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诸岛总面积是6.3平方公里。在这些岛屿当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4.3平方公里,海拔大约是362米,钓鱼岛上长期无人居住,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叫钓鱼台,这个钓鱼台列岛也叫钓鱼岛列岛。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已明确为中国领土。钓鱼台是属于中国的!日本京都大学历史系教授井上清在"钓鱼台诸岛的历史及其领有权"文中强调,从明清二代及日本琉球的历史记载,"钓鱼岛诸岛,历来是属于中国的"。但因自一八四二年鸦片战败后,中国积弱不振,引起了日本侵占野心。
  一八七九年,日本派遣军舰,攻打琉球,废除琉球王,改琉球为冲绳县。日本虽已并吞琉球,但琉球王政府与琉球人民,正如井上清所认定,从未表明钓鱼台为琉球所有。日人古货辰四郎等曾再三申请开拓钓鱼台之许可证,都被冲绳县与日本内政、农、商各部迭次驳回。足见,钓鱼台不属于日本。1895年4月17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钓鱼台割予日本,这些岛屿被日本划归冲绳县管辖。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但在一九六八年六月,日本发现钓鱼台附近有石油矿苗后,日本外相福田妄称,"日本除对钓鱼台有主权外,并保留索取东海大陆层的权利"。日人遂于一九六九年五月在钓鱼台迳行竖立水泥标柱,正面写"八重山尖合群岛钓鱼台",背面写"冲绳县石垣市字登野城二三九二番地"与"石垣市建立"字样。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美日联合公报决定:将琉球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归还"日本。并在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美日正式签约,又将钓鱼台包括在琉球之中。在美日联合公报发表后第一二年,即一九七○年八月,琉球议会通过,确认钓鱼台属于冲绳县石垣市。同年九月,据日本共同通讯社报道:"冲绳县警察局将钓鱼台上青天白日旗拔下撕毁,并将台湾渔船驱逐"。
  消息传到美国后,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留学生,鉴于国土受侵,渔民受辱,激于爱国热情与义愤,遂于一九七0年底,普林斯顿大学沈平、李德怡等人组成了"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以下称保钓会),强调以行动"警告日本"、"'抗议美国"、"呼醒国人"。  全国各地中国学生,先后纷纷响应。马利兰大学中国学生联合了美利坚大学、霍德大学、约翰霍布金大学等同学,也组成了"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华府地区分会"。至1971年初,“保钓行动委员会”几乎遍及全美各地近60所高校。1971年1月29日,北加州金山湾区9所高校的500名留学生在伯克利分校的呼吁下,自发集结在旧金山市,发起保钓游行示威活动。同一天,纽约市、芝加哥、西雅图和洛杉矶均发生了类似的留美学生“保钓”游行,2500名中国留学生于联合国总部外举行保钓示威。
并于一九七一年一月三十日集含了六七十人到日本大使馆示威,由三位代表提送抗议书。当日晚,第七与第五电视台及次日华盛顿邮报,都有报道。
  一九七一年一月三十日的连锁示威游行,激发了全美华人保卫钓鱼台的热情。"全美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决定于一九七一年四月十日在华盛顿举行扩大示威。抗议对象,不止是日本大使馆,还有美国国务院与台湾大使馆。据报道,当日参加游行的约二五○○人。1971年2月28日,香港40多人前往日本领事馆游行示威。1971年4月10日,来自全美30余所高校,17个地区的近4000名留学生、华侨齐聚于华盛顿宪法大道与二十三街的广场,保钓运动达至高潮。
1971年8月28日,美国西南地区10多所大学的保钓会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举行美西南大会,约有百余人参加讨论保钓方向及具体行动,会中通过了四项原则,反对任何“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国际阴谋。
  国务院对示威代表宣称:钓鱼台主权谁属问题,应由中日双方会商决定,美国保持中立。示威后,保钓会特别邀请杨振宁、吴仙标、盛毓真、郑志雄等人向美国参议院游说,但效果不大。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三日,也就是美国将琉球钓鱼台正式移交"归储'日本之前两天,保钓会又在华盛顿示威。口号是:保卫钓鱼台、打倒日本军国主义、粉碎佐滕大东亚共荣圈、反对美国偏袒佐滕阴谋、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此次示威,因中央日报报道徐守腾事件,引起同学之间互相猜疑,谁真谁假、谁被利用等分裂问题,致多数同学裹足不前。此次示威人数,反比上次减少一半。
  示威人数虽仅约一三○○人,但情绪高昂。在听过三人发表演讲后,整队走向国务院。国务院日本事务组副组民Levine对代表说,美国只是将行政权交与日本,并不涉及钓鱼台主权。示威的人,继又经过台湾大使馆,前往日本大使馆抗议。因日本使馆人员说,"钓鱼台是日本的领土,这是没有疑问的"。他的答复,引起了群众强烈愤怒。游行车上吊着的日本军人人像,立即被人摔下撕毁,并高呼打倒日本军阀口号。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北小岛设置太阳能灯塔,台湾民间保钓人士前往“日本驻台协会”,表示抗议。
1996年9月2日,香港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9月8日约三千名市民参加首个保钓大游行。9月16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宣布在周日率先驾“保钓号”到钓鱼台,成为首艘抢先在港出发向日本抗议的船只。9月18日,港台两地市民藉九一八事件举行抗议活动,6000多名香港市民到尖沙嘴文化中心广场参加烛光晚会。
9月22日,由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主办的“首航钓鱼台”突击队18名成员和42名中外记者,乘坐“保钓号”出发前赴钓鱼台,,竖立中国国旗及计划拆毁灯塔,以显示中国拥有钓鱼台主权。同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成员与台北县议员金介寿分乘三艘深海渔船赴钓鱼台,并会试图登岸,拆除日本青年社所建立的灯塔。
9月23日,保钓行动委员会10名代表及台湾保钓人士一行60多人分五船进入钓鱼台水域,受到日本军舰围堵,对峙两小时后放弃抢滩计划回航。同日,美国及加拿大海外华人纷举行保钓示威活动。
9月25日,保钓号在进入钓鱼台十二海里范围后,被八艘日本舰只包围。
9月26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召集人陈毓祥在保钓号跳下钓鱼台附近水域,表达中国人有权在国土领海中游泳时不幸遇溺身亡。
9月29日,50000多名本港市民齐集在维多利亚公园,参加由六大保钓团体联合举办的烛光集会,追悼在钓鱼台海域逝世的陈毓祥。
10月5日,“保钓行动委员会”赴台湾集合再赴钓鱼台。
10月7日,港台保钓人士陈裕南、曾健成及金介寿成功登陆钓鱼台, 并在岛上插上五星红旗及青天白日旗宣示主权。
2003年6月22日,中国大陆民间组织了首次出航保钓运动。大陆公民冯锦华倡议首登岛宣示主权,广大爱国者自发组织,自发筹款,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支持。15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爱国人士组成的中国民间“保钓团”,从中国浙江省玉环县出发,抵达距里钓鱼岛约3海里的海域,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艇以及飞机的围堵,无法登岛,志愿者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宣示了主权并向钓鱼岛三鞠躬,历时51个小时后,于2003年6月24日上午返回。
2003年10月7日,由大陆民间人士组织,两岸三地爱国人士进行了首次联合出航保钓,抵达距钓鱼岛仅100余米处。并在10月8日下午发表了《海峡两岸与香港联合出海保钓声明》。
2003年12月26-28日,全球华人保钓论坛在厦门召开,会上通过了《保钓宣言》。正式决定在厦门挂牌成立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筹),负责协调中国大陆、港台、海外保钓活动的具体事务。
2004年1月中旬,中国大陆企业界和民间保钓人士首次联合租船赴钓鱼岛海域考察。
3月1日,由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筹委会组织的保钓训练营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营。
