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架构设计:基于网络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30:27
发表日期:2010年1月12日        编辑:huazai   有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柯和平,李文莉,莫民
[摘要]:如何利用网络课程及其中的丰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是网络教学实践与领域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网络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有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其理论基础、流程规范与操作要领。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课堂辅教式;自主学习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1]。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着不同的类别,且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组织形式来分主要有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三种。
一、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2]。“有意义接受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反映事物内在性质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动机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为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先行组织者”即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习者介绍的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的引导材料。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稳定地纳入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给学习者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多信道交互、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介入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得更为完整、全面[3],教学效果更佳。
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却将学习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扼杀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网络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习者进行意义的主动建构,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其不足之处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且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时可能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模式可将二者较好地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规范流程
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模式为例,规范流程见下表。
(三)操作要领
1.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传统课堂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2.强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网络教学的发展应从传统教学互补的角度,精心策划和整合,二者取长补短,互相融合,针对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3.开发、使用高质量的网络课程。2000年以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先后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和“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我国已逐步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全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4.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是关键。教育技术的普及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的转变。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引下,才有可能把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5.教师精讲,学习者多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全方位指导。课堂教学并不是学习者听命于教师,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是教师采取与网络教学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和策略,促进学习者充分参与学习。所以,要进一步推动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能力,首先必须对讲授式教学进行改革。
(四)应用实例———《宝石学基础》课程
教师在讲解《宝石学基础》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将课程网站中的视频、动画、课件、显微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实物、模型、实验现象、图片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抽象理论具象化,让学习者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突破了课程难点。
利用《宝石学基础》进行基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教学试验后,进行问卷调查,25%的同学认为可以;60%的同学认为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老师明确讲授,否则课后需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全掌握;15%的同学认为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调查给我们以下启示:基于《宝石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课堂辅教式学习模式,对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有积极的意义,也是较受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模式。但由于这种学习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是一种新型的模式,正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它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传统的授课方式、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模式的适应性还存在差异,少数同学对这种学习模式表现较好的适应性,学习游刃有余;多数同学对它的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的能力,且不断积累这种学习模式的教学经验。
二、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随着科技和心理学的发展,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此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协商、会话交流,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会话”与“交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规范流程
1.确定目标。学习者接受网络课程中相应的学习目标或是学习者自定学习目标。
2.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参加网络课程中提供的学习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自拟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并确定围绕学习目标所要进行的学习内容,并形成学习行动计划。
3.内容学习。为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者或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学习。
4.解决问题。经过一段自主学习之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学习目标的任务,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5.反思阶段。学习者反思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或需改进的地方,或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案是否最佳,进行自我评价,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三)操作要领
1.网络课程学习目标要明确。精心设计的学习目标是指导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教师设计有效的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策略的准则,同时也是设计评价内容的重要准则。它们既可以引导教师的行为(即具有“主导”的功能)和学习者学的行为(即具有“导学”的功能),同时更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依据。
2.教学内容和设计问题要由易到难。要设计一系列不断提升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让不同的学习者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阶段参加不同层次的学习。通过对教学内容分层次的学习,让学习者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一个螺旋攀升不断提高的学习目的。
3.要有良好的学习帮助和内容导航。网络课程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十分重要,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程,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学习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4.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各类学习资源要十分丰富。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段,表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由多媒体表现。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习者知识面。
5.要设计有良好的自我练习或强化训练模块。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习者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交互方式的类型有:提问、解决问题、仿真、案例研究、发现和探索式学习。在设计交互活动时要让学习者做出主动反应,积极参与到“做”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学习。鼓励学习者实验和练习,提供机会让学习者探索,获得学习结果。
(四)应用实例———《电子商务》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学科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新的模式层出不穷。为此,《电子商务》网络课程整合了各种重要的、相关的校内外资源,构建了以课程网站为核心的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和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主讲教师说:“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课程的建设,使学习者自己需要什么,就可以学习什么;自己感兴趣什么,就可以了解到什么;自己需要训练什么,就可以练习什么(习题练习、模拟操作等)。”
应用《电子商务》网络课程学习,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中,由于网络课程直观、生动、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和它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情景模拟,实用的知识、技能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由于网络环境冲破了课本的束缚,在学习者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它更强调的是实践性、操作性、自主性、探索性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不再依赖教师的“知识权威”,而是通过“人机对话”主动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也促使教师逐步适应网络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加强自身专业素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探索符合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学习者,研究教法,指导学法。
课程结束后,经过问卷调查显示:95%的学习者对“双主”学习模式比较满意;通过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主要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9%的学习者认为体验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70%的学习者认为是培养了学习能力,56%的学习者认为培养了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97%的学习者认为学习和掌握网络学习技术对今后的工作有益。
三、基于网络课程的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协作学习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19世纪末,人们对协作学习能取得比自主学习更好的成绩,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学习者个体身心健康和生存能力的发展的事实,已取得比较一致的认可。协作学习是与个别学习、竞争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它指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协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成员个人学习的成功是以他人成功为基础的,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相互合作的,在共享信息与资源、共负责任、共担荣辱的基础上,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实现相同的学习目标。与个别学习和竞争学习相比,协作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能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二)规范流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任务。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创设时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方式,而且所创设的情境要对学习者有吸引力,要体现出现代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导学作用。学习任务是协作学习的基础,任务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交流,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任务。由于网上缺乏教师的面对面的监督,兴趣本身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教师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任务本身的趣味性。
2.建立小组,分工计划。分组时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通常先由学习者按照个人兴趣自行组合,最后由老师按照分组规则进行协调。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3.网络探索,协作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网上协作学习的基础,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为人与人的协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教师事先必须对网上资源进行研究,通过精选和整合制作成资源库提供给学习者,同时激发学习者参与资源库的建设,从而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4.小组展示,成果汇总。各小组提交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组与组之间既有协作又有竞争使学习过程进一步深入下去。
5.教师点评。教师进行点评讲解,解决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评价具有开放性与多目标性,既要评价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应关注学习者协作学习意识、协作学习策略、高级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三)操作要领
1.认真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其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任务应是技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在引导学习者探究时应注意知识的扩展,确保学习者能较全面地分析和掌握问题。
2.注意合理分组。对于一个学习任务,一般来讲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特别是对于部分差生,老师不讲而是把任务留给自己去解决,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的。分组以“好”“差”结合为基本原则,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3.反馈与调控。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自由度比较大,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方面的设计极为重要。老师主要通过检查同学的阶段成果掌握每组的学习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调控。
4.评价。评价一方面对学习者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指导、促进作用。
(四)应用实例———《物流管理学》课程
在网络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6个班的网络教学实践,学习者全员参与,积极性很高,同学们认为这样学,学得新颖,学得实用,提高了学习能力,提高了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同时也充实了《物流管理学》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
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气氛与以前大不相同,传统的课堂可能是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习者的积极性不高,师生间的交流不多。而用此法后的课堂气氛则大不相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的动起来了,气氛很活跃,学习者兴趣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需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浅层次上的探究即可,而对于学习优等生可做更深层次上的探究,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传统技能教学虽对技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按计划进行训练,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而用此法后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进步,因为在实操过程中学习者是自主地去做,而不是靠教师逼出来的。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创新。以上枚举的三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重要特点而言的,无论哪一种方法和模式都不能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教师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目的在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系统,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柯和平.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84—87.
[3]赵学信.课外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共存和互补[J].中国远程教育,2006,(6):62—64.
[4]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DB/OL].