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男之功夫帝王”:历次金融危机:二、1720年南海泡沫(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0:30:00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传染到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泡沫 
    当法国的股票市场在约翰·劳的鼓动下疯狂上扬,并且在1720年1月登峰造极的时候,海峡另一边的英国人再也按捺不住冲动,马上开始效仿。尽管英国和法国在争夺欧洲霸主时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但是在巨额国债方面两国政府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相差无几。既然约翰·劳能够通过发行股票来弥补巨额国债,那么,英国也有充分的理由如法炮制。 
    英国南海股票泡沫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非常相似,其主要的区别是英国南海泡沫中没有一个像约翰·劳那样著名的悲剧性的经济学家。南海泡沫的主角—南海公司也从来也没有取得像法国印度公司和皇家银行那样巨大的财政金融权力。英国南海公司的海外贸易也远远不如法国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头面人物哈里·耶尔是个投机家和冒险家。这家公司仅仅拥有在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由于当时拉丁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英国在这个地区的贸易受到了西班牙的阻碍而进展不大。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持续上升了8个月,股票价格由100英镑上升到1 000英镑,然后迅速崩溃,在下跌6个月之后,股票价格回到了100英镑水平。股市跌幅为84%。因此,无论是在规模上和泡沫持续的时间上,英国南海泡沫都比密西西比泡沫逊色一筹。英国的南海股票泡沫实际上是密西西比泡沫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一个倒影。 
    用贿赂取得的特权 
    在1720年英国的国债总额为5 000万英镑,其中持有国债最多的3家公司分别为南海公司1 170万英镑,英国银行340万英镑,东印度公司320万英镑。南海公司是英国一个特许贸易公司。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打算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很明显,这个想法的发明权应当属于约翰·劳。当时,受到约翰·劳在法国成功的鼓励,英国银行也试图获得这个特权。在激烈的竞争中,南海公司向英国国会的主要议员们和英国皇室支付了120万英镑的贿赂,终于英国国会把管理非南海公司持有的3 100万英镑的国债的特权判给了南海公司(Scote, 1911)。 
    南海泡沫的猛烈膨胀 
    南海公司的主持人哈里·耶尔和他的伙伴是制造“新闻”的好手。他们不断给媒体透露各种各样的消息,而这些消息几乎全部都对南海公司极为有利。哈里·耶尔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新闻,南海公司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巨大的金银矿藏。这好像数不尽的金银就要源源不断运回英国。英国人争先恐后抢购南海公司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给南海公司送来了几百万镑的起家资本。随后,他们又说,西班牙马上就要放弃智利、秘鲁沿海的4个港口,英国很快就要和西班牙签订协议,利用这些港口进行贸易;墨西哥已经同意用全部金矿来交换英国的羊毛和棉花;南海公司包租的船只可以不受数量限制。 
    在1720年3月,英国国会刚刚开始辩论是否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流言就在伦敦街头巷尾广为流传,包括英国的上议院和下议院很快就要通过南海公司的国债偿付计划等等。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逐步上升,从每股120英镑开始,渐渐增加到每股200英镑。英国国会在3月21日通过了这项法案,南海公司的股票趁势一跃,翻了一番,超过了400英镑。在4月初,在人们的疑惑中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略有下降。但新的好消息又传播开来,南海公司股票很快就恢复了增长的势头,股价飙升到每股900英镑。为了取得现金,融通债务,南海公司于1720年4月14日和4月29日分两次向公众提供股票预约认购。第一次发行22 500股,每股的股价为3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支付股价的1/5的现金。第二次发行15 000股,每股的股价为4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支付股价1/10的现金。这两个举动给南海公司的股票投机打开了大门。人们期待着南海股票再度出现飞涨的奇迹,纷纷抢购。南海公司很容易地从这两次认购中筹集到了一大笔资金。它的第一笔支出就是向贵族、议员和政府官员兑现大约200万英镑已经许诺了的贿赂。 