3月24日,大陆民间保钓第四次出航保钓,冯锦华等6位勇士成功摆脱日舰,登上钓鱼岛。2005年2月15日,全球华人联合行动,包括香港、北京、江苏、湖南、广州、北美纽约、台湾等于同日上午11时同步前往当地日本领事馆,抗议窃管钓鱼岛上右翼分子所设之非法灯搭。
2005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授权日本民间企业前往与中国有经济专属权纠纷的东海海域勘探石油和天然气。4月17日,逾万人和平参予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主办的"四一七"反日入常"大游行。中国内地十多个城市举行了反日示威游行。6月9日,百艘台湾渔船集结在石垣岛西方30海里处,宣示主权,为抗议日本影响渔民生计。2006年6月8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召开记者招待会,纪念1996年纪念陈毓祥逝世及十周年登岛成功,并宣布现已购得船只"保钓二号",10月前《保钓再上路》远航宣示领土主权。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如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变的没有必要的话,那是极大的错误。事实上,越是在国家之间交流增多和经济一体化的时候,越是加强对国民进行国家观念、民族利益观念、防止侵略和渗透观念的教育。帝国主义一刻也没有放弃过侵略和掠夺意识,政治上扩张,经济上扩张,文化上渗透,这是它们的本质所在。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仍是非常有必要的,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对侵略和颠覆。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民族?斯大林曾经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它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心理基础上的。它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民族意识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体现,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明,而且渡过了一个个使民族濒临危亡的历史关头。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主权和利益的捍卫,中华民族才能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案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使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东方以至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如:随着世界第八奇观——秦始皇兵马俑一、三、二号坑的陆续发掘,令考古学家和各方面科学家感到诧异的不解之谜越来越多——一把被数百公斤重的陶俑压弯的剑,当发掘者搬开俑时,弯剑竟慢慢地复原了。二千多年前,铁的冶炼才出现不久,当时的秦人是怎么铸出这把千年弹性不变的剑的?发掘出的秦俑佩带的兵刃镀有一层铬。现代科技表明,镀铬需要电不说,而镀铬工艺是美国人1937年发明的,德国人在50年代才申请到专利。二千多年前的秦俑兵刃上的铬又是一个谜。发掘出的彩绘秦俑,其颜料均为天然矿物质,红者朱砂,黑者碳黑,白者磷灰石,唯有紫色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经现代科学鉴定,这种紫色颜料的成份是硅酸铜钡,可是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过,而是本世纪80年代才由人工合成。这又怎么解释?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败类极端鄙视,对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团结统一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中华民族素以重视整体利益而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一起维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而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四海之内若一家”这两个为中国人熟悉而偏爱的成语,正是中华民族偏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最好体现。3、爱好和平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重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始终重视“亲人善邻、协和万方”,形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和”的思想不仅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而且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尊重和赞同。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崇 高体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民都秉承了这种精神,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和平的民族”之誉,中国人民享有“和平的使者”之称。4、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中国人民历来视勤劳为安身立命之本,强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同时又主张勇往直前。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夯实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生存根基。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她以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光辉的科学技术成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自己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今天我们倡导这种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再造辉煌。5、自强不息。《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刚毅品质,不屈不饶的精神,与日俱进的精神。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屡次坎坷而不妥协,体现了中华民族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长征精神、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战胜“非典”疫情和“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气智慧和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富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进行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民族精神教育不仅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凸现民族精神,还能使人们能自觉自愿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关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精辟地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也说过:“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5·31”讲话中更是明确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割裂历史,也不能割裂我们的历史。