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的情歌云裳广场舞:报刊言论的写作要点_美凝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6:54:28

报刊言论的写作要点

211.96.41.*

1楼

言论文章被人们誉为“报刊的眼睛”,其原因在于它象人的眼睛一样最为传神。

新闻的体裁很多,诸如消息、通讯、特写、札记、巡礼、专访、言论、报告文学,等等。尽管各种体裁的新闻都在组稿、迁稿和编辑的过程中融进了报刊编辑部的某种意图,但唯有言论最能体现各种报刊的特色和旨意。所以说它最为传神。此其一。

好的言论善于观察,能见一般人所不能见;好的言论善于思辩,能言一般人所不能言;好的言论能在整个报刊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它最为传神。此其二。

报刊言论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题论文和小言论。其中,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由编辑部撰写或约请专人撰写,论题一般是当时比较重大的事件,文风也比较严肃而呆板;专题论文,一般篇幅较大,学术性较强;小言论则题材广泛,形式活泼,短小精干,而且大多是从读者、通讯员的来稿中选编的。

这里所控计的言论写作,主要就是针对报刊的小言论而言的。

小言论虽然冠了一个“小”字,其意义并不小,只不过篇幅较小而已(一般在千字以内)。小言论属于杂文,篇幅虽小而内涵丰富,尤其善于针砭时弊以警醒世人,或者阐发哲理以启迪大众。

报刊的小言论一般都加了花边框,加之文笔犀利,文采飞扬,所以又被称为“花边文学”。其实,鲁迅先生的杂文,大多属于小言论之列。其意义实在是不小的。

以下,笔者就小言论的写作要点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供大家参考,并乞教正。

第一、选题要准。

选题准,有两个含意:一是为社会大众所关注,二是与栏目特色相适应。

本来,言论的论题是十分广泛的,凡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几乎无不可以作为论题。但是,报刊言论既然属于新闻体裁的一种,就不能不具备一定的新闻性质。因此,言论要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即为当时社会大众所关注。

例如,物价问题在近十年来就很受关注,但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却基本上不成个问题。又如,信仰问题在八十年代相当热门,但在五、六十年代也不是个问题,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又似乎厌倦了这类问题。其它,诸如贪污腐化问题、吸毒嫖娼问题、短期行为问题、假冒伪劣问题、走私贩私问题,等等,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如果不看准各种问题的时代特征,选题就难以奏效——以尚未出现的问题作论题,便难免难人以“无病呻吟”之感;用已经过时的问题作论题,则难免给人以“隔日黄花”之感。

至于栏目特色,是指不同报刊所设置的不同言论各有各的议题范围,各有各的文章风格,连字数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因此,若要给某个报刊的某个栏目写稿,必须先仔仔细细地琢磨一下这个栏目的特色。

例如,《半月谈》杂志有个言论栏目叫“纵横谈”,其篇幅一般为七八百字,主要登载有关思想解放的文章,要求立论新颖、逻辑严密、能够震聋发馈。又如,《郑州晚报》有个言论栏目叫“晚话”,其篇幅在千字左右,主要登载有关人生哲理的文章,要求语言平和、文采丰富、给人以教益。再如,《四川工人日报》有个言论栏目叫“并非鸡毛蒜皮”,篇幅为两三百字,主要是就日常所见的事物加以评论,要求贴近生活、以小见大,但切忌无限上纲。

如果不弄清各种报刊各个栏目的特色就盲目投稿,纵然文章写得不错,也难免因“不对口”而遭淘汰。

第二、方论要新。

立论新,也有两个含意:一是不炒别人的“陈饭”,二是不唱别人的“和声”。所谓“炒陈饭”,就是写别人已经写过的论题。

有些人,看到别人写了一篇什么文章,自己也去写篇类似的文章。写来写去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感染力。例如戒烟、戒赌、戒毒之类的文章,便是屡见不鲜。

报刊言论属于新闻,因而写这种文章也需要新闻敏感性。这主不要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察人所未能察。

所谓“唱和声”,就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

别人写过的议题也不是绝对不能写,关键是看能否写出新意。有句诗“横看成林侧成峰”,是说同样一条山脉,你横向去看便是一排山林,而你纵向去看则是一叠山峰,这就是观察的角度问题。写文章也一样,对同样一个问题,张三从下面看,写了一篇文章;李四从侧面看,也写了一篇文章;王五从反面看,也写了一篇文章;王五从反面看,同样能写出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一个议题,却因角度不同而各具特色,皆有新意。