    在4月下旬,南海公司承诺所有持有国债的人都可以把尚未兑换的国债年金转换为南海公司的股票。为了确定需要转换的股票数目,债券持有者可以在4月28日至5月19日向南海公司预约。当时,对于持有英国国债的人来说,与其按照国债的面值领取固定的年金,还不如转换成南海公司价格不断飞涨的股票。结果,有52%的短期年金和64%的长期年金被转换成了南海公司的股票(Dickson, 1967)。在南海泡沫膨胀过程中,英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大员们和南海公司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达官显贵们从南海公司获得大量贷款来购买其股票。在第一次股票发行中有128位议员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在第二次发行中有190位议员,在第三次发行中有352位议员卷进了股票交易。有58位贵族在第一次发行时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有73位参与了第二次股票发行,这个数字在第三次股票发行时增加到119位。议员持有的股份总额为110万英镑,贵族持有的股份总额为54.8万英镑。政府高官、议员和贵族们的积极参与和大肆鼓吹给南海公司股票披上了一层迷彩衣,促使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再次上扬,突破了700英镑。 
    南海公司在1720年6月17日进行了第三次股票的现金认购,共发行了50 000股,每股价格1 0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支付1/10的现金。其余部分可以每半年付一次,分9次付清。股民们再度蜂拥而上,股市空前活跃。投机活动把南海公司股票价格越炒越高,由745英镑直冲950英镑。在约翰·劳的理论的影响之下,许多英国的经济学家也站出来证明,扩充货币供给具有超级杠杆作用,它有可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在提高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生产能力,从而把国民经济带到一个更高的均衡点。可惜,他们的论述都没有能讲清楚这个新的均衡点究竟在哪里以及达到这个均衡的基本机制是什么。 
    乐极生悲,南海泡沫突然崩溃 
    股票市场的狂热使得英国朝野上下都丧失了理智。既然南海公司的股价上涨得如此之快,为什么别的公司不可以如法炮制呢?在英国马上就冒出来许多泡沫公司,纷纷发行股票,进行投机活动。为了禁止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公司的蔓延,英国国会在1720年6月通过了一个“反泡沫法案”,并且决定在8月18日付诸实施。就在这个时候,1720年6月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迸裂了。法国股市一落千丈,坏消息震撼了伦敦。参与投机的人都不知所措。南海公司不得不宣布暂时关闭转移账目。8月18日反泡沫法案正式执行。这个法案打击了那些泡沫公司。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股民们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股票。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关头接收这些股票。垃圾股票价格剧烈下跌,也拖累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严重地影响了英国人对股市的信心。在8月24日南海公司再度发行股票,每股1 000英镑,总值125万英镑,要求认购者立即支付1/5的现金,其余部分在9个月内分4次付清。可是在法国股股市崩盘以后,英国的股民已经象惊弓之鸟一样,人心惶恐不安。1720年9月,哈里·耶尔和他的南海公司垂死挣扎,用各种优惠来争取流动资金。不少资金从英国流向法国和荷兰,这使得南海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尽管南海公司在8月上旬连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民众的信心,但英国股市终于像雪崩一样彻底瓦解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从1720年8月31日的775英镑暴跌,到了10月1日只剩下290英镑,在一个月内跌幅为63%。南海公司的资产总值从1.64亿英镑跌得只剩下6 100万英镑,下降了1.69倍。议会的老爷们见南海公司大势已去,马上翻脸不认人,强逼南海公司把部分债权出让给英国银行。随后,议会对南海公司落井下石,没收了南海公司总管和某些政府官员的家产,强令南海公司资产改组。南海公司股票泡沫在轰轰烈烈地折腾了一年之后彻底破灭了。 
    为什么南海泡沫如此脆弱 
    根据史实,直到南海公司泡沫迸裂之际,其筹资活动也未完成。从其账目上很难发现南海公司股票的败象,但为什么具有雄厚实力并且得到了英国王室和议会支持的公司竟然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促使大量资金迅速向南海公司汇集的原因是英国朝野的投机心理。促使南海股市飞涨的动力来自于民众的乐观的预期。摧毁南海泡沫的直接因素是人们对股市预期的改变。社会大众的心理要素和非理性预期促成了南海公司股票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在南海泡沫事件中导致人们改变预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法国约翰·劳的失败。这说明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传染性。如果英国政府和议会的高官显贵们没有直接参与南海公司股票的投机活动,如果英国政府还能够对金融市场保持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话,南海泡沫未必就会闹到这个程度。因此,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教训一样,保持一个与政府行政部门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防止金融部门的腐败,时刻保持对金融体制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避免发生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