毫无疑问,几千年来民族发展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继承和弘扬这笔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那么我们应当弘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同志在十六报告中说:”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我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2、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精神的“弘扬”,主要是指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已有的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而民族精神的“培育”,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已有的民族精神来教育、熏染青少年乃至是整个国民,二是培育现所未有但又是现在或未来所需的新的民族精神。“弘扬”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培育”侧重于民族精神的文化心理之“建构”。“培育”不仅仅包括现有民族精神的传播,更是包括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所以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仅指已有的民族精神,也指新生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这个民族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和培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民族精神,决不等于狭隘的民族利已主义,而是注入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内容。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新表现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不积极吸纳和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民族精神作为依托,时代精神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一时代精神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不断丰富、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时代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历史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胜利,都与其形成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在80多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闪烁着时代光芒的伟大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深刻地改变了一个个时代的面貌。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也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1999年9月18日,****主席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国“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月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是我国航天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进行,****同志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一个民族凝聚而成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的内涵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保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实干兴邦的行动,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坚持改革创新,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与机制,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被扼杀。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向前,如果没有理论的创新,根本无法适从。因此,我们又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建设能够不断消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得以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体,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和手段等,提高我们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以此激励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是当代中国建设的未来之星,对青年学生而言,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回顾各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总能发现青年的重要作用,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和喷薄的激情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青年的先进本质: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时刻响应党的召唤,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自觉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材料事例11:抵制日货不是理性的爱国(PPT))。由于日本申请加入常任理事国,当时曾经激起我国反日货风波。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沸沸扬扬涌出学生游行,更是把这个活动推向极致。抵制日货是不是理性的爱国呢?前两天翻阅某一杂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大约在10年前,一位朋友送给作者(后文暂称小D)一台索尼M950袖珍磁带录音机,其后小D几百次的采访都依赖于这台录音机,三年前因过度使用而损坏,小D一直很喜欢此录音机没舍得丢弃。今年在北京看到一家“索尼中国保修部”就进去打听,确实是索尼专门授权在北京建立的保修部,服务人员都是中国同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D把已损坏的录音机拿去修理。服务员拿起录音机随意看了一眼,就漫不经心地对小D说:“这型机器早不生产了,没办法修。”小D不甘心地问:“我喜欢这机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谁知服务员调侃道:“您喜欢的东西多了,我们都能帮您想办法吗?您要是实在舍不得扔,那就当古董继续压箱底。”小D仍然不死心。后来一位朋友去日本,小D拜托她把那小机器拿到东京的索尼服务部,看看还有没有修理的可能。两个月后朋友带回的被重新修好的机器跟新的一样。朋友特意告诉小D,为了这台早已不生产的磁带录音机,日本东京的索尼服务部,几乎找遍全日本的索尼服务店,才配上那录音机的损坏零件。此外,索尼修理人员还为尚未损坏的主机进行大小31处的保护性检修,大小主板换了两块,还对机器内外进行了清洗。不光如此,索尼服务部不但不收修理费,还专门给小D附来一封信:“感谢您对索尼产品如此珍爱。”