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绅2016款豪华版:余华:不可能再写出《活着》这样的书了——广州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1:52:42
余华:不可能再写出《活着》这样的书了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0-1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陈枫
',1)">

余华。
佛山第四届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
1300多名学生聆听余华“一个作家的经历”
本报佛山讯 (记者廖银洁、罗林 通讯员黎沃明)“《活着》是我的幸运书,当我新书出来的时候,读者都会用《活着》的标准来期待,让我再写一本《活着》这样在市场成功的书,不可能了。”昨日下午,来自佛山各学校的1300多名青年学生来到琼花大剧院,参与佛山市第四届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聆听余华“一个作家的经历”讲座。
余华称,不少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失业,可能是还没遇上对的事业,这是机遇问题。有些人表面上换的工作,薪水越来越高,却离自己最合适的越来越远了。对于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他说,“我不认为他们在撒娇。80后作家也是千差万别,只不过被贴上了80后标签,但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
谈鲁迅:以前认为他是“讨厌鬼”
“没有书,书太多,都不是好事。你从北京西单购书城走进去,真的不知道买什么书!”余华用这样的话,形容当下的读书世界。至于语文课上必学的鲁迅,余华也坦言,一开始在他眼中不过是个“讨厌鬼”。
余华回忆小学到中学阶段,自己不爱读鲁迅的作品。到了高中,余华仍然讨厌鲁迅,因其作品还要背下来考试。“一个读者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机遇。”余华说,直到1996年,他重读《狂人日记》,开头第四行写到狂人发现世界不对了,感到恐怖,是这样描写的:“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余华说:“突然间觉得,这个作家很厉害,以前读这个句子没有感觉。所以,即便是一本好书,如果你现在读起来毫无感觉,那么也是白读。以我为主,才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谈80后作家:他们已千姿百态了
当在场学生提及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余华还特别提及,在2009年他与刘醒龙、苏童等文坛作家来到广州作客时,谈到80后作家的一个观点。“其实回想过去,我们也不跟老一辈的作家进行交流。但我认为郭敬明有一个优点,其实一直有很多很难听的话包围着他,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以难听的话回击别人。在这样一个以攻击别人为乐的时代里,这一点还是值得人尊重的。当时,刘醒龙说,他们是在向社会撒娇,其实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的。”
余华说,从作品看,80后作家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地方相像。“他们只是一样年轻,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被贴上了80后标签,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如果还再用80后概括,就不正确了,他们已经千姿百态了。”他说。
谈写作:我早就不是先锋派作家了
早期,余华以“先锋派”作家现身文坛,并被认为是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但他笑着说:“现在有人可能上网查了资料,还说我是先锋派作家,可我早就不是了。”
余华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便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先锋文学。他说,那时候,先锋文学很受争议,就连《小说月报》等著名的小说选刊也对他们的作品关上大门。但《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出版后,余华又惹争议,“有评论家也问过我,并把我的这些作品称之为转型,说他们从充满暴力到充满爱意。评论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作品应该是开放的,无论是文学阅读还是文学批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永远有待完成,我仍然是以一个读者身份来解释我现在的作品。”
余华举例说,刚开始写《活着》,他沿用先锋文学的写法,但怎么写都写不下去。后来,他无意中改成第一人称叙述,竟一下子就写完了。要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并不容易,因为“用的都是最朴素的语言来讲述,成语也是家喻户晓,刚开始不习惯,后来找到语感才顺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要写福贵(故事主角)看着洒满月光的道路,如果写像河流一样散发着光芒,这样的话用在福贵身上是不合适的。找了一天,终于找到盐的意象,我这样写:‘福贵站起来看小路,洒满了月光,像是洒满了盐。’我到现在还是很满意。所以,写作要寻找到和这个人物,心态吻合的感觉。”
“每个作家都有幸运书,《活着》就是我的幸运书。所以,当我的新书出来的时候,读者就会用《活着》标准来期待。现在为止,《活着》仍然是我最成功的,《兄弟》很热闹,但假如没有前面的《活着》,都是冷冷清清,没有人关注的。让我再写一本《活着》这样在市场成功的书,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