  • 2008-1-30 22:46
  • 回复
211.96.41.*

2楼


又例如,一只玻璃花瓶,工匠注重的是工艺,美学家注重的是造型与色调,化学家注重的是化学成份,物理学家注重的是物理特质,消费者注重的是用途和装饰效果。如果他们各写一篇文章,尽管所议的是同一只花瓶,但完全可能各具特色,别有新意。这是侧重点的差异所致。

再例如,就拿赌博和吸毒来龙去脉说,有人从其危害性来议论;有人从其心理活动来分析,便深了一落千丈层;若有人从其社会根源来探讨,则更深了一层。这是认识事物的层次问题。

甚至于,有些问题,一般人是肯定的,只要你理由充分,也可以加以否定畈之,尽管大家都持否定的看法,只要胸理由充分,也可以加以肯定。这是辨别是非的问题。

由此可见,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方论可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重点以及不同的是非观去分析和判断事物,立论同样可新。简而言之,就是要有独到的见解,察人所未能察,见人所未能见。

所附文例中,基本上都具有这个特征,细细读来,反复推敲,若能心领神会,想必是不无裨益的。

第三、论据要足。

论据足,就是要令人信服。

当你选准了论题,也有了新的见解之后,还必须找到充足的理由来支持你的论点,不然便难以让大家同意你的看法。

例如,关于纪律与自由这个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因而有评论的价值。然而,有关这方面的评论已经发表了不少,要想论出新意,必须提出新的见解。如果人去亦云地谈上一通,便难有发表的可能,即使发表了也没有什么价值。一方面,人们渴望自由;另一方面,人们又承认纪律的必要性。如果片面强调自由,将自由绝对化,便可能导致一盘散沙的局面;反之,如果片面强调纪律,将纪律绝对化,则势必限制自由,压抑个性的发挥。事实上,许多人正是借喻红绿灯来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以否定人们要求自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论证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以求在不否定纪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由和扩展自由度呢?这就是一个新的论题。

但是,找到这个论题是一回事,而以充足的理由和严密的逻辑来谁这个观点则是另一回事。论题好而论据不足,论题是难以成立的,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第四、结构要紧。

结构紧,一是要层次分阶段明,二是要组合严密,就是要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全文严密的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层次分明,是指整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分几个步骤来论述,一层一层地提示主题,把自己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这 就是要求我们在动笔之前先把自己的思路理清。不然的话,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谈这个问题时扯到那个问题,谈那个问题时又扯到这个问题,就会使人感到混乱无序、不知所云。

组合严密,是指整篇文章的各个层次按照其内在的必然联系紧密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刚性结构,使人无法拆卸,无法改组。写小说有一种手法叫“意识流”,其实写言论也要运用“意识流”原理。就是说,人的思维象流水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的,因而文章的上一句和下一句、上一段和下一段,也应该根据思维的流动规律自然而然地贯通下去。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读者看了上一句、上一段之后,紧接着想知道什么,传教就应当写什么,不能东跳一下西跳一下。

文章只有做到了层次分明,组合严密,形成有机的整体,才算立起了“骨架”。一篇好的文章,其文序是错动不了的,这就叫刚性的结构。

第五、语言要精。

语言精,是指用词准确,行文简炼。

词汇本身并没有美丑之分,关键是看用得准不准确——用准了就美,用不准就产美,用错了就丑。

有些人喜欢把一些自认为美的词汇抄在本子上,写文章的时候,昼把这些所谓好的词汇往上堆,便以为能把文章写好了。其结果,往往弄七反拙。

这有点象化妆,胭脂、口红虽有美化容光焕发颜的功用,但若部位抹得不准,浓淡涂得不宜,便达不到美容的效果;假如涂成个红脸关公或血盆大口,那就反而弄丑了。

行文简炼,就是要没有多余的话。这不但要去掉一切废话,而且要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话。如果能达到“少一点便显缺损,多一点便显臃肿”的程度,是最好的。

一篇言论,长的知把字,短的才三四百字,既要交待清楚所论的事物,又要一环扣一环地加以论著证,并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对语言精炼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第六、文采要丰。

文采丰,一是指文字运用得巧妙,二是指要有“文眼”。

“文巧”,包括活泼、排比、对仗,等等。

“文眼”,是指文章中的警句,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就象人的眼睛一样善于传神和富有魅力。

     综观以上六点,前两点(选题准,立论新)可谓言论的“灵魂”,没有灵魂便失去了意义;中两点(论据足,结构紧)可谓言论的“骨架”,骨架不硬便难以站立;末两点(语言精,文采丰)可谓言论的“容貌”,容貌不美便失去了魅力。报刊言论的两大特色,一是思辩力强,即不能离开逻辑思维和论辩性质;二是旗帜鲜明,即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这是与其它新闻体裁和其它文学伤口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