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地理老师是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男教师,说到他当然跟“抵制日货”能扯到一起。当年这位充满爱国情节的年轻人自己出钱印了好多背面写着“抵制日货”的T恤向学生宣传。当然由于跟学生关系处的好所以T恤的销量也是不错的,当然这位老师的初衷只是纯粹的为“抵制日货”做宣传。只是买了T恤的学生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真正抵制日货的。后来由于事件闹的很大,影响到学校高层,被迫收回已卖出的T恤并且受到警告处分。这就是当年发生在我身边的“抵制日货”事件。当然还有一件今年暑假发生的趣事。7月的某天与两年未见的高中同学相约见面,刚好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两人便商量去哪里吃饭,朋友突然笑着问我:“你不抵制日货吧?”我说:啊,还好,对日货还不怎么敏感。”然后她就指着附近的“吉野家”说:“我们就去那吃吧。”我说:“哈哈,好。”当然借这些故事我们要讨论的依然是:要不要抵制日货。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一直是很高涨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其他国家的人不爱国。这是一个民族团结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对于日本曾经对中国的恶行,令国人愤怒,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并且会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日本的恶行是坚决不允许被国人原谅更坚决地要永远铭记。那不“抵制日货”的人就等于不爱国吗?“抵制日货”的行为是纯粹的爱国体现吗?最近几年的游行接连不断,学生以及各界人士都参与到游行队伍行列,而这些行为真正能对日本造成很大的影响吗?看到“抵制日货”的行为,有人就会略带调侃地说道:抵制日货的话千万不能用液晶显示器(不管哪生产的),也不能看高清电视(不管哪生产的,包括液晶和等离子),所以说,革命小将不需要理性,只需要狭隘和狂热或许还有嘴皮子。如果看到文章的人有是纯粹的“抵制日货”的家伙,看到这就去看看自己家还有周围有没有同类产品包括手里用的笔记本和相机,砸了吧,别可惜,因为你是爱国人士,你要“抵制日货”。你这样的行为会让很多人为你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大的荣誉感远胜于心疼感。因为有人说了“抵制日货”不需要理性,而是狂热。说实话,我对日货的概念不是很深,因为我现在也没有多少要用到的日货。当然“抵制日货”的同胞可能会说你不用国产你就是不爱国。近些年国产的东西质量和技术不断在提高,用国产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现象,更是国家的进步。但是中国还没有到不需要其他国家科技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也永远不可能不与其他国家有贸易往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比如说你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要有相互的关系作支撑,否则你就无生存之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型开放经济体而言,自由贸易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片面地主张在任何一个方向实行经贸活动的“关门主义”,最终损害的都只能是双边的实际经济利益。应当看到,中国2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今天的经济繁荣,也使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2000年提高为44.5%,2002年再提高至50.2%,2003年更高达60.3%。其中进口总额的比重至2003年已达29.3%。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和日本又互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日本在华投资多年来一直保持首位,仅在前不久方始让位美国居于第二;日本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贸易总额2004年底已经高达22万亿日元(2150亿美元),占到日本去年外贸总和的20.1%,超过了日本长期以来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足见中日经济互为依存的局面。 
    在这样的格局下,倘真得直接或变相“抵制日货”,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势必从一起始就直接伤害中国自己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了外国公司最主要的制造业基地,日本对华出口的60%最终将销往世界各地,这之中包括相当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正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成长、就业稳定、国民收入提高。盲目地“抵制日货”,以情绪化态度对待与日本相关的经济行为,就在非理性的同时有了明显的荒谬性。
    特别是现在极少数人提出的“抵制日货”,与当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日本正视其侵略历史的政治及外交主张,完全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问题。若真的混为一谈,则极有可能使当下“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演变为“政冷经”,阻碍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极而言之,如果非理性的“抵制日货”招致同样的非理性的回应,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到敌意群体的抵制,更是我们不愿看到和难以接受的结果。如何在对日或其他同类问题上,能够真正做到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身诉求,正在考验我们的国民风范和公民素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伟大民族。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直保持着统一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56个兄弟民族坚持团结、平等、互助和共同发展,为使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总体形势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密切注视国内民族分裂主义的动向。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例如西藏的分裂分子。做坚定的爱国者,应当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法定原则,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之所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每个中国人正确处理个人对民族、个人对国家,民族对民族、民族对国家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上,应始终以祖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错误的言行。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但我们相信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全国人民的支持特别是通过各少数民族兄弟自己的艰苦努力,那些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走向富强和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但是,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香港和澳门曾分别在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了祖国,台湾则仍被国民党所盘踞,国家统一大业尚未最后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共同愿望。正如邓小平生前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的感情,分裂状态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在考虑和平解放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提法。他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此后,邓小平从各个方面对“一国两制”构思进行了阐发,构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备构想,并具体提出来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和政策。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既定方针。体现着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新思路,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香港、澳门两地区高度自治,社会稳定,经济继续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这在实践上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相信,台湾问题也会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海峡两岸仍然被人为地分割着,”台独”势力依然十分猖獗。我们要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当代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生力军。青年学生要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模范,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三、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国近几十年来无战事,一些人便随着战争枪炮声远去而淡化了国防观念。有的人把国防只看成是国家的事、军队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是十分危险和可怕的认识。战争可以千日不打,观念不可一日松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要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不会有其他利益可言。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行径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加强经济建设,使自己强大起来,更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我们要时刻强化自身的国防观念,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观念。(二)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在历史上,无数青年学生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纷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需要我们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保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贯强调要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并视其为坚决抗战的八个办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指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并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加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可让学生谈谈军训的体会,从而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一)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满怀深情的人,只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人,才有可能在当时中华民族被西方人视为”劣等民族”的年代里,说出如此热情洋溢的语言,憧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也才能响亮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 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是时代之必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是时代的要求,人心之所向。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事实上,许多志士仁人,也正是在”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到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二)当代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和激情,更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1、培养爱国的深厚情感: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现代科学技术正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既要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理论,又要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知识,进入现代化高科技发展前沿,这样才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青年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攀登现代科学文化高峰,发扬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做一个爱祖国、爱科学、有志向、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立报国之志——志存高远,矢志报国。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有了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历经劫难而不倒,始终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有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迎接挑战,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现实中国的认识;有了对伟大祖国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认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形成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志向。只有立大志,才能成大才。古代贤人对此有诸多深刻言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报国之心,死而后己”。3、增建国之才——掌握建设祖国的过硬本领。一个国家要想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受欺侮,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而拼搏。大学生是科学技术预备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理应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们国家建设都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4、践爱国之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报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的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把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行动,这是做一个真诚爱国者的重要标志。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家要从爱班、爱校做起,并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活动。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必定会兴旺强盛起来。(材料事例12:广州中学生最认可的前10种爱国形式(PPT))
  1、关心国家大事。"神六上天"了,地球人都知道,我们更要时刻引以为豪。 
  2、学英语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先把汉字写好、普通话说好,作文里的错别字尽量减少。 
  3、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是对中华民族的伤害,永远不能忘记和原谅。 
  4、会唱国歌,无论何时听到国歌都要起立。 5、爱护环境,节约能源。 
  6、即使有机会去外国留学,也不会加入该国国籍。永远都是中国人! 7、爱用国货,不盲目崇拜国外名牌。看到NIKE等诱人的广告时,告诉自己,鞋子而已! 8、吃KFC、麦当劳、必胜客等,记得索要发票,能为我国挽回巨额的税收损失。 9、热心公益活动,爱心资助失学儿童。 10、面对外宾不卑不亢。在超市遇到外宾,给他推荐国产品牌,出国旅游时,多介绍中国的美丽富强。本章教学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我们对我们的祖国母亲怀着感恩之心,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把感恩之心化为效国之志,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实践互动教学::“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三分钟演讲会 活动目的:通过演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操作步骤: (1)每个学生在围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主题,进行思考和酝酿,然后完成一篇三分钟演讲稿。(2)以班级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交流,推选出其中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演讲稿,再次进行补充修改。 (3)利用上课时间,组织一次三分钟演讲比赛,由各小组或寝室推选代表进行演讲,最后评出一、二、三名给予奖励。 问题探索: 做坚定的爱国者 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不顾全亚洲人民的反对,宣布审查了一年多的、2002年度开始使用的几种日本中学教科书全部获得通过。在这些教科书中,把二战时日本的侵略战争说成了一场正义的战争,歪曲了历史。把“侵略”说成是“拯救”,并否认了对其它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杀害行为。对此,全世界都表示了强烈的抗议,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并对其表示深切的忧虑。 1、你认为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日本的这种歪曲历史、公然挑衅别国的行为? 3、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应付日本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4.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爱"心"涌动 悼念四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组图)

    5月1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中国留学生用蜡烛拼成心形图案并摆放鲜花。当天,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在伦敦举行烛光集会,哀悼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罹难者并为灾区祈祷祝福。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5月19日晚,一名长春女孩在烛光中祈祷,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       5月19日晚,南宁市民点亮蜡烛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5月19日晚,数千名年轻人聚集在郑州二七广场,用烛光来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5月19日晚,在成都市天府广场,人们围着烛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5月19日,山东英才学院万名师生哀悼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全院师生围成一个大大的“心”形,中间是一个“川”字,师生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灾区的人民表达一种信念,不管是“四川”“汶川”“北川”,还是凝结在人们眉间的“川”字,全国人民都永远心系灾区。 新华社记者 刘宝森 摄       5月19日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人们围着烛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5月19日,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的师生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发(薛俊 摄)       5月19日晚,在成都市天府广场,人们围着烛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5月19日晚,桂林市的网民来到市中心广场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陈瑞华 摄       5月19日晚,贵阳市三名小朋友手拉手护拥着鲜花与蜡烛,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杨俊江 摄       5月19日晚,贵阳市民用鲜花与蜡烛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杨俊江 摄       5月14日晚上9时许,江西省九江市近百名市民自发来到市中心的甘棠湖畔,为汶川地震的受灾同胞祈祷。       5月16日晚,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童们和校长(右二)一起围在点燃的蜡烛旁,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小朋友哀悼,为幸存者祈福。 新华社发(刘保平 摄)       5月14日,学生们手持蜡烛为四川地震灾区祈祷。
  当日,一些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内举行烛光祈福活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牵挂,希望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       5月14日夜,山西太原市数十名网友自发聚集在儿童公园点燃蜡烛用点点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       祈祷完毕后,现场的同学,每人都对受灾人民做了寄语。爱心中央的募捐箱也陆续接受过往同学的捐赠。       闪烁的烛光寄托了嘉善人民的哀思。    
  6000多名群众,他们点燃手中的蜡烛以点点烛光寄托对地震遇难者的无限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